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夹道引行舆,百叠屏风步步殊。雾窟尽容玄豹隐,风林时听白𤠔呼。
青山夹道引行舆,百叠屏风步步殊。雾窟尽容玄豹隐,风林时听白𤠔呼。
赋传台岭行仍远,啸比苏门兴更孤。安得龙眠李居士,写余衡岳访真图。
赋传台岭行仍远,啸比苏门兴更孤。安得龙眠李居士,写余衡岳访真图。
顾璘

顾璘

顾璘(1476~1545)明代官员、文学家。字华玉,号东桥居士,长洲(今江苏省吴县)人,寓居上元(今江苏省南京市),有知人鉴。弘治间进士,授广平知县,累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少有才名,以诗著称于时,与其同里陈沂、王韦号称“金陵三俊”,后宝应朱应登起,时称“四大家”。著有《浮湘集》、《山中集》、《息园诗文稿》等。其曾评注杨士弘《唐音》。 ▶ 1511篇诗文

猜您喜欢
余少好读司马子长书,见其感慨激烈、愤郁不平之气,勃勃不能自抑。以为君子之处世,轻重之衡,常在于我,决不当以一时之所遭,而身与之迁徙上下。设不幸而处其穷,则所以平其心志、怡其性情者,亦必有其道。何至如闾巷小夫,一不快志,悲怨憔悴之意动于眉眦之间哉?盖孔子亟美颜渊,而责子路之愠见,古之难其人久矣。
余少好读司马子长书¹,见其感慨激烈、愤郁不平之气,勃(bó)²不能自抑。以为君子之处世,轻重之衡³,常在于我,决不当以一时之所遭,而身与之迁徙(xǐ)上下。设不幸而处其穷,则所以平其心志、怡其性情者,亦必有其道。何至如闾巷小夫,一不快志,悲怨憔悴之意动于眉眦(zì)之间哉?盖孔子(qì)¹⁰颜渊¹¹,而责子路¹²之愠(yùn)¹³见,古之难其人¹⁴久矣。
译文:我年少时喜欢阅读司马迁的《史记》,看见文章的内容情感愤激、充满了愤恨抑郁不平之气,这种情感十分激烈,难以抑制。我认为君子处在这个世上,对于事物加以权衡的标准、尺度,始终在于自己的个人情感,决不应该因为一时的遭遇,或自己处境的变化而改变。假设不幸处于困窘的处境,那么利用这种处境使自己的心态平和,性情得到愉悦的人,一定是有他自己的方法。哪里会像那些道德修养不高的普通人,一旦外界的环境不符合他的心意,悲伤哀怨憔悴的神情就会表现在眉宇间?孔子常常赞美颜渊,责备子路的恼怒,从中可以看到古人能做到平其心志、怡其性情也是很困难的。
注释:¹司马长子:即司马迁(前145—前86?),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继承父亲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因替不得已降匈奴的汉将李陵辩护,而受宫刑之辱。从此发愤著书,完成《史记》一百三十篇,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中多有抑郁不平之气,后人认为是他个人遭际的反映。²勃勃:兴盛的样子。³轻重之衡:指对于事物加以权衡的标准、尺度。⁴迁徙:变化,改易。⁵设:假设。⁶处其穷:指陷入困难的境地。⁷闾巷小夫:指道德修养不高的一般平民。⁸孔子:孔丘(前551—前479),字仲尼,春秋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开创儒家学派,对后世影响极大。其言论事迹主要见于他的弟子或再传弟子所编辑的《论语》一书。⁹亟:屡次。¹⁰美:赞赏。¹¹颜渊:即颜回,是孔子得意的学生,孔子常常称赏其品质。如《论语·雍也》:“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为政》:“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发以,回也不愚。”《论语·雍也》:“孔子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始,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¹²子路:孔子的七十二弟子之一,姓仲,名由,字子路,春秋时鲁国人,为人好勇。¹³愠:怒,怨恨。“愠见”语出《论语·卫灵公》:“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大意是:孔子在陈国断绝了粮食,跟随的人都饿病了,爬不起来。子路怨恨地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穷得毫无办法的时候吗?”孔子回答说:“君子虽穷,还是坚持着,小人一穷就无所不为了。”对子路的行为加以责备。¹⁴难其人:认为能做一个“平其心志,恰其性情”的人是困难的。
