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公七十,我老眉亦厖。一会岂易得,招呼酒盈缸。
明年公七十,我老眉亦厖。一会岂易得,招呼酒盈缸。
慷慨上高城,恻怆临大江。雪水倾蜀峡,烟树连淮邦。
慷慨上高城,恻怆临大江。雪水倾蜀峡,烟树连淮邦。
风景故不异,愁心私自撞。
风景故不异,愁心私自撞。

yínzhīzhāoyǐntóngdēngjiǔjiāngchéng--fānghuí

míngniángōngshílǎoméipánghuìzhāojiǔyínggāng

kāngkǎishànggāochéngchuànglínjiāngxuěshuǐqīngshǔxiáyānshùliánhuáibāng

fēngjǐngchóuxīnzhuàng

方回

方回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 2735篇诗文

猜您喜欢
断角斜阳触处愁,长亭搔首晚悠悠。
断角¹斜阳触处²愁,长亭³(sāo)晚悠悠。
译文:夕阳里,听着断断续续的角声心中愁绪渐起,心绪烦乱,在长亭徘徊至天晚。
注释:¹断角:稀疏而不连续的角声。²触处:到处,随处。³亭:长亭,送别之处。⁴搔首:挠头焦思,以示心绪烦乱。
世间最是蝉堪恨,送尽行人更送秋。
世间最是蝉堪(kān)恨,送尽行人更送秋。
译文:世上最让人憎恨的是蝉,送走了亲友又将秋天送走。

qiūwénchán--yóu

duànjiǎoxiéyángchùchùchóuzhǎngtíngsāoshǒuwǎnyōuyōu

shìjiānzuìshìchánkānhènsòngjǐnxíngréngèngsòngqiū

本作一行书,殷勤道相忆。
本作一行书,殷(yīn)¹道相忆²
译文:原本要写一行字,表达我对你深切的思念。
注释:¹殷勤:情谊深厚。²相忆:相思;想念。
一行复一行,满纸情何极。
一行复一行,满纸情何极。
译文:写了一行又一行,写满一纸情未尽。
瑶台有黄鹤,为报青楼人。
瑶台¹有黄复,为报青楼人²
译文:玉砌的台上有黄鹤飞,它能带信慰问青楼人。
注释:¹瑶台:仙人居处,在昆仑山。²青楼人:指诗人思念的女子。
朱颜凋落尽,白发一何新。
朱颜¹凋落尽,白发一何新。
译文:年轻美好的面容已经老去,白发不断的长出来。
注释:¹朱颜:年轻美好的面容。
自知未应还,离居经三春。
自知未应还,离居¹经三春。
译文:我知道,归来无期,而分离已经三个春秋。
注释:¹居:一作“君”。
桃李今若为,当窗发光彩。
桃李今若为¹,当窗发光彩。
译文:故园的桃李现在开得怎么样了?它们应当正在窗前争奇斗艳吧。
注释:¹若为:如何。
莫使香风飘,留与红芳待。
莫使香风飘,留与红芳待。
译文:不要让那花香随风飘散,留住盛开的红花把我等待。

yuǎnshíèrshǒu ·sān

bái tángdài 

běnzuòhángshū yīnqíndàoxiāng 
hángháng mǎnzhǐqíng 
yáotáiyǒuhuáng wèibàoqīnglóurén 
zhūyándiāoluòjìn báixīn 
zhīwèiyìnghuán jīngsānchūn 
táojīnruòwèi dāngchuāngguāngcǎi 
shǐ使xiāngfēngpiāo liúhóngfāngdài 
去岁曾经此县城,县民无口不冤声。
去岁曾经此县城,县民无口不冤声。
译文:去年首经路过胡城县城,城里的百姓人人喊冤声。
今来县宰加朱绂,便是生灵血染成。
今来县宰¹加朱绂(fú)²,便是生灵³血染成。
译文:到如今县官升官穿红袍,这红袍原是百姓血染成。
注释:¹县宰:县令。²朱绂:系官印的红色丝带,然唐诗中多用以指绯衣。唐制五品服浅绯,四品服深绯。³生灵:生民。

