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耕新种麦,破块满田间。诘曲随牛路,周遭傍马山。
晴耕新种麦,破块满田间。诘曲随牛路,周遭傍马山。
几人钟间气,往岁耸朝班。黄卷今犹在,青云未易攀。
几人钟间气,往岁耸朝班。黄卷今犹在,青云未易攀。

tóngcáoqīng西jiāoshìshǒu--fānghuí

qínggēngxīnzhǒngmàikuàimǎntiánjiānsuíniúzhōuzāobàngshān

rénzhōngjiānwǎngsuìsǒngcháobānhuángjuǎnjīnyóuzàiqīngyúnwèipān

方回

方回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 2735篇诗文

猜您喜欢
朝发邺都桥,暮济白马津。
朝发邺(yè)都桥,暮济¹白马津²
译文:早晨从邺都桥出发,傍晚就渡过白马津。
注释:¹济:渡过。²白马津:渡口名,在今河南滑县东北,距邺都百余里。
逍遥河堤上,左右望我军。
逍遥¹河堤上,左右望我军。
译文:悠然地漫步在河堤之上,四处都能看到我方的士兵。
注释:¹逍遥:悠游自得的样子。
连舫逾万艘,带甲千万人。
连舫(fǎng)¹²万艘,带甲³千万人
译文:相连的战船超过一万艘,穿着铠甲的将士成千上万。
注释:¹连舫:船船相连。舫:船。²逾:超过。³带甲:指全副武装的士兵。甲:古代军人作战是穿的护身服装。⁴千万人:极言其多。
率彼东南路,将定一举勋。
¹彼东南路²,将定³一举勋(xūn)
译文:出征的队伍沿着东南方向的道路前进,将建立一举平定孙权的功勋。
注释:¹率:循,沿着。²东南路:孙权在东南方,故言。³定:成功。⁴一举勋:一举成就的大功业。
筹策运帷幄,一由我圣君。
筹策¹运帷幄(wò)²,一由³我圣君
译文:作战的计谋策划于中军帐中,一切的计谋都有圣明的主公决断。
注释:¹筹策:计谋。²帷幄:军用的帐篷。³一由:全凭。⁴圣君:指曹操。
恨我无时谋,譬诸具官臣。
恨我无时谋¹,譬(pì)²具官臣³
译文:可惜我没有适合时宜的计谋,只是一个充数的臣僚罢了。
注释:¹时谋:适时的计谋。²诸:“之于”的合音。³具官臣:充数之臣。具:充作。这里是诗人自谦之词。
鞠躬中坚内,微画无所陈。
鞠躬¹中坚²内,微画³无所陈。
译文:我兢兢业业地置身于杰出人才之间,微小的计谋都提不出来。
注释:¹鞠躬:原意是恭敬,这里是效力、服务的意思。²中坚:古代主将所在的中军部队,是全军主力。这里指军队中最重要的部门。³微画:小小的计谋。画,谋划、计策。
许历为完士,一言犹败秦。
许历¹为完士²,一言³犹败秦。
译文:许历是一个普通将士,都能提出打败秦军的计策。
注释:¹许历:赵国人,曾为赵奢出谋划策而败秦军。²完士:凡士,普通人。³一言:一席话,此指计策。
我有素餐责,诚愧伐檀人。
我有素餐¹责,诚愧伐檀(tán)²人。
译文:我享受着俸禄,提不出计策,实在愧对那些有功的人。
注释:¹素餐:无功而受禄。²伐檀:指《诗·魏风·伐檀》篇。
虽无铅刀用,庶几奋薄身。
虽无铅刀¹用,庶(shù)²奋薄身³
译文:我虽然才力低下,也希望用微薄的力量去奋斗。
注释:¹铅刀:铅质的刀,言其饨劣,喻才力低下。诗人自谦之词。²庶几:表希冀之词。³薄身:微小的力量。

  全诗可分为三段,“朝发邺都桥”到“将定一举勋”为第一段,诗中歌颂了“带甲千万人”、“将定一举勋”为统一而战的战争,作者漫步河提之上,眼望着严整的军旅和无数的战船,心中充满着必胜的信念。

