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戈逾一纪,几度此江边。
近觉全无盗,仍欣粗有年。
炊烟生古屋,晴日照新船。
犹忆纷纭际,偷生尽可怜。
干戈逾一纪,几度此江边。
近觉全无盗,仍欣粗有年。
炊烟生古屋,晴日照新船。
犹忆纷纭际,偷生尽可怜。
方回

方回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 2735篇诗文

猜您喜欢
太公渭川水,李斯上蔡门。
太公¹(wèi)川水,李斯²上蔡门。
译文:姜太公在渭水边钓鱼, 李斯出上蔡门打猎。
注释:¹太公: 指姜太公吕尚。未遇周文王前曾钓于渭水。²李斯:秦相,未入秦前曾在家乡上蔡东门猎兔。
钓周猎秦安黎元,小鱼鵕兔何足言?
钓周猎秦安黎元,小鱼㕙(jùn)兔何足言¹
译文:钓的是周文王猎的是秦始皇,目的是安黎民平天下,那些小鱼狡兔有什么意思?
注释:¹“钓周”二句:承上二句,意谓吕尚、李斯后来助周、秦成就大业, 当其钓、猎之际,小鱼、狡兔对他们而言又何足道。㕙(jùn)兔,狡兔。
天张云卷有时节,吾徒莫叹羝触藩。
天张云卷有时节,吾徒莫叹羝(dī)触藩¹
译文:风云际会,天张云卷是有天数的,你们别叹息我现在处于进退两难之地。
注释:¹“天张”二句:意谓终有前途光明之时,我辈不须丧失信心。天张云卷,犹言天开云收。羝触藩:喻处境困顿。
于公白首大梁野,使人怅望何可论?
于公¹白首大梁²野,使人怅望何可论?
译文:白发苍苍的于公是大梁的野老隐逸,使人怅望而不可一论。
注释:¹于公:指于逖。²大梁: 今河南开封。
即知朱亥为壮士,且愿束心秋毫里。
即知朱亥(hài)为壮士,且愿束心秋毫里¹
译文:既然知道朱亥是壮士豪杰,且愿收心于秋毫笔墨之中。
注释:¹“即知”四句:用侯赢事。侯赢,战国时魏之隐士,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抱关者(守门人),魏公子信陵君器之,待为上宾。
秦赵虎争血中原,当去抱关救公子。
秦赵虎争血中原,当去抱关救公子。
译文:秦国与赵国龙争虎斗,逐鹿中原,舍命救公子。
裴生览千古,龙鸾炳天章。
裴生览千古,龙鸾(luán)¹炳天章²
译文:裴生你尽览千古典故,文章炳辉如腾龙飞鸾。
注释:¹龙鸾:喻华美之文。²天章:即文章。
悲吟雨雪动林木,放书辍剑思高堂。
悲吟雨雪动林木,放书辍(chuò)剑思高堂¹
译文:悲吟诗歌,宛如雨雪撼动林木,放书辍剑思念父母高堂。
注释:¹“悲吟”二句:用曾子事,谓裴十三的诗歌悲吟雨雪,怀念父母。
劝尔一杯酒,拂尔裘上霜。
劝尔一杯酒,拂尔裘上霜。
译文:劝你一杯酒, 拂去你衣裘上的冰霜。
尔为我楚舞,吾为尔楚歌。
尔为我楚舞,吾为尔楚歌。
译文:你为我跳楚舞, 我为你唱楚歌。
且探虎穴向沙漠,鸣鞭走马凌黄河。
且探虎穴向沙漠¹,鸣鞭走马凌黄河。
译文:我马上要去沙漠探虎穴,鸣鞭走马越过黄河。
注释:¹虎穴、沙漠:皆指幽州。
耻作易水别,临歧泪滂沱。
耻作易水别,临歧泪滂沱。
译文:别像荆轲在易水分别那样,面对歧路便痛哭流涕!

