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哉奇哉有此仙,胸中广大可容天。深莫测兮高可仰,沧浪之水太山颠。
奇哉奇哉有此仙,胸中广大可容天。深莫测兮高可仰,沧浪之水太山颠。

xiān--

zāizāiyǒuxiānxiōngzhōng广guǎngróngtiānshēngāoyǎngcānglàngzhīshuǐtàishāndiān

徐积

徐积

徐积(1028—1103)北宋聋人教官。字仲车,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因晚年居楚州南门外,故自号南郭翁。生于宋仁宗天圣六年,卒于徽宗崇宁二年,年七十六岁。政和六年(1116),赐谥节孝处士。家乡人为其建 “徐节孝祠”,明清两代均有修缮,毁于解放初期。《宋史》卷四五九有传。 ▶ 548篇诗文

猜您喜欢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碧荷生幽泉,朝(zhāo)¹艳且鲜。
译文:碧绿的荷花生长在幽静的泉水边,朝阳把她们映照得鲜艳无比。
注释:¹朝日:早晨的太阳。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译文:秋季朵朵芙蓉从绿水中袅袅举起,茂密的圆叶笼罩着缕缕云烟。
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秀色空绝世,馨(xīn)香为谁传。
译文:秀丽的花容,清香的气息,绝世空前,可是谁来举荐她们呢?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¹年。
译文:眼看着秋霜渐浓,秋风劲起,难免红颜凋谢。
注释:¹红芳:指红花。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译文:但愿能在王母的瑶池里生长,时时鲜艳,永不颓色。

  李白《古风》组诗共五十九首,这是其中的第二十六首。看诗意应该作于应诏前不久,四十来岁,或许已有些许的白发染鬓,从而感慨万千。此诗借碧池芙蓉暗示自己的才高道洁,并希望举荐给皇上。

  此诗节奏轻快,一气呵成。全诗以荷为喻,属咏物诗。写荷之美,综以“艳”、“鲜”;分以“花”、“叶”、“色”、“香”;陪以“朝日”、“绿水”、“青烟”。写荷之不遇,曰“花”、曰“凋”。“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中“冒”与“罗”用字极其到位,冒尖而踊跃,收罗而无遗。“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华池,芳华之池。末二句表达了积极入世的意愿。

  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对自己高洁品性的自信。写荷花秀丽的花容,清香的气息,绝世花前,暗示了自己才高道洁。怀才不遇、花任时光流逝的慨叹。写荷花纵然有绝世的美丽,因“结根未得所”,无人为它传递馨香,只能凋零,表达自己花有才华,却因没人举荐不能建功立业,坐看年华流逝,心生感慨。③对得到朝廷重用的渴望。结尾“愿托华池边”表达了自己也像荷花希望生长在华美的池子里一样,期盼得到举荐和朝廷垂青(重用)。

fēng··shíjiǔ--bái

shēngyōuquáncháoyànqiěxiān

qiūhuāmào绿shuǐluóqīngyān

xiùkōngjuéshìxīnxiāngwèishuíchuán

zuòkànfēishuāngmǎndiāohóngfāngnián

jiégēnwèisuǒyuàntuōhuáchíbiān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独有宦(huàn)游人¹,偏惊物候²新。
译文:只有远离故里外出做官之人,特别敏感自然物候转化更新。
注释:¹宦游人:离家作官的人。²物候:指自然界的气象和季节变化。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云霞出海曙(shǔ),梅柳渡江春。
译文:海上云霞灿烂旭日即将东升,江南梅红柳绿江北却才回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淑气¹催黄鸟,晴光转绿蘋(pín)²
译文:和暖的春气催促着黄莺歌唱,晴朗的日光下浮萍颜色转深。
注释:¹淑气:和暖的天气。²绿蘋:浮萍。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巾 一作:襟)
忽闻歌古调¹,归思欲沾巾²。(巾 一作:襟)
译文:忽然听到你歌吟古朴的曲调,勾起归思情怀令人落泪沾襟。
注释:¹古调:指陆丞写的诗,即题目中的《早春游望》。²巾:一作“襟”。

