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贼须先易,行军要出奇。霆轰当不测,乌合本无知。
破贼须先易,行军要出奇。霆轰当不测,乌合本无知。
夏税催科日,秧田插莳时。扫除如少缓,两不便公私。
夏税催科日,秧田插莳时。扫除如少缓,两不便公私。

wéndōngbīngjiǎonánzéi--fānghuí

zéixiānxíngjūnyàochūtínghōngdāngběnzhī

xiàshuìcuīyāngtiánchāshíshísǎochúshǎohuǎnliǎng便biàngōng

方回

方回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 2735篇诗文

猜您喜欢
非烟亦非雾,幂幂映楼台。
非烟亦非雾,幂(mì)¹映楼台。
译文:不是烟,也不是雾,它浓密地笼罩着楼台。
注释:¹幂幂:浓密状。
白鸟忽点破,残阳还照开。
白鸟忽点破,残阳还照开。
译文:白鸟掠过将它点破,夕阳斜映又将它照开。
肯随芳草歇,疑逐远帆来。
肯随芳草歇¹,疑(yí)逐远帆来。
译文:它怎么愿随着芳草的消歇而寂灭远去?我真怀疑,它正追随着那远远的白帆,渐渐到来。
注释:¹歇:消歇,消失。
谁会山公意?登高醉始回。
谁会山公¹意?登高醉(zuì)始回。
译文:有谁能知道山公的情趣,他天天登高远眺,沉湎野色之中,大醉方归。
注释:¹山公:晋山简,曾镇守襄阳,喜酒,常常出外登山游览,尽醉而归。

  李白诗“芳草换野色”,杜甫诗“竹风连野色”,姚合诗“嫩苔粘野色”,这些诗句中的“野色”,都可以按郊野的景色理解。然而,范仲淹这首诗里的“野色”,却别有所指,指一种具体的东西。这东西,非烟非雾,可开可合,能歇能行,而又难以实指,不可名状,无法形容。但是,春日郊行,诗人凝神四望,触目皆是这种东西,只见它在浮动,在荡漾,在闪烁;它是空气,还是水汽,抑或是一种光的折射,单凭直觉,是很难分辨清楚的。这东西本身已不好描绘,至于喝足了酒,醉眼朦胧所见到的这东西的模样,更是难以捉摸了。这首诗的成功之处正是把这种看不清楚的东西清清楚楚地表现出来了。即梅尧臣所说的“写难状之景,如在目前”。

  范仲淹描摹野色:首先,他选定了春季这个最丰富多彩的季节作为背景,然后从春天的不可捉摸的氛围中提炼出有代表性的景象来作暗点陪衬,增加了野色的存在感,表现了野色的美好。

  野色既然是无所不在,但又不是实体,诗人马上把它与烟雾这些流动虚幻、不能触摸的东西联系起来,说它不是烟,也不是雾,但如同烟雾一样,浓密地映照笼罩着楼台。首句用的是否定中带有肯定的手法,野色与烟雾当然不是同样的东西,但有相近的性质,它占据了每一处视线与感觉所能到达的地方。实际上,诗把烟雾也作为野色的一部分写了进去。首联是通过同类作譬,又以楼台这一实物作参照,说明野色的存在,下面两联也都采用这一方法,继续铺写。诗说白鸟在野地里飞,把野色给点破;夕阳照着野外,把野色给剖开。野色弥漫,它不愿随着芳草的消歇而减少消失,又好像追随着远处的船帆,渐渐逼近。这两联用了一连串动词,使表面上看不见、不存在的东西,通过白鸟、残阳、芳草、远帆的动作与变化,有力地增加了野色的存在感。这种写法,就好比写风而着力刻画草木摇动、落英缤纷,写月而极力描写飘浮的云一样。末联“谁会山公意?登高醉始回”,在朦胧之中翻进一层。山公山简镇守襄阳时,经常至习家池饮酒,大醉而归。作者以山简自况,说他登山喝酒,归时醉眼模糊,见到这种野色。白居易“花非花,雾非雾”,是写老眼昏花,这里则是以醉酒眼花,来突出野色的迷离恍惚。总之,无论是物,或者是人,都是为标现野色服务的,都是“虚者实之”的实体。

  烘托野色的实体,并非实打实地端出来,不是照像式的再现,而是实中有虚,因而透过朦胧野色,一幅玲珑剔透、笔墨淋漓的山水画就展现出来:天上挂着红色的夕阳,空中飞着白色的鸟儿,烟岚笼罩着楼台,芳草连接着江边,帆影露出于江中,还有自远山醉归的主人。这些景物与野色相映照,虚虚实实,藏头露尾,如同云中龙,构成一幅美丽迷人的图画。在这幅图画里,体现出作者豪爽的性格和旷达的情怀。诗的用意正是要通过野色和这美丽的画面来表现作者的乐观精神。

