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节今年始得归,祀先牲酒亦无几。
儿孙长大衣装少,婢仆顽慵廪饩微。
交耻虞翻犹不死,荆州王粲竟何依。
玉筒已想黄钟动,只有心灰自懒飞。
至节今年始得归,祀先牲酒亦无几。
儿孙长大衣装少,婢仆顽慵廪饩微。
交耻虞翻犹不死,荆州王粲竟何依。
玉筒已想黄钟动,只有心灰自懒飞。
方回

方回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 2735篇诗文

猜您喜欢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山又断 一作:水又断)
泪湿罗衣脂粉满¹,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²微雨闻孤馆³。(山又断 一作:水又断)
译文:丝绸的薄衫被泪水浸湿,脸上的脂粉也和在泪水中沾满衣衫。想到送别时家中亲人将那《阳关曲》唱了一遍又一遍。而今身在异乡,望莱州山长水远。寄宿馆所,秋雨潇潇,不禁感到无限凄清。
注释:¹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印斋本自注云:“别作‘泪搵征衣脂粉暖’。”满:同“漫”。²萧萧:一作“潇潇”。³孤馆:孤独寂寞的旅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惜别伤离方寸¹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²音书凭过雁,东莱(lái)³不似蓬莱远。
译文:被离情别绪搅得心乱如麻,竟不知饯行宴上酒杯斟得是浅还是满。如今已分隔两地,只好靠鸿雁来传递书信。好在东莱不像蓬莱仙山那样遥远飘渺,可望而不可即。
注释:¹方寸:即“方寸地”,指人的心。²把:四印斋本自注:“别作有。”³东莱:即莱州,时为明诚为官之地,今山东莱州市,曾名掖县。⁴蓬莱: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名。

  词作当写于宣和三年(1121)秋天,时赵明诚为莱州守,李清照从青州赴莱州途中宿昌乐县驿馆时寄给其家乡姊妹的。它通过词人自青州赴莱州途中的感受,表达她希望姐妹寄书东莱、互相联系的深厚感情。

  眼泪湿了衣服,脸上胭脂妆容化开。词开头作者便直接表露出了难分难舍的情感。四叠阳关唱了几千遍但是还不足以形容自己内心对妹妹的万种离情。“千千遍”则以夸张手法,极力渲染离别场面之难堪。“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妹妹此行路途遥远,而自己已经到了“山断”之处,离妹妹更加遥远了,加上又有潇潇微雨,自己又是独处孤馆,更是愁上加愁。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自己在临别之际,由于极度伤感,心绪不宁,以致在饯别宴席上喝了多少杯酒,酒杯的深浅也没有印象。词人以这一细节,真切形象地展现了当时难别的心境。“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词人告慰姊妹们,东莱并不象蓬莱那么遥远,只要鱼雁频传,音讯常通,姊妹们还是如同在一起。至此,已不仅仅表现的是离情别绪,更表现了词人深挚感人的骨肉手足之情。

  李清照是婉约派代表人物,通过这一诗词,看出李清照词细腻生动,而又不乏姿放的特点。

diéliànhuā ·wǎnzhǐchāngguǎnmèi

qīngzhào sòngdài 

lèishī湿luózhīfěnmǎn diéyángguān chàngdàoqiānqiānbiàn réndàoshānchángshānyòuduàn xiāoxiāowēiwénguǎn  (shānyòuduànzuò shuǐyòuduàn )
biéshāngfāngcùnluàn wàngliǎolínxíng jiǔzhǎnshēnqiǎn hǎoyīnshūpíngguòyàn dōngláipéngláiyuǎn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¹悠悠野兴²长。
译文:马儿穿行在山间小路,路旁的野菊已微微开放,任由马儿随意行走兴致悠长。
注释:¹信马:骑着马随意行走。²野兴:指陶醉于山林美景,怡然自得的乐趣。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万壑(hè)有声含晚籁(lài)¹,数峰无语立斜阳。
译文:秋风瑟瑟在山谷间不停回响,看数座山野默默伫立在夕阳斜晖中。
注释:¹晚籁:指秋声。籁,大自然的声响。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棠梨¹叶落胭脂色,荞(qiáo)²花开白雪香。
译文:棠梨的落叶红得好似胭脂一般,香气扑鼻的荞麦花啊洁白如雪。
注释:¹棠梨:杜梨,又名白梨、白棠。落叶乔木,木质优良,叶含红色。²荞麦:一年生草本植物,秋季开白色小花,果实呈黑红色三棱状。
何事吟馀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何事吟馀忽惆怅,村桥原树¹似吾乡。
译文:是什么让我在吟诗时忽觉惆怅,原来是这乡村景色像极了我的家乡!
注释:¹原树:原野上的树。原,原野。

