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仰望公,画笔开生面。之官惟琴鹤,千载赵清献。
当时仰望公,画笔开生面。之官惟琴鹤,千载赵清献。

zhàoqīngxiànxiǎoxiàng--zhāng

dāngshíyǎngwànggōnghuàkāishēngmiànzhīguānwéiqínqiānzàizhàoqīngxiàn

张昱

张昱

元明间庐陵人,字光弼,号一笑居士,又号可闲老人。历官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行枢密院判官。晚居西湖寿安坊,屋破无力修理。明太祖征至京,厚赐遣还。卒年八十三。有《庐陵集》。 ▶ 794篇诗文

猜您喜欢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月黑见(xiàn)渔灯,孤光¹一点萤。
译文:漆黑无月的夜里,孤零零的一盏渔灯像萤火虫一样闪现在河面。
注释:¹孤光:孤零零的灯光。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微微风簇(cù)¹浪,散作满河星。
译文:一阵微风吹来,河面漾起了层层细浪,水面上的光点随着波浪散开,如同满河星光。
注释:¹簇:聚集。

  这首诗好似一幅速写,作者抓住了那倒映在水中的渔火化作满天星星的片刻,几笔勾勒,立即捕捉住了这转瞬即逝的景物。这首诗又好似一幅木刻,在漆黑的背景之上,亮出一点渔火,黑白对比,反差特别鲜明。

  前两句是静态描写,把暗色和亮色联系在一起,显得形象鲜明。

  第一句“月黑见渔灯”中“月黑”指的是月亮没有出来,天特别黑,不是说月亮是黑的。见(读xiàn),显现。孤光,孤单的亮光。萤,萤火虫,光亮微弱。意思说:一个没有月亮的晚上,天是那样黑。只有渔船上一盏围灯,孤零零闪着萤火虫一样微弱的光。第一句用“月黑”突出“渔灯”。

  第二句“孤光一点萤”,写如豆灯光像江岸边一点萤火,是意中之象,描写渔灯的形象。河面幽黑,只有孤零零的一点灯光闪烁着,仿佛是一只萤火虫在原野里发出微弱的光。“孤”表现了环境的寂寞、单调,寄寓着一定的感情色彩。一种茫然无奈的情感袭上诗人的心头。

  后两句为动态描写。不难想象,当诗人见到微风腾起细浪,灯影由一点散作千万这动人一幕的时候,心情是何等地兴奋。

  第三句“微微风簇浪”簇,拥簇,簇动。风儿微微吹来,水面拥起细细的波纹,再看那倒映在水中的“孤光”,四下散乱开了,顿时化作满河的星星,闪烁不定,令人眼花缭乱。这两句由静入动,描绘出一个十分生动神奇的画面。风簇细浪,浪散灯光,灯光化星,层层展开,引人入胜。“簇”字用得准确形象,既写出了风微,又刻画了浪动。

  第四句“散作满河星”犹如天外奇峰,劈空而来。那如萤的孤光,刹那间似乎变成万船灯火,点缀河中,又如风吹云散,满天明星,倒映水中,使这静谧的黑夜,单调的河面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壮观。风吹浪起,簇起的每朵浪花,都把那如萤般的灯光摄进水中,有多少浪花,就有多少灯光。同时此句的描写为诗词增添了画面感,使枯燥无趣的文字能幻化出美丽浪漫带有一丝丝的安逸宁静的景象,使诗人流连其中。

  诗人细腻的观察是由上到下,由静到动的,写来又是那样井然有序,明暗互衬,静动相间,用字传神,联想奇特,构成一幅独特而又令人神往的舟夜渔火图,使读者得到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

