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龙古仙翁,诸人赖私淑。五教绍虞敷,六艺极周郁。
鱼龙古仙翁,诸人赖私淑。五教绍虞敷,六艺极周郁。
邦侯绝相知,异君大雅姿。胡欲撤皋比,不愿为人师。
邦侯绝相知,异君大雅姿。胡欲撤皋比,不愿为人师。
老我羽已铩,栖此鹪鹩枝。君当上青云,阿阁巢长离。
老我羽已铩,栖此鹪鹩枝。君当上青云,阿阁巢长离。

yùnwāngnánxiánmànyínshíshǒujiǔ--fānghuí

lóngxiānwēngzhūrénlàishūjiàoshàoliùzhōu

bānghóujuéxiāngzhījūn姿chègāoyuànwèirénshī

lǎoshājiāoliáozhījūndāngshàngqīngyúnācháozhǎng

方回

方回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 2735篇诗文

猜您喜欢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译文:远处的山边横卧着一个寂静的小村庄,绿树掩映中零星的檐角翘起,其间正升起一缕袅袅的炊烟。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一瓢(piáo)颜回陋(lòu)(xiàng),五柳先生¹对门。
译文:生活在颜回那样简陋、艰苦的环境中,与陶潜那样与世无争的高士为邻。
注释:¹五柳先生:陶渊明辞官归里,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因其居住地门前栽种有五棵柳树,固被人称为五柳先生。

  《田园乐》是一组由七首六言绝句组成的组诗,题目一作《辋川六言》,是诗人退居辋川别业时所作。在王维笔下,这首诗简直像一幅萧疏清淡的水墨画。

  它描绘的是远景。“山下”,不是指近处山下,而是指远处山下,因为山下有“远村”作伴。可见,“远村”暗示出远山。且此山与“天边”作邻,就更可见其远了。从渲染的氛围来看,毫无城市喧嚣繁华的景象,只有稀稀落落的村庄。诗人虽没有正面表现人物的活动,但从“孤烟”一词的点化中,却衬托出人。由此可见人烟非常稀少。尤其是“独树”与“孤烟”相对,“高原”与“远村”相连,就更感苍凉孤寂了。在这里,诗人所绘的乃是北方的远山,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在画面上,色彩淡薄。至多,可以领悟到那远处的孤烟尚带一缕淡灰,那天边高原似有一层淡黄。在此清静的天地中,有颜回、陶潜那样的雅兴,多么恬适安闲、自由自在。倘若没有淡到极至的修养,则不能臻此妙境。如果说前两句是重在描绘冲淡的景物的话,那么后两句是重在抒发冲淡的情感。而冲淡的景情,又是彼此交融、相互渗透的。

  冲淡含有闲、静、淡、远等特点。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就是如此。“山下孤烟远村”就出现了远字,全诗闲、静、淡、远,为冲淡之绝唱。其他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辛夷坞》),分别展现了闲、落、静、空、寂、无、落等冲淡的景象。这些,都显示出王维诗的冲淡的意境。

  “山下孤烟远村”,洗去人间的纷争,没有外界的干扰,只有大自然的宁静。诗人尽情地消受着、欣赏着、陶醉着,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之中,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诗人笔下的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无不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回旋着诗人的声音,震荡着诗人的灵魂。因此,大自然被人格化了。王维笔下的大自然,反映了王维冲淡的心情。诗人将自己消融在大自然中。这种消融,意味着冲淡。诗人不是超然物外,而是融于物中。诗人所追求的,正是这种忘我、无我、有我的空灵境界。这种赋予大自然以诗人的人格的现象,这种变粗朴的自然为人化的自然的做法,就是王维热爱人生的表现。可见,王维的冲淡,不是象某些人所说的没有人间烟火味。只是这种人间烟火味,而是时断时续,若有若无,只可意会,难以言传。在色彩上,它不用浓墨,不务华艳,而追求萧疏清淡。在运笔上,既非精雕细刻,又非粗线勾勒,而是点点染染,意到笔随。在情趣上,不作惊人语,不崇尚夸饰,不豪情满怀,也不执着于现实,不留意生活的纷争,不关心人事的纠葛,不激动,不悲痛,而是洁身自好,孤身静处,独善其身,寄情山水,吟咏风月,始终保持着内心的和平与淡泊。“山下孤烟远村”这首诗,就是诗人冲淡心情的写照。

