洲渚绿萦回,菱荷面面开。
路从花外过,山向柳间来。
鸣鹭惊回舫,游鱼仰酬杯。
同为城郭里,此地绝尘埃。
洲渚绿萦回,菱荷面面开。
路从花外过,山向柳间来。
鸣鹭惊回舫,游鱼仰酬杯。
同为城郭里,此地绝尘埃。
徐贲

徐贲

(1335—1393)元明间苏州府长洲人,字幼文,号北郭生。工诗善画。为十才子之一,又与高启、杨基、张羽合称吴中四杰。元末为张士诚掾属。张氏亡,谪临濠。洪武二年放归。后授给事中,改御史,巡按广东。官至河南左布政使。以征洮岷军过境,犒劳不时,下狱死。有《北郭集》。 ▶ 539篇诗文

猜您喜欢
蜨蝶之遨游东园,奈何卒逢三月养子燕,接我苜蓿间。
蜨蝶¹之遨(áo)游东园,奈何卒²逢三月养子燕³,接我苜(mù)(xu)间。
译文:阳春三月,蝴蝶我在东园飞舞翩跹,无奈突然被哺雏之燕擒捉于苜蓿之间。
注释:¹蜨蝶:蝴蝶。蜨,“蝶”的本字。²卒:同“猝”,突然。³养子燕:正在哺雏之燕。⁴接:此为擒捉之意。⁵苜蓿:多年生草本植物,紫茎,一名紫花苜蓿。
持之我入紫深宫中,行缠之傅欂栌间,雀来燕。
¹之,我入紫深宫中,行缠²之,傅³横栌(lú)间,雀来燕。
译文:挟持着我飞入昏暗之屋,缠绕着我将我迫近斗拱之上燕巢。
注释:¹持:挟持。紫深宫,昏暗之屋。这是从蝶的眼中看出而言。一说“紫宫”,指帝王居处。“深”,形容宫殿宽广。²缠:缠绕、围绕。³傅:通“附”,附着。⁴樽栌:即斗棋,柱上方木。用以支承屋梁,燕子常在其上筑窝。⁵雀来:形容燕之欢欣状,犹“雀立”、“雀跃”之意。来,语助词。
燕子见衔哺来,摇头鼓翼何轩奴轩!
燕子¹见衔(xián)哺来,摇头鼓翼,何轩奴轩²
译文:雏燕见母衔蝶来哺,欢喜雀跃,摇头鼓翼争抢来食。
注释:¹燕子:燕之子,指雏燕。²何轩奴轩:形容雏燕昂首耸身接食的样子。奴,表声字,无义。清黄节说:“于是燕子见母衔蝶来哺,则摇头鼓翼而争食之也。”(《汉魏乐府风笺》)

  这首诗为汉乐府古辞,《乐府诗集》收入杂曲歌辞。可能由于传写时“声辞相杂”,此诗句读历来分歧较大,少数句子颇难理解。但其大意还很清楚,写一只翩翩飞翔的蝴蝶,被母燕擒回窠哺雏,是一首颇有趣味的寓言诗。

  开头一句“蛱蝶之邀游东园”点出这场悲剧发生的地点,和悲剧发生之前蛱蝶的自由自在之状。蛱蝶即蝴蝶。蛱,一作“蛙”,据《初学记》改。“东园”泛指花园之类蝴蝶游遨之处。诗人用被捉前的“遨游东园”与被捉后的“付欂栌间”构成鲜明的对比,以此来寄托自己的伤感。蛱蝶为什么被捉呢?被捉后的心情如何?诗人在此没有点破。但在另一首寓言诗《乌生》中倒是交代了其中的原委:一只乌鸦被击毙后,它的灵魂发出了忏悔!真不该来到秦家的桂树上,要是仍在人迹不到的南山岩石间,又怎会遭此横祸呢?由此看来,这只蛱蝶遭祸的原因,也是由于它“遨游东园,涉足世情而被罗网所致”,这其中大概也蕴含著对世情险恶的慨叹吧!