参考资料:
1、 缪钺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59-60
2、 李梦生.宋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6-17

fànzhòngyān sòngdài 

fēiyānfēi yìnglóutái 
báiniǎodiǎn cányánghuánzhàokāi 
kěnsuífāngcǎoxiē zhúyuǎnfānlái 
shuíhuìshāngōng dēnggāozuìshǐhuí 
自古叹行役,我今始知之。
自古叹行役¹,我今始知之。
译文:自古悲叹行役苦,我今亲历方知之。
注释:¹行役:指因公务而在外跋涉。《诗经·魏风·涉站):“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
山川一何旷,巽坎难与期。
山川一何¹²,巽(xùn)³难与期
译文:天地山川多广阔,难料风浪骤然起。
注释:¹一何:多么。²旷:空阔。³巽坎:《周易》中的两个卦名,巽代表风,坎代表水。这里借指风浪。⁴难与期:难以预料。与:符合。
崩浪聒天响,长风无息时。
崩浪¹(guō)天响²,长风³无息时。
译文:滔滔巨浪震天响,大风猛吹不停止。
注释:¹崩浪:滔天巨浪。²川天响:响声震天。川:喧扰。³长风:大风。
久游恋所生,如何淹在兹。
久游¹恋所生²,如何淹³在兹
译文:游宦日久念故土,为何滞留身在此!
注释:¹游:游宦,在外做官。²所生:这里指母亲和故乡。³淹:滞留。⁴兹:此,这里,指规林。
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静念园林好,人间¹²可辞。
译文:默想家中园林好,世俗官场当告辞。
注释:¹人间:这里指世俗官场。²良:实在。
当年讵有几?纵心复何疑!
当年¹(jù)²有几?纵心³复何疑!
译文:人生壮年能多久?放纵情怀不犹疑!
注释:¹当年:正当年,指壮年。当:适逢。²讵:曾,才。潘岳《悼亡诗》:“尔祭讵几时。”³纵心:放纵情怀,不受约束。

  与第一首诗相比,第二首诗写得更精炼一些,全诗仅十二句,集中表达了陶渊明厌倦仕途、依恋田园的思想感情。第二首诗是真实动人的述怀诗。诗人对做官不感兴趣,下决心要辞别官场。

  “自古叹行役,我今始知之”。做官有行役之劳,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尤其苦。所以陶渊明得出结论说:“自古叹行役”。然而,行役者究竟有些什么可叹的苦,陶渊明以往并无切身体验。可当他为桓玄当差,奔波于建康和江陵之间,不远千理,其间的艰难险阻可以说是“备尝之矣”,所以他感慨道:“我今始知之”。这里,言未尽意,诗人的心里是在说:行役当差的苦头我尝够了,谁还想迷恋仕途。

  陶渊明厌倦仕途的另一个原因是,仕途多风险,吉凶难料。在诗人看来,做官是一种危险的事情,倒不如及早告别官场。为了表达这个意思,诗人并未直说,而是借景言情,引用典故达意。行役途中,面对山川荒野,诗人的心境是孤独而悲凉的,发出了“山川一何旷”的感叹。这不是对山川秀色的赞美,而是对山川旷野的畏惧。由于心情的关系,大自然在诗人的眼里也是可怕的。诗人借山川之险来陪衬仕途之险,意在说明仕途可畏,潜藏着祸福风云。何时为福,何时为祸,谁也不知,“巽坎难与期”。用“巽坎”来比喻仕途中的吉凶顺逆,是十分恰当的。“崩浪贴天响,长风无息时”。这是全诗的秀句,写出了诗人在行役途中对山川风物的真实感受。诗人的用词准确,而又很会夸张。他不说“巨浪”,而说“崩浪”。一个“崩”字,不仅有形象,而且有声音,绘声绘色。“川”字准确地形容出巨浪咆哮时的杂乱之声。“崩”字形容声大,“川”字形容声杂。诗人借自然景象来描绘官场内部的激烈斗争,像崩浪震天那样可怕。