  题目是“再经胡城县”,诗人自然会由“再经”而想到“初经”。写“初经”的见闻,只从县民方面落墨,未提县宰;写“再经”的见闻,只从县宰方面着笔,未提县民,这就留下了广阔的想象余地。如果听信封建统治阶级所谓“爱民如子”之类的自我标榜,那么读到“县民无口不冤声”,只能设想那“冤”来自别的方面,而不会与县宰联系起来;至于县宰呢,作为县民的“父母官”,必然在为县民伸冤而奔走号呼。读到“今来县宰加朱绂”,也准以为“县宰”由于为县民伸冤而得到了上司的嘉奖,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诗人在写了“初经”与“再经”的见闻之后,却对县宰的“朱绂”作出了“便是生灵血染成”的判断,这真是石破天惊,匪夷所思。

  结句引满而发,对统治者的揭露与鞭挞不留余地,这与常见的含蓄风格迥乎不同。但就艺术表现而言,诗中却仍然有含而不露的东西在,因而也有余味可寻。“县民无口不冤声”既然是“去岁”的见闻,那么县民喊的是什么冤以及喊冤的结果如何,诗人当然记忆犹新,但没有明写。县宰加朱绂“既然是“今来”的见闻,那么这和县民喊冤的结果有什么联系,诗人当然很清楚,但也没有明写。而这没有明写的一切,这就造成了悬念。最后,诗人才把县宰的朱绂和县民的鲜血这两种颜色相同而性质相反的事物出人意外地结合在一起,写出了惊心动魄的结句。诗人没有明写的一切,就都见于言外,获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县宰未加朱绂之时,权势还不够大,腰杆还不够硬,却已经逼得“县民无口不冤声”;如今因屠杀冤民而赢得了上级的嘉奖,加了朱绂,尝到了甜头,权势更大,腰杆更硬,他又将干些什么,诗人也没有明写,然而弦外有音,有很强的震撼力。

  全诗构思巧妙,诗人描写了他两次路过胡城县的见闻,把这两次见闻写进诗中,构成对比,使主题更加鲜明醒目,这一对比,使人们清楚地看到朝廷的忠奸不分,官吏残暴无耻。害民的官吏反而高升了,封建社会的本质就在这对比中表现出来了。这首诗对后世的影响很大,清末的刘鹗在长篇小说《老残游记》中,写山东巡抚玉贤因害民升官的诗句“血染顶珠红”便是从这首诗的最后一句脱化而出的。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 .唐诗鉴赏大典(十二)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9 :146-148 .
2、 尚作恩 等 .晚唐诗译释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7 :267-268 .

zàijīngchéngxiàn

xún tángdài 

suìcéngjīngxiànchéng xiànmínkǒuyuānshēng 
jīnláixiànzǎijiāzhū biàn便shìshēnglíngxuèrǎnchéng 
平生睡足处,云梦泽南州。
平生¹睡足处,云梦泽(zé)²南州。
译文:在我一生中睡眠最充足的地方,就是云梦泽的南部的黄州。
注释:齐安郡:即黄州。¹平生:平素、往夜。²云梦泽:古江汉平原上的众多湖泊。
一夜风欺竹,连江雨送秋。
一夜风欺竹¹,连江雨送秋。
译文:一夜都是风吹竹子声响,连着江面的阴雨送来了秋意。
注释:¹风欺竹:形容厉风刮竹枝的情景。
格卑常汩汩,力学强悠悠。
格卑¹夜汩(gǔ)²,力学³强悠悠。
译文:格调卑下通常就才思如泉涌不断,努力学习就能强胜忧愁
注释:¹格卑:谓自己官秩、等级卑下。格,品等,差秩。²汩汩:水急流貌,指文思源源不断。³力学:努力学习。
终掉尘中手,潇湘钓漫流。
终掉¹尘中手,潇湘钓漫流。
译文:相信最终能够回转尘世中的凡手,到思念的潇湘之地做那不同于屈原的渔父来钓鱼在江流。
注释:¹掉:回转。²漫流:水势很大的河流,四处流淌的河流,此处指潇湘的大水流。