tiányuánshǒu ·

wángwéi tángdài 

shānxiàyānyuǎncūn tiānbiānshùgāoyuán 
piáoyánhuílòuxiàng liǔxiānshēngduìmén 
楼下清歌,水流歌断春风暮。梦云烟树。依约江南路。碧水黄沙,梦到寻梅处。花无数。问花无语。明月随人去。
楼下清歌,水流歌断春风暮。梦云烟树。依约江南路。碧水黄沙,梦到寻梅处。花无数。问花无语。明月随人去。

  这首词明写春景,暗抒离情。上片写眼前景色。水流歌断,春风又暮,从而引起往事的怀念。下片写梦境。碧水黄沙,梅花无数,而月随人去,花自无语。全词抒情委婉,含蓄蕴藉,幽美清雅,饶有韵致。

  上片首句以一个“清”字为全词感情上定下了幽清的基调。“水流歌断春风暮”,这句是说那流水般的一曲清歌,春风吹拂的暮霭中结束了。“春风暮”,景语,一字一景,词中以下诸景,皆缘此三字而来;这里也同时点出了这首词的特定节候,这正是一个怀人的季节,怀人的天气,怀人的时刻。“水流”,字面上自然是写“清歌”的缠绵婉转,由此,作者的笔触转入怀人。

  作者写怀人,非用泛泛之笔,而是借助于一个梦境,把怀人念远的思想情绪写得深刻入微。“梦云烟树,依约江南路”以及下片的“碧水黄沙”云云,皆是梦境,用笔上又极见层次。“梦云”、“依约”两句是入梦之境。“云”,是“梦云”,“树”是“树”是“烟树”,“江南路”是“依约”(由“云”而“树”而“路”,由飘忽而实,梦中寻找知音的足迹甚明。

  下片写梦中寻觅和对月怀人。“碧水黄沙”,紧承上片结句之意,进一步写对知音的寻觅。如果说上片“依约江南路”是朦胧中辨认知音去路的话,那么,“碧水黄沙”所表现的则是到处寻觅,水中陆上,无所不至,大有“上穷碧落下黄泉”的工夫了,且四字属对工稳,色彩鲜明,为本词的唯一亮色,这正是作者用笔变幻处。“梦到寻梅处”是穷尽“碧水黄沙”辗转寻找的结果,笔法由面到点,然后由“寻梅处”引出“花无数”,再由花而人,向花打听知音之所。

  这几句,用笔如剥茭,一步一层,层层转深,转愈深而情愈切,及至问花无语,寻觅无着,顿挫之下,不禁怅然若失,愁绪茫茫,不知所之,转见明月,也好像已随那人运去,而失去了它那固有的光辉。“明月随人去”一句所展示的空间既大且空,读之令人如置身于一个广漠而暗淡的世界,进而想到作者于此所寄寓的感情必然是悲凉而空虚的。此时的作者,是醒是梦,已难分难辨之际,这真是以景传情的神来之笔。

diǎnjiàngchún··lóuxiàqīng--

lóuxiàqīngshuǐliúduànchūnfēngmèngyúnyānshùyuējiāngnánshuǐhuángshāmèngdàoxúnméichùhuāshùwènhuāmíngyuèsuírén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落帆逗¹(huái)²,停舫(fǎng)³孤驿(yì)
译文:卸帆留宿淮水岸边的小镇,小舫停靠着孤零零的旅驿。
注释:次:停泊。¹逗:停留。²淮镇:淮水旁的市镇,指盱眙。³舫:船。⁴临:靠近。⁵驿:供邮差和官员旅宿的水陆交通站。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译文:大风突起江上的波浪浩荡,太阳沉落大地的夜色苍黑。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人归山郭暗¹,雁下芦洲²白。
译文:浩昏城暗人们都回家安憩,月照芦洲雁群也落下栖息。
注释:¹“人归”句:意为日落城暗,人也回去休息了。²芦洲:芦苇丛生的水洲。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独夜忆秦¹关,听钟未眠客²
译文:夜晚孤独我不禁想起长安,听到岸上钟声我怎能入睡?​
注释:¹秦:今陕西的别称。因战国时为秦地而得名。²客:诗人自称。此句意为孤独之夜,怀念家乡。​

