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沙北流水,青山在其上。李陵思乡台,驻马一西向。
平沙北流水,青山在其上。李陵思乡台,驻马一西向。
草根含馀凄,峰尖入寒望。俚言虽莫稽,陈迹尚可访。
草根含馀凄,峰尖入寒望。俚言虽莫稽,陈迹尚可访。
想其深入初,步卒亦材壮。手张天子威,气夺名王帐。
想其深入初,步卒亦材壮。手张天子威,气夺名王帐。
覆车陷囚虏,此志乃大妄。一为情爱牵,皇恤身名丧。
覆车陷囚虏,此志乃大妄。一为情爱牵,皇恤身名丧。
缕缕中郎书,挽使同跌踼。安知臣节恭,之死不易谅。
缕缕中郎书,挽使同跌踼。安知臣节恭,之死不易谅。
河梁执别处,出语谩惆怅。家声故燀赫,三世汉飞将。
河梁执别处,出语谩惆怅。家声故燀赫,三世汉飞将。
兵法有死生,人运迭休旺。忠回在信史,岂没功罪状。
兵法有死生,人运迭休旺。忠回在信史,岂没功罪状。
马迁当腐刑,强欲雪其谤。土思岂能无,层云塞亭障。
马迁当腐刑,强欲雪其谤。土思岂能无,层云塞亭障。
千年麒麟图,吾将执玄鬯。
千年麒麟图,吾将执玄鬯。

wànglíngtái--liǔguàn

píngshāběiliúshuǐqīngshānzàishànglíngxiāngtáizhù西xiàng

cǎogēnhánfēngjiānhánwàngyánsuīchénshàng访fǎng

xiǎngshēnchūcáizhuàngshǒuzhāngtiānziwēiduómíngwángzhàng

chēxiànqiúzhìnǎiwàngwèiqíngàiqiānhuángshēnmíngsàng

zhōnglángshūwǎn使shǐtóngdiētángānzhīchénjiégōngzhīliàng

liángzhíbiéchùchūmánchóuchàngjiāshēngchǎnsānshìhànfēijiāng

bīngyǒushēngrényùndiéxiūwàngzhōnghuízàixìnshǐméigōngzuìzhuàng

qiāndāngxíngqiángxuěbàngnéngcéngyúnsāitíngzhàng

qiānniánlínjiāngzhíxuánchàng

柳贯

柳贯

柳贯(1270年8月18日—1342年12月7日),字道传,婺州浦江人,元代著名文学家、诗人、哲学家、教育家、书画家。博学多通,为文沉郁春容,工于书法,精于鉴赏古物和书画,经史、百氏、数术、方技、释道之书,无不贯通。官至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与元代散文家虞集、揭傒斯、黄溍并称“儒林四杰”。 ▶ 155篇诗文

猜您喜欢
空碛无边,万里阳关道路。马萧萧,人去去,陇云愁。
空碛(qì)¹无边,万里阳关²道路。马萧(xiāo)³,人去去,陇(lǒng)云愁。
注释:¹空碛:沙漠。²阳关:在今甘肃敦煌县西南,玉门关南面,和玉门关同为古代通西域的要道。³萧萧:马嘶声;去去:一程又一程向远处走去。⁴陇:泛指甘肃一带,是古西北边防要地。
香貂旧制戎衣窄,胡霜千里白。绮罗心,魂梦隔,上高楼。
香貂(diāo)¹旧萧戎衣²窄,胡霜³千里白。绮罗心,魂梦隔,上高楼。
注释:¹香貂:贵重的貂皮(指征袍)。²戎衣:军衣。³胡霜:指边地的霜。胡:泛指西、北方的少数民族。⁴绮罗:有文彩的丝织品。这里指征人的妻子。⁵魂梦隔:连梦魂也被万水千山所阻隔。

  这首《酒泉子》抒写了征人怀乡思亲之情。上片写出征途中的愁苦。下片写征人对妻子的怀念。以征戍生活为题材,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离苦。 这种题材,在《花间集》中是罕见的。从艺术上看,全词境界开阔,于苍凉之中又见缠绵之思。而两地相思之情,同时见于笔端。深得言情之妙。

  此词深得评家好评。《花间集注》评此词:“绮罗”三句,承上香貂戎衣,言畴昔之盛,魂梦空隔也。汤显祖评本《花间集》卷三盛赞此词:“三叠文之《出塞曲》,而长短句之《吊古战场文》也。再谈,不禁酸鼻。”此评虽不免推崇过高,但从“再读,不禁酸鼻”的话来看,确实指出了这首词的艺术感染力。

