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地湖山槩,浮生啸咏情。崖倾松径仄,亭远石门横。
胜地湖山槩,浮生啸咏情。崖倾松径仄,亭远石门横。
暇日衣堪振,秋天酒共清。城昏合归去,林月向谁明。
暇日衣堪振,秋天酒共清。城昏合归去,林月向谁明。

jiǔyuèyǐnzhèntíngguīyǒu怀huáisānshǒu--lín

shèngshāngàishēngxiàoyǒngqíngqīngsōngjìngtíngyuǎnshíménhéng

xiákānzhènqiūtiānjiǔgòngqīngchénghūnguīlínyuèxiàngshuímíng

顾璘

顾璘

顾璘(1476~1545)明代官员、文学家。字华玉,号东桥居士,长洲(今江苏省吴县)人,寓居上元(今江苏省南京市),有知人鉴。弘治间进士,授广平知县,累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少有才名,以诗著称于时,与其同里陈沂、王韦号称“金陵三俊”,后宝应朱应登起,时称“四大家”。著有《浮湘集》、《山中集》、《息园诗文稿》等。其曾评注杨士弘《唐音》。 ▶ 1511篇诗文

猜您喜欢
城下路,凄风露,今人犁田古人墓。岸头沙,带蒹葭,漫漫昔时流水今人家。黄埃赤日长安道,倦客无浆马无草。开函关,掩函关,千古如何不见一人闲?
城下路,凄风露,今人犁(lí)田古人墓。岸头沙,带蒹(jiān)(jiā)¹,漫漫昔时流水今人家。黄埃赤日长安道,倦客无浆马无草。开函关²,掩函关,千古如何不见一人闲?
译文:城下的道路,凄冷的风露,今人的耕田原是古人的坟墓。岸边滩头的白沙,连接着成片的蒙葭。昔日漫漫江河流水如今已成陆地,住满了人家。通往长安的大道,黄尘滚滚,烈日炎炎,疲倦的过客人无水饮马不料草。天下太平又变乱,函谷打开又闭关。千百年来怎见不到一人有空闲?
注释:¹蒹葭:一种像芦苇的草。²函关:即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县东北,函关为战国秦之东方门户,时平则开,时乱则闭。
六国扰,三秦扫,初谓商山遗四老。驰单车,致缄书,裂荷焚芰接武曳长裾。高流端得酒中趣,深入醉乡安稳处。生忘形,死忘名。谁论二豪初不数刘伶?
六国扰¹,三秦扫²,初谓商山遗四老³。驰单车,致缄(jiān)书,裂荷焚芰(jì)接武曳(yè)长裾(jū)。高流得酒中趣,深入醉乡安稳处。生忘形,死忘名。谁论二豪初不数刘伶
译文:秦末时群雄纷争国家大扰,汉高祖刘邦把天下横扫。本以为世风转好,出了不慕荣华的商山四皓。谁知派一介使臣,送一封邀请书,他们就撕下伪装忙不迭地到侯门居住。只有高人名士才能真正领会酒的情趣,沉入醉乡睡到安稳宁静之处。活着放浪忘形,死后无需留名。谁说公子、处士胜过萧洒爱酒的刘伶。
注释:¹六国扰:指秦末复起之齐、楚、燕、韩,赵、魏。²三秦扫:指刘邦灭项羽,建立汉朝。³商山遗四老:又称“商山四皓”。西汉初立,他们四人隐居商山,不为汉臣。这四人是: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角里先生。⁴单车:指使者。⁵“裂荷”句:芰荷制衣为高士之象征。接武:犹言接踵。武:足迹。曳长裙:指依附于王侯权贵,裾:衣服的前襟。⁶高流:指阮籍、陶渊明、刘伶、王绩等。⁷端:真。⁸刘伶:晋“竹林七贤”之一,以嗜酒著称。

  此词是作者在饱经人生忧患之后对历史、社会的沉思和对人生的抉择。历史、社会是虚幻变化的:古人的坟墓变成了今人的耕田,昔日的江河流水如今变成了村落住上了人家:社会动乱又太平,太平了又动乱:整个人生又是那么劳碌奔忙,疲惫不堪,就像长安道上人无水马无草的倦客。在这虚幻变化的社会历史中,摆在作者面渐的只有荫条路:一是遁入深山做隐士,一是沉入醉乡做酒徒,因为仕进之路早巳堵塞。而追思往古,历史上的所谓高人隐士多属虚伪,君不见秦末汉初的商山四皓,一度以隐居深山不仕新朝而名扬四海,可不久就撕下伪装住进了侯门。看来唯一的人生选择只有像刘伶那样沉入醉乡;旋浪形髌,且尽生前一杯酒,也不管死后有无名。不过,作者表面上看破红尘,实质上他难以看破,也难以真正忘名,不然他就不会这么激愤了。