  宦游之人长年在外,离乡背井,这在感情上是一种痛苦。陶渊明也经历着这种痛苦,行役途中他格外思亲。“久游恋所生,如何淹在兹”,这是陶渊明的心声,抒发了思亲的感情,悔恨自己不应该误入仕途,更不应该在仕途淹留。有了这悔恨之后,诗人便下定了决心,要罢官归田。这里,可以看见陶渊明的内心世界,他赞美园林,鄙弃官场。诗的结尾“当年讵有几,纵心复何疑。”表面似乎是消极情绪的表露。其实,诗人并未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他是在思想痛苦的时候才这样写的,是一种愤慨之言。诗人正当壮年,大志未展,繁杂的公务消磨着他的年华,而且受着官场的牵制约束,俯仰由人,他想摆脱官场的牵制,回到园林,使自己的身心得到自由。诗人盼望有“纵心”的时刻,这不是要放纵自己,而是要做一个自由人。不贪富贵,纵心归田,按自己的意志去生活,这是陶渊明真实的思想。

参考资料:
1、 侯爵良 彭华生.陶渊明名篇赏析.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9:3-8

gēngzisuìyuèzhōngcóngdōuháifēngguīlín··èr--táoyuānmíng

tànxíngjīnshǐzhīzhī

shānchuānkuàngxùnkǎnnán

bēnglàngguātiānxiǎngzhǎngfēngshí

jiǔyóuliànsuǒshēngyānzài

jìngniànyuánlínhǎorénjiānliáng

dāngniányǒuzòngxīn

艾子有孙,年十许,慵劣不学,每加榎楚而不悛。其子仅有是儿,恒恐儿之不胜杖而死也,责必涕泣以请。艾子怒曰:“吾为若教子不善邪?”杖之愈峻。其子无如之何。
艾子有孙,年十许,慵劣¹不学,每加榎(jiǎ)²而不悛(quān)³。其子仅有是儿,恒恐儿之不胜杖而死也,责必涕泣以请。艾子怒曰:“吾为若教子不善邪?”杖之愈峻。其子无如之何
译文:艾子有一个孙子,年龄十岁左右,性情懒惰顽劣,不喜欢读书。每当(孙子不读书的时候)艾子就用楸木杖打他,但他老是不改。艾子的儿子只有这么一个孩子,时常担心孩子禁不住杖打而死掉,因此,每当父亲杖打孩子时,他都在一旁含着泪求情。艾子看到儿子的可怜相,愈加愤怒,教训他道:“我替你管教孩子难道不是好意吗?”边说边打得更厉害了,儿子也无可奈何。
一旦,雪作,孙抟雪而嬉,艾子见之,褫其衣,使跪雪中,寒战之色可掬。其子不复敢言,亦脱其衣跪其旁。艾子惊问曰:“汝儿有罪,应受此罚,汝何与焉?”其子泣曰:“汝冻吾儿,吾亦冻汝儿。”艾子笑而释之。
一旦,雪作,孙抟(tuán)¹雪而嬉,艾子见之,褫(chǐ)²其衣,使跪雪中,寒战之色可掬(jū)³。其子不复敢言,亦脱其衣跪其旁。艾子惊问曰:“汝儿有罪,应受此罚,汝何与焉?”其子泣曰:“汝冻吾儿,吾亦冻汝儿。”艾子笑而释之。
译文:一天早晨,下着大雪,孙子在院子里抟雪球玩。艾子发现了,脱光孙子的衣服,命他跪在雪地上,冻得他浑身发抖,直打寒颤,很是可怜。儿子也不敢再求情,便脱去衣服跪在其子旁边。艾子见了,惊问道:“你的儿子有过错,应该受此惩罚;你有什么过错,要跟他跪在一块?”儿子哭着说:“你冻我的儿子,我也冻你的儿子。”艾子笑了笑,饶恕了他们父子。
鲁连卖谈笑,岂是顾千金。
鲁连¹卖谈笑²,岂是顾千金。
译文:鲁仲连依靠谈笑出人头地,难道是为了钱帛财富?
注释:¹鲁连:即鲁仲连。²卖谈笑:指他从容不迫,谈笑退秦兵。
陶朱虽相越,本有五湖心。
(táo)¹虽相越,本有五湖心²
译文:尽管范蠡在越国出仕入相,但他原本只想退隐江湖。
注释:¹陶朱:即范蠡别称。²五湖心:谓隐退江湖之志。
余亦南阳子,时为梁甫吟。
余亦南阳子¹,时为梁甫(fǔ)吟。
译文:我也只想效仿南阳诸葛亮,所以时常吟诵《梁父吟》。
注释:¹南阳子:即指诸葛亮,他于南阳躬耕时,常吟诵梁父吟。
苍山容偃蹇,白日惜颓侵。
苍山容¹偃蹇(jiǎn)²,白日惜颓(tuí)³
译文:虽然苍山容许了我不问世事,但落下的太阳又使我感伤流逝的光阴。
注释:¹容:容许。²偃蹇:形容偃息而卧,不问世事的样子。³颓侵:这里指太阳下山。
愿一佐明主,功成还旧林。
愿一佐明主,功成还旧林。
译文:只求能够辅佐一位贤明的君主,待到功成名就便退隐原来的山林。
西来何所为,孤剑托知音。
西来何所为,孤剑¹托知音。
译文:到西边去是为了做什么?孤身一人的我去求助知心好友。
注释:¹孤剑:李白自喻。
鸟爱碧山远,鱼游沧海深。
鸟爱碧山远,鱼游沧(cāng)¹海深。
译文:飞鸟热爱渺远的青山,鱼儿在深邃的沧海游荡。
注释:¹沧:沧一作“江”。
呼鹰过上蔡,卖畚向嵩岑。
呼鹰过上蔡,卖畚(běn)¹向嵩(sōng)(cén)²
译文:呼唤雄鹰经过上蔡,卖掉畚箕行往嵩山。
注释:¹卖畚:卖畚箕,用典于东晋十六国时的王猛,少时以卖畚箕为主,有大志。²嵩岑:即嵩山。
他日闲相访,丘中有素琴。
他日闲相访,丘中有素琴¹
译文:待到他日得闲来访,隐居的山林中必已备下素琴一张。
注释:¹“丘中”句:古代隐士大多喜欢弹琴。素琴:没有弦和徽的琴。此句化用于左思《招隐》:“岩穴无结构,丘中有鸣琴”。

