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檠彻晓一灯寒,椰腹中藏万卷宽。
了事足为良吏易,读书真作大儒难。
隐身雁鹜虽常调,致位貂蝉可显官。
褒鄂功臣不须此,长枪挽出进贤冠。
短檠彻晓一灯寒,椰腹中藏万卷宽。
了事足为良吏易,读书真作大儒难。
隐身雁鹜虽常调,致位貂蝉可显官。
褒鄂功臣不须此,长枪挽出进贤冠。
方回

方回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 2735篇诗文

猜您喜欢
云间铁瓮近青天,缥缈飞楼百尺连。
云间铁瓮(wèng)¹近青天,缥(piāo)(miǎo)²飞楼³百尺连。
译文:高耸入云的铁瓮城已近青天,凌云的缥缈高楼似与天相连。
注释:¹云间铁瓮:谓铁瓮城高入云间。²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之状。³飞楼:形容楼高凌空的样子。
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
三峡江声流笔底¹,六百²帆影落樽(zūn)前。
译文:三峡的江声似乎流入我笔底,六百的帆影好像映落我杯前。
注释:¹“三峡”句:意谓眼前的江景引起我的诗兴,似乎可以听到三峡的江声。底:《宋诗纪事补遗》、《湖北诗征传略》作“是”。有其他版本记作”下“。  ²六百:吴、东晋、宋、齐、梁、陈,史称六百。
几番画角催红日,无事沧州起白烟。
几番画角¹催红日,无事沧(cāng)²起白烟³
译文:几番呜咽的画角催落着红日,远处幽静的沧洲袅起了白烟。
注释:¹画角:古代以皮革或竹木制成的管乐器,声音哀厉高亢,多在军中使用,因外加彩绘而得名。形如竹筒,出自西羌。²沧洲:滨水的地方,古称隐者所居。此指镇江江边某幽僻之处。³白烟:指水气蒙蒙,远望有如白烟。
忽忆赏心何处是?春风秋月两茫然。
忽忆赏心何处是¹?春风秋月两茫然。
译文:忽忆起赏心美景究竟在何处?往事如烟那春风秋月已茫然。
注释:¹是:《宋诗纪事补遗》、《湖北诗征传略》作“是”。有其他版本记作”在“。

  诗题“望梅楼”却不先写楼,而从楼所踞的城池写起。镇江古有“铁瓮城”之称,米芾使用了这个古称,又写这“铁瓮”矗立“云间”,邻近青天。旧传望海楼是镇江城中最高处,对城池如此称谓、如此描绘,是为了望海楼铺设高接云端又富有雄奇之概的地理环境。于是第二句开始写楼。“楼”而能“飞”,是形容楼高如同凌空架构,又是形容楼檐上翘,楼体大有飞腾之势。一个“飞”字,既是实际描写,又有夸张意味,这显然是从《诗经·小雅·斯干》“如翠斯飞”句意化中。“缥缈”写出了云烟缭绕中的飞楼与天相连,殆如仙境。首联二句是诗人白远方对望海楼的仰视,坚如铁瓮的城池是楼的根基,无垠的天宇是楼的背景,描写望海楼的高峻奇伟。

  颔联两句是写诗人登楼俯瞰的情景。望海楼面临大江,昼夜奔流着的涛声传人耳际,触发了挥笔作诗的雅兴,但诗人却说是江声流到了笔底;江上片片征帆映人眼帘,又引动了举樽饮酒的豪情,但诗人却说是帆影落到樽前,可谓妙趣横生。这本是诗人登临后的亲见亲闻亲感,但在两句之首分别冠以“山峡”、“六朝”二字,景与情就一下子脱开了眼前的实境,空间、时间大大扩展。诗人驰骋想象,让江声带着三峡的雄巍,让帆影映着六朝的繁盛,这正是刘勰《文心雕龙·神思》所谓“寂然疑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这两句以诗人的见闻感受突出望海楼高大久远。

  就在诗人尽情观赏、逸兴遄飞之际,黄昏来临,远处传来阵阵画角声,像在催促红日西沉。日落了,平静的江边升腾起白色的雾气。可能是那呜呜的画角声把诗人从三峡与六朝的遐想中引回现实,但这一联写景却是自楼内向外远望,视线随着地平线延伸。在这里,红日、白烟形成色彩的对比,日落、烟起形成趋向的对比,红日落处、白烟起处形成远近的对比,而它们又落合起来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