  第二句“奈何卒逢三月养子燕”是明写悲剧发生的原因。卒即猝,突然间发生,意想不到之事;养子燕,即正在哺雏的燕子。燕子本就以昆虫为食,现在要哺雏,捕捉昆虫当然更加急迫和贪婪。蛱蝶碰上了养子燕,当然绝无生还的可能了,“奈何”二字即是对这种命运播弄的苦笑和慨叹,也是人们在不可抗拒的危机面前,一种绝望心理的表现。“接我苜蓿间,持之我入紫深宫,行缠之付欂栌间”,是写蛱蝶被燕所捉,带回梁间窝里的经过。

  此篇是汉乐府中句读难定的篇什之一,其原因就在于这两句中的“之”字及最后一句中的“奴”字费解。据余冠英先生解释,诗中的“之”和“奴”字皆为表声的字,与文辞无关。“持之我”即「持我」,“行缠之付”即“行缠付”。蛱蝶被捉的经过可分成三个场景:一是在苜蓿间被接。接即挟,挟持之意;苜蓿,豆科植物,俗称金花菜,蛱蝶正在东园的苜蓿上嬉游时被燕子捉住。二是持我飞入燕子的居处——“紫深宫”内。“入紫深宫”即深入紫宫,紫宫原指帝王的居处,这里是指燕子垒窝的高堂深院。蛱蝶强调燕子居处是“入紫深宫”,既渲染周围环境的阴森可怖,与蛱蝶被捉的恐惧心情相吻合,也强调此处是重门深院,难以脱逃,这也符合蛱蝶此时绝望的心境;三是“行缠之付欂栌间”。欂栌即斗拱,是柱上斗形的方木,上承屋梁,此处是燕子垒窝之所。“行”即“且”;“付”即“缚”。这句是说燕子把蛱蝶捉来后又绑在斗拱上。捉来之后还要绑起来,这是人的行为,但绑在斗拱的燕窝旁边,这又是燕的心理。这几句用拟人的方法来写蛱蝶的被捉,而且站在蛱蝶的角度来写燕的动作和心理,似人而非人,似物又非物,构思确是相当新颖奇巧的。

  最后三句是写雏燕见到食物来时欢腾雀跃的情景。“雀来燕”这句歧义很多,有人推测这句是燕在园中啄蝶,殊不知己巢已被雀占;李子德的《汉诗评》又说这是写蝶为燕持来付于欂栌间时,又为雀从旁取之。这两种误解的产生,都在于把“雀”当成又一飞禽。其实,雀在此是作状语,形容雏燕因其母衔食来时的欢腾雀跃之状。黄节先生说:“雀来即雀立,雀踊也”(《汉魏六朝风笺》),这个解释是合理的。下句的“摇头鼓翼,何轩奴轩”正是形容众雏兴奋争食之态:他们摇晃著小脑袋,拍著翅膀,抬著头,张著嘴,争著要母亲喂。“奴”在此是表声,无意义。轩轩,即高举之貌。诗人用众雏的兴奋争食,来反衬蛱蝶的悲惨结局,而且透过蛱蝶之眼所见、蛱蝶之口道出,更增浓伤感的意味。因为这句话的潜在意思是:雏燕们是得食了、高兴了,但随著自己的被捉身亡,自己的孩子们将会怎么样呢?

