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故人伍公矩,少年学文今学武。胸中豪气老更豪,境变情迁宁少沮。
平生故人伍公矩,少年学文今学武。胸中豪气老更豪,境变情迁宁少沮。
酒酣耳热歌乌乌,手执如意击玉壶。兴来拔剑为我舞,电光熻欻云披敷。
酒酣耳热歌乌乌,手执如意击玉壶。兴来拔剑为我舞,电光熻欻云披敷。
仰天大噱向人语,顾侬岂是哙等伍。笔端一万丈虹霓,胸次三千岁今古。
仰天大噱向人语,顾侬岂是哙等伍。笔端一万丈虹霓,胸次三千岁今古。
忆年二十三十时,风中快鹘囊中锥。广寒紫桂白手斫,滇池绿骏赤脚骑。
忆年二十三十时,风中快鹘囊中锥。广寒紫桂白手斫,滇池绿骏赤脚骑。
奉天殿下丹墀底,顷刻云烟生满纸。琼林宴罢马如飞,一辔穿花三十里。
奉天殿下丹墀底,顷刻云烟生满纸。琼林宴罢马如飞,一辔穿花三十里。
功名富贵皆等闲,致身承明殊不难。觅得一州如斗大,又被秋风摧紫兰。
功名富贵皆等闲,致身承明殊不难。觅得一州如斗大,又被秋风摧紫兰。
瑶篸玉笋山如画,静荷韬钤意閒暇。尧山祠下拜放勋,干羽两阶祈日化。
瑶篸玉笋山如画,静荷韬钤意閒暇。尧山祠下拜放勋,干羽两阶祈日化。
绛灌之武隋陆文,今人未必下古人。长筹入手一运转,溪山失险鬼不神。
绛灌之武隋陆文,今人未必下古人。长筹入手一运转,溪山失险鬼不神。
李广数奇颜驷老,韬弓束书遵旧道。英雄回首即神仙,忙处人多閒处少。
李广数奇颜驷老,韬弓束书遵旧道。英雄回首即神仙,忙处人多閒处少。
青天浩荡云渺茫,吴山高兮粤水长。南归若见张给事,引杯烧烛歌我送行章。
青天浩荡云渺茫,吴山高兮粤水长。南归若见张给事,引杯烧烛歌我送行章。
我亦头颅如雪白,每忆故人心恻恻。明当归棹过嘉兴,看剑检书话畴昔。
我亦头颅如雪白,每忆故人心恻恻。明当归棹过嘉兴,看剑检书话畴昔。
丘浚

丘浚

丘浚(1418~1495)明代著名政治家、理学家、史学家、经济学家和文学家,海南四大才子之一。字仲深,号深庵、玉峰、别号海山老人,琼州琼台(今属海南)人。景泰五年进士,历官经筵讲官、侍讲、侍讲学士、翰林学士、国子临祭酒、礼部侍郎、尚书、纂修《宪宗实录》总裁官、文渊阁大学士、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等职。丘浚学问渊博,熟悉当代掌故,晚年右眼失明仍披览不辍,研究领域涉政治、经济、文学、医学等,著述甚丰,同海瑞合称为“海南双壁”。 ▶ 241篇诗文