  黄昏可谓良辰,望海楼可谓美景,对于喜好观览的诗人,这该是赏心乐事了。然而尾联以“忽忆”二字领起,诗歌的情调急剧变换,诗人却想不到到哪里才是自己心意欢乐之处。和煦的春风、皎洁的秋月一向被认为是自然中美的代表,但诗人却对此感到茫然,表露出低沉伤感的情绪。他是一位不肯与世俯仰的画家、诗人,仕途不顺利,被世人称为“米颠”,他蓄积于胸中的垒块总要在作品中一吐为快,此其一。具体到此诗来说,六代虽在此竞逐繁华,但它们还是随着三峡江声而流逝了,无限好的夕阳在画角声中也已西沉,此情此景使诗人心绪变得黯然。此其二。结尾一联虽显得有些伤感,但从中却可窥见正直的诗人画家内心所隐藏的难以言述的苦闷。姜白石论诗曾说“篇终出入意表,或反终篇之意,皆妙”(《白石诗说》),米芾并非故意让尾联“出人意表“,“反终篇之意”,以求其妙,所以这结尾就更富深情、更含深义了。

  这是一首写景为主的七律。诗人写景选择不同的立足点——远近、内外、上下,不同的视线——仰视、俯瞰、远望,因而构成写景的不同角度,绘成多种特色的画面,展现出望海楼既有高峻雄奇的气势,又有久远博大的蕴含,还具有隽远的逸韵。米芾在此确是充分发挥了他画家之所长。而夸张的写景手法把那些难以描述的抽象意念也具体化了:写诗情是江声流人笔底,写酒兴是帆影落于樽前。前两联无处不是夸张,第三联却是对黄昏景色的直接描绘。借助于想象和联想,望海楼的景历历如绘。

  这首诗颔、颈二联的对偶句,不仅按律诗要求平仄相对,句法相当,而且作到了刘勰所谓“自然成对”,绝不刻意求工;“反对为优”,让事物互相映衬。颈联两句对仗在对比中写景已如上述;颔联两句一写声、一写形、一写地域上的自东向西、一写历史上的自古至今,最后却又分别化作自己的诗情和酒兴,情景交织;全诗委婉曲折,言短而意深。

参考资料:
1、 吴在庆编著 .新编宋诗三百首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4年 :154-156 .
2、 蒋楚麟 赵得见主编 .古诗赏析 二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1997年 :79-82 .