  诗的前半是用典,先写世间旧事,继写现在,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拂尔裘上霜”表明是冬季。“劝尔一杯酒”表明是在言别之时。这句使读者仿佛见到李白在向正要离去人们告别的情景,从六朝的帝都金陵看到唐的都城长安。但是,“猎张云卷有时节,吾徒莫叹羝触藩”这两句诗寄寓着深意。李白这两句诗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而“即知朱亥为壮士,且愿束心秋毫里”,引入信陵君和侯嬴、朱亥的故事来歌颂侠客,同时也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抱负。

  在对古人的一番追思之后,诗人没有让自己的感情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之中,他把目光又投向大自然,投向此刻的人生:“悲吟雨雪动林木,放书辍剑思高堂。”

  接下来就写送行者,“尔为我楚舞,吾为尔楚歌”,这句用了直叙,只说歌与舞。一人歌唱,一人跳舞,互相在饯别送行。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诗的后半是抒情,语及其幽州之行,仅末四句而已。“且探虎穴”四字很值得探究。前曾言“不然拂剑起,沙漠收奇勋”(《赠何七判官昌浩》),直到此诗最后一联迸出“耻作易水别”,以用典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临歧泪滂沱”,此句耐人寻味,且“临歧”二字又妙极,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用典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既赞美了对朋友的敬佩和喜爱,也表达了李白与于、裴二位的深厚情谊。

  该诗反映了李白北上幽州心情从一时冲动到疑虑微妙之变化,在用韵上意到其间,猎然成韵。语言流畅自然,不事雕饰,潇洒清丽。作为登临吊古之作,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

参考资料:
1、 诸传中 .《李白诗影》: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147
我行日夜向江海,枫叶芦花秋兴长。
我行日夜向江海,枫叶芦花¹秋兴²长。
译文:我日夜兼行向着那遥远的江海,枫叶芦花点缀得秋天情趣深长。
注释:¹芦花:芦絮,芦苇花轴上密生的白毛。²秋兴:因秋而起的感怀。
长淮忽迷天远近,青山久与船低昂。
长淮¹忽迷天远近,青山久与船低昂(áng)²
译文:淮水缥渺不明,天际忽远忽近,岸边的青山随着船儿低落高涨。
注释:¹长淮:宽阔的淮水。²低昂:时高时低。
寿州已见白石塔,短棹未转黄茅冈。
寿州已见白石塔¹,短棹(zhào)²未转黄茅冈³
译文:已能望到寿州那高高的白石塔,小小的船儿还不曾绕过黄茅冈。
注释:¹白石塔:洁白石头砌成的塔。²棹:船桨。³黄茅冈:泛指长有黄草的山冈。
波平风软望不到,故人久立烟苍茫。
波平风软¹望不到,故人久立烟苍茫²
译文:波平风柔仍然看不见老朋友啊,只因他们久立的地方烟云迷茫。
注释:¹软:柔和。²苍茫:模糊迷茫的样子。

  第一句“我行日夜向江海”,实写由汴京赴杭州的去程,言外却有一种“贤人去国”的忧愤抑郁之情,有似古诗“行行重行行”,有似“相去日以远,衣带日以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这些诗句中所包含的意蕴来。王文诰说:“此极沉痛语,浅人自不知耳。”这领会是不错的。东坡此次出都,原因是和王安石政见不合,遭到安石之党谢景温的诬告,东坡不屑自辩,但力求外放。其通判杭州,是政治上遭到排斥、受到诬陷的结果。“日夜向江海”即“相去日以远”意,言一天天愈来愈远地离开汴都,暗示了一种对朝廷的依恋、对被谗外放的忿懑不堪之情。全诗有此起句,以下只是实写日日夜夜的耳闻目见,不再纠缠这一层意思,但整个诗篇却笼罩在一种怅惘的情绪里。这是极高的艺术,不应该随便读过的。第二句点时令。东坡以七月出都,十月至颍口,其间在陈州和子由相聚,在颍州又一同谒见已经退休的欧阳修于里第,颇事留连。计算从出都至颍口这段路程,竟整整花去了一个秋天。“枫叶芦花秋兴长”,形象地概括了这一行程。

