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备吾身,身贫道未贫。观时见物理,主静得天真。
万物备吾身,身贫道未贫。观时见物理,主静得天真。
心爽星辰夜,情欣草木春。自怜离乱后,能作太平人。
心爽星辰夜,情欣草木春。自怜离乱后,能作太平人。

guānèr--héng

wànbèishēnshēnpíndàowèipínguānshíjiànzhǔjìngtiānzhēn

xīnshuǎngxīngchénqíngxīncǎochūnliánluànhòunéngzuòtàipíngrén

许衡

许衡

(1209—1281)怀孟河内人,字仲平,号鲁斋。性嗜学。从姚枢得宋二程及朱熹著作,居苏门,与枢及窦默相讲习,以行道为己任。宪宗四年,忽必烈召为京兆提学,及即位,授国子祭酒。至元二年,命议事中书省,乃上疏言事。谓“北方之有中夏者,必行汉法乃能长久”,并指出欲使“累朝勋旧改从亡国之俗”,阻力必大。多奏陈,然其言多秘,世罕得闻。又定朝仪、官制。拜中书左丞,劾阿合马专权罔上,蠹政害民。改授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选蒙古子弟教之。又领太史院事,与郭守敬修《授时历》成。以疾归。卒谥文正。有《读易私言》、《鲁斋遗书》。 ▶ 47篇诗文

猜您喜欢
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
嘉陵江¹色何所似?石黛(dài)²碧玉相因依。
译文:嘉陵江水色像什么?仿佛就是石黛碧玉相接交错的感觉。
注释:¹嘉陵江:长江上游支流。在中国四川省东部,发源于秦岭,重庆市注入长江。²石黛,即石墨。青黑色,诗词中因多称“青黛”。古时妇女用为画眉墨,相因依,犹相融和。因兼有黛碧二色。
正怜日破浪花出,更复春从沙际归。
正怜日破浪花出,更复春从沙际¹归。
译文:可爱的红日正冲破浪花出来,更有春色从沙海那边归来。
注释:¹沙际,犹言水边岸边。岸草先绿,故春似从沙际而归。
巴童荡桨欹侧过,水鸡衔鱼来去飞。
巴童¹荡桨欹(qī)²侧过,水鸡³衔鱼来去飞。
译文:巴地的孩童荡着桨从旁边经过,水鸡衔着小鱼来出飞翔。
注释:¹巴童:巴地儿童。²攲:倾斜。³水鸡:水鸟名。
阆中胜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稀!
(làng)¹胜事²可肠断³,阆州城南天下稀!
译文:阆中胜事美景令人爱杀,阆州城南的胜景真是天下稀有!
注释:¹阆中:是举全部而言。²胜事:美景。这里指山水之美。³可肠断:极言其美之可爱。

  首句“嘉陵江色何所似”问春天的嘉陵江水的颜色,次句“石黛碧玉相因依”是对上一句的回答。这两句是在描述嘉陵江水的自然景色,属于寄情于景的抒情诗句表现法。

  “正怜日破浪花出”说乘船于嘉陵江上,正在对倒映在江面上的太阳进行欣赏之际,一阵阵浪花涌来而将水面上的日影搅乱,杜甫对此美景受破坏感到怜惜。杜甫在刚表达了对嘉陵江江面倒映着红日的美景被破坏之惋惜心绪后,紧接着又将岸边河滩上的绿草看在眼里而使用转折的语句“更复春从沙际归”说来赞美嘉陵江(西汉水)。前句中“日破浪花出”是在写景,而前面的“正怜”就是在写情;后句中“春从沙际归”,既与“日破浪花出”相对仗,又与“更复”即“更看到希望”所表达的情感相交融。这两句属于融景于情的抒情诗句表现法。

