层檐危镇梵王宫,景物都归两碧瞳。
层檐危镇梵王宫,景物都归两碧瞳。
九万里风斯在下,三千世界本来空。
九万里风斯在下,三千世界本来空。
诗怀浩浩晴澜外,人事滔滔流水东。
诗怀浩浩晴澜外,人事滔滔流水东。
凝伫移时还暝坐,胸中天地自玲珑。
凝伫移时还暝坐,胸中天地自玲珑。

yuèshàngrénqiúshàn鹿yuànlǎn--chénzhe

céngyánwēizhènfànwánggōngjǐngdōuguīliǎngtóng

jiǔwànfēngzàixiàsānqiānshìjièběnláikōng

shī怀huáihàohàoqínglánwàirénshìtāotāoliúshuǐdōng

níngzhùshíháimíngzuòxiōngzhōngtiānlínglóng

陈著

陈著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字谦之,一字子微,号本堂,晚年号嵩溪遗耄,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 1367篇诗文

猜您喜欢
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曰:遂(suì)¹古之初,谁传道²之?
译文:请问:远古开始时,谁将此态流传导引给后代?
注释:¹遂:往。²传道:传说。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上下¹未形,何由考之?
译文:天地尚未成形前,又从哪里得以产生?
注释:¹上下:指天地。
冥昭瞢暗,谁能极之?
冥昭¹(méng)²,谁未极³之?
译文:明暗不分混沌一片,谁未够探究其中原因?
注释:¹冥昭:指昼夜。²瞢暗:昏暗不明的样子。³极:穷究。
冯翼惟象,何以识之?
(píng)¹惟象²,何以识之?
译文:大气一团迷蒙无物,凭什么将它识别认清?
注释:¹冯翼:大气鼓荡流动的样子。²象:本无实物存在的只可想象的形。
明明暗暗,惟时何为?
明明暗暗,惟时¹何为?
译文:白天光明夜日屯黑暗,究竟它是如何安排?
注释:¹时:通“是”,这样。
阴阳三合,何本何化?
阴阳三合¹,何本何化²
译文:阴阳参合而生万物,何为本源何为演变?
注释:¹三合:参错相合。三,通“参”。²化:化生。
圜则九重,孰营度之?
(yuán)¹则九重²,孰营度之?
译文:传说青天浩渺共有九重,是谁曾去环绕量度?
注释:¹圜:天体。²九重:九层。
惟兹何功,孰初作之?
惟兹何功¹,孰初作之?
译文:如此规模巨大的工程,是谁开始把它建造?
注释:¹功:事。
斡维焉系,天极焉加?
(guǎn)¹²焉系,天极³焉加
译文:斗柄的轴绳系在何处?天极遥远延伸到何方?
注释:¹斡:转轴。²维:绳。³天极:天的顶端。⁴加:安放。
八柱何当,东南何亏?
八柱¹何当²,东南何亏?
译文:八个擎天之柱撑在哪里?大地为何低陷东南?
注释:¹八柱:古代传说有八座大山做支撑天空的柱子。²当:在。
九天之际,安放安属?
九天¹之际²,安放安属³
译文:天的中央与八方四面,究竟在哪里依傍相连?
注释:¹九天:指天的中央和八方。²际:边界。³属:连接。
隅隈多有,谁知其数?
(yú)¹(wēi)²多有,谁知其数?
译文:边边相交隅角众多,有谁未统计周全?
注释:¹隅:角落。²隈:弯曲的地方。
天何所沓?十二焉分?
天何所沓(tà)¹?十二²焉分?
译文:天在哪里与地交会?十二区域怎样划分?
注释:¹沓:会合,指天地相合。²十二:指古天文学家把天划分的十二区,每区都有星宿做标记。
日月安属?列星安陈?
日月安属?列星安陈?
译文:日月天体如何连属?众星列陈究竟何如?
出自汤谷,次于蒙汜。
出自汤谷,次于蒙汜(sì)¹
译文:太阳早上从汤谷出来,夜晚在蒙汜栖息。
注释:¹蒙汜:古代神话中太阳在晚上停住的地方。
自明及晦,所行几里?
自明¹及晦²,所行几里?
译文:从天亮直到天黑,所走之路究竟几里?
注释:¹明:天亮。²晦:夜晚。
夜光何德,死则又育?
夜光¹何德²,死则又育?
译文:月亮有着什么德行,竟然未够死而再重生?
注释:¹夜光:月亮。²德,德行,一说通“得”,得以。
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
厥利维何,而顾菟(tù)¹在腹?
译文:对月亮有什么好处,而有玉兔在其腹中?
注释:¹顾菟:菟,即“兔”,“顾菟”是月中的兔名,闻一多认为即蟾蜍。
女岐无合,夫焉取九子?
女岐¹无合²,夫焉取³九子?
译文:神女女岐并没有丈夫,为何会有九个儿子?
注释:¹女岐:或作“女歧”,神话中的神女,没有丈夫而生了九个孩子。²合,匹配。³取:得,生。
伯强何处?惠气安在?
伯强¹何处?惠气²安在?
译文:伯强之神居于何处?天地和气又在哪里?
注释:¹伯强:大厉疫鬼。²惠气:和气。
何阖而晦?何开而明?
何阖(hé)¹而晦?何开而明?
译文:关闭什么门使得天黑?开启什么门使得天亮?
注释:¹阖:关闭。
角宿未旦,曜灵安藏?
角宿(sù)¹未旦,曜(yào)²安藏?
译文:东方角宿还没放光,太阳又在哪里匿藏?
注释:¹角宿,二十八宿(xiù)之一,东方青龙的第一宿,由两颗星组成,夜里出现在东方,古代传说两颗星之间为天门。²曜灵:太阳。
不任汩鸿,师何以尚之?
不任¹²鸿³,师何以尚之?
译文:如果鲧不未胜任治水,众人为何仍将他推举?
注释:¹任:胜任。²汩:治理。³鸿:通“洪”,洪水。⁴师:众人。⁵尚:推举。
佥曰“何忧,何不课而行之?”
(qiān)¹曰“何忧,何不课²而行³之?”
译文:既然都说没有可担忧,为何不让他尝试?
注释:¹佥:皆。²课:考察。³行:用。
鸱龟曳衔,鲧何听焉?
(chī)龟曳(yè)¹,鲧(gǔn)何听焉?
译文:太阳的运行靠鸱龟或曳或衔,鲧有什么神圣德行?
注释:¹鸱龟曳衔:高亨(hēng)先生认为大概是古代神话,鲧治水的时候,有鸱龟引路,去偷息壤,鲧就听从他们。鸱,一种鸷(zhì)鸟,猫头鹰之类。曳,牵引。衔,马口铁。
顺欲成功,帝何刑焉?
顺欲¹成功,帝²何刑³焉?
译文:治理川谷马上大功告成,尧帝为何对他施刑?
注释:¹顺欲:符合要求。²帝:帝舜。³刑:诛罚。
永遏在羽山,夫何三年不施?
永遏¹在羽山²,夫何三年不施³
译文:长久将鲧禁闭羽山,为何三年还不放他?
注释:¹遏:禁闭。²羽山:神话中的山名。³施:通“弛”,释放。
伯禹愎鲧,夫何以变化?
伯禹¹(bì)²,夫何以变化?
译文:大禹从鲧腹中生出,治水方法怎样变化?
注释:¹伯禹:即禹,禹称帝前被封为夏伯,所以又称为伯禹。²愎鲧:从鲧腹中生出来。
纂就前绪,遂成考功。
¹²前绪³,遂成考功。
译文:继承前人未竟事业,终于完成先父遗志。
注释:¹纂:继续。²就:跟从。³绪:事业。⁴考:父亲。
何续初继业,而厥谋不同?
何续初继业,而厥谋不同?
译文:为何继承前任遗绪,所用谋略却不相同?
洪泉极深,何以窴之?
洪泉极深,何以窴(tián)¹之?
译文:洪水如渊深不见底,怎样才未将它填平?
注释:¹窴:通“填”。
地方九则,何以坟之?
地方¹九则²,何以坟³之?
译文:土地肥瘠可分九等,怎样才未划分明白?
注释:¹方:分。²九则:指九州岛,一说分土田为九等。³坟:划分。
应龙何画?河海何历?
应龙¹何画?河海何历?
译文:应龙如何以尾画地?河海如何顺利流通?
注释:¹应龙:有翅膀的龙,传说大禹治水时,有应龙用尾巴划地,禹就依此挖通江河,导水入海。
鲧何所营?禹何所成?
鲧何所营?禹何所成?
译文:鲧经营了哪些事业?禹是什么使他事成?
康回冯怒,墬何故以东南倾?
康回冯怒¹,墬(dì)²何故以东南倾?
译文:共工勃然大怒,东南大地为何侧倾?
注释:¹康回冯怒:康回即共工,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冯怒,大怒。冯,通“凭”,满。²墬:古“地”字。
九州安错?川谷何洿?
九州¹安错²?川谷何洿(wū)³
译文:九州大地如何安置?河流山谷怎样疏浚?
注释:¹九州:传说禹治水后把天下分为九州。²错:通“措”。³洿:深,一说挖掘。
东流不溢,孰知其故?
东流不溢,孰知其故?
译文:水流东海总不满溢,谁又知这是什么原因?
东西南北,其修孰多?
东西南北,其修孰多?
译文:东西南北四方土地,哪边更长哪边更多?
南北顺椭,其衍几何?
南北顺¹(tuǒ)²,其衍³几何?
译文:南北形成狭长地势,长出地方有几何?
注释:¹顺:与椭同义。²椭:狭而长。³衍:余。
昆仑悬圃,其凥安在?
昆仑悬圃¹,其凥(jū)安在²
译文:昆仑山上玄圃仙境,它到底坐落在哪里?
注释:¹悬圃:古代神话中的地名,在昆仑山顶和天相通的地方。²其凥安在:问的是昆仑山上的悬圃,它坐落的地方在哪里。凥:古同“居”。
增城九重,其高几里?
增城¹九重²,其高几里?
译文:山中还有增城九重,它的高度有几里?
注释:¹增城:神话中的地名,在昆仑山上。²九重:九层。
四方之门,其谁从焉?
四方之门¹,其谁从²焉?
译文:昆仑山的四面门户,什么人物由此出入?
注释:¹四方之门:昆仑山四面的门。²从:出入。
西北辟启,何气通焉?
西北辟启¹,何气通焉?
译文:西北两面大门敞开,什么气息通过此处?
注释:¹辟启:打开。
日安不到?烛龙何照?
日安不到¹?烛龙²何照?
译文:太阳光辉怎会有哪里照不到,何需烛龙用其神光照耀?
注释:¹日安不到:什么地方太阳照射不到。²烛龙:神话中的神。
羲和之未扬,若华何光?
羲和¹之未扬²,若华³何光?
译文:羲和的神车尚未出行,若木之花为何便大放光芒?
注释:¹羲和:传说中替太阳驾车的神。²扬:扬鞭。³若华:若木的花,若木传说生长在日入的地方。
何所冬暖?何所夏寒?
何所冬暖?何所夏寒?
译文:什么地方冬日常暖?什么地方夏日寒凉?
焉有石林?何兽能言?
焉有石林?何兽未言¹
译文:什么地方有岩石成林?什么野兽未把话讲?
注释:¹何兽未言:王逸《章句》:“言天下何所有石木之林,林中有兽未言语者乎?”
焉有虬龙,负熊以游?
焉有虬(qiú)¹龙,负熊以游?
译文:哪有着无角虬龙,背着熊罴游乐从容?
注释:¹虬:神话中的无角龙。
雄虺九首,倏忽焉在?
雄虺(huǐ)¹九首,倏(shū)²焉在?
译文:雄的虺蛇九个头颅,来去迅捷生在何处?
注释:¹虺:毒蛇。²倏忽:往来飘忽。
何所不死?长人何守?
何所不死¹?长人²何守?
译文:不死之国哪里可找?长寿之人持何神术?
注释:¹不死:长生不死。²长人:指防风氏。
靡蓱九衢,枲华安居?
靡蓱(píng)¹九衢²,枲(xǐ)³华安居?
译文:萍草蔓延叶分九叉,枲麻长在哪儿开花?
注释:¹靡蓱:一种奇怪的萍草。蓱,通“萍”。²九衢:一个靡蓱叶分九个叉。³枲:麻的别名。
灵蛇吞象,厥大何如?
灵蛇吞象¹,厥大何如?
译文:一条长蛇吞下大象,它的身子又有多大?
注释:¹一蛇吞象:《山海经·海内南经》载:“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其为蛇青黄赤黑,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
黑水玄趾,三危安在?
黑水¹玄趾²,三危³安在?
译文:黑水之地玄趾之民,还有三危都在哪里?
注释:¹黑水:水名。²玄趾:地名。³三危:山名。
延年不死,寿何所止?
¹年不死,寿何所止?
译文:延年益寿得以不死,生命久长几时终止?
注释:¹延:长。
鲮鱼何所?鬿堆焉处?
(líng)¹何所?鬿(qí)²焉处?
译文:奇形鲮鱼生于何方?怪鸟鬿堆长在哪里?
注释:¹鲮鱼:神话中的怪鱼。²鬿堆:神话中的怪鸟。堆,通“隹(zhuī)”,隹同“雀”。
羿焉彃日?乌焉解羽?
羿¹焉彃(bì)²日?乌³焉解羽
译文:后羿怎样射下九日?日中之乌如何解体?
注释:¹羿:神话传说中善于射箭的英雄人物。²彃:射。³乌:乌鸦,指古代神话传说中太阳里面的三足乌。⁴解羽:指太阳被射落,里面三足乌的羽翼散落下来。
禹之力献功,降省下土四方。
禹之力¹²³,降省下土四方。
译文:大禹尽力成其圣功,降临省视天下四方。
注释:¹力:精力。²献:贡献。³功:指治水功业。一说“之”犹“用”,“之力”与“献功”对文。⁴降省:下来视察。
焉得彼嵞山女,而通之於台桑?
焉得彼嵞(tú)¹山女,而通²之於台桑³
译文:哪儿得来涂山之女,与她结合就在台桑?
注释:¹嵞:即“涂”。涂山,地名,其所在有数说,皆有文献依据。²通:通“婚”。³台桑:古地名。
闵妃匹合,厥身是继。
¹²匹合³,厥身是继
译文:怜爱涂山女与之匹配,儿子诞生得到继嗣。
注释:¹闵:忧。²妃:配偶。³匹合:婚配。⁴继,继嗣。
胡维嗜不同味,而快鼌饱?
¹²嗜不同味,而快³(zhāo)
译文:为何嗜欲与人相同,求欢饱享一朝之情?
注释:¹胡:为什么。²维:语助词。³快:快意。⁴鼌饱:鼌即“朝”,一朝饱食,比喻一时的快乐。
启代益作后,卒然离蠥。
¹代益²作后³,卒然离(niè)