  这首诗写旅途中的客思。诗人因路遇风波而夕次孤驿,在孤驿中所见全是秋日傍晚的一片萧索的景象,夜听寒钟思念故乡,彻夜未眠。一片思乡之情和愁绪全在景物的描写之中。诗的妙处,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此诗对旷野苍凉凄清的夜景极尽渲染,把风尘飘泊,羁旅愁思烘托得强烈感人。

  首联点题,交代时间地点,自然引出下文停船所见景物的描写。“孤”含有孤寂之意,奠定全诗感情基调。“落帆”“停舫”意为黄昏时分船要泊岸停靠。

  颔联承接首联,“风起波”“日沉夕”描写夜晚江边的景象。傍晚因路途风波,不得不停舫孤驿,交代停泊的原因,也写出羁旅奔波的艰辛。晚风劲吹,水波浩荡,夕阳沉落,暮色昏暗,以旷野苍凉凄清的夜景,烘托内心漂泊异乡的凄苦心情。

  颈联描写停舟靠岸后放眼所见景象。“山郭暗”“芦洲白”写夜色降临之景;“人归”“雁下”意为随着夜色降临,在外的人们回到家,高飞的大雁也停下休息。日落黄昏,是人回家鸟回巢的时刻,眼见人们回家尽享家的温馨以解一天的疲惫,鸟儿们也有温暖的巢得一晚的安眠,反观自身却是孤身一人,流落天涯,有家不能回,无限酸楚顿上心头,颇有“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之味。此处精选意象,运用色彩明暗对比渲染了凄冷的意境,景中寓情(借景抒情),借人归雁下表达羁旅乡思之情。夜幕降临,人雁归宿反衬作者客居异乡的凄苦惆怅。

  尾联“独夜”“听钟”“未眠”也处处点“夕”,处处写夜,写出乡思客愁之深。

  韦应物诗风委婉含蓄,多借物抒情。在《夕次盱眙县》这首诗中,诗人运用很多意境。如“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在这一点上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如出一辙。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59

xiàn

wéiyìng tángdài 

luòfāndòuhuáizhèn tíngfǎnglín驿 
hàohàofēng míngmíngchén 
rénguīshānguōàn yànxiàzhōubái 
qínguān tīngzhōngwèimián 
始观丹诀信希夷,盖得阴阳造化机。
始观丹诀信希夷¹,盖²得阴阳造化机。
译文:一开始观赏道门丹诀就相信了,原来是得到了阴阳造化的道理。
注释:¹希夷:指道的本体无声无色。²盖:承接上文,说明原因或理由。
子自母生能致主,精神合后更知微。
子自母生能致主,精神合后更知微。
译文:儿子是由母亲所生,当人的精神合一之后,能观察的更加细致。