  “筹策运帷幄”到“微画无所陈”为第二段,该段歌颂了曹操的智勇,同时又为自己在统帅运策帷幄,指挥若定之际,不能替曹操出谋献策而惭愧。

  剩下四句为第三段,作者表明他要向许历一样,不惜自身微薄之力,也要决心竭诚尽力投入征战。

  全诗格调激昂浑厚,有声威有其实,也有情感的波动。

参考资料:
1、 北京师联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古典诗歌基本解读 古诗观止 3 魏晋南北朝诗观止 (上册)》:人民武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第135-137页
春华竞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
春华竞芳,五色凌素¹,琴尚在御²,而新声代故!
译文:春天百花盛开,争奇斗艳,绚烂的色彩掩盖了素洁的颜色。琴声依旧在奏响,但已经不是原来的人在弹奏了。
注释:¹五色凌素:绚丽色彩掩盖住原本洁白的颜色。凌:侵犯、欺压,在此作掩盖、遮住、占据之意。²御:使用。
锦水有鸳,汉宫有木,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于淫而不悟!
锦水有鸳,汉宫有木,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mào)于淫而不悟¹
译文:锦江中有相伴游泳的鸳鸯,汉宫中有交援伸展的枝条。他们都不曾离弃伴侣。慨叹世上的人,却迷惑于美色,喜新厌旧。
注释:¹瞀于淫而不悟:沉迷于荒诞淫乱中不能醒。
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shāng)(shāng)¹,与君长诀!
译文:朱弦断,知音绝。明镜缺,夫妻分。朝露晞,缘分尽。芳时歇,人分离。白头吟,伤离别。希望您吃得好好的不要挂念我。对着浩浩荡荡的锦水发誓,从今以后和你永远诀别。
注释:¹汤汤:指水势浩大、水流很急的样子。

juébiéshū--zhuōwénjūn

chūnhuájìngfānglíngqínshàngzàiérxīnshēngdài

jǐnshuǐyǒuyuānhàngōngyǒuérxīnjiēshìzhīrénmàoyínér

zhūxiánduànmíngjìngquēcháofāngshíxiēbáitóuyínshāngbiéjiācānniànqièjǐnshuǐtāngtāngjūnzhǎngjué

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
江城地瘴¹(fán)草木²,只有名花苦³幽独。
译文:江南山林多瘴气,草木繁茂,只有海棠这种名贵的花很是少见。
注释:定惠院:在黄冈县东南。海棠:在定惠院东小山上。¹地瘴:指南方山林间湿热蒸郁之气。²蕃草木:使草木繁茂。³苦:甚。
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
(yān)¹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
译文:那株竹篱间的海棠宛如女子美好的笑容,桃花李花虽满山遍野,与之相比便粗俗得很了。
注释:¹嫣然:形容笑容美好。
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
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¹在空谷。
译文:我知道上天是有深意的,特地将这株海棠洒落在山谷。
注释:¹佳人:喻指海棠。佳人在空谷,用杜甫《佳人》诗“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意。
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华屋。
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¹华屋²
译文:海棠是天然的富贵资质,本不需要华丽的房屋或是贵重的盘子来陪衬它。
注释:¹荐:献,进。²华屋:华丽的居室,富贵者所居。
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
朱唇得酒晕(yùn)¹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
译文:美丽的海棠好似美女酒后双颊微红,卷起衣袖红纱映现出肌自如雪。
注释:¹晕:指酒后两颊的微红色。
林深雾暗晓光迟,日暖风轻春睡足。
林深雾暗晓光迟,日暖风轻春睡足。
译文:山林浓密雾气重,遮住了阳光,海棠就好似在和风暖日中睡醒的美女。
雨中有泪亦凄怆,月下无人更清淑。
雨中有泪亦凄怆,月下无人更清淑¹
译文:一旦风雨来袭,海棠便似含泪佳人,神情凄婉。月下无人之时,它则更显清秀美好。
注释:¹清淑:清秀美好。
先生食饱无一事,散步逍遥自扪腹。
先生¹食饱无一事,散步逍遥自扪(mén)腹。
译文:我饭后无事可做,拍着肚子散步,自在逍遥。
注释:¹先生:诗人自指。
不问人家与僧舍,拄杖敲门看修竹。
不问人家与僧舍,拄杖敲门看修竹。
译文:不去寺庙也不拜访乡邻,只是拄着拐杖来看挺拔的竹林。
忽逢绝艳照衰朽,叹息无言揩病目。
忽逢绝艳¹照衰朽²,叹息无言揩病目。
译文:突然与娇媚的海棠相对,更映照出我的衰老,无奈只能叹息一声,擦擦模糊的双眼仔细观看。
注释:¹绝艳:指海棠。²衰朽:诗人自谓。
陋邦何处得此花,无乃好事移西蜀?
陋邦¹何处得此花,无乃好事移西蜀(shǔ)
译文:这偏僻的地方是从哪里得到这株海棠的?莫非是好事者从西蜀移来?
注释:¹陋邦:这里指黄州。
寸根千里不易致,衔子飞来定鸿鹄。
寸根千里不易致,衔子飞来定鸿鹄。
译文:海棠不易从远处移栽,这一定是鸿鹄把种子衔来的。
天涯流落俱可念,为饮一樽歌此曲。
天涯流落俱可念,为饮一樽歌此曲。
译文:海棠啊,我和你都远离家乡西蜀,流落异乡,为此应该共饮一杯,吟唱这感叹沦落天涯的诗篇。
明朝酒醒还独来,雪落纷纷那忍触。
明朝酒醒还独来,雪落纷纷¹那忍触²
译文:明天酒醒后我还会独自前来,只怕到时海棠的花瓣已如雪片纷纷飞落,不忍触摸了。
注释:¹雪落纷纷:形容海棠凋零,纷纷飘落。²那忍触:犹言那忍见。触:接触,遇。

