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里先生,家何在、山阴溪曲。对一川平野,数间茅屋。昨夜冈头新雨过,门前流水清如玉。抱小桥、回合柳参天,摇新绿。
疏篱下,丛丛菊。虚檐外,萧萧竹。叹古今得失,是非荣辱。须信人生归去好,世间万事何时足。问此春、春酝酒何如,今朝熟。
东里先生,家何在、山阴溪曲。对一川平野,数间茅屋。昨夜冈头新雨过,门前流水清如玉。抱小桥、回合柳参天,摇新绿。
疏篱下,丛丛菊。虚檐外,萧萧竹。叹古今得失,是非荣辱。须信人生归去好,世间万事何时足。问此春、春酝酒何如,今朝熟。
吕本中

吕本中

吕本中(1084- 1145),字居仁,世称东莱先生,寿州人,诗人,词人,道学家。诗属江西派。著有《春秋集解》,《紫微诗话》,《东莱先生诗集》等。词不传,今人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辑有《紫微词》,《全宋词》 据之录词二十七首。吕本中诗数量较大,约一千二百七十首。 ▶ 978篇诗文

猜您喜欢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紫案¹(fén)香暖吹²轻,广庭清晓席³群英。
译文:贡院里香烟缭绕,春天的和风又暖又轻,宽阔的庭中一清早就坐满了各地来应试的精英。
注释:¹紫案:指京都贡院。一作“紫殿”。²暖吹:暖风,指春风。³席:犹言列坐。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无哗(huá)战士衔枚¹勇,下席春蚕食叶声。
译文:举子间没有喧哗吵闹,考场氛围犹如战士上阵杀敌前庄严肃穆,只听见席在纸上沙沙作响,仿佛是春蚕嚼食桑叶的声音。
注释:¹衔枚:古代军旅、田役时,令口中横衔状如短筷的“枚”,以禁喧哗。此处比喻人人肃静。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乡里¹献贤²先德行³,朝廷列爵(jué)待公卿
译文:郡县里向京都献上贤才,首先重视的是品德操行,朝廷中分等授予官职,依赖着执政大臣。
注释:¹乡里:犹言郡县。²献贤:献举人才。³先德行:以德行为先。⁴列爵:分颁爵位。⁵公卿:指执政大臣。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自惭衰病¹心神耗²,赖³有群公(jiàn)精。
译文:我感到惭愧的是身体衰病心神已尽,以后选拔超群的英才,全仗诸位来识别辨明。
注释:¹衰病:衰弱抱病。²耗:无,尽。³赖:幸亏。⁴群公:指同时主持考试者如范仲淹、王安石、梅尧臣等人。⁵鉴裁:能赏识人才、辨别是非,又作“择鉴”。

  宋初的考试制度,大致承袭唐代,由州府举荐考生,入京应试,由礼部主持其事。此诗即以一员考官的身份写出他的见闻与感受。

  从诗中可知,考试时间是在初春时节。首联着力渲染了礼部试的考场环境--群英毕至,贡院里肃穆幽雅,试院中焚起了香,以消除人多的异味,且能增添祥瑞肃穆的气氛。颔联重点描绘士子答题情况,考生们大清早就入场了,没有一点喧闹嘈杂之声。试题下发后,考生奋笔疾书,一片沙沙沙的声音,好似春蚕在吃桑叶。颈联表明考试意义,诗人对此景象不禁发生感慨,济济多士,尽是天下英才,国家的栋梁。尾联自谦衰病,谆谆嘱托同僚,作为选拔人才的考官,应当具有慧眼认真鉴别。诗中说自己老病,精神不济。阅卷挑选人才之事要拜托同仁,那是谦逊之辞。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选出真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封建时代的科考,是朝廷的一件大事,国家寄予厚望,违法者将置以重刑,轻则充军流放边地,重则杀头,半点也马虎不得。在清朝,主考官在考试期间出行,车后竖铡刀一把,以示自律。鲁迅的祖父就因为替考生向考官行贿,被判斩监候的。抡才大典,朝廷、考官、考生都是全力以赴的,诗正是确切而生动地写出了这种景象。

