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笑平生少宦情,龙钟四十二专城。青山历历空怀古,流水泠泠尽著名。
自笑平生少宦情,龙钟四十二专城。青山历历空怀古,流水泠泠尽著名。
官府簿书何日了,田园归计有时成。道逢黄发惊相问,只恐斯人是伏生。
官府簿书何日了,田园归计有时成。道逢黄发惊相问,只恐斯人是伏生。

chūdàonán--zhàomèng

xiàopíngshēngshǎohuànqínglóngzhōngshíèrzhuānchéngqīngshānkōng怀huáiliúshuǐlínglíngjǐnzhemíng

guān簿shūletiányuánguīyǒushíchéngdàofénghuángjīngxiāngwènzhǐkǒngrénshìshēng

赵孟頫

赵孟頫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 469篇诗文

猜您喜欢
寒烟细,古寺清,近黄昏礼佛人静。顺西风晚钟三四声,怎生教僧禅定?
寒烟细,古寺清,近黄昏礼佛¹人静。顺西风晚钟三四声,怎生教僧禅(chán)²
译文:缕缕寒烟环绕着寺庙,古寺里冷冷清清。时近黄昏,拜佛的人已经离去,四周一片寂静。突然顺着西风传过来三、四下傍晚的钟声,这样怎么能让僧人禅入定?
注释:烟寺:烟雾笼罩的寺庙。¹礼佛:即拜佛。²禅定:坐禅时专心于一境,冥想妙理。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谁家玉笛¹暗飞声²,散入春风³满洛城。
译文:这是从谁家飘出的悠扬笛声呢?它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注释:洛城:今河南洛阳。¹玉笛:笛子的美称。²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声:声音。³春风:指春天的风,比喻恩泽,融和的气氛等引申涵义。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此夜曲中闻¹折柳²,何人不起故园³情。
译文:在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谁又能不生出怀念故乡的愁情?
注释:¹闻:听;听见。²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内容多写离情别绪。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³故园:指故乡,家乡。

  此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人因闻笛声而感发。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

  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诗的第一句是猜测性的问句。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而打动了许许多多听众,这就是句中“暗”字所包含的意味。第二句说笛声由春风吹散,传遍了洛阳城。这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艺术的夸张。第三句说明春风传来的笛声,吹奏的是表现离情别绪的《折杨柳》,于是紧接一句说,哪个能不被引发思念故乡家园的情感呢!水到渠成而戛然而止,因而余韵袅袅,久久萦绕于读者心间,令人回味无穷。

  “谁家玉笛暗飞声”,谁家的玉笛,在静夜里悄悄地响起?诗人或许正在读书、闲坐,或做着其他的事,一曲笛声不期然响起,夜深人静,笛声清远而动听。他被吸引住了,循声望去,却辨不清笛声来自哪里。“玉笛”,指玉制的笛,或笛子美称,或羌笛的代称。

  “散入春风满洛城”,春风徐徐,笛声飘散在风中,风又吹送笛声,飘满了洛阳城,让人想到“此曲只应天上有”。这一句虽带有艺术的夸张,却衬出笛声的动人、夜的安静。惟其如此,才会在诗人的听觉与想象中飘满洛城,似乎其他的声音都不存在了,似乎全城人都在凝神静听。

  “此夜曲中闻折柳”,今夜,缥缈的笛乐中,我听到了思乡怀亲的《折杨柳》。笛乐飘飘,如此动人,究竟吹的是什么曲子呢?“折柳”,即《折杨柳》,汉代横吹曲名,内容多写离别之情。如《旧唐书·乐志》载北朝流传的一首《折杨柳枝》:“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历代文人仿作的《折杨柳枝》曲辞,也都是抒发离愁别绪的。在这里,折柳既可理解为听到的是一首折柳曲,还可理解为在乐曲中听到了折柳的意绪。“柳”谐音“留”。古人送别亲友时,折柳相赠,暗示留恋、留念的意思。折柳既是一种习俗,也代表一个场景、一种情绪。古人还有折柳寄远的习惯,是盼远游亲人早归的意思。

  “何人不起故园情”,听到这笛声的,谁不会动思乡之情呢?联系第一句看,这种游子怀念故园的感情,最初可能是隐藏的、莫可名状的,因偶然听到的笛声突然明朗、强烈起来了。笛声来自何处,何人在吹,是和自己一般的游子?是乐工?是歌妓?这些都让诗人和读者去猜测。而这些又都无须一一去分别,因为思乡之情对游子来说,都是共有的。它绵绵不绝,弥漫在夜空中,缠绕在游子心头,抹不去化不开。“何人”一词概括性极强,实则是突出诗人思乡之情。

  短短的一首七言绝句,颇能显现李白的风格特点,即艺术表现上的主观倾向。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诗人的故乡是他从小生于此,长于此的地方,作为祖国的一部分,那种形象尤其令诗人难以忘怀。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李白的老家在四川,二十多岁就离家东游,后长期居住湖北、山东,春夜闻笛《折杨柳》曲,触发深长的乡思当是再自然不过的了。因此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千百年来在旅人游子心中引发强烈的共鸣。