参考资料:
1、 郁贤皓主编.中学古诗文鉴赏辞典: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07:第101页
2、 徐元主编.新编中小学古诗助读: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02:第434页
3、 周啸天主编.元明清诗歌鉴赏辞典: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1.06:第1173页
4、 魏耕原著.古诗精华赏析: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10:第290页

zhōushūsuǒjiàn

zhāshènxíng qīngdài 

yuèhēixiàndēng guāngdiǎnyíng 
wēiwēifēnglàng sànzuòmǎnxīng 
漫云女子不英雄,万里乘风独向东。
漫云女子不英雄,万里乘风独向东。
译文:别说女子不能干英雄事业,看我乘风万里,只身东渡日本。
诗思一帆海空阔,梦魂三岛月玲珑。
诗思一帆海空阔,梦魂三岛¹月玲珑。
译文:孤帆外海天空阔,动我诗情,三向上月色玲珑,入我梦境。
注释:¹三岛:指日本。
铜驼已陷悲回首,汗马终惭未有功。
铜驼已陷悲回首,汗马¹终惭未有功。
译文:想起国家亡给异族,令人悲酸;惭愧我奔走革命,到今一事无成。
注释:¹汗马:作战有功叫做汗马功劳,作者为革命奔走,自谦还没有立下功劳。
如许伤心家国恨,那堪客里度春风。
如许伤心家国恨,那堪客里度春风。
译文:这样大的国仇家恨使我伤心,哪能在客地春风中虚度光阴!

rénshíjǐngjūnsuǒyòngyuányùn

qiūjǐn jìnxiàndài 

mànyúnyīngxióng wànchéngfēngxiàngdōng 
shīfānhǎikōngkuò mènghúnsāndǎoyuèlínglóng 
tóngtuóxiànbēihuíshǒu hànzhōngcánwèiyǒugōng 
shāngxīnjiāguóhèn kānchūnfēng 