wànghǎilóu

 sòngdài 

yúnjiāntiěwèngjìnqīngtiān piāomiǎofēilóubǎichǐlián 
sānxiájiāngshēngliú liùcháofānyǐngluòzūnqián 
fānhuàjiǎocuīhóng shìcāngzhōubáiyān 
shǎngxīnchùshì chūnfēngqiūyuèliǎngmángrán 
太行之路能摧车,若比人心是坦途。
太行¹之路能摧车,若比人心是坦途。
译文:太行山的道路崎岖不平,往往使得行走其间的车子损坏掉,但是和人心比较起来,太行山反而成为平坦的道路了。
注释:¹太行:山名,又名五行山、王母山、女娲山,在山西高原与河北平原之间,形势险要。
巫峡之水能覆舟,若比人心是安流。
巫峡¹之水能覆(fù)舟,若比人心是安流²
译文:巫峡的水能够使行经其间的船只翻覆,但是如果和人心比较起来,巫峡的水反而成了波澜不起的川流了。
注释:¹巫峡:长江三峡之一,水急浪高,舟行极险。²安流:平静的水流。
人心好恶苦不常,好生毛羽恶生疮。
人心好恶苦不常,好生毛羽恶生疮。
译文:人的爱好与厌恶之心反覆不定,喜欢这个人的时候,可以喜欢上了天;厌恶这个人的时候,就说这个人满身都长了疮疤。
与君结发未五载,岂期牛女为参商。
与君结发未五载,岂期牛女¹为参商。
译文:和夫君结褵不到五年,突然间,两人就从原本恩爱的牛郎、织女星,成了难以相见的参星和商星。
注释:¹牛女:即牛郎织女。此处借指人心相距很远,水火不容。
古称色衰相弃背,当时美人犹怨悔。
古称色衰相弃背,当时美人犹怨悔。
译文:古人说“色衰爱弛”,当时的美人还觉得很怨恨呢。
何况如今鸾镜中,妾颜未改君心改。
何况如今鸾(luán)¹中,妾颜未改君心改。
译文:更何况是我的容貌还没有改变,夫君的心却早已改变了呢?
注释:¹鸾镜:梳妆用的镜子。古代西域一个国王有一只鸾鸟,三年不鸣。他的夫人说,鸾见到影就鸣,可以挂起镜子来照它。鸾鸟见到自己的影子,真的悲鸣起来。
为君熏衣裳,君闻兰麝不馨香。
为君熏衣裳,君闻兰麝(shè)不馨香。
译文:为了夫君,我把衣服薰得香喷气四溢,夫君闻到兰麝的香味却不觉得香;
为君盛容饰,君看金翠无颜色。
为君盛容饰¹,君看金翠无颜色²
译文:为了夫君,我努力的梳妆打扮,夫君看到我满头的金翠却仍然觉得颜色如土。
注释:¹盛容饰:着意加以打扮修饰。²无颜色:即无光彩。
行路难,难重陈。
行路难,难重陈¹
译文:人间路实在很难走啊,也很难陈述啊!
注释:¹陈:陈述。
人生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
人生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
译文:生在世间,最好不要生做女儿身,因为身为女人,百年的苦乐都要随人而定。
行路难,难于山,险于水。
行路难,难于山,险于水。
译文:人间路实在很难走啊,比登山难,比水上行船更危险。
不独人间夫与妻,近代君臣亦如此。
不独人间夫与妻,近代君臣亦如此。
译文:不只人间的夫妻容易有反覆,近代的君臣关系也是如此。
君不见左纳言,右纳史,朝承恩,暮赐死。
君不见左纳言¹,右纳史²,朝承恩,暮赐死。
译文:你没看到吗?左边“纳言”,右边“纳史”;早上才承受皇上的恩典,晚上就被皇上赐了死。
注释:¹纳言:隋唐时期门下省长官,是宰相一级的高官。²纳史:应作内史,隋唐时期中书省长官,是宰相一级的高官。
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间。
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间。
译文:人间路实在很难走啊,不在山之高,不在水之深,只在人心反反覆覆之间而已。

  此诗首先用了两个对比,以太行之路险能摧车和巫峡之水急能覆舟来与多变之人心相比,指出前者与后者相比实在是平坦之途,从而读者可想见人心之险恶了。

  接着诗人连用四个典故来进一步说明人心易变的具体表现。一个是赵壹所说的当别人说你好时仿佛羽毛能从你的皮下生长出来,而当他不喜欢你时,同是这一层皮他却能说成是生疮溃烂。另一个则是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牛郎织女”,牛郎织女虽然每年只能相聚一次,但却非常恩爱,但没有想到这样看似非常牢固的情感关系也会反目成仇,就像参、商两个星宿不能同时出现在天空一样,变成了“有你没我”势不两立的敌对关系。第三个典故也是古人非常熟悉的汉武帝与李夫人之事,是讲女人取悦于自己的男人是因为其青春貌美,而随着其年长色衰男人就不再宠幸她了,李夫人就是为自己这个遭遇而怨恨的。但这个典故还只是一个铺垫,下面的第四个典故“鸾镜”进一步说明,女人爱照镜子,当她还在为自己依然充满活力的形象而沾沾自喜之时,却没有想到她的男人就已经变心了。

  接着诗人用了两个排比句,讲失去了男人恩宠的女人,无论她怎么做,都无法让其回心转意了:为男人用香兰、麝香熏衣服,但变了心的男人却不闻其香;为男人盛妆打扮修饰,男人看着这些金玉饰品却不见其色。

  接下来诗人对上述表现进行总结,强调“行路难”,为女人的依附性地位及其遭遇发出了呼喊,并对诗一开头就提到的山、水之险进行回应。但这还只是诗人表面的目的。此诗的深层目的在于为君臣关系中处于弱势的臣子的遭遇而鸣不平。朝中的高官可以是早承恩而暮赐死的,可以说在朝做官是战战兢兢、朝不保夕的。诗人认为,行路难,其实不是说的那些平常的山水之路,而是那些君臣交往(当然也可以扩展为所有上下级交往甚至于一切人际交往)之中的难测的“圣心”。变化莫测的圣心就像上述典故中的男人一样,随时都有可能抛弃自己的臣子。