  诗歌大致可以分为两大部分。这首诗前半部分反复刻画海棠,极力形容海棠幽独,高雅,美丽、清淑的品格,后半部分写诗人访海棠,见花生感,抒发了“天涯沦落俱可念”的情怀。这里赞美海棠,悲叹海棠,实际上也就是寄托作者的情操,悲叹自身的遭遇。全诗因物寄慨,形象鲜明,辞格超迈,不蹈袭前人,是东坡生平得意之作。

  诗歌首句就点出瘴气蒸郁的恶劣环境、海棠的高贵和流落草莽间的孤寂,而“嫣然一笑竹篱间”则又深入一层,写出海棠不以境遇荣辱动其心的品格:纵然被放逐到荒郊野外,却仍然自信地微笑着,相形之下,遍山的桃李似乎都变得粗俗不堪。下句暗引杜甫“绝代有人,幽居在空谷”诗意,将海棠花比为空谷中的佳人,更突显出海棠花的绝代风华。

  “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华屋”,诗人首先以简练的话语总括其自然富贵的风姿,以下四句则细笔描摹海棠的美丽和在早晨、日暖、雨中和月下的各种情态:她如醉酒的佳人,朱唇沾酒,红晕泛上脸颊。卷起绿纱的衣袖,映现出红润的肌肤。林深雾暗,很迟才能透进阳光;而当日色温暖,清风和畅的时候,春睡十分酣畅。在雨中,海棠垂着泪滴,显得凄怆可怜;而当月下无人之时,则越发地清雅婉淑。诗人发他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以拟人的手法从容不迫地对海棠作了多角度的描绘,既精细又不板滞。

  诗歌的第二部分转而写诗人的感慨,但是却又不直接加以直白的议论,而是先活画出诗人的乐天与幽默:东坡先生饱食之后,闲得无事,便摩挲着肚皮漫步,不论是民居还是僧舍,只要看到修长的绿竹,就拄着拐杖敲门要细加欣赏。而后写诗人初见海棠的诧异与惊喜:忽然看到绝代的艳色出现在我这衰朽之身面前,不禁无言叹息,擦拭着有病的眼睛凝视着她。僻陋的黄州怎么会有这么高贵的海棠花呢。莫非是好事者从西蜀移来的。但是诗人很快又作出了否定:一寸多长的幼苗,怎么能够从远在千里之外的西蜀移植呢。肯定是鸿鹄衔来了种子落到此地才得以成长为这么一株明艳照人的鲜花。