jiǔquánzi··kōngbiān--sūnguāngxiàn

kōngbiānwànyángguāndàoxiāoxiāorénlǒngyúnchóu

xiāngdiāojiùzhìróngzhǎishuāngqiānbáiluóxīnhúnmèngshànggāolóu

悲时俗之迫阨兮,愿轻举而远游。
悲时俗之迫阨¹兮,愿轻举而远游。
译文:有感世俗扼杀人的自由,真想飞翔起来远处周游。
注释:¹迫阨:困阻灾难。
质菲薄而无因兮,焉讬乘而上浮?
质菲薄而无因兮,焉讬乘¹而上浮?
译文:性质微薄又没有依靠,以什么为寄托乘着它上浮?
注释:¹焉讬乘:以什么作为寄托、乘载的工具。
遭沈浊而污秽兮,独郁结其谁语!
遭沈浊而污秽兮,独郁结其谁语!
译文:周围是污浊黑暗的气氛,独自苦闷向谁去倾诉?
夜耿耿而不寐兮,魂营营而至曙。
夜耿耿而不寐兮,魂营¹营而至曙。
译文:漫长的黑夜里不能安眠,守着一缕孤魂直至破曙。
注释:¹营:孤独之貌。
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
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
译文:联想天地的无穷无尽,哀叹人生的坎坷苦辛。
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
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
译文:过去的事我没能赶上,未来的事我难以知闻。
步徙倚而遥思兮,怊惝怳而乖怀。
步徙倚而遥思兮,怊惝怳¹而乖怀²
译文:徘徊不定思绪遥远,惆怅失意心气不顺。
注释:¹怊惝怳:惆怅失意。²乖怀:心愿违背,心气不顺。
意荒忽而流荡兮,心愁悽而增悲。
意荒忽而流荡兮,心愁悽而增悲。
译文:神志恍惚如水波激荡,心中愁苦而悲哀愈增。
神倏忽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独留。
神倏忽¹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独留。
译文:忽然间魂灵飞散不返,只留下枯槁的肉体身形。
注释:¹儵忽:同“倏忽”,一会儿。
内惟省以操端兮,求正气之所由。
内惟省以操端¹兮,求正气之所由。
译文:自我反省以坚持操守,寻求天地正气从何而生。
注释:¹操端:端正操守。
漠虚静以恬愉兮,澹无为而自得。
漠虚静以恬愉兮,澹无为而自得。
译文:清虚宁静中自有愉悦,淡泊无为悠然自得是真。
闻赤松之清尘兮,愿承风乎遗则。
闻赤松¹之清尘兮,愿承风乎遗则。
译文:听说赤松子清高绝俗,愿继承遗风学其行事。
注释:¹赤松:赤松子,古之仙人,传说神农时为雨师。
贵真人之休德兮,美往世之登仙;
贵真人之休德¹兮,美往世之登仙;
译文:看重养真之人的美德,羡慕古人能升仙超越生死。
注释:¹休德:美德。
与化去而不见兮,名声著而日延。
与化去¹而不见兮,名声著而日延。
译文:形体虽然物化消失不见,名声却显耀而长存后世。
注释:¹化去:指仙去。
奇傅说之讬辰星兮,羡韩众之得一。
奇傅说¹之讬辰星兮,羡韩众²之得一。
译文:傅说骑星升天多么神奇,韩众服药成仙令人羡慕不已。
注释:¹傅说:殷高宗武丁的宰相,传说他死后,精魂乘星上天。²韩众:即韩终,春秋齐人,为王采药,王不肯服,于是他自己服下成仙。
形穆穆以浸远兮,离人群而遁逸。
形穆穆以浸¹远兮,离人群而遁逸。
译文:身形肃穆地渐渐远去,离开人群而超迈高逸。
注释:¹浸:渐。
因气变而遂曾举兮,忽神奔而鬼怪。
因气变而遂曾¹举兮,忽神奔而鬼怪。
译文:循着气的变化层层高飞,把鬼神也惊得奔走诧异。
注释:¹曾:同“层”。
时仿佛以遥见兮,精晈晈以往来。
时仿佛以遥见兮,精晈晈以往来。
译文:朦胧中似乎远远可见,神灵光芒闪烁往来任意。
超氛埃而淑邮兮,终不反其故都。
超氛埃而淑尤¹兮,终不反其故都。
译文:超越尘埃修善超过先祖,再也不会返回故国乡里。
注释:¹淑尤:王逸《楚辞章句》:“淑,善也;尤,过也;言行道修善过先祖也。”
免众患而不惧兮,世莫知其所如。
免众患而不惧兮,世莫知其所如¹
译文:摆脱众多患难无所畏惧,世人都不知他们的踪迹。
注释:¹如:往。
恐天时之代序兮,耀灵晔而西征。
恐天时之代序兮,耀灵¹²而西征。
译文:担心岁月流逝季节交替,辉煌的太阳也已向西下行。
注释:¹耀灵:太阳。²晔:光耀。
微霜降而下沦兮,悼芳草之先蘦。
微霜降而下沦兮,悼芳草之先蘦。
译文:薄薄的秋霜下降大地,可怜那芳草最先凋零。
聊仿佯而逍遥兮,永历年而无成。
聊仿佯¹而逍遥兮,永历年而无成。
译文:姑且漫步游荡逍遥一番,长久地一年年事业无成。
注释:¹仿佯:同“彷徉”,即彷徨、徜徉。
谁可与玩斯遗芳兮?长向风而舒情。
谁可与玩斯遗芳兮?长向风而舒情。
译文:谁能与我赏玩残留的芳草?早晨对着清风放松心情。
高阳邈以远兮,余将焉所程?
高阳¹邈以远兮,余将焉所程²
译文:高阳帝的时代十分遥远,我怎么效法他高洁的品行?
注释:¹高阳:高阳氏之帝,即颛顼。²程:效法。
重曰:
重曰:
译文:再说道:
春秋忽其不淹兮,奚久留此故居。
春秋忽其不淹¹兮,奚久留此故居。
译文:春去秋来光阴不停留,何必久久地留在故乡?
注释:¹淹:滞留。
轩辕不可攀援兮,吾将从王乔而娱戏。
轩辕¹不可攀援兮,吾将从王乔²而娱戏。
译文:轩辕黄帝既然不能高攀,我将跟着王子乔嬉娱游赏。
注释:¹轩辕:即黄帝,姓公孙。名轩辕。²王乔:即王子乔,传说中得道成仙者,据说他是周灵王之子,故以王子为称,也叫王子晋。
餐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
餐六气¹而饮沆瀣²兮,漱正阳³而含朝霞。
译文:吞食六精之气而啜饮清露,漱着正阳之气含着朝霞之光。
注释:¹六气:据道家之说,世上有天地四时六种精气,修炼者服食之即能成仙。²沆瀣:露水。³正阳:六气中夏时之气。
保神明之清澄兮,精气入而麤秽除。
保神明之清澄兮,精气入而麤秽除。
译文:保持精神心灵清明澄澈,将精气吸入将浊气扫荡。
顺凯风以从游兮,至南巢而壹息。
顺凯风¹以从游兮,至南巢而壹息。
译文:跟随和畅的南风出游,休息在南方神鸟的巢穴之旁。
注释:¹凯风:南风。
见王子而宿之兮,审壹气之和德。
见王子而宿之兮,审壹气之和德。
译文:见了王子乔就在那儿留宿。询一元之气纯和之德之详。
曰“道可受兮,不可传;
曰“道可受兮,不可传;
译文:王子乔说:“道可以从内心感受,不可以口耳相传。
其小无内兮,其大无垠。
其小无内¹兮,其大无垠。
译文:说它小则无处不可容纳,说它大则大到无边无沿。
注释:¹内:同“纳”,容纳。
毋滑而魂兮,彼将自然;
毋滑¹而魂兮,彼将自然;
译文:不搅乱你的神魂,它就自然而然地出现。
注释:¹滑:紊乱。
壹气孔神兮,于中夜存。
壹气孔¹神兮,于中夜存。
译文:这一元之气非常神奇,半夜寂静之时方才可感。
注释:¹孔:很。
虚以待之存,无为之先;
虚以待之存,无为之先;
译文:要以虚静之心来对待它,不要万事只想着自己占先。
庶类以成兮,此德之门。”
庶类¹以成兮,此德之门。”
译文:各类东西都是这样生成,这就是得道的门槛。”
注释:¹庶类:众类万物。
闻至贵而遂徂兮,忽乎吾将行。
闻至贵而遂徂兮,忽乎吾将行。
译文:听罢至理名言便想远去,忽然间我就出发前行。
仍羽人于丹丘,留不死之旧乡。
仍羽人¹于丹丘²,留不死之旧乡。
译文:随着飞仙升到丹丘仙境,在神仙的不死之乡息停。
注释:¹羽人:羽化升天的仙人。²丹丘:仙境之地。
朝濯发于汤谷兮,夕晞余身兮九阳。
朝濯发于汤谷¹兮,夕晞余身兮九阳。
译文:早晨在汤谷洗洗头发,傍晚让九阳晒干我的全身。
注释:¹汤谷:同“旸谷”,日出之处。九阳:古时传说,旸谷有扶桑树,上有一个太阳,下有九个太阳,十个太阳轮流值班一天。
吸飞泉之微液兮,怀琬琰之华英。
吸飞泉之微液兮,怀琬琰之华英。
译文:吮吸飞泉的美液,怀抱良玉的精英。
玉色頩以脕颜兮,精醇粹而始壮。
玉色頩¹以脕颜²兮,精醇粹而始壮。
译文:洁白的脸庞光泽滋润,体魄健壮精力充盈。
注释:¹頩:貌美。²脕颜:滋润颜面。
质销铄以汋约兮,神要眇以淫放。
质销铄以汋约¹兮,神要眇以淫放²
译文:形体消瘦才能见出柔美,神气幽远自然摆脱拘谨。
注释:¹汋约:同“绰约”,柔美。²淫放:指洒脱不受拘束。
嘉南州之炎德兮,丽桂树之冬荣;
嘉南州之炎德兮,丽桂树之冬荣;
译文:赞赏南方炎热气候的功德,美丽的桂树冬天也吐芳馨。
山萧条而无兽兮,野寂漠其无人。
山萧条而无兽兮,野寂漠其无人。
