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髯不见旧参军,桓表旌门墨色新。云雨几时同穴梦,冰霜百岁未亡身。
紫髯不见旧参军,桓表旌门墨色新。云雨几时同穴梦,冰霜百岁未亡身。
香奁有泪迷鸾影,锦瑟无声落燕尘。萱草堂前今种柏,翰林留记写精神。
香奁有泪迷鸾影,锦瑟无声落燕尘。萱草堂前今种柏,翰林留记写精神。

qiūcānjūnshǒujié--dāng

ránjiànjiùcānjūnhuánbiǎojīngménxīnyúnshítóngxuémèngbīngshuāngbǎisuìwèiwángshēn

xiāngliányǒulèiluányǐngjǐnshēngluòyànchénxuāncǎotángqiánjīnzhǒngbǎihànlínliúxiějīngshén

吴当

吴当

( 1297—1361)抚州崇仁人,字伯尚。吴澄孙。幼以颖悟笃实称,长精通经史百家言。从祖父至京师,补国子生。澄卒,从之学者皆就当卒业。用荐为国子助教,预修辽金宋三史,书成,除翰林修撰,累迁翰林直学士。江南兵起,特授江西肃政廉访使,召募民兵,由浙入闽,参预镇压农民军,夺回建、抚两郡。寻以被诬解职。陈友谅据江西,欲用之,不从,乃执送江州,拘留一年。后隐居庐陵吉水。有《学言诗稿》。 ▶ 395篇诗文