金生砂砾,珠出蚌泥。叹兹窈窕,产于卑微。盼倩淑丽,皓齿蛾眉。玄发光润,领如螬蛴。纵横接发,叶如低葵。修长冉冉,硕人其颀。绮袖丹裳,蹑蹈丝扉。盘跚蹴蹀,坐起昂低。和畅善笑,动扬朱唇。都冶武媚,卓砾多姿。精慧小心,趋事若飞。中馈裁割,莫能双追。关雎之洁,不陷邪非。察其所履,世之鲜希。宜作夫人,为众女师。伊何尔命,在此贱微!
金生砂砾(lì),珠出蚌(bàng)¹。叹兹²(yǎo)(tiǎo)³,产于卑微。盼倩淑丽,皓齿窕眉。玄发¹⁰光润¹¹,领¹²如螬(cáo)(qí)¹³。纵横接发,叶如低葵¹⁴。修长冉(rǎn)¹⁵,硕(shuò)¹⁶其颀(qí)¹⁷。绮(qǐ)¹⁸丹裳,蹑(niè)¹⁹蹈丝扉²⁰。盘(pán)(shān)²¹(cù)(dié)²²,坐起昂低²³。和畅善笑²⁴,动扬²⁵朱唇²⁶。都(dū)²⁷武媚²⁸,卓砾(luò)²⁹多姿³⁰。精慧³¹小心³²,趋事若飞³³。中馈³⁴裁割³⁵,莫能双追³⁶。关雎(jū)³⁷之洁,不陷³⁸邪非³⁹。察其所履⁴⁰,世之鲜(xiǎn)⁴¹。宜⁴²作夫人⁴³,为众女师⁴⁴。伊何⁴⁵⁴⁶命,在此贱微!
译文:金子出于砂砾,珍珠出淤泥中的河蚌。可叹这窈窕女子啊,出身卑贱。一双会说话的眼睛、一对藏满笑意的酒窝、洁白的牙齿、修长的眉毛,透着贤淑善良和美丽。黑发光泽,颈项白嫩,大辫甩在后,沿着发际插了一圈小花,活像一个向日葵。身体修长,亭亭玉立,活脱脱一个美人坯子。素衣红裙,丝履在下。行走坐卧,起伏飘逸。随和欢畅,笑容满面,轻声细语。微扬朱唇。美丽绝伦,妩媚动人。聪明精细,处事谨慎,一旦动作,快速如飞。厨艺女工,首屈一指。心地纯正,无歪无邪。察其作为,举世罕见。 宜作皇妃,宜作女师。为何却是这般命运,处境如此低贱卑微!
注释:青衣:本指古代帝王、后妃的一种礼服,自汉以后,以青衣为卑贱者之服,故称婢为青衣。¹金生砂砾,珠出蚌泥:此句言金是从砂石中提炼出来的,珍珠是在泥土蚌中孕育出来的。这是古诗中的比兴手法,以引起下文。²兹:此,这个。³ 窈窕:美好的样子。这里用以指代美女。⁴产:《艺文类聚》作“生”。⁵卑微:卑下低微,指美女出身低微。⁶盼倩:形容女子顾盼生姿。“盼”,《初学记》作“盻(pǎn)”。⁷淑丽:贤淑美丽。⁸皓齿:洁白的牙齿。⁹窕眉:女子长而美的眉毛,如窕须。¹⁰玄发:黑头发。¹¹光润:光泽。¹²领:颈部。¹³螬蛴:金龟子的幼虫。白色,圆柱状。古代常用以比喻女子颈部的白嫩。¹⁴纵横接发,叶如低葵:《艺文类聚》卷三十五与《全后汉文》无此两句。接,通“缉”。缉发,即编织头发。低葵:低下头的葵花,指发型。¹⁵冉冉:柔顺美好貌。¹⁶硕人:美人。¹⁷颀:修长的样子。¹⁸绮袖:有花纹的美丽的袖子。这里借指上衣,与下句裳(下衣)对应。袖,《艺文类聚》做“绣。”¹⁹蹑:踩。²⁰丝扉:丝鞋。²¹盘跚:同“蹒跚”,走路且摇且缓慢的样子;又,旋转的样子。²²蹴蹀:轻轻地移步。《说文》:“蹴,蹑也。”蹀,即蹀躞,小步貌。²³坐起低昂:即或坐或起,或低头,或抬头。²⁴和畅善笑:形容喜欢笑而且笑容自然,不做作。²⁵动扬:努起、撅起,形容嘴的动作。²⁶朱唇:形容少女红艳艳的嘴唇。²⁷都冶:美艳的样子。²⁸武媚:姿态美好的样子。²⁹卓跞:同“卓荦(luò)”,超绝,特出。³⁰多姿: 风情万种的样子。³¹精慧:灵巧聪明。³²小心:谨慎。³³趋事如飞:指做事手足轻盈快捷。趋事,做事。³⁴中馈:指妇女主持家中馈食供祭诸事。³⁵裁割:剪裁衣服,指女红。³⁶莫能双追:没有第二个人能赶得上。³⁷关雎:水鸟名,亦名王雎,传说雌雄皆有定偶,挚而有别。这里形容女子有关雎之贞洁。³⁸陷:陷入。³⁹邪非:邪恶非礼之事。⁴⁰履:践,指所作所为。⁴¹鲜希:稀少,少有。⁴²宜:适宜。⁴³夫人:古代命妇的封号。最早的一例是王莽封崔篆母师氏为义成夫人。这里泛指有品德善治家的妇女。⁴⁴女师:女子的楷模。⁴⁵伊何:为何,为什么。⁴⁶尔:你。