  “巴童荡浆欹侧过”在《杜诗镜铨》中被刘须溪评价为“景少”;“水鸡衔鱼来去飞”又被刘须溪评价为“语长”。这里的前句,虽然只描写了有巴人小儿划着小船从杜甫的身边穿过去这一较为单调的景色,但是在此却体现了杜诗之中的人民性——“巴童”,这是在《阆山歌》与《阆水歌》里面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直接出现在诗中的人物代表;这里的后句隐约寓指杜甫在写此首诗时他所处的位置——大约就是在阆中的南津渡或正处在南楼(华光楼)一带。这后句看似写景的诗,却被刘须溪评价为“语长”而之所长的地方,既是在为后人辨别杜甫写此诗的环境而告诉人们有关诗圣当时的位置,又能为此诗重点内容即最后一句的现出,铺展其必要的文化意境;所以,“语长”。这两句用了情景交融的抒情诗句表现法。

  “阆中胜事可肠断”,杜甫用“可肠断”的悲情,来叙说他在了解阆中古老“胜事”之后的感受;说明杜甫所得知阆中胜事的心绪、与回忆遭遇“安史之乱”的状况相似。《杜诗镜铨》所引《杜臆》犹云“恼杀人意”来解释杜甫此时此刻的心情,说明了杜甫此时很可能心绪悲怆。结句“阆州城南天下稀”:《杜诗镜铨》结合“阆州城南天下稀”所作的解释,举出了“阆之为郡,有五城十二楼之胜概”的例子。这说明在清代,已有文人(包括在此之前而可能前延于唐代或更早的文化背景)识阆中古地,就是昆仑阆苑、就是阆苑仙境——阆州城南的锦屏山以山载人、人高如山自成仙,其山势、其风水、其神话“三位一体”,成为了杜甫所赞的“天下稀”。最后两句诗,是抒情兼叙事的诗句——这样的表现手法,就更能够易于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在诗句之中。

  杜甫在阆中的时间虽然不长,创作的诗篇却不少。这首《阆水歌》专咏阆水之胜,它与《阆山歌》一起成为杜甫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参考资料:
1、 邓魁英 聂石樵.杜甫选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237-238
2、 刘文刚.《阆山歌》与《阆水歌》[J].杜甫研究学刊.1996,(01).

làngshuǐ

 tángdài 

jiālíngjiāngsuǒ shídàixiāngyīn 
zhèngliánlànghuāchū gèngchūncóngshāguī 
tóngdàngjiǎngguò shuǐxiánláifēi 
làngzhōngshèngshìchángduàn làngzhōuchéngnántiānxià 
红绣被,两两间鸳鸯。不是鸟中偏爱尔,为缘交颈睡南塘。全胜薄情郎。
红绣被,两两间鸳鸯。不是鸟中偏爱尔¹,为缘交颈睡南塘。全胜薄情郎。
注释:¹尔:这里指鸳鸯。
这首小词,借对鸳鸯的咏赞与艳羡,表露内心对“薄情郎”的眷恋与怨恨。此词语言清浅而寄寓殊深,颇具民歌风采。

jiāngnán ·hóngxiùbèi

niúqiáo tángdài 

hóngxiùbèi liǎngliǎngjiànyuānyāng shìniǎozhōngpiānàiěr wèiyuánjiāojǐngshuìnántáng quánshèngqíngláng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身后意 一作:身后事)
昔日戏言¹身后意²,今朝都到眼前来。(身后意 一作:身后事)
译文:往昔曾经戏言我们身后的安排,如今都按你所说的展现在眼前。
注释:¹戏言:开玩笑的话。²身后意:关于死后的设想。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衣裳已施行看尽¹,针眼犹存未忍开。
译文:你穿过的衣裳已经快施舍完了,你的针线盒我珍存着不忍打开。
注释:¹行看尽:眼看快要完了。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尚想旧情怜¹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译文:因怀念你我对婢仆也格外怜爱,也曾因梦见你并为你送去钱财。
注释:¹怜:怜爱,痛惜。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诚知¹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译文:我诚知死别之恨世间人人都有,但咱们共苦夫妻死别更觉哀痛。
注释:¹诚知:确实知道。
这首诗主要写妻子死后的“百事哀”。诗人写了在日常生活中引起哀思的几件事。人已仙逝,而遗物犹在。为了避免见物思人,便将妻子穿过的衣裳施舍出去;将妻子做过的针线活仍然原封不动地保存起来,不忍打开。诗人想用这种消极的办法封存起对往事的记忆,而这种做法本身恰好证明他无法摆脱对妻子的思念。还有,每当看到妻子身边的婢仆,也引起自己的哀思,因而对婢仆也平添一种哀怜的感情。白天事事触景伤情,夜晚梦魂飞越冥界相寻。梦中送钱,似乎荒唐,却是一片感人的痴情。苦了一辈子的妻子去世了,如今生活在富贵中的丈夫不忘旧日恩爱,除了“营奠复营斋”以外,已经不能为妻子做些什么了。于是积想成梦,出现送钱给妻子的梦境。末两句,从“诚知此恨人人有”的泛说,落到“贫贱夫妻百事哀”的特指上。夫妻死别,固然是人所不免的,但对于同贫贱共患难的夫妻来说,一旦永诀,是更为悲哀的。末句从上一句泛说推进一层,着力写出自身丧偶不同于一般的悲痛感情。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942-944页

