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子晚漂泊,家藏无全书。
屋壁零落者,雨坏鼠窃馀。
余生苦嗜古,葺汉十载逾。
上自大父来,手泽之沾濡。
下自予从学,笔力之传留。
蓄积稍浩浩,签牌渐疏疏。
去门闻盗兴,烈炬烯通衢。
反覆窃自计,萧然一先庐。
茅茨盖空壁,下无金与珠。
盗当知我贫,肯为留此居。
方更埋书帙,显号缄锁鱼。
谁知妖焰来,一燎邻里墟。
家虽吒南巷,屋火书亦无。
万古圣贤语,随烟入空虚。
所聚忽消散,肠热唯惊呼。
吾怜衰蹇身,视人百无如。
每幸对黄卷,白日聊自娱。
今者坐穷寂,顿觉双眼孤。
夜梦亦惊枕,忧心枰难舒。
大虑废文字,浸久成顽疏。
未免伴畦丁,冥然荷犂锄。
先子晚漂泊,家藏无全书。
屋壁零落者,雨坏鼠窃馀。
余生苦嗜古,葺汉十载逾。
上自大父来,手泽之沾濡。
下自予从学,笔力之传留。
蓄积稍浩浩,签牌渐疏疏。
去门闻盗兴,烈炬烯通衢。
反覆窃自计,萧然一先庐。
茅茨盖空壁,下无金与珠。
盗当知我贫,肯为留此居。
方更埋书帙,显号缄锁鱼。
谁知妖焰来,一燎邻里墟。
家虽吒南巷,屋火书亦无。
万古圣贤语,随烟入空虚。
所聚忽消散,肠热唯惊呼。
吾怜衰蹇身,视人百无如。
每幸对黄卷,白日聊自娱。
今者坐穷寂,顿觉双眼孤。
夜梦亦惊枕,忧心枰难舒。
大虑废文字,浸久成顽疏。
未免伴畦丁,冥然荷犂锄。
郑刚中

郑刚中

郑刚中(1088年—1154年),字亨仲,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南宋抗金名臣。生于宋哲宗元祐三年,卒于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年六十七岁。登绍兴进士甲科。累官四川宣抚副使,治蜀颇有方略,威震境内。初刚中尝为秦桧所荐;后桧怒其在蜀专擅,罢责桂阳军居住。再责濠州团练副使,复州安置;再徙封州卒。桧死,追谥忠愍。刚中著有北山集(一名腹笑编)三十卷,《四库总目》又有周易窥余、经史专音等,并传于世。 ▶ 531篇诗文