代无樊姬,楚庄晋妃。感昔郑季,平阳是私。故因锡国,历尔邦畿。虽得嬿婉,舒写情怀。寒雪翩翩,充庭盈阶。兼裳累镇,展转倒颓。昒昕将曙,鸡鸣相催。饬驾趣严,将舍尔乖。蒙冒蒙冒,思不可排。停停沟侧,噭噭青衣。我思远逝,尔思来追。明月昭昭,当我户扉。条风狎猎,吹予床帷。河上逍遥,徙倚庭阶。南瞻井柳,仰察斗机。非彼牛女,隔于河维。思尔念尔,惄焉且饥。
¹无樊姬²,楚庄³晋妃。感昔郑季,平阳是私。故因锡国,历尔邦畿(jī)。虽得嬿(yàn)¹⁰,舒¹¹¹²情怀。寒雪翩翩¹³,充庭盈阶。兼裳¹⁴累镇¹⁵,展转¹⁶倒颓¹⁷。昒(hū)(xīn)¹⁸将曙¹⁹,鸡鸣相催。饬(chì)²⁰(cù)²¹,将舍²²²³²⁴。蒙(mēng)²⁵蒙冒,思不可排²⁶。停停²⁷²⁸²⁹,噭(jiào)³⁰青衣。我思³¹远逝³²,尔思来追³³。明月昭昭³⁴,当³⁵我户扉(fēi)³⁶。条风³⁷(xiá)³⁸,吹予床帷(wéi)³⁹。河上逍遥⁴⁰,徙倚⁴¹庭阶⁴²。南瞻⁴³井柳⁴⁴,仰察斗⁴⁵⁴⁶。非彼牛女⁴⁷,隔于河⁴⁸⁴⁹。思尔念尔,惄(nì)⁵⁰焉且饥⁵¹
译文:可叹无缘成为当代的樊姬、晋妃,不过像先前的郑季、平阳一样受到君王宠爱而已。甚至把朝政赐给她们,国家因此大乱。国君只知寻美女,泄情欲。即使屋外大雪纷飞,寒气逼人,一片银白,屋内也是被褥有加,辗转颠倒,寻欢作乐。直到东方欲曙,鸡呜相催,才仓促登车上朝,难舍那乖巧美人。糊涂啊,昏昧啊,思美之心难排除。亭亭玉立的美人哟,悲伤抽泣在沟渠边,你悲伤我亦感伤,恨不飞到你身旁。明月光光,照我窗门。春风阵阵,吹拂你的床帐;《河上》之歌慰我心,伴我徘徊庭院中。我仰望井、柳。又考察看那北极与北斗。我们不是那牛郎织女,缘何受阻于天河?思你啊想你,那难过的心情使我如饥似渴。
注释:¹代:即“世”,唐人避李世民讳而改。²樊姬:春秋时楚庄王之姬。姓姬、樊人。樊,亦名阳樊,在今河南济源县东南。³楚庄:即楚庄王。⁴晋妃:指骊姬。《史记·晋世家》载:晋献公“五年,伐骊戎,得骊姬、骊姬弟,俱爱幸之”。骊姬生奚齐。她谮杀太子申生,逐群公子。献公死,即为大臣里克所杀。⁵郑季:汉代大将军卫青的父亲。⁶平阳:指平阳侯,西汉曹参及其曾孙曹寿皆有此封号。⁷私:私通。⁸故因锡国,历尔邦畿:指因卫青姊卫子夫被封皇后而卫家大贵。锡国:疑指作者去外地赴任。锡,同“赐”。国,指某一地区、某一地方,具体不详。历:经过。尔:指青衣女子。邦畿:家乡、地区。⁹虽:通“唯”,只有。¹⁰嬿婉:美好的样子。¹¹舒:抒发。¹²写:同“泻”,宣泄。¹³翩翩,一作“缤纷”。¹⁴兼裳:穿着厚重衣裳。¹⁵累镇:重叠压镇,指增加被褥。¹⁶展转:即辗转反侧,不能入睡。¹⁷倒颓:精力消退。¹⁸昒昕:拂晓,黎明。¹⁹曙:天亮。²⁰饬驾:准备车马。饬,整治。²¹趣严:速整行装。严,衣装。避汉明帝刘庄讳,改装为严。²²舍:舍弃,离开。²³尔:指青衣女子。²⁴乖:离别。²⁵蒙冒:昏昧不清的样子。²⁶排:排除。²⁷停停:同“亭亭”,身长玉立的样子。²⁸沟:贵族庭院之沟洫。²⁹侧:旁边。³⁰噭噭:象声词,此指悲哭声。³¹思:语助词。³²远逝:远去。³³追:追随。³⁴昭昭:明亮的样子。³⁵当:对、照。³⁶扉:门扇,此指门。³⁷条风:东北风。主立春四十五日。³⁸狎猎:连续不断的样子。³⁹床帷:床帐。⁴⁰河上逍摇:逍摇亦作消摇或逍遥,安闲自得的样子。此处作徜徉、缓行的样子。⁴¹徙倚:留念徘徊。⁴²庭阶:庭院、台阶。⁴³南瞻:抬头向南望。⁴⁴井柳:即井宿和柳宿,属二十八宿中南方朱雀。⁴⁵斗:即斗宿。⁴⁶机:又称天玑星。北斗七星中的第三星。机,借作“玑”。⁴⁷牛女:即牛郎星和织女星。⁴⁸河:天河。牛郎星和织女星各在河一边,故曰隔。⁴⁹维:语气助词。⁵⁰惄:忧思伤痛。⁵¹饥:饥饿。