fēngdōuguān··yīngzhēnjūndānjué--zhōudūn

shǐguāndānjuéxìngàiyīnyángzàohuà

zishēngnéngzhìzhǔjīngshénhòugèngzhīwēi

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峻似吕梁千仞,壮似钱塘八月,直下洗尘寰。万象入横溃,依旧一峰闲。
黄河九天上,人鬼¹(kàn)重关。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峻似吕梁千仞,壮似钱塘八月²,直下洗尘寰(huán)³。万象入横溃(kuì),依旧一峰闲。
译文:黄河之水似乎是从天上而来,黄河之险让人鬼都要俯瞰而欲过不敢。大风起时,波涛汹涌,怒浪滔天,飘飞的浪花在阳光下闪闪发亮。黄河水所掀起的水浪高过那吕梁山,水浪声势之状可比那八月的钱塘潮,横空之下,一洗尘寰。黄河水浪冲斥万象,但是中流的砥柱山面对滔天巨浪,却依旧气定神闲。
注释:¹人鬼:指三峡中的南鬼门,北人门。²钱塘八月:指钱塘江八月十八日最盛大的潮水。³尘寰:尘世。⁴溃:洪水旁决日溃。⁵一峰:似指中神门,因前皆言“人鬼”重关。或言指砥柱山,即中流砥柱。
仰危巢,双鹄过,杳难攀。人间此险何用,万古袐神奸。不用燃犀下照,未必佽飞强射,有力障狂澜。唤取骑鲸客,挝鼓过银山。
仰危巢¹,双鹄(hú)²过,杳(yǎo)³难攀。人间此险何用,万古袐神奸。不用燃犀(xī)下照,未必佽(cì)强射,有力障狂澜。唤取骑鲸客,挝(zhuā)鼓过银山
译文:砥柱山之高峻,如那危巢,难以攀援。人间有这样的险处有何用呢?原来是为了测辨忠奸。无须“燃犀下照”看水下美景,也不必像做飞用力拉弓,便可力挽狂澜。呼唤那个骑鲸客,击着鼓飞过银山。
注释:¹危巢:悬崖高处的鸟巢。²鹄:水鸟名,俗称天鹅。³杳:此指高远。⁴秘神奸:词中神奸指种种善恶神奇之物。⁵佽飞:汉武官名,掌弋射鸟兽。一云即做非,周代楚国勇士,曾渡江,两蛟夹舟,非拔剑斩蛟而得脱。⁶骑鲸客:指豪勇之士。⁷挝:敲击。⁸银山:代指涛头。张继《九日巴丘杨公台上宴集》:“万叠银山寒浪起”。

  这首词与同词牌的《水调歌头·游龙门》相风,都是写游览河山,抒发情怀之作。此词气势更足,景观更奇。三门津是黄河中十分险要的地段,河面分人门、鬼门、神门,水湍浪急,仅容一船通过。中有砥柱,即被称为中流砥柱的砥柱山。三门峡所在山奇水急,呈现一幅波浪马远静听松风图奔涌,气势磅砣的景象。

  上片写黄河的气势,写中流砥柱悠闲。“黄河九天上”后两句,写黄河之长、黄河之险。“黄河九天上”风与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意境相同。而“下鬼瞰重关”则写明黄河之险,人鬼难过。“长风”后五句,以粗线条勾勒出黄河怒浪滔天,浪花四射的逼人气势。又以吕梁悬水千仞和钱塘八月怒潮形象具体地描绘出黄河水浪之高,高过山仞,水浪之急,可比钱塘怒潮。高险,壮观,形神俱备。“万象”后两句,更塑造尽管黄河水大浪急,但仍旧在砥柱山面前变得渺小。“一峰闲”侧面烘托了砥柱山傲风浪,挺天地的伟姿,也暗示出作者不惧艰险,乐观豁达的气质和不凡抱负。写景抒情,浑然一体。

  下片更是以古典旧事,表达了词人昂扬奋发积极向上的斗志。“仰宛巢”三句,反用苏轼《后赤壁赋》“攀栖鹃之危巢”句意,写砥柱山之高峻艰险。“人间”后二句,又用《左传》中“神奸”之典。传说中夏禹将百物之形铸于鼎上,“使民知神、奸”,由此辨神仙和奸佞的模样。这样的险处有何用呢?原来是考验人的地方。“不用”后三句又用二典,一是东晋温峤在朱渚矶下“燃犀”看水下美景。二是写春秋楚国勇士佽飞仗剑入江杀两蛟的故事。以上几个方面,把黄河三门峡的险、恶写得活灵活现。结尾两句“唤取”等,引用李白塑造的骑鲸客的形象,表现词人那不可抑制的豪情壮志。

  此词用典较多,也不显含混难懂,典典都扣中主题。从谋篇布局来说,也上下呼应,环环相扣,气势作足。故叶燮《原诗》中称曰:“舒写胸臆,发挥景物,境皆独得,意自天成。”

shuǐdiàotóu··sānménjīn--yuánhǎowèn

huángjiǔtiānshàngrénguǐkànzhòngguānzhǎngfēngjuǎngāolàngfēiguānghánjùnshìliángqiānrènzhuàngshìqiántángyuèzhíxiàchénhuánwànxiànghéngkuìjiùfēngxián

yǎngwēicháoshuāngguòyǎonánpānrénjiānxiǎnyòngwànshénjiānyòngránxiàzhàowèifēiqiángshèyǒuzhàngkuánglánhuànjīngguòyínshā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