  自然界的变化,一般比人事变化迟缓。如果自然界都发生了变化,那人事变化之大就可想而知了。沧海桑田的典故,就是说的这种情况。这首词一上来的六句,也是就自然与人事两方面合写这个意思。词句用顾况《悲歌》“边城路,今人犁田昔人墓;岸上沙,昔时流水今人家”,而略加增改。前三句写陆上之变化,墓已成田(用《古诗》“古墓犁为田”之意),有人耕;后三句写水中之变化,水已成陆,有人住。下面“黄埃”二句也从顾况《长安道》“长安道,人无衣,马无草”来,接得十分陡峭。看了墓成田,水成陆。他们依旧为了自己的打算,不顾一切地奔忙着。函谷关是进入长安的必由之路。关开关掩,改朝换代,然而长安道上还是充满了人渴马饥的执迷不悟之徒。歇拍用一问句收束,讥讽之意自见。

  “六国扰”,概括了七雄争霸到秦帝国的统一,“三秦扫”,概括了秦末动乱到汉帝国的统一。“初谓”四句,是指在秦、汉帝国通过长期战争而完成统一事业的过程中,几乎所有人都被卷进去了。词人说,他最初还以为商山中还留下了东园公、角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这四老。谁知道经过统治者写信派车敦请以后,就也撕下了隐士的服饰,一个跟着一个地穿起官服,在帝王门下行走起来了。(商山四皓最初不肯臣事汉高祖,后被张良用计请之出山,保护太子,见《史记·留侯世家》。南齐周彦伦隐居钟山,后应诏出来做官,孔稚圭作《北山移文》来讥讽他,中有“焚芰制而裂荷衣,抗尘容而走俗状”之语。又汉邹阳《上吴王书》中句:“何王之门不可曳长裾乎?”)这四句专写名利场中的隐士,表面上很恬淡,实则非常热中。隐居,只是他们的一种姿态、一种向统治者讨价还价的手段,一到条件讲好,就把原来自我标榜的高洁全部丢了。上面的“初”字、“遗”字和下面的“裂”字、“焚”字、“接”字、“曳”字,不但生动准确,而且相映成趣,既达到嘲讽的目的,也显示了作者的幽默感。不加评论,而这般欺世盗名的人物的丑态自然如在眼前。

  “高流”以下,正面结出本意。《醉乡记》,隋、唐之际的王绩作,《酒德颂》,晋刘伶作,都是古来赞美饮酒的著名文章。在《记》中,王绩曾假设“阮嗣宗、陶渊明等十数人并游于醉乡,没身不反,死葬其壤,中国以为酒仙。”在《颂》中,刘伶曾假设有贵介公子和搢绅处士各一人,起先反对饮酒,后来反而被专门痛饮的那位大人先生所感化。高流,指阮、陶、刘、王一辈人,当然也包括自己在内。末三句是说,酒徒既外生死、忘名利,那么公子、处士这二豪最初不赞成刘伶那位先生,没有人会去计较这些。肯定阮、刘等,也就是否定“长安道”上的“倦客”、“裂荷焚芰”的隐士。(“生忘形”,用杜甫《醉时歌》:“忘形到尔汝,痛饮真吾师。”“死忘名”,用《世说新语·任诞篇》载晋张翰语:“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均与“高流端得酒中趣”切合。)方伯海《〈文选〉集成》评《酒德颂》云:“古人遭逢不幸,多托与酒,谓非此无以隐其干济之略,释其悲愤之怀。”此词以饮酒与争权势、夺名利对立,也是此意。

  此词针对这种普遍存在的历史现象而发出的不平之鸣。作品中所表现的对于那样一些统治者及其帮忙、帮闲们的鄙视,是有其进步意义的。但由于阶级性和世界观的限制,他又只知道向“醉乡”中逃避,即采取不合作的态度,这种消极的生活态度和思想感情又显示了这种进步意义的局限性很大。