猜您喜欢
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方唐太宗之六年,录大辟囚三百余人,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其囚及期,而卒自归无后者。是君子之所难,而小人之所易也。此岂近于人情哉?
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方唐太宗之六年¹,录大辟²囚三百余人,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其囚及期,而卒自归无后者。是君子之所难,而小人之所易也。此岂近于人情哉?
译文:对君子讲信义,对小人施刑罚。刑罚定成死罪,是罪恶到了顶点,这又是小人中最厉害的了。宁可为了信义而死,不愿苟且偷生,把死看得象回家一般,这又是君子中特别难以办到的。当唐太宗贞观六年的时候,选取犯死罪的囚犯三百多人,释放了让他们回家,并约定时间叫他们自动回来接受死刑;这是用君子难以做到的事,希望最坏的小人一定做到。那些囚犯到了期限,终于自己回来,竟没有一个失约的:这是君子难于做到的事,小人却轻而易举的做到了。这难道是近于人情的么。
注释:¹唐太宗之六年:632年(唐太宗贞观六年)。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有一定作为的皇帝,他在位年间,国势强大,社会较安定,史称“贞观之治”。²大辟:死刑。辟,法。刑法。大辟意为最重的刑罚。
或曰:罪大恶极,诚小人矣;及施恩德以临之,可使变而为君子。盖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曰: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然安知夫纵之去也,不意其必来以冀免,所以纵之乎?又安知夫被纵而去也,不意其自归而必获免,所以复来乎?夫意其必来而纵之,是上贼下之情也;意其必免而复来,是下贼上之心也。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不然,太宗施德于天下,于兹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为极恶大罪,而一日之恩,能使视死如归,而存信义。此又不通之论也!
或曰:罪大恶极,诚小人矣;及施恩德以临之,可使变而为君子。盖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曰: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然安知夫纵之去也,不意¹其必来以冀免,所以纵之乎?又安知夫被纵而去也,不意其自归而必获免,所以复来乎?夫意其必来而纵之,是上贼下之情也;意其必免而复来,是下贼²上之心也。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不然,太宗施德于天下,于兹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为极恶大罪,而一日之恩,能使视死如归,而存信义。此又不通之论也!
译文:有人说:“罪大恶极,的确是小人了;但是等到对他施加恩德,就可以使他变成君子。因为恩德进入人心很深,能很快改变人们的气质,所以出现了象这样的情况。”我说:“唐太宗之所以这样做,正是为了求得这种声誉啊。这样看来,哪里知道放囚犯回去,不是预料他们一定再回来以希望赦免,所以才释放他们呢又哪里知道被释放回来的囚犯,不是预料自动回来一定能够赦免,所以才再回来的呢料想囚犯一定回来才释放他们,这是上面揣摩下面的情意;料想上面一定赦免他们才再回来,这是下面揣摩上面的心思。我只见上面和下面互相揣摩来造成这种声誉,哪里有什么布施恩德和懂得信义呢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唐太宗向天下布施恩德,到这时已经六年了,还不能使小人不做罪大恶极的事;然而一天的恩德,却能使他们视死如归,保存信义,这又是讲不通的理论啊。”
注释:¹意:估计。²贼:用作动词,窃,私下行动,引申为窥测。
然则何为而可?曰:纵而来归,杀之无赦。而又纵之,而又来,则可知为恩德之致尔。然此必无之事也。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之尔。若屡为之,则杀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
然则何为而可?曰:纵而来归,杀之无赦。而又纵之,而又来,则可知为恩德之致尔。然此必无之事也。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之尔。若屡为之,则杀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是以尧、舜、三王¹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
译文:既然这样,那么怎样做才好呢?我说:“释放了回来的,把他们杀掉而不赦免;然后再释放一批,他们又回来了,这样才能知道是布施恩德所造成的。然而这是一定不会有的事啊。至于释放了能够自动回来再加以赦免,只能够偶然试一试罢了;如果屡次这样做,那么杀人犯就都不会死了,这能够作为天下经常的法律么不能作为经常的法律,难道是圣人的法律么因此,尧,舜和三王治理天下,一定根据人情,不标新立异来显示高尚,不违背人情来求取名誉。”
注释:¹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文王和周武王。他们都是儒家崇拜的古代的明君。

  这是一篇史评,评论唐太宗李世民的假释死刑囚犯,犯人被释归家后又全部按时返回,从而赦免他们的史实。 文章开门见山,警拔有力。从“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说起,定下了全文的基调,标出全文的主旨。接着从唐太宗纵放死囚的史实,以君子与小人相比较,反复论析,指出唐太宗的做法有悖人情,违反法度,只不过是借此邀取名誉的一种手段。议论纵横,深刻入髓。“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而不是什么“施恩德”“知信义”,揭露得可谓明快酣畅。因此,唐太宗的做法不值得效法,不可以作为“天下之常法”,而应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文章据史立论,层层辨析,论证充分,结论高远,警醒人心也。