qiǎnbēihuái怀sānshǒu ·èr

yuánzhěn tángdài 

yánshēnhòu jīnzhāodōudàoyǎnqiánlái  (shēnhòuzuò shēnhòushì )
chángshīxíngkànjìn zhēnxiàn线yóucúnwèirěnkāi 
shàngxiǎngjiùqínglián céngyīnmèngsòngqiáncái 
chéngzhīhènrénrényǒu pínjiànbǎishìāi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
南北驱(qū)(chí)¹报主²情,江花边月³笑平生。
译文:转战南北是为了报答皇上对我的信任,南北江畔和边关的月亮都笑我这一生总在奔波。
注释:¹南北驱驰:戚继光曾在东南沿海一带抗击倭宼的侵扰,又曾镇守北方边关。²主:指明朝皇帝。³边月:边塞的月亮。这里的边塞指山东沿海登州卫等地。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¹马上行。
译文:一年三百六十日,我都是带着兵器骑着战马在疆场上度过的。
注释:¹横戈:手里握着兵器。

  戚继光是明代抗倭名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他英勇善战,功绩显赫。并且善诗文这首《马上作》是他骑在马上创作的是一首广为传诵的诗篇。诗中通过对一生戎马生涯的回顾火抒发了他赤心报国、不畏辛苦的战斗豪情。

  一、二句“南北驱驰报主情, 江花边草笑平生。”南北驱驰,驱驰,策马疾驰,作者曾先后在南方的福建、广东、北方的蓟(读jì)州等地任职,保卫边疆,抗击倭寇,一故称“南北驱驰”,也就是南征北战的意思。报主情,报答君主(皇帝)的恩情。江花边草,江边的花,边境的草。平生,一生,终生。意思说,我南北征战,守疆卫边来报答皇上知遇和信任之恩;祖国南方江边的花和北方边境的草都含笑地看着我这样度过的一生。第一句,主要写自己的动机,皇上看重了自己,委自己以重任,自己就要很好地报答皇上的恩情。这看来是说忠于君主,实际忠君与爱国并不可分,根本上是爱国,因为给他的重任不是别的,正是领兵保卫边疆安全,抗击倭寇入侵。“南北驱驰”,还有急切奔走的意思,内含着对国家民族的爱和对敌人的恨。第二句以拟人手法,写花草“笑”对自己一生,不仅表明“江花边草”是自己“南北驱驰”的见证,而且写出花草有情,赞许自己平生所尽的努力,具有幽默的自豪感。

  三、四句“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横戈,横着拿戈。戈古代主要兵器横刃,长柄,这里泛指武器。这两句明白如话像是信口吟出的,却十分响亮有力。意思说:我一年到头都是手持武器,在马上度过的。作者戎马一生,为国家和民族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喜爱这种生活,诗中没有流露一点劳累愁苦的情绪,相反,充满了自豪感感和乐观精神。“一年三百六十日”,不是一年,而是年年如此,其间风餐露宿,刀光剑影,该有多少艰辛和危险呀!但作者却说得那样轻松自然,就像家常便饭一样,算不得什么,这是何等的胸怀何等的气概!横戈马上则活画出一位爱国英雄的凛然英武形象。在这样的英雄面前,任何敌人都休想进犯一步它。

