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情乐幽趣,遂与尘事违。岩谷久潜照,鱼鸟知忘机。
高情乐幽趣,遂与尘事违。岩谷久潜照,鱼鸟知忘机。
方邀栗里会,却指冶源归。借问归何遽,山中芝朮肥。
方邀栗里会,却指冶源归。借问归何遽,山中芝朮肥。
文彦博

文彦博

(1006—1097)汾州介休人,字宽夫。仁宗天圣五年进士。累迁殿中侍御史。庆历七年,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以镇压贝州王则起义,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皇祐三年被劾罢相,出知许、青、永兴等州军。至和二年复相。嘉祐三年,出判河南等地,封潞国公。神宗朝,反对王安石变法,极论市易损国体,惹民怨,出判大名、河南府。元丰六年以太师致仕。哲宗元祐初,因司马光荐,为平章军国重事。五年,复致仕。历仕四朝,任将相五十年。卒谥忠烈。有《潞公集》。 ▶ 339篇诗文

猜您喜欢
极目楚天空,云雨无踪,漫留遗恨锁眉峰。自是荷花开较晚,孤负东风。
极目楚天空,云雨无踪,漫留遗恨锁眉峰。自是荷花开较晚,孤负东风。
译文:放眼这南方的天空,看到天的边际,云彩和雨水都消失的不见踪影,却到处仿佛都是遗憾和幽恨的氛围,不禁让我紧紧地皱起了眉头。自古以来的荷花都是开的甚晚,辜负了早早吹过的东风。
客馆叹飘蓬,聚散匆匆,扬鞭那忍骤花骢。望断斜阳人不见,满袖啼红。
客馆叹飘蓬¹,聚散匆匆,扬鞭(biān)那忍骤花骢(cōng)²。望断斜阳人不见,满袖啼红。
译文:坐在旅店里感叹你我漂泊不定的人生,聚散又是这样一瞬之间,看着你挥起马鞭猛地抽打你那匹骏马,让它飞奔起来。我看着你随着傍晚的夕阳与我渐行渐远,直到我看不到你,哭湿了那被夕阳映红了的衣袖。
注释:¹飘篷:形容人象蓬草一样飘泊无定。²花骢:骏马。

  《词林纪事》记《能改斋漫录》载:宣和间,有题陕府驿壁云:幼卿少与表兄同研席,雅有文字之好。未笄,兄欲缔姻,父母以兄未禄,难其请。遂适武弁。明年,兄登甲科,职洮房。而良人统兵陕右,相与邂逅于此,兄鞭马略不相顾。岂前憾未平耶。因作《浪淘沙》以寄情云。

  此词借景抒情。上片委婉含蓄地写出“荷花开晚,孤负东风”。下片抒发“聚散匆匆”的慨叹。“望断斜阳人不见”,流露了无限眷恋之情。全词缠绵哀怨,真挚动人。

làngtáoshā··chǔtiānkōng--yòuqīng

chǔtiānkōngyúnzōngmànliúhènsuǒméifēngshìhuākāijiàowǎndōngfēng

guǎntànpiāopéngsàncōngcōngyángbiānrěnzhòuhuācōngwàngduànxiéyángrénjiànmǎnxiùhóng

风清月正圆,信是佳时节。不会长年来,处处愁风月。
风清月正圆,信是佳时节。不会长年来,处处愁风月。
译文:正是风清月圆的好天良夜。因与思念的人长年隔绝,每逢见到清风明月就产生了忧愁。
心将熏麝焦,吟伴寒虫切。欲遽就床眠,解带翻成结。
心将熏麝(shè)¹焦,吟伴寒虫²切。欲遽(jù)³就床眠,解带翻成结。
译文:点起香,对香吟诗,用来排除心中的愁情,但心反而与香一样焦,吟声与虫鸣一样凄凉。于是就上床睡觉,或许可以与愁苦告别,不料衣带又解不开,越急着想解开,越是解不开,反而打成了一个死结。
注释:¹熏麝:熏炉中的香料。²寒虫:蟋蟀。³遽:速。