译文:山林萧条没有野兽,原野苍茫不见人影。
载营魄而登霞兮,掩浮云而上征。
载营魄而登霞兮,掩浮云而上征。
译文:三魂六魄飘上彩霞,覆盖浮云向上飞升。
命天阍其开关兮,排阊阖而望予。
命天阍¹其开关兮,排阊阖²而望予。
译文:命令天宫的看门人开门,他推开大门朝我把眼瞪。
注释:¹天阍:天宫的看门人。²阊阖:天门。
召丰隆使先导兮,问太微之所居。
召丰隆¹使先导兮,问太微²之所居。
译文:召来雷神丰隆命他做向导,探问太微宫位置的远近。
注释:¹丰隆:雷神,一说云神。²太微:天帝的南宫。
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
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¹而观清都²
译文:积集九重阳气进入帝宫,探访旬始星参观清都天庭。
注释:¹旬始:星宿名。²清都:天宫之名。
朝发轫于太仪兮,夕始临乎于微闾。
朝发轫¹于太仪²兮,夕始临乎于微闾³
译文:早上从太仪殿驾车出发,傍晚到达医巫闾山边。
注释:¹发轫:发车。²太仪:天上的太仪殿。³微闾:医巫闾山,古人认为神仙所居。
屯余车之万乘兮,纷容与而并驰。
屯余车之万乘兮,纷容与而并驰。
译文:万辆马车屯聚一起,浩浩荡荡齐驰飞前。
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逶蛇。
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逶蛇。
译文:驾车的八条龙蜿蜒游动,车上的云旗逶迤首尾相连。
建雄虹之采旄兮,五色杂而炫耀。
建雄虹之采旄兮,五色杂而炫耀。
译文:竖起插着旄头的霓虹之旗,五色斑斓纷杂照耀明艳。
服偃蹇以低昂兮,骖连蜷以骄骜。
¹偃蹇²以低昂兮,骖连蜷³以骄骜。
译文:驾车的马匹宛转起伏不定,两边的马匹曲蹄奔驰矫健。
注释:¹服:中间两匹驾车的马。²偃蹇:宛转之貌。³连蜷:指马身马蹄弯曲之状。
骑胶葛以杂乱兮,斑漫衍而方行。
骑胶葛¹以杂乱兮,斑²漫衍³而方行。
译文:车马交错纵横杂乱,队列绵绵不绝并行不偏。
注释:¹胶葛:纠葛,交错杂乱。²斑:同“班”,队列。³曼衍:绵绵不绝。
撰余辔而正策兮,吾将过乎句芒。
撰余辔而正策兮,吾将过乎句芒¹
译文:抓紧我的缰绳放正马鞭,我将拜见东方木神一面。
注释:¹句芒:东方木神之名。
历太皓以右转兮,前飞廉以启路。
历太皓¹以右转兮,前飞廉²以启路。
译文:经过了东帝太皞再向右转,让风伯飞廉在前开路打探。
注释:¹太皓:同“太皞”,东方上帝之名。²飞廉:风伯之名。
阳杲杲其未光兮,凌天地以径度。
阳杲杲其未光兮,凌天地以径度。
译文:灿烂的太阳还没有升起放光,就在天地之上横越飞迁。
风伯为余先驱兮,氛埃辟而清凉。
风伯为余先驱兮,氛埃辟而清凉。
译文:风伯为我作队伍的先驱,扫荡尘埃迎来清凉一片。
凤凰翼其承旂兮,遇蓐收乎西皇。
凤凰翼其承旂¹兮,遇蓐收²乎西皇³
译文:凤凰张彩翼支承云旗,在西帝那儿与金神蓐收遇见。
注释:¹旂:画龙系铜铃的旗。²蓐收:金神之名,为西方上帝少昊之子。³西皇:即少昊。
揽慧星以为旍兮,举斗柄以为麾。
揽慧星以为旍¹兮,举斗柄以为麾。
译文:摘下彗星充当小旗摇曳,举起北斗之柄作大旗舒卷。
注释:¹旍:旗帜。
叛陆离其上下兮,游惊雾之流波。
叛陆离其上下兮,游惊雾之流波。
译文:五色缤纷斑斓上下浮泛,在云海惊涛中漫游流连。
时暧曃其曭莽兮,召玄武而奔属。
时暧曃¹其曭莽²兮,召玄武³而奔属。
译文:时已昏暗四周朦朦胧胧,召来北方玄武七星奔走串联。
注释:¹暧曃:昏暗不明。²曭莽:幽暗迷濛。³玄武: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的总称,为龟蛇合体之象。
后文昌使掌行兮,选署众神以并轂。
后文昌使掌行兮,选署众神以并轂。
译文:让文昌六星在后掌管随从,挑选众神和我并驾向前。
路漫漫其修远兮,徐弭节而高厉。
路漫漫其修远兮,徐弭节¹而高厉。
译文:路程迢迢多么漫长,按鞭缓缓地驰向高天。
注释:¹弭节:按节缓行。
左雨师使径侍兮,右雷公以为卫。
左雨师使径侍兮,右雷公以为卫。
译文:雨师相伴随侍在左方,雷公保驾扈从在右边。
欲度世以忘归兮,意姿睢以抯挢。
欲度世以忘归兮,意姿睢以抯挢¹
译文:要超越世俗忘却归去,意态欣然自得腾飞翩翩。
注释:¹抯挢:飞升。
内欣欣而自美兮,聊媮娱以淫乐。
内欣欣而自美兮,聊媮¹娱以淫乐。
译文:内心欣悦自感美好,聊以自娱求得快乐安恬。
注释:¹婾:同“偷”。
涉青云以汎滥游兮,忽临睨夫旧乡。
涉青云以汎滥游兮,忽临睨¹夫旧乡。
译文:跨青云漫游四面八方,忽然俯瞰到故乡的田原。
注释:¹睨:斜视。
仆夫怀余心悲兮,边马顾而不行。
仆夫怀余心悲兮,边马顾而不行。
译文:仆人们怀念啊我心中悲痛,马匹也回顾不进充满眷恋。
思旧故以想象兮,长太息而掩涕。
思旧故以想象兮,长太息而掩涕。
译文:想念故乡的父老兄弟,不禁长叹一声擦拭泪眼。
汜容与而遐举兮,聊抑志而自弭。
汜容与而遐举兮,聊抑志而自弭¹
译文:从容泛游而逍遥远去,暂且抑制情感自解自宽。
注释:¹自弭:自我宽解,自我安慰。
指炎神而直驰兮,吾将往乎南疑。
指炎神而直驰兮,吾将往乎南疑¹
译文:指着南方火神径直驰去,我要去南方的胜地九嶷山。
注释:¹南疑:南方的九嶷山。
览方外之荒忽兮,沛罔瀁而自浮。
览方外之荒忽兮,沛罔瀁¹而自浮。
译文:观览世外之地的茫昧幽暗,仿佛在大海中独自浮行。
注释:¹罔瀁:犹云汪洋。
祝融戒而跸御兮,腾告鸾鸟迎宓妃。
祝融¹戒而跸御兮,腾告鸾鸟迎宓妃²
译文:火神祝融劝我调转车头,又告诉青鸾神鸟将宓妃远迎。
注释:¹祝融:火神之名。²宓妃:伏羲氏之女,洛水女神。
张咸池奏承云兮,二女御九韶歌。
张咸池¹奏承云兮,二女²御九韶³歌。
译文:张设“咸池”之乐演奏“承云”之曲,娥皇女英二女唱出“九韶”歌声。
注释:¹《咸池》、《承云》:都是黄帝所作的乐曲名。²二女:舜帝的两位妃子娥皇、女英,她们是尧帝的女儿。³《九韶》:舜帝命咸黑所作的乐曲。
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
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¹舞冯夷²
译文:让湘水之神也来鼓瑟,令海神与河伯合舞助兴。
注释:¹海若:海神。²冯夷:河神河伯。
玄螭虫象并出进兮,形蟉虯而逶蛇。
玄螭虫象¹并出进兮,形蟉虯²而逶蛇。
译文:无角黑龙与水怪一起出没,体形屈曲宛转延伸。
注释:¹虫象:水怪。²蟉虯:屈曲盘绕貌。
雌蜺便娟以增挠兮,鸾鸟轩翥而翔飞。
雌蜺便娟¹以增挠²兮,鸾鸟轩翥³而翔飞。
译文:彩虹轻盈优美层层环绕,青鸾神鸟在高处翱翔不停。
注释:¹便娟:轻盈美好貌。²增挠:层绕。增,通“层”;挠,通“绕”。³轩翥:高飞。
音乐博衍无终极兮,焉乃逝以徘徊。
音乐博衍¹无终极兮,焉乃逝以徘徊。
译文:音乐旋律舒展没有终止,我于是远去徘徊巡行。
注释:¹博衍:舒展绵延。
舒并节以驰骛兮,逴绝垠乎寒门。
舒并节以驰骛兮,逴¹绝垠²乎寒门。
译文:放下马鞭让车队尽情奔驰,到天边走向北极的寒门。
注释:¹逴:远。²绝垠:指天边。²寒门:北极之山。
轶迅风于清源兮,从颛顼乎增冰。
轶迅风于清源¹兮,从颛顼²乎增冰。
译文:乘着疾风抵达八风之府清源,追随北帝颛顼在厚厚冰层。
注释:¹清源:传说中八风之府。²颛顼:北方上帝之名。
历玄冥以邪径兮,乘间维以反顾。
历玄冥¹以邪径兮,乘间维以反顾。
译文:通过北方水神的曲径,在天地两维之间回望一阵。
注释:¹玄冥:北方水神。
召黔赢而见之兮,为余先乎平路。
召黔赢¹而见之兮,为余先乎平路。
译文:召呼造化之神前来见面,为我先行把道路铺平。
注释:¹黔瀛:“瀛”一作“羸”,即黔雷,造化之神。
经营四方兮,周流六漠。
经营四方兮,周流六漠。
译文:已经历过四面荒凉之地,也遨游了八方广漠之境。
上至列缺兮,降望大壑。
上至列缺¹兮,降望大壑。
译文:向上到达闪电之至高,向下俯瞰大壑之至深。
注释:¹列缺:闪电。
下峥嵘而无地兮,上寥廓而无天。
下峥嵘¹而无地兮,上寥廓而无天。
译文:下界茫茫似没有大地,上方空空似没有高天。
注释:¹峥嵘:此谓深远之貌。
视倏忽而无见兮,听惝恍而无闻。
视倏忽而无见兮,听惝恍而无闻。
译文:匆匆忙忙什么也看不见,恍恍惚惚什么也听不清。
超无为以至清兮,与泰初而为邻。
超无为以至清兮,与泰初¹而为邻。
译文:超越无为清静的境界,我和天地元气结伴为邻。
注释:¹泰初:天地万物的元气。