猜您喜欢
朝雁鸣云中,音响一何哀!
朝雁¹鸣云中,音响一何²³
译文:早晨大雁在云天鸣叫,它的声音是如此哀凄。
注释:侍:在尊长面前陪着。五官中郎将:指曹丕。曹丕于建安十六年(211)任此职,负责统率皇帝的侍卫。建章台:为汉代建章宫内一高台名,可能指铜雀台。¹朝雁:作者自喻。²一何:多么。³哀:伤感,雁声凄厉,故谓。
问子游何乡?戢翼正徘徊。
问子游何乡?戢(jí)¹翼正徘徊。
译文:试问它想要飞往何处?收敛着翅膀正在徘徊。
注释:¹戢:收敛。
言我寒门来,将就衡阳栖。
言我子门¹来,将就衡阳²(qī)
译文:它说从寒冷北方而来,将要到达衡阳住下来。
注释:¹子门:山名。这里喻以北方很冷的地方。²衡阳:今湖南衡阳,有雁回峰,传说大雁到此,不再南飞。
往春翔北土,今冬客南淮。
往春翔北土,今冬客南淮。
译文:往年春天都住在北方,今年冬留住南淮一带。
远行蒙霜雪,毛羽日摧颓。
远行蒙¹霜雪,毛羽日摧颓(tuí)²
译文:一路远行经受了霜雪,身上羽毛一天天损坏。
注释:¹蒙:蒙受。²摧颓:毁废,引申为老迈颓唐之意。
常恐伤肌骨,身陨沉黄泥。
常恐伤肌骨,身陨(yǔn)¹沉黄泥。
译文:经常担心伤害了骨肉,哪一天殒命沉落黄埃。
注释:¹陨:落、掉。
简珠堕沙石,何能中自谐。
¹²(duò)沙石,何能中自谐³
译文:就好像大珍珠掉进沙石,心里怎么会和谐愉快?
注释:¹简:大。²珠:珍珠。³谐:和谐。
欲因云雨会,濯羽陵高梯。
欲因云雨¹会,濯(zhuó)羽陵²高梯³
译文:想要与大家同享恩泽,上升到尊位得到主人青睐。
注释:¹云雨:这里比喻恩泽。²陵:登,上升。 ³高梯:喻尊位。
良遇不可值,伸眉路何阶。
良遇不可值¹,伸眉²路何阶。
译文:好的机会不容易遇见,扬眉吐气路怎么去迈?
注释:¹值:逢、遇着。²伸眉:犹扬眉,得意的样子。
公子敬爱客,乐饮不知疲。
公子¹敬爱客,乐饮不知疲。
译文:公子最尊重爱护人才,和我们饮酒不知倦怠。
注释:¹公子:指曹丕。
和颜既已畅,乃肯顾细微。
和颜既已畅¹,乃肯顾细微²
译文:待人谦和心地最豁达,我虽低微也多蒙关怀。
注释:¹畅:畅达,豁达。²细微:身份低微的人。诗人自谓。
赠诗见存慰,小子非所宜。
赠诗见存慰¹,小子²非所宜。
译文:呈献这首诗表示慰问,我的话语未必舍时宜。
注释:¹存慰:存问,慰藉。²小子:诗人自谓。
为且极欢情,不醉其无归。
为且极欢情,不醉其¹无归。
译文:为了极尽欢乐的情绪,不喝醉不能回到家宅。
注释:¹其:虚词,表示揣度。
凡百敬尔位,以副饥渴怀。
凡百敬尔位,以副¹饥渴怀²
译文:我们敬仰您地位高贵,响应您心饥渴求贤才。
注释:¹副:符合、相衬,引申为适合、响应之意。²饥渴怀:喻期待贤士的急切心情。

  这是一首公宴诗,诗人以雁自喻,反映了个人经历的艰难和仕途的坎坷,充满着对功业、名利禄位的向往和追求,渴望得到主人的提拔重用,洋溢着复杂的感情。其中有辛酸,有痛苦,有欢快,有希望,相互交织,相互渗透。这首诗设喻妥切,语言质朴无华,风格清新,托意寄情,含蕴颇深。

  此诗上半篇(“朝雁鸣云中”至“伸眉路何阶”)以鸣雁自喻,暗示自己过去穷困忧愁的生活。开头两句,以清晨哀鸣于云中的飞雁比喻自己过去飘零无依的形象和悲凉痛苦的心情。《诗·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此处用其意,但写成五言诗,更显得音节抑扬顿挫,使人回肠荡气。

  接着二句设问:鸿雁打算飞向何方?为何双翼不展,在空中踌躇?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当时徬徨无依的神情。这里,诗人借用了《诗·小雅·鸳鸯》的“鸳鸯在梁,戢其羽翼”之句。但鸳鸯戢翼,只是为了休息;而此处鸿雁戢翼,却充满了迷茫之感。即此一端,亦可以见出诗人的善于翻旧出新。

  下面是雁儿的回答。“言我塞门来,就将衡阳栖。往春翔北土,今冬客南淮。”每年秋天,鸿雁都要从寒冷的北方飞到南方温暖之地过冬,衡阳据说是大雁南飞的终点。为了躲避北方的寒冬,雁儿经历了漫长的旅程。这四句借鸿雁迁徙的规律,比喻自己往昔飘泊的生涯。汉末中原大乱,士人为逃避战祸,四处流窜,大多是寄身于战乱较少的南方。如王粲、繁钦等,都曾逃往荆州,应瑒看来也有过这样的经历。

  但这种生活也并不安全。“远行蒙霜雪,毛羽日摧颓”,写鸿雁在长期远行中蒙受霜雪,羽毛日渐摧折脱落,比喻自己在飘泊生涯中久历磨难,已无力高翔。不仅如此,而且这样下去,找不到安全的归宿,只怕要面临更大的危险。所以接着两句说:“常恐伤肌骨,身陨沉黄泥”,即丧失生命。这四句正是雁儿“戢翼徘徊”的原因,也就是自己茫然不知何从的原因。以上都是表述诗人往日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文人在连年战祸中忧惧恐慌的心理。而全用比喻写出,更显得委曲深婉,凄切感人。