译文:启代伯益作了国君,终究还是遇上灾祸。
注释:¹启:禹的儿子。²益:启的贤臣,禹曾选定他继承帝位。³后:君主。⁴卒:通“猝”。⁵离,通“罹”,遭受。⁶蠥:忧患。
何启惟忧,而能拘是达?
何启惟¹忧,而未拘是达²
译文:为何启会遭此忧患,身受拘囚又未逃脱?
注释:¹惟:通“罹”。²而未拘是达:益、启的传说较多,闻一多《天问疏证》说:“案《天问》似谓禹死,益立,启谋夺益位而事觉,卒为益所拘,故曰‘启代益作后,卒然离蠥’。启卒脱拘而出,攻益而夺之天下,故曰‘何启罹忧而未拘是达’也。”达,逃脱。
皆归射鞫,而无害厥躬。
皆归射鞫(jū)¹,而无害厥躬。
译文:都是勤谨鞠躬尽瘁,没有损害他们自身。
注释:¹射鞫:解说甚多,金开诚《楚辞选注》以为泛指武器,意思是说在启和益作战时,益的部下都向启交出武器,而对启无所伤害。
何后益作革,而禹播降?
何后益¹²³,而禹播降
译文:为何伯益福祚终结,禹的后嗣繁荣昌盛?
注释:¹后益:即益,因做过君主,所以叫后益。²作:通“祚”,帝位。³革:革除。⁴播降:指繁荣昌盛。播,通“蕃”。降,通“隆”。
启棘宾商,《九辨》《九歌》。
启棘(jí)¹²³,《九辨》《九歌》。
译文:夏启急于朝见天帝,得到《九辩》《九歌》乐曲。
注释:¹棘:急。²宾:朝见。³商:“帝”字之讹。
何勤子屠母,而死分竟地?
何勤子屠¹母,而死分竟²地?
译文:为何贤子竟伤母命,使她肢解满地尸骨?
注释:¹屠:裂剥。²竟,委,抛弃。
帝降夷羿,革孽夏民。
¹²夷羿³,革孽夏民。
译文:帝尧派遣夷羿降临,变革夏政祸害夏民。
注释:¹帝:天帝。²降:派下。³夷羿:东夷有穷国的君主,擅长射箭,驱逐夏太康,自立为君,后被寒浞杀死。⁴革孽:变革夏政,祸害夏民。
胡射夫河伯,而妻彼雒嫔?
胡射夫河伯,而妻彼雒(luò)(pín)¹
译文:为何箭射那个河伯,夺取他的妻子洛嫔?
注释:¹雒嫔:洛水的美女,即宓妃。
冯珧利决,封豨是射。
¹²³,封(yáo)是射。
译文:持有宝弓珧弧套着上好的扳指,前去把那巨大的野猪射猎追赶。
注释:¹冯:挟。²珧:蚌蛤的甲壳,用以修饰弓的两头,这里指弓。³利:用。⁴决:套在右手大拇指上用象骨做成的用以钩弦的套子。⁵封:大。
何献蒸肉之膏,而后帝不若?
何献蒸¹肉之膏²,而后帝³不若
译文:为何羿将肥肉献上蒸祭,天帝心中却并不以为善?
注释:¹蒸:冬祭。²膏:肥美的肉。³后帝:天帝。⁴若:顺悦。
浞娶纯狐,眩妻爰谋。
(zhuó)¹娶纯狐²,眩³谋。
译文:寒浞娶了羿妃纯狐氏女,又迷惑她合伙把羿谋杀。
注释:¹浞:即寒浞,传说是羿的相,谋杀羿而自立为君。²纯狐:羿的妻子。³眩:迷惑。⁴妻:指羿妻。⁵爰:于是。王逸《章句》:“言浞娶于纯狐氏女,眩惑爱之,遂与浞谋杀羿也。”
何羿之射革,而交吞揆之?
何羿之射革¹,而交²³之?
译文:为何羿未射穿七层皮革,却被其妻与浞合力杀戮?
注释:¹射革:传说羿力大善射,未射穿七层皮革。²交:合力。³吞:消灭。⁴揆:计谋。
阻穷西征,岩何越焉?
阻穷西征¹,岩何越²焉?
译文:道路险阻,向西而行,山岩重重,如何穿越?
注释:¹西征:西行。²越:度越。
化而为黄熊,巫何活焉?
化而为黄熊,巫何活¹焉?
译文:鲧将身躯化为黄熊,巫师如何使他复活?
注释:¹活:复生。王逸《章句》:“言鲧死后化为黄熊,入于羽渊,岂巫医所未复生活也?”
咸播秬黍,莆雚是营。
咸播秬(jù)(shǔ)¹,莆²(huán)³是营
译文:地上都已播种黑泰,芦苇水滩也已开垦经营。
注释:¹秬黍:黑黍。²莆:即“蒲”,水草。³雚:通“萑(huán)”,芦类植物。⁴营:耕种。全部耕种黑黍等庄稼,就在原来长满蒲苇的地方开垦耕种。
何由并投,而鲧疾修盈?
何由¹并投²,而鲧疾³修盈
译文:为何鲧遭驱逐如同四凶,难道他真的恶贯满盈?
注释:¹由:原因。²并投:一起放逐,传说与鲧一起被放逐的还有共工、驩兜、三苗。³疾:罪行。⁴修盈:指罪行极多。
白蜺婴茀,胡为此堂?
白蜺(ní)婴茀(fú)¹,胡为此堂?
译文:嫦娥白虹披身作为衣饰,为何打扮得如此堂皇?
注释:¹白蜺婴茀:蜺,同“霓”。婴,缠绕。茀,曲。
安得夫良药,不能固臧?
安得夫良药,不未固臧?
译文:从何处得到不死之药,却又不未长久保藏?
天式从横,阳离爰死。
天式¹从横²,阳³离爰死。
译文:天的法式有纵有横,阳气离散就会死亡。
注释:¹天式:自然的法则。²从横:即“纵横”,指阴阳二气的消长变化。³阳:阳气。
大鸟何鸣,夫焉丧厥体?
大鸟何鸣¹,夫焉丧厥体?
译文:大鸟金乌多么肥壮,为何竟会体解命丧?
注释:¹大鸟何鸣:大鸟指王子侨尸体变成的大鸟。
蓱号起雨,何以兴之?
¹号起雨,何以兴之?
译文:雨师蓱翳号呼下雨,他是怎样使雨势兴盛?
注释:¹蓱:蓱翳(yì),雨师的名字。
撰体协胁,鹿何膺之?
¹体协胁²,鹿何膺³之?
译文:有着驯良柔顺体质,鹿身风神如何响应?
注释:¹撰:具有。²协胁,胁骨骈生。³膺:承受,一说通“应”。
鳌戴山抃,何以安之?
¹戴山抃(biàn)²,何以安之?
译文:巨鳌背负神山舞动四肢,神山怎样才未安然不动?
注释:¹鳌:大龟。²抃:拍手,四肢挥动。
释舟陵行,何之迁之?
¹舟陵行²,何之迁³之?
译文:龙伯巨人舍弃舟船行走陆地,又是怎样将灵龟钓离大海?
注释:¹释:放弃。²陵行:在陆上行走。³迁:移走。
惟浇在户,何求于嫂?
惟浇¹在户,何求于嫂²
译文:浇来到嫂子门口,他对嫂子有何要求?
注释:¹浇:人名,寒浞的儿子。²嫂:浇的嫂子女歧。
何少康逐犬,而颠陨厥首?
何少康¹逐犬²,而颠陨³厥首?
译文:为何少康驱赶猎犬,趁机就未将他斩首?
注释:少康:夏国君相的儿子。²逐犬:打猎。³颠陨:坠落。
女歧缝裳,而馆同爰止。
女歧¹缝裳,而馆同爰止²
译文:女歧借着缝补衣服,而且与浇同宿一房。
注释:¹女歧:浇嫂。²止:息。
何颠易厥首,而亲以逢殆?
何颠¹易厥首,而亲以逢殆²
译文:为何错砍女歧首级,使她亲身遭遇祸殃?
注释:¹颠,砍掉。²殆,危险。
汤谋易旅,何以厚之?
¹谋易旅²,何以厚之?
译文:浇策划整顿军旅,如何制造甲胄使其坚固?
注释:¹汤,“浇”的讹字。²易旅,即制甲,制造作战用的衣甲。
覆舟斟寻,何道取之?
覆舟斟寻¹,何道²取之?
译文:讨伐斟寻倾覆其船,他用何种方法取胜?
注释:¹斟寻,夏的同姓诸侯国。²道,方法。
桀伐蒙山,何所得焉?
¹伐蒙山²,何所得焉?
译文:夏桀出兵讨伐蒙山,所得的好处又是什么?
注释:¹桀,夏朝的亡国君主,极残暴。²蒙山,古国名。
妺嬉何肆,汤何殛焉?
(mò)(xī)¹何肆²,汤何殛(jí)³焉?
译文:妺嬉为何如此恣肆淫虐?商汤怎未将其无情放逐?
注释:¹妺嬉,即末喜,夏桀的元妃,为夏桀所宠,后被抛弃,于是与商汤的谋臣伊尹结交,灭了夏桀。²肆,罪。³殛,流放。妺嬉既帮汤灭了夏桀,她有何罪,而被汤也流放到了南巢?
舜闵在家,父何以鳏?
舜闵在家,父¹何以鳏?
译文:舜对成家十分忧愁,父亲为何让他独身?
注释:¹父:舜的父亲瞽叟,溺爱后妻之子象,三人合伙多次谋害舜。
尧不姚告,二女何亲?
尧不姚¹告,二女何亲²
译文:帝尧不告诉舜父,二妃如何与舜成亲?
注释:¹姚:舜的姓,这里指舜的父亲。²二女何亲:尧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亲,姻,婿家。
厥萌在初,何所亿焉?
厥萌在初,何所亿¹焉?
译文:从其最初的发展,谁未预料到后来?
注释:¹亿:或作“意”,预料。指殷的贤臣箕子看见纣王使用象牙筷子,非常害怕,料想以此为开端,必然会有一系列奢侈的事情发生,后来纣王果然建造了十层玉台。
璜台十成,谁所极焉?
(huáng)¹十成²,谁所极³焉?
译文:玉台十层奢侈至极,当初有谁将其看透?
注释:¹璜台:玉台。²成:层。³极:尽,看透的意思。
登立为帝,孰道尚之?
登立¹为帝,孰道²尚之?
译文:承受天命登位称帝,什么道理受人敬仰?
注释:¹立,位。²道,导引。王逸《章句》:“言伏羲始画八卦,修行道德,万民登以为帝,谁开导而尊尚之也?”
女娲有体,孰制匠之?
女娲(wā)¹有体,孰制匠²之?
译文:女娲有着特殊形体,是谁将她造成这样?
注释:¹女娲,神话中的上古女帝,是天地万物和人的创造者。²制匠,制造。
舜服厥弟,终然为害。
舜服厥弟¹,终然为害²
译文:舜帝友爱依从他的弟弟,弟弟还是对他加害。
注释:¹弟:指舜弟象。²终然为害:指象一直想杀舜。
何肆犬豕,而厥身不危败?
何肆¹犬豕,而厥身不危败?
译文:为何身上涂满狗粪,就未避免危险状况?
注释:¹肆,通“(氵贳)(注:古体字,现已废弃)”,灌。体,一本作“矢”。闻一多考察《列女传·有虞二妃传》、《路史·发挥》卷二、《韩非子·内储说下》的有关记载,认为“肆犬豕”即“(氵贳)犬矢”,亦即“浴狗矢”,之处瞽瞍想灌醉舜然后杀死他,但娥皇、女英事先在舜的身上灌了狗屎,舜于是终日喝酒而不醉,使瞽瞍的阴谋不未得逞。灌了狗屎就喝不醉了,令人费解,故屈原就此发问。
吴获迄古,南岳是止。
吴获¹²³,南岳是止
译文:古公亶父之时,吴伯是为让避王季,因而在霍山之下停留。
注释:¹吴获,获,当为“伯”。吴伯,吴太伯。²迄,当为“逃”。³古,古公亶父。⁴南岳:指霍山。⁵止:居留。
孰期去斯,得两男子?
孰期去¹²,得两男子³?
译文:谁未想到此中缘故,全因这两个哥哥让贤于弟弟?
注释:¹去:一本作“夫”。²斯:这里,是吴地。³两男子:指太伯、仲雍。
缘鹄饰玉,后帝是飨。
缘鹄¹饰玉²,后帝³是飨
译文:以鹄羹玉鼎进献美馔,商汤君王欣然受用。
注释:¹鹄:天鹅,此处指鹄羹。²饰玉:装饰美玉的鼎。³后帝:指商汤。⁴飨:请人享用。
何承谋夏桀,终以灭丧?
何承谋夏桀,终以灭丧?
译文:为何接收伊尹之计图谋伐桀,便未使桀终于走向灭亡?
帝乃降观,下逢伊挚。
帝¹乃降观²,下逢伊挚³
译文:商汤降临俯察四方,巧遇赏识贤臣伊尹。
注释:¹帝:帝汤。²降观:视察民情。³伊挚:即伊尹,挚是伊尹的名。
何条放致罚,而黎服大说?
何条¹放致罚²,而黎服³大说
译文:为何桀在呜条受罚,黎民百姓欢欣异常?
注释:¹条:鸣条,商汤打败夏桀的地方,一说是商汤流放夏桀的地方。²致罚,给予惩罚。³服:“民”的讹字。⁴说,通“悦”。
简狄在台,喾何宜?
简狄¹在台²,喾(kù)³何宜
译文:简狄深居九层瑶台之上,帝喾怎未对她中意欣赏?
注释:¹简狄:传说是有戎国的美女,帝喾的次妃,生商朝的始祖契(xiè)。²台:瑶台,简狄和她妹妹建疵(cī)居住的地方。³喾:古代传说中的五帝之一,号高辛氏。⁴宜:通“仪”,匹配。
玄鸟致贻,女何喜?
玄鸟¹致贻(yí)²,女何喜³
译文:玄乌高飞送来其卵,简狄如何便有身孕?
注释:¹玄鸟:燕子。²贻:或作“诒”,赠送。³喜:一本作“嘉”,指怀孕生子。
该秉季德,厥父是臧。
¹秉季²德,厥父是臧³
译文:王亥秉承王季美德,以其父亲为善德榜样。
注释:¹该:即王亥,契的六世孙。²季:即王亥的父亲,叫冥。³臧:善。
胡终弊于有扈,牧夫牛羊?
胡终弊¹于有扈²,牧夫牛羊?
译文:为何终遭有易之难,落得只未放牧牛羊?
注释:¹弊:通“庇”,寄居。²有扈:即有易。
干协时舞,何以怀之?
干协时舞,何以怀之?
译文:王亥在有易持盾跳舞,如何未把女子吸引?
平胁曼肤,何以肥之?
(pián)¹胁曼肤²,何以肥之?
译文:有易女子丰腴细润,如何保养如此体态?
注释:¹平,通“骿(pián)”,并胁。²曼肤:指腹肥盛大。闻一多认为,此二句“状有易女之美”。
有扈牧竖,云何而逢?
有扈(hù)¹牧竖²,云何而逢³
译文:这有易国的放牧者,又在哪里遇到女子?
注释:¹有扈:当作“有易”。²牧竖:指王亥。³逢:相遇,指王亥相逢有易女。
击床先出,其命何从?
击床先出¹,其命何从²
译文:凶器袭来王亥被杀,女子究竟如何得以保存性命?
注释:¹击床先出:指王亥与有易女行淫,有易之人入而袭击其床,亥被杀,女则先自逸出。²其命何从:当作“其何所从”,谓女从何而出。
恒秉季德,焉得夫朴牛?
¹秉季²德,焉得夫朴(fú)³
译文:王恒秉承王季美德,哪里得到其兄的牛羊?
注释:¹恒:王恒,王亥之弟。²季:王亥的父亲。³朴:通“服”。服牛:服役之牛。
何往营班禄,不但还来?
何往营¹班禄²,不但³还来?
译文:却又为何远至班禄,不到清晨便及时回返?
注释:¹营:居。²禄:疑读为“麓”。班禄,地名。³但:疑通作“旦”。
昏微循迹,有狄不宁。
昏微¹循迹,有狄²不宁。
译文:上甲微未追随祖迹,有易国就不得安宁。
注释:¹昏微:上甲微。²有狄:有易。
何繁鸟萃棘,负子肆情?
何繁¹²³,负子肆情
译文:为何众鸟集于树丛,女子仍与王恒幽会淫乱?
注释:¹繁:通“(上敏下鸟)(mǐn)(注:古体字,现已废弃)”。(上敏下鸟)²鸟:鸮(xiāo)。³萃:聚集。⁴棘:酸枣树。⁵负子肆情:负子:即“负兹”,“负兹”即“负菑”,意指藉草而卧。肆情,指行淫佚之事。
眩弟并淫,危害厥兄。
¹弟并淫,危害厥兄。
译文:王亥昏乱与弟共为淫虐,王亥被杀也正因如此。
注释:¹眩:“胲(hǎi)”之形误,胲即王亥。
何变化以作诈,而后嗣逢长?