  中间四句是题目的正面文字,其描写中心是“波平风软”四字。这是诗人此时此地的突出感受,是审美对象的突出特征。

  “长淮忽迷天远近,青山久与船低昂”二句是一篇的警策。这里没有一个生僻的字眼和华丽的词藻,更没有什么冷僻的典故,只是冲口而出,纯用白描,言简意深地表现了一种难言之景和不尽之情,表现得那么鲜明,那么新颖,那么自然。诗人把自己的亲切感受毫不费力地讲给人们听,使人们感到这一切都活脱脱地呈现在眼前。这种境界,是那些字雕句琢、“字字挨密为之”的诗人永远也达不到的。东坡谈艺,尝言“求物之妙”好像“系风捕影”,诗人不仅对他所写的东西做到了“了然于心”,而且做到了“了然于口与手”。这两句诗,可以说是抓住了此时此地的“物之妙”,而且做到了两个“了然”的例子。淮水源多流广,唐人尝称之为“广源公”。诗人沿着蔡河、颍水一路行来,水面都比较狭窄,沿途所见,不外是枫叶芦花的瑟瑟秋意,情趣是比较单调的。一出颍口就不同了,面对着水天相接的广阔的长淮,顿觉耳目一新,精神为之一振。“忽迷”二字表达了这种情景交融的新异之感。而两岸青山,连绵不断,隐隐约约,像无尽的波澜,时起时伏。诗人此际,扁舟一叶,容与中流,遥吟俯唱,逸兴遄飞,他的心和江山胜迹已融合在一起了。究竟是山在低昂,水在低昂,船在低昂,他说不清;他只觉得一切都在徐徐地流动,徐徐地运行;他处在一种波浪式前进的过程中,他完全在大自然的怀抱中陶醉了。七个字写出了船随水波起伏,人在船上感觉不出,只觉得两岸青山忽上忽下;其中“久与”二字写出了“波平风软”的神情,也曲折地暗示了诗人去国的惘惘不安、隐隐作痛,“行道迟迟,中心有违”的依约心情。这两句诗,看来东坡自己也是十分得意的,他在后来写的《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诗中写道:“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重复用了这首诗的第四、第七两句,只换了一个“沙”字,一个“孤”字。

  “寿州已见白石塔,短棹未转黄茅冈”二句振笔直书,用粗笔浓涂大抹,一气流转,使人忘记了这中间还有对仗。寿州的白塔已经在望,要到达那里,还得绕过前面那一带黄茅冈。说“已见”,说“未转”,再一次突出了“波平风软”的特色。这里的黄茅冈不是地名,而是实指长满黄茅的山冈,前代注家已经辨明过了。

  七、八句乘势而下,用“波平风软”四字总束了中间四句描写;用“望不到”三字引出第八句这个抒情的结尾。不说自己急于到达寿州,却说寿州的故人久立相待,从对面着笔,更加曲折有味。后二十三年,东坡尝纵笔自书此诗,且题云:“余年三十六赴杭倅过寿作此诗,今五十九,南迁至虔,烟雨凄然,颇有当年气象也。”据东坡这段题记,知至寿州之日当有小雨。此诗“烟苍茫”三字就是描写那“烟雨凄然”的气象的。又,诗中所称“故人”不知指谁,翁方纲《石洲诗话》说“故人即青山也”,义殊难通。以本集考之,疑此“故人”或即李定。与东坡同时有三个李定,此李定即《乌台诗案》中所称尝“承受无讥讽文字”者。其人此时在寿州,东坡有《寿州李定少卿出饯城东龙潭上》诗可证。