予尝论书,以谓钟王之迹,萧散简远,妙在笔画之外。至唐颜柳,始集古今笔法而尽发之,极书之变,天下翕然以为宗师,而钟王之法益微。
予尝论书¹,以谓钟²³之迹,萧散简远,妙在笔画之外。至唐颜,始集古今笔法而尽发之,极书之变,天下翕(xī)然以为宗师,而钟王之法益微。
译文:我曾经评论书法,提出钟繇、王羲之的字体清逸古朴,妙处在笔画之外。到唐代的颜真卿、柳公权,才汇集了从古到今的笔法而尽力加以发展,达到了书法变化的极限,天下人都一致把他们奉为师表。而钟繇、王羲之的笔法就越来越衰微了。
注释:¹书:书法。²钟:即钟繇(yóu),字元常,三国时魏人,书法家,各体皆工,尤精隶书。³王:即王羲之,字逸少,东晋书法家,长于行草,有书圣之称。⁴颜:颜真卿,字清臣。⁵柳:柳公权,字诚悬。均为唐代书法家。⁶翕然:统一或调协的样子。
至于诗亦然。苏李之天成,曹刘之自得,陶谢之超然,盖亦至矣。而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玮绝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诗人尽废;然魏晋以来,高风绝尘,亦少衰矣。李杜之后,诗人继作,虽间有远韵,而才不逮意。独韦应物、柳宗元,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非余子所及也。唐末司空图,崎岖兵乱之间,而诗文高雅,犹有承平之遗风。其诗论曰:“梅止于酸,盐止于咸,饮食不可无盐梅,而其美常在咸酸之外。”盖自列其诗之有得于文字之表者二十四韵,恨当时不识其妙,予三复其言而悲之。
至于诗亦然。苏李¹之天成,曹²³之自得,陶之超然,盖亦至矣。而李太白、杜子美⁷,以英玮(wěi)绝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诗人尽废;然魏晋以来,高风绝尘,亦少衰矣。李杜之后,诗人继作,虽间有远韵,而才不逮意¹⁰。独韦应物¹¹、柳宗元¹²,发纤秾(nóng)¹³于简古¹⁴,寄至味¹⁵于澹(dàn)¹⁶,非余子所及也。唐末司空图¹⁷,崎(qí)(qū)兵乱之间,而诗文高雅,犹有承平¹⁸之遗风。其诗论曰:“梅止于酸,盐止于咸,饮食不可无盐梅,而其美常在咸酸之外。¹⁹”盖自列其诗之有得于文字之表者二十四韵²⁰,恨当时不识其妙,予三复其言而悲之。
译文:至于诗也是这样。苏武、李陵的天然不加修饰,曹植、刘桢的自写真性,陶渊明、谢灵运的高超脱俗,已经达到够高的境界了。而李太白、杜子美以英俊美妙、冠绝当代的姿彩,逾越百代,从古到今的诗人全都无法比拟;但从曹魏、两晋以来,高洁出俗的风韵,也稍为衰减了。李白、杜甫之后,诗人继续出现,虽然偶然有高远的韵致,却多是才华不足以表达心意。只有韦应物、柳宗元,在简洁古朴的语言中表现出纤秀绮丽的意态,在恬静寡欲的诗行中寄寓了极为浓郁的诗味,不是我们这些人能够相比的。唐朝末年,司空图生活在战乱的艰难困苦中,但诗文很高雅,仍具有太平时期遗留下来的风度。他评论诗歌说:“梅子只有酸味,食盐只有咸味,饮食中不能没有食盐和梅子,但食盐和梅子带来的味道之美常常在咸味和酸味之外。”他把自己在诗歌的字面以外领略到的韵味列为二十四种,只恨当时的人不能认识到他的高妙,我再三地咀嚼他的话而为他感到悲伤。
注释:¹苏李:即汉代苏武和李陵。²曹:即曹植,字子建,曹操第三子。³刘:即刘桢,字公干,“建安七子”之一。⁴陶:陶潜,字渊明,东晋人。⁵谢:谢灵运,南朝时人。⁶李太白:即李白。⁷杜子美:即杜甫。⁸英玮:英俊美妙。⁹凌:逾越。¹⁰才不逮意:才华不足以表达心意。¹¹韦应物:唐代大历时期诗人。¹²柳宗元:中唐散文家和诗人。¹³纤秾:纤巧浓艳。¹⁴简古:简洁古朴。¹⁵至味:极浓郁的诗味。¹⁶澹泊:恬静寡欲。¹⁷司空图:宇表圣,唐末诗人、诗论家,著有《诗品》。¹⁸承平:太平。¹⁹“其诗论曰”句:此句引语出自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文字与原文有出入。²⁰二十四韵:指司空图把诗歌划分为二十四种不同风格,分别以诗论文,称为二十四诗品。
闽人黄子思,庆历、皇祐间号能文者。予尝闻前辈诵其诗,每得佳句妙语,反复数四,乃识其所谓。信乎表圣之言,美在咸酸之外,可以一唱而三叹也。予既与其子几道、其孙师是游,得窥其家集。而子思笃行高志,为吏有异材,见于墓志详矣,予不复论,独评其诗如此。
闽人黄子思,庆历、皇祐(yòu)¹间号能文者。予尝闻前辈诵其诗,每得佳句妙语,反复数四,乃识其所谓。信乎表圣之言,美在咸酸之外,可以一唱而三叹也。予既与其子几道、其孙师是游,得窥(kuī)²其家集³。而子思笃行高志,为吏有异材,见于墓志详矣,予不复论,独评其诗如此。
译文:福建人黄子思,在庆历、皇祐年间号称是擅长写文章的人。我曾经听到前辈朗诵他的诗,毎逢得到妙语好句,要反复多次地品味,才能懂得他所表达的意思。的确像司空图所说的,味道之美在咸味和酸味之外,可以一唱三叹啊!我既然和他的儿子几道、孙子师是交游,就有机会阅读到他家传的诗集。子思品行诚笃,志向高远,做官有出色的才干,这些在墓志中可以看到详细的记述,我不再论说了,只对他的诗作出以上评论。
注释:¹庆历、皇祐:均为宋仁宗赵祯的年号。²窥:窥看,这里表示阅读,带有自谦的意思。³家集:家传的诗集。⁴笃:诚笃。