  此诗用典、化典颇多,开篇三联便接连用典,但在用典的同时也叙述了古人的精神品质,并将其延伸到自己身上,可谓一妙手。

  “苍山容偃蹇,白日惜颓侵”一联有对景致的描写,但又不全然是景物,更透露着诗人的感情。下一联直白的表达了诗人自己想要建功立业的想法,但与“愿一佐明主,功成还旧林”一联同看起来便少了功利多了报国的衷心。

  “西来”句至“卖畚”句三联在表明了诗人此行的目的与胸中所怀的大志向的同时,又再一次提及景物将作者实际上想要归隐的感情含蓄的穿插其间。

  诗人在最后一联展望未来,又一次表达了自己归隐的愿望。“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后人爱用李白的话评价李白的诗,是很有见识的。

  这首诗非常形象的表现了李白的性格:一方面对自己充满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现波折后,又流露出伤感之情。

  在这首诗里,他演绎庄子的乐生哲学,表示对富贵的藐视。而在自然中,实则深含怀才不遇之情。全诗语言流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李白“借题发挥”抒发自己的愤激情绪。

  诚然,李白即兴赋诗,出口成章,显得毫不费力。他感情奔放,直抒胸臆,天真自然,全无矫饰,而自有一种不期然而然之妙。正所谓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这种功夫是极不易学到的。这首《留别王司马嵩》就体现了李白这种自然高妙的诗风。

参考资料:
1、 叶树发、杜华平主编,江西师大文学院古典文学教研室共同撰写.《诗词曲赋鉴赏》: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27

liúbiéwángsōng--bái

liánmàitánxiàoshìqiānjīn

táozhūsuīxiāngyuèběnyǒuxīn

nányángzishíwèiliángyín

cāngshānróngyǎnjiǎnbáituíqīn

yuànzuǒmíngzhǔgōngchéngháijiùlín

西láisuǒwèijiàntuōzhīyīn

niǎoàishānyuǎnyóucānghǎishēn

yīngguòshàngcàimàiběnxiàngsōngcén

xiánxiāng访fǎngqiūzhōngyǒuqín

星汉离宫月出轮,满街含笑绮罗春。
星汉离宫月出轮,满街含笑绮(qǐ)¹春。
译文:银河仙宫明月飞出一轮,满御街都是含毫参加科考的富贵人在这春天里。
注释:¹绮罗:富贵人。罗:有花纹丝织品。
花前每被青蛾问,何事重来只一人。
花前每被青蛾(é)¹问,何事重来只一人。
译文:在花丛前赏花常被美女问,为何好事双来只有您一人?
注释:¹青蛾:美女。

zhòngdēng--

xīnghàngōngyuèchūlúnmǎnjiēhánxiàoluóchūn

huāqiánměibèiqīngéwènshìzhòngláizhǐré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