  首联写作者在黄州作刺史时睡足了大觉。颔联写黄州多风雨,整夜风吹竹响,雨连江而来,阴雨连绵,秋意弥漫。杜牧在黄州的住处多竹子,“玉子纹楸一路饶,最宜檐雨竹萧萧”、“竹冈蟠小径,剧折斗蛇来。二三年得归去,知绕几千凹?”杜牧在黄州时公务小多,黄州义地僻多雨,使他心情抑郁,他在《齐安郡晚秋》中写:“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可见孤寂苦闷。“平生睡足处,云梦泽南州。一夜风欺竹,连江雨送秋”四句,苏东坡很欣赏,曾用其语作诗:“平生睡足连汀雨,尽日舟横拍岸风。”

  杜牧本来是个很有抱负的人,他在黄州刺史任上写过一首《郡斋独酌》诗,其中有:“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弦歌教燕赵,兰芷浴河涅。腥膻一扫洒,凶狠皆披攘。生人但眠食,寿域富农桑。”经时济世、强国寓民足他生平的志向。这时候又正值回鹘入侵.边塞用兵,杜牧自认“于治乱兴亡之迹,财赋兵甲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皆有心得,写诗说:“臣实有长策,彼可徐鞭笞。如蒙一召议,食肉寝其皮。”偏偏李德裕当政,朝廷不肯用他。僻处黄州,抱负与才能无处施展,杜牧既苦闷又愤懑。既失落而又失望,愤世嫉俗,满腹牢骚,“愤悱欲谁语,忧愠不能持”,自嘲“人才自朽下,弃去亦其宜”。这种情况下,他既无事可做,又心情苦闷,只好喝酒解愁,醉倒了事。《雨中作》诗中写:“贱子本幽慵,多为隽贤侮。得州荒僻中,更值连江雨。一褐拥秋寒,小窗侵竹坞。浊醪气色严,皤腹瓶罂古。酣酣天地宽,倪倪嵇刘伍。但为适性情,岂是藏鳞羽。一世一万朝,朝朝醉中去。”其中隐含着“假如三万六千日,半是悲哀半是愁”的意思。

  但酒毕竟不能解愁,只会使人更加消沉,杜牧当然也不会真的整天喝酒。颈联写“格卑常汩汩,力学强悠悠。”诗人在黄州写了不少诗文,文思汩汩,且努力学习,希望在学问方面有所进益,超脱俗世。格卑指诗文格调卑下,大约是作者自感耽酒过多、消极过甚的关系。杜牧在晚年的一篇文章《上刑部崔尚书状》中叙说了自己十余年来读书作文的情况:“某比于流辈,疏阔慵怠,不知趋向。惟好读书,多忘;为文,格卑。”读书为文是杜牧的喜好,也是他的长处,“多忘”“格卑”云云,都是自谦之词。杜牧一向勤学,“某世业儒学,门高、曾至于某身,家风不坠,少小孜孜,至今不怠”。他在黄州虽然不得志,但是诗歌创作和学问文章都很有收获。他在黄州的涛作遍及古诗、律诗、绝句各种体裁,其中佳句迭出,名篇很多。有优美的写景绝句,有思乡念友的,有怀古揽胜的,有感慨国事的,有感伤抒怀的,有叙说志向的等等。

  至于学问上的追求,杜牧在《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中先是追溯了一番家世,着重强调了祖父杜佑的传世伟著《通典》,“我家公相家,剑佩尝丁当。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第中尤一物,万卷书满堂。家集二百编。上下驰皇王。多是抚州写,今来五纪强。”然后列出了他认为的必读书目,“经书括根本,史书阅兴亡。高摘屈宋艳,浓薰班马香。李杜泛浩浩,韩柳摩苍苍。近者四君子,与古争强梁。”他重视经史政兵和典章制度之学,于诗文推崇屈宋班马李杜韩柳,这基本上就是他的学问方向。

  尾联说他总有一天辞官不做,弃绝俗世,到潇湘泽畔做个钓翁。杜牧在《兰溪》诗中写黄州的一处景致:“兰溪春尽碧泱泱,映水兰花雨发香。楚国大夫憔悴日,应寻此路去潇湘。”杜牧僻处黄州,和被放逐江南的屈原有相似之处,所以此处隐约有屈骚之情。“潇湘钓漫流”云云,放志抒怀语耳,诗人当然不可能真的辞官归隐。但既然不得志,与其蹉跎官场,不若暂时退隐。杜牧在《郡斋独酌》中说:“岂为妻子汁,未去山林藏?”不是为了贪图俸禄养家而没有归隐。他是想要有一番作为的,只是凶为不能有所作为而在诗中8A�发一下出世之志。