  作者自然不能甘心于这样的遭遇。故自“简珠”以下,诗意转折,自述不甘沉沦、企望改变命运的心愿。“简珠随沙石”是喻中之喻,表面说鸿雁落于泥地,犹如大珠落于沙石,不能处于其中而自安。实际上,诗人在这里是自比大珠,以沙石喻环境,以说明诗人往昔的境遇,是令人难以忍受的。

  因此,“欲因云雨会,濯羽陵高梯。”他希望能趁云雨会合的良机,濯洗羽毛而凌越高阶。可是,这种良机是不容易得到的,使自己扬眉吐气的道路又不知在哪里。这几句,不特用笔奇幻,而且诗人显示了自己的身分和抱负,并蕴含着祈求鉴察之意。可见,此六句虽然仍以鸿雁为喻,但蕴含的意义更为丰富和深曲。

  下半篇从“公子敬爱客”至“以副饥渴怀”,始转入眼前公宴之事,从正面写来。“敬爱客”三字,包括了以下一连串内容:——一是“乐饮不知疲”,公子频频劝酒,好客而不倦;二是“乃肯顾细微”,自谦说像自己这样地位鄙微的人也受到主人顾怜;三是“赠诗见存慰”,主人在劝酒之余,还向自己赠诗表示安慰存问,使诗人感到愧不敢当。可见,“敬爱客”三字是此诗下半篇的诗眼,包含着一层深似一层的含义。

  正因为主人“敬爱客”,使诗人大为感动,所以诗人表示要报答主人。报答的内容有二:一是“不醉其无归”,要极欢尽醉以助主人雅兴。此句出自《诗·小雅》中据说是“天子燕诸侯”的《湛露》:“厌厌夜饮,不醉无归。”其涵意不只是尽情作乐,还有宾主情好、和谐无间的意思。二是“凡百敬尔位,以副饥渴怀,”要求所有在座受到曹丕款待的君子,都应该珍惜自己的职位,尽心尽力,报答主人求贤若饥渴的心怀。《诗·小雅·雨无正》:“凡百君子,各敬尔身。”郑玄笺;“凡百君子,谓众在位者;各敬慎女(汝,你)之身,正君臣之礼。”这里用其意,但还更深地包含着不负主人求贤之意。诗写到这里收住。建安末曹氏门下客写有不少《公宴诗》,多庸俗的颂扬语,开后来应酬诗之陋习,即如王粲,亦有“愿我贤主人,与天享巍巍”之句。而应瑒此诗,虽也不免有讨好主人之语,但较有分寸,所以张玉谷说此诗“未坠古音”,窃以为良是。

  此诗主题是希冀得到曹丕的恩遇,但这点只在前半篇借雁“濯羽陵高梯”中暗透出来,而后半篇正面叙述时却不著一字。这固然是因为应瑒此时与曹丕初交,不便明言;但更是因为他为人自重身份,不卑不亢,所以立言得体,艺术上也显得含蓄蕴藉。

  全诗音节响亮,风格清丽,前半用比兴,引而不发;后半用赋体,仍是引而不发,在含蓄委婉中透露主旨。陈祚明称其“吞吐低徊,宛转深至,意将宣而复顿,情欲尽而终含。务使听者会其无已之衷,达于不言之表,此申诉怀来之妙术也”。曹丕果然不久就把他调到身边做“文学”了,说明作品产生了预期的效应。它比一般公宴应酬诗,到底要算棋高一着。

参考资料:
1、 魏耕原 张新科.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鉴赏辞典: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2:659-660
2、 吴小如.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231-233
3、 贺新辉.古诗鉴赏辞典(上):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414-415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shǔ)¹离离²,彼稷(jì)³之苗。行迈(mǐ),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译文: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苗儿也在长。走上旧地脚步缓,心里只有忧和伤。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高高在上苍天啊,何人害我离家走?
注释:¹黍:北方的一种农作物,形似小米,有黏性。²离离:行列貌。³稷:古代一种粮食作物,指粟或黍属。⁴行迈:行走。⁵靡靡:行步迟缓貌。⁶中心:心中。⁷摇摇:心神不定的样子。⁸悠悠:遥远的样子。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suì)。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译文: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穗儿也在长。走上旧地脚步缓,如同喝醉酒一样。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高高在上苍天啊,何人害我离家走?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yē)¹。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译文: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穗儿红彤彤。走上旧地脚步缓,心中如噎一般痛。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高高在上苍天啊,何人害我离家走?
注释:¹噎:堵塞。此处以食物卡在食管比喻忧深气逆难以呼吸。