  诗人面对着来自故乡西蜀的海棠,不禁产生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觉,一阵酸楚涌上心来,于是便痛饮一樽美酒,歌吟出这首诗篇。最后两句是尾声:明朝酒醒之后,作者他还会独自到来,只怕那时海棠的花瓣已如雪片纷纷飞落,不忍触摸了。这句虽是悬想之词,却是至情之语。

  全诗的最大特色是以物喻人,而且每一描写都贴切自然。如海棠自西蜀来黄州的揣测实是诗人自身际遇的暗喻,而海棠在黄州“苦幽独”的精神苦闷同样是诗人自指,不过诗人虽然暗用心机进行比附,却并不显得生硬单调。虽是写“苦”,却常杂以愉快而幽默的笑语,苦中有乐,苦乐交织,使诗歌显出一种独特的格调。而其写物抒情,也正如纪昀所评“风姿高秀,兴像微深”,实在是苏轼诗中的精品。

参考资料:
1、 闫晓东.苏轼诗文选:南海出版公司,2011.05:第55页

dìnghuìyuànzhīdōnghuāmǎnshānyǒuhǎitángzhūrénzhīguì

shì sòngdài 

jiāngchéngzhàngfáncǎo zhǐyǒumínghuāyōu 
yānránxiàozhújiān táomànshānzǒng 
zhīzàoyǒushēn qiǎnjiārénzàikōng 
ránguìchūtiān姿 dàijīnpánjiànhuá 
zhūchúnjiǔyùnshēngliǎn cuìxiùjuǎnshāhóngyìngròu 
línshēnànxiǎoguāngchí nuǎnfēngqīngchūnshuì 
zhōngyǒulèichuàng yuèxiàréngèngqīngshū 
xiānshēngshíbǎoshì sànxiāoyáomén 
wènrénjiāsēngshè zhǔzhàngqiāoménkànxiūzhú 
féngjuéyànzhàoshuāixiǔ tànyánkāibìng 
lòubāngchùhuā nǎihǎoshì西shǔ 
cùngēnqiānzhì xiánfēiláidìnghóng鸿 
tiānliúluòniàn wèiyǐnzūn 
míngzhāojiǔxǐnghuánlái xuěluòfēnfēnrěnchù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陈胜者,阳城¹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jiǎ)²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³,辍(chuò)耕之垄(lǒng),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jiē)乎!燕雀安知鸿鹄(hú)之志哉!”
译文:陈胜是阳城人,字涉。吴广是阳夏人,字叔。陈涉年少的时候,曾经和别人一起被雇佣耕地,有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埂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好一阵子,说:“如果谁将来富贵了,大家不要彼此忘记呀。”受雇佣的同伴笑着回答说:“你一个受雇耕作的人,怎么会富贵呢?”陈胜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注释:¹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²阳夏:今河南太康县。³尝与人佣耕:曾经同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佣,被雇佣。⁴辍耕之垄上:停止耕作走到田埂高地上休息。之,去、往。⁵怅恨久之:因失望而叹恨了很久。怅,失意,不痛快。之,语气助词。⁶若:你,指陈胜。⁷燕雀:麻雀,这里比喻见识短浅的人。⁸鸿鹄:天鹅,这里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二世元年¹七月,发闾左²(zhé)(shù)³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háng),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¹⁰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¹¹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shuò)(jiàn)¹²,上使外将(jiàng)¹³。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¹⁴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¹⁵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¹⁶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wèi)天下唱¹⁷,宜多应者¹⁸。”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¹⁹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²⁰?”陈胜﹑吴广喜,念鬼²¹,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wàng)²²”,置人所罾(zēng)鱼腹中²³。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²⁴。又间(jiàn)²⁵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²⁶,夜篝(gōu)火,狐鸣²⁷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²⁸,卒中往往语²⁹,皆指目³⁰陈胜。