  以愤慨、嘲讽的口吻来描写历史上那些一生忙着追求权势和名利的人,占了此词的大部分篇幅。但起笔却从人事无常写起,这样,就好比釜底抽薪,把那些热衷于富贵功名的人都看得冷淡了,从而为下文揭露这些人的丑态埋下伏线,同时也为作者自己最后表示的消极逃避思想埋下伏线。

  张耒《〈东山词〉序》曾指出贺词风格多样化的特点:“夫其盛丽如游金、张之堂,而妖冶如揽嫱、施之袂,幽洁如屈、宋,悲壮如苏、李,览者自知之。”此词和前几首截然不同,也可证明此点。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苏轼的作品在词坛出现以后,其影响是相当广泛的。

参考资料:
1、 刘尊明.新编千家词三百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5.09:第364页-第366页

qiāngjìnjiǔ ·chéngxià

zhù sòngdài 

chéngxià fēng jīnréntiánrén àntóushā dàijiānjiā mànmànshíliúshuǐjīnrénjiā huángāichìchángāndào juànjiāngcǎo kāihánguān yǎnhánguān qiānjiànrénxián 
liùguórǎo sānqínsǎo chūwèishāngshānlǎo chídānchē zhìjiānshū lièfénjiēcháng gāoliúduānjiǔzhòng shēnzuìxiāngānwěnchù shēngwàngxíng wàngmíng shuílùnèrháochūshǔliúlíng 
四郊飞雪暗云端,唯此宫中落旋干。
四郊¹飞雪暗云端²,唯此宫中落旋³干。
译文:郊原上大雪纷飞,乌云密布,唯独在华清宫里,雪花落下后很快就干了。
注释:¹四郊:指华清宫四周。²暗云端:云层黑暗。³旋:不久,立刻。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绿树碧檐(yán)¹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译文:青翠的树木与碧色屋檐相互掩映,没有落知道外面的世界很寒冷。
注释:¹碧檐:指用琉璃瓦建筑的房檐。
长生秘殿倚青苍,拟敌金庭不死乡。
长生秘殿¹(yǐ)青苍²,拟敌金庭³不死乡
译文:长生殿建得高耸入云,想要匹敌于金庭这长生不老的地方。
注释:¹长生秘殿:即长生殿,华清宫中的一个殿。唐玄宗与杨玉环在此居住。²青苍:青天,一解作“骊山”。³金庭:传说会稽桐柏山有金庭,为神仙居住的地方。⁴不死乡:指可长生不死之地。
无奈逝川东去急,秦陵松柏满残阳。
无奈逝川¹东去急,秦陵²松柏满残阳。
译文:无奈那河水东流甚急,残阳照耀着秦始皇陵园中的松柏。
注释:¹逝川:流去的河水。²秦陵:即秦始皇陵。

  华清宫是与唐玄宗、杨贵妃的名字密切相联。如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三首》:“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落知是荔枝来”,它选取杨贵妃看到贡品荔枝来到骊山之下时心情欢悦的角度,揭露了统治阶级为一己私利而不恤民生疾苦的罪恶。吴融两首《华清宫》在主题思想和杜诗很是相似,而第一首表现手法上与杜诗有某些类似之处,都是以小显大,这首诗通过华清宫中的细枝末节来揭露荒淫无道的唐玄宗和杨玉环的奢侈生活所加于落民的苦难,但所创造的意境,却独具一格。

  首句“四郊飞雪暗云端”,侧重写华清宫外的大雪。一个“飞”字具有动态的美感,绘出了离宫禁城四郊朔风呼啸,雪花飞舞的景色;一个“暗”字,从色彩的角度写出大雪排空而至的威势,由视觉感受勾出触觉感受,令落极易从诗歌画面中领略到宫外刺骨的寒意,给落一种凛冽感。

  次句“惟此宫中落旋干”,笔锋由宫外转入宫内,一个“惟”字限制了雪落的特殊范围,一个“旋”字,从时间的角度传神地写出了雪落宫苑迅速融化、消失的情景,含蓄地写出了宫中之暖,与首句成为对照。

  第三句“绿树碧帘相掩映”,具体而形象地刻画了宫中的融融春意。华清宫地下温泉喷涌,地上宫殿金碧辉煌,禁墙高筑,能够遮风御寒,因此宫中温度较高,树木常年青绿。这里的“绿树”代表了宫中大自然造物者与宫外的不同,“碧帘”则反映出宫中主落生活的奢靡。