gòngyuànyuèjìnshìjiùshì

ōuyángxiū sòngdài 

ànfénxiāngnuǎnchuīqīng guǎng广tíngqīngxiǎoqúnyīng 
huázhànshìxiánméiyǒng xiàchūncánshíshēng 
xiāngxiànxiánxiānxíng cháotínglièjuédàigōngqīng 
cánshuāibìngxīnshénhào làiyǒuqúngōngjiàncáijīng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好雨知¹时节,当春乃²发生³
译文: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春天植物萌发生长的时候。
注释:¹知:明白,知道。说雨知时节,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²乃:就。³发生:萌发生长。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随风潜(qián)¹入夜,润物²细无声。
译文: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落下,无声地滋润着春天万物。
注释:¹潜:暗暗地,悄悄地。这里指春雨在夜里悄悄地随风而至。²润物:使万物受到春雨的滋养。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野径¹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译文:雨夜中田间小路黑茫茫一片,只有江船上的灯火独自闪烁。
注释:¹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¹看红湿处²,花重(zhòng)³锦官城
译文:天刚亮时看着那雨水润湿的花丛,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注释:¹晓:天刚亮的时候。²红湿处:雨水湿润的花丛。³花重:花因为饱含雨水而显得沉重。⁴锦官城: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称锦城。三国蜀汉时管理织锦之官驻此,故名。后人有用作成都的别称。

  本诗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为什么好呢,因为它“知时节”。这里就是把雨拟人化,其中“知”字用得传神,简直把雨给写活了。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它的确很“好”。

  颔联进一步表现雨的“好”,其中“潜”、“润”、“细”等字生动地写出了雨“好”的特点。雨之所以“好”,好就好在适时,好在“润物”。“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仍然用的是拟人化手法。“潜入夜”和“细无声”相配合,不仅表明那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细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如果有意讨“好”,它就会在白天来,就会造一点声势,让人们看得见,听得清。惟其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它才选择了一个不妨碍人们工作和劳动的时间悄悄地来,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地、细细地下。

  紧接着颈联从视觉角度描写雨夜景色。在不太阴沉的夜间,小路比田野容易看得见,江面也比岸上容易辨得清。如今放眼四望,“野径风俱黑,江船火独明。”只有船上的灯火是明的。此外,连江面也看不见,小路也辨不清,天空里全是黑沉沉的风,地上也像风一样黑。看起来这雨准会下到天亮。这两句写出了夜雨的美丽景象,“黑”与“明”相互映衬,不仅点明了风厚雨足,而且给人以强烈的美感。

  尾联是想象中的雨后情景,紧扣题中的“喜”字写想象中的雨后之晨锦官城的迷人景象。如此“好雨”下上一夜,万物就都得到润泽,发荣滋长起来了。万物之一的花,最能代表春色的花,也就带雨开放,红艳欲滴。诗人说:等到明天清早去看看吧,整个锦官城(成都)杂花生树,一片“红湿”,一朵朵红艳艳、沉甸甸,汇成花的海洋。“红湿”“花重”等字词的运用,充分说明诗人体物细腻。

  诗人盼望这样的“好雨”,喜爱这们的“好雨”。所以题目中的那个“喜”字在诗里虽然没有露面,但“‘喜’意都从罅缝里迸透”(浦起龙《读杜心解》)。诗人正在盼望春雨“润物”的时候,雨下起来了,于是一上来就满心欢喜地叫“好”。第二联所写,是诗人听出来的。诗人倾耳细听,听出那雨在春夜里绵绵密密地下,只为“润物”,不求人知,自然“喜”得睡不着觉。由于那雨“润物细无声”,听不真切,生怕它停止了,所以出门去看。第三联所写,是诗人看见的。看见雨意正浓,就情不自禁地想象天明以后春色满城的美景。其无限喜悦的心情,表现得十分生动。中唐诗人李约有一首《观祈雨》:“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和那些朱门里看歌舞的人相比,杜甫对春雨“润物”的喜悦之情自然也是一种很崇高的感情。

