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饱逍遥八十馀,稗官元自汉虞初。世间怪事皆能说,天下鸿儒有弗如。
温饱逍遥八十馀,稗官元自汉虞初。世间怪事皆能说,天下鸿儒有弗如。
耸动九重三寸舌,贯穿千古五车书。哀江南赋笺成传,从此韦编锁蠹鱼。
耸动九重三寸舌,贯穿千古五车书。哀江南赋笺成传,从此韦编锁蠹鱼。

wǎnwěishùnziwángfáng--fānghuí

wēnbǎoxiāoyáoshíbàiguānyuánhànchūshìjiānguàishìjiēnéngshuōtiānxià鸿hóngyǒu

sǒngdòngjiǔzhòngsāncùnshéguàn穿chuānqiānchēshūāijiāngnánjiānchéngchuáncóngwéibiānsuǒ

方回

方回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 2735篇诗文

猜您喜欢
千点寒梅晓角中,一番春信画楼东。收灯庭院迟迟月,落索秋千翦翦风。
千点寒梅晓角¹中,一番春信²画楼东。收灯庭院迟迟月,落索(suǒ)³秋千翦(jiǎn)风。
译文:数千朵梅花在报晓的号角声中绽放,春天的信息已经出现在房子的东面。熄灯后,庭院的月亮缓缓升起,微风中带着一丝寒意。
注释:¹晓角:报晓的号角声。²春信:春天的信息。³落索:冷落;萧索。⁴翦翦:形容风轻微而带寒意。
鱼雁杳,水云重,异乡节序恨匆匆。当歌幸有金陵子,翠斝清尊莫放空。
鱼雁¹杳,水云重,异乡节序恨匆匆。当歌幸有金陵子²,翠斝(jiǎ)³清尊莫放空。
译文:音信断绝,书信难传,水路不通,在异乡过节只能感慨时光匆匆。庆幸的是,还有金陵子的歌声相伴,酒杯中的纯美佳酿不需停止,畅快饮用。
注释:¹鱼雁:古代用以形容书信 。²金陵子:昆虫名。以鸣蝉鸣声响亮清脆,清如金铃而得称。³翠斝:翠玉酒杯。
此词写元宵节后的独酌思乡。“迟迟月”与“翦翦风”,点缀出早春夜晚的清寒,也烘托出怀乡的愁绪。末两句以歌酒故作宽解,更见乡愁的深挚婉曲。

zhètiān··yuánxiāohòuzhuó--yángshèn

qiāndiǎnhánméixiǎojiǎozhōngfānchūnxìnhuàlóudōngshōudēngtíngyuànchíchíyuèluòsuǒqiūqiānjiǎnjiǎnfēng

yànyǎoshuǐyúnzhòngxiāngjiéhèncōngcōngdāngxìngyǒujīnlíngzicuìjiǎqīngzūnfàngkōng

凉风度秋海,吹我乡思飞。
凉风度秋海,吹我乡思飞。
译文:秋天的凉风度过秋海,吹起了我的思乡之情。
连山去无际,流水何时归。
连山去无际¹,流水何时归。
译文:回家的路上连山叠嶂遥远无际,流水什么时候才能流向故乡?
注释:¹无际:没有边界。
目极浮云色,心断明月晖。
目极浮云¹色,心断明月²(huī)
译文:抬眼望去,看到浮云灰暗,明月的寒辉令人心断。
注释:¹浮云:指飘浮在天空中的云彩。²明月:指夜空明亮的月亮。
芳草歇柔艳,白露催寒衣。
芳草歇(xiē)柔艳,白露催寒衣¹
译文:芳草不再柔艳,寒冷的霜露催着快置寒衣。
注释:¹寒衣:指冬天的衣服,御寒的衣服,如棉衣、棉裤等。
梦长银汉落,觉罢天星稀。
梦长银汉¹落,觉罢天星²稀。
译文:梦做得很久,星河都渐渐隐去了,醒来后,天上的星星已经稀少。
注释:¹银汉:即天河﹐银河。²天星:天上的星星。
含悲想旧国,泣下谁能挥。
含悲想旧国¹,泣下谁能挥。
译文:含着悲伤思念故乡,涕泣涟涟有谁能挥去呢?
注释:¹旧国:指代故乡。

  第一联,秋天万物衰落,草木凋敝,本来就是个愁苦的季节。而诗人独处他乡,秋风吹过海面带来的寒意勾起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吹我乡思飞”中的“吹”字不仅吹来了秋风,也吹起了诗人的忧愁。