  据史书记载,唐太宗曾于632年(贞观六年)下令把等待执行的死囚三百余人放回家中,令与家人团聚,并约定返回狱中的日期。其后三百余人均如期返回,朝廷遂赦免其罪。在欧阳修以前,一般的都把这件事传为“美谈”,认为唐太宗能“施恩德”,囚犯“知信义”。作者独能力排众议,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这种敢于创新的精神本身就是可贵的。

  《纵囚论》最大的特点是逻辑性强,结构严密。全文基本上可以分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部分。在提出问题时,作者肯定地指出,纵囚一事本身就不近人情,这就为下文的展开定下了基调。在分析问题时,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唐太宗之所以这样做,纯粹是为了沽名钓誉。文章从唐太宗、囚犯的不同的心理活动中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这不过是上演了一场“上下交相贼”的闹剧。同时,他还从唐太宗登基六年来并没有消弭小人犯极恶大罪的事实,证明了偶尔的纵囚也解决不了问题。这种“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笔法,确实犀利无比。在解决问题时,作者旗帜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不管从事何种工作,“必本子人情”。全文浑然一体,无懈可击。

  《纵囚论》的反问句较多,有助于增强文章的说服力。第二段中采取问答的形式来论证,又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所有这些,都值得认真揣摩。

zòngqiúlùn

ōuyángxiū sòngdài 

    xìnxíngjūn érxíngshīxiǎorén xíngzhě nǎizuìè yòuxiǎorénzhīyóushènzhě nìng gǒuxìngshēng érshìguī yòujūnzhīyóunánzhě fāngtángtàizōngzhīliùnián qiúsānbǎirén zòngshǐ使huánjiā yuēguījiù shìjūnzhīnánnéng xiǎorénzhīyóuzhěnéng qiú érguīhòuzhě shíjūnzhīsuǒnán érxiǎorénzhīsuǒ jìnrénqíngzāi ?

    huòyuē zuìè chéngxiǎorén shīēnlínzhī shǐ使biànérwéijūn gàiēnrénzhīshēn érrénzhī yǒushìzhě yuē tàizōngzhīwéi suǒqiúmíng ránānzhīzòngzhī láimiǎn suǒzòngzhī ?yòuānzhībèizòngér guīérhuòmiǎn suǒlái ?láiérzòngzhī shìshàngzéixiàzhīqíng miǎnérlái shìxiàzéishàngzhīxīn jiànshàngxiàjiāoxiāngzéichéngmíng yǒusuǒwèishīēnzhīxìnzhězāi ?rán tàizōngshītiānxià liùnián néngshǐ使xiǎorénwéièzuì érzhīēn néngshǐ使shìguī ércúnxìn yòutōngzhīlùn !

    ránwéiér ?yuē zòngérláiguī shāzhīshè éryòuzòngzhī éryòulái zhīwéiēnzhīzhìěr ránzhīshì ruòzòngérláiguīérshèzhī ǒuwéizhīěr ruòwéizhī shārénzhějiē shìwéitiānxiàzhīcháng ?wéichángzhě shèngrénzhī ?shìyáo shùn sānwángzhīzhì běnrénqíng wéigāo qínggān 