  这首诗气势豪壮,情调昂奋,是英雄的自白,又是英雄的颂歌。叙述平生,只用“南北驱驰”,便高度概括,然后以“江花边草”加以衬托,凝炼生动。描写形象,先展开开阔的时间空间,接着推出移动着的特写镜头,英雄鲜明高大,神采飞扬,可敬可爱。全诗字里行间,洋溢着难以遏制的自豪和战斗的激情给人强烈的感染。

shàngzuò

guāng míngdài 

nánběichíbàozhǔqíng jiānghuābiānyuèxiàopíngshēng 
niánsānbǎiliùshí duōshìhéngshàngxíng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南陵¹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译文:路过南陵县的时候水面平缓、水流悠长,西风紧吹,轻云掠过,秋天即将来到身旁。
注释:¹南陵:唐县名,在今安徽省繁昌县西。漫悠悠:水面平缓,水流悠长的样子。
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正是客¹心孤迥(jiǒng)²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译文:正当客居他乡,心情孤寂凄清的时候,忽然看见了不知谁家的女子在江边高楼凭栏遥望。
注释:¹客:作者自指。²孤迥:指孤单。

  这首诗收入《樊川外集》,题一作“寄远”。杜牧在文宗开成(835-840)年间曾任宣州团练判官,南陵是宣州属县,诗大约就写于任职宣州期间。

  题称“南陵道中”,没有点明是陆路还是水程。从诗中描写看,理解为水程似乎切当一些。

  前两句分写舟行所见水容天色。“漫悠悠”,见水面的平缓、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空寂。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静容与,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寂。一、二两句之间,似有一个时间过程。“水面漫悠悠”,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时的景象。过了一会,风变紧了,云彩因为风的吹送变得稀薄而轻盈,天空显得高远,空气中也散发着秋天的凉意。“欲变秋”的“欲”字,正表现出天气变化的动态。从景物描写可以感到,此刻旅人的心境也由原来的相对平静变得有些骚屑不宁,由原来的一丝淡淡的孤寂进而感到有些清冷了。这些描写,都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作了准备。

  正当旅人触物兴感、心境孤迥的时候,忽见岸边的江楼上有红袖女子正在凭栏遥望。三、四两句所描绘的这幅图景,色彩鲜明,饶有画意,不妨当作江南水乡风情画来欣赏。在客心孤迥之时,意绪本来有些索寞无聊,流目江上,忽然望见这样一幅美丽的图景,精神为之一爽,羁旅的孤寂在一时间似乎冲淡了不少。这是从“正是”、“谁家”这样开合相应、摇曳生姿的语调中可以感觉出来的。至于这幅图景中的凭楼而望的红袖女子,究竟是怀着闲适的心情览眺江上景色,还是像温庭筠词中所写的那位等待丈夫归来的女子那样,“梳洗罢,独倚望江楼”,在望穿秋水地历数江上归舟呢,江上舟行的旅人并不清楚,自然也无法向读者交待,只能浑涵地书其即目所见。但无论是闲眺还是望归,对旅人都会有所触动而引起各种不同的联想。在这里,“红袖凭江楼”的形象内涵的不确定,恰恰为联想的丰富、诗味的隽永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这似乎告诉读者,在一定条件下,艺术形象或图景内涵的多歧,不但不是缺点,相反地还是一种优点,因为它使诗的意境变得更富含蕴、更为浑融而耐人寻味,读者也从这种多方面的寻味联想中得到艺术欣赏上的满足。当然,这种不确定仍然离不开“客心孤迥”这样一个特定的情景,因此尽管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联想体味,但总的方向是大体相近的。这正是艺术的丰富与杂乱、含蓄与晦涩的一个重要区别。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1095-1096 .

nánlíngdàozhōng

 tángdài 

nánlíngshuǐmiànmànyōuyōu fēngjǐnyúnqīngbiànqiū 
zhèngshìxīnjiǒngchù shuíjiāhóngxiùpíngjiānglóu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