  这是一首和诗,作者是用原唱同题抒发自己宦游江南的感慨和归思。江南早春天气,和朋友一起游览风景,本是赏心乐事,但诗人却像王粲登楼那样,“虽信美而非吾土”,不如归去。所以这首和诗写得别有情致,惊新而不快,赏心而不乐,感受新鲜而思绪凄清,景色优美而情调淡然,甚至于伤感,有满腹牢骚在言外。

  诗一开头就发感慨,说只有离别家乡、奔走仕途的游子,才会对异乡的节物气候感到新奇而大惊小怪。言外即谓,如果在家乡,或是当地人,则习见而不怪。在这“独有”、“偏惊”的强调语气中,生动表现出诗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这一开头相当别致,很有个性特点。

  中间二联即写“惊新”。表面看,这两联写江南新春伊始至仲春二月的物候变化特点,表现出江南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水乡景色;实际上,诗人是从比较故乡中原物候来写异乡江南的新奇的,在江南仲春的新鲜风光里有着诗人怀念中原暮春的故土情意,句句惊新而处处怀乡。

  “云霞”句是写新春伊始。在古人观念中,春神东帝,方位在东,日出于东,春来自东。但在中原,新春伊始的物候是“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礼记·月令》),风已暖而水犹寒。而江南水乡近海,春风春水都暖,并且多云。所以诗人突出地写江南的新春是与太阳一起从东方的大海升临人间的,像曙光一样映照着满天云霞。

  “梅柳”句是写初春正月的花木。同是梅花柳树,同属初春正月,在北方是雪里寻梅,遥看柳色,残冬未消;而江南已经梅花缤纷,柳叶翩翩,春意盎然,正如诗人在同年正月作的《大酺》中所形容的:“梅花落处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所以这句说梅柳渡过江来,江南就完全是花发木荣的春天了。

  接着,写春鸟。“淑气”谓春天温暖气候。“黄鸟”即黄莺,又名仓庚。仲春二月“仓庚鸣”(《礼记·月令》),南北皆然,但江南的黄莺叫得更欢。西晋诗人陆机说:“蕙草饶淑气,时鸟多好音。”(《悲哉行》)“淑气催黄鸟”,便是化用陆诗,而以一个“催”字,突出了江南二月春鸟更其欢鸣的特点。

  然后,写水草。“晴光”即谓春光。“绿苹”是浮萍。在中原,季春三月“萍始生”(《礼记·月令》);在江南,梁代诗人江淹说:“江南二月春,东风转绿苹.”(《咏美人春游》)这句说“晴光转绿苹”,便是化用江诗,也就暗示出江南二月仲春的物候,恰同中原三月暮春,整整早了一个月。

  总之,新因旧而见奇,景因情而方惊。惊新由于怀旧,思乡情切,更觉异乡新奇。这两联写眼中所见江南物候,也寓含着心中怀念中原故乡之情,与首联的矛盾心情正相一贯,同时也自然地转到末联。

  “古调”是尊重陆丞原唱的用语。诗人用“忽闻”以示意外语气,巧妙地表现出陆丞的诗在无意中触到诗人心中思乡之痛,因而感伤流泪。反过来看,正因为诗人本来思乡情切,所以一经触发,便伤心流泪。这个结尾,既点明归思,又点出和意,结构谨严缜密。

  前人欣赏这首诗,往往偏爱首、尾二联,而略过中间二联。其实,它的构思是完整而有独创的。起结固然别致,但是如果没有中间两联独特的情景描写,整首诗就不会如此丰满、贯通而别有情趣,也不切题意。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首诗的精彩处,恰在中间二联。

  尾联点明思归和道出自己伤春的本意。诗采用拟人手法,写江南早春,历历如画,对仗工整,结构细密,字字锤炼。

  这首诗造语警策。体例上韵脚分明,平仄和谐,对仗工整,已是成熟的律诗作品。结构上,首联一个意群,颔联颈联一个意群,尾联又一个意群,并且首尾呼应、中间展开。这种行文方式是初唐律诗乃至此后的唐律中常用的格式。因此,这首诗可谓初唐时期完成近体诗体式定格的奠基之作,具有开源辟流的意义。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28-29 .
2、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15-16 .