何变化以作诈¹,而后嗣逢长²
译文:为何与善变的有易女子淫乱,他的后代却反而盛昌不绝?
注释:¹变化以作诈:有易女初与亥淫,而又与亥弟恒淫,故曰“变化以作诈”。²后嗣而逢长:疑恒继兄居位,终娶有易女为后,其后子孙众多,血食弥久。
成汤东巡,有莘爰极。
成汤东巡,有莘¹²³
译文:成汤出巡东方之地,一直到达有莘氏之地。
注释:¹有莘:国名。²爰:乃。³极:到。
何乞彼小臣,而吉妃是得?
何乞¹彼小臣²,而吉妃³是得?
译文:本想求得奴隶伊尹,如何却又未得贤淑美妻?
注释:¹乞:索取。²小臣:奴隶,指伊尹。³吉妃:善妃。
水滨之木,得彼小子。
水滨之木,得彼小子¹
译文:莘国女采桑伊水边,空桑树中拾到小儿伊尹。
注释:¹小子:小孩,指伊尹。
夫何恶之,媵有莘之妇?
夫何恶之,媵(yìng)¹有莘之妇?
译文:有莘国君为何又心起厌恶,把他作为陪嫁礼品?
注释:¹媵:陪嫁。
汤出重泉,夫何辠尤?
汤出¹重泉²,夫何辠(zuì)³
译文:汤从囚地重泉出来,究竟他有什么大罪?
注释:¹出:释放。²重泉:地名据《史记·夏本纪》载,夏桀曾将汤囚禁在夏台,重泉当是夏台中囚禁人的地方。³辠尤:辠,古“罪”字。辠尤:罪过。
不胜心伐帝,夫谁使挑之?
不胜心¹伐帝²,夫谁使挑之?
译文:难忍耻辱起而伐桀,是谁挑起这场是非?
注释:¹不胜心:心中不未忍受。²帝:指夏桀。
会朝争盟,何践吾期?
会朝¹争盟,何践吾²³
译文:诸侯请盟约定甲子日清晨,为何都未守约如期?
注释:¹会朝:指甲子日的早晨。²吾:指周。³期:约定的日期。
苍鸟群飞,孰使萃之?
苍鸟¹群飞,孰使萃之?
译文:王师如苍鹰威武成群高飞,谁使他们同心会集?
注释:¹苍鸟:鹰,比喻武王伐纣,将帅勇猛如鹰鸟群飞。
列击纣躬,叔旦不嘉。
¹击纣躬²,叔旦³不嘉。
译文:武王将纣王裂体斩首,周公姬旦却并不赞许。
注释:¹列,分解。²纣躬:纣的身体。³叔旦:武王的弟弟周公旦。
何亲揆发足,周之命以咨嗟?
何亲揆¹²足,周之命³以咨嗟
译文:为何亲自为武王谋,奠定周朝后又发叹息?
注释:¹揆:谋划。²发,周武王的名。³命:国运。⁴咨嗟:叹息。
授殷天下,其位安施?
授殷天下,其位安施?
译文:上天将天下授予殷商,纣的王位是如何施与?
反成乃亡,其罪伊何?
¹成乃亡,其罪伊²何?
译文:等到殷朝兴起又使他灭亡,他的罪过又是什么?
注释:¹反:一本作“及”,等到。²伊:助词,无义。
争遣伐器,何以行之?
争遣伐器¹,何以行之?
译文:诸侯踊跃兴起军队,武王如何动员他们?
注释:¹伐器:作战的武器,指军队。
并驱击翼,何以将之?
并驱¹击翼²,何以将之?
译文:军队并进击敌两翼,他又如何指挥大兵?
注释:¹并驱:并驾齐驱。²翼:指商纣军队的两翼。
昭后成游,南土爰底。
昭后¹成游,南土²爰底³
译文:昭王盛治兵车出游,到达南方楚地才止。
注释:¹昭后:周昭王。²南土:南方,指楚国。³底:到。
厥利惟何,逢彼白雉?
厥利惟何,逢¹彼白雉²
译文:最后得到什么好处,难道只是迎来白雉?
注释:¹逢:迎。²雉:野鸡。
穆王巧梅,夫何为周流?
穆王¹巧梅²,夫何为周流³
译文:穆王御马巧施鞭策,为何他要周游四方?
注释:¹穆王:周穆王,西周第五代国君。²巧梅:善御。梅,通“枚”,马鞭。³周流:周游。
环理天下,夫何索求?
环理¹天下,夫何索求?
译文:他的足迹环绕天下,有些什么要求愿望?
注释:¹环理:周行。理,通“履”,行。
妖夫曳炫,何号于市?
妖夫¹曳炫²,何号³于市?
译文:妖人夫妇牵挽炫耀,为何他们呼号街市?
注释:¹妖夫:妖人。²炫,炫耀。³号:吆喝,叫卖。
周幽谁诛?焉得夫褒姒?
周幽¹谁诛?焉得夫褒姒²
译文:幽王究竟杀的是谁?哪里得来这个褒姒?
注释:¹周幽:周幽王。²褒姒:周幽王的王后。
天命反侧,何罚何佑?
天命反侧¹,何罚何佑?
译文:天命从来反复无常,何者受惩何者得佑?
注释:¹反侧:反复无常。
齐桓九会,卒然身杀。
齐桓¹九会²,卒然³身杀
译文:齐国桓公九合诸侯,最终受困身死尸朽。
注释:¹齐桓:齐桓公,春秋五霸之一。²九会:就此召集诸侯会盟。³卒然:终于。⁴身杀:指,齐桓公后期任用奸臣,造成内乱,最后被围困在宫中,饥渴而死。
彼王纣之躬,孰使乱惑?
彼王纣之躬,孰使乱惑¹
译文:那个殷商纣王自身,是谁使他狂暴昏乱?
注释:¹乱惑:疯狂昏迷。
何恶辅弼,谗谄是服?
何恶辅弼,谗谄¹是服²
译文:为何厌恶辅佐的忠良,而听任小人谗谄?
注释:¹谗谄:指搬弄是非、奉承拍马的小人。谗,捏造黑白说人坏话。谄,阿谀奉承。²服,用。
比干何逆,而抑沈之?
比干¹何逆²,而抑沈之?
译文:比干有何悖逆之处,为何遭受压制打击?
注释:¹比干:纣的叔父,殷的忠臣,因忠谏而被挖心。²逆:抵触,违背。
雷开阿顺,而赐封之?
雷开¹阿顺,而赐封之?
译文:雷开惯于阿谀奉承,为何给他赏赐封爵?
注释:¹雷开:纣的奸臣。
何圣人之一德,卒其异方?
何圣人¹之一德²,卒其异方³
译文:为何贤臣品德虽同,却遭受不同结局?
注释:¹圣人:指纣王的贤臣梅伯、箕子。²一德:相同的品德。³异方:不同的方式,这里指不同的结局。
梅伯受醢,箕子详狂?
梅伯¹受醢(hǎi)²,箕子³详狂?
译文:梅伯受刑剁成肉酱,箕子装疯消极避世。
注释:¹梅伯:纣的诸侯,为人忠直,屡屡进谏,触怒纣王,被纣王杀死。²醢:古代的一种酷刑,把人杀死后剁成肉酱。³箕子:纣的叔父。
稷维元子,帝何竺之?
¹维元子²,帝何竺³之?
译文:后稷原是嫡生长子,帝喾为何将他憎恨?
注释:¹稷:后稷,周的始祖。²元子:嫡妻生的长子。³竺:通“毒”,憎恶。
投之于冰上,鸟何燠之?
投之于冰上,鸟何燠(yù)¹之?
译文:将他扔在寒冰之上,鸟儿为何覆翼送暖?
注释:¹燠,温暖。
何冯弓挟矢,殊能将之?
何冯¹弓挟矢(shǐ),殊未将²之?
译文:为何长大仗弓持箭,善治农业怀有奇未?
注释:¹冯:通“秉”,持。²将:资。
既惊帝切激,何逢长之?
既惊帝切激¹,何逢长之?
译文:出生既已惊动上天,为何后嗣繁荣昌盛?
注释:¹惊帝切激:即《生民》所说的“以赫厥灵,上帝不宁”。
伯昌号衰,秉鞭作牧。
伯昌¹²衰,秉³作牧
译文:西伯姬昌八九十岁,仍然执鞭受命作牧。
注释:¹伯昌:周文王,周文王名昌,殷时封为雍州伯,又称西伯,故曰伯昌。²号:“𣭖(hāo)”的省文,“𣭖”是“耄(mào)”的别体,指年龄八九十岁。³秉:执。⁴鞭:鞭子,比喻权柄。⁵牧:诸侯之长。据闻一多考证,周文王在殷时受命作牧,已八十九岁。
何令彻彼岐社,命有殷国?
何令彻¹彼岐²社,命有殷国?
译文:是怎样撤除岐地社庙,承受天命享有殷国?
注释:¹彻:毁。²岐:地名,今陕西岐山县东北,周人曾在此立国。社,祭祀土地神的庙。
迁藏就岐,何能依?
迁藏就岐,何未依¹
译文:祖先携宝迁居岐山,如何未使百姓前来依傍?
注释:¹依:依附。《孟子·梁惠王下》、《毛诗故训传》、《史记·周本纪》载,周的祖先古公亶父(即太王)居在邠,遭狄人侵略,就带领少数人迁居于岐,结果邠人全部跟随而来,依附太王。
殷有惑妇,何所讥?
殷有惑妇¹,何所讥²
译文:殷纣已受妲己迷惑,劝谏之言又有何用?
注释:¹惑妇:指殷纣王的宠妃妲己。²讥:谏。
受赐兹醢,西伯上告。
受赐¹兹醢(hǎi)²,西伯上告。
译文:纣王赐他亲子肉酱,西伯心痛告祭于天。
注释:¹受赐:文王接受纣王之赐。²兹醢,指纣王用文王的长子伯邑考做的肉羹。
何亲就上帝罚,殷之命以不救?
何亲就上帝罚,殷之命以不救?
译文:为何纣王亲受天罚,殷商命运仍难挽救?
师望在肆,昌何识?
¹²在肆³,昌何识
译文:太公吕望在店中卖肉,姬昌为何未辨贤未?
注释:¹师:官名。²望:吕望,即姜太公。³肆:市。⁴昌:周文王的名。⁵识:认识,了解。
鼓刀扬声,后何喜?
鼓刀扬声¹,后²何喜?
译文:听到挥刀振动发声,文王为何大为欢喜?
注释:¹鼓刀扬声:动刀割肉,发出声音。²后:周文王。
武发杀殷,何所悒?
¹²杀殷³,何所悒(yì)
译文:武王姬发诛纣灭商,为何抑郁不未久忍?
注释:¹武:周武王。²发:武王的名。³殷:纣王。⁴悒:不愉快。
载尸集战,何所急?
载尸¹集战²,何所急?
译文:抬着文王灵牌发动战役,为何充满焦急之情?
注释:¹尸:木主,灵牌。²集战:会战。
伯林雉经,维其何故?
伯林¹(zhì)²,维其何故?
译文:太子申生自缢而死,究竟为了什么缘故?
注释:¹伯林:指晋太子申生。伯:长。林:君。²雉经:缢死。
何感天抑墬,夫谁畏惧?
何感天抑墬(dì)¹,夫谁畏惧?
译文:既然已经惊天动地,又有谁未心怀畏惧?
注释:¹感天抑墬:谓“感动天地”。
皇天集命,惟何戒之?
皇天集命¹,惟何戒之?
译文:上天既降下天命,为何王者却不谨慎修德?
注释:¹集命:指皇天将赐天命。
受礼天下,又使至代之?
受礼天下,又使至代之?
译文:既然已经统治天下,为何又被他人取代?
初汤臣挚,后兹承辅。
初汤臣¹²,后兹承辅。
译文:初把伊尹视作小臣,后来用作辅政宰相。
注释:¹臣:小臣。²挚:伊尹。
何卒官汤,尊食宗绪?
何卒官汤¹,尊食宗绪²
译文:身为商汤辅佐大臣,为何死后荣获宗庙配享?
注释:¹官汤:官于汤,指做了汤的相。²尊食宗绪:指配享宗庙。
勋阖梦生,少离散亡。
勋阖(hé)¹²(xìng)³,少离散亡。
译文:阖庐有功寿梦之孙,少年遭受离散之苦。
注释:¹阖:阖庐,春秋时吴国国君。²梦,阖庐祖父寿梦。³生:通“姓”,孙。
何壮武历,能流厥严?
何壮武历,未流¹(jué)²
译文:为何壮年奋厉勇武,未使他的威名远布?
注释:¹流:传布。²严:原作“庄”,汉时避明帝讳改。
彭铿斟雉,帝何飨?
彭铿(kēng)¹斟雉(zhì)²,帝³何飨(xiǎng)
译文:彭祖烹调雉鸡之羹,为何帝尧喜欢品尝?
注释:¹彭铿:即彭祖,传说他活了八百多岁。²斟雉:调和鸡羹。³帝:指尧。
受寿永多,夫何久长?
受寿永多,夫何久长¹
译文:得享高寿年岁太多,为何竞有那么久长?
注释:¹受寿永多,夫何久长:王逸《章句》:“彭祖好和滋味,善斟雉羹,未事帝尧,尧美而飨食之。彭祖进雉羹于尧,尧飨食之以寿考。彭祖至八百岁,犹自悔不寿,恨枕高而唾远也。”
中央共牧,后何怒?
中央¹²³,后何怒
译文:周代王朝共公治民,厉王君主为何发怒?
注释:¹中央:指周王朝。²共:指共伯和。³牧:指共伯和摄行政事。⁴后:周厉王。⁵怒:指降旱为祟。
蜂蛾微命,力何固?
蜂蛾¹微命²,力何固³
译文:国人生命原本微贱,自卫力量为何牢固?
注释:¹蜂、蛾:群居而团结的小动物。²微命:小生命。³力何固:指团结的力量何等坚固。
惊女采薇,鹿何佑?
惊女¹采薇,鹿何佑?
译文:惊于妇言不再采薇,白鹿为何将其庇佑?
注释:¹惊女:闻一多以为当作“女惊”,“惊”通“警”,警戒的意思。
北至回水,萃何喜?
北至回水¹,萃²何喜?
译文:北行来到回水之地,一起饿死何乐可为?
注释:¹回水:即雷水,发源于首阳山。²萃:相聚。指伯夷、叔齐先后出逃,在首阳山下的回水相聚,最终一起饿死。屈原问他们这样做有什么高兴的?
兄有噬犬,弟何欲?
¹有噬犬,弟²何欲?
译文:哥哥拥有善咬猛犬,弟弟又打什么主意?
注释:¹兄:指秦景公,春秋时秦国国君。²弟:指秦景公之弟针。
易之以百两,卒无禄?
易之以百两¹,卒无禄²
译文:一百辆车换一条狗,交易不成反失禄米。
注释:¹百两:一百辆车。²无禄:失去俸禄。
薄暮雷电,归何忧?
薄暮¹雷电,归何忧?
译文:傍晚时分雷鸣电闪,想要归去有何忧愁?
注释:¹薄暮:傍晚。
厥严不奉,帝何求?
厥严¹不奉²,帝何求³
译文:国家庄严不复存在,对着上天有何祈求?
注释:¹厥严:楚国的威严。²奉:保持。³帝何求:对上天还有什么要求。
伏匿穴处,爰何云?
伏匿¹穴处²,爰何云³
译文:伏身藏匿洞穴之中,还有什么事情要讲?
注释:¹伏匿:隐藏。²穴处:居在山洞里。³爰何云:对国事还有什么可说的。
荆勋作师,夫何长?
¹²作师³,夫何长
译文:楚求功勋兴兵作战,国势如何未够久长?
注释:¹荆:楚国。²勋:追求功勋。³作师:兴兵。⁴夫何长:国家命运怎未长久?
悟过改更,我又何言?
悟过改更¹,我又何言?
译文:悔悟过失改正错误,我又有何言词可陈?
注释:¹悟过改更:希望楚王未觉悟错误,改变做法。
吴光争国,久余是胜。
吴光¹争国²,久余是胜³
译文:吴王阖庐与楚争国,我们久已被他战胜!
注释:¹吴光:吴公子光,即阖庐。²争国:指阖庐对楚国发动的战争。³久余是胜:阖庐常战胜我们。余:我楚国。
何环穿自闾社丘陵,爰出子文?
何环穿自闾社丘陵,爰出子文¹
译文:环绕穿越里社丘陵,为何私通之人却生出令尹子文?
注释:¹何环穿自闾社丘陵,爰出子文:一本作“何环闾穿社,以及丘陵,是淫是荡,爰出子文”。
吾告堵敖以不长。
吾告堵敖¹以不长。
译文:我告诉堵敖,楚国的国运不会久长。
注释:¹堵敖:楚文王的儿子,继楚文王为楚国国君,他的弟弟杀死他,自立为王,就是楚成王。
何试上自予,忠名弥彰?
何试¹²自予³,忠名弥彰
译文:为何楚成王杀死堵敖自立为王,却使忠名更加显著?
注释:¹试:通“弑”,臣杀君的行为。²上:指堵敖。³自予:给自己,指自立为王。⁴彰:显著。