林深藏却云门寺,回首若耶溪。
林深藏却云门寺¹,回首若耶(yē)²
注释:¹林深藏却云门寺:云门寺深藏山林间。云门寺:在今浙江省绍兴县南云门山上。²若耶溪:在浙江省绍兴县南若耶山下,相传为越国西施浣纱处,故又称浣纱溪。
苎萝人去,蓬莱山在,老树荒碑。
(zhù)萝人去¹,蓬莱山在,老树荒碑。
注释:¹苎萝人去:指西施离开越国。苎萝:即苎萝山,这里就是西施浣纱之处。
神仙何处,烧丹傍井,试墨临池。
神仙何处,烧丹傍(bàng)¹,试墨临池²
注释:¹烧丹傍井:在井水旁炼丹。²试墨临池:浙江省永嘉故县积谷山的脚下,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守永嘉时,常临池写字,池水因此变黑,宋朝米芾为池题辞,写下“墨池”二字。
荷花十里,清风鉴水,明月天衣。
荷花十里,清风鉴水,明月天衣。
《会稽怀古》中的云门寺是一座名寺,但作者仅用“林深藏却”四个字,将其环境一笔点出,使人遐想。第二句“回首若耶溪”,展现出另一幅画图:当你置身古寺时,在山脚下看到一片开阔的溪水。接下来便由现实回溯历史,想到了西施、王羲之的逸事。全曲给人以闲适放达之感。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木落¹雁南度²,北风江上寒。
译文:树叶飘落大雁飞向南方,北风萧瑟江上分外寒冷。
注释:¹木落:树木的叶子落下来。²雁南度:大雁南飞。南:一作“初”。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我家襄(xiāng)水曲(qū)¹,遥隔楚云端²
译文:我家就在弯曲的襄水边,远隔楚地天地云海茫茫。
注释:¹襄水曲:在汉水的转弯处。襄水,汉水流经襄阳(今属湖北)境内的一段。曲,江水曲折转弯处,即河湾。襄:一作“湘”,又作“江”。曲:一作“上”。²楚云端:长江中游一带云的尽头。云:一作“山”。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孤帆 一作:归帆)
乡泪客中尽¹,孤²帆天际³看。(孤帆 一作:归帆)
译文:思乡的眼泪在异乡流尽,遥看天边的归来孤帆。
注释:¹乡泪客中尽:思乡眼泪已流尽,客旅生活无比辛酸。²孤:一作“归”。³天际:天边。一作“天外”。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迷津¹欲有问,平海²夕漫漫³
译文:风烟迷离渡口又在何处,茫茫江水在夕阳下荡漾。
注释:¹迷津:迷失道路。津,渡口。²平海:宽广平静的江水。³漫漫:水广大貌。

  这是一首抒情诗。根据诗的内容来看,大约是作者漫游长江下游时的作品。当时正是秋季、天却相当寒冷。睹物伤情,不免想到故乡,引起了思乡之泪。再加以当时作者奔走于长江下游各地,既为隐士,而又想求官;既羡慕田园生活,而又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因而此诗流露的感情是相当复杂的。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第一联是说,树叶飘落,大雁飞向南方,北风萧瑟,因而江上分外寒冷。第一联是写景。作者捕捉了当时带有典型的事物,点名季节。木叶渐脱,北雁南飞,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但是单说秋,还不能表现出“寒”,作者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自然使人觉得寒冷,这就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

  落木萧萧,鸿雁南翔,北风呼啸,天气寒冷活画出一幅深秋景象。处身于这种环境之中很容易引起悲哀的情绪,这是一种“兴”起的手法,作者面对眼前景物,思乡之情,不免油然而生。

  这是一种“兴”起的手法,诗很自然地进入第二联。作者面对眼前景物,思乡之情,不免油然而生。“襄水”,亦即“襄河”。汉水在襄阳一带水流曲折,所以作者以“曲”概括之。“遥隔”两字,不仅表明了远,而且表明了两地隔绝,不能归去。这个“隔”字,已透露出思乡之情。作者家住襄阳,古属楚国,故诗中称“楚云端”,既能表现出地势之高(与长江下游相比),又能表现出仰望之情,可望而不可即,也能透露出思乡的情绪。“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看来句意平淡,但细细咀嚼,是很能体味到作者炼句之妙、造意之苦的。

  如果说第二联只是透露一些思乡的消息,带有含蓄的意味,而又未点明;那么第三联的“乡泪家中尽”,不仅点明了乡思,而且把这种感情一泄无余了。不仅自己思乡,而且家人也在盼望着自己归去,遥望着天际的归帆。家人的想望,自然是假托之词,然而思乡的感情,抒发得更为强烈了。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津:渡口。平海:至水面平阔,古时也称江为海。最后两句是说,风烟迷失了去渡口的道路,茫茫的江水在夕阳下荡漾。

  “迷津欲有问”,是用《论语·微子》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长沮、桀溺是隐者,而孔子则是积极想从政的人。长沮、桀溺不说渡口的所在,反而嘲讽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以求见用,引出了孔子的一番慨叹。双方是隐居和从政的冲突。如今孟浩然奔走于东南各地,(最后还到长安应进士举),境况颇与孔子相似,瞻念前途渺茫,故以“平海夕漫漫”作结。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以天色阴暗,已至黄昏。这种景色,完全烘托出作者迷茫的心情。