  本文是一篇跋文,是苏轼读完黄子思诗集后写下的。文章用书法来比喻和评论诗歌,指出那些疏淡朴雅之中寓意深远的诗才是好诗。作者对苏武、李陵的“天成”、曹刘的“自得”、陶谢的“超然”、李杜的才气,以及柳宗元、韦应物“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都做出了高度评价。尤其对自然天成、“美在咸酸之外”的诗,苏轼似乎更加推崇。他认为艺术的法度应符合自然原则,文理自然,这样才会姿态横生,而艺术的最高境界是韵外之致。全文言简意丰,洗练明畅。

  首先,苏轼认为:书法艺术以“萧散简远,妙在笔墨之外”为在最高境界。尽管唐代的颜真卿、柳公权能够集古今笔法的大成,成为天下人师法的宗师,但还是未能恢复钟繇、王羲之书法的艺术神韵。接着,苏轼运用类比推理,认为诗歌艺术与书法相通。诗歌最高的艺术境界也是自然天成,富于神韵,像苏武、李陵、曹植、刘祯、陶渊明、谢灵运等人的诗歌那样,出于性情的真切流露,超然物外,淡泊远神,富有韵味。

  尽管李白、杜甫取得了“凌跨百代”的集大成成就,但是,李杜诗歌还是缺少魏晋以来“高风绝尘”的韵味。此后的诗人尽管追求远韵,但是才不逮意。这就自然过渡到对韦应物、柳宗元山水诗的经典评价。苏轼认为他们的诗歌“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于此相应,晚唐司空图又提出了妙在咸酸之外的“神韵”说。最后,苏轼将黄子思的诗歌接在追求远韵神味的诗歌艺术传统上,发现并赞扬了黄子思诗歌艺术成就。

  这篇短跋的价值,并不在于评价了黄子思诗歌,而在于苏轼提出的新的诗歌理想。与当时复古思潮不同的是苏轼要求诗歌恢复汉魏古诗的萧散简远境界,并不是欧阳修等人追求的古朴苍劲的格调。值得指出的是,苏轼自己的诗歌创作并没有实践这一艺术理想,即使那些刻意模仿陶渊明的和陶诗,也没有陶渊明诗歌那种冲淡闲适的风格,而是“天马脱羁,飞仙游戏,穷极变化如适如其意中所欲岀”(沈德潜《说诗晬语》),显露的仍然是他豪迈洒脱的个性本色。