  这篇赋细致地刻画了一出身卑微,但容貌美丽端庄,心灵高尚纯洁的青衣女子形象,以细腻的笔触、真挚坦白的言辞、自身亲历的口吻追叙自己的一段恋情,寄托了对出身低微之青衣婢女的赞赏爱慕。全篇文辞清丽,感情真挚,摹写女子形象尤传神动人。

  赋用四言诗体形式,今存六十四句,大致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前三十句)集中刻画“青衣”形象,充分表现其外美内慧的个性特点。作者采用铺陈手法,从容貌、身材、服饰、举止、表情等,一直写到“青衣”的聪敏勤快、心细手巧。所有这一切,旨在说明这位“青衣”的“宜作夫人,为众女师”,只是命运跟她开了个玩笑,让她投胎在“贱微”人家。值得注意的是,在描写“青衣”形象时,作者自始至终把她当作“夫人”、“后妃”来对待。赋中刻画“青衣”的外貌,有不少词语乃至成句都出自《诗经·卫风·硕人》,而《硕人》是一首赞美春秋初年卫庄公夫人庄姜的诗。赋中又称“《关雎》之洁,不陷邪非”。《关雎》是《诗经》中第一篇作品。依照儒家传统的解释,这首诗是颂扬“后妃”之德的。蔡邕显然是想说“青衣”虽出身“卑微”,却具有“后妃”的美德与情操,她是绝不会去做那些不正、不好的事情的。因此,这位“青衣”在作者的心目中,俨然是“世之所希”的诸侯“夫人”、天子“后妃”一般的人物。

  这样的描写,一方面表现了作者对“青衣”的颂美和爱慕之意,而另一方面也传达出作者的矛盾心态,因为作者与“青衣”之间毕竟存在着门第悬殊的阻碍。赋的开头“金生沙砾,珠出蚌泥;叹此窈窕,产于卑微”几句,在赞扬“青衣”出类拔萃的同时,作者因“青衣”的卑微出身而产生的那种惋惜之情也溢于言表。从作者对“青衣”形象的刻画中,我们能够感受到的是真情的流露,赞美、爱慕之意与惋惜、慨叹之情交织在一起。作者将“青衣”与“夫人”、“后妃”相匹配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表明这位“青衣”是完全值得作者去追求的。

  该赋的第二部分(后三十四句)开头“代无樊姬,楚庄晋妃;感昔郑季,平阳是私”四句就委婉地传达出了这个意思。樊姬是春秋时楚庄王的夫人;庄王沉溺于狩猎,樊姬用不食禽兽之肉来进谏,她还设计让庄王任用孙叔敖为令尹,庄王因此得以称霸。蔡邕在这里是说,世上如果找不到像樊姬这样的贤德女子,那么,楚庄王也就只能降格以求,娶一般的女子为妻了。很明显,这是在为作者爱上“青衣”寻找托词。郑季是汉武帝时名将卫青的生父,卫青的生母卫媪原为平阳侯曹寿家的婢女。郑季曾任县吏,被派往平阳侯家供使遣,因而与卫媪私通。这个典故用得有言外之意:既然有郑季的榜样在前,那么,作者今天与“青衣”的相恋结合也不算为过。这里或许透露出作者与“青衣”相识相恋时的身份,跟当年郑季与卫媪的情况是相似的。