猜您喜欢
惜余年老而日衰兮,岁忽忽而不反。
¹余年老而日衰兮,岁忽忽²而不反³
译文:叹我年老身体日渐衰弱,岁月匆匆一去不复回返。
注释:¹惜:哀叹。²忽忽:匆匆,迅速。³反:通“返”。
登苍天而高举兮,历众山而日远。
登苍天而高举兮,历众山而日远¹
译文:登上苍天我要高高飞翔,越过群山离家日益遥远。
注释:¹日远:指离别家乡日益遥远。
观江河之纡曲兮,离四海之沾濡。
观江河之纡(yū)¹兮,离²四海之沾濡(rú)³
译文:观看长江黄河迂回曲折,遭遇四海风浪沾湿衣衫。
注释:¹纡曲:纡回曲折。²离:通“罹”,遭遇。³沾濡:沾湿。
攀北极而一息兮,吸沆瀣以充虚。
攀北极¹而一息兮,吸沆(hàng)(xiè)²以充虚³
译文:攀上北极星我稍稍休息,吸引清和之气充肠疗饥。
注释:¹北极:指北极星。²沆瀣:夜间的水气。王夫之《楚辞通释》:“沆瀣,北方清气。”³充虚:充饥。
飞朱鸟使先驱兮,驾太一之象舆。
飞朱鸟¹使先驱兮,驾太一²之象舆(yú)³
译文:命令朱鸟高飞前面导引,乘坐太一象车稳稳行移。
注释:¹朱鸟:即朱雀,星宿名,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之总称。²太一:指天神中最尊贵的神。³象舆:用象牙装饰的车。
苍龙蚴虬于左骖兮,白虎骋而为右騑。
苍龙¹(yòu)(qiú)²于左骖(cān)³兮,白虎骋而为右騑(fēi)
译文:左苍龙行蜿蜒驾为左骖,右白虎奔驰骋驾在右翼。
注释:¹苍龙:即青龙,星宿名。²蚴虬:行动之貌。³左骖:驾在车两旁的两马叫骖,此指左边的骖马。⁴白虎:星宿名,西方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之总称。⁵右騑:即右骖,右边的骖马。
建日月以为盖兮,载玉女于后车。
建日月以为盖¹兮,载玉女²于后车。
译文:让圆圆的日月且做车盖,叫婀娜的玉女车后随移。
注释:¹盖:指车盖。王逸《楚辞章句》云:“言己乃立日月之光以为车盖。”²玉女:即女宿,二十八宿之一,为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之第三宿。“前朱雀,后玄武”,此以女宿指代玄武,故称“载玉女于后车”。
驰骛于杳冥之中兮,休息虖昆仑之墟。
驰骛(wù)¹于杳冥²之中兮,休息虖昆仑³之墟。
译文:在旷远幽暗的空中奔驰,在高峻的昆仑山上休息。
注释:¹驰骛:奔走。²杳冥:旷远之处。³昆仑:山名。
乐穷极而不厌兮,愿从容虖神明。
乐穷极¹而不厌兮,愿从容虖(hū)神明²
译文:欢乐达到极点毫不厌倦,愿意伴随神仙从容游戏。
注释:¹穷极:极端,顶点。²神明:指神仙。
涉丹水而驼骋兮,右大夏之遗风。
涉丹水¹而驼(tuó)(chěng)²兮,右大夏³之遗风。
译文:渡过丹水继续向前驰骋,观看右边大夏遗风古迹。
注释:¹丹水:神话中水名。王夫之《楚辞通释》云:“丹水,出昆仑之南,坤维地户也。”²驼骋:奔驰。³大夏:王逸《章句》:“大夏,外国名也,经西南。言己复渡丹水而驰骋,顾见大夏之俗,思念楚国也。”
黄鹄之一举兮,知山川之纡曲。
黄鹄(hú)¹之一举兮,知山川之纡曲。
译文:黄鹄展翅高高飞在天上,方知高山大河纡曲回肠。
注释:¹黄鹄:大鸟,仙人所乘,一举千里。
再举兮,睹天地之圜方。
再举兮,睹天地之圜(huán)¹
译文:黄鹄直上云霄凌空飞翔,这才看清了天圆与地方。
注释:¹圜方:圆与方。
临中国之众人兮,讬回飙乎尚羊。
临中国¹之众人兮,讬回飙(biāo)²乎尚羊³
译文:俯视中原大地芸芸众生,腾驾旋风空中徘徊游荡。
注释:¹中国:指中原。²回飙:回风,旋风。³尚羊:通“徜徉”,安闲漫步。
乃至少原之野兮,赤松王乔皆在旁。
乃至少原¹之野兮,赤松王乔²皆在旁。
译文:到达了少原的荒郊野外,看到赤松王乔在少原旁。
注释:¹少原:神话中地名,仙人所居。²赤松王乔:即赤松子、王子乔,古代传说中的两个仙人。
二子拥瑟而调均兮,余因称乎清商。
二子拥瑟而调均¹兮,余因称²乎清商³
译文:二位仙人拥瑟调理丝弦,令我赞叹一曲清商悠扬。
注释:¹调均:调弦。均,古代的一种乐器。²称:称赞。³清商:歌曲曲调名。
澹然而自乐兮,吸众气而翱翔。
(dàn)¹而自乐兮,吸众气²而翱翔。
译文:心神安适自得终日快乐,吸饮天地六气自由翱翔。
注释:¹澹然:安适自得的样子。²众气:六气。王夫之《楚辞通释》:“呼吸六气以翱翔。”
念我长生而久仙兮,不如反余之故乡。
念我长生而久仙兮,不如反余之故乡。
译文:想那长生不老永为神仙,还不如回到久别的故乡。
黄鹄后时而寄处兮,鸱枭群而制之。
黄鹄后时¹而寄处²兮,鸱(chī)(xiāo)³群而制之。
译文:黄鹄没能及时远寄仙界,反遭猫头鹰的群起伤害。
注释:¹后时:延后时间,失时,不及时。²寄处:寄居栖身。³鸱枭:鸱鴞,今俗谓猫头鹰。
神龙失水而陆居兮,为蝼蚁之所裁。
神龙失水而陆居兮,为蝼蚁¹之所裁²
译文:神龙落在陆地失去大海,会被蝼蛄蚂蚁欺凌侵害。
注释:¹蝼蚁:蝼蛄和蚂蚁。²裁:制裁,侵害。王逸《章句》:“言贤者不居庙堂,则为俗人所侵害也。”
夫黄鹄神龙犹如此兮,况贤者之逢乱世哉。
夫黄鹄神龙犹如此兮,况贤者之逢乱世哉。
译文:那黄鹄神龙尚且如此啊,何况贤者遭逢混乱时代!
寿冉冉而日衰兮,固儃回而不息。
寿冉冉¹而日衰兮,固儃(chán)(huái)²而不息。
译文:年纪渐老身体日益衰弱,时光如水流逝永不停息。
注释:¹冉冉:渐渐。²儃回:运转。王逸注:“儃回,运转也。”
俗流从而不止兮,众枉聚而矫直。
俗流从而不止兮,众枉¹聚而矫直²
译文:世俗人不停地随波逐流,众邪恶聚一起矫改正直。
注释:¹众枉:群小。许多邪曲小人。枉:邪曲。²矫直:矫直为枉。矫:矫正。
或偷合而苟进兮,或隐居而深藏。
或偷合¹而苟进²兮,或隐居而深藏。
译文:有的人苟且聚合求升迁,有的人隐居深藏在高山。
注释:¹偷合:苟且聚合。²苟进:不择手段追求爵禄。
苦称量之不审兮,同权概而就衡。
苦称¹²之不审³兮,同权概而就衡
译文:最苦恼称量事物不明察,最怨恨轻重不分同衡权。
注释:¹称:指称物之轻重。²量:指量物之多少。³审:明察。⁴权概:衡器。权:称秤。概:斗概,平斗之器。尺度。⁵衡:衡量。
或推迻而苟容兮,或直言之谔谔。
或推迻¹而苟容²兮,或直言之谔(è)³
译文:有人随风使舵苟合谄媚,有人刚正无私直言敢谏。
注释:¹推迻:可推可移,无固定之说。迻同“移”。²苟容:苟且容忍。³谔谔:直言貌。
伤诚是之不察兮,并纫茅丝以为索。