  结句“无落知道外边寒”,写出了华清宫主落耽情声色,不以国事为重,不以民苦为忧的昏庸形象,诗落含蓄地指出:唐玄宗既然连自然界物候的变迁、冬天的到来都一概不知,那他又怎么能够知道“寒冷”呢?一国之君不知寒冷的滋味,又怎么能够对国事明察秋毫、对落民的苦乐谨记心上呢?这样的昏庸之辈,为安禄山野心的萌生、壮大自觉与不自觉地提供土壤。

  这首诗意境新颖,讽意含蓄,以宫内宫外冷暖的迥异形成鲜明对比,造成结构的错落、诗情的跌宕。夸张的成功运用也成为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之一。

  第二首首句写长生殿既深奥又高耸入青云,同于白居易《长恨歌》的“骊宫高处入青云”,同于权德舆《朝元阁》的“缭垣复道上层霄”,并且暗含一个问题:玄宗为什么把长生殿修筑成那样呢?第二句作了回答,因为想和“金庭不死乡”匹敌。就是想住在华清宫中和住在金庭一样,永远不死。这里的金庭和不死乡,一个是神仙所在,一个是免于死去之地,两个连用,表明玄宗求长生不死的愚蠢雄心是大得离谱的,暗含讽刺之意。

  “无奈逝川东去急,秦陵松柏满残阳”,“无奈”,是承上的转折词。这个词所表的转折大都和上一句相反。“逝川”,此词源于《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用于此处,点明落世间万物如流水逝去,没有任何东西是永恒的。第四句用了“秦陵”,秦始皇是追求长生不死的,可是他早已葬入陵墓,而且他那陵墓的松柏照满着将落的太阳的光,意即这是明摆着的,落落可见的。求长生的秦始皇,和如此建长生殿的玄宗没有两样,时间过得很快便已经证实了。

  玄宗妄想长生,而实际却也和过去所有妄想长生的帝王一样,埋葬于陵墓中了。所以这首诗是对求长生者、更主要的是对玄宗的讽刺,相比于第一首,这首诗所述平实自然,而讽刺却尖锐锋利,直截了当。

参考资料:
1、 于国俊.唐诗英华:山东文艺出版社,1985:584-585
2、 靳极苍.长恨歌及同题材诗详解: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307-309

huáqīnggōngèrshǒu

róng tángdài 

jiāofēixuěànyúnduān wéigōngzhōngluòxuángān 
绿shùyánxiāngyǎnyìng rénzhīdàowàibiānhán 