  全诗按思想感情的脉络,可以分成九段。

  第一段是总起,交代远游的原因。基调是开头两句:“悲时俗之迫阨兮,愿轻举而远游。”对恶浊朝廷的迫害充满悲愤,只得去远游了。到哪里远游呢?“托乘而上浮”,去的是天上,是人们所崇仰的神仙世界。

  第二段写远游者的心境,反覆吟咏“心愁凄而增悲”、“求正气之所由”,定下全诗感情基调:悲愤的追求和坚定的信念。到四方远游的宁静环境,和诗人关怀现实的热烈内心,形成一对矛盾,从而引导下文诗人情绪的多变反覆。

  第三段提出一系列的仙人:赤松子、傅说、韩众等,作为追慕的对象,“贵真人之休德兮,美往世之登仙”。不过,诗人内心仍然隐隐作痛:他忘却不了故乡,忘却不了世俗社会。难道得道升天、腾云驾雾,就可以躲避小人们的迫害吗?诗人无法回答。诗人的怀疑,实际上是自己对远游复杂的心理表述。

  第四段诗人的思绪又回到世俗社会,想到善良忠诚而遭朝廷迫害的情形,感到高阳帝时代清明的政治不会再出现,只好认真规划自己远游的行程了。第四段与第三段在内涵上相对。第三段写上天游玩却怀念人间,第四段写人间受苦就向往上天遨游。天上人间,始终成为诗人心灵的两极,时左时右,使情绪澜翻不已。

  第五段是对三、四段情绪的决断。一开头有“重曰”二字,先重重地下断语:“春秋忽其不淹兮,奚久留此故居?轩辕不可攀援兮,吾将从王乔而娱戏。”世俗社会不能再留恋了,还是去飞天遨游吧!向南、向南,先向南方游览。诗人决断去远游,又定下方向,至此,才是远游从思想落实到行动。那么,诗人向谁请教远游的道理呢?第一位远游导师,便是王子乔。定了信念,请教仙人,远游便确定无疑了。

  第六段是仙人王子乔的话。诗人把仙人的话,用富有节奏的文字记录下来,实质上是通过王子乔的话,表达自己对远游的体会:既然现世已无有道贤君,那么,上天悟道就是成仙立德了。古人说,人生三项不朽的事业是立德、立言、立功,立德是最重要的。既然在人间不能再立德,成仙修行便是最佳道路了。王子乔的话,诗人的领悟,都集中在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这一点上,可见诗人仍未忘情于世:人间的道德规范永远深烙在他心中。

  第七段写诗人远游的第一站:上天宫参观。上天之前,诗人吸取天之精气,神旺体健,然后乘云上天,进入天宫之门,游览清都等天帝的宫殿。古时说天帝宫殿在天的中央,诗人升天后先到天中央,作为出发的基点,可见在他心灵深处,仍然有一个天帝,那是人间君王在天界的投影。隐约之间,人们感到屈原离开楚国都城远游,心中时刻忘不了人间的君王。

  第八段,写诗人远游的第二站:游览天上的东方与西方。先是游东方。诗人出游的队伍不是三两什役,而是一大队龙神卫护,八龙驾车,风伯、雨师、雷公做侍卫,真是威风八面、气势威严。拜会过东方太皓天帝和西方金神蓐收之后,诗人有点飘飘然了,享受到得道成仙的乐趣。但是,从高空下视。瞥见故乡,心中不禁隐隐作痛。该怎么办呢?决定再向南游,希望找到舜帝一诉衷肠。这一段写出游队伍的庞大神奇,既有大胆热烈的想像,又有丰富具体的铺陈,使出游的行列成为神仙世界的展览,渲染出成仙得道的快乐气氛。

  第九段是全诗的结束,又可分两个层决。第一层写游览南方和北方,拜会南方之神祝融和北方之神颛顼,都深受教益。游南方北方的描写,比游东方西方简单一些,因为同样一支队伍,不必重复描述。只是突出了南方的鸾迎宓妃、湘灵鼓瑟,以及北方的冰积寒冷。第二层概括游览东西南北四方天空大地,感悟到人间应该有一个新的世界,那便是超越儒家的教化,使人与天地元气相一致,天、地、人和谐共处。这样,即使不离开人间远游,也能感受到生命的快乐了。

  《远游》一诗,写的是想像中的天上远游,表达的是现实人间的理想追求。诗中出现了大量的神仙怪异之物,先后有太皓、西皇、颛顼等四方上帝。有雷神丰隆、木神句芒、风神飞廉、金神蓐收、火神祝融、洛神宓妃、湘水之神湘灵、海神海若、河神冯夷、水神玄冥、造化之神黔瀛等各类正神,有玄武星、文昌星等星官,有赤松子、傅说、韩众、王乔等仙人,有八龙、凤凰、鸾鸟、玄螭、虫象等神话动物,有汤谷、阊阖、太微、旬始、清都、太仪、微闾、寒门、清源等神话地名,迷离惝怳,令人目不暇接,心驰神摇。这正是战国时代民间传说与原始宗教交叉的产物,反映出楚文化富于想像的特色,显示了诗人吸取民间文艺素材进行诗歌创作的艺术视野,和操纵开合运用自如的创作能力。这位伟大的诗人的诗歌为人们保存了大量的古代神话素材,成为后代文学艺术创作的重要借鉴依据。