伤诚是¹之不察兮,并纫²茅丝³以为索。
译文:伤国君竟如此善恶不分,搓绳索不分茅草和丝线。
注释:¹诚是:确实是。真实情况也。²并纫:合并搓捻。³茅丝:茅草丝线。
方世俗之幽昏兮,眩白黑之美恶。
方世俗之幽昏¹兮,眩²白黑之美恶。
译文:当今世俗人都幽昧昏暗,混淆是非黑白美恶不辨。
注释:¹幽昏:黑暗不明。²眩:迷惑。
放山渊之龟玉兮,相与贵夫砾石。
¹山渊之龟玉兮,相与贵夫砾(lì)²石。
译文:抛弃山中美玉渊中神龟,反把破石块当宝齐称赞。
注释:¹放:放弃,抛弃。²砾:小石,碎石。
梅伯数谏而至醢兮,来革顺志而用国。
梅伯¹数谏而至醢兮,来革²顺志而用国³
译文:梅伯屡屡劝谏终遭菹醢,来革阿谀顺从掌握大权。
注释:¹梅伯:殷纣王时诸侯,因为直谏为纣所杀。²来革:殷纣之佞臣。³用国:弄国,滥用国家之特权。
悲仁人之尽节兮,反为小人之所贼。
悲仁人之尽节兮,反为小人之所贼¹
译文:悲痛仁人志士尽忠尽节,反被无耻小人陷害暗算。
注释:¹贼:害。
比干忠谏而剖心兮,箕子被发而佯狂。
比干¹忠谏而剖心兮,箕(jī)²被发而佯³狂。
译文:比干忠言直谏却被剖心,箕子披散头发佯装疯狂。
注释:¹比干:殷纣王大臣,因直言敢谏被纣王剖心而死。²箕子:殷纣王大臣,见比干被剖心,便装疯逃亡。³佯:假装。
水背流而源竭兮,木去根而不长。
水背流¹而源竭兮,木去根而不长。
译文:河水背离源头就会枯竭,树木脱离树根不能生长。
注释:¹背流:背源而流。
非重躯以虑难兮,惜伤身之无功。
非重躯¹以虑难²兮,惜伤身之无功。
译文:不是看重性命害怕祸难,是痛惜虽伤身无功报偿。
注释:¹重躯:重视身躯,爱惜性命。²虑难:忧虑磨难。怕难也。
已矣哉!
已矣哉!
译文:算了吧!
独不见夫鸾凤之高翔兮,乃集大皇之野。
独不见夫鸾凤之高翔兮,乃集¹大皇²之野。
译文:独不见那鸾凤高高飞翔,群集在旷远的原野蛮荒。
注释:¹集:群鸟在木上。²大皇:我意,广大辉煌也。
循四极而回周兮,见盛德而后下。
循四极而回周¹兮,见盛德²而后下。
译文:回旋飞行四方纵观天下,看见大德之人才肯下降。
注释:¹回周:回游周览。²盛德:大德。指英明的君主。
彼圣人之神德兮,远浊世而自藏。
彼圣人之神德¹兮,远浊世而自藏。
译文:那圣人具有超凡的品德,能远离浊世把自己珍藏。
注释:¹神德:超凡神圣的品德。
使麒麟可得羁而系兮,又何以异虖犬羊?
使麒麟可得羁而系兮,又何以异虖犬羊?
译文:假使麒麟被关在笼子里,他又有何不同于犬和羊!
译文
译文
叹我年老身体日渐衰弱,岁月匆匆一去不复回返。
叹我年老身体日渐衰弱,岁月匆匆一去不复回返。
登上苍天我要高高飞翔,越过群山离家日益遥远。
登上苍天我要高高飞翔,越过群山离家日益遥远。
观看长江黄河迂回曲折,遭遇四海风浪沾湿衣衫。
观看长江黄河迂回曲折,遭遇四海风浪沾湿衣衫。
攀上北极星我稍稍休息,吸引清和之气充肠疗饥。
攀上北极星我稍稍休息,吸引清和之气充肠疗饥。
命令朱鸟高飞前面导引,乘坐太一象车稳稳行移。
命令朱鸟高飞前面导引,乘坐太一象车稳稳行移。
左苍龙行蜿蜒驾为左骖,右白虎奔驰骋驾在右翼。
左苍龙行蜿蜒驾为左骖,右白虎奔驰骋驾在右翼。
让圆圆的日月且做车盖,叫婀娜的玉女车后随移。
让圆圆的日月且做车盖,叫婀娜的玉女车后随移。
在旷远幽暗的空中奔驰,在高峻的昆仑山上休息。
在旷远幽暗的空中奔驰,在高峻的昆仑山上休息。
欢乐达到极点毫不厌倦,愿意伴随神仙从容游戏。
欢乐达到极点毫不厌倦,愿意伴随神仙从容游戏。
渡过丹水继续向前驰骋,观看右边大夏遗风古迹。
渡过丹水继续向前驰骋,观看右边大夏遗风古迹。
黄鹄展翅高高飞在天上,方知高山大河纡曲回肠。
黄鹄展翅高高飞在天上,方知高山大河纡曲回肠。
黄鹄直上云霄凌空飞翔,这才看清了天圆与地方。
黄鹄直上云霄凌空飞翔,这才看清了天圆与地方。
俯视中原大地芸芸众生,腾驾旋风空中徘徊游荡。
俯视中原大地芸芸众生,腾驾旋风空中徘徊游荡。
到达了少原的荒郊野外,看到赤松王乔在少原旁。
到达了少原的荒郊野外,看到赤松王乔在少原旁。
二位仙人拥瑟调理丝弦,令我赞叹一曲清商悠扬。
二位仙人拥瑟调理丝弦,令我赞叹一曲清商悠扬。
心神安适自得终日快乐,吸饮天地六气自由翱翔。
心神安适自得终日快乐,吸饮天地六气自由翱翔。
想那长生不老永为神仙,还不如回到久别的故乡。
想那长生不老永为神仙,还不如回到久别的故乡。
黄鹄没能及时远寄仙界,反遭猫头鹰的群起伤害。
黄鹄没能及时远寄仙界,反遭猫头鹰的群起伤害。
神龙落在陆地失去大海,会被蝼蛄蚂蚁欺凌侵害。
神龙落在陆地失去大海,会被蝼蛄蚂蚁欺凌侵害。
那黄鹄神龙尚且如此啊,何况贤者遭逢混乱时代!
那黄鹄神龙尚且如此啊,何况贤者遭逢混乱时代!
年纪渐老身体日益衰弱,时光如水流逝永不停息。
年纪渐老身体日益衰弱,时光如水流逝永不停息。
世俗人不停地随波逐流,众邪恶聚一起矫改正直。
世俗人不停地随波逐流,众邪恶聚一起矫改正直。
有的人苟且聚合求升迁,有的人隐居深藏在高山。
有的人苟且聚合求升迁,有的人隐居深藏在高山。
最苦恼称量事物不明察,最怨恨轻重不分同衡权。
最苦恼称量事物不明察,最怨恨轻重不分同衡权。
有人随风使舵苟合谄媚,有人刚正无私直言敢谏。
有人随风使舵苟合谄媚,有人刚正无私直言敢谏。
伤国君竟如此善恶不分,搓绳索不分茅草和丝线。
伤国君竟如此善恶不分,搓绳索不分茅草和丝线。
当今世俗人都幽昧昏暗,混淆是非黑白美恶不辨。
当今世俗人都幽昧昏暗,混淆是非黑白美恶不辨。
抛弃山中美玉渊中神龟,反把破石块当宝齐称赞。
抛弃山中美玉渊中神龟,反把破石块当宝齐称赞。
梅伯屡屡劝谏终遭菹醢,来革阿谀顺从掌握大权。
梅伯屡屡劝谏终遭菹醢,来革阿谀顺从掌握大权。
悲痛仁人志士尽忠尽节,反被无耻小人陷害暗算。
悲痛仁人志士尽忠尽节,反被无耻小人陷害暗算。
比干忠言直谏却被剖心,箕子披散头发佯装疯狂。
比干忠言直谏却被剖心,箕子披散头发佯装疯狂。
河水背离源头就会枯竭,树木脱离树根不能生长。
河水背离源头就会枯竭,树木脱离树根不能生长。
不是看重性命害怕祸难,是痛惜虽伤身无功报偿。
不是看重性命害怕祸难,是痛惜虽伤身无功报偿。
算了吧!
算了吧!
独不见那鸾凤高高飞翔,群集在旷远的原野蛮荒。
独不见那鸾凤高高飞翔,群集在旷远的原野蛮荒。
回旋飞行四方纵观天下,看见大德之人才肯下降。
回旋飞行四方纵观天下,看见大德之人才肯下降。
那圣人具有超凡的品德,能远离浊世把自己珍藏。
那圣人具有超凡的品德,能远离浊世把自己珍藏。
假使麒麟被关在笼子里,他又有何不同于犬和羊!
假使麒麟被关在笼子里,他又有何不同于犬和羊!