  关于《黍离》一诗的主旨,虽然《诗序》说得明白:“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而且从此诗序于王风之首,确见其为编诗者之意旨。但历来争讼颇多,三家诗中韩、鲁遗说与毛序异,宋儒程颐更有臆说以为“彼稷之苗”是彼后稷之苗。近人读诗,新说迭出,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郭沫若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中将其定为旧家贵族悲伤自己的破产而作,余冠英则在《诗经选》中认为当是流浪者诉述他的忧思。还有蓝菊荪的爱国志士忧国怨战说(《诗经国风今译》),程俊英的难舍家园说(《诗经译注》)等。说法虽多,诗中所蕴含的那份因时世变迁所引起的忧思是无可争辩的,虽然从诗文中无法确见其具体背景,但其显示的沧桑感带给读者的心灵震撼是值得细加体味的。另一方面,从诗教角度视之,正因其为大夫闵宗周之作,故得列于《王风》之首,此为诗说正统,不可不及,以下从两方面细析之。

  闵宗周之诗何以列于《王风》之首,先得弄清何为《王风》,郑笺云:“宗周,镐京也,谓之西周。周,王城也,谓之东周。幽王之乱而宗周灭,平王东迁,政遂微弱,下列于诸侯,其诗不能复《雅》,而同于《国风》焉。”可见《王风》兼有地理与政治两方面的含义,从地理上说是王城之歌,从政治上说,已无《雅》诗之正,故为《王风》。此诗若如《诗序》所言,其典型情境应该是:平王东迁不久,朝中一位大夫行役至西周都城镐京,即所谓宗周,满目所见,已没有了昔日的城阙宫殿,也没有了都市的繁盛荣华,只有一片郁茂的黍苗尽情地生长,也许偶尔还传来一两声野雉的哀鸣,此情此景,令诗作者不禁悲从中来,涕泪满衫。这样的情和这样的景化而为诗是可以有多种作法的,诗人选取的是一种物象浓缩化而情感递进式发展的路子,于是这首诗具有了更为宽泛和长久的激荡心灵的力量。

  全诗共三章,每章十句。三章间结构相同,取同一物象不同时间的表现形式完成时间流逝、情景转换、心绪压抑三个方面的发展,在迂回往复之间表现出主人公不胜忧郁之状,“三章只换六字,而一往情深,低回无限”(方玉润《诗经原始》)。

  诗首章写诗人行役至宗周,过访故宗庙宫室时,所见一片葱绿,当年的繁盛不见了,昔日的奢华也不见了,就连刚刚经历的战火也难觅印痕了,看哪,那绿油油的一片是黍在盛长,还有那稷苗凄凄。“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人间词话》),黍稷之苗本无情意,但在诗人眼中,却是勾起无限愁思的引子,于是他缓步行走在荒凉的小路上,不禁心旌摇摇,充满怅惘。怅惘尚能承受,令人不堪者是这种忧思不能被理解,“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这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尴尬,这是心智高于常人者的悲哀。这种大悲哀诉诸人间是难得回应的,只能质之于天:“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苍天自然也无回应,此时诗人郁懑和忧思便又加深一层。

  第二章和第三章,基本场景未变,但“稷苗”已成“稷穗”和“稷实”。稷黍成长的过程颇有象征意味,与此相随的是诗人从“中心摇摇”到“如醉”、“如噎”的深化。而每章后半部分的感叹和呼号虽然在形式上完全一样,但在一次次反覆中加深了沉郁之气,这是歌唱,更是痛定思痛之后的长歌当哭。难怪此后历次朝代更迭过程中都有人吟唱着《黍离》诗而泪水涟涟:从曹植唱《情诗》到向秀赋《思旧》,从刘禹锡的《乌衣巷》到姜夔的《扬州慢》,无不体现这种兴象风神。