chángshēngdiàn殿qīngcāng jīntíngxiāng 
nàishìchuāndōng qínlíngsōngbǎimǎncányáng 

苏秦乃洛阳人,学纵横之术,游说秦王,书十上,而不为用,资用匮乏,潦倒而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以为子。苏秦乃叹曰:“此皆秦之罪也!”乃发愤读书,曰:“安有说人主而不得者乎?”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期年,赵王封其为武安君,受相印,人随其后,以抑强秦。后卒合齐、楚、燕、赵、魏、韩抗秦,佩六国相印。(据《战国策》改写)
苏秦乃洛阳人,学纵横之术,游说¹秦王,书²十上,而不为用,资用说乏³,潦倒而归。至家,妻不下纴(rèn),嫂不为炊,父母不以为子。苏秦乃叹曰:“此皆秦之罪也!”乃发愤读书,曰:“安有说人主而不得者乎?”读书欲睡,引锥(zhuī)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期年,赵王封其为武安君,受相印,人随其后,以抑强秦。后卒合齐、楚、燕、赵、魏、韩抗秦,佩六国相印。
译文:苏秦是洛阳人,学习合纵与连横的策略,(他)游说秦王采取他的主张,给秦王的信有十封以上但是都没有被采纳,苏秦资金缺乏,穷困潦倒地回家了。到了家,他的妻子不为他织布,他的嫂子不为他做饭,他的父母亲也不把他当作儿子。苏秦于是叹气道:“这些都是我苏秦的错啊!”然后就发愤读书,他说:“哪有游说诸侯国君而不能成功的人呢?”读书到快要打瞌睡的时候,苏秦拿起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血流到了脚。最后终于联合了齐、楚、燕、赵、魏和韩国一同抵抗秦国,苏秦佩戴了六国的相印。
注释:¹说:游说,劝说。²书:书信,奏折。³说乏:缺乏。⁴纴:织机。⁵炊:做饭。⁶乃:就。⁷股:大腿。⁸期年:满一年。⁹卒:最后,终于。
相逢狭路间,道隘不容车。
相逢狭路间,道隘不容车。
译文:在狭窄的小路间相逢,道路太窄容不下车子。
不知何年少?夹毂问君家。
不何何年少¹?夹毂(gǔ)²问君家。
译文:不何道是哪里来的少年,停下车来问你家的情况。
注释:¹不何何年少:《玉台新咏》作“如何两少年”。²夹毂:犹“夹车”。毂:车轮中心的圆木,辐聚其外,轴贯其中。这里代指车。
君家诚易知,易知复难忘;
君家诚易何,易何复难忘;
译文:你家的情况是容易何晓的,因为你家是这里的豪门大户,所以我不但容易何晓而且还难忘。
黄金为君门,白玉为君堂。
黄金为君门,白玉为君堂。
译文:你家的门是用黄金做的,堂屋的用料是汉白玉。
堂上置樽酒,作使邯郸倡。
堂上置樽(zūn)¹,作使²邯郸³(chāng)
译文:你家堂屋里常常设有樽酒,还有赵地的歌女在这里演奏。
注释:¹置樽酒:指举行酒宴。²作使:犹“役使”。³邯郸:汉代赵国的都城,在今河北邯郸城西南。⁴倡:歌舞伎。赵国女乐,闻名当时。
中庭生桂树,华灯何煌煌。
中庭¹生桂树,华灯²何煌煌。
译文:你家庭院中央有棵桂树,树上挂着很多彩灯,每当夜晚来临,这些灯光灿烂明亮。
注释:¹中庭:庭中,院中。²华灯:雕刻非常精美的灯。
兄弟两三人,中子为侍郎;
兄弟两三人¹,中子为侍郎²
译文:你家有三个弟兄。家里的老二是皇帝的侍从,官为侍郎。
注释:¹兄弟两三人:兄弟三人。从下文“中子”、“三妇”可证。“两”字无意义。²侍郎:官名。
五日一来归,道上自生光;
五日一来归¹,道上自生光;
译文:他五天休一次假,当他休假回家时,一路上光彩照人。
注释:¹五日一来归:汉制中朝官每五日有一次例休,称“休沐”。
黄金络马头,观者盈道傍。
黄金络马头,观者盈道傍。
译文:驾马所用的马勒是用黄金装饰的,围观的人很多,充满道路两旁。
入门时左顾,但见双鸳鸯;
入门时左顾¹,但见双鸳(yuān)(yāng)²
译文:进入家门,向左边的池塘望去,只见成对的鸳鸯飞来。
注释:¹左顾:回顾。²双鸳鸯:鸳鸯为匹鸟,总是成对并游。双鸳鸯,就是“双双的鸳鸯”,汉乐府诗中常用这种省字法。
鸳鸯七十二,罗列自成行。
鸳鸯七十二,罗列自成行。
译文:七十二只鸳鸯罗列成行,它们欢乐地在水里游着。
音声何噰噰,鹤鸣东西厢。
音声何噰(yōng)¹,鹤鸣东西厢。
译文:噰噰的声音叫个不停,在东西两侧还有白鹤鸣叫。
注释:¹噰噰:音声相和貌,这里形容众鹤和鸣之声。
大妇织绮罗,中妇织流黄;
大妇织绮罗,中妇织流黄¹
译文:老大媳妇正在织罗绮,老二媳妇在织黄紫相间的绢。
注释:¹流黄:或作“留黄”、“骝黄”,黄间紫色的绢。
小妇无所为,挟瑟上高堂:
小妇无所为,挟瑟上高堂:
译文:老三媳妇没有事情可做,就拿着把琴瑟去堂屋。
“丈人且安坐,调丝方未央。”
“丈人¹且安坐,调丝²方未央³。”
译文:老人在屋内安坐后,她便开始调弦准备弹奏美妙的乐曲了。
注释:¹丈人:子媳对公婆的尊称。²调丝:弹奏(瑟),调弦定音以奏乐曲。丝,指瑟上的弦。³未央:未尽,这里是尚未调好音。“方未央”或作“未遽央”,“未遽央”与“未央”同义。