  《惜誓》一诗,旨在代屈原立辞,抒写屈原被放逐而离别国都的悲愤和欲高蹈远游却牵念故乡的情怀,同时寄寓了作者自己被疏离而将远去的愤慨。《惜誓》在思想内容上,主要体现为爱国情感、愤世心绪和见疏哀怨;在艺术表现上,主要体现为骚体诗风、瑰玮境界和奔放气势。《惜誓》反映了贾谊早先模仿屈骚创作骚体辞赋的风貌,虽然难与屈骚的成就伦比,却也深得屈骚遗风;还反映了汉人早先模仿屈骚创作骚体辞赋的风貌,开创了汉人拟骚诗的传统。

  贾谊写《惜誓》当是他人性本质的体现。《惜誓》当是他借怜惜屈原不得志而誓死之篇来表达他的看法和态度。从篇中可以看出,他对屈原之死的事实表示了惋惜之情,对其本人表达了尊敬之心,但又毫不保留地表达出"以死抗争社会来表达自己的人生价值"的做法并非是唯一正确的选择的态度。其价值不仅在作品本身,更重要的是反映出了所谓君子生存得志敬业、失志隐身和绝望自杀三种选择之外更多的思考。在诗中,作者提出了明哲保身、明辨是非、当留则留、当退则退的新主张,这是一种积极进取的新方法。这些新思想、新主张和新思路值得后人学习和思考,它是贾谊《惜誓》作品的真正价值所在,更是君子生存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所在。它既是社会问题,更是人生问题。

  关于《惜誓》的意思,王逸说:“惜者,哀也。誓者,信也,约也。言哀惜怀王与己信约而背之也。”认为是贾谊代屈原抒情和叙事。此篇和《吊屈原赋》一样,揭露了世俗之幽昏,黑白之颠倒,强调神德之人,应当远浊世而自藏,不要受制于小人,徒伤身而无功。

  《惜誓》一诗的美学思想表现为四个方面:以生命为中心、神游太空、神游昆仑、思今忆古以明君子之道。全篇善用比兴手法表现抒发悲愤之情的主题,与屈原作品的“引类譬喻”,是一脉相承的。