  这首诗是作者即景抒情小诗中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以村行为线索,以多彩之笔逼真地描绘了山野迷人的景色,以含蓄的诗语真切地抒发了诗人拳拳思乡之情。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两句交代了时、地、人、事。时令是秋季,这是以“菊初黄”间接交待的;地点是山间小路,这是以“山径”直接点明的;人物是作者本人,这是从诗的结句中的“吾”字而得出的结论;事情是作者骑马穿山间小路而行,领略山野旖旎的风光,这是从诗行里透露出来的消息。这两句重在突出作者悠然的神态、浓厚的游兴。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两句分别从听觉与视觉方面下笔。前句写傍晚秋声万壑起,这是耳闻;后句写数峰默默伫立在夕阳里,这是目睹。这里,“有声”与“无语”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相映成趣,越发显示出山村傍晚的沉寂。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数峰”句写数峰宁静,不从正面着墨,而从反面出之,读来饶有情趣。这正如钱钟书先生在《宋诗选注》中所说的“山峰本来是不能语而‘无语’的,王禹偁说它们‘无语’或如龚自珍《己亥杂诗》说‘送我摇鞭竟东去,此山不语看中原’,并不违反事实;但是同时也仿佛表示它们原先能语、有语、欲语而此刻忽然‘无语’。这样,‘数峰无语’、‘此山不语’才不是一句不消说得的废话······”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耳闻“有声”与目睹“无语”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相映成趣,越发显示出山村傍晚的沉寂,富有情趣。诗人迷恋山间那份宁静,然而暮色已悄然降临,还是且行且回。第三联写山乡的红叶与荞麦花:经霜的棠梨叶随风飘落,红艳似火,在山野间分外耀眼;成片的荞麦花开如雪,阵阵清香扑鼻而来。“胭脂”与“白雪”对举,令红的更艳,白的更纯,给读者带来极唯美的视觉感受。

  最后尾联“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诗人乘兴而游,胜景触目,吟咏成诗,可是吟完诗句,一丝怅惘涌上心头,诗人看见了:前面的小桥流水、原野平林,很是眼熟。似乎重归故里,那份近乡情切的感觉也许仅在刹那间一闪,便恍然回转过来,——此地并非诗人的故乡,诗人心中的那份恼意自不待言说,这次村行的情绪也由悠然转入怅然。满目山川,清晖娱人,宦途失意的异乡人却有家不得归,此情此景,真的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作者在前六句诗里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富有诗意的秋日山村晚晴图,较好地体现了宋人“以画入诗”的特点。诗的最后两句由写景转入抒情。前句设问,写诗人在吟诗之后不知为什么忽然感到闷闷不乐;后句作答,写这原来是诗人因蓦然发现村桥原野上的树像他故乡的景物而产生了思乡之情。这样写,就使上文的景物描写有了着落,传神地反映出了作者的心情由悠然至怅然的变化,拓深了诗意。

参考资料:
1、 李梦生.宋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2-3
2、 缪钺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3-14
贾谊三年谪,班超万里侯。
贾谊三年谪,班超万里侯。
译文:贾谊急于仕进被贬到长沙三年,班超离家万里才封了个定远侯。
何如牵白犊,饮水对清流。
何如牵白犊,饮水对清流。
译文:这怎能比得上牵着白牛犊的巢父,饮水于清清的河流!