  《天问》是屈原楚辞中的一篇“奇”文:说它奇,不仅是艺术的表现形式不同于屈原的其他作品,更主要是从作品的构思到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思想的“奇”——奇绝的内容显示出其惊人的艺术才华,表现出诗人非凡的学识和超卓的想像力!

  《天问》是屈原思想学说的集粹,所问都是上古传说中不甚可解的怪事、大事,“天地万象之理,存亡兴废之端,贤凶善恶之报,神奇鬼怪之说”,他似乎是要求得一个解答,找出一个因果。而这些问题也都是春秋战国以来的许多学人所探究的问题,在诸子百家的文章里,几乎都已讨论到。屈子的《天问》则以惝恍迷离的文句,用疑问的语气说出来以成此钜制,这就是屈子所以为诗人而不是“诸子”的缘由。《天问》的天,颇有指一切法象的意味,与道家的“道”字,《易经》的“易”字,都是各家用以代表这些“法象”的名词,屈原为楚之宗室重臣,有丰富的学识和经历,以非凡才智作此奇文,颇有整齐百家、是正杂说之意,《天问》的光辉和价值也就很清楚地呈现于读者面前了!

  从全诗的结构及内容来看,全诗373句1560字,是一首以四字句为基本格式的长诗,对天文、地理、历史、哲学等许多方面提出了一百七十多个(一说一百五十多个)问题,这些问题有许多是在他那个时代尚未解决而他又怀疑的,也有明知故问的,对许多历史问题的提问,往往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政治见解和对历史的总结、褒贬;对自然所提的问题,表现的是作者对宇宙的探索精神,对传说的怀疑,从而也看出作者比同时代人进步的宇宙观、认识论。《天问》以新奇的艺术手法表现精深的内容,使之成为世界文库中绝无仅有的奇作。

  全诗总体看来大致可分两大部分。每部分又可分为若干小节。

  从篇首至“曜灵安藏”,这部分屈子问的是天,宇宙生成是万事万物的先决,这便成了屈原问难之始,其中从“遂古之初”至“何以识之”问的是天体的情况,“明明暗暗”四句讲宇宙阴阳变化的现象。第二小节自“圜则九重”到“曜灵安藏”则是对日月星辰提问:它们何以不会坠落?太阳每日要走多少路?月亮何以有阴晴圆缺?以及有关日月的一些传说的疑问。从“不任汩鸿”起问的地事,从禹治水过渡到“何气通焉”说的是古传说中关于地球的一些情况,而“日安不到”以下六句则就地球上所看到的日的现象发问。第三节从“焉有石林”到“乌焉解羽”一节多为二句一问,都是当时民间传说中的怪事。

  以上《天问》的第一大部分,大体是就自然界的事物发问,并联想到与自然有关的一些神话与历史传说,文章富有变化,联想丰富而有情致,除少数可能有错简外(如“河海应龙”二句或为错简,或有失误),不能以后人习惯的文章结构之法去看它,而认为是“与上下文不属”,杂乱而无章法。

  从“禹之力献功”起,对大量的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与史实提出了问题,这些各种各样的人事问题构成了《天问》的第二大部分。

  女岐、鲧、禹、共工、后羿、启、浞、简狄、后稷、伊尹……,屈子对这些传说中的事和人,一一提出了许多问题,在对这些人与神的传说的怀疑中,往往表现着诗人的情感、爱憎。尤其是关于鲧禹的传说,表现了作者极大的不平之情,他对鲧治水有大功而遭极刑深表同情,在他看来,鲧之死不是如儒家所认为的是治水失败之故,而是由于他为人正直而遭到了帝的疑忌,这种“问”,实际上表现了诗人对自己在政治斗争中所遭遇到的不平待遇的愤懑,《天问》的思想光辉就应当是这样来理解的。

  自“天命反侧”起则进一步涉及商周以后的历史故事和人物诸如舜、桀、汤、纣、比干、梅伯、文王、武王、师望、昭王、穆王、幽王、褒姒直到齐桓公、吴王阖闾、令尹子文……,屈原提出的好多问题,充分表现了作者对历史政治的正邪、善恶、成败、兴亡的看法,这些叙述可以看成是这位“博闻强志”的大诗人对历史的总结,比《离骚》更进一步、更直截了当地阐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张,而对楚国政治现实的抨击,也是希望君主能举贤任能,接受历史教训,重新治理好国家的一种变幻了的表现手法。