参考资料:
1、 王春才.贾谊《惜誓》美学[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4):37-41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太行¹、王屋²二山,方³七百里,高万仞(rèn),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河阳的北边。
注释:列子:这是一部古书的名称,属于中国先秦时期道家的著作。关于这部书,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是战国初年的列御寇著的;另一种认为是后来晋代的人著的,没有定论。书中记载了许多寓言和传说故事。¹太行: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之间。²王屋:在山西阳城垣曲与河南济源之间。³方:古代计量面积用语。后加表示长度的数字或数量词,表示纵横若干长度的意思。多用于计量土地。⁴仞:古代长度单位,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⁵冀州:古地名,包括现在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黄河以北,辽宁省辽河以西的地区。⁶河阳:黄河北岸。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北山愚公者,年且¹九十,面山而居²。惩(chéng)³山北之塞(sè),出入之迂(yū)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¹⁰,可乎?”杂然相许¹¹。其妻献疑¹²曰:“以¹³君之力,曾(zēng)¹⁴不能损¹⁵(kuí)(fǔ)¹⁶之丘¹⁷,如太行、王屋何?且¹⁸¹⁹²⁰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hè)²¹担者三夫²²,叩石垦壤,箕(jī)(běn)²³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shuāng)²⁴妻有遗男²⁵,始龀(chèn)²⁶,跳往助之。寒暑易节²⁷,始一反焉²⁸
译文: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龄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于是集合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安放在哪里?”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几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刚换牙的年纪,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注释:¹且:副词,将近。²面山而居:面对着山居住。³惩:这里是“苦于,为......所苦”的意思。⁴塞:阻塞。⁵迂:曲折绕远。⁶聚室而谋:集合全家来商量。室,家。⁷汝:你。这里做复数看,为“你们”的意思。⁸毕力平险: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⁹指通豫南: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指,直的意思。豫州,古地名,在今河南省黄河以南。¹⁰汉阴:汉,就是汉水;阴,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阴。¹¹杂然相许:纷纷表示赞同。杂然,纷纷的样子。许,赞同。¹²献疑:提出疑问。¹³以:凭借。¹⁴曾:副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也……”,常与“不”连用。¹⁵损:削减。¹⁶魁父:古代一座小山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开封县陈留镇境内。魁。¹⁷丘:土堆。¹⁸且:况且。¹⁹焉:疑问代词,哪里。²⁰置:安放。²¹荷:扛的意思。²²夫:成年男子。²³箕畚:簸箕,一种用竹片或柳条编成的器具。这里是用箕畚装土石的意思。²⁴孀:孀妻,寡妇。²⁵遗男:遗孤,单亲孤儿,遗腹子。²⁶龀:儿童换牙齿,乳齿脱落后重新长恒齿。这里始龀表示年龄,约七八岁。龀,换牙。²⁷寒暑易节:冬夏换季,指一年的时间。易,交换。节,季节。²⁸始一反焉:才往返一次。反,通“返”往返。焉,语气助词。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河曲¹智叟(sǒu)²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³!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zēng)不若孀(shuāng)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kuì)也,而山不加增,何苦¹⁰而不平?”河曲智叟亡(wú)¹¹以应¹²
译文:河湾上聪明的老头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真的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注释:¹河曲:古地名,在今山西省芮城县西。²叟:老头。³惠:同“慧”,聪明;不惠,指愚蠢。⁴一毛:一草一木,地面所生的草木,这里指山的一小部分。⁵其: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⁶长息:长叹。⁷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彻,通。⁸虽我之死:即使我死了。虽,即使。之,用在主谓之间,无实意。⁹匮:竭尽的意思。¹⁰苦:愁。¹¹亡:通“无”。¹²以应:没有话来回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操蛇之神¹闻之,惧其不已²也,告之于帝。帝³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cuò)朔东,一厝雍(yōng)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¹⁰焉。
译文:手中拿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干下去,于是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边,一座放在雍州的南边。从这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注释:¹操蛇之神:神话中的山神,手里拿着蛇,所以叫操蛇之神。操,持。²惧其不已:怕他不停地干下去。其,愚公。已,停止。³帝:神话中的天帝。⁴感其诚:被他的诚心所感动。感,被……感动。⁵夸娥氏:神话中力气很大的神。⁶负:背。⁷厝:放置。⁸朔东:就是朔方以东地区,指山西省的东部。⁹雍:就是雍州,在现今陕西甘肃省一带地区。¹⁰陇断:即垄断,山冈高地。

  《愚公移山》主题思想即恒道。

  “愚公移山”故事出自《列子》。《列子》文本的字里行间表达了崇尚虚静思想,强调人在自然天地间的积极作用。“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也正是对《列子》文本中核心思想的充分注解:

  首先,“愚公移山”故事象征了“道”的永恒性。联系其他篇章,从《列子》一书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上分析即可看出,《列子》不但继承了《道德经》关于“恒道”的思想,而且从过程论的角度予以了发挥。《天瑞》篇在论及阴阳的时候分别以“太易、太初、太始、太素”来指称天地化生的不同阶段。最后,作者又以“一”到“九”的数字象征大道循环往复的运动。而“愚公移山”故事中子子孙孙无穷尽的意象实际上可以看作大道永恒而生生不息精神的寄托。其次,故事表达了道家的“抱一”观念。这种观念起端于老子《道德经》,并且被《列子》、《庄子》等道家著作所继承和诠释。道家讲的“一”乃是基于“道”的整体性、永恒性、化生性而提出的重要概念,体现了哲学的高度抽象。《道德经》称“道生一”,又说“圣人抱一为天下式”。引伸到社会人生方面,“抱一”即表现为行事持之以恒,具有坚定信念。愚公虽然年纪很大,但却坚信可以搬走两座大山,并且率领子孙挖山不止,以实际行动履行了道家的“抱一”精神。