  诗人在诗中毫不留情地对最高统治者展开了批判,其勇气可嘉,但也让人为其政治前途感到担心。当然诗人敢于这样写的原因在于在他写此诗时,与他想法相同的还大有人在,“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也促成他敢于放言。另外诗人指出这一点的目的是希望最高统治者能设法改善君臣关系,对臣下多一些宽容和尊重,这样对唐王朝本身也是有利的。

  这是一首在写作上很有特色的诗歌,诗人灵活地运用了对比、比喻、排比等手法,并且通篇运用比喻,结构紧凑、首尾相应,使全诗在展现批判力量的同时,还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可以想见此诗发表的当时,是颇能引起广大士绅的强烈共鸣的,但这也为其他不满诗人的一些保守官僚提供了最好的攻击借口。后来诗人遭到贬谪此诗可能就是一个导火索。

参考资料:
1、 龚克昌 彭重光.白居易诗文选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42-45
自古东南第一山,于今无异玉门关。
自古东南第一山,于今无异玉门关。
译文:过去这都梁山是东南第一山,但现在却和塞外玉门关无异。
乱云衰草苍茫外,赤县神州指顾间。
乱云衰草苍茫外,赤县神州¹指顾间。
译文:苍茫天地到处都是乱云衰草,中原大地就在这附近。
注释:¹赤县神州:对中国、汉地九州的别称。
击楫何人酬壮志,凭栏终日惨愁颜。
击楫(jí)¹何人酬壮志,凭栏终日惨愁颜。
译文:我就像那中流击楫的祖逖那样空怀壮志,整日倚靠栏杆满面愁容。
注释:¹击楫:亦作“ 击檝 ”。 指晋祖逖统兵北伐,渡江中流,拍击船桨,立誓收复中原的故事。后亦用为颂扬收复失地统一国家的壮志之典。
中原父老应遗恨,只见旃车岁往还。
中原父老应遗恨¹,只见旃车岁往还。
译文:中原父老到死都会感到悔恨吧,年年盼望王师收复中原,却只见来使车驾往返这里。
注释:¹遗恨:到死还感到悔恨。
中山孺子妾,特以色见珍。
中山孺子妾,特以色见珍。
译文:中山王的孺子妾,只是凭着美丽的容貌而得到中山王的宠爱。
虽然不如延年妹,亦是当时绝世人。
虽然不如延年妹¹,亦是当时绝世人。
译文:虽然说比不上李延年的妹妹李夫人,但仍然是当时的绝色佳人。
注释:¹延年妹:李延年的妹妹李夫人,有倾国倾城之貌,是汉武帝最宠爱的妃子。
桃李出深井,花艳惊上春。
不李出深井¹,花艳惊上春²
译文:庭院天井中生出的桃树和李树,花开在初春季节,分外艳丽。
注释:¹深井:庭中天井。²上春:指孟春,春季的第一个月。
一贵复一贱,关天岂由身。
一贵复一贱,关天岂由身。
译文:一贵一贱,自己怎么能够决定呢,全在于上天的安排。
芙蓉老秋霜,团扇羞网尘。
芙蓉老秋霜,团扇¹(xiū)网尘。
译文:芙蓉花在寒意渐深的秋霜季节里渐渐老去凋零,美人的团扇很久不用,已经落满了灰尘。
注释:¹团扇:汉成帝时,班婕妤失宠,供养于长信宫,作了一首《团扇歌》,以表达自己失宠后的心情。
戚姬髡发入舂市,万古共悲辛。
戚姬髡(kūn)发入舂(chōnɡ)¹,万古共悲辛。
译文:戚夫人在高祖时曾是多么得宠,却落得髡发入舂市的悲惨下场。万古以来,失意人的悲辛都是一样的啊!
注释:¹戚姬髡剪入舂市:汉高祖刘邦时,戚夫人得宠,高祖驾崩以后,吕后成为皇太后,用残酷的手段整治戚夫人,挖去她的双眼,放入脏臭的猪圈中。
《中山孺子妾》,乐府旧题,属于乐府《杂歌谣辞》。诗人在这首诗里表达了失意之人的苦闷与心酸。