参考资料:
1、 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30-31
2、 袁行霈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59-360

chūnluòchéngwén

bái tángdài 

shuíjiāànfēishēng sànchūnfēngmǎnluòchéng 
zhōngwénzhéliǔ rényuánqíng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红树¹青山日欲斜,长郊²草色绿无涯(yá)³
译文:红花满树,青山隐隐,白日西沉。广漠的郊野,草色青青一望无垠。
注释:¹红树:开红花的树,或落日反照的树,非指秋天的红叶。²长郊:广阔的郊野。³无涯:无边际。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游人不管春将老¹,来往亭前踏(tà)落花。
译文:游春的人们哪管春天将去,脚踏落花在丰乐亭前来来往往。
注释:¹春将老:春天将要过去。老:逝去。一作“尽”。

  丰乐亭在滁州(治所在今安徽滁县)西南丰山北麓,琅琊山幽谷泉上。此亭为欧阳修任知州时所建。他写了一篇《丰乐亭记》,记叙了亭附近的自然风光和建亭的经过,由苏轼书后刻石。美景,美文,美书,三美兼具,从此成为著名的游览胜地。

  丰乐亭周围景色四时皆美,但这组诗则撷取四时景色中最典型的春景先加描绘。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是说青山红树,白日西沉,萋萋碧草,一望无际。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天已暮,春将归,然而多情的游客却不管这些,依旧踏着落花,来往于丰乐亭前,欣赏这暮春的美景。有的本子“老”字作“尽”,两字义近,但“老”字比“尽”字更能传神。

  这首诗把对春天的眷恋之情写得既缠绵又酣畅。在这批惜春的游人队伍中,当然有诗人自己在内。欧阳修是写惜春之情的高手,他在一首《蝶恋花》词中有句云:“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真是令人肠断;而此诗“来往亭前踏落花”的多情游客,也令读者惆怅不已。。

  本诗都是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写景,鲜艳斑斓,多姿多彩;抒情,明朗活泼而又含意深厚。

参考资料:
1、 周锡山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23-124

fēngyuètíngyóuchūn ·sān

ōuyángxiū sòngdài 

hóngshùqīngshānxiè chángjiāocǎo绿 
yóurénguǎnchūnjiānglǎo láiwǎngtíngqiánluòhuā 
鞭影落春堤,绿锦鄣泥卷。脉脉逗菱丝,嫩水吴姬眼。
(biān)¹落春堤(dī),绿锦鄣(zhāng)²卷。脉(mò)脉逗菱(líng)丝,嫩水³吴姬眼。
译文:骑一匹骏马,驰过长堤,步步催马,鞭影横飞,我要看尽这春色的美。骏马飞奔,马鞍两边垂障上的轻尘腾飞。路旁女子含情脉脉,目光炯炯有神,好比吴地佳丽的眼渡。
注释:¹鞭影:马鞭的影子。²鄣泥:即马鞯。垂于马腹两侧,用于遮挡泥土的东西。鄣:同“障”。阻塞,阻隔。³嫩水:指春水。⁴吴姬:指吴地的美女。
啮膝带香归,谁整樱桃宴。蜡泪恼东风,旧垒眠新燕。
(niè)¹带香逗,谁整樱桃宴²。蜡泪恼东风,旧垒(lěi)³眠新燕。
译文:我游遍全城,骑马归来,带回一缕春的芬芳。是谁主持了一场樱桃宴会,要来庆贺新科进士们。东风徐徐,蜡烛被吹得跳跃起来,弄得它“泪流满面”。去年的燕巢中钻进了新来的燕子,一切似乎如此春风得意。
注释:¹啮膝:良马名。²樱桃宴:科举时代庆贺新进士及第的宴席。始于唐僖宗时期。后来也指文人雅会。³旧垒:旧时的堡垒、营垒。

  上阕中写春色正浓,在这个时候横鞭策马,还有佳人含情的目光,一双“嫩水吴姬眼”把女子的美貌描绘得生动形象。“鞭影”、“绿障”、“春堤”、“菱丝”、“嫩水”,各种充满了动感、孕育着生命力的事物重合,将词人激动的心情,舒畅的感受表达得淋漓尽致。

  下阙承接写至“归”。“归”为“啮膝带香归”,踏尽繁花,享受了众人艳羡的目光,即使归来,依旧满身余香。而为了迎接归来,又有人备好了“樱桃宴”,觥筹交错,均是庆贺之词,烛光闪烁,天色已晚,流年似水,这场宴会不知举办过多少次了,但今年却是轮到“新燕”。“蜡泪”本多为悲凉之意象,但在此,一个“恼”字却将红烛也写得俏皮了起来,红烛不再是孤独垂泪,顾影自怜,却似怨恼东风不该,更为人性化,与“东风”恰似一对冤家。最后一句以“新”“旧”对比,暗喻光阴流逝,“旧垒”住进“新燕”,虽有感慨,却依旧积极明媚,因为今年的词人,正是入眠的新燕,也正是如此循环往复,世界才得以生生不息 。