参考资料:
1、 程千帆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522-523 .
2、 蔡文.品读《春夜喜雨》.甘肃教育报,2007,12 .

chūn

 tángdài 

hǎozhīshíjié dāngchūnnǎishēng 
suífēngqián rùnshēng 
jìngyúnhēi jiāngchuánhuǒmíng 
xiǎokànhóngshī湿chù huāzhòngjǐnguānchéng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zhè)(gū)声里数家村¹,潇(xiāo)²逢故人。
译文:山前灯火闪烁,快到黄昏,山头上飘来飘去的是朵朵浮云。鹧鸪声响起的地方住着数户山村人家,我在冷清的潇湘道上喜逢云人。
注释:¹数家村:几户人家的村落。²潇湘:湖南省的潇水和湘江,这里指湖南。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挥羽扇,整纶(guān)¹,少年鞍(ān)马尘²。如今憔悴³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译文:少年时也曾学周瑜手执羽扇,头戴纶巾,风度潇洒镇定自若地指挥千军万马与敌鏖战。如今虽然憔悴落魄,但我要像宋玉那样作《招魂》赋招回失去的灵魂,自古以来书生多是无用之辈,读书多反而误了自身。
注释:¹纶巾:有青丝带的帽子。羽扇纶巾是魏晋时代“儒将”的服饰。²鞍马尘:指驰骋战马。³憔悴:指衰老。⁴儒冠:读书人戴的帽子,指代书生。⁵身:自己。

  上阕头两句,通过描写昏暗浮动的景象,来衬托作者飘然不定的心理状态。公元1176年(淳熙三年),作者由江西提点刑狱调任京西转运判官,次年又调任江陵知府兼湖北安抚使,辗转又调任湖南。南宋议和派当权后,排斥忠良,陷害贤能,使得朝政黑暗,词人抗金救国的理想,难于实现。因此他在另一首词中写道:“聚散匆匆不偶然,二年历遍楚山川。”(《鹧鸪天·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而此词的这两句,用昏暗的夜色,与山头飘来飘去的浮云,构成一种暗淡浮动的意象,巧妙地与词人的心理状态结合。首句“欲”字,用得绝妙,写出了夕阳似落非落、夜幕似降非降的霎那之间的景象。这两句笔法纯熟,自然天成,把山村的景象,和盘托出。

  第三句,在心理描写上,比前两句又深了一层。古人认为,鹧鸪的叫声,好似“行不得也哥哥”,令人寒心。作者黄昏的山村,听见“鹧鸪声”,是在表现他对前途的忧虑,衬托他的凄凉心境。第四句笔锋陡然一转,写词人遇见老友——张处父,立即转忧为喜,气氛也随着由沉闷转为轻松愉快。“潇湘逢故人”,化用梁代柳恽的诗句“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江南曲》),承上启下,紧扣词题。

  下阕全用典故,上承“潇湘逢故人”一句,写作者见到友人,不免要倾诉衷肠,回首往事。下阕前三句回忆,作者借三国时手持羽扇、头戴纶巾、指挥三军的周瑜(《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提到)的潇洒形象,巧妙地比喻他当年抗击金兵时的潇洒风度。词人抚今思昔,心潮澎湃,不胜感慨。他当年渡淮南归,正是为了在恢复事业中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业绩。不料后来屡遭排斥,频繁调任,抗金的奏策,如同废纸一样,无人问津,因而,他发出“英雄千古,荒草没残碑”(《满庭芳·和洪丞相景伯韵》)的悲鸣。