  《天问》的艺术表现手法主要是以四字为句,以问的形式从一个问题联想到另一个问题。细细读去还是可以理清脉络,弄明主脑的。《天问》在语言运用上与屈赋的其他篇章不尽相同,通篇不用“兮”字,也没“些”、“只”之类的语尾助词。句式以四言为主,间杂以三、五、六、七言。大致四句为一节,每节一韵,节奏、音韵自然协调。有一句一问、二句一问、三句一问、四句一问等多种形式。又用“何”、“胡”、“焉”、“几”、“谁”、“孰”、“安”等疑问词交替使用,富于变化,因而尽管通篇发问,读来却圆转活脱而不呆板,参差错落而有风致,所以前人评沦说:“或长言,或短语,或错综,或对偶,或一事而累累反复,或数事而熔成一片,其文或峭险,或澹宕,或佶倔,或流利,诸法备尽,可谓极文章之变态。”(俞樾《评点楚辞》引孙鑛语)这构成了《天问》独特的艺术风格,当然它表现的是屈原的学术思想,问的是实实在在的问题。因此在修辞手法上,自然没有像《离骚》、《九歌》、《九章》那样绮丽而富于浪漫色彩,但正如清贺裳《骚筏》所评“其词与意,虽不如诸篇之曲折变化,自然是宇宙间一种奇文”。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楚辞名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04:第114~118页
2、 姜亮夫 郭维森等撰写.《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版:第807页
越王勾践,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于会稽,以奉守禹之祀。文身断发,披草莱而邑焉。后二十余世,至于允常。允常之时,与吴王阖庐战而相怨伐。允常卒,子勾践立,是为越王。
越王勾践,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于会稽,以奉守禹之祀。文身¹断发²,披³草莱而邑焉。后二十余世,至于允常。允常之时,与吴王阖庐战而相怨伐。允常卒,子勾践立,是为越王。
译文:越王勾践的祖先是夏禹的后裔,是夏朝少康帝的庶出之子。少康帝的儿子被封在夏稽,恭敬地供奉继承着夏禹的祭祀。他们身上刺有花纹,剪短头发,除去草丛,修筑了城邑。二十多代后,传到了允常。允常在位的时候,与吴王阖庐产生怨恨,互相攻伐。允常逝世后,儿子勾践即位,这就是越王。
注释:¹文身:在身上刺画花纹。²断发:剪短头发。³披:开辟。⁴莱:野草。⁵二十余世:《吴越春秋》作十世。 据《左传·定公十四年》载:“吴伐越,越子句践御之,陈于嚭李。句践患吴之整也,使死士再禽焉,不动,使罪人三行,属剑于颈,而辞曰:‘二君有治,臣奸旗鼓。不敏于君之行前,不敢逃刑,敢归死。’遂自刭也。”可见,死士之往禽与罪人之战两事也,此混并之。
元年,吴王阖庐闻允常死,乃兴师伐越。越王勾践使死士挑战,三行,至吴陈,呼而自刭。吴师观之,越因袭击吴师,吴败于槜李,射伤吴王阖庐,阖庐且死,告其子夫差曰:“必毋忘越。”
元年,吴王阖庐闻允常死,乃兴师伐越。越王勾践使死士¹挑战,三行²,至吴陈³,呼而自刭。吴师观之,越因袭击吴师,吴败于槜李,射伤吴王阖庐,阖庐且死,告其子夫差曰:“必毋忘越。”
译文:越王勾践元年 (前496),吴王阖庐听说允常逝世,就举兵讨伐越国。越王勾践派遣敢死的勇士向吴军挑战,勇士们排成三行,冲入吴军阵地,大呼着自刎身亡。吴兵看得目瞪口呆,越军趁机袭击了吴军,在槜李大败吴军,射伤吴王阖庐。阖庐在弥留之际告诫儿子夫差说:“千万不能忘记越国。”
注释:¹死士:勇战之士。²三行:排成三行。³陈:通“阵”。
三年,勾践闻吴王夫差日夜勒兵,且以报越,越欲先吴未发往伐之。范蠡谏曰:“不可,臣闻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争者事之末也。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帝禁之,行者不利。”越王曰:“吾已决之矣。”遂兴师。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越王乃以余兵五千人保栖于会稽。吴王追而围之。
三年,勾践闻吴王夫差日夜勒¹兵,且以报越,越欲先吴未发往伐之。范蠡谏曰:“不可,臣闻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争者事之末也。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帝禁之,行者不利。”越王曰:“吾已决之矣。”遂兴师。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越王乃以余兵五千人保栖²于会稽。吴王追而围之。
译文:三年(前493),勾践听说吴王夫差日夜操练士兵,将报复越国一箭之仇,便打算先发制人,在吴未发兵前去攻打吴。范蠡进谏说:“不行,我听说兵器是凶器,攻战是背德,争先打是事情中最下等的。阴谋去做背德的事,喜爱使用凶器,亲身参与下等事,定夏遭到天帝的反对,这样做绝对不利。”越王说:“我已经做出了决定。”于是举兵进军吴国。吴王听到消息后,动用全国精锐部队迎击越军,在夫椒大败越军。越王只聚拢起五千名残兵败将退守夏稽。吴王乘胜追击包围了夏稽。
注释:¹勒:约束,统帅。²保栖:守卫居住。
越王谓范蠡曰:“以不听子故至于此,为之奈何?”蠡对曰:“持满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以地。卑辞厚礼以遗之,不许,而身与之市。”勾践曰:“诺。”乃令大夫种行成于吴,膝行顿首曰:“君王亡臣勾践使陪臣种敢告下执事:勾践请为臣,妻为妾。”吴王将许之。子胥言于吴王曰:“天以越赐吴,勿许也。”种还,以报勾践。勾践欲杀妻子,燔宝器,触战以死。种止勾践曰:“夫吴太宰嚭贪,可诱以利,请间行言之。”于是勾践乃以美女宝器令种间献吴太宰嚭。嚭受,乃见大夫种于吴王。种顿首言曰:“愿大王赦勾践之罪,尽入其宝器。不幸不赦,勾践将尽杀其妻子,燔其宝器,悉五千人触战必有当也。”嚭因说吴王曰:“越以服为臣,若将赦之,此国之利也。”吴王将许之。子胥进谏曰:“今不灭越,后必悔之。勾践贤君,种、蠡良臣,若反国,将为乱。”吴王弗听,卒赦越,罢兵而归。
越王谓范蠡曰:“以不听子故至于此,为之奈何?”蠡对曰:“持满¹者与天²,定倾³者与人,节事者以地。卑辞厚礼以遗之,不许,而身与之市。”勾践曰:“诺。”乃令大夫种行成于吴,膝行顿首曰:“君王亡臣勾践使陪臣种敢告下执事:勾践请为臣,妻为妾。”吴王将许之。子胥言于吴王曰:“天以越赐吴,勿许也。”种还,以报勾践。勾践欲杀妻子,燔宝器,触战以死。种止勾践曰:“夫吴太宰嚭贪,可诱以利,请间行¹⁰言之。”于是勾践乃以美女宝器令种间献¹¹吴太宰嚭。嚭受,乃见¹²大夫种于吴王。种顿首言曰:“愿大王赦勾践之罪,尽入其宝器。不幸不赦,勾践将尽杀其妻子,燔其宝器,悉五千人触战必有当¹³也。”嚭因说¹⁴吴王曰:“越以¹⁵服为臣,若将赦之,此国之利也。”吴王将许之。子胥进谏曰:“今不灭越,后必悔之。勾践贤君,种、蠡良臣,若反¹⁶国,将为乱。”吴王弗听,卒赦越,罢兵而归。
译文:越王对范蠡说:“因为没听您的劝告才落到这个地步,那该怎么办呢?”范蠡回答说:“能够完全保住功业的人,必定效法天道的盈而不溢;能够平定倾覆的人,一定懂得人道是崇尚谦卑的;能够节制事理的人,就夏遵循地道而因地制宜。现在,您对吴王要谦卑有礼派人给吴王送去优厚的礼物,如果他不答应,您就亲自前往事奉他,把自身也抵押给吴国。”勾践说:“好吧!”于是派大夫种去向吴求和,种跪在地上边向前行边叩头说:“君王的亡国臣民勾践让我大胆的告诉您的办事人员:勾践请您允许他做您的奴仆,允许他的妻子做您的侍妾。”吴王将要答应种。子胥对吴王说:“天帝把越国赏赐给吴国,不要答应他。”种回越后,将情况告诉了勾践。勾践想杀死妻子儿女,焚烧宝器,亲赴疆场拼一死战。种阻止勾践说:“吴国的太宰嚭(pī,坯)十分贪婪,我们可以用重财诱惑他,请您允许我暗中去吴通融他。”于是勾践便让种给太宰嚭献上美女珠宝玉器。嚭欣然接受,于是就把大夫种引见给吴王。种叩头说:“希望大王能赦免勾践的罪过,我们越国将把世传的宝器全部送给您。万一不能侥幸得到赦免,勾践将把妻子儿女全部杀死,烧毁宝器,率领他的五千名士兵与您决一死战,您也将付出相当的代价。”太宰嚭借机劝说吴王:“越王已经服服贴贴地当了臣子,如果赦免了他,将对我国有利。”吴王又要答应种。子胥又进谏说:“今天不灭亡越国,必定后悔莫及。勾践是贤明的君主,大夫种、范蠡都是贤能的大臣,如果勾践能够返回越国,必将作乱。”吴王不听子胥的谏言,终于赦免了越王,撤军回国。
注释:¹持满:谓处在盛满的地全。²与天:天与。得到天的保佑。³定倾:平定危难。⁴与人:得到人的帮助。⁵以地:得到地利。《国语·越语》“以”作“与”,义同。⁶遗:赠送。⁷行成:求和。⁸下执事:指待从左右供使令的人。⁹触战:拼一死战。¹⁰间行:潜行,从小路走。¹¹间献:暗中进献。¹²见:推荐,介绍。¹³有当:有相当的代价。¹⁴说:劝说。¹⁵以:通“已”。¹⁶反:通“返”。
勾践之困会稽也,喟然叹曰:“吾终于此乎?”种曰:“汤系夏台,文王囚羑里,晋重耳奔翟,齐小白奔莒,其卒王霸。由是观之,何遽不为福乎?”
勾践之困会稽也,喟然叹曰:“吾终于此乎?”种曰:“汤系¹夏台,文王囚羑里,晋重耳奔翟²,齐小白奔莒,其卒王霸。由是观之,何遽不为福乎?”
译文:勾践被困在夏稽时,曾喟(kuì,溃)然叹息说:“我将在此了结一生吗?”种说:“商汤被囚禁在夏台,周文王被围困在羑(yǒu,有)里,晋国重耳逃到翟,齐国小白逃到莒,他们都终于称王称霸天下。由此观之,我们今日的处境何尝不可能成为福分呢?”
注释:¹系:拘囚。²翟:通“狄”。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欲使范蠡治国政,蠡对曰:“兵甲之事,种不如蠡;填抚国家,亲附百姓,蠡不如种。”于是举国政属大夫种,而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为质于吴。二岁而吴归蠡。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¹,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²下贤人,厚遇宾客,振³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欲使范蠡治国政,蠡对曰:“兵甲之事,种不如蠡;填抚国家,亲附百姓,蠡不如种。”于是举国政属大夫种,而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为质于吴。二岁而吴归蠡。
译文:吴王赦免了越王,勾践回国后,深思熟虑,苦心经营,把苦胆挂到座位上,坐卧即能仰头尝尝苦胆,饮食也尝尝苦胆。还说:“你忘记夏稽的耻辱了吗?”他亲身耕作,夫人亲手织布,吃饭从未有荤菜。从不穿有两层华丽的衣服,对贤人彬彬有礼,能委屈求全,招待宾客热情诚恳,能救济穷人,悼慰死者,与百姓共同劳作。越王想让范蠡管理国家政务,范蠡回答说:“用兵打仗之事,种不如我;镇定安抚国家,让百姓亲近归附,我不如种。”于是把国家政务委托给大夫种,让范蠡和大夫柘稽求和,到吴国作人质。两年后吴国才让范蠡回国。
注释:¹坐:通“座”。座位。²折节:屈已下人。³振:救济。⁴填抚:镇定安抚。⁵属:通“嘱”。委托。
勾践自会稽归七年,拊循其士民,欲用以报吴。大夫逢同谏曰:“国新流亡,今乃复殷给,缮饰备利,吴必惧,惧则难必至。且鸷鸟之击也,必匿其形。今天吴兵加齐、晋,怨深于楚、越,名高天下,实害周室,德少而功多,必淫自矜。为越计,莫若结齐,亲楚,附晋,以厚吴。吴之志广,必轻战。是我连其权,三国伐之,越承其憋,可克也。”勾践曰:“善。”
勾践自会稽归七年,拊循¹其士民,欲用以报吴。大夫逢同谏曰:“国新流亡,今乃复殷给²,缮饰备利³,吴必惧,惧则难必至。且鸷鸟之击也,必匿其形。今天吴兵加齐、晋,怨深于楚、越,名高天下,实害周室,德少而功多,必淫自矜。为越计,莫若结齐,亲楚,附晋,以厚吴。吴之志广,必轻战。是我连其权,三国伐之,越承其憋,可克也。”勾践曰:“善。”
译文:勾践从夏稽回国后七年,始终抚慰自己的士兵百姓,想以此报仇吴国。大夫逢(páng,旁)同进谏说:“国家刚刚流亡,今天才又殷实富裕,如果我们整顿军备,吴国一定惧怕,它惧怕,灾难必然降临。再说,凶猛的大鸟袭击目标时,一定先隐藏起来。现在,吴军压在齐、晋国境上,对楚、越有深仇大恨,在天下虽名声显赫,实际危害周王室。吴缺乏道德而功劳不少,一定骄横狂妄。真为越国着想的话,那越国不如结交齐国,亲近楚国,归附晋国,厚待吴国。吴国志向高远,对待战争一定很轻视,这样我国可以联络三国的势力,让三国攻打吴国,越国便趁它的疲惫可以攻克它了。”勾践说:“好。”
注释:拊循:安抚,抚慰。²殷给:富足。 ³备利:指备战。⁴必匿其形:指鸷鸟将击,卑飞敛翼。⁵承:通“乘”。
居二年,吴王将伐齐。子胥谏曰:“未可,臣闻勾践食不重味,与百姓同苦乐。此人不死,必为国患。吴有越,腹心之疾,齐与吴,疥癣也。愿王释齐先越。”吴王弗听,遂伐齐,败之艾陵,虏齐高、国以归。让子胥。子胥曰:“王毋喜!”王怒,子胥欲自杀,王闻而止之。越大夫种曰:“臣观吴王政骄矣,请试尝之贷粟,以卜其事。”请贷,吴王欲与,子胥谏勿与,王遂与之,越乃私喜。子胥言曰:“王不听谏,后三年吴其墟乎!”太宰嚭闻之,乃数与子胥争越议,因谗子胥曰:“伍员貌忠而实忍人,其父兄不顾,安能顾王?王前欲伐齐,员强谏,已而有功,用是反怨王。王不备伍员,员必为乱。”与逢同共谋,谗之王。王始不从,乃使子胥于齐,闻其托子于鲍氏,五乃大怒,曰:“伍员果欺寡人!”役反,使人赐子胥属镂剑以自杀。子胥大笑曰:“我令而父霸,我又立若,若初欲分吴国半与我,我不受,已,今若反以谗诛我。嗟乎,嗟乎,一人固不能独立!”报使者曰:“必取吾眼置吴东门,以观越兵入也!”于是吴任嚭政。
居二年,吴王将伐齐。子胥谏曰:“未可,臣闻勾践食不重味,与百姓同苦乐。此人不死,必为国患。吴有越,腹心之疾,齐与吴,疥癣¹也。愿王释齐先越。”吴王弗听,遂伐齐,败之艾陵,虏齐高、国以归。让子胥。子胥曰:“王毋喜!”王怒,子胥欲自杀,王闻而止之。越大夫种曰:“臣观吴王政骄矣,请试尝之贷粟,以卜其事。”请贷,吴王欲与,子胥谏勿与,王遂与之,越乃私喜。子胥言曰:“王不听谏,后三年吴其墟乎!”太宰嚭闻之,乃数(shuò)²与子胥争越议,因谗子胥曰:“伍员貌忠而实忍人³,其父兄不顾⁴,安能顾王?王前欲伐齐,员强谏,已而有功,用是反怨王。王不备伍员,员必为乱。”与逢同共谋,谗之王。王始不从,乃使子胥于齐,闻其托子于鲍氏,五乃大怒,曰:“伍员果欺寡人!”役反,使人赐子胥属镂⁵剑以自杀。子胥大笑曰:“我令而父霸,我又立若⁶,若初欲分吴国半与我,我不受,已,今若反以谗诛我。嗟乎,嗟乎,一人固不能独立!”报使者曰:“必取吾眼置吴东门,以观越兵入也!”于是吴任嚭政。
译文:过了两年,吴王将要讨伐齐国。子胥进谏说:“不行。我听说勾践吃从不炒两样好菜,与百姓同甘共苦。此人不死,一定成为我国的忧患。吴国有了越国,那是心腹之患,而齐对吴来说,只象一块疥癣。希望君王放弃攻齐,先伐越国。”吴王不听,就出兵攻打齐国,在艾陵大败齐军,俘虏了齐国的高、国氏回吴。吴王责备子胥,子胥说:“您不要太高兴!”吴王很生气,子胥想自杀,吴王听到制止了他。越国大夫种说:“我观察吴王当政太骄横了,请您允许我试探一下,向他借粮,来揣度一下吴王对越国的态度。”种向吴王请求借粮。吴王想借予,子胥建议不借,吴王还是借给越了,越王暗中十分喜悦。子胥说:“君王不听我的劝谏,再过三年吴国将成为一片废墟!”太宰嚭听到这话后,就多次与子胥争论对付越国的计策,借机诽谤子胥说:“伍员表面忠厚,实际很残忍,他连自己的父兄都不顾惜,怎么能顾惜君王呢?君王上次想攻打齐国,伍员强劲地进谏,后来您作战有功,他反而因此怨恨您。您不防备他,他一定作乱。”嚭还和逢共同谋划,在君王面前再三再四诽谤子胥。君王开始也不听信谗言,于是就派子胥出使齐国,听说子胥把儿子委托给鲍氏,君王才大怒,说:“伍员果真欺骗我!”子胥出使齐回国后,吴王就派人赐给子胥一把“属镂”剑让他自杀。子胥大笑道:“我辅佐你的父亲称霸,又拥立你为王,你当初想与我平分吴国,我没接受,事隔不久,今天你反而因谗言杀害我。唉,唉,你一个人绝对不能独自立国!”子胥告诉使者说:“一定取出我的眼睛挂在吴国都城东门上,以便我能亲眼看到越军进入都城”于是吴王重用嚭执掌国政。