  这首诗前二韵回忆在黄州的日子,任风任雨,安闲自在。“一夜风欺竹,连江雨送秋”一联,清峭中显露风神,句工格高。后二韵写现状与心理。格调凡俗的生活在川流不息,自己力求忘情于世俗,勉强还能安闲悠静。诗人表示终究要从仕途中彻底摆脱出来,栖身潇湘,垂钓漫流。全诗语言清拔,风格淡逸。在研究黄州刺史以后牧之的思想和心态方面,本诗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作品。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杜牧诗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6.12:124-126
2、 罗时进编选.杜牧集:凤凰出版社,2014.10:153

ānjùn--

píngshēngshuìchùyúnmèngnánzhōu

fēngzhúliánjiāngsòngqiū

bēichángxuéqiángyōuyōu

zhōngdiàochénzhōngshǒuxiāoxiāngdiàomànliú

道路时通塞,江山日寂寥。
道路时¹通塞²,江山³寂寥(liáo)
译文:时下恰逢战乱,道路时通时堵,江山的气象一天天地冷落萧条。
注释:¹时:有时。²通塞:通畅与阻塞。³江山:本指江河山岳,借指国家疆土、政权。⁴日:每天,一天天地。⁵寂寥:冷落萧条。
偷生唯一老,伐叛已三朝。
偷生¹²一老³,伐叛已三朝
译文:苟且偷生,四处漂泊只有我这一位老人,如今兴兵伐叛已经历了三朝。
注释:¹偷生:苟且求活。²唯:独,仅,只有。³一老:一位老人。是作者自谓之语。⁴伐叛:指讨伐乱臣贼子,指安禄山、史思明、仆固怀恩和吐蕃等。⁵三朝:指玄宗、肃宗、代宗三朝。
雨急青枫暮,云深黑水遥。
雨急青枫¹(mù)²,云深³黑水
译文:归梦中风骤雨急,一片昏暗看不清湘水两岸苍翠的枫树,归梦中云层浓厚,看不见那黑水在远方漂流。
注释:¹青枫:苍翠的枫树。青,深绿色。²暮:如入夜昏暗不清。³云深:指积云浓厚。深:色彩浓。⁴黑水:水名,在秦地。⁵遥:飘荡。
梦魂归未得,不用楚辞招。
梦魂¹²³得,不用楚辞招。
译文:我的魂魄至今不能返回长安,仍在楚地飘游,哎,算了吧!用不着再作楚辞以招魂魄。
注释:¹梦魂:一作“梦归”,古人以为人的灵魂在睡梦中会离开肉体,故称“梦魂”。²归:指回归朝廷。³未:不。

  这首五律是四、二、二结构,上四句写现实,五,六句写梦境,末二句写感叹。道路时而通行时而阻塞—因为战乱时而停顿时而发生,仍未平息。由于人民不能安于生计,田园荒芜,江山便日见冷寂萧条,没有生气。尽管讨伐安史之乱的平叛战争已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三朝,而诗人仍避地偷生,衰老西南的穷山恶水之间。感时伤世,去国怀乡,忧思成梦。然而,即使是梦中,诗人之梦魂此不见得轻松一点,梦境亦如现实般险恶。梦魂要飞越楚地生郁郁的枫林,在急雨的灰蒙蒙的雾霭中难辨方向,而天际是黑魆魆的层云,无穷无尽,秦地的黑水更在层云之外,何其遥远。梦魂的归路亦如现实般艰难险恶。如此遥远艰险的路途,就是梦魂也未必能飞越,即使亲人效《楚辞》之举来招魂,亦是徒劳无功的。

  诗人用了两处有关屈原的典故,“雨急生枫暮”和“不用楚辞招”均出自《楚辞·招魂》,一为“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一为“魂兮归来,返故居些。”两典不仅贴切梦中境象,而且亦暗示了诗人和屈原有相近的处境、相似的命运和相同的忧国忧民之爱国情怀。

参考资料:
1、 日峰选析.历代咏诗梦:花城出版社,1992:第24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