  作者是在“锡国”赴任途中,在“寒雪翩翩”“条风狎猎”的时节里,经过“青衣”所居“邦畿”,才与“青衣”邂逅相识的,而双方的地位与境遇又不能维持这种恋情的继续发展,因此,这场“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的经历,给双方尤其是作者带来了无限的惆怅与苦痛;赋的第二部分的主要篇幅就是写双方别离时和别离后的感情。“停停沟侧,嗷嗷青衣”是第二部分仅有的描写离别时“青衣”形象的句子,但却将“青衣”藏身僻静处目送作者远去、黯然神伤、痛苦抽泣的情态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显得十分悱恻动人。第二部分的主要笔墨还是落在铺写作者分别时的痛心疾首和别后的深切思念上,写得也非常真挚、细腻。如果说,在赋的第一部分中,作者还显得比较清醒、理智,还存在门第等级的顾虑,表现得有点犹豫的话,那么,在第二部分中,作者已经完全为情感所支配,几乎到了不能自拔的境地。“蒙冒蒙冒,思不可排”,“思尔念尔,怒焉且饥”,这些赋句表达的就是情不自禁的痛苦呼叫了。

参考资料:
1、 许建平主编.《去蔽、还原与阐释 探索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新路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7:第482-484页
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喜笑东风。
桃未芳菲(fēi)¹杏未红,冲寒先喜笑东风²
注释:¹芳菲:花草香美。²“冲寒”句:意即“先喜(红梅)冲寒迎东风而笑”。
魂飞庾岭春难辨,霞隔罗浮梦未通。
魂飞庾(yǔ)岭春难辨¹,霞隔罗浮梦未通²
注释:¹“魂飞”句:意思是红梅若移向大庾岭,其景色就与春天很难区别了。大庾岭即梅岭,盛植梅花。借“庾岭”点出梅花,借“春”点出色红。²“霞隔”句:用隋代赵师雄游罗浮山梦见梅花化为“淡妆素服”的美人与之欢宴歌舞的故事。见《龙城录》。用“霞”喻花红。用“隔”、“未通”,因赵师雄所梦见的罗浮山梅花是淡色的,与所咏的红梅不同。
绿萼添妆融宝炬,缟仙扶醉跨残虹。
绿萼(è)添妆融宝炬,缟(gǎo)仙扶醉跨残虹¹
注释:¹“绿萼”二句:意思是红梅似燃着红烛、添加了红妆的萼绿仙子,又如喝醉了酒在跨过赤虹的白衣仙女。绿萼,梅花绿色的称绿萼梅,这里借梅拟人,说“萼绿”,即仙女萼绿华,所以说“添妆”,与下句取喻相类。《增补事类统编·花部·梅》“萼绿仙人”注引《石湖梅谱》:“梅花纯绿者,好事者比之九嶷仙人萼绿华云。”妆,指红妆,红衣、胭脂等皆属。宝炬,指红烛。宋代范成大《梅》诗:“午枕乍醒铅粉退,晓妆初罢蜡脂融。”缟仙,原本比喻梅花。扶醉,醉须人扶。以“醉”颜点出花红。残虹,虹以赤色最显,形残时犹可见。南朝江淹《赤虹赋》:“寂火灭而山红,余形可览,残色未去。”也借以喻花红。
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
看来岂是寻常色¹,浓淡由他冰雪中。
注释:¹“看来”句:包含二义:一、花色美丽,不同寻常;二、梅花一般都是淡色的,用“岂是”来排除,是为了说红梅。
(出自《红楼梦》第五十回。)
(出自《红楼梦》第五十回。)

  《咏红梅花得“红”字》是《红楼梦》中邢岫烟所作,该诗和《咏红梅花得“梅”字》、《咏红梅花得“花”字》都出自小说第五十回。书中众人在芦雪庵联句,贾宝玉写诗“落了第”,被罚往栊翠庵折红梅花。大家又叫新来的邢岫烟、李纹、薛宝琴每人再作一首七律,按次用“红”、“梅”、“花”三字做韵。专命折得红梅的贾宝玉做一首《访妙玉乞红梅》诗。

  随着封建制度日趋衰落,当时的豪门,特别是贵族人士,在精神上也日益空虚,做诗成了一种消磨时光和精力的娱乐。他们既然除了“风花雪月”之外别无可写,也就只得从限题、限韵等文字技巧方面去斗智逞能。小说中已换过几次花样,这里每人分得某字为韵,也是由来已久的一种唱和形式。描写这种诗风结习,客观上反映了当时这一阶层人物的无聊的精神状态。