  他在《乞归疏》中写道,“但愿生入玉门关”。“何如”、“饮水”两句用的是尧让君位于巢父和许由的典故。相传尧要把君位让给巢父,巢父拒绝接受;尧把君位再让给许由,许由听后跑到颖水边洗耳,认为耳朵听到这个消息受到了玷污。此时,巢父正好牵牛饮水,巢父听说许由洗耳的原因后,认为洗耳的水受到污染,牛也不能喝,于是把牛牵到上游去饮水。多清高脱俗的两个人!贾谊、班超一文一武,文有惊世鸿文,武有治国之功,但一个英年早逝,一个有家难回,这都是当官害了他们。许由、巢父不是没有君临天下的机会,更不是没有为官作长的素质,但他们都识透玄机,不入官场,不求功名,不沾利禄,无牵无挂,乐做田园之隐士,远避祸灾,逍遥自得,牵白犊饮清流,与贾谊、班超截然不同。李白终生都想从政,在此时似乎终于感悟到了。

  无论写自己归隐,或者劝人退后致仕,大多缠结在深山烟霞、野水瞑迷之间,生活则亦渔亦樵,且吟且醉。本诗却是借历史作比照:或则才调绝伦而沉论不遇如贾谊;或则象少时便有“挟长风、破万里浪”的大志,虽博得封侯万里而终抱未能生归玉门的隐痛的班超;前者悒郁而早夭;后者虽勉尽天年而仍不免遗恨。这样看来,倒不如学古高士许由、巢父那样躬亲耕种,凿井自饮,高居清流,乐其生死。既不以形骸为役;也不让心神徒劳来得自在呢!——以太白自由解放的灵魂看,这恐怕也正是他一向笑傲王侯、卑视卿相的素怀吧!

参考资料:
1、 谭蔚.中国古代田园诗赏析:贵州人民出版社,1986年11月第1版:52-53

tiányuányán怀huái--bái

jiǎsānniánzhébānchāowànhóu

qiānbáiyǐnshuǐduìqīngliú

葛陂里神龙悦形,丹山中彩凤栖庭。风吹粉箨香,雨洗苍苔冷,老仙翁笔底春生。明月阑干酒半醒,对一片儿潇湘翠影。
(gě)(bēi)里神龙悦形¹,丹山中彩凤栖(qī)庭。风吹粉箨(tuò)²香,雨洗苍苔冷,老仙翁笔底春生。明月阑(lán)³酒半醒,对一片儿潇湘翠影
译文:这竹像是葛陂中的神龙还了原身,画在屋墙上,惹得凤凰飞来栖停。一阵风过,笋壳的粉皮上似乎清香可闻,竹下的苍苔,仿佛还保留着雨后的湿冷。息斋道人李衍的画竹真是妙笔生春。当明亮的月光纵横地投下清影,我睁开酒后初醒的眼睛,简直像是面对着一片翠生生的潇湘竹林。
注释:息斋:元画家李衍,号息斋道人。善绘竹,有《竹谱》。¹葛陂里神龙悦形:《神仙传》载,东汉费长房身跨青竹杖腾身入云,下地后弃杖于葛陂水中,竹杖即化为青龙。葛陂,湖名,在河南新蔡县境内。²箨:竹的壳叶。³阑干:纵横貌。⁴潇湘翠影:谓竹。湘地以产斑竹著称,称湘妃竹,相传为湘夫人泪点洒竹而化。

  《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介绍李衍:“善画竹,青绿设色师李颇。人争欲得之,求者日踵门不厌。画竹二百年来,用意精深,无如之者。后使交趾,深入竹乡,于竹之形色情状,辨析精到。”故宫博物院藏有他的画竹,不易见,但这首曲子却能使读者想见其作品的风神。