  这首诗二、三两联都是自然成对,毫无斧凿痕迹。第二联两句都是指襄阳的地位,信手拈来,就地成对,极为自然。第三联“乡泪”是情,“归帆”是景,以情对景,扣合自然,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感情。最后又以景作结,把思归的哀情和前路茫茫的愁绪都寄寓在这迷茫的黄昏江景中了。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12月版 :第85-86页 .

zǎohánjiāngshàngyǒuhuái怀

mènghàorán tángdài 

luòyànnán běifēngjiāngshànghán 
jiāxiāngshuǐ yáochǔyúnduān 
xiānglèizhōngjìn fāntiānkàn  (fānzuò guīfān )
jīnyǒuwèn pínghǎimànmàn 
举手钓鳌客,削迹种瓜侯。重来吴会,三伏行见五湖秋。耳畔风波摇荡,身外功名飘忽,何路射旄头?孤负男儿志,怅望故园愁。
举手钓鳌(áo)¹,削迹²种瓜侯³。重来吴会,三伏行见五湖秋。耳来风波摇荡,身外功名飘忽,何路射旄(máo)?孤负男儿志,怅望故园愁。
译文:我从前如李白是钓鳌的巨手,而今却如邵平成了隐居种瓜的园丁。三伏交秋的时节重来吴县,准能欣赏到太湖美秀丽的秋景。人世风波在耳边摇荡,千古功名在身外飘浮,何时能让我张开神弓射金兵?辜负了大丈夫的雄心壮志,无奈何望着故园生愁发怔。
注释:水调歌头:词牌名。九十五字,前后片各四平韵。亦有前后片两六言句夹叶仄韵者,有平仄互叶几于句句用韵者。¹钓鳌客:谓人有大志。²削迹:屏迹,表示隐居。³种瓜侯:引召平种瓜事。⁴吴会:今江苏吴县。⁵三伏:夏季夏至后第三庚为初伏,第四庚为中伏,立秋后初庚为后伏,合称为三伏。俗谚:(第)三伏在秋。⁶五湖:此指太湖。⁷旄头:星名,即昴宿,古代当作胡星。此用旄头指金兵。⁸孤负:即辜负。
梦中原,挥老泪,遍南州。元龙湖海豪气,百尺卧高楼。短发霜粘两鬓,清夜盆倾一雨,喜听瓦鸣沟。犹有壮心在,付与百川流。
梦中原,挥老泪,遍南州¹。元龙湖海豪气²,百尺卧高楼³。短发霜粘两鬓(bìn),清夜盆倾一雨,喜听瓦鸣沟。犹有壮心在,付与百川流
译文:我常梦见受敌人蹂躏的中原,老泪纵横挥洒遍江南的大地。我有陈登志在天下的豪气,不似求田问舍的许汜。我有刘备忧国忘家之心,身在百尺高楼上卧睡。头发已稀疏还加上几根银丝,喜听清凉夜的倾盆大雨,在屋顶瓦沟上哗啦鸣脆。雄心壮志依然在,恨只恨光阴白白地随百川向东流逝。
注释:¹南州:泛指南方。²豪气:豪迈的气概。³百尺卧高楼:引三国陈登斥许汜徒有国士之名,而无救世之志事。⁴清夜:清静的夜晚。⁵瓦鸣沟:即瓦沟鸣。急雨在屋顶的瓦沟上哗哗流淌。⁶壮心:豪壮的志愿,壮志。⁷付与:拿出;交给。⁸百川流:壮心随水东流,喻有志未伸。

  上片自写心境,构画出一个浪迹江湖的奇士形象,目的是写他豪放不羁的生活和心中的不平。首二句就奠定了全词格调。“举手钓鳌客,削迹种瓜侯”,皆以古人自比。钓鳌种瓜,本属隐居人的事,而皆有出典。