已而观陶子之集,则其平淡冲和,潇洒脱落,悠然势分之外,非独不困于穷,而直以穷为娱。百世之下,讽咏其词,融融然尘查俗垢与之俱化。信乎古之善处穷者也。推陶子之道,可以进于孔氏之门。而世之论者,徒以元熙易代之间,谓为大节,而不究其安命乐天之实。夫穷苦迫于外,饥寒憯于肤,而性情不挠,则于晋、宋间,真如蚍蜉聚散耳。昔虞伯生慕陶,而并诸邵子之间。予不敢望于邵而独喜陶也,予又今之穷者,扁其室曰陶庵云。
已而观陶子¹之集,则其平淡冲和,潇洒脱落²,悠然势分(fèn)³之外,非独不困于穷,而直以穷为娱。百世之下,讽咏其词,融融然尘查(zhā)俗垢(gòu)与之俱化。信乎古之善处穷者也。推陶子之道,可以进于孔氏之门。而世之论者,徒以元熙易代之间,谓为大节,而不究其安命乐天¹⁰之实。夫穷苦迫于外,饥寒憯(cǎn)于肤¹¹,而性情不挠,则于晋、宋间,真如蚍(pí)(fú)聚散¹²耳。昔虞(yú)伯生¹³慕陶¹⁴,而并诸邵(shào)¹⁵之间。予不敢望于邵而独喜陶也,予又今之穷者,扁¹⁶其室曰陶庵(ān)云。
译文:不久前我看了陶潜的文集,文章中表现出淡泊平和,洒脱自然,悠然自得地处在权势地位之外,不只是不被贫穷所困扰,简直是将贫穷也当作了一种快乐。百世以后的人,诵读他的文章,自己心中的世俗污秽的念头就全都消失了。确实啊,陶渊明是古代善于处穷不变的人。推想学习陶渊明处穷不变的方法,就可以做孔子的学生了。可是时下评论陶渊明的人,只看到他在东晋末年的行为,赞赏他的大节,而不谈他乐天知命的事实。陶渊明他外有穷困的逼迫,内有饥寒的痛苦,但是性情没有受到干扰,对于晋、宋朝代的改变,在陶渊明看来就像蚍蜉聚散一样,完全与自己无关。从前虞伯生仰慕陶渊明,将他与邵雍相提并论。我不敢望邵雍之项背,只喜欢陶渊明,如今我身处困境,所以把自己的居室命名为陶庵。
注释:¹陶子:即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晋浔阳(今江西九江)人。曾为州祭酒,复为镇军、建威参军,后为彭泽令,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弃官隐居,后人称靖节先生。他以写田园诗著名,有自然朴素之美。有《陶渊明集》。《晋书》《宋书》均有传。²脱落:疏阔,洒脱。《梁书·处士传·何点》:“心游物表,不滞近迹;脱落形骸,寄之远理。”³势分:权势、地位。⁴融融然:和乐的样子。⁵尘查俗垢:指节俗间的尘土污垢。查同渣,即渣滓。⁶推:发扬光大。⁷元熙:东晋最末一个皇帝晋恭帝的年号(419—420)。⁸易代:指宋武帝刘裕灭亡晋朝并取而代之,建立刘宋王朝。⁹大节:指陶渊明忠于司马氏的东晋王朝,不肯做刘宋王朝的官员。¹⁰安命乐天:即乐天知命,指乐从天道的安排,安守命运的分限。¹¹憯于肤:使身体受伤痛。¹²蚍蜉聚散:比喻无关宏旨的小事情。作者认为晋宋易代,在陶渊明看来,本不足道。¹³虞伯生:即元代著名学者虞集(1272—1348),字伯生,号道园,历官国子助教、集贤修撰、翰林直学士兼国子祭酒,卒谥文靖。有《道园学古录》五十卷。《元史》有传。¹⁴慕陶:仰慕崇敬陶渊明。据《元史》本传,虞集“早岁与弟盘同辟书舍为二室,左室书陶渊明诗于壁,题曰陶庵;右室书邵尧夫诗,题曰邵庵。故世称邵庵先生”。¹⁵邵子:即邵雍(1011—1077),字尧夫,北宋哲学家。好《易》理,居洛阳三十年,名所居曰安乐窝。卒谥康节,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宋史》有传。¹⁶扁:用如动词,即题扁于室。
也不多时便立秋,寄声残暑速拘收。
也不多时便立秋,寄声¹残暑速拘收²
译文:过不了多久就要立秋了,残暑啊快点把那嚣张气焰收起来吧,凉爽舒适的金秋就要到了。
注释:¹寄声:托人传话。这里指向残暑发话。²拘收:收起来。
瘦蝉有得许多气,吟落斜阳未肯休。
瘦蝉有得许多气,吟落斜阳未肯休。
译文:树上瘦小的知了怎么会有这么长的气呢,一直鸣叫到斜阳都隐去了它还不肯罢休。