参考资料:
1、 吴振华.唐宋散文品读.安徽: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9月:第239页
春城丽白日,阿阁跨层楼。
春城丽白日,阿阁¹跨层楼²
译文:春日的建康景色明媚,那檐宇屈曲翘起的楼阁好像与那几层高楼比试高低。
注释:江丞:即江孝嗣。“丞”是官名,是正职官的辅佐。¹阿阁:指檐宇屈曲翘起的楼阁。²层楼:指多层高楼。
苍江忽渺渺,驱马复悠悠。
苍江忽渺(miǎo)¹,驱马复悠悠²
译文:东流江水一片悠远苍茫,驱马漫踏岸旁,心中忧思难收。
注释:¹渺渺:悠远的样子。²悠悠:忧思的样子。
京洛多尘雾,淮济未安流。
京洛¹多尘雾,淮(huái)济未安流。
译文:京都建康中权贵争权夺利一片昏暗,北部边境淮水、济水一带战事不息。
注释:¹京洛:指当时的京都建康。
岂不思抚剑,惜哉无轻舟。
岂不思抚剑,惜哉无轻舟¹
译文:国家多难,我岂不想脱离这多纷争的京城,赴边杀敌;只可惜没有实现志愿的途径啊!
注释:¹轻舟:这里指诗人实现志向的途径。
夫君良自勉,岁暮勿淹留。
夫君¹良自勉,岁暮(mù)勿淹留。
译文:属于我们的时代即将过去,勉励自己,不要再贻误良机。
注释:¹夫君:称友人。

  诗人从自己由建康跨马出郊春游写起。“春城丽白日,阿阁跨层楼”二句,“丽”、“跨”二字为点睛之笔。首句如只是“春城”、“白日”二语,虽是写景,但总显得孤零无依,而且见不出其鲜明生动。春城也可能是风雨如晦;白日也可能是烈炎可畏。着一“丽”字,春城便明媚景象全出,而白日则更显得光彩绚烂可掬。“阿阁”,指檐宇屈曲翘起的楼阁。“层楼”,指多层高楼。中间着一“跨”字,便把两者写活,似觉阿阁与层楼彼此互欲超越而在争胜斗奇,景色既壮观,又活跃。这两句写静景,静中见动。

  接下来“苍江忽渺渺,驱马复悠悠”二句写城外动景。建康位于长江东南岸,诗人跨马出城,走近江边,面对滚滚东流的苍茫江水,顿觉心潮起伏,忧思难收。“忽”,形容水流之急。“悠悠”,忧思的样子。急速东流的江水,既苍茫复渺渺,景色一片迷惘。实为下句写诗人马上忧思作陪衬,含蓄而具体地展现了诗人忧思之深沉而无限。至此,读者自然会问:诗人的忧思自何而来?又何来之多?

  下面二句作答:一是“京洛多尘雾”,一是“淮济未安流”。洛阳为古代名都,此处借“京洛”指当时京都建康。这里的“尘雾”,并非实指空间的灰尘和雾气,而是暗指朝廷统治集团内部为争夺对皇权的控制所进行的殊死搏斗。古代一般以在朝廷做官为荣。江孝嗣苦于边境的戍守生涯,自然也羡慕朝官。诗人对此提出劝告道:建康虽是“春城丽白日,阿阁跨层楼”,看上去煞是美丽,其实乃是“尘雾”极多。处身其间不但宏图难展,而且吉凶不卜。“淮”水和“济”水,都在当时南朝的北部边境。江孝嗣戍守所在,正临近济水。“淮济”流水“未安”,实喻边境战事不息。边境来安,正是有志之士杀敌安边,报国立功的天赐良机。诗人自知自己位卑言微,无能廓清京洛尘雾,但有志于边境淮济的“安流”事业。

  故紧接下来,笔锋顺势一转,抒写自己的抱负:“岂不思抚剑,惜哉无轻舟。”这二句是化自曹植《杂诗》其五:“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愿欲一轻济,惜哉无方舟”诗句。“轻舟”,指途径。这两句意思是说:当前国家多难,我岂不想脱离这“多尘雾”的京城,仗剑奔赴边境以杀敌立功报国啊!可惜我没有实现我志愿的途径啊!听来是诗人自抒怀抱,自叹报国无门,其实它的潜台词是说:你江丞嗣戍守边关,正驰骋疆场大显神手,杀敌立功报效祖国。如果我谢朓处在你江孝嗣的地位,我不但不会像你那样愁苦无状,而且会喜不自胜,不遗余力地去实现我的大志呢。