  “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两句,是词人蘸着血和泪写的,向南宋议和派迫害爱国志士提出强烈控诉,表现出作者极其痛苦和复杂的心情。词人认为,他之所以会弄到如此丧魂落魄、疲惫不堪的境地,大概由于自己是个儒生的缘故。似乎,他百思不得其解。“招魂”,是《楚辞》的篇名,词人使用此典故,表明自己满腹哀怨牢骚。“儒冠多误身”,是借用杜甫的诗句“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来表现自己落魄蹉跎的遭遇。最后两句,语调低沉,感情凄怆,读之令人垂泪,引起了对词人的无限同情。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 .《唐宋词鉴赏辞典 南宋、辽、金》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1513-1514 .

ruǎnlángguī··lěiyángdàozhōngwèizhāngchùtuīguān--xīn

shānqiándēnghuǒhuánghūnshāntóuláiyúnzhèshēngshùjiācūnxiāoxiāngféngrén

huīshànzhěnglúnjīnshǎoniánānchénjīnqiáocuìzhāohúnguānduōshēn

天津三月时,千门桃与李。
天津¹三月时,千门桃与李。
译文:三月时的天津桥上,家家户户出游人手中都拿着桃李之花。
注释:¹天津:浮桥名,故址在今洛阳西南洛水上。
朝为断肠花,暮逐东流水。
(zhāo)¹为断肠花,暮²逐东流水。
译文:早上还是美丽的花朵,到晚上便都凋谢了,扔入了流水之中。
注释:¹朝:早晨。²暮:傍晚。
前水复后水,古今相续流。
前水复后水,古今相续流。
译文:洛水之中,前水与后水,古今相续而流。
新人非旧人,年年桥上游。
新人非旧人,年年桥上游。
译文:但年年在天津桥上的游客,却古今不同。
鸡鸣海色动,谒帝罗公侯。
鸡鸣海色动,谒(yè)¹帝罗公侯。
译文:鸡鸣之时,天色已明,在洛阳宫中已站满了上朝的公侯权贵。
注释:¹谒:进见。
月落西上阳,余辉半城楼。
月落西上阳,余辉半城楼。
译文:月亮西落上阳宫时,余辉映着半个城楼。
衣冠照云日,朝下散皇州。
衣冠照云日,朝下散皇州。
译文:此时朝中众官纷纷下朝,衣冠鲜光,上耀云日。
鞍马如飞龙,黄金络马头。
鞍马如飞龙,黄金络马头。
译文:他们骑着高头大马,马头上的络髻金光闪闪。
行人皆辟易,志气横嵩丘。
行人皆辟易,志气横嵩(sōng)¹
译文:路上的行人纷纷退避,这些达官贵人趾高气扬的气势,直凌山岳。
注释:¹嵩丘:这里指高山。
入门上高堂,列鼎错珍羞。
入门上高堂,列鼎(dǐng)错珍羞¹
译文:回家之后,在高堂之上,珍馐满席。
注释:¹珍羞:珍美的肴馔。
香风引赵舞,清管随齐讴。
香风引赵舞,清管随齐讴。
译文:席上,美人的舞蹈引来阵阵香风,有歌女在伴着管弦唱歌。
七十紫鸳鸯,双双戏庭幽。
七十紫鸳鸯,双双戏庭幽。
译文:酒筵过后,便到庭中戏弄池中的鸳鸯。
行乐争昼夜,自言度千秋。
行乐争昼夜,自言度千秋。
译文:他们日夜行乐而不知疲,自以为这样的生活可以千载不变。
功成身不退,自古多愆尤。
功成身不退,自古多愆(qiān)¹
译文:但是,功成不退,自古以来就多有悲惨的下场。
注释:¹愆尤:罪过,灾祸。
黄犬空叹息,绿珠成衅雠。
黄犬空叹息,绿珠成衅雠。
译文:如秦朝李斯,官居丞相,尚落得车裂咸阳的下场,空自叹息不能重过出上蔡东门,牵黄犬逐狡兔的生活。晋朝的石崇,因宠妾绿珠之故,与权贵结成怨仇,而破家灭身。
何如鸱夷子,散发棹扁舟。
何如鸱(chī)夷子¹,散发棹(zhào)(piān)舟。
译文:哪如春秋时越国的范蠡,功成身退,自称鸱夷子皮,翩然乘一叶之扁丹,逍遥于江湖。
注释:¹鸱夷子:典故名,典出源《史记》卷四十一〈越王勾践世家〉。“鸱夷子”即鸱夷子皮 。范蠡是越国的上卿,因献西施於吴王夫差 ,就中取事,破了吴国 。后见越王义薄,扁舟遨游五湖,自号“ 鸱夷子 ”
陇头远行客,陇上分流水。
(lǒng)¹远行客,陇上分流水。
译文:我这个远行之人,站在陇山坡头,望着陇山上四分而流开去的水流,心潮为之起伏。
注释:¹陇头、陇上:《全唐诗》作“垅头”、“垅上”,同时又注明应作“陇”。陇:陇山,在今陕西陇县西北。
流水无尽期,行人未云已。
流水无尽期,行人未云已。
译文:流水没有间断之时,旅途之人也从无休歇之时。
浅才通一命,孤剑适千里。
浅才¹²一命³,孤剑适(shì)千里。
译文:我的才能微薄,只够得上做一个小官,如今承蒙知己相召,委以重任,于是不辞艰辛,孤独地仗剑往来万里之途。
注释:¹浅才:微才。²通:往来。³一命:命即官阶,周代官制有九命,一命为最低微之官。《礼记·王制》:“小国之卿,与下大夫一命。”此指出任哥舒翰幕府掌书记一职。⁴适:走、往的意思。
岂不思故乡?从来感知己。
岂不思故乡?从来感知己。
译文:我哪里是不思念故乡呢?我之所以离乡背井前往赴任,为的是感念知遇之恩。