yuǎnyóu--yuán

bēishízhīèyuànqīngéryuǎnyóu

zhìfēibáoéryīnyāntuōchéngérshàng

zāoshěnzhuóérhuìjiéshuí

gěnggěngérmèihúnyíngyíngérzhìshǔ

wéitiānzhīqióngāirénshēngzhīzhǎngqín

wǎngzhěláizhěwén

éryáochāochǎnghuǎngérguāi怀huái

huāngérliúdàngxīnchóuérzēngbēi

shénshūérfǎnxínggǎoérliú

nèiwéishěngcāoduānqiúzhèngzhīsuǒyóu

jìngtiándànwèiér

wénchìsōngzhīqīngchényuànchéngfēng

guìzhēnrénzhīxiūměiwǎngshìzhīdēngxiān

huàérjiànmíngshēngzheéryán

shuōzhītuōchénxīngxiànhánzhòngzhī

xíngjìnyuǎnrénqúnérdùn

yīnbiànérsuìcéngshénbēnérguǐguài

shí仿fǎngyáojiànjīngjiǎojiǎowǎnglái

chāofēnāiérshūyóuzhōngfǎndōu

miǎnzhònghuànérshìzhīsuǒ

kǒngtiānshízhīdài耀yàolíngér西zhēng

wēishuāngjiàngérxiàlúndàofāngcǎozhīxiānlíng

liáo仿fǎngyángérxiāoyáoyǒngniánérchéng

shuíwánfāngzhǎngxiàngfēngérshūqíng

gāoyángmiǎoyuǎnjiāngyānsuǒchéng

zhòngyuē

chūnqiūyānjiǔliú

xuānyuánpānyuánjiāngcóngwángqiáoér

cānliùéryǐnhàngxièshùzhèngyángérháncháoxiá

bǎoshénmíngzhīqīngchéngjīngérhuìchú

shùnkǎifēngcóngyóuzhìnáncháoér

jiànwángziér宿zhīshěnzhī

yuēdàoshòuchuán

xiǎonèiyín

huáérhúnjiāngrán

kǒngshénzhōngcún

dàizhīcúnwèizhīxiān

shùlèichéngzhīmén

wénzhìguìérsuìjiāngxíng

réngréndānqiūliúzhījiùxiāng

cháozhuótāngshēnjiǔyáng

fēiquánzhīwēi怀huáiwǎnyǎnzhīhuáyīng

pīngwànyánjīngchúncuìérshǐzhuàng

zhìxiāoshuòzhuóyuēshényàomiǎoyínfàng

jiānánzhōuzhīyánguìshùzhīdōngróng

shānxiāotiáoérshòurén

zàiyíngérdēngxiáyǎnyúnérshàngzhēng

mìngtiānhūnkāiguānpáichāngérwàng

zhàofēnglóng使shǐxiāndǎowèntàiwēizhīsuǒ

zhòngyánggōngzàoxúnshǐérguānqīngdōu

cháorèntàishǐlínwēi

túnchēzhīwànchéngfēnróngérbìngchí

jiàlóngzhīwǎnwǎnzàiyúnzhīwēishé

jiànxiónghóngzhīcǎimáoérxuàn耀yào

yǎnjiǎnángcānliánquánjiāoào

jiāoluànbānmànyǎnérfāngxíng

zhuànpèiérzhèngjiāngguòmáng

tàihàoyòuzhuǎnqiánfēilián

yánggǎogǎowèiguānglíngtiānjìng

fēngwèixiānfēnāiérqīngliáng

fènghuángchéngshōu西huáng

lǎnhuìxīngwèijīngdòubǐngwèihuī

pànshàngxiàyóujīngzhīliú

shíàidàitǎngmǎngzhàoxuánérbēnshǔ

hòuwénchāng使shǐzhǎngxíngxuǎnshǔzhòngshénbìng

mànmànxiūyuǎnjiéérgāo

zuǒshī使shǐjìngshìyòuléigōngwèiwèi

shìwàngguī姿suīzhājiǎo

nèixīnxīnérměiliáotōuyín

shèqīngyúnfànlànyóulínjiùxiāng

怀huáixīnbēibiānérxíng

jiùxiǎngxiàngzhǎngtàiéryǎn

róngérxiáliáozhìér

zhǐyánshénérzhíchíjiāngwǎngnán

lǎnfāngwàizhīhuāngpèiwǎngyàngér

zhùróngjièérténggàoluánniǎoyíngfēi

zhāngxiánchízòuchéngyúnèrjiǔsháo

使shǐxiānglínglìnghǎiruòféng

xuánchīchóngxiàngbìngchūjìnxíngliúqiúérwēishé

便biànjuānzēngnáoluánniǎoxuānzhùérxiángfēi

yīnyǎnzhōngyānnǎishìpáihuái

shūbìngjiéchíchuōjuéyínhánmén

xùnfēngqīngyuáncóngzhuānzēngbīng

xuánmíngxiéjìngchéngjiānwéifǎn

zhàoqiányíngérjiànzhīwèixiānpíng

jīngyíngfāngzhōuliúliù

shàngzhìlièquējiàngwàng

xiàzhēngróngérshàngliáokuòértiān

shìshūérjiàntīngchǎnghuǎngérwén

chāowèizhìqīngtàichūérwèilín

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有声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冬,晋文公卒(zú)。庚(gēng)辰,将殡(bìn)¹于曲沃²。出绛³,柩(jiù)有声如牛。卜偃(yǎn)使沃夫拜,曰:“君命沃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沃捷焉。”
译文:冬天,晋文公去世了。十二月十日,要送往曲沃停放待葬。刚走出国都绛城,棺材里发出了像牛叫的声音。卜官郭偃让大夫们向棺材下拜,并说:“国君要发布军事命令,将有西方的军队越过我们的国境,我们袭击它,一定会获得全胜。”
注释:¹殡:停丧。²曲沃:晋国旧都,晋国祖庙所在地,在今山西闻喜。³绛:晋国国都,在今山西翼城东南。⁴柩:装有尸体的棺材。⁵卜偃:掌管晋国卜筮的官员,姓郭,名偃。⁶沃事:指战争。古时战争和祭祀是沃事。⁷西师:西方的军队,指秦军。⁸过轶:越过。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 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qǐ)¹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²其北门之管,若潜³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jiǎn)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勤而无所,必有悖(bèi)。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¹⁰、 西乞¹¹、白乙¹²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¹³,尔墓之木拱¹⁴矣!”
译文:秦国大夫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悄悄派兵前来,就可以占领他们的国都。”秦穆公向秦国老臣蹇叔征求意见。蹇叔说:“让军队辛勤劳苦地偷袭远方的国家,我从没听说有过。军队辛劳精疲力竭,远方国家的君主又有防备,这样做恐怕不行吧?军队的一举一动,郑国必定会知道。军队辛勤劳苦而一无所得,一定会产生叛逆念头。再说行军千里,有谁不知道呢?”秦穆公没有听从蹇叔的意见。他召见了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三位将领,让他们从东门外面出兵。蹇叔哭他们说:“孟明啊,我看着大军出发,却看不见他们回来了!”秦穆公派人对蹇叔说:“你知道什么?要是你蹇叔只活个中寿就去世的话,你坟上的树都有两手合抱一般粗了(你现在离中寿都过去多少年了,早已昏聩)。”
注释:¹杞子:秦国沃夫。²掌:掌管。管,钥匙。³潜:秘密地。⁴国:国都。⁵访:询问,征求意见。⁶远主:指郑君。⁷勤:劳苦。⁸无所:一无所得。⁹悖心:违逆之心,反感。¹⁰孟明:秦国沃夫,姜姓,百里氏,名视,字孟明。秦国元老百里奚之子。¹¹西乞:秦国沃夫,字西乞,名术。秦国元老蹇叔之子。¹²白乙:秦国沃夫,字白乙,名丙。秦国元老蹇叔之子。这三人都是秦国将军。¹³中寿:有两种解释。1.参见中寿。2.中等年纪。不管哪种解释,就句意,均为秦穆王讽刺蹇叔现已年老昏聩,要是你蹇叔只活个差不多就去世的话,你坟上的树都有两手合抱一般粗了。¹⁴拱:两手合抱。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 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蹇叔之子与(yù)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xiáo)¹,崤有二陵²焉。 其南陵,夏后皋(gāo)³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秦师遂东。
译文:蹇叔的儿子跟随军队一起出征,他哭着送儿子说:“晋国人必定在崤山抗击我军,崤有两座山头。南面的山头是夏王皋的坟墓,北面的山头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你们一定会战死在这两座山之间,我到那里收拾你的尸骨吧。”于是秦国军队东行。
注释:¹崤:山名,在今河南洛宁西北。²陵:沃山。崤山有两陵,南陵和北陵,相距三十里,地势险要。³夏后皋:夏代君主,名皋,夏桀的祖父。后:国君。⁴尔骨:你的尸骨。⁵焉:在那里。

  蹇叔的论战之道几千年来一直为世人称道,被奉为“知己知彼”的楷模。然而秦穆公没有听从蹇叔的正确意见。秦穆公利令智昏,一意孤行,执意要派孟明视(百里奚的儿子)、白乙丙、西乞术(蹇叔的两个儿子)三帅率部出征。蹇叔实际上已失去进谏的正常渠道,但他仍然不放弃努力——以“哭师”的形式来进谏,直言不讳地指出此次袭郑的必然结果。在送别秦国出征之师的时候,痛哭流涕地警告官兵们说:“恐怕你们这次袭郑不成,反会遭到晋国的埋伏,我只有到崤山去给士兵收尸了。” “哭师”召来了秦伯的诅咒、辱骂,这在封建社会是非常可怕的事情,但是蹇叔继续进谏——以“哭子”的形式来进谏,准确地指出晋国“必御师于崤”。想通过“哭子”的形式再次使自己的意见传导给国君。

  文中卜官郭偃和老臣蹇叔的预见有如先知,料事真如神,秦军后来果然在崤山大败而归,兵未发而先哭之,实在是事前就为失败而哭,并非事后诸葛亮。

  郭偃托言的所谓“君命大事”,不过是个借口,人们根据经验 完全可以作出类似的判断,乘虚而入,乱而取之,是战争中常用的手法。作为政治家和军事家,如果不具备这种经验和头脑,应 当属于不称职之列。从蹇叔一方看,他作为开国老臣,也具有这方面的经验,对手并非等闲之辈,不可能在非常时刻没有防备,因此,此时出征无异于自投罗网。

  秦穆公急欲扩张自己势力的心情,导致他犯了一个致命的常识性的错误,违反了“知己知彼”这个作战的基本前提。敌手早有防备,以逸待劳,必定获胜;劳师远袭,疲惫不堪,没有战斗力,必定惨败。其中原因大概是攻城略地的心情太急切了,以至 连常识都顾不上,当然是咎由自取。马有失前蹄的时候,人也有过失的时候,而在利令智昏的情况下所犯的错误,则是不可宽恕的。利令智昏而犯常识性的错误,更是不可宽恕。

  再说,当初秦国曾与晋国一起企图消灭郑国,后来又与郑国订立盟约。此时不仅置盟约不顾,就连从前的同伙也成了觊觎的 对象。言而无信,自食其言,不讲任何道义、仁德,这同样应当遭天谴,遭惩罚。当人心目中没有权威之时,便没有了戒惧;没有了戒惧,就会私欲急剧膨胀;私欲急剧膨胀便会为所欲为,无法无天。春秋的诸侯混战,的确最充分地使人们争权夺利的心理。手法、技巧发挥到了极致,也使命运成了最不可捉模和把握的东西。弱肉强食是普遍流行的无情法则,一朝天子一朝臣,泱泱大国可能在一夜之间倾覆,区区小国也可能在一夜之间暴发起来。由此可见,“先知”是没有的;而充满睿智并富有经验者,往往被人们认为是“先知”。

  这篇文章虽短,但结构上却充分体现了《左传》的叙事特色,即情节曲折多变,行文起伏跌宕,叙述有条不紊。文章以秦国老臣蹇叔谏阻、哭师、哭子为线索,复以秦穆公拒谏、诅咒相间其中,使全文在结构上起伏有致、曲折多变。