  这首诗情景浑融,神完气足,光彩照人,是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方东树评之云:“奇气一片”,正是指它的整体美,不能枝枝节节地求之于一字一句间的。赵翼《瓯北诗话》评东坡诗云:“东坡大气旋转,不屑屑于句法字法中别求新奇,而笔力所到,自成创格。”又云:“坡诗实不以锻炼为工,其妙处在乎心地空明,自然流出,一似全不着力,而自然沁人心脾。”“此不可以声调格律求之也。”参看这些评语,对于理解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是有帮助的。从声调格律看,这是一首拗体律诗,前人又称之为“吴体”的。许印芳《诗谱详说》卷四云:“七律拗体变格,本名吴体,见老杜《愁》诗小注。”按杜甫有《愁》诗一首,题下自注云:“强戏为吴体。”吴体之名始见于此。所谓吴体,是说它有意破坏一般律诗的格律声调,把民歌或古诗的声调运用于律体之中,构成一种特殊的音乐美,以适应特定内容的需要。《杜臆》在论老杜《愁》诗时说:“愁起于心,真有一段郁戾不平之气,因以拗体发之。”朱熹《清邃阁论诗》称杜诗“晚年横逆不可当”。正是指杜的拗体律诗别有一种“横逆”难当的风格。东坡此诗正是把古诗的声调运用于七律,以表达其郁勃不平之气。王士禛《居易录》所谓“苍莽历落中自成音节”者,东坡此诗实足以当之。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332-334
官舍悄,坐到月西斜。永夜角声悲自语,客心愁破正思家。南北各天涯。
官舍¹悄,坐到月西斜²。永夜³角声悲自语,客心愁破正思家。南北各天涯。
译文:官方馆舍里十分静悄,夜晚难眠一直坐到明月西斜。漫漫长夜里阵阵角声,凄厉悲凉好像是在自语;这亡国被俘的幽囚之客,愁破了心胆正在日夜思家。可是南方北方各自是天涯。
注释:望江南:词牌名,此体双调五十四字,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幽州:古九州之一,辖境在今河北、辽宁一带。这里是指元大都燕京(今北京市)。九日:重阳节,中国传统节日。¹官舍:官方的馆舍。作者初到燕京时,被拘留于会同馆内。²月西斜:指拂晓时分月将落。³永夜:长夜。⁴角声:军中号角声。
肠断裂,搔首一长嗟。绮席象床寒玉枕,美人何处醉黄花。和泪捻琵琶。
肠断裂,搔(sāo)¹一长嗟(jiē)²。绮(qǐ)³象床寒玉枕,美人何处醉黄花。和泪捻(niǎn)琵琶。
译文:愁苦的肝肠断裂,心中烦乱不禁搔首一声长叹。想那旧日宫殿里绮丽的席子、象牙床和碧玉枕,君王九九重阳何处与臣下醉饮黄花下。只好和着泪水弹琵琶。
注释:¹搔首:用手挠头。²嗟:叹息。³绮席:华丽的卧具。⁴象床:镶有象牙的床,床的美称。⁵寒玉枕:用碧玉做的枕头。⁶黄花:指菊花。⁷捻:弹奏琵琶的一种指法。

  每逢重阳节,人们都要怀念远出在外的游子,异地做客的游子也思念家乡的父老兄弟。中国古代诗人也屡屡在诗中表达重阳节思亲的情怀。如杜甫《九日》:“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也是脍炙人口之作。而汪元量由重阳节感发的就不仅仅是对故乡亲人的怀念,更为深情的,是对故国的无限眷恋。

  小令分上下片。上片主要是对思念故国的情绪和气氛的渲染。开头:“官舍悄,坐到月西斜。”夜深人静,万籁俱寂,而作者心绪如麻,不能成寐,面对一弯明月沉思默想,一直到月沉西山。“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汪元量举头望月的所思所想就不仅仅是故乡,而要广泛、深沉得多。“永夜角声悲自语,客心愁破正思家”。这两句紧承上面,进一步表达一种悲痛的情怀。长夜漫漫,角声时起,给人一种绝域苍茫的肃杀气氛,在这阴森恐怖的陌生之地,作者只有悲愤地喃喃自语,聊以排遣内心的痛苦于万一。这种悲痛的来源就是对“家”的无限思念。这个“家”主要是指已经沦丧于蒙古铁蹄之下的南宋王朝,一个大“家”,当然其中也包含有自己的小“家”。“南北各天涯”。从南宋临安到元大都,重山叠水,遥距数千里,真可谓天各一方。即作者对故国、对家乡的怀念,正是在这样的近乎绝望的境地中,才显得更加悲壮,更加沉重。

  词入下片,作者对故国、对家乡的思念,由抽象的情绪变为具象的行为。“肠断裂,搔首一长嗟。”作者虽有回天之愿,却无回天之力。作者思念国家、以至肝肠寸断,却只能以搔首长叹作结。“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这只是一种忧心如焚而又无可奈何的举动。“绮席象床寒玉枕,美人何处醉黄花。”这两句涉及到了作者思家的具体内容。作者想到,往年南宋宫中那些拥金枕玉的美女们,在重阳节总是开怀畅饮,醉赏菊花,尽情欢笑。而今国破家亡,她们就不能象往年那样了。即使她们陪着征服者饮酒赏花,强颜欢笑,但由于物是人非,她们的心情也一定是十分痛苦的。末句“和泪捻琵琶”再次把内在感情化为具体行动。悲愤交集,热泪长流,但又不能跃马扬鞭,奋战沙场,只能捻动琵琶。弹上一曲曲悲歌。在这如泣如诉的琵琶曲中,会有多少作者不敢或不能用语言表达的情感。