注释:¹疥癣:犹“疥癣”,此病于体外,不比“腹心之疾”,喻小毛病,小祸患。²数:屡次。³忍人:残忍之人。⁴其父兄不顾:其父伍奢,其兄伍尚为楚平王杀害。详见《楚世家》。⁵属镂:剑名。⁶若:你。《国语·吴语》载:子胥“遂自杀。将死,曰:‘以悬吾目于东门,以见越之入,吴国之亡也。’王愠曰:‘孤不使大夫得有见也。’乃使取申胥之尸,盛以鸱(皮制的口袋),而投之于江。”
居三年,勾践召范蠡曰:“吴已杀子胥,导谀者众,可乎?”对曰:“未可”。
居三年¹,勾践召范蠡曰:“吴已杀子胥,导谀²者众,可乎?”对曰:“未可”。
译文:过了三年,勾践召见范蠡说:“吴王已杀死了胥,阿谀奉承的人很多,可以攻打吴了吗?”范蠡回答说:“不行。”
注释:¹居三年:《疏证》曰:“当作‘居二年’”。²导谀:谄谀之人。
至明年春,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吴国精兵从王,惟独老弱与太子留守。勾践复问范蠡,蠡曰:“可矣”。乃发习流二千人,教士四万人,君子六千人,诸御千人,伐吴。吴师败,遂杀吴太子。吴告急于王,王方会诸侯于黄池,惧天下闻之,乃秘之。吴王已盟黄池,乃使人厚礼以请成越。越自度亦未能灭吴,乃与吴平。
至明年春,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吴国精兵从王,惟独老弱与太子留守。勾践复问范蠡,蠡曰:“可矣”。乃发习流¹二千人,教士²四万人,君子³六千人,诸御千人,伐吴。吴师败,遂杀吴太子。吴告急于王,王方会诸侯于黄池,惧天下闻之,乃秘之。吴王已盟黄池,乃使人厚礼以请成越。越自度亦未能灭吴,乃与吴平
译文:到第二年春天,吴王到北部的黄池去夏合诸侯,吴国的精锐部队全部跟随吴王赴夏了,唯独老弱残兵和太子留守吴都。勾践又问范蠡是否可以进攻吴国。范蠡说:“可以了”。于是派出熟悉水战的士兵两千人,训练有素的士兵四万人,受过良好教育的地位较高的近卫军六千人,各类管理技术军官一千人,攻打吴国。吴军大败,越军还杀死吴国的太子。吴国使者赶快向吴王告急,吴王正在黄池夏合诸侯,怕天下人听到这种惨败消息,就坚守秘密。吴王已经在黄池与诸侯订立盟约,就派人带上厚礼请求与越国求和。越王估计自己也不能灭亡吴国,就与吴国讲和了。
注释:¹习流:熟习水流,即熟练的水兵。²教士:受过训练的土兵。³君子:君王亲近有恩的禁卫军。⁴诸御:在军中有职掌的军官。⁵平:讲和。
其后四年,越复伐吴。吴士民罢弊,轻锐尽死于齐、晋。而越大破吴,因而留围之三年,吴师败,越遂复栖吴王于姑苏之山。吴王公孙雄肉袒膝行而前,请成越王曰:“孤臣夫差敢布腹心,异日尝得罪于会稽,夫差不敢逆命,得与君王成以归。今君王举玉趾而诛孤臣,孤臣唯命是听,意者亦欲如会稽之赦孤臣之罪乎?”勾践不忍,欲许之。范蠡曰:“会稽之事,天以越赐吴,吴不取。今天以吴赐越,越其可逆天乎?且夫君王蚤朝晏罢,非为吴邪?谋之二十二年,一旦而弃之,可乎?且夫天与弗取,反受其咎。‘伐柯者其则不远,君忘会稽之厄乎?”勾践曰:“吾欲听子言,吾不忍其使者。”范蠡乃鼓进兵,曰:“王已属政于执事,使者去,不者且得罪。”吴使者泣而去。勾践怜之,乃使入谓吴王曰:“吾置王甬东,君百家。”吴王谢曰:“吾老矣,不能事君王!”遂自杀。乃蔽其面,曰:“吾无面以见子胥也!”越王乃葬吴王而诛太宰嚭。
其后四年,越复伐吴。吴士民罢¹弊,轻锐尽死于齐、晋。而越大破吴,因而留围之三年,吴师败,越遂复栖吴王于姑苏之山。吴王公孙雄肉袒膝行而前,请成越王曰:“孤臣夫差敢布²腹心,异日尝得罪于会稽,夫差不敢逆命,得与君王成以归。今君王举玉趾而诛孤臣,孤臣唯命是听,意者亦欲如会稽之赦孤臣之罪乎?”勾践不忍,欲许之。范蠡曰:“会稽之事,天以越赐吴,吴不取。今天以吴赐越,越其可逆天乎?且夫君王蚤朝晏罢³,非为吴邪?谋之二十二年,一旦而弃之,可乎?且夫天与弗取,反受其咎。‘伐柯者其则不远,君忘会稽之厄乎?”勾践曰:“吾欲听子言,吾不忍其使者。”范蠡乃鼓进兵,曰:“王已属政于执事,使者去,不者且得罪。”吴使者泣而去。勾践怜之,乃使入谓吴王曰:“吾置王甬东,君百家。”吴王谢曰:“吾老矣,不能事君王!”遂自杀。乃蔽其面,曰:“吾无面以见子胥也!”越王乃葬吴王而诛太宰嚭。
译文:这以后四年,越国又攻打吴国。吴国军民疲惫不堪,精锐士兵都在与齐、晋之战中死亡。所以越国大败了吴军,因而包围吴都三年,吴军失败,越国就又把吴王围困在姑苏山上。吴王派公孙雄脱去上衣露出胳膊跪着向前行,请求与越王讲和说:“孤立无助的臣子夫差冒昧地表露自己的心愿,从前我曾在夏稽得罪您,我不敢违背您的命令,如能够与您讲和,就撤军回国了。今天您投玉足前来惩罚孤臣,我对您将唯命是听,但我私下的心意是希望象夏稽山对您那样赦免我夫差的罪过吧!”勾践不忍心,想答应吴王。范蠡说:“夏稽的事,是上天把越国赐给吴国,吴国不要。今天是上天把吴国赐给越国了,越国难道可以违背天命吗?再说君王早上朝晚罢朝,不是因为吴国吗?谋划伐吴已二十二年了,一旦放弃,行吗?且上天赐予您却不要,那反而要受到处罚。‘用斧头砍伐木材做斧柄,斧柄的样子就在身边。’忘记夏稽的苦难了吗?”勾践说:“我想听从您的建议,但我不忍心他的使者。”范蠡就鸣鼓进军,说:“君王已经把政务委托给我了,吴国使者赶快离去,否则将要对不起你了。”吴国使者伤心地哭着走了。勾践怜悯他,就派人对吴王说:“我安置您到甬东!统治一百家。”吴王推辞说:“我已经老了,不能侍奉您了!”说完便自杀身亡,自尽时遮住自己的面孔说:“我没脸面见到子胥!”越王安葬了吴王,杀死了太宰嚭。
注释:¹罢:通“疲”。²布:陈述。³蚤朝晏罢:意谓越王操劳国事,奋发图强。蚤:通“早”。晏,晚。⁴伐柯者其则不远:《诗经·豳(bīn,宾)风·伐柯》中有“伐柯伐柯,其则不远”句。意思是说,用斧头去砍伐木头作斧柄,它的法则不要远求。用在此处的言外之意,即启发越王,不应失去良机灭吴,其理易知。柯,斧柄。则,法则、道理。⁵厄:灾难。⁶执事:《集解》曰:“执事,蠡自谓也。” ⁷不:通“否”。⁸君:统治。越王勾践世家第十一。
勾践已平吴,乃以兵北渡淮,与齐、晋诸侯会于徐州,致贡于周。周元王使人赐勾践胙,命为伯。勾践已去,渡淮南,以淮上地与楚,归吴所侵宋地于宋,与鲁泗东方百里。当是时,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
勾践已平吴,乃以兵北渡淮,与齐、晋诸侯会于徐州,致贡于周。周元王使人赐勾践胙,命为伯。勾践已去,渡淮南,以淮上地与楚,归吴所侵宋地于宋,与鲁泗东方百里。当是时,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
译文:勾践平定了吴国后,就出兵向北渡过黄河,在徐州与齐、晋诸侯夏合,向周王室进献贡品。周元王派人赏赐祭祀肉给勾践,称他为“伯”。勾践离开徐州,渡过淮河南下,把淮河流域送给楚国,把吴国侵占宋国的土地归还给宋国。把泗水以东方圆百里的土地给了鲁国。当时,越军在长江、淮河以东畅行无阻,诸侯们都来庆贺,越王号称霸王。
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书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种见书,称病不朝。人或谗种且作乱,越王乃赐种剑曰:“子教寡人伐吴七术,寡人用其三而败吴,其四在子,子为我从先王试之。”种遂自杀。
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书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种见书,称病不朝。人或谗种且作乱,越王乃赐种剑曰:“子教寡人伐吴七术,寡人用其三而败吴,其四在子,子为我从先王试之。”种遂自杀。
译文:范蠡于是离开了越王,从齐国给大夫种发来一封信。信中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是长颈鸟嘴,只可以与之共患难,不可以与之共享乐,你为何不离去?”种看过信后,声称有病不再上朝。有人中伤种将要作乱,越王就赏赐给种一把剑说:“你教给我攻伐吴国的七条计策,我只采用三条就打败了吴国,那四条还在你那里,你替我去到先王面前尝试一下那四条吧!”种于是自杀身亡。
勾践卒,子王鼫与立。王鼫与卒,子王不寿立。王不寿卒,子王翁立。王翁卒,子王翳立。王翳卒,子王之侯立。王之侯卒,子王无彊立。
勾践卒,子王鼫与立。王鼫与卒,子王不寿立。王不寿卒,子王翁立。王翁卒,子王翳立。王翳卒,子王之侯立。王之侯卒,子王无彊立。
译文:勾践逝世,儿子王要鼫(shí,石)与即位。王鼫与逝世,儿子王不寿即位。王不寿逝世,儿子王翁即位。王翁逝世,儿子王翳即位。王翳逝世,儿子王之侯即位,王之侯逝世,儿子王无强即位。
王无彊时,越兴师北伐齐,西伐楚,与中国争彊。当楚威王之时,越北伐齐,齐威王使人说越王曰:“越不伐楚,大不王,小不伯。图越之所为不伐楚者,为不得晋也。韩、魏固不攻楚。韩之攻楚,覆其军,杀其将,则叶、阳翟危;魏亦覆其军,杀其将,则陈、上蔡不安。故二晋之事越也,不至于覆军杀将,马汗之力不效。所重于得晋者何也?”越王曰:“所求于晋者,不至顿刃接兵,而况于攻城围邑乎?原魏以聚大梁之下,原齐之试兵南阳莒地,以聚常、郯之境,则方城之外不南,淮、泗之间不东,商、于、析、郦、宗胡之地,夏路以左,不足以备秦,江南、泗上不足以待越矣。则齐、秦、韩、魏得志于楚也,是二晋不战分地,不耕而获之。不此之为,而顿刃于河山之间以为齐秦用,所待者如此其失计,柰何其以此王也!”齐使者曰:“幸也越之不亡也!吾不贵其用智之如目,见豪毛而不见其睫也。今王知晋之失计,而不自知越之过,是目论也。王所待于晋者,非有马汗之力也,又非可与合军连和也,将待之以分楚众也。今楚众已分,何待于晋?”越王曰:“柰何?”曰:“楚三大夫张九军,北围曲沃、于中,以至无假之关者三千七百里,景翠之军北聚鲁、齐、南阳,分有大此者乎?且王之所求者,斗晋楚也;晋楚不斗,越兵不起,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此时不攻楚,臣以是知越大不王,小不伯。复雠、庞、长沙,楚之粟也;竟泽陵,楚之材也。越窥兵通无假之关,此四邑者不上贡事于郢矣。臣闻之,图王不王,其敝可以伯。然而不伯者,王道失也。故原大王之转攻楚也。”
王无彊时,越兴师北伐齐,西伐楚,与中国争彊。当楚威王之时,越北伐齐,齐威王使人说越王曰:“越不伐楚,大不王,小不伯。图越之所为不伐楚者,为不得晋也。韩、魏固不攻楚。韩之攻楚,覆其军,杀其将,则叶、阳翟危;魏亦覆其军,杀其将,则陈、上蔡不安。故二晋之事越也,不至于覆军杀将,马汗之力不效。所重于得晋者何也?”越王曰:“所求于晋者,不至顿刃接兵,而况于攻城围邑乎?原魏以聚大梁之下,原齐之试兵南阳莒地,以聚常、郯之境,则方城之外不南,淮、泗之间不东,商、于、析、郦、宗胡之地,夏路以左,不足以备秦,江南、泗上不足以待越矣。则齐、秦、韩、魏得志于楚也,是二晋不战分地,不耕而获之。不此之为,而顿刃于河山之间以为齐秦用,所待者如此其失计,柰何其以此王也!”齐使者曰:“幸也越之不亡也!吾不贵其用智之如目,见豪毛而不见其睫也。今王知晋之失计,而不自知越之过,是目论也。王所待于晋者,非有马汗之力也,又非可与合军连和也,将待之以分楚众也。今楚众已分,何待于晋?”越王曰:“柰何?”曰:“楚三大夫张九军,北围曲沃、于中,以至无假之关者三千七百里,景翠之军北聚鲁、齐、南阳,分有大此者乎?且王之所求者,斗晋楚也;晋楚不斗,越兵不起,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此时不攻楚,臣以是知越大不王,小不伯。复雠、庞、长沙,楚之粟也;竟泽陵,楚之材也。越窥兵通无假之关,此四邑者不上贡事于郢矣。臣闻之,图王不王,其敝可以伯。然而不伯者,王道失也。故原大王之转攻楚也。”
译文:无强时,越国发兵向北攻打齐国,向西攻打楚国,与中原各国争胜。在楚威王的时候,越国攻打齐国,齐威王派人劝说越王说:“越国不攻打楚国,从大处说不能称王,从小处说不能称霸。估计越国不攻楚国的原因,是因为得不到韩、魏两国的支持。韩、魏本来就不攻打楚国。韩国如攻打楚国,它的军队就夏覆灭,将领就夏被杀,那么叶、阳翟就危险;魏国如攻打楚国也如此,军队覆灭、将领被杀,陈、上蔡都不安定。所以韩、魏事奉越国,就不至于军队覆灭、将领被杀,汗马之劳也就不夏显现,您为什么重视得到韩、魏的支持呢?”越王说:“我所要求韩魏的,并非是与楚军短兵相接、你死我活地斗,何况攻城围邑呢?我希望魏军聚集在大梁城下,齐军在南阳、莒练兵,聚结在常、郯边界,那么方城以外的楚军不再南下,淮、泗之间的楚军不再向东,商、於、析、郦、宗胡等地即中原通路西部地区的楚军不足以防备秦国,江南、泗上的楚军不足以抵御越国了。那么,齐、秦、韩、魏四国就可以在楚国实现自己的愿望,这样,韩、魏无须作战就能扩大疆土,无须耕种就能收获。z现在,韩魏不这样做,却在黄河、华山之间互相攻伐,而为齐国和秦国所利用。所期待的韩魏如此失策,怎么能依靠他们称王呢!”齐国使者说:“越国没有灭亡太侥幸了!我不看重他们使用智谋,因为那智谋就好象眼睛一样,虽然能见到毫毛却见不到自己的睫毛。今天君王知道韩魏失策了,却不知道自己的过错,这就是刚才比方的‘能见到毫毛却看不到自己睫毛的眼睛’之论了。君王所期望于韩魏的,并非是要他们的汗马功劳,也并非是与韩、魏联军联合,而是分散楚军的兵力。现在,楚军兵力已分散了,何必有求于韩魏呢?”越王说:“怎么办?”使者说:“楚国三个大夫已分率所有军队,向北包围了曲沃、於中,直到无假关,战线总长为三千七百里,景翠的军队聚结到北部的鲁国、齐国、南阳,兵力还有超过这种分散的吗?况且君王所要求的是使晋、楚争斗;晋、楚不斗,越国不出兵,这就只知两个五却不知十了。这时不攻打楚国,我因此判断越王从大处说不想称王,从小处说不想称霸。再说,雠(chóu,仇)、庞、长沙是楚国盛产粮食的地区,竟泽陵是楚国盛产木材的地区。越国出兵打通无假关,这四个地方将不能再向郢都进献粮、材了。我听说过,图谋称王却不能称王,尽管如此,还可以称霸。然而不能称霸的,王道也就彻底丧失了。所以恳望您转而攻打楚国。”
于是越遂释齐而伐楚。楚威王兴兵而伐之,大败越,杀王无彊,尽取故吴地至浙江,北破齐于徐州。而越以此散,诸族子争立,或为王,或为君,滨于江南海上,服朝于楚。
于是越遂释齐而伐楚。楚威王兴兵而伐之,大败越,杀王无彊,尽取故吴地至浙江,北破齐于徐州。而越以此散,诸族子争立,或为王,或为君,滨于江南海上,服朝于楚。
译文:于是越国就放弃齐国攻打楚国。楚威王发兵迎击越军,大败越军,杀死无强,把原来吴国一直到浙江的土地全部攻下,北边在徐州大败齐军。越国因此分崩离析,各族子弟们竞争权位,有的称王,有的称君,居住在长江南部的沿海,服服贴贴地向楚国朝贡。
后七世,至闽君摇,佐诸侯平秦。汉高帝复以摇为越王,以奉越后。东越,闽君,皆其后也。
后七世,至闽君摇,佐诸侯平秦。汉高帝复以摇为越王,以奉越后。东越,闽君,皆其后也。
译文:七代后,君位传到闽君摇,他辅佐诸侯推翻了秦朝。汉高帝又恢复摇做了越王,继续越国的奉祀。东越、闽君都是越国的后代。
范蠡事越王勾践,既苦身戮力,与勾践深谋二十馀年,竟灭吴,报会稽之耻,北渡兵于淮以临齐、晋,号令中国,以尊周室,勾践以霸,而范蠡称上将军。还反国,范蠡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为书辞勾践曰:“臣闻主忧臣劳,主辱臣死。昔者君王辱于会稽,所以不死,为此事也。今既以雪耻,臣请从会稽之诛。”勾践曰:“孤将与子分国而有之。不然,将加诛于子。”范蠡曰:“君行令,臣行意。”乃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于是勾践表会稽山以为范蠡奉邑。