  有人说,中国古代抒情诗词中很少有主词,这首也是如此。读者只有根据抒情主人公的口吻、语气、举动及她身边的器物等等来推断性别,身份。这首词抒情主人公似应是一位怀人的女子。

  上片开首两句是说风清月圆,正是良辰美景,令人赏心悦目。接下去两句却意绪陡转,“不会长年来,处处愁风月。”风月好不好,其实不在于风月,而在于人的心情。心情不好,风月将处处衔愁。杜甫《春望》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欧阳修《玉楼春》云:“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和月。”说得透辟。上片,作者曲笔回旋,入木三分地刻画了一个怀人女子那缠绵的、难于排遣的痛苦。

  过片紧扣一个“愁”字。“熏麝”指熏炉中的香料。“寒虫”即蟋蟀。“心将”二句是说,自己的心和熏炉中的香料一样燃焦了;自己低低的吟咏跟蟋蟀的鸣叫一般凄楚。这两句中,“焦” 、“切”二字下得准确、形象、老到,使得人与熏麝,人与寒虫融为一体了,人内心的焦灼不安,人内心的凄苦难耐也借二字传导而出了。

  “欲遽就床眠,解带翻成结。”以动作结情,构思巧妙,新颖。“遽”,匆忙,急之意。想念意中人而不得见,内心焦灼不安,于是想到还是上床睡觉吧,指望以此抛开痛苦烦恼。可是这也不行。想解带脱衣,反而结成了死结。生活中一个普普通通的动作,在此却显示了巨大的艺术魅力,它活脱脱写出一个烦恼人的烦恼心态。“解带翻成结”一句,语浅情深,实乃天籁之声,神来之笔,不知贺铸何由得来!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中曾说:“贺老小词工于结句,往往有通首渲染,至结处一笔叫醒,遂使全篇实处皆虚,最属胜境。”这首《愁风月》也是结句妙绝的一例。

chóufēngyuè--zhù

fēngqīngyuèzhèngyuánxìnshìjiāshíjié

huìzhǎngniánláichùchùchóufēngyuè

xīnjiāngxūnshèjiāoyínbànhánchóngqiè

jiùchuángmiánjiědàifānchéngjié

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几日添憔悴,虚飘飘柳絮飞。一春鱼雁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泥。
子规啼,不如归¹,道是春归人未归。几日添憔悴²,虚飘飘柳絮(xù)飞。一春鱼雁³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xián)
译文:春天的杜鹃叫了,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你走的时候说是春天就回来,而今春已到,人还未归。最近几天已显得疲惫憔悴,心绪不定,好似那虚飘飘的柳絮。整个春天音讯全无,而旧时檐前燕子早已归来,忙忙碌碌地营巢筑窝干得多欢!
注释:¹子规啼,不如归:子规啼声很像人说“不如归”,容易引起离人的乡愁。²憔悴:疲惫没有精神。³鱼雁:书信的代称。⁴则见双燕斗衔泥:只见一对对燕子争相衔泥筑巢。斗:竞相,争着。

  关汉卿的大德歌分别写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以一位闺中女子的口吻抒发其久久盼望离人归来,而屡屡失望的相思之苦。这首是写春季的,以春季而人未归,抒写女主人公的哀怨情愫。

  此曲首二句“子规啼,不如归”,既写景,又写时。意为:春天的杜鹃叫了,好像在说“不如归去”。声声响在少妇耳旁,深深触动了她怀念远人的情怀。所以第三句写道:“道是春归人未归。”意为:你走的时候说是春天就回来,而今春已到,却不见你的踪影。由于盼人人不至,精神饱受折磨,于是引出“几日……絮飞”两句。“几日憔悴”是从外形上描绘其愁苦。“虚飘飘柳絮飞”,表面写的是景,实际是比喻少妇的心理状态。情侣在外是凶、是吉、是祸、是福都不得而知,不能不令人担心。因而心绪不定,正如虚飘飘的柳絮,无所适从。下句“一春鱼雁无消息”是说:她等了整整一个春天,九十个日夜啊,却一点消息也没等到,痛苦已极,百无聊赖。妙的是作者未从正面明写这种感情,而是宕开一笔,用“则见双燕斗衔泥”来反衬。燕是“双燕”,它们为筑爱巢在比赛着衔泥。此情此景,和孤居独处、落落寡欢的少妇形成鲜明的对比,不禁使人又添几分苦涩。