  第二联,诗人放目远去,却只看到了层叠的山峦,没有家乡的影子,流水不停的向远去流去,不知何时才能归来,就像诗人不知道何时能归家一样。“连山去无际,流水何时归。”借用“连山”和“流水”两个极具内涵的意象,把诗人的愁苦具体化。

  第三联,诗人抬眼望去,只有灰色的浮云,寒冷的月光,诗人的目光由远及近,月光更是令作者想起了远方的亲人。“月晖”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目之所到,体之所感,只有深深的愁思。

  第四联,芳草不再柔艳,寒冷的霜露催着快置寒衣。

  第五联,诗人在梦中梦到银河落下,长梦过后天上星以稀少,诗人只能含着悲伤思念故乡,没有人来为他擦拭眼泪。

  第六联,诗人直抒胸臆,白天倒还罢了,到了秋夜傍晚时候,思乡的情绪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昏暗寒冷,极其萧瑟的深秋。借对秋天景色的描写抒发了羁旅之愁,点染衬托出诗人的浓重乡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参考资料:
1、 黄山书社.《中国李白研究 2012年集》:黄山书社,2012:265-266

qiūhuái怀

bái tángdài 

liángfēngqiūhǎi chuīxiāngfēi 
liánshān liúshuǐshíguī 
yún xīnduànmíngyuèhuī 
fāngcǎoxiēróuyàn báicuīhán 
mèngchángyínhànluò jiàotiānxīng 
hánbēixiǎngjiùguó xiàshuínénghuī 
江月亭前桦烛香,龙门阁上驮声长。
江月亭¹前桦烛²香,龙门阁³上驮([tuó)声长。
译文:那年赴南郑时,江月馆的华烛散发出阵阵的油脂香,龙门阁栈道上的骡马传送出悠悠的铃铛响。
注释:¹江月亭:亭名,在四川广元小益道中。²桦烛:用桦树皮作的烛。³龙门阁:在今广元驮北。
乱山古驿经三折,小市孤城宿两当。
乱山古驿(yì)经三折¹,小驮孤城宿两当²
译文:我曾经过那乱山中的古驿三折,投宿在孤城小县的两当。
注释:¹三折:即三折铺,在夔州(今重庆驮奉节县)至梁山(今属四川)道中。²两当:今甘肃两当县。
晚岁犹思事鞍马,当时那信老耕桑。
晚岁犹思事鞍(ān)¹,当时那信老耕桑²
译文:我虽然年老还想上马杀敌冲向沙场,当年在南郑、散关从军时哪里能相信有一天竟会终老田园?
注释:¹鞍马:这里指上战场杀敌。²耕桑:农事。代指田园闲居生活。
绿沉金锁俱尘委,雪洒寒灯泪数行。
绿沉金锁¹俱尘委,雪洒寒灯泪数行。
译文:长久不用的绿沉枪,锁子甲都积满了尘土灰沙,对着雪洒昏灯寒夜长,仰天叹气泪落一行又一行!
注释:¹绿沉金锁:军人用的绿沉枪和黄金锁子甲。代指从军打仗的生涯。

  诗从远处落笔,开篇便是忆旧。前四句诗在写法上有几点值得体味:第一,句式灵活。首联中的地名放在句首,颔联中的地名便放在句尾;第二,景与事相容,然亦各有轻重隐显之别。首联偏于绘景,“事”则是暗寓其中;颔联以叙事为主,然而“乱山古驿”、“小驮孤城”,却也是笔墨如花;第三,散而不散。这四句诗写了四个不同的地点、景象、事件,然而其中活动着同一个人物,即诗人自己,贯穿着同一个内容,那便是二十几年前诗人从戎南郑。所以,只要将人物与背景融入到诗中,就感到它们犹如一气呵成的四个镜头,而且似乎只有这样,才能酣畅淋漓地描绘出“忆昔轻装万里行,水邮山驿不论程。”的生活与气概。同时,还可以体会到那些不断闪过的镜头中,所包含的幽美抒情的已经。三四两句虽然写了“乱山古驿”、“小驮孤城”,然而一“经”一“宿”,顺流而下,一气贯注,非但没有艰难寂寞之感,反而衬托出意气昂扬、关山飞度之势。因此,诗的前半虽然都是忆旧,又是一句一个地名,但是并不显得呆板、累赘,读来只觉得事真景切,活泼流走,而且那字里行间还流露出无限神往的情味。这又为下文打下了基础。