  其实,诗中除了黍和稷是具体物象之外,都是空灵抽象的情境,抒情主体“我”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基于这一点,欣赏者可根据自己不同的遭际从中寻找到与心灵相契的情感共鸣点。诸如物是人非之感,知音难觅之憾,世事沧桑之叹,无不可借此宣泄。更进一层,透过诗文所提供的具象,读者可以看到一个孤独的思想者,面对虽无灵性却充满生机的大自然,对自命不凡却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人类的前途的无限忧思,这种忧思只有“知我者”才会理解,可这“知我者”是何等样的人:“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充满失望的呼号中读者看到了另一个诗人的影子。“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吟出《登幽州台歌》的陈子昂心中所怀的正是这种难以被世人所理解的对人类命运的忧思。读此诗者当三思之。

参考资料:
1、 《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99-100页

shǔ

míng xiānqín 

shǔ zhīmiáo xíngmài zhōngxīnyáoyáo zhīzhě wèixīnyōu zhīzhě wèiqiú yōuyōucāngtiān rénzāi 
shǔ zhīsuì xíngmài zhōngxīnzuì zhīzhě wèixīnyōu zhīzhě wèiqiú yōuyōucāngtiān rénzāi 
shǔ zhīshí xíngmài zhōngxīn zhīzhě wèixīnyōu zhīzhě wèiqiú yōuyōucāngtiān rénzāi 
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酉阳杂俎》
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¹。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zhuó)²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zhé)令伐树。《酉阳杂俎》
译文:以前传说月亮中有桂树,有蟾蜍。因而有一些专门记录异事的书籍上说:月亮中的桂树高五百丈,树下有一个人,经常拿着斧子砍树,但树上的创口随砍随合。又传说砍树的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因学仙犯了错,被罚在这里砍树。
注释:¹蟾赊:蛤蟆。²斫:用刀斧砍削。
一亩清阴,半天潇洒松窗午。床头秋色小屏山,碧帐垂烟缕。
一亩清阴,半天潇洒松窗午。床头秋色小屏山,碧帐垂烟缕。
枕畔风摇绿户。唤人醒、不教梦去。可怜恰到,瘦石寒泉,冷云幽处。
枕畔风摇绿户。唤人醒、不教梦去。可怜恰到,瘦石寒泉,冷云幽处。

  上片首句“一亩清阴”,极言松阴覆盖面积之广大;次句“半天潇洒”,极言松树之高爽。意此句下缀“松窗午”三字,总括上文,兼点题面,说明以上情景,均为午梦初觉时透过窗口所看到的。“床头”二句写近景。屏山,即屏风。“碧帐”,即绿色帐子,古代常称“碧纱厨”。因为窗外为松阴所笼置,所以室内光线变得非常暗淡,床头的屏风象是蒙上一层层秋色,床上的碧纱帐子象是一缕缕绿烟。这种景象都是从枕上看出去的,都恰到好处地描写了松窗下的凉意,切合“午梦初觉”的特定情境。此二句造语宛转含蓄,词笔工炼而传神。

  过片由写景转向写人,表达了词人自身的心怀意绪。词人午梦方醒,可是松阴笼置之下,又觉得凉意可人,仍然流连梦境之中,心中充满了似梦似醒的迷蒙之感。结拍三句,写词人留恋梦境的景况。此三句为虚写,句句轻悠缥缈。词人醒前所梦见的,是来到一个所,那里有瘦石,有寒泉,有冷云。词人极善于炼字炼意,“瘦”、“寒”、“冷”诸字,都是精心提炼出来的,把现实中的松窗凉意带入梦境,又升华为幽静恬美,富于诗意的境界,从而产生一种引人入胜的情韵。