  从人物描绘上说,邢岫烟、李纹、薛宝琴都是初出场的角色,应该有些渲染。但她们刚到贾府,与众姊妹联句作诗不应喧宾夺主,所以芦雪庵联句除薛宝琴所作尚多外,仍只突出史湘云。众人接着要她们再赋红梅诗,是作者的补笔,借此机会对她们的身份特点再作一些提示,而且是通过诗句来暗示的。作者曾借王熙凤的眼光介绍邢岫烟虽“家贫命苦”,“竟不像邢夫人及他的父母一样,却是个极温厚可疼的人”(《红楼梦》第四十九回)。她的诗中红梅冲寒而放,与春花难辨,虽处冰雪之中而颜色不同寻常,隐约地包含着这些意思。

出东门,不顾归。
出东门¹,不顾归²
译文:刚才出东门的时候,就不想着再回来了。
注释:¹东门:主人公所居之处的东城门。²不顾归:一作“不愿归”。顾:念。不顾归,决然前往,不考虑归来不归来的问题。
来入门,怅欲悲。
来入门¹,怅(chàng)²欲悲。
译文:回到家进门惆怅悲愁。
注释:¹来入门:去而复返,回转家门。²怅:惆怅失意。
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
(àng)¹中无斗米储,还视²³上无悬盎。
译文:米罐里没有多少粮食,回过头看衣架上没有衣服。
注释:¹盎:大腹小口的陶器。²还视:回头看。³架:盎架。
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
拔剑东门去¹,舍中儿母²牵盎啼:
译文:拔剑出东门,孩子的母亲牵着衣服哭泣说:
注释:¹“拔剑”句:主人公看到家中无盎无食,拔剑再去东门。²儿母:孩子的母亲,主人公的妻子。
“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哺糜。
“他家¹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哺(bǔ)(mí)²
译文:“别人家只希望富贵,我情愿和你吃粥。
注释:¹他家:别人家。²哺糜:吃粥。
上用仓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今非!”
上用¹仓浪天²故,下当用此黄口儿³。今非!”
译文:在上有青天。在下有年幼的孩子。你现在这样做不对!”
注释:¹用:为了。²仓浪天:即苍天、青天。仓浪,青色。³黄口儿:指幼儿。⁴今非:现在的这种冒险行为不对头。
“咄!行!吾去为迟!白发时下难久居。”
“咄(duō)¹!行²!吾去为迟³!白发时下难久居。”
译文:丈夫说:“你不要管!我去了!我已走得太晚了!我已见白发脱落了,这种苦日子谁知还能够活几天?”
注释:¹咄:拒绝妻子的劝告而发出的呵叱声。²行:走啦!³吾去为迟:我已经去晚啦!⁴下:脱落。

  《东门行》描绘了一幅凄惨又壮丽的画面。主人公走出家门,不想回家,可是妻子儿女又难以割舍。一进屋门,家徒四壁,生活无望,又拔剑出门,妻子生怕出事,一边哭泣一边劝阻,但主人公仍感到无路可走,终于挥衣而去。

  诗的前半写主人公要去“为非”的原因,用了六句。前二句写他下了决心走出东门,诗中却说“出东门,不顾归”。“不顾归”,是说原本下了决心,不打算来归,但又不得不归,因为心中毕竟有所顾念。所顾念的自然是妻子儿女。可以想象:主人公在东门外踟蹰、扼腕,过了好一会,终于又脚步沉重地走回家来。然而,家中的景况,对于他来说,不啻当头棒喝,打消他的任何幻想。所以接下的两句说,“来入门,怅欲悲”。现在他清醒地意识到:除了那一条路,别无他路可寻。心中悲酸,都系于一个“怅”字,这并非平常的怅然之叹,而是一种绝望之感。摆在他面前的,是残酷的现实:“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无衣无食,这比出去干那桩事更可怕。要么冻馁待毙,要么拚作一腔热血,同命运作最后的决斗。如取后者,尚存万一生的希望,顶多牺牲个人,却可能救活可怜的一家老小,若取前者,全家人只有死路一条。这是明摆着的事。这一段,通过主人公复杂心理活动的描叙,把主人公推向矛盾的顶点。诗中入情入理地写出此君之所以走上这样一条可怕的道路,乃是为贫穷所逼。诗的主题建立在这样一个现实基础之上,就不致使人产生伦理上的厌恶之感。这便是此诗的不可动摇的美学价值。