  张湛《列子注》之后,“愚公移山”的故事得到广泛流传,但更多时候这个故事已经脱离了《列子》引用这则故事的语境,不再是一个哲学命题的注脚,而成为可以随意解释的一个独立故事,当然这也立足于故事本身的可延展性和多元解释的可能性。正因为这样,该故事在文学、哲学、甚至是民间信仰中都得到了新的解读。

  愚公何德,遂荷锸而移山;精卫何禽,欲衔石而塞海。(南北朝\庾信《拟连珠四十四首》之三八)岂冤禽之能塞海,非愚叟之可移山。

  唐·丘鸿渐在《愚公移山赋》里也提到了愚公形象,他说:止万物者艮,会万灵者人。艮为山以设险,人体道以通神。是知山之大,人之心亦大,故可以议其利害也。昔太行耸峙,王屋作固。千岩纠纷,万仞回互。蓄冰霜而居夏凝结,联源流而飞泉积素。爰有谆谆愚叟,面兹林麓。怆彼居之湫隘,惩祁寒之惨毒。激老氏之志,且欲移山;当算亥之年,宁忧就木。

  世人始知愚公之远大,未可测已;夸娥之神力,何其壮哉!傥若不收遗男之助,荷从智叟之辨。则居当困蒙,往必遇蹇,终为丈夫之浅。今者移山之功既已成,河冀之地又以平,则愚公之道行。客有感而叹曰:事虽殊致,理或相假。多岐在於亡羊,齐物同於指马。我修词而忘倦,彼移山之不舍。吾亦安知夫无成与有成,谅归功於大冶。在这里,作者提出的愚公移山之人道与天道说。提出了“知山之大,人之心亦大”的思想。移山之既成,在于“愚公之道行”,“体道以通神”,因而人天同心,最终获得有成。

  人道大于天道,天地同心,人能感天,这是唐代人通过解读愚公移山而得到的哲学思想和精神。不论是究其“志气”、“自成”,还是“精诚之心”,都是持肯定、赞扬的态度来肯定愚公这个形象的。以此训寓后人。

  传统的叙事寓意指遇上困难时要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不畏艰险,迎难而上,持之以恒,争取最后的胜利。这是一个经典的叙事手法,而且寓意深刻。

  《愚公移山》,是一篇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的寓言故事。它借愚公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有移山填海的坚定信心和顽强毅力,说明了“愚公不愚,智叟不智”,只要不怕困难,坚持斗争,定能获得事业上的成功,这对人们有很大的启发。

  文本中插入了愚公和智叟二人的对话,蕴含着寓言所特具的哲理,颇能发人深省。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智叟的“笑”,是对愚公移山不屑一顾的轻蔑情态;智叟的“止”,是对愚公移山不以为然而进行粗暴的干涉。这个自以为多智的老头子,在他的眼里,愚公能移山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所以脱口而出,给愚公泼冷水。智叟讥笑愚公笨拙,所持理由与愚公的妻子相同,便两者态度迥异,一个是自视其高,加以阻挠,一个是提疑问,目的是为解决问题。

  智叟,智于其表,愚在其中,因此愚公对智叟的冷嘲热讽,先报之以一声长叹,表示遗憾想不到智叟竟是这样的木然无知,接着,针锋相对地进行驳斥:“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出语尖锐犀利,毕露锋瓦。这段话含有很大的思想空量,阐述了“有限”和“无限”的朴素的辩证关系,进一步表现了愚公迎难而上的精神。

  智叟只看到愚公的“残年余力”及山高难以削平的一面,而看不到人类延续不断及山不会增高的一面,所以堪称“固不可彻”,比起愚公的目光来实是短浅。愚公藐视大山,敢于移山,知难而进,坚韧不拔,是因为他看到了人的作用,通过努力,事物是能够转化的。由此可见愚公形愚而实智。

  文章篇末以移山取得了最后胜利,矛盾获得了解决,作为故事的结局,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由于古代生产力和自然科学不发达的缘故,往往幻想着能有超人力量来帮助人们移山填海,征服大自然,所以作者运用了浪漫主义的艺术想象,写“操蛇之神”听说愚公要永不停息地挖山而害怕起来,将此事告诉了“天帝”,“帝感其诚”,就派遣了两个大力士把两座大山背走了。

  这显然是神话,在客观理实中是不存在的,但却反映了当时人们有“人定胜天”的强烈愿望,和变革大自然的雄伟气魄,也反映了作者对作品中所阐述的哲理思想的坚信,以神话的形式给予了肯定。寄未来理想的实现于神话,寓哲理思想于想象,作者这样写,就是为了让人们在精神是得到鼓舞,在情绪上受到感染。

  这则寓言在写作上,有两个显著的艺术特色:

  第一,对比手法的运用相当成功。为了突出愚公“挖山水止”的精神,强调矛盾可以互相转化的哲理思想的正确,就以“子子孙孙无穷匮”与“山不加增”对比;为了表现移山时不畏艰险的气概,激励人们去掌握这一哲理思想,就以“年且九十”的愚公,“子孙荷担者三夫”的家庭,“始龀”的助手,与“方七百里,高万仞”的两座大山对比;为了说明愚公并不愚,智叟并不智,显示这一哲理思想所产生的威力,就以智叟的一开始的“笑而止之”与被驳后的“无以应”对比,等等,在对比中逐步完成了愚公艺术形象的塑造。

  第二,故事情节的安排比较巧妙。全文篇幅短小,然而却写得曲折多姿,波澜起伏,加之行文紧凑,笔墨舒洒自如,令人读后兴味盎然。文章摆出了人和山的矛盾,写愚公“聚室而谋”,全家人纷纷表示赞成,接着就该是行动起来一起移山,谁知愚公之妻献疑,产生了波折,而所疑的都是移山中碰到的具体问题,这些具体问题不解决,那人和山的矛盾也就不能解决。经过讨论,商量了办法,出现了移山劳动的盛况,接着就该是苦战不休,不料跳出来个智叟,形成了移山的阻碍,老愚公就和智叟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在辩论中揭示出寓言所包含的哲理思想,这样既突显了愚公精神的可贵,同时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

  在一个仅有三百余字的简单的故事里,将较多的矛盾集中起来描写,能够收到戏剧性的艺术效果,否则顺流平坡地写下去,还不只是索然寡味,更重要的是所要强调的内容得不到强调,不能使主题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而圆满地表达出来。一般地讲,从简单中见复杂,在情节安排上并不容易,因此处理得不好,就会使人感到复杂中仍然显得简单。《愚公移山》故事本身简单,但由于在情节的处理上没有平铺直叙,而是从矛盾相继出现的尖锐性上去显示复杂性,这样就增强了文章跌宕的气势,引人入胜。解决矛质,没有简单化,愚公说服其妻,不是以空话大话压服,而是靠众人拿出办法;驳倒智叟,不是泛泛顶撞,而是据理而言。愚公的“理”,非等闲之论,它是作品中哲理思想的精髓,字字如锤击出的火星,句句似脱了弦的利箭,都是性格化的语言,又都是有哲理思想深度的语言,。正是如此,理直才能气壮,理屈必然词穷,愚公驳得智叟哑口无言。两个人的辩论将故事情节推上了高潮,使寓言的寓意得到充分的展示。

参考资料:
1、 杨永芳、陈晋芳.愚公移山形象的传承与演变 [J].黑龙江史志 ,2010-6.
2、 唐朝文、龙翔.《愚公移山》的叙事研究 [J].名作欣赏,2009-10,卷(期): 起止页码.

gōngshān

liè xiānqín 

    tàiháng wángèrshān fāngbǎi gāowànrèn běnzàizhōuzhīnán yángzhīběi 

    běishāngōngzhě niánqiějiǔshí miànshānér chéngshānběizhī chūzhī shìérmóuyuē  píngxiǎn zhǐtōngnán hànyīn   ránxiāng xiànyuē  jūnzhī zēngnéngsǔnkuízhīqiū tàiháng wáng qiěyānzhìshí  yuē  tóuzhūhǎizhīwěi yǐnzhīběi  suìshuàisūndànzhěsān kòushíkěnrǎng běnyùnhǎizhīwěi línrénjīngchéngshìzhīshuāngyǒunán shǐchèn tiàowǎngzhùzhī hánshǔjié shǐfǎnyān 

    zhìsǒuxiàoérzhǐzhīyuē  shèn zhīhuì cánnián zēngnénghuǐshānzhīmáo shí  běishāngōngchángyuē  xīnzhī chè zēngruòshuāngruò suīzhī yǒucúnyān yòushēngsūn sūnyòushēng yòuyǒu yòuyǒusūn sūnsūnqióngkuì érshānjiāzēng érpíng  zhìsǒuyìng 

    cāoshézhīshénwénzhī  gàozhī gǎnchéng mìngkuāéshìèrèrshān cuòshuòdōng cuòyōngnán  zhīnán hànzhīyīn lǒngduànyān 

小寒连大吕,欢鹊垒新巢。
小寒¹连大吕²,欢鹊垒(lěi)新巢。
译文:到了小寒这个节气,就好像古代“音律”之首——“大吕”奏响一般,这时候的喜鹊也感知到春天不远了,开始动身要筑新巢了。
注释:¹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冬季的第5个节气,干支历子月的结束与丑月的起始。²大吕:夏历十二月的别称。
拾食寻河曲,衔紫绕树梢。
拾食寻河曲,衔(xián)紫绕树梢。
译文:它们觅食,总喜欢去河道弯曲的地方,因为那里方便它们口衔树枝和湿泥,进而围绕树梢来筑巢。
霜鹰近北首,雊雉隐丛茅。
霜鹰食北首¹,雊(gòu)(zhì)²隐丛茅。
译文:大雁开始有了北归的苗头,野鸡藏匿在茅草丛里鸣叫。
注释:¹北首:方位词,北面,北方。²雊雉:雄性野鸡鸣叫;雉,鸟。
莫怪严凝切,春冬正月交。
莫怪严凝切,春冬正月交。
译文:不要抱怨天气仍然寒冷严峻,因为春冬交替马上就要在正月进行了。

yǒngniàn廿shī ·xiǎohánshíèryuèjié

yuánzhěn tángdài 

xiǎohánlián huānquèlěixīncháo 
shíshíxún xiánràoshùshāo 
shuāngyīngjìnběishǒu gòuzhìyǐncóngmáo 
guàiyánníngqiè chūndōngzhēngyuèjiāo 