yóuchíshàngshǒu ·

yángwàn sòngdài 

duōshíbiàn便qiū shēngcánshǔshōu 
shòuchányǒuduō yínluòxiéyángwèikěnxiū 
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尊前一唱阳关曲,别个人人第五程。
玉惨花愁¹出凤城²,莲花楼下柳青青。尊前一唱阳关³曲,别个人人第五程
译文:你离开凤城的时候,玉楼是变得那样的惨白,花朵也开得如此悲愁。就连为你饯行的莲花楼下,那柳树也显得青青悠悠。我举起酒杯唱一首《阳关曲》为你送别,伴你过了一程又一程,却终需分离!
注释:鹧(zhè)鸪(gū)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思越人”“醉梅花”等。¹玉惨花愁:形容女子愁眉苦脸。²凤城:指北宋都城汴京。莲花楼:饯饮之处。³阳关:即《阳关曲》,古人送别时唱此曲。⁴人人:那个人,指所爱的人。⁵程:里程,古人称一站为一程。
寻好梦,梦难成。有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寻好梦,梦难成。有谁知我此时情,枕(zhěn)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译文:真希望能和你在梦中相会,但是好梦又难寻成。有谁知道我此时的情怀?我只有在枕上默默流泪,而天也在阶前暗暗飘雨,隔着窗儿,里外一起滴到天明!

  这是一首根据在离别时的所感所受而做的词。《青泥莲花记》载:“李之问仪曹解长安幕,诣京师改秩。都下聂胜琼,名倡也,质性慧黠,公见而喜之。李将行,胜琼送别,饯钦于莲花楼,唱一词,末句曰:‘无计留春住,奈何无计随君去。’李复留经月,为细君督归甚切,遂饮别。不旬日,聂作一词以寄李云云,盖寓调《鹧鸪天》也。之问在中路得之,藏于箧间,抵家为其妻所得。因问之,具以实告。妻喜其语句清健,遂出妆奁资夫取归。琼至,即弃冠栉,损其妆饰,委曲以事主母,终身和悦,无少间焉。”这一段记载,叙述了聂胜琼创作这首词的全过程。聂胜琼虽然是京师名妓,见到人非常多,但感情却非常真诚和专一。

  词的上阕写离别,下阕既写临别之情,又写别后思念之情,实与虚写结合,现实与想象融合为一。起句以送别入题,“玉惨花愁出凤城”,“玉”与“花”喻作者自己,“惨”与“愁”表现送别的愁苦,显示她凄凉的内心世界。凤城指京都,她送别李之问时,情意绵绵,愁思满怀,显示了她不忍分别的真挚情感。莲花楼是送别的地方,楼下青青的柳色,正与离别宴会上回荡的《阳关》曲相应:“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眼前的青青柳色与悲哀的离别之曲一起颤动着离人的心弦。何况“一唱《阳关》后”,心中的人儿马上就要起程了。“别个人人”意谓送别那个人,“人人”指李之问,“第五程”极言路程之远。在唱完一曲《阳关》之后,就一程又一程地远远离开了她。离别是痛苦的,但别后更苦;词的下阕,叙写别后思念的心情。

  相见时难,别也难,但作者别后希望在梦里依稀可见自己的心上人,更令人悲哀的,是难以成梦。“寻好梦,梦难成”句,写相恋之深,思念之切。词人把客观环境和主观感情相结合,以大自然的夜雨寄托了离人凄苦,“况谁知我此时情”一句,道出了词人在雨夜之中那种强烈的孤独感与痛苦的相思之情。接下去,“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两句,画面感人而意境凄静深沉,显示了词人独特的个性,也突现了词的独特的美。“帘前雨”与“枕前泪”相衬,以无情的雨声烘染相思的泪滴,窗内窗外,共同滴到天明。好像大自然也被她的感情所感动,温庭筠《更漏子》一词的下阕,曾这样描写过雨声:“梧桐树,三更下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而万俟咏的《长相思·雨》也写到:“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跟温庭筠词相类似,都写雨声对内心情感的触动。然相比之下,聂胜琼这首词对夜雨中情景交融的描绘,更显得深刻细腻。它把人的主体活动与雨夜的客体环境紧密结合在一起,以“枕前泪”与“帘前雨”这两幅画面相联相叠,而“隔个窗儿”更见新颖,突出了词人的独特之处,也更深化了离别之苦,因为这里所刻画的“滴到明”,不仅是“帘前雨”,而且也是“枕前泪”。后来李之问的妻子读到这首词时,“喜其语句清健”。她欣赏作者的艺术才华,被作品中的真挚感情所感染,因而作了毅然的决定,“出妆奁资夫取归”,让聂胜琼能遂所愿。