  该篇题为“息斋画竹”,作者却并不直接评说竹子画得如何如何,而是先巧妙地用了两则传说的典故:一是东汉仙人费长房,掷青竹杖化龙事。作者将画上的竹子比为“神龙蜕形”,可见竹姿的劲健和生动。二是凤凰食竹事。“丹山”是凤凰的巢穴,凤凰非竹实不食,如今受到画竹的诱惑而飞来“栖庭”,可知李衍所作的是一幅壁画。“神龙”、“彩凤”,对仗工整,妙在前者是画竹本身的暗喻,后者则是作者观画后的奇特联想。这两句用的都是神话传说,作者引为感受,实是赞美李衍绘出了非人境所有的仙作。

  三、四两句,进一步细绘画面的内容。李衍的这幅竹子,中间夹杂着新竹,竹尖从“粉箨”中抽出,而竹下还点缀着苔藓。画竹画出壳皮上的细粉已是够绝的了,更何况是那样鲜活,仿佛一阵风吹来还会扬起它的清香;苔色深苍,调色自亦不易,而奇在画上的苍苔还让人产生“冷”的感觉,似乎刚刚经受过一番雨水的洗刷。这两句充分调动了艺术审美的联想,综合了形、色、香、觉的感官享受,将“息斋画竹”的外象和气质重现得栩栩如生。要不是作者加一句“栖仙翁笔底春生”,人们恐怕会错以为是一丛真竹子呢。

  末两句显示了“息斋画竹”的总体效果。李衍画在壁上的这幅杰作,犹如在庭院中栽上了一片翠竹,宜月宜酒,使人仿佛置身于潇湘一带的自然美景之中。这两句富于诗情画意,用明月阑珊、酒意瞢腾、潇湘缥缈这种种充溢着朦胧美的意境作为借衬,展现出画作娟美的风神。全篇未出“画竹”二字,却句句不离题面;不下文字断语,却用一系列形象代替,作出了最好说明。

参考资料:
1、 天下阅读网.沉醉东风·息斋画竹

chénzuìdōngfēng··zhāihuàzhú--zài

bēishénlóngyuèxíngdānshānzhōngcǎifèngtíngfēngchuīfěntuòxiāngcāngtáilěnglǎoxiānwēngchūnshēngmíngyuèlángànjiǔbànxǐngduìpiànérxiāoxiāngcuìyǐng

凤楼郁郁呈嘉瑞。降圣覃恩延四裔。醮台清夜洞天严,公宴凌晨箫鼓沸。
凤楼¹郁郁²呈嘉瑞。降圣覃(tán)³延四裔(yì)。醮(jiào)清夜洞天严,公宴凌晨箫鼓沸(fèi)
译文:天子禁城的楼阁呈现嘉瑞之气。圣祖降临,广布恩泽,四方人民从中获益。夜晚的祭台显得很清冷,供奉圣祖的道场庄严肃穆,朝廷举办的宴会一直持续到凌晨,箫鼓声不断,热闹非凡。
注释:玉楼春:词牌名,又名“木兰花”“归朝欢令”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三仄韵。¹凤楼:有凤凰图案装饰的楼宇。这里指天子禁城的楼阁。²郁郁:华盛的样子。³降圣覃恩:圣祖降临,广布恩泽。降圣,指九天司命天尊。覃恩,广为恩典。覃,延长,扩展。⁴四裔:周边。裔,指边远之地。⁵醮台:道士做道场时所设的祭祀神仙的坛台。⁶洞天:本指神仙居住的地方。道教对神仙所居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之说,即所谓洞天福地。这里指的是供奉圣祖的道场,醮台上如洞天的设施。⁷公宴:亦作“公筵”。公卿高官之宴会。
保生酒劝椒香腻,延寿带垂金缕细。几行鹓鹭望尧云,齐共南山呼万岁。
保生酒¹劝椒香²(nì)³,延寿带天金缕细。几行鹓(yuān)望尧(yáo),齐共南山呼万岁
译文:在宴会上众臣以保生酒上祝圣寿,还有味道醇厚的椒香之酒,延寿带垂下细细的金丝。大臣们排着整齐队列仰望皇帝,齐声祝愿皇帝长寿万岁。
注释:¹保生酒:宋代保生长寿的酒。保生,保护并使其生存繁衍之意。当时宋真宗特为赵玄朗上尊号“祖上保生天尊大帝”,简称“保生天尊”。保生酒的命名,即本于此。²椒香:椒香之酒。一说花椒酒的香气。古时习俗,将椒置于酒或浆中以敬长者或祀神。³腻:绵软醇厚。⁴延寿带:即指金缕延寿带与金丝续命缕。宋代在降圣节时,人们会相互赠送缀有珠玉金银的罗带。⁵鹓鹭:这里指的是群臣。⁶尧云:指皇帝。⁷南山呼万岁:高呼皇帝万岁,寿比南山。