  其次,这篇文章在塑造形象上也充分体现出《左传》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刻画人物性格,将人物与情节结构融为一体的特色。这篇文章虽短,却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老成先见、忧国虑远的老臣形象和一个刚愎自用、利令知昏的君主形象。两个形象一明一暗,一显一隐,然而又相互映衬,相得益彰。俗话说,姜是老的辣。蹇叔虽老,但仍不失足智多谋、思深虑远。

参考资料:
1、 陈应好.哭谏成篇 千古佳文——漫谈《蹇叔哭师》的结构与形象:《爱语文》杂志社,2004年第四期:35
有车邻邻,有马白颠。未见君子,寺人之令。
有车邻邻¹,有²马白颠(diān)³。未见君子,寺人之令。
译文:众华车跑起来轱辘响粼粼,高头骏马额顶雪白如戴星。贵族青年还没进去见君子,等着守门的小臣通禀传令。
注释:¹邻邻:同辚辚,车行声。²有:语助词。³白颠:马额正中有块白毛,一种良马。也称戴星马。⁴君子:此是对友人的尊称。⁵寺人:宦者。
阪有漆,隰有栗。既见君子,并坐鼓瑟。今者不乐,逝者其耋。
(bǎn)¹有漆,隰(xí)²有栗。既见君子,并坐³鼓瑟。今者不乐,逝者其耋(dié)
译文:君子门前高坡上栽着漆树,洼地里生长着茂盛的板栗。他诚惶诚恐地拜见了君子,君子邀他并肩坐下奏乐器。啊呀趁现在快及时行乐吧,人生易老转眼八十日偏西。
注释:¹阪:山坡。²隰:低湿的地方。³并坐:同坐。⁴鼓瑟:弹奏。⁵今者:现在。⁶逝:往。⁷耋:八十岁,此处泛指老人。
阪有桑,隰有杨。既见君子,并坐鼓簧。今者不乐,逝者其亡。
阪有桑,隰有杨¹。既见君子,并坐鼓簧(huáng)²。今者不乐,逝者其亡³
译文:君子门前高坡上栽着蚕桑,洼地里长着茂盛的大叶杨。他诚惶诚恐地拜见了君子,君子邀他并肩坐把笙吹响。啊呀趁现在快及时行乐吧,说不定哪天闭眼进了天堂。
注释:¹杨:古代杨柳通名。²簧:古代乐器名,大笙。³亡:死亡。

  此诗首章从主人公拜会友人途中写起。一个处在上升时斯的新兴贵族,率领着众多仆从乘坐着戴星马拉的华车,去见朋友。车子跑起来,车声“邻邻”,如音乐一般好听,他仿佛在欣赏着一支美妙的曲子。正因为他有好心情,才觉得车声特别悦耳。最叫他得意的还是拉车的马,额头间长着清一色白毛,好似堆着一团白雪。白额的马,旧名戴星马,俗称玉顶马,是古代珍贵的名马之一。他特地点明马“白额”的特征,当然是要突出它的珍贵,更重要的则是借此衬托自己的尊贵。因而从开头两句叙述中,可以察觉到主人公的自豪与欢愉的情怀。紧接着三、四句便说自己已安抵朋友之家——这是一个贵族人家,非一般平民小户可比,未见主人之前,必须等待侍者的通报、传令。主人公如此说,无非是要突出友人门第高贵,突出友人的高贵,目的则在暗示自己也是有身份的。首章后两句是“言在此而意在彼”,自我标榜,可谓含而不露。

  第二、三章意思相同,说主人公受到朋友的热情款待。头两句借当时民歌中常用的“阪(或山)有×,隰(或泽)有×”的句式起兴,以引出下文,在意义上没有必然的联系。“并坐”表示亲热,他们是一对情投意合的朋友,一见面,就在一起弹奏吹打,亲密无间。主人一再劝告着:今日会面要尽情欢乐,转眼间我们就会衰老,说不定哪一天会死去。这里所表现的及时行乐的思想,与东汉《古诗十九首》中说的“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的话很相似,它们之间也许有着相承的关系。此诗“今者”两句尽管情调有点消极,但放在朋友间相互劝乐的场合,坦露襟怀,以诚待友,在酒席上流露出的人生短促的感伤,本可以理解,不必非要斥之以“腐朽”“没落”不可。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241-242