jìnlíngchéngzǎochūnyóuwàng

shěnyán tángdài 

yǒuhuànyóurén piānjīnghòuxīn 
yúnxiáchūhǎishǔ méiliǔjiāngchūn 
shūcuīhuángniǎo qíngguāngzhuǎn绿pín 
wéndiào guīzhānjīn  (jīnzuò jīn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¹前明月光,疑(yí)²是地上霜(shuāng)
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
注释:¹床:今传五种说法。一指井台。二指井栏。三“床“即窗”的通假字。四取本义,即坐卧的器具。五马未都等认为,床应解释为胡床。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马扎功能类似小板凳。²疑:好像。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举头¹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我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注释:¹举头:抬头。

  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明人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诗薮·内编》卷六)王世懋认为:“(绝句)盛唐惟青莲(李白)、龙标(王昌龄)二家诣极。李更自然,故居王上。”(《艺圃撷馀》)怎样才算“自然”,才是“无意于工而无不工”呢?这首《静夜思》就是个样榜。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来,说是“妙绝古今”。

  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也是古典诗歌中所经常看到的。例如梁简文帝萧纲《玄圃纳凉》诗中就有“夜月似秋霜”之句;而稍早于李白的唐代诗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用“空里流霜不觉飞”来写空明澄澈的月光,给人以立体感,尤见构思之妙。可是这些都是作为一种修辞的手段而在诗中出现的。这诗的“疑是地上霜”,是叙述,而非摹形拟象的状物之辞,是诗人在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觉呢?不难想象,这两句所描写的是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梦初回的情景。这时庭院是寂寥的,透过窗户的皎洁月光射到床前,带来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诗人朦胧地乍一望去,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真好象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围的环境告诉他,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月色不免吸引着他抬头一看,一轮娟娟素魄正挂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的明净!这时,他完全清醒了。

  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对孤身远客来说,最容易触动旅思秋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产生遐想,想到故乡的一切,想到家里的亲人。想着,想着,头渐渐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

  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

  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它的内容是单纯的,但同时却又是丰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它的构思是细致而深曲的,但却又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的。从这里,读者不难领会到李白绝句的“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参考资料:
1、 马茂元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249-250 .
2、 裴斐 .李白诗歌赏析集 .成都 :巴蜀书社 ,1988 :333-334 .

jìng

bái tángdài 

chuángqiánmíngyuèguāng shìshàngshuāng 
tóuwàngmíngyuè tóuxiāng 

鸡鸣发黄山,暝投鰕湖宿。
鸡鸣发黄山¹,暝投鰕湖宿。
译文:凌晨鸡鸣时分,离开了心仪的黄山,黄昏时刻,来到风光秀美的鰕湖。
注释:¹黄山:在池州府城南九十里,大搂山在池州府城南七十里,清溪在池州府城北五里,鰕湖当与之相去不远。
白雨映寒山,森森似银竹。
白雨映寒山,森森¹似银竹。
译文:隐约的青山,漫天的大雨,雨柱如银色的竹子从天而降。
注释:¹森森:雨散的样子。
提携采铅客,结荷水边沐。
提携采铅客,结荷水边沐¹
译文:我和采铅的工人,在荷花盛开的湖边洗浴。
注释:¹结荷水边沐: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栈石星饭,结荷水宿。”
半夜四天开,星河烂人目。
半夜四天开,星河烂人目。
译文:半夜里雨停了,天色大开,银河灿烂,光耀眩目。
明晨大楼去,冈陇多屈伏。
明晨大楼去,冈陇多屈伏。
译文:明天凌晨出发去大楼山,那里山峦起伏。
当与持斧翁,前溪伐云木。
当与持斧翁,前溪伐云木。
译文:我将和持斧头的老翁一起,在前溪砍伐高耸入云的树木。
杏花初,梅花过,时节又春半。帘影飞梭,轻阴小庭院。旧时月底秋千,吟香醉玉,曾细听、歌珠一串。
杏花初,梅花过,时节又春半。帘影飞梭(suō)¹,轻阴小庭院。旧时月底影千,吟香醉玉,曾细听、歌珠一串。
译文:杏花刚开,梅花就已凋谢,春天又过去了一半。门帘的影子从西边移到东边,时间流逝像飞梭一般,转眼庭院就有了黄昏的轻暗,一天将过。犹记得过去她在月光下荡秋千,笑容伴随着她醉人的容颜,曾清晰地听到她那珠玉般的歌声一串一串。
注释:祝英台近:词牌名,又名“祝英台”“祝英台令”“怜薄命”“月底修箫谱”等。双调七十七字,上片八句三仄韵,下片八句四仄韵。¹帘影飞梭:时光在帘子上飞快消逝。
忍重见。描金小字题情,生绡合欢扇。老了刘郎,天远玉箫伴。几番莺外斜阳,阑干倚遍,恨杨柳、遮愁不断。
忍重见。描金小字题情,生绡合欢扇¹。老了刘郎²,天远玉箫伴³。几番莺外斜阳,阑干倚(yǐ)遍,恨杨柳、遮愁不断。
译文:怎么忍心再重新看见那把生绢制成的团扇,上面有我用描金小楷题写的情言。我已经老了,她却如仙女弄玉远离我在天边。多少次我在莺啼日斜的暮色中望远,把楼台的栏杆倚遍寻觅思盼。只恨那成林的杨柳,再多、再浓也无法将我的思愁隔断。
注释:¹合欢扇:团扇。²刘郎:汉代的刘晨,因入天台山遇到仙人。这里作者以刘郎自指。³玉箫伴:吹箫的萧史的伴侣即弄玉。这里代指自己所恋的歌女。