译文: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九百人驻扎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里面,担任戍守队伍的小头目。正赶上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期。误了期限,按法律都要被斩首。陈胜、吴广于是就商量说:“现在逃跑也是死,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陈胜说:“天下百姓苦于秦朝统治已经很久了。我听说秦二世是始皇帝的小儿子,不应该被立为皇帝,应当被立为皇帝的是公子扶苏。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现在有人听说他没有罪,二世杀了他。老百姓大都听说他很贤明,而不知道他死了。项燕是楚国的将领,曾多次立下战功,又爱护士兵,楚国人都很爱戴他。有人认为他死了,有人认为他逃跑了。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假称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作为天下首发,应当会有很多响应的人。”吴广认为他讲得对。于是二人就去占卜。占卜的人了解了他们的意图,就说:“你们的大事都能成功,可以建立功业。然而你们把事情向鬼神卜问过吗?”陈胜、吴广很高兴,考虑卜鬼的事情,说:“这是教我们利用鬼神来威服众人罢了。”于是就用丹砂在绸子上写下“陈胜王”,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士兵们买鱼回来烹食,发现鱼肚子里面的帛书,本来已经对这事感到奇怪了。陈胜又暗地里派吴广到驻地旁边丛林里的神庙中,在夜间提着灯笼,作狐狸嗥叫的凄厉的声音大喊:“大楚将兴,陈胜为王。”士兵们整夜惊恐不安。第二天,士兵们中间议论纷纷,只是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看着陈胜。
注释:¹二世元年:即公元前年。秦始皇死后,他的小儿子胡亥继位,称为二世。²闾左:指贫民,古时贫者居住闾左,富者居住闾右。³適戍:发配去守边。⁴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⁵皆次当行: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当行,当在征发之列。⁶屯长:戍守队伍的小头目。⁷亡:逃跑,逃走。⁸举大计:发动大事,指起义,举,举行,实行。⁹等:同样。¹⁰死国:为国事而死。¹¹苦秦:苦于秦(的统治)。¹²以数谏故: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数,屡次。谏,古代下级对上级提意见或建议,劝诫。¹³上使外将兵: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上,臣下对皇帝的尊称,指秦始皇嬴政。¹⁴项燕:战国末年楚国将领,项梁之父、西楚霸王项羽的祖父,曾大败秦将李信。¹⁵怜:爱戴。¹⁶诚以吾众:如果把我们的人。诚,果真,表假设。¹⁷唱:通“倡”,倡导。¹⁸宜多应者: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宜,应当。¹⁹足下:指对方,古人对于别人的敬称。²⁰卜之鬼乎:把事情向鬼神卜问一下吧!卜之鬼,就是“卜之于鬼”,“于”字省略。²¹念鬼:考虑卜鬼的事。念,考虑、思索。²²乃丹书帛曰“陈胜王(wàng)”:于是(用)丹砂(在)绸子上写“陈胜王”(三个字)。丹,朱砂。这里是“用朱砂”的意思。书,写。王,称王。²³置人所罾鱼腹中: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罾,鱼网,这里作动词,是“用鱼网捕”的意思。²⁴固以怪之矣:自然就诧怪这件事了。以,通“已”,已经。²⁵间令:暗使。间,私自,偷着。²⁶之次所旁丛祠中:往驻地旁边的丛林里的神庙中。次所,旅行或行军时临时驻扎的地方。丛祠,树木荫蔽的神庙。²⁷狐鸣:像狐狸的声音鸣叫。²⁸旦日:明天,第二天。²⁹往往语:到处谈论。³⁰指目: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

一文在写作上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记事。写起义过程,先写起义的原因和起义前的谋划,再写起义的爆发和发展,直至政权的建立,脉络非常清晰。在记述中,则采取了先因后果的写法。写起义的动机,则先写暴秦的严刑峻法;写起义的发生,则又先写将尉的残酷等等。都入情入理,有力地突出了起义的正义性。文中还通过典型细节的描写,对起义的过程、浩大的声势以及起义领袖的精神面貌,进行了较为充分的展现,从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文生动地记述了从大泽乡起义到张楚政权建立这一段历史进程,再现了陈胜、吴广两位起义领袖的英雄本色。陈胜有很高的阶级觉悟,并且怀有“鸿鹄之志”。这表现在佣耕时与同伴的对话中,表现在并杀两尉之后面对徒属所作的讲演中,尤其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话语,是对封建世袭制度的有力否定和批判。正是由于他富有远见,他的话具有鼓动性,才能收到徒属皆日“敬受命”的效果。作为起义领袖,陈胜和吴广都能审时度势、机智果断,为起义作出周密的谋划和部署。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是陈涉等人起义的直接原因。面临必死处境时,陈胜和吴广当机立断,密谋起义,决心率众闯出一条生路来,说明他们对起义的时机把握得很好。二人密谋中,陈胜对时局作了精辟的分析,把握了“天下苦秦久矣”这一社会背景。在这种分析的基础上,决定打出公子扶苏和项燕的旗号——因为“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提出这一口号,则“宜多应者”。他们在卜者启发下,精心策划丹书鱼腹和篝火狐鸣两件“灵异”事件,骗过了其他戍卒的耳目。他们合演的杀将尉的双簧戏,成功地点燃了起义的导火线,这些都能说明他们善于谋划。