  宋时的歌妓得以从良成为士人的小妾,已是相当美满的归宿了。能得到这样结果的人并不是很多的。聂胜琼这位“名倡”注重自己的前途。这首词和它的故事,与乐婉同施酒监唱和的《卜算子》词所反映的感情来比较,结局的喜剧和悲剧性质虽然不同,但对于理解当时歌妓的命运和她们的心理,具有同样的价值。

zhètiān··biéqíng--nièshèngqióng

cǎnhuāchóuchūfèngchéngliánhuālóuxiàliǔqīngqīngzūnqiánchàngyángguānbiérénrénchéng

xúnhǎomèngmèngnánchéngyǒushuízhīshíqíngzhěnqiánlèigòngjiēqiánchuāngérdàomíng

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訞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山海经》
炎帝¹之妻,赤水之子听訞(yāo)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山海经》
译文:炎帝的妻子,是赤水的孩子,名叫听訞,她生下了炎居,炎居生了节并,节并生了戏器,戏器生了祝融。
注释:¹炎帝: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
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史记》
重黎¹为帝喾(kù)高辛居火正,甚²有功,能光融³天下,帝喾命曰祝融。《史记》
译文:重黎就是帝喾高辛氏火正,有功劳,能光照天下,帝喾命名叫祝融。
注释:¹重黎:风姓,为羲、和二氏之祖先。²甚:很,非常。³光融:光大、昭明。
祝诵氏,一曰祝和,是为祝融。……以火施化,号赤帝。故后世火官因以为谓。都于会,故郑为祝融之墟。其治百年,葬衡山之阳,是以谓祝融峰也。《路史》
祝诵氏,一曰祝和,是为祝融。……以火施化¹,号赤帝。故后世火官因以为谓。都于会,故郑为祝融之墟。其治百年,葬衡山之阳,是以谓祝融峰也。《路史》
译文:祝诵氏,也叫祝和,就是祝融。……祝融用火照耀大地,被称为炎帝。后世的火官都被这样称呼。祝融建都在会,所以郑是祝融的领地。他治理一百年,死后被葬在衡山之南,这座山峰也因此被称为祝融峰。
注释:¹施化:实施教化。
(一)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wù)¹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zhào)²小舟入湖。山色如娥³,花光如颊(jiá),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hān)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译文:从武林门朝西,望着保叔塔高耸地直立在山崖上,我的心就早已飞到西保上了。中午进入昭庆寺,喝完了茶,就划着小船进入保里。山色像眉毛的青黛色,桃花艳丽像少女的面颊,和风像酒一样令人陶醉,波纹像丝绸一样细软平滑,刚一抬头观看,不知不觉眼睛和心都醉了。这时要想用一个词来描绘也不可能了,这种情形大约像曹植梦中初次遇见洛神一样。我游西保从这一次开始,时间是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的。
注释:¹突兀:高耸的样子。²棹:船桨,这里指划船。名词作动词。³娥:这里指眉上的彩“黛”(青黑色)。⁴颊:面颊。这是说桃花艳丽如少女的颜面。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¹。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²
译文:西保最美的时间是春天的月夜,一天之中最美的时刻是烟雾迷蒙的早晨和山光笼罩的傍晚。
注释:¹为春为月:是春天,是月下。²夕岚:傍晚的山光。岚:山气。
(二)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¹,与杏桃相次开发²,尤³为奇观。
译文:这一年春雪很大,梅花受到寒气的抑制,跟杏花、桃花依次开放,更是难得的景观。
注释:¹勒:抑制。²相次开发:一个接一个地开放。³尤:特别。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石篑(kuì)¹数为余言:“傅金吾²园中梅,张功甫³家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wán)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yě)极矣。
译文:石篑多次跟我说:“傅金吾家园中的梅,是宋朝张公甫遗留下来的,赶紧去看看吧!”我这时被桃花迷住了,竟然不忍心离开保上。从断桥到苏堤这一带,绿柳如烟,桃红似雾,弥漫二十多里,到处都传扬着歌声和器乐声,年轻的女子们香汗淋漓,衣着华丽的富家子弟往来不绝,多得像堤边的春草,真是美丽妖艳到极点。
注释:¹石篑:一个人的号。²傅金吾:傅姓的锦衣卫官员。³张功甫:人名。⁴恋:迷住。⁵绿烟红雾:指绿柳红桃,叶茂花盛,颜色浓艳。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¹之工,山岚设色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 夕舂(chōng)³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译文:但杭州人游保,限于午、未、申这三个时辰。其实,保光染绿、暮烟凝聚在山间的佳景都出现在旭日初升、夕阳还未落山之际,(有了它们)才把西保浓媚的姿态发挥到了极点。月景尤其难以用言语形容,花和柳的情态,山水的容颜和情意,另是一种趣味。这种快乐只留给山僧和游客享受,怎么能讲给那些俗人听呢?
注释:¹湖光染翠:湖水染得像翡翠一般碧绿。²设色:用颜色描绘。³夕舂:夕阳。⁴极其浓媚:把它的浓媚姿态发挥到极点。⁵受用:享受。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 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 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