  这六句在炼意上颇有独到之处。一个本来安分的人怎样走上那条危险之路,这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而诗人则紧紧抓住主人公几度徘徊,归而复出这一心理和行为的激烈矛盾,就写出其中的必然性。又如“盎中”以下两句。盎中无米,架上无衣,都是主人公眼见的事,可是,诗人却将“视”字属下句。这样,在表现效果上就大不同。盎中无米,架上无衣,是悲感之所由发,也就是主人公之所以不得不去冒险的根本原因。这是全诗的关键所在。如说“视盎中无斗米储”,就将本句与上句隔断,从而使语势陡然转折,上句的“悲”字就失却那种震撼心灵的力量。像诗中这样将“视”下属且加“还”字,就更加重了上句的意义:吃没吃,穿没穿,还有什么活路呢?因而具有征服读者的不可辩驳的力量。

  后半,“拔剑东门去”承上句而来,是主人公由犹豫、反复到下定最后的决心。主人公要出去做事,不一定非要作出一副剑拔弩张的架势。但诗中这样处理,却异常真实地表现出主人公决绝而无反顾。以下妻子牵衣哭劝一段文字,是对主人公这不顾一切的行动的戏剧性烘托。妻子说,别人富贵我不羡慕,我甘愿和你喝稀饭。这是自欺欺人的话。家中灶下连一粒米都没有了。大约她也觉出自己的话没有说服力,就又说:你看在老天爷的分上吧。这话当然也不会生出什么效果。主人公早就不信老天爷了。她又让他为儿女着想,而他正是为了儿女才这样做的啊。妻子想到的是另一层:一旦事败,触犯“王法”,不但救不了一家老小,而且还会将他们投入更深的深渊。这句话对前面主人公的极度矛盾的心理作了注脚;同时前后照应,加深了此诗悲剧的内涵。主人公的行为不免饮鸩止渴,又势在不得不饮。最后妻子无可奈何地说,“今时清,不可为非。”(余冠英认为“今非”中似有脱文,应作“今时清,不可为非”)主人公这样回答他的妻子:“咄!行!我去为迟!”两个单字句,一个四字句,短促有力,声情毕肖地表现了主人公的决难回转,他是就要去拚命了。“咄”在这里是急叱之声,吆喝他的妻子走开,不要拦阻他。他说现在去已经为时太晚,并非指这次行动,而是说先前对自己的可悲处境尚不觉悟,对这世道尚缺少清醒的认识。“白发”一句,可能是汉代的俗语,意思大概如今天说的“谁知还能活几天”。表明主人公把这罪恶的人生看穿了,而不是说人的年龄。

  这篇诗歌虽然采取了杂言形式,但是由于用字简练,句子长短相济,读来有顿挫流离之感。

  乐府中有两篇《东门行》歌辞,这里用的是本辞。另一篇为晋乐所奏,共四节,较本辞有所增衍。其中最显眼的是“今时清廉,难犯教言”之类的句子。这是站在封建统治者的立场,对黑暗的社会现实加以粉饰。尽管作了这样的改动,基本思想内容还是不能改变,最后只好予以排斥。这篇民歌的遭遇,见诸《古今乐录》所引王僧虔《技录》的记载:“《东门行》歌古‘东门’一篇,今不歌。”

参考资料:
1、 李春祥 等.乐府诗鉴赏辞典.郑州:中洲古籍出版社,1990:64-65
2、 齐天举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91-93

dōngménxíng

míng liǎnghàn 

chūdōngmén guī 
láimén chàngbēi 
àngzhōngdǒuchǔ huánshìjiàshàngxuán 
jiàndōngmén shèzhōngérqiān 
 jiādànyuànguì jiànqièjūngòng 
shàngyòngcānglángtiān xiàdāngyònghuángkǒuér jīnfēi  
 duō xíng wèichí báishíxiànánjiǔ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