chēlín

shījīng·guófēng·qínfēng xiānqín 

yǒuchēlínlín yǒubáidiān wèijiànjūn rénzhīlìng 
bǎnyǒu yǒu jiànjūn bìngzuò jīnzhě shìzhědié 
bǎnyǒusāng yǒuyáng jiànjūn bìngzuòhuáng jīnzhě shìzhěwáng 
重离照南陆,鸣鸟声相闻;
重离¹照南陆²,鸣鸟声相闻³
译文:重黎之光普照南国,人才众若风鸣相闻。
注释:述酒:逯钦立本于题下有“仪狄造,杜康润色之”八字,并注云:“上八字宋本云旧注。曾本、苏写本此下又注,宋本云,此篇与题非本意,诸本如此,误。”重离照南陆:寓言东晋之初,如日丽大,得以中兴。¹重离:代指太阳。离为周易八卦之一,卦形为,象征火。重卦(离下离上)后又为六十四卦之一,卦形为,卦名仍称离。《周易·说卦》:“离为火、为日。”故“重离”代指太阳。又暗喻司马氏。《晋书·宣帝纪》谓司马氏“其先出自帝高阳之子重黎,为夏官祝融”,是说晋代皇帝司马氏是重黎的后代。而“重离”与“重黎”谐音。²南陆:《周易·说卦》:“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所以诗人说“重离照南陆”。南陆又暗指东晋所统治的南部中国。³鸣鸟声相闻:比喻东晋之初人才济济,名臣荟萃。鸣鸟:指鸣叫的凤凰。凤凰喻贤才;凤凰呜喻贤才逢时。《诗经·大雅·卷阿》:“凤皇于飞,翙翙(huì,鸟飞声)其羽;亦集爱止,蔼蔼王多吉士。”(第七章)“凤皇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第九章)
秋草虽未黄,融风久已分。
秋草虽未黄,融风¹久已分。
译文:秋草虽然尚未枯黄,春风早已消失散尽。
注释:¹融风:立春后的东北风。
素砾皛修渚,南岳无馀云。
素砾(lì)(xiǎo)修渚¹,南岳无馀(yú)云。
译文:白砾皎皎长洲之中,南岳衡山已无祥云。
注释:¹素砾皛修渚:暗喻奸邪得势。素砾:白石。古人常用砾与玉并举,砾指好邪,玉比忠贤。
豫章抗高门,重华固灵坟。
豫章抗高门¹,重华固灵坟。
译文:豫章与帝分庭抗礼,虞舜已死只剩灵坟。
注释:¹豫章抗高门:暗指刘裕继桓玄之后与司马氏政权分庭抗礼。豫章:郡名,在今江西南昌。
流泪抱中叹,倾耳听司晨。
流泪抱中叹¹,倾耳听司晨²
译文:心中悲怨叹息流泪,倾听鸡鸣盼望清晨。
注释:¹抱中叹:内心叹息。抱指怀抱、内心。²司晨:指报晓的雄鸡。这两句是说,内心忧伤而呗息,彻夜难眠,侧耳听着雄鸡报晓,等待天明。
神州献嘉粟,西灵为我驯。
神州¹献嘉粟²,西灵³为我驯
译文:国内有人献上嘉禾,四灵祥瑞为我所驯。
注释:¹神州:战国时邹衍称中国为‘赤县神州’,后来用‘神州’作中国的代称。这里指国内。²献嘉粟:嘉粟又称嘉禾,生长得特别茁壮的禾稻,古人认为是吉瑞的象征。晋义熙十二年(417),巩县人得粟九穗,刘裕把它献给帝,帝又归于刘裕。³西灵:西当为“四”之误。《礼记):“麟、凤、龟、龙,谓之四灵。”义熙十三年,进封刘裕为宋王,沼书中曾说:“自公大号初发,爱暨告成,灵祥炳焕,不可胜纪。岂伊素雉远至,嘉禾近归已哉!”又晋恭帝《禅位诏》中也说“四灵效瑞”。⁴为我驯:为我所驯服,即归属于我。“我”代指刘裕。这两句是说:刘裕假托祥瑞之兆,图谋篡位。
诸梁董师旅,芊胜丧其身。
诸梁¹²师旅,芊(qiān)胜丧其身。
译文:叶公帅军讨伐白公,白公兵败已丧其身。
注释:¹诸梁:即沈诸梁,战国时楚人,封叶公。²董:治理,统帅。师旅:军队。芊胜:楚太子的儿子,居于吴国,为白公。《史记·楚世家》载:白公杀楚令尹子西,赶走楚惠王,而自立为楚王。月余,叶公率众攻之,白公自杀,惠王复位。按:桓玄篡晋建立楚国,刘裕籍彭城,也为楚人。
山阳归下国,成名犹不勤。
山阳归下国¹,成名犹不勤²
译文:献帝被废犹得寿终,恭帝虽死不得存间。
注释:¹山阳归下国:山阳指汉献帝刘协。东汉建安二十五年(220),魏王曹丕称帝,废献帝为山阳公。山阳公十四年后寿终,年五十四。下国,即指逊位后归山阳(在今河南怀州)。²成名犹不勤:指零陵王被杀。《周书·谥法解》:“不勤成名曰灵。”古代帝王不善终者,即追谥为“灵”。不勤:不劳,不安慰。成名:指受到追谥。这两句的含义是,零陵王虽然被迫禅位,但仍不免被杀害,死后也得不到安慰,他的命运还不如山阳公的善终。
卜生善斯牧,安乐不为君。
卜生善斯牧¹,安乐不为君。
译文:卜式善牧恶者辄去,安乐失职不为其君。
注释:¹卜生善斯牧:卜生,指卜式。
平王去旧京,峡中纳遗薰。
平王去旧京¹,峡中纳遗薰(xūn)²
译文:平王东迁离开旧都,中原皆被匈奴入侵。
注释:¹平王会旧京:东周的开国君主周平王,于公元前七七〇年东迁雒邑(今河南省洛阳市)之事。去:离开。旧京:旧都镐,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这里是借平王东迁事,指晋元帝建基江左。²峡中纳遗薰:峡同“郏(jiá)”,指郏鄏(rǔ),即今洛阳。薰,薰育,亦作严狁。猃狁、荤粥、獯鬻、荤允等。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名。殷周之际,主要分布在今陕西、甘肃北境及内蒙古自治区西部,春秋时被人称作戎、狄,后亦称为匈奴。刘聪为匈奴遗族,曾攻陷洛阳,晋元帝因此东迁。这两句是说,晋元帝离开旧都东迁江左之后,洛阳一带中原地区就被匈奴占领了。
双阳甫云育,三趾显奇文。
双阳甫云育¹,三趾(zhǐ)显奇文²
译文:司马昌明已有后嗣,三足乌显成宋代晋。
注释:¹双阳甫云育:双阳,重日,寓言“昌”字。指晋孝武帝司马昌明。甫云育:开始有了后嗣。《晋书·孝武帝纪)载:“初,简文帝见谶云:”晋祚尽昌明‘。“待其于孝武帝降生,无意中竟取名为”昌明“。于是流涕悲叹,以为晋柞已尽。但孝武帝死后,子安帝又嗣位,晋朝并未尽于”昌明“。这句是说,孝武帝既已有了后嗣,便可延长晋朝江山。²三趾显奇文:三趾,三足,即三足乌。晋初曾用它作为代魏的祥瑞。《晋诸公赞》:”世祖时,西域献三足乌。遂累有赤乌来集此昌陵后县。案昌为重日,乌者,日中之鸟,有托体阳精,应期曜质,以显至德者也。“显奇文:是说谶纬之言,本为晋代魏之祥瑞,而今又成为宋代晋之祥瑞,故曰”奇“。《宋书·武帝纪》:晋帝禅位于王,诏曰:”故四灵效瑞,川岳启图?瞻乌爱止,允集明哲,夫岂延康有归;咸熙告谢而已哉!“这句意思是,三足乌又成了刘宋代晋的祥瑞征兆。
王子爱清吹,日中翔河汾。
王子爱清吹¹,日中翔河汾²
译文:王子吹笙白日仙去,正午遨翔汾河之滨。
注释:¹王子爱清吹:王子,即王子晋。《列仙传》载,周灵王太子名晋,好吹笙,年十七,乘白鹤,白日升仙而去。清吹,即指吹笙。此句以王子晋托言东晋,谓已亡去。²日中翔河汾:日中,即正午,有典午之意。典,主其事,即“司”;午,属马,典午托言司马,暗指晋。翔:邀游。河汾:晋国地名。遨游河汾,暗指禅代之事。《梁书·武帝纪》载禅位策说:“一驾河汾,便有窅然之志;暂适箕岭,即动让王之心。”又《庄子·逍遥游》:“尧往见四子于汾水之阴,窅然丧其天下焉。”这两句是以王子晋年十七而仙逝喻晋朝在刘裕的控制下十七年而亡,司马氏政权以禅代而告终。
朱公练九齿,闲居离世纷。
朱公练九齿¹,闲居离世纷²
译文:陶朱修炼长生之术,隐居避世离开纠纷。
注释:¹朱公练九齿:朱公指战国时范蠡。范蠡佐越破吴后,变姓名游于江湖,至陶(地名),号陶朱公。这里是以朱公隐“陶”字,是陶渊明自称。练九齿:修炼长生之术。九与“久”谐音义同;齿,年龄。九齿即长寿。²世纷:世间的纷乱。这两句说,我要修炼长生之术,退隐闲居,离开纷乱的世界。
峨峨西岭内,偃息常所亲。
峨峨¹西岭²内,偃(yǎn)³常所亲
译文:高高西山夷叔所居,安然仰卧为我所钦。
注释:¹峨峨:高大的样子。²西岭:即西山,指伯夷、叔齐隐居之地,不食周粟,采薇充饥,终于饿死。³偃息:安卧。《诗经·小雅·北山》:“或偃息在床,或不己于行。”⁴亲:“这里有钦慕、敬仰的意思。这两句是说:那高高的西山之中,安卧着我所仰慕的伯夷、叔齐两位高人。
天容自永固,彭殇非等伦。
天容¹自永固²,彭³(shāng)非等伦
译文:天人之容永世长存,彭祖长寿难与比伦。
注释:¹天容:天人之容,即出众人物的形象,指伯夷、叔齐。²永固:永久保持。³彭:古代传说中的长寿者彭祖。⁴殇:指夭折的儿童。⁵等伦:同等,一样。这两句是说,伯夷、叔齐那出众的节操将会永久存在,正如长寿的彭祖同夭折的儿童不能等量齐观。

  《述酒》以比喻手法隐晦曲折地记录了刘裕篡权易代的过程,对晋恭帝以及晋王朝的覆灭流露了无限的哀惋之情。此时陶渊明已躬耕隐居多年,乱世也看惯了,篡权也看惯了,但这首诗仍透露出他对世事不能忘怀的精神。

  为了避祸,陶渊明把这首诗写得十分隐晦。经韩子苍、汤汉及后来注家的努力,终于弄清了诗意。

  全诗四句为一层次,共六层次;只有收尾作六句,组成第七层次:一、东晋运祚,由盛趋衰;二、逆篡不断,至于桓、刘;三、诗人感慨,宋代晋瑞;四、刘灭桓玄,恭帝遭害;五、除异务尽,逃也不免;六、简文应谶,晋祚告尽;七、我亲夷齐,天容当固。

  这首诗的标题旁有一个题注:“仪狄造,杜康润色之”。仪狄是夏禹时代酒的发明者,而杜康是西周时人,正是在他改进了酿酒技术后,酒才风行于天下。这个题注仿佛让人们以为陶潜这首诗是在记述酒的发明发展史,其实根本不是。陶潜在这里用了影射手法,实际上是以仪狄影射桓玄,以杜康影射刘裕。桓玄篡位时用毒酒鸩杀了司马道子,而在陶潜听到的传闻中,晋安帝司马德宗和晋恭帝司马德文,也都是被毒酒毒死的。这首诗里的“酒”,实际上指的是毒死司马皇族的毒酒,这首诗实际上是在感叹东晋王朝的灭亡。

  “重离照南陆,鸣鸟声相闻。秋草虽未黄,融风久已分。”

  “重离”为周易八卦之一,“离”为火为日,天上的太阳暗喻地上的皇帝。司马氏的先祖出自古帝高阳之子重黎,为夏官祝融。“重离”与“重黎”谐音,指代司马王朝。太阳照到南边的陆地上,暗喻晋室南渡,东晋开始。“鸣鸟”暗喻东晋初年名臣荟萃,如祖逖、王导、温峤、郗鉴、陶侃等人,都立下了赫赫功勋。