  曲子以“归”为诗眼。首句“子规啼”,因其声若“不如归去”,能发闺妇怀远之情。二、三句妙用三个“归”字,贴切、自然流畅,强烈地传达出思念的情感。在飘飘柳絮衬托之下,“添”字尤见精神,准确地把握了因“思”而起的恍惚神态。末句写眼前景,以双燕衔泥营巢继续映衬和强化浓郁的思念和独寂之情。

  此曲开头用的是比兴手法。中间写少妇的离别之苦,由表及里,层层深入。最后用双燕衔泥反衬少妇的孤独之苦。全篇紧紧围绕一个“春”字,从各个侧面描绘,突出了少妇的思念。行文上惜墨如金,不蔓不枝。

··chūn--guānhànqīng

ziguīguīdàoshìchūnguīrénwèiguītiānqiáocuìpiāopiāoliǔfēichūnyànxiāojiànshuāngyàndòuxián

睡海棠,春将晚。恨不得明皇掌中看。霓裳便是中原乱。不因这玉环,引起那禄山,怎知蜀道难!
睡海棠(táng)¹,春将晚。恨不得明皇²掌中看。霓(ní)³便是中原乱。不因这玉环,引起那禄(lù),怎知蜀道难
译文:杨贵妃酣睡初醒的神情仿佛是晚春的海棠花一般,唐明皇恨不得放在自己的手心里观赏把玩。那只《霓裳羽衣舞曲》便是中原最大的祸患,不是因为这个杨玉环,引起那位野心家安禄山的垂涎,怎么会发生那么大的动乱?唐明皇也就不会知道蜀道有多么难。
注释:¹睡海棠:比喻杨贵妃。²明皇:指唐玄宗。³霓裳:即《霓裳羽衣曲》,相传杨贵妃善舞此曲。⁴玉环:杨贵妃字玉环。⁵禄山:即安禄山。⁶蜀道难:指安禄山攻入潼关,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之事。

  马嵬坡又名马嵬驿,在今陕西省兴平县西北。唐玄宗宠爱杨贵妃,荒淫误国,酿成“安史之乱”。安史叛军攻破潼关,唐明皇仓皇向四川逃难,路过马嵬驿时,扈从的禁卫军哗变,求诛杨氏以谢天下。玄宗为了稳定军心,被迫缢死杨贵妃。这首小令以曲写史,意在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此曲前半叙事,后半议论,借唐玄宗与宠妃杨玉环终日游戏作乐,发出了兴亡之叹。全曲造词清新、畅达自然,后世流传甚广。有人认为作品对杨玉环的责备重于玄宗,表明作者由于历史观的局限,仍有“女人祸水”的消极思想。其实这是此类话题的传统论见,作者不可能不知道祸首是谁,“恨不得”一句已经透尽个中消息,只是囿于忠君之道,不便揭穿罢了。

参考资料:
1、 蒋星煜主编 .元曲鉴赏辞典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230-231

kuài··wéi--zhìyuǎn

shuìhǎitángchūnjiāngwǎnhènmínghuángzhǎngzhōngkànshang便biànshìzhōngyuánluànyīnzhèhuányǐnshānzěnzhīshǔdàonán