  此诗的头四句以陇上流水来映衬诗人的独身远行。“远行客”是诗人自称。诗人登上陇山之巅,想起乐府民歌《陇头歌辞》:“陇头流水,流离山下。念吾一身,飘然旷野。”诗人此时此刻的心情,与歌辞中说的是非常相似的。“陇上分流水”既是写实,也是衬托作者只身远游的孤寂悲凉心情。据《三秦记》:“陇山顶有泉,清水四注,俗歌:陇头流水,鸣声呜咽。遥望秦川,肝肠断绝。”诗的第三、四句运用顶真法紧承头两句而来:“流水无尽期,行人未云已。”以流水不尽来比喻人的行程无尽。

  诗的后四句是诗人以大丈夫自许,抒发了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浅才通一命”,这里是指诗人即将就任的左饶卫兵曹、充翰府掌书记。实际上这是幕府中重要的文职军官,地位仅仅次于判官。诗人称“浅才通一命”不过是谦词罢了。“孤剑适千里”,大有慷慨行侠的意味。《史记·淮阴侯列传》:“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结尾两句“岂不思故乡?从来感知己”,指明了诗人此番远行的原因。诗人并非不眷恋思念自己的故乡,他之所以离乡远行,全都是为了报答知己的知遇之恩呵。高适也是一个很重友情的人,他对哥舒翰的荐举是非常感激的,当时世风,要作官除考试一途外,若无人荐举是作不成官的,因此高适说“从来感知己”。“感知己”也仅是表层的一面,深层的原因则是高适想借此荐举机会,入幕从戎,一展身手,实现他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抱负。正是这种内在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奠定了诗的后半部分昂扬的基调。

  这首诗的最大特色就是以简洁的诗句表达了尽可能丰富的思想,诗中既有游子思乡的情思,又有仗剑戍边的豪情,既有报答知己的侠肝义胆,又有为国效力建功的雄心壮志,思想感情波澜起伏,曲折多变。从全诗的情感流动看,是先抑后扬,最后以昂扬的调子结束全篇,给人以奋发向上之感。胡应麟评说高适的五言古诗“意调高远”,“深婉有致”,由此诗可见一斑。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202-203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