  诗的颈联用“晚岁”二字领起,从“旧”转到“今”。“犹思”二字,表明了诗人执着报国的心愿。“当时那信老耕桑”一语补叙了这一点,写的极为沉痛。这一句的出现,不仅将昔日之心和盘托出,而且又从另一个侧面强调了今日之志。于是诗人的悲愤,诗人对理想的执着便跃然而出。岁月蹉跎,壮心犹在,而今荒村雪夜,寒灯独坐,看着这委于尘埃的绿沉、金锁,回首往事,“许国虽坚,朝天无路,万里凄凉谁寄音”(《沁园春·三荣横溪阁小宴》),更加令人黯然神伤。

  这首诗题为《雪夜感旧》,写法是先写“旧”,后写“今”,篇终点出“雪夜”。“雪洒寒灯泪数行”,既是点题,也与首句暗中呼应,原来是眼前的“雪洒寒灯”之夜,将诗人的思绪引到昔日的桦烛飘香之夜,往事历历,感慨不已,写得回环往复而又思致清晰。诗的前半忆旧,轻快流畅,后半写今,沉郁悲慨。但都是十分真实地描绘了诗人不同时期的思想风貌,不同之中又有着共同的基础,那就是诗人永不衰竭的报国热枕。正因为如此,两种风调,两种笔势,浑然成篇,相互烘托。感情上的辩证统一,与写作技巧上的变化相反相成,达到了水乳交融、相得益彰的境界。这种艺术境界的取得,恐怕不能仅仅归之于诗人的技巧,更主要的还是源于诗人的经历与报国深情。

参考资料:
1、 赵其钧.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992-993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钓罢¹归来不系船²,江村月落正堪(kān)³
译文:渔翁夜钓归来时已是残月已经西沉,正好安然入睡,懒得把缆绳系上,任凭它随风飘荡。
注释:¹罢:完了。²不系船:《庄子》曰“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即以“不系之舟”为无为思想的象征。系:系好。³正堪眠:正是睡觉的好时候;堪:可以,能够。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纵然¹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译文:即使吹一夜的风,船也不会飘远,只会停搁在芦花滩畔,浅水岸边。
注释:¹纵然:即使。

  此诗叙写一位垂钓者在深夜归来连船也顾不得系就上岸就寝之事,描绘了江村宁静优美的景色,表现了钓者悠闲的生活情趣。诗名虽题“江村即事”咏景,实则体现了诗人无羁无束的老庄思想。全诗语言清新自然,不加任何藻饰,信手写来,反映了江村生活的一个侧面,营造出一种真切而又恬美的意境。

  “钓罢归来不系船”,首句写渔翁夜钓回来,懒得系船,而让渔船任意飘荡。“不系船”三字为全诗关键,以下诗句全从这三字生出。“江村月落正堪眠”,第二句上承起句,点明“钓罢归来”的地点、时间及人物的行动、心情。船停靠在江村,时已深夜,月亮落下去了,人也已经疲倦,该睡觉了,因此连船也懒得系。但是,不系船可能对安然入睡会有影响。

  这就引出了下文:“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这两句紧承第二句,回答了上面担心的问题。“纵然”“只在”两个关联词前后呼应,一放一收,把意思更推进一层:且不说夜里不一定起风,即使起风,没有缆住的小船也至多被吹到那长满芦花的浅水边,也没有什么关系。这里,诗人并没有刻画幽谧美好的环境,然而钓者悠闲的生活情趣和江村宁静优美的景色跃然纸上,表达了诗人对生活随性的态度。

  这首小诗善于以个别反映一般,通过“钓罢归来不系船”这样一件小事,刻画江村情事,由小见大,就比泛泛描写江村的表面景象要显得生动新巧,别具一格。诗在申明“不系船”的原因时,不是直笔到底,一览无余,而是巧用“纵然”“只在”等关联词,以退为进,深入一步,使诗意更见曲折深蕴,笔法更显腾挪跌宕。诗的语言真率自然,清新俊逸,和富有诗情画意的幽美意境十分和谐。