  全词分上下两片,四个层次来写:第一层写眼前时节;第二层写旧日相识;第三层写睹物思人;第四层写久别愁思,上下连贯,一气呵成。全词描写人事景物,互融交浑,表达词人深沉的怀念前欢的情感。

  “杏花”三句,点春半时节。红杏初开,梅花落尽,由此而触起岁月如流的感慨。“帘影飞梭,轻阴小庭院”,写索居独处时无聊的心境。微阳照着低垂的帘幕,小庭院里,一片漠漠轻阴。像以上几句写景之语,虽用了“杏花”“帘影”等看来是华美的词语,却构成了幽悄凄寂的氛围,词人那孤独的形象已隐现于中了。

  “旧时”三句,转人追忆。极力刻画,精艳绝伦。想当时她在春月下打罢影千,那如花般美好的容颜,已使人为之倾赏不已,何况还细听她那圆转清脆的歌声呢。“影千”一词,不可滑眼看过。唐宋时期,女子在春日有玩影千的习俗,故当庭院春半时节,便忆起旧时月底影千的情景,上文第三句便有着落。“香”、“玉”,喻女子的体貌芳洁,词人为之而宛转低吟,醉心不已。“吟香醉玉”,真是极痴恋之语。白居易《寄于驸马》诗:“何郎小妓歌喉好,严老呼为一串珠。”这里轻轻点出女子的身份。

  过片三句,紧承上片“歌珠”意,进一层写别后的刻骨相思。三句作一句读,意谓不忍重见当日自己曾题上情诗的合欢纨扇。“合欢扇”一语,意更深长。词中用以暗示男女间的欢好。也许这扇是当初女子送给自己的定情之物。扇上题情,已包含许多难忘的事。如今重忆,旧情犹在,可惜的是旧侣已远隔天涯了。

  “老了刘郎,天远玉箫伴”,这是词人深悲所在。“刘郎”,词人自喻。李商隐《无题》:“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用刘晨重人天台寻觅仙侣不遇的故事,叹息爱情的间阻。这首词词更着“老了”二字,益增苍凉悲慨。

  结处三句,含思绵渺。“遮愁”一语,虽亦见于前人词句,如晏几道《木兰花》:“碧楼帘影不遮愁”,然用在该词中,韵味更厚。杨柳栖莺,而莺啼又令人想起她那珠串般的歌声。杨柳之外是斜阳照着的山川,她已像天般遥远。古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习,见了杨柳,也就勾起了离情。此词末三句把这么多意象浑融在一起,于柔婉中寓幽怨之情,深蕴而有余味。

参考资料:
1、 夏承焘,唐圭璋,缪钺,叶嘉莹,周汝昌,宛敏灏,万云骏,钟振振等撰写.宋词鉴赏辞典 珍藏本 下: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01:第2633-2634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