  末二句笔意再转,直点江孝嗣。前面,诗人用了很大气力写了春城、楼阁、江流、忧思、尘雾、淮济,实际上就是为了说出“夫君良自勉,岁暮勿淹留”这二句,意思是:我们的英雄时代即将过去,不要延误良机。owl0

jiāngchéngběishùlángchéngshī

xiètiǎo nánběicháo 

chūnchéngbái ēkuàcénglóu 
cāngjiāngmiǎomiǎo yōuyōu 
jīngluòduōchén huáiwèiānliú 
jiàn zāiqīngzhōu 
jūnliángmiǎn suìyānliú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伤感,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bǐng)原少孤¹,数岁时,过²书舍³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¹⁰学,中心¹¹¹²¹³,故泣耳。”师恻(cè)¹⁴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¹⁵有志,吾徒¹⁶相教,不求资¹⁷也。”于是遂¹⁸就书¹⁹。一冬之间,诵²⁰《孝经》《论语》。
译文:邴原小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几岁时,经过书塾时就开始哭,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孩子,你为什么哭?”邴原回答说:“失去了父母的人容易悲伤,穷人容易感伤。凡是能够读书的人,都是一些有父母的孩子。我第一羡慕他们有父母亲,第二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到十分悲伤,所以就哭了。”塾师听了邴原的话,同情他说:“(你)想要读书,就去读吧!”邴原说:“(我)没有钱交学费。”,塾师于是对他说:“如果你真有这个志向,我就把你当成我的徒弟,不收你学费。”邴原从此就入了学读书。一个冬天过去了,邴原就会背《孝经》《论语》了。
注释:¹少孤:年少失去父亲。孤:幼年丧失父母。²过:经过。³书舍:书塾。⁴泣:小声哭。⁵书:学习。⁶凡:凡是。⁷亲:父母。⁸羡:羡慕。⁹其:他们,指代书舍里的学生。¹⁰得:能够。¹¹中心:内心里。¹²伤:悲哀。¹³感:伤感。¹⁴恻然:怜悯,同情。恻:心中悲伤。¹⁵苟:如果,要是。¹⁶徒:白白的,此处指不收费。¹⁷资:费用。¹⁸遂:就。¹⁹就书:上书塾(读书)。就:靠近,此处指就书,即上学。²⁰诵:背诵。
我们要好学,并且珍惜我们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
也应向文中老师学习,无私给予别人求学的帮助,尊重爱学习、有志向的人。

bǐngyuánxué--zàn

bǐngyuánshǎoshùsuìshíguòshūshěérshīyuētóngziyuányuēzhěshāngpínzhěgǎnshūzhěfánxuézhěyǒuqīnyuànèrxiànxuézhōngxīnshānggǎněrshīrányuēshūěr!!yuányuēqiánshīyuētóngzigǒuyǒuzhì,,xiāngjiào,,qiúshìsuìjiùshūdōngzhījiānsòngxiàojīnglùn

白日每不归,青阳时暮矣。
白日每不归,青阳¹时暮矣。
译文:白天的太阳总是不来到人间,现在已经到了晚春时节。
注释:¹青阳:春天的别称。
茫茫吾何思,林卧观无始。
茫茫吾何思,林卧观无始。
译文:望着这茫茫天地我在想些什么呢?归隐山林卧看宇宙妙道。
众芳委时晦,鶗鴂鸣悲耳。
众芳¹委时晦,鶗(tí)(jué)²鸣悲耳。
译文:在这晦暗时节百花纷纷凋谢,杜鹃悲鸣声声入耳。
注释:¹众芳:百花。²鶗鴃:即杜鹃鸟。
鸿荒古已颓,谁识巢居子。
鸿荒古已颓,谁识巢(cháo)居子¹
译文:远古的浑朴世风已衰颓,有谁能认识那高士巢父?
注释:¹巢居子:即传说中尧时隐士巢父。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