朝朝琼树后庭花,步步金莲潘丽华,龙蟠虎踞山如画。伤心诗句多,危城落日寒鸦。凤不至空台上,燕飞来百姓家,恨满天涯。
朝朝琼树后庭花¹,步步金莲潘丽华²,龙蟠(pán)虎踞(jù)³山如画。伤心诗丽多,危城落日寒鸦。凤不至空台上,燕飞来百姓家,恨满天涯。
译文:陈后主的宫廷日日演唱着玉树后庭花,东昏侯宠爱着步步生莲的贵妃潘丽华,雄壮险要的金陵依然是江山如画。前人留下了无数的伤心诗句,如今满眼是危城落日寒鸦。凤凰不再回到这空旷的凤凰台,曾经豪华的住宅早已成为百姓的居住地。令人遗恨满天涯。
注释:湘妃怨:曲牌名,又名《水仙子》《凌波曲》《凌波仙》。¹后庭花:指南朝后主陈叔宝《玉树后庭花》。²潘丽华:指潘玉儿,南朝齐废帝萧宝卷的贵妃。³龙蟠虎踞:形容金陵(今南京)地形的雄壮险要。⁴危城:高城。⁵空台:指凤凰台,在南京城西南角。

  这首小令写了陈后主、南齐东昏侯的荒淫无耻,强调尽管金陵是“钟皇龙盘,石城虎踞”险要之地,也挡不住统治者的衰亡。全篇多用景语侧面烘托,并多处化用历史典故,风格典雅委婉。这首曲子通过写陈后主和南齐东昏侯的荒淫无道,借历史故事抒发南宋亡国之恨

  “朝朝琼树后庭花”指南朝的陈后主,他每日与宾客妃嫔游玩作乐,《玉树后庭花》据说就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的乐曲,被后人称为“亡国之音”。他每日沉迷于酒色,隋兵到来时还在饮酒作乐,后被生擒。“步步金莲潘丽华”写的是南北朝时南齐东昏侯事,“东昏侯凿金莲以贴地”,令其爱妃走在其上,称其为“步步金莲”。梁武帝攻入南京后,杀了东昏侯,潘丽华自缢而死。作者无任何议论之词,只是叙述了这两个典故,看似是讲旧事旧人,其实是隐射南宋灭亡的根本原因。接着,作者描写金陵的险要地势,“龙蟠虎踞山如画”,其地如龙盘虎踞般雄壮,山色风光如画一般,而这一切却都没有保住两个王朝的衰亡。这三丽合起来,便可见作者细心经营的诗丽中别有一番深意。向来亡国之君皆骄奢淫逸,而明君即使无险峻之地守护,民心所向,也绝不会亡国。

  “伤心诗丽多,危城落日寒鸦。”有多少伤心的诗丽流传下来,落日西下,高高的城墙上只剩下寒鸦在栖息。“ 伤心”二字点出了作者此时的心情,昏君无道,黎民遭殃,江山易主让作者忍不住感慨万千。作者又通过“危城”“落日”“寒鸦”三个意象塑造了一种萧瑟落魄的景象,通过诗丽可以想到王朝的兴衰。

  “凤不至空台上,燕飞来百姓家。”作者写南京城曾经辉煌的凤凰台已成一座空台,原来辉煌的宫殿如今也成为平常百姓居住的地方。李白曾有“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的著名诗丽,作者此丽也表示了类似的意思,即昔日的辉煌已经不在。

  “燕飞来百姓家”出自刘禹锡《乌衣巷》中“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一丽,东晋王、谢两家曾是当时的贵族巨擘,然而世事多变,如今那豪华的住宅早已成为百姓的居住地。作者这里引用了两个典故,借古讽今,感慨物换星移和王朝的兴衰多变。

  自古以来,多少忠义之士为国鞠躬尽瘁,而却多因昏君误国而心酸不已。作者生于元朝,但元朝统治者残酷的统治和黑暗的官场,让作者不禁想起那南宋灭亡的惨剧,因而伤感不已。

参考资料:
1、 陈思思,于湘婉编著. 元曲鉴赏大全集 下[M]. 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357-358.

xiāngfēiyuàn··yùnjīnlíng怀huái--zhāngjiǔ

cháocháoqióngshùhòutínghuājīnliánpānhuálóngpánshānhuà

shāngxīnshīduōwēichéngluòhán

fèngzhìkōngtáishàngyànfēiláibǎixìngjiāhènmǎntiā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