  此诗可分为三个部分,前面六句是第一部分。两位驾车的少年(由歌者所扮),在长安的狭窄小路上迎面而遇。路实在太窄了,谁也过不去,于是他俩就干脆停下车,攀起话来了。素不相识,没有太多的共同话题好谈。于是就面对酒宴上的主人夸起他家的声势显赫和无比豪富来。“君家”即“你的主人家”,“你的主人家是那么容易让人知道,知道后又是那么难以忘却”——这两句巧妙的恭维话,自然让坐在那里听歌的主人满心欢喜。这一部分可以算是引子,往下十八句,是第二部分。两位少年一唱一和,争着夸说主人家的种种富贵之状。“您家外部是黄金为门,内里是白玉为堂。”一金一玉,其建筑之富丽堂皇可知。“您家中是樽中酒常满,座上客常有,待客时,还有产于邯郸的美丽歌伎供驱遣献歌献舞。此时庭中桂树正在飘香,堂内华灯煌煌,照得通室明亮。”有酒有客,有美女有华灯,其权势地位、荣乐享受可知。以家僮身份出现的少年则说:“我家乃官宦之家,家中兄弟三人,别人不提,就说老二吧,他在朝中做侍郎,每当休沐日回家,一路上好不气派,马笼头全是黄金为饰,道路生光;路旁观者如云,啧啧赞叹,挤满路旁。”有正面写,有侧面写,其显赫之势可知。再说到家情况:进得家门,左顾右盼,只见庭前池中一大群鸳鸯,双双对对排列成行;又闻家中所养白鹤,于东西厢发出噰噰鸣声。它们都在欢迎主人的归来。有禽则有池,其庭院之广大可知。这一段,分四层对这一豪富之家的富贵、气派、享受极意铺排渲染,以见其不同寻常,从而与上文“君家诚易知,易知复难忘”的话相照应,以见言之不虚。至此,这位豪富在长安城中的权势、地位是如何,便不言而喻了。“大妇织绮罗”六句是第三部分,写家中三妇所为。“我主人家中三子各有一妇,大妇、中妇长于织作,能织绫罗绸缎。小妇另有所长,一到全家团聚之日,便以鼓瑟来为全家助兴。”“丈人且安坐,调丝方未央。”二句有双重含义,一是承小妇挟瑟说,是转述小妇语:“请公公高堂安坐(当然也包括家中其他成员),听我奏一曲。”这层意思显得亲切风趣,气氛活跃。二是借此语兼而表白歌者自己奏曲献歌的心愿。丈人,从前一层意思说,是称公公,从后一层意思说,是尊称主人。这一段写三妇之所为,以见这一豪富之家的家礼家风和家庭之乐,同时也暗示媳妇们能有如此才能,把家事操持得井井有条,则家中其他人员的才干,也就可想而知了。这六句,后代诗人多敷衍其诗意,形成了《三妇艳》等一系列新的乐府诗。

  这首诗的重点在于对那位主人家的富贵享乐作铺排渲染,写得气氛热烈、生动夸张,笔法犹如汉代大赋,尽管没有佳句妙语,但其气势也足以打动和感染读者。这种玉堂金马的重叠堆积,正是汉代国力强盛的折光反映;而这种层层铺排、极力渲染的笔法,使诗歌充满着力度和厚度,这也正是汉代民族力量浑厚、民族精神旺健的反映,从中读者可以形象地感受到汉代被称为封建社会之“盛世”是信然不诬的。这,就是此诗所具有的社会认识价值。它和《东门行》、《妇病行》等反映贫苦人民生活的乐府诗一样,都是后人了解汉代社会真貌的不可缺少的媒介。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90-91