  从“重来吴会”两句看出作者是重游故地:“三伏”“五湖秋”,拈用前词“莫道三伏热,便是五湖秋”字面,以点出时令,也不无上文“惟与渔椎为伴,回首得无忧”的那种互相倾轧的风气下暂得解脱的寓意。以下三句愤言国事,而自己功名未立,请缨无路。耳畔”、“身外”,皆切合不管事、无职司的人的情境。南宋爱国人士追求的功名就是恢复中原,如岳飞《小重山》词说的“白首为功名”。

  过片写远望故国时百感交集的心情:“梦中原,挥老泪,遍南州。”“梦可原”是由“怅望故园愁”所致。“挥老泪”湿襟可以,但不能“遍南州”。这是夸张,是受风雨入梦的影响。此句大有后来陆游“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之慨。因在睡中,故不得“高卧”二字,联及平生志向,遂写出“元龙湖海豪气,百尺卧高楼”的壮语。借三国陈登事,以喻作者自己“豪气未除”(《三国志》许汜议陈登语)。可见作者闲游湖海,实际上并非情愿。以下“短发霜粘两鬓”从“老”字来,“清夜盆倾一雨”应“泪”字来,是写夜晚闻雨声而惊梦事。何以会“喜听瓦鸣沟”?这恰似陆游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滂沱大雨倾泻于瓦沟,轰响有如戈鸣马嘶,可为“一洗中原膏血”的象征,此时僵卧而尚思报国的人听了怎能不激动了是的,自己“犹有壮心在”呢!壮心同雨水汇入百川,而归大海,是人心所向,故云“付与百川流”。

  全词处处交织在壮志难酬而壮心犹在的复杂感情之中,故悲愤而激昂,相应地,词笔亦极驰骋。从行迹写到内心,从现实写到梦境。又一气写成,从“钓鳌客”、“五湖秋”、“风波摇荡”、“湖海豪气”、“盆倾一雨”、“瓦鸣沟”到“百川流”,所有的景象似乎却汇合成一股汹涌的狂流,使人感到作者心潮澎湃,起伏万千,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词中屡借古人酒杯言有尽而意无穷,故豪放而不粗疏。词写风雨大作有感,笔下亦交响着急风骤雨的旋律。“芦川词,人称其长于悲愤”(毛晋《芦川词》跋),评说甚当。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第1700-1702页

shuǐdiàotóu ·zhuī

zhāngyuángān sòngdài 

shǒudiàoáo xiāozhòngguāhóu chóngláihuì sānxíngjiànqiū ěrpànfēngyáodàng shēnwàigōngmíngpiāo shèmáotóu nánérzhì chàngwàngyuánchóu 
mèngzhōngyuán huīlǎolèi biànnánzhōu yuánlónghǎiháo bǎichǐgāolóu duǎnshuāngzhānliǎngbìn qīngpénqīng tīngmínggōu yóuyǒuzhuàngxīnzài bǎichuānliú 
李廙为尚书左丞,有清德。其妹,刘晏妻也。晏方秉权,尝诣宅,延至室。晏见其门帘甚弊,乃令人潜度广狭,后以粗竹织成,不加缘饰,将以赠廙。三携至门,不敢发言而去。
李廙(yì)¹尚书左丞²,有清德。其妹,刘晏(yàn)妻也。晏方秉³权,尝诣宅,延至室。晏见其门帘甚弊(bì),乃令人潜广狭,后以粗竹织成,不加缘饰¹⁰,将以赠廙。三携至门,不敢发言而去¹¹
译文:李廙担任尚书左丞时,有清廉的美德。他的妹妹是刘晏的妻子,刘晏当时正掌管大权,他曾经拜访李廙,李廙请他到家里坐。刘晏看到李廙的门的帘子十分破旧,就命令手下偷偷地测量门的长和宽,然后用没打磨过的竹子编成帘子,不加修饰,将要把它送给李廙。刘晏多次带着门帘去李廙家,都不敢提这件事就离开了。
注释:¹为:担任。²尚书左丞:官职名称。²方:正。³秉:执掌。⁴诣:拜访。⁵延:邀请。⁶弊:破旧。⁷潜:偷偷地。⁸度:量。⁹以:把(它)。¹⁰缘饰:修饰。¹¹去:离开。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