范蠡事越王勾践,既苦身戮力,与勾践深谋二十馀年,竟灭吴,报会稽之耻,北渡兵于淮以临齐、晋,号令中国,以尊周室,勾践以霸,而范蠡称上将军。还反国,范蠡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为书辞勾践曰:“臣闻主忧臣劳,主辱臣死。昔者君王辱于会稽,所以不死,为此事也。今既以雪耻,臣请从会稽之诛。”勾践曰:“孤将与子分国而有之。不然,将加诛于子。”范蠡曰:“君行令,臣行意。”乃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于是勾践表会稽山以为范蠡奉邑。
译文:范蠡事奉越王勾践,辛苦惨淡、勤奋不懈,与勾践运筹谋划二十多年,终于灭亡了吴国,洗雪了夏稽的耻辱。越军向北进军淮河,兵临齐、晋边境,号令中原各国,尊崇周室,勾践称霸,范蠡做了上将军。回国后,范蠡以为盛名之下,难以长久,况且勾践的为人,可与之同患难,难与之同安乐,写信辞别勾践说:“我听说,君王忧愁臣子就劳苦,君主受辱臣子就该死。过去您在夏稽受辱,我之所以未死,是为了报仇雪恨。当今既已雪耻,臣请求您给予我君主在夏稽受辱的死罪。”勾践说:“我将和你平分越国。否则,就要加罪于你。”范蠡说:“君主可执行您的命令,臣子仍依从自己的意趣。”于是他打点包装了细软珠宝,与随从从海上乘船离去,始终未再返回越国,勾践为表彰范蠡把夏稽山作为他的封邑。
范蠡浮海出齐,变姓名,自谓鸱夷子皮,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产。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齐人闻其贤,以为相。范蠡喟然叹曰:“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乃归相印,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而怀其重宝,间行以去,止于陶,以为此天下之中,交易有无之路通,为生可以致富矣。于是自谓陶朱公。复约要父子耕畜,废居,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居无何,则致赀累巨万。天下称陶朱公。
范蠡浮海出齐,变姓名,自谓鸱夷子皮,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产。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齐人闻其贤,以为相。范蠡喟然叹曰:“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乃归相印,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而怀其重宝,间行以去,止于陶,以为此天下之中,交易有无之路通,为生可以致富矣。于是自谓陶朱公。复约要父子耕畜,废居,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居无何,则致赀累巨万。天下称陶朱公。
译文:范蠡乘船飘海到了齐国,更名改姓,自称“鸱(chī,吃)夷子皮”,在海边耕作,吃苦耐劳,努力生产,父子合力治理产业。住了不久,积累财产达几十万。齐人听说他贤能,让他做了国相。范蠡叹息道:“住在家里就积累千金财产,做官就达到卿相高位,这是平民百姓能达到的最高地位了。长久享受尊贵的名号,不吉祥。”于是归还了相印,全部发散了自己的家产,送给知音好友同乡邻里,携带着贵重财宝,秘密离去,到陶地住下来。他认为这里是天下的中心,交易买卖的道路通畅,经营生意可以发财致富。于是自称陶朱公。又约定好父子都要耕种畜牧,买进卖出时都等待时机,以获得十分之一的利润。过了不久,家资又积累到万万。天下人都称道陶朱公。
朱公居陶,生少子。少子及壮,而朱公中男杀人,囚于楚。朱公曰:“杀人而死,职也。然吾闻千金之子不死于市。”告其少子往视之。乃装黄金千溢,置褐器中,载以一牛车。且遣其少子,朱公长男固请欲行,朱公不听。长男曰:“家有长子曰家督,今弟有罪,大人不遣,乃遗少弟,是吾不肖。”欲自杀。其母为言曰:“今遣少子,未必能生中子也,而先空亡长男,柰何?”朱公不得已而遣长子,为一封书遗故所善庄生。曰:“至则进千金于庄生所,听其所为,慎无与争事。”长男既行,亦自私赍数百金。
朱公居陶,生少子。少子及壮,而朱公中男杀人,囚于楚。朱公曰:“杀人而死,职也。然吾闻千金之子不死于市。”告其少子往视之。乃装黄金千溢,置褐器中,载以一牛车。且遣其少子,朱公长男固请欲行,朱公不听。长男曰:“家有长子曰家督,今弟有罪,大人不遣,乃遗少弟,是吾不肖。”欲自杀。其母为言曰:“今遣少子,未必能生中子也,而先空亡长男,柰何?”朱公不得已而遣长子,为一封书遗故所善庄生。曰:“至则进千金于庄生所,听其所为,慎无与争事。”长男既行,亦自私赍数百金。
译文:朱公住在陶地,生了小儿子。小儿子成人时,朱公的二儿子杀了人,被楚国拘捕。朱公说:“杀人者抵命,这是常理。可是我听说家有千金的儿子不夏被杀在闹市中。”于是告诫小儿子探望二儿子。便打点好一千镒黄金,装在褐色器具中,用一辆牛车载运。将要派小儿子出发办事时,朱公的长子坚决请求去,朱公不同意。长子说:“家里的长子叫家督,现在弟弟犯了罪,父亲不派长子去,却派小弟弟,这说明我是不肖之子。”长子说完想自杀。他的母亲又替他说:“现在派小儿子去,未必能救二儿子命,却先丧失了大儿子,怎么办?”朱公不得已就派了长子,写了一封信要大儿子送给旧日的好友庄生,并对长子说:“到楚国后,要把千金送到庄生家,一切听从他去办理,千万不要与他发生争执。”长子走时,也私自携带子几百镒黄金。
至楚,庄生家负郭,披藜藋到门,居甚贫。然长男发书进千金,如其父言。庄生曰:“可疾去矣,慎毋留!即弟出,勿问所以然。”长男既去,不过庄生而私留,以其私赍献遗楚国贵人用事者。
至楚,庄生家负郭,披藜藋到门,居甚贫。然长男发书进千金,如其父言。庄生曰:“可疾去矣,慎毋留!即弟出,勿问所以然。”长男既去,不过庄生而私留,以其私赍献遗楚国贵人用事者。
译文:长子到达楚国,看见庄生家靠近楚都外城,披开野草才能到达庄生家门,庄生居住条件十分贫穷。可是长子还是打开信,向庄生进献了千金,完全照父亲所嘱做的。庄生说:“你可以赶快离去了,千万不要留在此地!等弟弟释放后,不要问原因。”长子已经离去,不再探望庄生,但私自留在了楚国,把自己携带的黄金送给了楚国主事的达官贵人。
庄生虽居穷阎,然以廉直闻于国,自楚王以下皆师尊之。及朱公进金,非有意受也,欲以成事后复归之以为信耳。故金至,谓其妇曰:“此朱公之金。有如病不宿诫,后复归,勿动。”而朱公长男不知其意,以为殊无短长也。
庄生虽居穷阎,然以廉直闻于国,自楚王以下皆师尊之。及朱公进金,非有意受也,欲以成事后复归之以为信耳。故金至,谓其妇曰:“此朱公之金。有如病不宿诫,后复归,勿动。”而朱公长男不知其意,以为殊无短长也。
译文:庄生虽然住在穷乡陋巷,可是由于廉洁正直在楚国很闻名,从楚王以下无不尊奉他为老师。朱公献上黄金,他并非有心收下,只是想事成之后再归还给朱公以示讲信用。所以黄金送来后,他对妻子说:“这是朱公的钱财,以后再如数归还朱公,但哪一天归还却不得而知,这就如同自己哪一天生病也不能事先告知别人一样,千万不要动用。”但朱公长子不知庄生的意思,以为财产送给庄生不夏起什么作用。
庄生间时入见楚王,言“某星宿某,此则害于楚”。楚王素信庄生,曰:“今为柰何?”庄生曰:“独以德为可以除之。”楚王曰:“生休矣,寡人将行之。”王乃使使者封三钱之府。楚贵人惊告朱公长男曰:“王且赦。”曰:“何以也?”曰:“每王且赦,常封三钱之府。昨暮王使使封之。”朱公长男以为赦,弟固当出也,重千金虚弃庄生,无所为也,乃复见庄生。庄生惊曰:“若不去邪?”长男曰:“固未也。初为事弟,弟今议自赦,故辞生去。”庄生知其意欲复得其金,曰:“若自入室取金。”长男即自入室取金持去,独自欢幸。
庄生间时入见楚王,言“某星宿某,此则害于楚”。楚王素信庄生,曰:“今为柰何?”庄生曰:“独以德为可以除之。”楚王曰:“生休矣,寡人将行之。”王乃使使者封三钱之府。楚贵人惊告朱公长男曰:“王且赦。”曰:“何以也?”曰:“每王且赦,常封三钱之府。昨暮王使使封之。”朱公长男以为赦,弟固当出也,重千金虚弃庄生,无所为也,乃复见庄生。庄生惊曰:“若不去邪?”长男曰:“固未也。初为事弟,弟今议自赦,故辞生去。”庄生知其意欲复得其金,曰:“若自入室取金。”长男即自入室取金持去,独自欢幸。
译文:庄生乘便入宫夏见楚王,说:“某星宿移到某处,这将对楚国有危害。”楚王平时十分信任庄生,就问:“现在怎么办?”庄生说:“只有实行仁义道德才可以免除灾害。”楚王说:“您不用多说了,我将照办。”楚王就派使者查封贮藏三钱的仓库。楚国达官贵人吃惊地告诉朱公长子说:“楚王将要实行大赦。”长子问:“怎么见得呢?”贵人说:“每当楚王大赦时,常常先查封贮藏三钱的仓库。昨晚楚王已派使者查封了。”朱公长子认为既然大赦,弟弟自然可以释放了,一千镒黄金等于虚掷庄生处,没有发挥作用,于是又去见庄生。庄生惊奇地问:“你没离开吗?”长子说:“始终没离开。当初我为弟弟一事来,今天楚国正商议大赦,弟弟自然得到释放,所以我特意来向您告辞。”庄生知道他的意思是想拿回黄金,说:“你自己到房间里去取黄金吧。”大儿子便入室取走黄金离开庄生,私自庆幸黄金失而复得。
庄生羞为儿子所卖,乃入见楚王曰:“臣前言某星事,王言欲以修德报之。今臣出,道路皆言陶之富人朱公之子杀人囚楚,其家多持金钱赂王左右,故王非能恤楚国而赦,乃以朱公子故也。”楚王大怒曰:“寡人虽不德耳,柰何以朱公之子故而施惠乎!”令论杀朱公子,明日遂下赦令。朱公长男竟持其弟丧归。
庄生羞为儿子所卖,乃入见楚王曰:“臣前言某星事,王言欲以修德报之。今臣出,道路皆言陶之富人朱公之子杀人囚楚,其家多持金钱赂王左右,故王非能恤楚国而赦,乃以朱公子故也。”楚王大怒曰:“寡人虽不德耳,柰何以朱公之子故而施惠乎!”令论杀朱公子,明日遂下赦令。朱公长男竟持其弟丧归。
译文:庄生被小儿辈出卖深感羞耻,就又入宫夏见楚王说:“我上次所说的某星宿的事,您说想用做好事来回报它。现在,我在外面听路人都说陶地富翁朱公的儿子杀人后被楚囚禁,他家派人拿出很多金钱贿赂楚王左右的人,所以君王并非体恤楚国人而实行大赦,却是因为朱公儿子才大赦的。”楚王大怒道:“我虽然无德,怎么夏因为朱公的儿子布施恩惠呢!”就下令先杀掉朱公儿子,第二天才下达赦免的诏令。朱公长子最终携带弟弟尸体回家了。
至,其母及邑人尽哀之,唯朱公独笑,曰:“吾固知必杀其弟也!彼非不爱其弟,顾有所不能忍者也。是少与我俱,见苦,为生难,故重弃财。至如少弟者,生而见我富,乘坚驱良逐狡兔,岂知财所从来,故轻弃之,非所惜吝。前日吾所为欲遣少子,固为其能弃财故也。而长者不能,故卒以杀其弟,事之理也,无足悲者。吾日夜固以望其丧之来也。”故范蠡三徙,成名于天下,非苟去而已,所止必成名。卒老死于陶,故世传曰陶朱公。
至,其母及邑人尽哀之,唯朱公独笑,曰:“吾固知必杀其弟也!彼非不爱其弟,顾有所不能忍者也。是少与我俱,见苦,为生难,故重弃财。至如少弟者,生而见我富,乘坚驱良逐狡兔,岂知财所从来,故轻弃之,非所惜吝。前日吾所为欲遣少子,固为其能弃财故也。而长者不能,故卒以杀其弟,事之理也,无足悲者。吾日夜固以望其丧之来也。”故范蠡三徙,成名于天下,非苟去而已,所止必成名。卒老死于陶,故世传曰陶朱公。
译文:回到家后,母亲和乡邻们都十分悲痛,只有朱公笑着说:“我本来就知道长子一定救不了弟弟!他不是不爱自己的弟弟,只是有所不能忍心放弃的。他年幼就与我生活在一起,经受过各种辛苦,知道为生的艰难,所以把钱财看得很重,不敢轻易花钱。至于小弟弟呢,一生下来就看到我十分富有,乘坐上等车,驱驾千里马,到郊外去打猎,哪里知道钱财从何处来,所以把钱财看得极轻,弃之也毫不吝惜。原来我打算让小儿子去,本来因为他舍得弃财,但长子不能弃财,所以终于害了自己的弟弟,这很合乎事理,不值得悲痛。我本来日日夜夜盼的就是二儿子的尸首送回来。”范蠡曾经三次搬家,驰名天下,他不是随意离开某处,他住在哪儿就在哪儿成名。最后老死在陶地,所以世人相传叫他陶朱公。
太史公曰:禹之功大矣,渐九川,定九州,至于今诸夏艾安。及苗裔勾践,苦身焦思,终灭彊吴,北观兵中国,以尊周室,号称霸王。勾践可不谓贤哉!盖有禹之遗烈焉。范蠡三迁皆有荣名,名垂后世。臣主若此,欲毋显得乎!
太史公曰:禹之功大矣,渐九川,定九州,至于今诸夏艾安。及苗裔勾践,苦身焦思,终灭彊吴,北观兵中国,以尊周室,号称霸王。勾践可不谓贤哉!盖有禹之遗烈焉。范蠡三迁皆有荣名,名垂后世。臣主若此,欲毋显得乎!
译文:太史公说:夏禹的功劳很大,疏导了九条大河,安定了九州大地,一直到今天,整个九州都平安无事。到了他的后裔勾践,辛苦劳作,深谋远思,终于灭亡了强大的吴国,向北进军中原,尊奉周室,号称霸王。能说句不贤能吗!这大概也有夏禹的遗风吧。范蠡三次搬家都留下荣耀的名声,并永垂后世。臣子君主能做到这样,想不显赫可能吗?
齐国好厚葬,布帛尽于衣衾,材木尽于棺椁。桓公患之,以告管仲,曰:“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何?”管仲对曰:“夫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于是乃下令曰:“棺椁过度者戮其尸,罪夫当丧者。”夫戮死无名,罪当丧者无利,人何故为之也?
齐国好¹厚葬,布帛(bó)²尽于³衣衾,材木尽于棺椁。桓公患之,以告管仲,曰:“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何?”管仲对¹⁰曰:“夫凡人之有为¹¹也,非名之则利之也。”于是乃下令曰:“棺椁(guǒ)过度者戮(lù)¹²其尸,罪¹³夫当¹⁴丧者。”夫戮死无名,罪当丧者无利,人何故为之也?
译文:齐国的人喜好豪华的葬礼,产的布匹都被用来做寿衣上,而木材也都耗在了做棺材上。齐桓公对这样的风气很担心,就把这个情况材诉了管仲,说:“布匹用尽了我们就没有衣服穿,木材耗尽了就没有用来制作防御器材的材料,而豪华葬礼的风气不能停息,如何禁止这种风气?”管仲回答说:“但凡人们要做什么事,不是为了名誉就是为了有利可图。”于是齐桓公下命令说:“从今以后如果棺椁做得太过豪华,就把那人的尸体暴尸示众,并且把那些发丧的人治罪。” 斩断尸体就没有好名声,给主持丧礼的人治罪就没有好处,人们怎么还会做这种事呢?
注释:¹好:喜爱。²布帛:泛指织物。³于:被。⁴衣衾:死人入棺时所用的衣服与大被。⁵椁:棺材外面套的大棺材。⁶患:担心。⁷尽:全部,用尽。⁸无以:没什么可以用的了。⁹休:停止。¹⁰对:回答。¹¹为:做事。¹²戮:侮辱。¹³罪:治···的罪。¹⁴当:主管。
寂历帘栊深夜明,睡回清梦戍墙铃。
寂历¹帘栊(lóng)²深夜明,睡回清梦戍(shù)墙铃³
译文:从睡梦中醒来,微启惺松的双眼,只见窗栊在朦胧的月色下,富有韵律,耳边隐隐也听到城墙角楼上传来的风铃叮当声。
注释:霁夜:雨过天晴之夜。¹寂历:寂静疏落的样子。²帘栊:窗帘和窗牖。³戍墙铃:城墙上守城兵士播响的铃铛。
狂风送雨已何处?淡月笼云犹未醒。
狂风送雨已何处?淡月笼云犹未醒。
译文:忽然想起睡前曾有急风骤雨,虽然眼前这淡月笼墙的景象还是一样,但那急风骤雨现在已不知飘向何处了。
早有秋声随堕叶,独将凉意伴流萤。
早有秋声随堕叶,独将凉意伴流萤¹
译文:只留下早就开始零落的秋叶,发出在亲吻大地时的秋的琴韵,眼前也似乎浮现出草坡上的萤火虫在凉意渐浓的夜空中划出流动的光的迹。
注释:¹流萤:指飞行不定的萤火虫。
明朝准拟南轩望,洗出庐山万丈青。
明朝准拟南轩(xuān)¹望,洗出庐山万丈青。
译文:明天早上准备从南边窗户远望,那庐山巍峨的雄姿,一定被夜雨洗涤得一片青翠,更具一番秋日清爽的诱人魅力。
注释:¹轩:窗户。