  此词以清泚的笔触,将夏日炎炎烈日下词人高卧松阴下的心怀、意绪表达得颇富诗情画意,读来饶有情味,引人入胜。

zhúyǐngyáohóng··sōngchuāngmèngchūjué--máopāng

qīngyīnbàntiānxiāosōngchuāngchuángtóuqiūxiǎopíngshānzhàngchuíyān

zhěnpànfēngyáo绿huànrénxǐngjiàomèngliánqiàdàoshòushíhánquánlěngyúnyōuchù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
汉文皇帝有高台¹,此日登临曙(shǔ)色开²
译文:汉文皇帝修建高高的望仙台,今日登临时天边曙色刚散开。
注释:¹高台:指望仙台。²曙色开:朝日初出、阳光四照的样子。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三晋¹云山皆北向²,二陵(líng)³风雨自东来。
译文:三晋的重重云山全向着北方,崤山二陵的风雨从东边飘来。
注释:¹三晋:指古晋国,春秋末韩、魏、赵三家分晋,故有此称。在今山西、河南一带。²北向:形容山势向北偏去。³二陵:指崤山南北的二陵,在今河南洛宁、陕县附近。据《左传》载,崤山南陵是夏帝皋的陵墓,北陵是周文王避风雨的地方。⁴东:一作“西”。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¹门令尹谁能识²,河上仙翁³去不回。
译文:像关门令尹谁能够认识清楚,仙翁河上公一去便不再返回。
注释:¹关:函谷关。令尹:守函谷关的官员尹喜,相传他忽见紫气东来,知有圣人至。不一会果然老子骑青牛过关。尹喜留下老子,于是老子写《道德经》一书。尹喜后随老子而去。²谁能识:谁还能遇到关门令尹呢?³河上仙翁:即河上公,汉文帝时人,传说其后羽化成仙。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且欲近寻彭泽宰(zǎi)¹,陶然²共醉³菊花杯
译文:远求神仙不如就近寻彭泽宰,一起畅饮共为重阳菊花干杯。
注释:¹彭泽宰:晋陶渊明曾为彭泽令。渊明嗜酒而爱菊。有一次重阳节无酒喝,久坐于菊丛中,刚好王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后而归。这里暗用其“九日”事。彭泽宰借指刘明府。²陶然:欢乐酣畅的样子。³共醉:一作“一醉”。⁴菊花杯:意谓对菊举杯饮酒。

  这是一首登临兼应酬的七律。崔曙只有这一首七律,但却是名作,可见诗贵精不贵多。诗人重阳节登临仙台,描写了仙台雄伟壮丽的景色,指出就近邀友畅饮要比寻访神仙畅快舒适。这首诗写景气势雄浑,酣畅淋漓,转承流畅自然。

  此诗主题表达富贵荣华转瞬即逝,奔波仕途徒劳无功,不如归隐。全诗围绕时、地、人三点展开。诗题已点明了这三点,即重阳节为登高之时,望仙台为登高之地,登高之俗又与神仙传说有关,刘明府容为诗人的投赠对象。

  首联言事。作者登台凭高望远,看到朝阳,心情顿觉开朗。颔联字面写四季变换,“云山皆北向”,是夏天;“风雨自东来”是春天。从汉文帝修筑此台到作者登台时,经历了近千个春夏秋冬。战国时的三晋,经过秦汉、魏晋、北朝,几经分合,此时成了一统天下的一个部分。汉代的皇帝,当时多么显赫,而此刻只能在二曙中,任凭风雨侵袭了。实际上是感叹;历史变迁,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颈联继续抒发历史感慨:望仙台所在地的地方长官,经过多次改朝换代,难以记住他们一个个的名字。当年磻溪垂钓、后来被周文王聘请为宰相的姜尚,也早死了多年,再也不能回来了。真有“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的感慨。尾联言志。有了前面的铺垫,既然功名利禄都是过眼云烟,那么就不必拼命走仕途了。不如沿着陶渊明的道路,采菊东篱下,饮酒自娱。

  这首诗前面写“九日登望仙台”所见,结尾表达“呈刘明府容”之意,将一首应酬诗写得有声有色、不落俗套;语气上转承自然,一气呵成。全诗融写景、怀古、抒情于一炉,透露出一股浓浓的隐逸气息,这与诗人曾隐居读书于太室山等生活经历是分不开的。

  此诗格律为平起式首句入韵格,韵合十灰。中二联对仗半工,风雨对云山,河上对关门,都不很工。对仗微有不工,可见灵活,不拘泥,唐诗多如此。

参考资料:
1、 夏于全.唐诗宋词(第二卷):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6:127-129
2、 江龙.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江西教育出版社,2012:502-503
3、 任犀然.唐诗三百首:华文出版社,2009:116

jiǔdēngwàngxiāntáichéngliúmíng

cuīshǔ tángdài 

hànwénhuángyǒugāotái dēnglínshǔkāi 
sānjìnyúnshānjiēběixiàng èrlíngfēngdōnglái 
guānménlìngyǐnshuínéngshí shàngxiānwēnghuí 
qiějìnxúnpéngzǎi táorángòngzuìhuābē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