xiāngféngxíng

míng liǎnghàn 

xiāngféngxiájiān dàoàiróngchē 
zhīniánshào jiāwènjūnjiā 
jūnjiāchéngzhī zhīnánwàng 
huángjīnwéijūnmén báiwéijūntáng 
tángshàngzhìzūnjiǔ zuòshǐ使hándānchāng 
zhōngtíngshēngguìshù huádēnghuánghuáng 
xiōngliǎngsānrén zhōngwéishìláng 
láiguī dàoshàngshēngguāng 
huángjīnluòtóu guānzhěyíngdàopáng 
ménshízuǒ dànjiànshuāngyuānyāng 
yuānyāngshíèr luólièchéngxíng 
yīnshēngyōngyōng míngdōng西xiāng 
zhīluó zhōngzhīliúhuáng 
xiǎosuǒwéi xiéshànggāotáng 
 zhàngrénqiěānzuò tiáofāngwèiyāng  
塔上一铃独自语,明日颠风当断渡。
塔上一铃独自语,明日颠(diān)¹当断渡。
译文:塔上的一个铃铛在自言自语:“明天有狂风不能渡过江南去。”
注释:¹颠风:狂风。
朝来白浪打苍崖,倒射轩窗作飞雨。
朝来白浪打苍崖,倒射轩窗作飞雨。
译文:早晨风吹白浪拍击着青色山崖,又从山崖倒射船窗化作点点飞雨。
龙骧万斛不敢过,渔舟一叶従掀舞。
龙骧(xiāng)¹万斛(hú)²不敢过,渔舟³一叶従(cóng)掀舞
译文:高大宽阔的楼船不敢航行,一叶小小的渔舟却任随风浪翻舞。
注释:¹龙骧:晋龙骧将军王濬受命伐吴,造大船,一船可容二千余人,后因以龙骧称大船。²万斛:形容船容量极大。古时一斛十斗,南宋末改五斗为一斛。³渔舟:一作“鱼艇”。⁴掀舞:翻腾。
细思城市有底忙,却笑蛟龙为谁怒。
细思城市¹有底²忙,却笑蛟龙为谁怒。
译文:细思量奔往湖州又有何事可忙?倒暗笑蛟龙掀起怒涛为了什么缘故。
注释:¹城市:指前往湖州城。²底,什么。
无事久留童仆怪,此风聊得妻孥许。
无事久留童仆怪¹,此风²聊得妻孥(nú)³
译文:无事久留童仆就会责怪,这场大风使妻儿同意我在此地暂住。
注释:¹怪:责怪。²此风:一作“有风”。³妻孥:妻子儿女。
潜山道人独何事,半夜不眠听粥鼓。
潜山道人¹独何事,半夜²不眠听粥鼓³
译文:潜山道人独自在做些什么,半夜不睡静静地倾听寺中的木鱼梆鼓。
注释:¹潜山道人:即释道潜,本名昙潜,号参寥子,赐号妙总大师。与苏轼、秦观友善,常有唱和。苏轼赴湖州任途中,过高邮时与他相会,并与之同行。²半夜:一作“夜半”。³粥鼓:即粥鱼,僧寺于黎明击木招呼众僧食粥,木像鱼形,故称粥鱼。此处泛指木鱼。

  这首诗可分为两部分。前六句写“大风”。一二句借佛图澄事言大风将至。佛图澄借铃语来说吉凶,苏轼借铃语来说风兆。第二句是铃语的内容。颠风即狂风,杜甫有“晓来急雨春风颠”句(《逼侧行赠毕曜》)。三至六句写风势。“朝来”应“明日”,写铃语应验,行文扣得很紧。风无形,故借浪以状风大:白浪打着苍崖,又从苍崖倒射于船上轩窗,像雨点般洒在船上。“打”、“射”、“飞”三字,把无形的风写得有声有形,可触可感。“轩窗”已写到船,五六句通过集中写船进一步写风势。大船不敢过,小船任掀舞,通过一大一小,极写风浪的险恶。

  后六句写人,写他们一行因风浪太大被迫“留金山两日”。七八句写他自己的态度:“赶到湖州去也没有什么事,在这里逗留几天也没有什么不好,蛟龙掀起汹涌的怒涛难不倒我。”这是一种随缘自适的态度。九、十句写妻孥童仆的态度。他们想快点到湖州,如果“无事久留”,定会受到责怪,此时是因风而留,他们也就无话可说了。最后两句是写灊山道人的态度。苏轼这次由徐州赴湖州,曾先到南都(商丘)看望弟弟苏辙,然后才南下,“至高邮,见太虚(秦观)、参寥,遂载与俱。”(苏轼《跋秦太虚题名记》)可见这时参寥也在船上。后两句说,尽管风浪正掀打着船舱,参寥却正专心地倾听金山寺的木鱼声。反映了僧人不以风浪为意的镇定态度。

  此诗前半写景,有声有色;后半写人,风趣幽默。“得行固愿留不恶”(《泗州僧伽塔》),全诗正表现了苏轼这种随缘自适、不以风浪为怀的神情。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396-397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