  这首词咏写皇宫中夜醮后举行盛宴的场景,蕴含着对宋真宗求仙问道以及对群臣推波助澜的不满。全词运用铺叙手法,看似实录,实则褒贬寓于其中,不仅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还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上阕开篇“凤楼郁郁呈嘉瑞”一句直接描写宋真宗迎接祥瑞的情景。“降圣覃恩延四裔”,说明这次降圣节为赵玄朗“降圣”延恩殿一事而打的夜醮礼仪非常隆重,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宋史·礼志》的记载:“休假五日,两京诸州府,前七日建道场设醮,假内禁屠辍刑,听士民宴乐,京师张灯一夕。”接着“醮台清夜洞天严,公宴凌晨箫鼓沸”两句表现祭台道场的庄严肃穆和皇宫宴会的热闹场景。虽然字里行间仿佛只是在进行实录,不包含任何褒贬,只是进行藏头露尾地讽刺揶揄,但是在这些文字的背后流露的是对于宋真宗耽于神仙之道的荒唐做法的强烈不满,而这些与史书印证,真宗一朝的政治之弊可见一斑。

  下阕进一步描写宫中盛宴。“保生酒劝椒香腻,延寿带垂金缕细”是《宋史·礼志》所云降圣节的礼仪的诗意体现:“中书、亲王、节度、枢密、三司以下至驸马都尉,诣长春殿进金缕延寿带、金丝续命缕,上保生寿酒。”降圣节赐宴百官,必须戴上延寿带入宫庆贺。“延寿带”与“保生酒”是降圣节所奉礼仪中所特有的必备之物。“几行鹓鹭望尧云”,形象地写出群臣依班排成行列,像鹓鹭那样进退有序,远瞻天颜的情景。“齐共南山呼万岁”,谓大家一齐山呼万岁,祝皇帝寿比南山,生动地展示了当时“一国之君臣”尊“圣”而“如病狂”的闹剧。

  这首词跟柳永创作的其他四首与“天书”事件有关的《玉楼春》词一样,共同反映出来的是柳永对时政的密切关注,说明柳永早期之作并不限于风情,也有一系列涉及时政进献宫廷之作,这透露出他的希世求进之心,同时他在词中又隐隐地表露他对于当朝的态度:对宋真宗求仙问道的不满,对群臣推波助澜的不满,对当时这种昏聩朝政的不满。

参考资料:
1、 罗立刚.多情自古伤离别·柳永词.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45-47
2、 吴熊和.柳永与宋真宗"天书"事件[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1):75-83
3、 花晓倩.浅析柳永的五首《玉楼春》与当时政治的关系[J].文存阅刊,2020(8):1
4、 顾之京 姚守梅 耿小博.柳永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华书局,2005:92-95

lóuchūnzhīèr··shídiào--liǔyǒng

fènglóuchéngjiāruìjiàngshèngtánēnyánjiàotáiqīngdòngtiānyángōngyànlíngchénxiāofèibǎoshēngjiǔquànjiāoxiāngyán寿shòudàichuíjīnxíngyuānwàngyáoyúngòngnánshānwànsuì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