参考资料:
1、 吴小林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651-652

jiāngcūnshì

kōngshǔ tángdài 

diàoguīláichuán jiāngcūnyuèluòzhèngkānmián 
zòngránfēngchuī zhǐzàihuāqiǎnshuǐbiān 
迢迢天汉西南落,喔喔邻鸡一再鸣。
(tiáo)迢天汉¹西南落,喔(wō)喔邻鸡一再鸣。
译文:迢迢万里的银河朝西南方向下坠,邻家的公鸡喔喔叫个不停。
注释:¹天汉:银河。《诗经·小雅·大东》:“维天有汉,监亦有光。”毛传:“汉,天河也。”
壮志病来消欲尽,出门搔首怆平生。
壮志病来消欲尽,出一搔(sāo)¹(chuàng)²平生。
译文:疾病几乎把报国壮志消磨殆尽,出一四望不禁手搔白发抱憾平生。
注释:¹搔首:以手搔头。焦急或有所思貌。²怆:悲伤。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三万里¹²东入海,五千仞(rèn)³上摩天
译文: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触青天。
注释:¹三万里:长度,形容它的长,是虚指。²河:指黄河。³五千仞:形容它的高。仞,古代计算长度的一种单位,周尺八尺或七尺,周尺一尺约合二十三厘米。⁴岳:指五岳之一西岳华山。黄河和华山都在金人占领区内。一说指北方泰、恒、嵩、华诸山。⁵摩天:迫近高天,形容极高。摩,摩擦、接触或触摸。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遗民¹泪尽²胡尘³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译文: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注释:¹遗民:指在金占领区生活的汉族人民,却认同南宋王朝统治的人民。²泪尽:眼泪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惨、痛苦。³胡尘:指金人入侵中原,也指胡人骑兵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和金朝的暴政。胡,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的泛称。⁴南望:远眺南方。⁵王师:指宋朝的军队。

  第一首落笔写银河西坠,鸡鸣欲曙,渲染出一种苍茫静寂的气氛,表现了有心杀敌无力回天的感慨。第二首写大好河山,陷于敌手,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而终不绝望的千回百转的心情。诗境雄伟、严肃、苍凉、悲愤。

  组诗的第一首落笔写银河西坠,鸡鸣欲曙,从所见所闻渲染出一种苍茫静寂的气氛。“一再鸣”三字,可见百感已暗集毫端。三四句写“有感”正面。一个“欲”字,一个“怆”字表现了有心杀敌无力回天的感慨。

  要想理解第二首诗,必须理解“五千仞岳”,于此有人说是泰山,因为泰山最高,被列在五岳之首,历代君王也多要去泰山封禅,用黄河与泰山作为中原大好山河的象征似乎是再恰当不过的了;赖汉屏认为岳指华山,理由是黄河与华山都在金人占领区内。陆游诗中的“岳”是指华山,可以从《宋史·陆游传》以及陆游的诗词中找到证据。《宋史·陆游传》中有这样的记载:“王炎宣抚川、陕,辟为干办公事。游为炎陈进取之策,以为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从中可以看出陆游收复中原的策略,就是通过四川进入陇右,先夺取长安,然后凭借关中的屏障进攻退守,像秦一样收复中原。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陆游把这么多心思用在这一块土地上,可见他的主张是横贯其诗歌创作的始终的,那么“五千仞山上摩天”中的岳指华山自然就最恰当了。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两句一横一纵,北方中原半个中国的形胜,便鲜明突兀、苍莽无垠地展现出来了。奇伟壮丽的山河,标志着祖国的可爱,象征着民众的坚强不屈,已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然而,大好河山,陷于敌手,使人感到无比愤慨。这两句意境扩大深沉,对仗工整犹为余事。

  下两句笔锋一转,顿觉风云突起,诗境向更深远的方向开拓。“泪尽”一词,千回万转,更含无限酸辛。眼泪流了六十多年,早已尽了。但即使“眼枯终见血”,那些心怀故国的遗民依然企望南天;金人马队扬起的灰尘,隔不断他们苦盼王师的视线。中原广大人民受到压迫的沉重,经受折磨历程的长久,期望恢复信念的坚定不移与迫切,都充分表达出来了。以“胡尘”作“泪尽”的背景,感情愈加沉痛。结句一个“又”字扩大了时间的上限。他们年年岁岁盼望着南宋能够出师北伐,可是岁岁年年此愿落空。他们不知道,南宋君臣早已把他们忘记得干干净净。

  诗人极写北地遗民的苦望,实际上是在表露自己心头的失望。当然,他们还是不断地盼望下去。人民的爱国热忱真如压在地下的跳荡火苗,历久愈炽;而南宋统治集团则正醉生梦死于西子湖畔,把大好河山、国恨家仇丢在脑后,可谓心死久矣。诗人为遗民呼号,目的还是想引起南宋当国者的警觉,激起他们的恢复之志。

参考资料:
1、 赖汉屏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981-982

qiūjiāngxiǎochūményíngliángyǒugǎnèrshǒu

yóu sòngdài 

tiáotiáotiānhàn西nánluò línzàimíng 
zhuàngzhìbìngláixiāojìn chūménsāoshǒuchuàngpíngshēng 

sānwàndōnghǎi qiānrènyuèshàngtiān 
mínlèijìnchén nánwàngwángshīyòuniá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