  “融风”是春天的东北风,司马氏祖出夏官祝融,所以“融风”也指代司马帝风。秋草虽然还没黄,可春风早已消失无踪,司马晋朝的运祚已趋衰颓。

  这四句诗概括了东晋从开国到衰亡的百年沧桑,从中不难看出,这首诗是一首政治诗,谈论的正是晋宋易代的重大历史事件,难怪陶潜要用如此隐晦曲折的手法了。

  “素砾皛修渚,南岳无馀云。豫章抗高门,重华固灵坟。”

  “素砾”是白色的小石子,比喻王敦、苏峻等犯上作乱的奸邪。“南岳”是衡山,在今天湖南境内,诗中指代东晋政权。山上的云就是东晋王朝的祥瑞之云。这些小石子在长江边闪着凶光冒着邪气,将南岳山头的祥瑞云气冲散了——也就是说,东晋王朝从开国之日起,就不断发生奸邪篡逆叛乱之事,国势一天比一天衰落。

  刘裕在义熙二年(406年)被封为豫章郡公,“豫章”在这里就是指代刘裕。“重华”是舜的号,他的坟在湖南零陵的九嶷山,而晋恭帝司马德文逊位后正是被封为“零陵王”,“重华”在这里暗指司马德文。在平定桓玄之乱的过程中,以刘裕为代表的寒门庶族将领,逐渐掌握了军政大权,以王谢为代表的世族官僚,逐渐成为他们的依附势力,最后东晋王朝终于覆灭,刘裕建立了刘宋新朝,东晋末代皇帝司马德文,虽然谦恭逊位,最后也难逃他的魔掌!

  “流泪抱中叹,倾耳听司晨。神州献嘉粟,西灵为我驯。”

  义熙十四年(418年),有人向刘裕敬献“嘉粟”,刘裕献给晋安帝,晋安帝让刘裕保存。“嘉粟”是一茎多穗的稀有禾谷,古代认为是祥瑞之物,一旦出现就昭示着要出圣人。晋安帝让刘裕保存“嘉粟”,暗示自己准备将天下禅让给他。可就在那年年底,刘裕命人将晋安帝害死,又立司马德文为皇帝,以应“昌明之后有二帝”的谶语。

  “西灵”应当作“四灵”,指龙凤麟龟四种祥瑞之物,陶潜可能是故意写错,以免被当权者看懂。四种祥瑞之物都被刘裕驭使,暗喻他杀害天子篡权夺位的罪孽。

  这四句写陶潜当初听到晋安帝被害的消息,义愤填膺,悲哀难抑。多少个夜晚他流泪叹息,一直到雄鸡啼鸣还难以入眠。而如今连已经逊位的晋恭帝竟然也惨遭杀害,诗人的悲愤更是无法言喻。

  “诸梁董师旅,羊胜丧其身。山阳归下国,成名犹不勤。”

  “诸梁”指沈诸梁,是战国时楚国的大将。“羊胜”应该作“芈胜”,陶潜也是故意写错。芈胜是楚国王族,他的父亲太子建在郑国遇害,他想报仇,楚国的令尹子西不从,他就杀了子西,将楚惠王赶出国境,自立为楚王。沈诸梁闻知后就率领军队攻打芈胜,芈胜战败自杀,楚惠王得以复位。陶潜引出这个典故,是为了影射刘裕举义推翻桓玄之事,也颇有讽刺意味:刘裕是靠着推翻篡位夺权的桓玄掌握军政大权的,而现在也做出篡逆之事,原来与桓玄是一丘之貉!

  曹丕建立魏国后,封让位的汉献帝刘协为“山阳公”,让他迁居出洛阳,但并未加害,山阳公刘协得以终其天年。陶潜引出这个典故,更是在责骂刘裕,骂他连已经逊位的司马德文都要杀害,连曹丕都不如。

  “卜生善斯牧,安乐不为君。平王去旧京,峡中纳遗薰。”

  汉朝的卜式是放羊的高手,曾经对汉武帝说:“治理人民和放羊的道理有些相似,我放的羊全都要是能够按时起居的,只要有偷懒睡觉的就杀掉,害怕它们败坏了整个羊群。”陶潜引用这个典故,暗喻刘裕为了达到篡晋称帝的目的,二十年来处心积虑地诛除异己,过去协同他讨灭桓玄的刘毅、诸葛长民、司马休之等人,都先后被杀。“安乐不为君”,是指褚秀之、褚淡之等人媚宋求荣,协同杀害晋安帝和晋恭帝。

  “平王”在这里是指代“平固王”,元兴二年(403年)桓玄篡位称帝,封晋安帝为“平固王”,将他从建康赶到寻阳。“峡中纳遗薰”用了《庄子》里的一个典故,讲古代越国连续有三个国君被杀,王子廀本该即位,但他怕死跑到丹穴躲藏起来。越国人到丹穴去请他,他躲藏在峡谷里不肯出来。越国人就点燃艾草,用浓烟将他薰了出来。他登上王车仰天长叹:“为什么一定要我来当国君呢?”陶潜用这个典故,暗喻司马德文是被刘裕逼迫才继位称帝的,如今也被杀害,刘裕的心肠何其狠毒!

  “双阳甫云育,三趾显奇文。王子爱清吹,日中翔河汾。”

  “阳”为日,两个“日”组成一个“昌”字,是指晋孝武帝司马昌明。他生个两个儿子,就是后来的晋安帝和晋恭帝。传说晋简文帝司马昱曾经见过一条谶语:“晋祚终昌明”。根据谶语以为孝武帝无子,谁知他竟生了两个儿子,在他死后将晋朝延续了二十几年。

  “三趾”是指三足乌,神话传说中背负太阳的神鸟。传说只要看到它飞停到屋顶,世上就会出天子。这一句暗指刘裕为了应证“昌明之后有二帝”的谶语,杀晋安帝立晋恭帝,后来又将已经逊位晋恭帝害死,滥杀无辜,荼毒生灵。

  王子晋是传说中周灵王的太子,擅长吹笙,修炼二十年后成仙,骑着白鹤飞上天去了。陶潜在这里隐去一个“晋”字,只写作“王子”,正说明这两句诗暗喻晋王朝的覆灭。“日中”是正午,“正午”在古代又称“典午”,而“典午”是有晋一代人们为了避讳专门用来指代“司马”的词。“典”与“司”意义相近,而“午”在干支中的属相正是“马”。“河汾”指黄河和汾河,是西晋王朝的发祥之地。这两句话进一步暗喻晋朝气数已尽运祚已终,表达了诗人沉痛的心情。

  这四句诗在字面上组成非常奇幻凄艳的神话意境:重生的太阳相继从天空落下,三足乌衔着谶语来到人间,王子晋吹笙骑鹤飞上了西天,正午时分翱翔在黄河汾水上空。而喻指的却是晋朝终于覆亡皇帝相继被杀的历史事件。

  统治当代诗坛的象征手法和意象群诗体,其实在《离骚》中就有,中国古代诗人也都会玩,而且都玩得很棒。但他们绝不像时下的诗人们瞎玩滥玩,玩得不成名堂。陶渊明的这首《述酒》,就是很好的范例。

  “朱公练九齿,闲居离世纷。峨峨西岭内,偃息常所亲。天容自永固,彭殇非等伦。”

  春秋时越国人范蠡,在帮助越王勾践报仇雪耻攻灭吴国后退位隐居,被封为“陶朱公”。陶潜在这里故意隐去一个“陶”字,正是为了用“朱公”指代自己。他借范蠡隐居的典故表达自己在晋宋易代后的决心,一定要闲居避世,远离人世间的扰攘纷争。

  “西岭”指西山,也就是首阳山,伯夷叔齐在商周易代后隐居到首阳山,不食周粟,采薇而食,最后活活饿死。陶潜要求自己以伯夷叔齐为榜样,绝不作媚宋求荣的不忠不义之事。宁可饿死,也不到刘宋新朝去做官求禄!

  诗人最后说:老天爷要我陶潜活多少年,我就活多少年,要我饿死我就饿死,我绝不出仕新朝!其实未成年就夭折的殇子与活了八百岁的彭祖又有什么区别?人生的意义不是寿命的长短,而是品格和气节。

  陶潜写《述酒》的时候,一定悲痛愤怒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但他又只能用隐蔽晦涩的手法去写,甚至故意写错几个字,好让当权者无法看懂,也就无从迫害他。他对东晋王朝刻骨铭心的感情和对末代皇帝被残杀的切肤之痛,都深深隐藏在这首诗里。

  此诗被看作刺世诗,更恰切地说,是一首史诗,是中国文学史上优秀的史诗。

参考资料:
1、 龚 望.陶渊明集评议.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1:70-72
2、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73-179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