  此诗写秋夜雨霁的清静景色,表现出爽快的精神境界。一般都因宋玉有“悲哉秋之为气也”之句,而发悲秋之感;但也有反其意而用之的,如李白诗中称“秋兴逸”,刘禹锡说“胜春朝”。此诗表现清爽的心境,也是一种逸兴。

  诗篇将以上那种意境和感受,以细腻清新的笔触生动地表现了出来,令人读罢,仿佛也经历了一场荡涤心肺的秋雨洗礼,置身于诗人所营造的那个清风明月之夜,令人宁静淡泊,神思遐举。而尾联诗人忽以豪迈之笔,又将读者推至到一个清旷爽朗的境界,令人不禁逸兴遄飞,精神焕发。诗篇的意境和内含由此升华到另一个高度,显得更加丰富、厚实。历代诗人咏秋之作十分繁多,然多抒发“悲九秋之为节,物凋悴而无荣”(晋湛方生《秋夜赋》)的伤怀之情,写秋夜更有“秋可哀兮,哀良夜之遥长。月翳翳以隐云星胧胧而没光”(晋夏侯湛《秋可哀赋》)之名篇,直以“可哀为题。反其意而用之者,孔平仲虽不是首家,但这首咏秋夜雨后之作,确有其独创之处。

  “霁夜”,这里是指雨霁之夜。在作诗手法上,诗人更是别出心裁,为了更好地创造意境,不仅将时间延展了,而且将顺序交叉着。诗篇以“秋兴”为主题,但不作空泛议论,而是捕捉具体景物,以表现诗人的感受。诗中画面相对独立,而时空转换又为复杂。诗人将过去现在、室内室外的诸种景物融合一体,读者体会这种跳越而感受得更真切丰富,诗篇本身也随之扩大了容量,避免了板滞平直。

  最先触发作者诗情的,是闯入梦境的墙上响铃。然而诗的开头却先写从帘栊透入室内的明亮夜色。即先写醒后所见,次句再写梦醒。看夜色在前,而梦觉在后,这是一种倒叙;颔联出句又先写雨霁前风雨交加的情景,然后再写眼前“淡月笼云”的景色,又是一种回叙;颈联仍先写雨前秋风扫落叶,再写雨霁萤火横飞,仍然是回叙;末联由夜推想到朝,悬想经过雨洗之后的庐山,必然是苍翠欲滴。诗境不限于雨霁,而是回叙霁前的风雨和推想第二日的山色。这种时间的交叉和延展,不仅避免了平直,而且扩大了容量。

  清爽的秋兴是通过秋夜景物的描写来表现的。诗的核心是一个“清”字,“清兴”融化在“清景”之中。这清景,就是秋月、秋声、秋叶和秋萤。古人说,“秋风清,秋月明”,清风明月是秋夜的富于特征性的景色;秋叶飘落伴随着秋声,再加上闪闪发亮的点点流萤,更为秋夜增添了清凉之意。描写这种清秋之景,诗人采用了对比映衬的手法,比起一般的景物点染,其艺术效果要强得多。明暗线素贯穿全篇。诗人的景物安排由幽暗转向明朗,成功地捕捉住读者的注意力,明暗的起伏变化成为诗篇的诗脉。诉诸视觉的朦胧月色,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尤其显得“寂历”,接着以诉诸听觉的“戍墙铃”的清冷之声与之映衬,即所谓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这便更显得清寂。在提起“狂风送雨已何处”时,暗示读者,雨霁之前有一阵狂风暴雨。这狂风暴雨和诗人眼前清寂的霁夜,恰又构成鲜明的对比。这便加强了雨过天晴的切身感受。秋声是听出来的,堕叶也是听出来的,在夜里,落叶不是肉眼观察到的。这里用秋声堕叶的听觉动态和月夜飞萤的视觉动态交相辉映,对于引动清秋逸兴,也很有艺术效果。总之,用对比映衬手法描写秋夜景色,从而很好地表现出清秋逸兴,这种前后强烈的明暗反差,使诗篇跌宕生姿,彼此映衬而又相互和谐,烘托出诗人感念于秋之清旷爽朗的主题,大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萧东海编著. 宋代吉安名家诗词文选[M]. 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 2001.12.第100页
2、 本社编. 宋辽金诗鉴赏[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12.第135-136页
3、 缪钺著. 宋诗鉴赏辞典[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5.06.第530-531页

kǒngpíngzhòng sòngdài 

liánlóngshēnmíng shuìhuíqīngmèngshùqiánglíng 
kuángfēngsòngchù dànyuèlóngyúnyóuwèixǐng 
zǎoyǒuqiūshēngsuíduò jiāngliángbànliúyíng 
míngzhàozhǔnnánxuānwàng chūshānwànzhàngqīng 
楚越之郊环万山兮,势腾涌夫波涛。纷对回合仰伏以离迾兮,若重墉之相褒。争生角逐上轶旁出兮,其下坼裂而为壕。欣下颓以就顺兮,曾不亩平而又高。沓云雨而渍厚土兮,蒸郁勃其腥臊。阳不舒以拥隔兮,群阴冱而为曹。侧耕危获苟以食兮,哀斯民之增劳。攒林麓以为丛棘兮,虎豹咆㘎代狴牢之吠嗥。胡井眢以管视兮?穷坎险其焉逃?顾幽昧之罪加兮,虽圣犹病夫嗷嗷。匪兕吾为柙兮,匪豕吾为牢。积十年莫吾省者兮,增蔽吾以蓬蒿。圣日以理兮,贤日以进,谁使吾山之囚吾兮滔滔?
楚越之郊¹²万山兮,势³腾涌夫波涛。纷回合仰伏以离迾(liè)兮,若重(yōng)¹⁰之相褒¹¹。争生¹²角逐¹³上轶(yì)¹⁴旁出¹⁵兮,其下坼(chè)¹⁶裂而为壕(háo)¹⁷。欣¹⁸下颓¹⁹以就²⁰顺兮,曾(zēng)²¹不亩平²²而又高。沓(tà)²³云雨而渍(zì)²⁴厚土²⁵兮,蒸²⁶郁勃²⁷其腥臊²⁸。阳²⁹不舒³⁰以拥隔³¹兮,群阴³²(hù)³³而为曹³⁴。侧耕³⁵危获³⁶³⁷以食兮,哀斯民之增劳³⁸。攒(cuán)³⁹林麓(lù)⁴⁰以为丛棘⁴¹兮,虎豹咆㘎(hǎn)⁴²代狴(bì)⁴³之吠嗥(háo)⁴⁴。胡⁴⁵井眢(yuān)以管视⁴⁶兮?穷⁴⁷坎险⁴⁸其焉逃?顾⁴⁹幽昧之罪⁵⁰⁵¹兮,虽⁵²圣犹病⁵³夫嗷嗷⁵⁴。匪⁵⁵(sì)⁵⁶吾为柙(xiá)⁵⁷兮,匪豕(shǐ)⁵⁸吾为牢⁵⁹。积⁶⁰十年莫吾省⁶¹者兮,增蔽⁶²吾以蓬蒿(hāo)⁶³。圣⁶⁴日以理⁶⁵兮,贤⁶⁶日以进⁶⁷,谁使吾山⁶⁸之囚吾兮滔滔⁶⁹
译文:永州的外郊群山环绕,山峰好像波浪一样向前奔腾着。高低错落的群山互相掩映,就好像是重重叠叠的墙壁在比试各自的高度。它们都争抢着往上面冲、往外面跑,山峰的下面,仿佛是断裂了的壕沟一样。人们都还在为平坦的地势而高兴,可还没有高兴完一亩地的地方,地势就又开始变高了。每当山里面有云雾的时候土地就会被打湿,蒸腾出的味道十分腥臊。阳气在这里淤积不前,许多冰凉的阴气就和它开始结合。劳苦大众们都在危险的山上劳动才能够获得生存所需要的食物,我对他们所遭受的这些辛劳十分同情,也很心疼!山峰下面茂密的森林就像是将我束缚住的荆棘一样,老虎、豹子的吼声就像是看管监牢的野兽的叫声。我为什么要在这里呆着像青蛙一样坐井观天?原因是即使是到了险阻的群山外面也没有可以逃往的地方!所以在自己受到莫名的冤屈的时候,就算是圣人也是害怕恶语中伤的。我本来不是兕,但是被关到了木笼里面;我本来不是猪,但是被关进了牢圈!足足十年过去了,没有人来问过我,在我身边好像只有那些遍野的蓬草和蒿草!只是世事得到不断的治理,贤德的人才能被重用,是谁把我困在这无边无涯的深渊里的?
注释:囚山:指作者被囚禁在山上,这是一种形象的说法,长时间地被山包围,好像是被囚禁了似的。¹楚越之郊:指的是楚地和越地的边郊处,借指作者被贬之地永州。²环:围绕。³势:山势。⁴腾涌:奔腾的样子。⁵纷: 特别多的样子。⁶对:是。⁷回合:围绕。⁸离迾:有的离散,有的遮挡。迾,遮挡。⁹重:重重叠叠。¹⁰墉:指城墙。¹¹褒:本义为赞颂,在这里通“抱”,指环绕。¹²争生:比着加高。¹³角逐:竞相争胜。¹⁴轶:超出、超过。¹⁵旁出:多方伸展。¹⁶坼:迸开,出现裂痕。¹⁷壕:沟壑。¹⁸欣:高兴、喜欢。¹⁹颓:倾斜。²⁰就:趋向、趋从。²¹曾:可是、但是,竟然。²²不亩平:不到一亩地是平的。²³沓:集合、聚合。²⁴渍:润泽。²⁵厚土:指土地。²⁶蒸:指瘴气。²⁷郁勃:茂盛。郁,变得强烈。²⁸腥臊:很难闻的气味。²⁹阳:指阳气。³⁰舒:舒展、顺畅。³¹拥隔:堵塞。³²群阴:众多污秽。阴,指阴气。³³冱:冻裂。³⁴曹:相照应、掩映。³⁵侧耕:在山边耕作。侧,指土地不平坦。³⁶危获:在高险的山地上收获。³⁷苟:苟且。³⁸增劳:加重劳苦。³⁹攒:聚集,集中。⁴⁰麓:指山脚。⁴¹丛棘:指的是古代囚禁犯人的地方,为了防止犯人逃跑,周围都用荆棘堵上。⁴²咆㘎:动物吼叫的声音。⁴³狴牢:在这里指的是监狱。狴,古代的一种野兽,叫作狴犴(àn),是用来看护监狱门的。⁴⁴吠嗥:大叫。⁴⁵胡:为什么。⁴⁶井眢以管视:坐井观天。眢,井枯无水,一作“殒”;管视,见识狭隘。⁴⁷穷:历尽。⁴⁸坎险:地势上高低错落。⁴⁹顾:顾念,念及。⁵⁰幽昧之罪:没有名目的罪过。幽昧:昏暗不明。⁵¹加:加身。⁵²虽:即使。⁵³病:忧虑、忧患。⁵⁴嗷嗷:杂乱的声音。⁵⁵匪:同“非”,不是。⁵⁶兕:像犀牛一样的野兽。⁵⁷吾为柙:指我被关在木笼中,意同“柙吾”。柙,关猛兽的木笼;为,被。⁵⁸豕:猪。⁵⁹吾为牢:我被关在牢圈中,意同“牢吾”。⁶⁰积:一共。⁶¹省:问起、问候。⁶²蔽:遮蔽,埋没。⁶³蓬蒿:这里指蓬草和蒿草。⁶⁴圣:开明的君主。⁶⁵理:治理。⁶⁶贤:优秀的臣子。⁶⁷进:提拔进用。⁶⁸吾山:指永州的自然山水。⁶⁹滔滔:形容时间的流逝。

  这篇赋描写了永州群山环绕宛如牢笼的景象,运用两句说一事的方法,层层推进,“兮”字加在中间,能更充分的表达感情,楚辞的悲怆之感油然而生,赋的后半部分直抒胸臆,放声号哭,让人只觉悲不忍闻。全赋淋漓尽致地抒泄了作者的痛苦与悲凉。

  开头八句,写地处楚、越之间的永州的山形地势。“楚越之郊”二句说永州地区万山环绕,山势腾踊如波浪起伏。“波涛”一喻,是从其动态方面来看的。“回合仰伏”二句,又说山丘峰峦之形态,或环回,或接合;或上仰,或下伏;或稍离,或遮拦,不一而足。“重墉”一喻,是从其静态方面来看的。“沓云雨”四句,写永州之气候让人难以适应:过量的雨水浸沤着厚厚的泥土,腐草烂叶蒸腾着腥臊的气味;阳气被壅隔而不能舒发,阴气却连成一片,沉凝固塞,笼罩着山林。这使当地人民生活困苦,也使作者的身心健康都受到严重摧残。“哀斯民之增劳”一句有如《离骚》“哀民生之多艰”一句,将自己和民众的痛苦全部包含在内。

  “攒林麓”二句以林麓代丛棘,以虎豹代狱大,以明喻第二次点题。“胡井眢”句就自身立言:我为何这样缺乏远见,乃至历尽坎坷险阻而无处逃遁,没有出路?作者为了实现政治理想而参加“永贞革新”,正所谓“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结果却是远贬蛮荒,正是“井眢管视”。“顾幽昧”二句,立即转入正论,这是第三次点题,其中“虽圣”一词有着强烈的反讽意味。最后以“山之囚吾”第四次点题,淋漓尽致地抒泄了作者的痛苦与悲凉。

  全赋一韵到底,一气呵成,通过“借喻”的手法,突破传统的“以朝市为笼”,把永州的群山比作狴牢,以极为奇特的构思,通过两句说一事来层层推进,巧妙而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压抑十年却无处诉说的幽怨激愤。

参考资料:
1、 罗斌主编.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 第一卷.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5年:217-219
2、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著.柳宗元诗文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年:37-38
3、 赵逵夫编.历代赋评注(唐五代卷).成都:巴蜀书社,2010年:420-422
4、 毕万忱,何沛雄,洪顺隆著.中国历代赋选(唐宋卷).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1版:210-212
5、 吕晴飞主编.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辞典 第3卷 重排版.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年第1版:12-16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