渭川千亩入秦关,淇澳青青水一湾。
(wèi)¹千亩入秦关²,淇澳(yù)青青水一湾。
注释:¹渭川、淇澳:中国古代著名的产竹基地。淇澳,本作“淇奥”。淇水弯曲处。²秦关:原指秦地关塞。此指关中地区。
两地高风来拱向,中间突兀太行山。
两地¹高风²来拱向,中间突兀(wù)³太行山。
注释:¹两地:指渭川和淇澳。²高风:高尚的风操。³突兀:高耸的。
写秦关内的渭川与(关外的)淇澳两地有着高尚风操的君子竹茁壮翠美,隔着高耸的太行山脉遥相呼应。

àoqīngqīngshuǐwān--zhèngxiè

wèichuānqiānqínguānàoqīngqīngshuǐwān

liǎnggāofēngláigǒngxiàngzhōngjiāntàixíngshān

碧玉孤根生在林,美人相赠比双金。
碧玉孤根¹生在林,美人²相赠比双金³
译文:绿如碧玉的孤竹生在深林,用它制的壁竹鞭名贵万分;贤德之人将竹鞭赠送给我,这份厚礼胜过了万两黄金。
注释:¹碧玉孤根:均指竹。²美人:指贤人。³金:古代的货币单位。秦代以一镒为金。汉代以一斤为金。
初开郢客缄封后,想见巴山冰雪深。
初开郢(yǐng)¹(jiān)²封后,想比巴山冰雪深。
译文:我一打开郢客的缄封之后,立刻想到冰冻巴山雪深深。
注释:¹郢客:指元稹。这时元稹已被贬为江陵府士曹参军,所以称元稹为郢客。²缄:捆束箱笼的绳子。
多节本怀端直性,露青犹有岁寒心。
多节本怀端直¹性,露青犹有岁寒心²
译文:璧州鞭浑身是节,节节都怀有正直不屈的品格;璧州鞭遍体露青,处处都显示出不畏严寒的意志。
注释:¹端直:正直。²岁寒心:岁寒不凋之志。
何时策马同归去,关树扶疏敲镫吟。
何时策¹马同归去,关树²扶疏³(qiāo)镫吟。
译文:我们何时才能策马同归去,在扶疏的关树下敲镫高吟?
注释:¹策:马鞭。这里用作动词,意即用鞭打马。²关树:关中之树。³扶疏:枝叶繁茂。

  这首诗的开头,名为咏鞭,实则咏人。壁州竹鞭虽然名贵,但赠鞭者如果不是“美人”的话,恐怕诗人是不会估之以双金之价的。刘禹锡对元稹不畏权阉的精神是欣赏的、佩服的。他赠给元稹文石枕,称赞元稹“文章似锦气如虹”,就是把元稹誉为“文石”,赞扬了他的这种精神。在这首诗中,诗人直接誉元稹为“美人”,其赞扬之情是凝之笔端,跃然纸上的。这两句按照一般酬唱之作先要赞誉对方的俗套来写的。但诗人成功地运用了“比”、“兴”手法,以碧玉般的壁州竹鞭的无比名贵,暗示赠鞭者品格的高尚,因而不落窠臼。

  接着,目睹竹鞭而展开联想,写出了制鞭之竹在“巴山冰雪”中傲然挺立的景象。然而,这绝不是单纯地为写竹而写竹,而是以竹喻人。这幅“翠竹傲寒图”恰是元稹傲对阉竖,宁折不弯的形象写照。翠竹不惧巴山的深深冰雪,元稹不畏权宦的赫赫淫威,都是宝贵的。诗人对壁州鞭浑身是节,遍体露青赞不绝口,称赞它节节都标志着正直不阿的品格,处处都显示了岁寒不凋的意志。诗人巧妙地运用“竹节”之“节”与“节操”之“节”同字同声,把鞭与人自然和谐地联系在一起,进一步赞扬了元稹的贞操亮节和不畏强暴的品格。

  末尾“何时策马同归去,关树扶疏敲镫吟”,是针对元稹诗中所说“张骞却上知何日,随会归朝在此年”而写的。刘禹锡对元稹“归朝在此年”的提法表示怀疑,提出了“何时策马同归去”的疑问。诗人表示愿和元稹一同归去,望着扶疏的关树,轻敲金镫,朗吟新什。这表达了他们希望结束贬谪生活的共同心愿。这两句谈论的是何时归去的问题,和咏鞭没有什么联系。可是诗人由“归去”这个动作派生出“策马”、“敲镫”两个动作,并把这些动作写进诗句之中,就使这两句和全诗咏鞭的内容紧密结合,浑然而为一体了。

  这首诗通过咏写竹鞭,称誉对方的品格,也表明自己的节操。作者巧妙地把咏鞭、写人、喻己三者紧密地结合起来,浑然而为一体。全诗感情真挚深沉,启、承、转、合的脉络清晰。

参考资料:
1、 高志忠.刘禹锡诗词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2:16-19
2、 陆坚.中国咏物诗选: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193-194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