zhōngshānziqiè--bái

zhōngshānziqièjiànzhēn

suīrányánniánmèishìdāngshíjuéshìrén

táochūshēnjǐnghuāyànjīngshàngchūn

guìjiànguāntiānyóushēn

rónglǎoqiūshuāngtuánshànxiūwǎngchén

kūnchōngshìwàngòngbēixīn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一重¹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²寒,相思枫叶³
译文:一重又一重,重重叠叠的山啊。山远天高,烟云水气又冷又寒,可我的思念像火焰般的枫叶那样。
注释:¹重:量词。层,道。²烟水:雾气蒙蒙的水面。³枫叶:枫树叶。枫,落叶乔木,春季开花,叶子掌状三裂。其叶经秋季而变为红色,因此称“丹枫”。古代诗文中常用枫叶形容秋色。⁴丹:红色。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¹高飞人未还,一帘²风月³闲。
译文:菊花开了又落了,时令交替轮换。塞北的大雁在高空振翅南飞,可是思念的人却还没有回来。只有帘外的风月无思无忧。
注释:¹塞雁:塞外的鸿雁,也作“塞鸿”。塞雁春季北去,秋季南来,所以古人常以之作比,表示对远离故乡的亲人的思念。²帘:帷帐,帘幕。³风月:风声月色。

  《长相思·一重山》这首小令,《新刻注释草堂诗余评林》在词调下题作“秋怨”。这“秋怨”,便是统贯全词的抒情中心。虽然通篇未曾出现“秋”、“怨”字眼,但仔细吟诵一遍,便会觉得“秋怨”二字确实最为简洁、准确地概括了本词的旨意。 全词写了一个思妇在秋日里苦忆离人、急盼归来,然而最终没有盼来的怨恨心绪。

  上片写她望中所见之景。

  这三句描写了一幅荒寂寥廓的群山秋色图,层次极为分明:“一重山”,是近景,“二重山”,是中景;“山远天高烟水寒”,是远景。这一切都是跟着思妇眺望目光的由近及远渐次展开的。清初词人纳兰性德的名作《长相思》曰:“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写主人公越山过水,渐去渐远,很可能是受了该词的启发。需注意的是,“烟水寒”的“寒”,并非仅仅用来形容“烟水”,而且还曲折传出了思妇的心理感觉。正因为久望不见,更添哀伤,心头才滋生了寒意。如此,则目中所见,自然皆带寒意了。

  上片结句说她“望尽天涯路”而无所得,便收束眼光,不经意地扫视周遭景物,瞥见不远处有枫叶如火,灼人眼目。这使她猛然想起:时令又到了丹枫满山的秋天,自己经年累月的相思之情何日才能了结啊?“相思”一词的出现,使得词旨豁然显现。

  下片便顺着“相思”折入,着重刻画她的心理活动,写她思中所念之事。

  “菊花开,菊花残”,用短促、相同的句式,点出时间流逝之速,暗示了她相思日久,怨愁更多。紧连着的“塞雁高飞人未还”,可视为她的直接抒情,也可以看作她在触景生情。塞外大雁尚且知道逢秋南归,那飘泊在外的游子为什么还见不到他的踪影呢?用雁知“归”来反衬人不知“还”,就更深一层地表现出了她的内心怨苦。怨恨尽可以怨恨,但它毕竟是产生于“相思”基础上的,如今良人未还,说不定他碰上了什么意外,或是在路途上染上了风疾。这些想法涌上心头,使得女主人公在怨恨之余,又深深地为他担忧起来了。

  “一帘风月闲”,刻画出了思妇由于离人不归,对帘外风晨月夕的美好景致无意赏玩的心境。柳永《雨霖铃》词写一对恋人分别后的意绪说:“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含意正与此同。

  这首词的最大特点是,句句写思妇“秋怨”,“秋怨”二字却深藏不露。对思妇的外貌、形象、神态、表情未作任何描摹,而是侧重于表现出她的眼中之景,以折现其胸中之情,用笔极其空灵。李煜词的语言锤炼功夫很深,他善于用单纯明净、简洁准确的语言生动地再现物象,展示意境。这个特点在该词里也有鲜明的体现,像“山远天高烟水寒”句,自然明朗,形象丰富,立体感强,境界阔远,并且景中蕴情,耐人寻味。

参考资料:
1、 (南唐)李煜著,王晓枫解评 .《李煜集》 :山西古籍出版社 ,2004年 :第28-30页 .

chángxiāng ·chóngshān

 dài 

chóngshān liǎngchóngshān shānyuǎntiāngāoyānshuǐhán xiāngfēngdān 
huākāi huācán sàiyàngāofēirénwèihuán liánfēngyuèxiá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