  《生查子》作为纳兰前期的代表作之一,可以从中看到年少的他意气风发,与往后纳兰厌倦官场后的缱绻之词有很大的差异,也正是这种差异,才可以看得出一个人的成长历程。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聂小晴编著.纳兰词全编笺注典评: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5:第135页

shēngcházi··biānyǐngluòchūn--lánxìng

biānyǐngluòchūn绿jǐnzhāngjuǎnmàimàidòulíngnènshuǐyǎn

nièdàixiāngguīshuízhěngyīngtáoyànlèinǎodōngfēngjiùlěimiánxīnyàn

朝发邺都桥,暮济白马津。
朝发邺(yè)都桥,暮济¹白马津²
译文:早晨从邺都桥出发,傍晚就渡过白马津。
注释:¹济:渡过。²白马津:渡口名,在今河南滑县东北,距邺都百余里。
逍遥河堤上,左右望我军。
逍遥¹河堤上,左右望我军。
译文:悠然地漫步在河堤之上,四处都能看到我方的士兵。
注释:¹逍遥:悠游自得的样子。
连舫逾万艘,带甲千万人。
连舫(fǎng)¹²万艘,带甲³千万人
译文:相连的战船超过一万艘,穿着铠甲的将士成千上万。
注释:¹连舫:船船相连。舫:船。²逾:超过。³带甲:指全副武装的士兵。甲:古代军人作战是穿的护身服装。⁴千万人:极言其多。
率彼东南路,将定一举勋。
¹彼东南路²,将定³一举勋(xūn)
译文:出征的队伍沿着东南方向的道路前进,将建立一举平定孙权的功勋。
注释:¹率:循,沿着。²东南路:孙权在东南方,故言。³定:成功。⁴一举勋:一举成就的大功业。
筹策运帷幄,一由我圣君。
筹策¹运帷幄(wò)²,一由³我圣君
译文:作战的计谋策划于中军帐中,一切的计谋都有圣明的主公决断。
注释:¹筹策:计谋。²帷幄:军用的帐篷。³一由:全凭。⁴圣君:指曹操。
恨我无时谋,譬诸具官臣。
恨我无时谋¹,譬(pì)²具官臣³
译文:可惜我没有适合时宜的计谋,只是一个充数的臣僚罢了。
注释:¹时谋:适时的计谋。²诸:“之于”的合音。³具官臣:充数之臣。具:充作。这里是诗人自谦之词。
鞠躬中坚内,微画无所陈。
鞠躬¹中坚²内,微画³无所陈。
译文:我兢兢业业地置身于杰出人才之间,微小的计谋都提不出来。
注释:¹鞠躬:原意是恭敬,这里是效力、服务的意思。²中坚:古代主将所在的中军部队,是全军主力。这里指军队中最重要的部门。³微画:小小的计谋。画,谋划、计策。
许历为完士,一言犹败秦。
许历¹为完士²,一言³犹败秦。
译文:许历是一个普通将士,都能提出打败秦军的计策。
注释:¹许历:赵国人,曾为赵奢出谋划策而败秦军。²完士:凡士,普通人。³一言:一席话,此指计策。
我有素餐责,诚愧伐檀人。
我有素餐¹责,诚愧伐檀(tán)²人。
译文:我享受着俸禄,提不出计策,实在愧对那些有功的人。
注释:¹素餐:无功而受禄。²伐檀:指《诗·魏风·伐檀》篇。
虽无铅刀用,庶几奋薄身。
虽无铅刀¹用,庶(shù)²奋薄身³
译文:我虽然才力低下,也希望用微薄的力量去奋斗。
注释:¹铅刀:铅质的刀,言其饨劣,喻才力低下。诗人自谦之词。²庶几:表希冀之词。³薄身:微小的力量。

  全诗可分为三段,“朝发邺都桥”到“将定一举勋”为第一段,诗中歌颂了“带甲千万人”、“将定一举勋”为统一而战的战争,作者漫步河提之上,眼望着严整的军旅和无数的战船,心中充满着必胜的信念。

  “筹策运帷幄”到“微画无所陈”为第二段,该段歌颂了曹操的智勇,同时又为自己在统帅运策帷幄,指挥若定之际,不能替曹操出谋献策而惭愧。

  剩下四句为第三段,作者表明他要向许历一样,不惜自身微薄之力,也要决心竭诚尽力投入征战。

  全诗格调激昂浑厚,有声威有其实,也有情感的波动。

参考资料:
1、 北京师联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古典诗歌基本解读 古诗观止 3 魏晋南北朝诗观止 (上册)》:人民武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第135-137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