  后文中的“诸郡县,苦秦吏者”照应上文“天下苦秦久矣”,“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与上文“宜多应者”相呼应,这两句话的前后照应说明了陈胜的分析完全正确,体现了他洞察时局的能力。也正是陈涉这种谋划、洞察的能力,才造成起义一呼百应,并迅速遍及全国局面。

  陈胜、吴广在密谋起义之时曾找人算卦,后来又在卜者暗示下演出了丹书和狐鸣两出骗局。这种为推翻一个政权而造舆论的骗术,在中国历史的改朝换代关头屡见不鲜。当广大群众畏天命的意识很浓厚的时候,举事者想要“威众”,以种种骗术把自己表现成受命于天的超人是最取巧、最见效的手法。然而,陈胜、吴广自己并不迷信天命,“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才是他们的真实思想。作者司马迁更在记叙陈胜、吴广行卜时,特意点破“卜者知其指意”,既“知其指意”,则“足下事皆成,有功”云云,至于“卜之鬼乎”,分明是在参与密谋。《陈涉世家》在行文中使此类骗术昭然若揭,《高祖本纪》中对刘邦制造的斩蛇之类的神话也持保留态度,这都体现了司马迁进步的的历史观。

  两个将尉在大泽乡起义中并没有过失,他们和吴广的一场冲突是起义领袖预谋的,但最终仍不免一死。这是因为他们是秦王朝势力的代表人物,在残酷的阶级斗争面前,充当了起义军的对立面,故难逃成为牺牲品的命运。攻下蕲县这第一个县城后,陈胜和吴广及时派葛婴带领人马到蕲县以东开辟新战场,以便迅速打开局面,同时不失时机地立国称王,建立起农民政权。这些都说明他们在起义初期战略战术运用得当,成功地担当了领袖的责任。陈胜在战斗中披坚执锐、身先士卒,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这些都是领袖人物不可或缺的素质,在陈胜、吴广身上明显地体现出来。

  上述人物性格特点是通过具体事件或细节的记叙表现出来的,不难看出,《史记》在为一个个历史人物立传时,不仅记录其生平大端,而且注意揭示人物的精神风貌,同时展示与人物活动相关的背景、环境,从而再现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画面,这正是《史记》文学性的主要体现。

参考资料:
1、 夏华 等 编译.史记精华本.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6:209-220
2、 黄岳洲.中国古代文学名篇鉴赏辞典(上卷).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13:248-253
3、 高续华.《陈涉世家》中的语言艺术.语文教学与研究,2012(31)
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钞那计年。
韦编¹屡绝铁砚(yàn)²穿,口诵手钞³那计年。
译文:书的装订线常常被磨断,铁质的砚台也已磨穿,不知道这是我诵读和抄书的多少个年头了。
注释:¹韦编:简策书联接的形式与材料。泛指古籍。²铁砚:指铁铸的砚台。³钞:同“抄”,抄写。
不是爱书即欲死,任从人笑作书颠。
不是爱书即欲¹死,任从²人笑作书颠³
译文:如果不是因为爱读书而活着那还不如死掉,随便别人怎么笑话我是个“书颠”。
注释:¹欲:想要。²任从:任随,听凭。³书颠:指读书入迷,忘形似颠。

hánshū--yóu

wéibiānjuétiěyàn穿chuānkǒusòngshǒuchāonián

shìàishūrèncóngrénxiàozuòshūdiā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