  后人在评价汪元量的诗词时说:“唐之事记于草堂,后以‘诗史’目之,水云之诗,亦宋亡之诗史也,其诗亦鼓吹草堂者也。其愁思壹郁,又可复伸,则又有甚于草堂者也。”(李珏《书汪水云诗后》)确实,汪元量诗词中对国破家亡的沉痛感,比之杜甫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是因为,南宋灭亡这段历史,比起安史之乱来更为沉痛。

参考资料:
1、 陈绪万.唐宋元小令鉴赏辞典:华岳文艺出版社,1990:672-674

wàngjiāngnán··yōuzhōujiǔ--wāngyuánliàng

guānshěqiāozuòdàoyuè西xiéyǒngjiǎoshēngbēixīnchóuzhèngjiānánběitiān

chángduànlièsāoshǒuzhǎngjiēxiàngchuánghánzhěnměirénchùzuìhuánghuālèiniǎn

藜藿盘中忽眼明,骈头脱襁白玉婴。
(lí)(huò)¹盘中忽眼明,骈(pián)头脱襁(qiǎng)白玉婴。
译文:粗菜淡饭的餐盘中突然眼睛为之一亮,发现并列在餐盘中的还有如从襁褓中脱颖而出的婴儿一般洁白的玉笋。
注释:¹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极知耿(gěng)¹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译文:大家都知道正直不阿、廉洁自持的品性是由内在素质决定的,玉笋清淡苦涩的白操是与生俱来的。
注释:¹耿介:正直不阿,廉洁自持。
我见魏征殊媚妩,约束儿童勿多取。
我见魏征殊媚妩¹,约束儿童勿多取²
译文:我看苦笋正如唐太宗看到魏征一样,不觉其苦,反倒觉得其妩媚可亲,告诫孩子们千万别把这些苦笋拔出太多。
注释:¹妩媚:太宗曰:“人言魏征举止疏慢,我但觉其妩媚耳。”²勿多取:指的是管束儿童要俭约正直,不贪不奢。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xiāo)¹战风雨。
译文:自古以来,人才都是要靠培养锻炼才能成长的,要放手使他们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经受历练。
注释:¹干霄:高入云霄。

  本诗采用联想手法,由物及人。

  诗人首联先写见到一对洁白鲜嫩的苦笋的感受,不禁眼前一亮。

  进而颔联两句直接描写苦笋,并将其人格化,指出“耿介”是此物种的本性,“苦白”是与生俱来的。“耿介”指正直不阿,廉洁自持;“苦白”指俭约过甚,后以坚守白操,矢志不渝为“苦白”。肯定赞美苦笋品性后,诗人自然由此联想到唐朝宰相、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魏征。

  颈联“我见魏徵殊媚妩”一句是写唐太宗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所以,从本身外部特征来看,苦笋的“苦”便是魏征的“殊”,“苦”味并不爽口,而魏征的“殊”在于直言进谏,而其言行有时着实令人难以接受。从内在气质来看,诗人赞美苦笋的气白便是唐太宗赞魏征“妩媚”,苦笋性情“耿介”,天生“苦白”,与魏征正直不阿,廉洁自持的品格均是受人赏识之处。

  全诗尾联议论收尾,指出人才养成既需要发展空间,也要经历风雨砺。历史上的魏征以“犯颜直谏”著称,其言行常常令人难以接受,好比苦笋的滋味并不适口;苦笋与生俱来的“苦白”,象征耿介性格,与魏征方正的人格相似,应该得到认可。

sǔn

yóu sòngdài 

huòpánzhōngyǎnmíng piántóutuōqiǎngbáiyīng 
zhīgěngjièzhòngxìngbié jiénǎishēngshēng 
jiànwèizhēngshūmèi yuēshùértóngduō 
réncáiyàoyǎngchéng fàngshǐ使gānxiāozhànfēng 
千载朱弦无此悲,欲弹孤绝鬼神疑。
千载朱弦无此悲,欲弹孤绝鬼神疑。
译文:千年流传的朱弦没有这种悲哀,想弹孤绝之曲连鬼神都凝住了。
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心自知。
故人舍我归黄壤(rǎng)¹,流水高山心自知。
译文:故人舍我而去归于黄土,你我之间一曲高山流水,现在也就只有我自己心里是最清楚的啊!
注释:¹黄壤:即黄土。

wángānshí sòngdài 

qiānzǎizhūxiánbēi tánjuéguǐshén 
rénshěguīhuángrǎng liúshuǐgāoshānxīnzh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