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閒多少无奈何,劝君收泪且酣歌。不须载酒但相过,共君摧手踏青莎。
人閒多少无奈何,劝君收泪且酣歌。不须载酒但相过,共君摧手踏青莎。
东皋閒日苦无多,南城应是合吟哦。胸中有泪难消磨,惟予诗兴如风波。
东皋閒日苦无多,南城应是合吟哦。胸中有泪难消磨,惟予诗兴如风波。

cuīwèi--

rénxiánduōshǎonàiquànjūnshōulèiqiěhānzàijiǔdànxiāngguògòngjūncuīshǒuqīngshā

dōnggāoxiánduōnánchéngyīngshìyínóxiōngzhōngyǒulèinánxiāowéishīxìngfēng

徐积

徐积

徐积(1028—1103)北宋聋人教官。字仲车,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因晚年居楚州南门外,故自号南郭翁。生于宋仁宗天圣六年,卒于徽宗崇宁二年,年七十六岁。政和六年(1116),赐谥节孝处士。家乡人为其建 “徐节孝祠”,明清两代均有修缮,毁于解放初期。《宋史》卷四五九有传。 ▶ 548篇诗文

猜您喜欢
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天监有周,昭假于下。保兹天子,生仲山甫。
天生烝(zhēng)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yí),好是懿(yì)德。天监有周,昭假于下。保兹天子,生仲山甫。
译文:老天生下这些人,有着形体有法则。人的常性与生来,追求善美是其德。上天临视周王朝,昭明之德施于下。保佑这位周天子,有仲山甫辅佐他。
注释:烝民:意即庶民,泛指百姓,是春秋战国时代及之前历代对“百姓”的称谓。烝:众。物、则:严粲《诗缉》谓“天生烝民具形而有物,禀性而有则”。秉彝:常理,常性。懿:美。假:至。
仲山甫之德,柔嘉维则。令仪令色,小心翼翼。古训是式,威仪是力。天子是若,明命使赋。
仲山甫之德,柔嘉维则。令仪令色,小心翼翼。古训是式,威仪是力。天子是若,明命使赋。
译文:仲山甫贤良具美德,温和善良有原则。仪态端庄好面色,小心翼翼真负责。遵从古训不出格,勉力做事合礼节。天子选他做大臣,颁布王命管施政。
注释:仲山甫:人名,樊侯,为宣王卿士,字穆仲。式:用,效法。若:选择。见《说文解字》段玉裁注。赋:颁布。
王命仲山甫,式是百辟,缵戎祖考,王躬是保。出纳王命,王之喉舌。赋政于外,四方爰发。
王命仲山甫,式是百辟,缵(zuǎn)戎祖考,王躬是保。出纳王命,王之喉舌。赋政于外,四方爰(yuán)发。
译文:周王命令仲山甫,要做诸侯的典范。继承祖业要宏扬,辅佐天子振朝纲。出令受命你执掌,天子喉舌责任重。发布政令告畿外,四方听命都遵从。
注释:辟:君,此指诸侯。缵:继承。戎:你。王躬:指周王。出纳:指受命与传令。喉舌:代言人。外:郑笺谓“以布政于畿外”。爰发:乃行。
肃肃王命,仲山甫将之。邦国若否,仲山甫明之。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解,以事一人。
肃肃王命,仲山甫将之。邦国若否,仲山甫明之。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sù)夜匪解(xiè),以事一人。
译文:严肃对待王命令,仲山甫全力来推行。国内政事好与坏,仲山甫心里明如镜。既明事理又聪慧,善于应付保自身。早早晚晚不懈怠,侍奉周王献忠诚。
注释:肃肃:严肃。将:行。若否:好坏。解:通“懈”。一人:指周天子。
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维仲山甫,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强御。
人亦有言,柔则茹(rú)之,刚则吐之。维仲山甫,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jīn)寡,不畏强御。
译文:有句老话这样说:"柔软东西吃下肚,刚硬东西往外吐。"与众不同仲山甫,柔软东西他不吃,刚硬东西偏下肚。鳏夫寡妇他不欺,碰着强暴狠打击。
注释:茹:吃。矜:老而无妻。强御:强悍。
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我仪图之,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衮职有阙,维仲山甫补之。
人亦有言,德輶(yóu)如毛,民鲜克举之。我仪图之,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衮(gǔn)职有阙(quē),维仲山甫补之。
译文:有句老话这样说:"德行如同毛羽轻,很少有人能高举。"我细揣摩又核计,能举起唯有仲山甫,别人爱他难相助。天子龙袍有破缺,独有仲山甫能弥补。
注释:輶:轻。鲜:少。克:能。仪图:揣度。衮:绣龙图案的王服。职:犹“适”,即偶然。阙:缺。
仲山甫出祖。四牡业业。征夫捷捷,每怀靡及。四牡彭彭,八鸾锵锵。王命仲山甫,城彼东方。
仲山甫出祖。四牡业业。征夫捷捷,每怀靡(mǐ)及。四牡彭彭,八鸾(luán)(qiāng)锵。王命仲山甫,城彼东方。
译文:仲山甫出行祭路神,四匹公马力强劲。车载使臣匆匆行,常念王命未完成。四马奋蹄彭彭响,八只鸾铃声锵锵。周王命令仲山甫,督修齐城赴东疆。
注释:祖:祭路神。业业:马高大的样子。捷捷:马行迅疾的样子。彭彭:形容马蹄声杂沓。鸾:鸾铃。
四牡骙骙,八鸾喈喈。仲山甫徂齐,式遄其归。吉甫作诵,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
四牡骙(kuí)骙,八鸾喈(jiē)喈。仲山甫徂(cú)齐,式遄(chuán)其归。吉甫作诵,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
译文:四匹公马蹄不停,八只鸾铃响叮叮。仲山甫赴齐去得急,早日完工回朝廷。吉甫作歌赠穆仲,乐声和美如清风。仲山甫临行顾虑多,宽慰其心好建功。
注释:骙骙:同“彭彭”。喈喈:象声词,铃声。徂:往。遄:速。吉甫:尹吉甫,宣王大臣。穆:和美。永:长。怀:思。

  这首诗;《毛诗序》谓“美”,郝敬谓“讽”,二说视角不同,自然见解相反,然也有共同点,那就是皆着眼于此诗的言外之意,非诗中的基本内容。见仁见智,各有所取,此姑且不论,如果就诗说诗,当以朱熹说为胜。

  此诗首章起句不凡。开头四句郑重提出“人性”这一命题,哲理意味甚浓。前人多认为这是最早的“性善论”,故孟子在《告子章》中引此四句与孔子的阐释作为论“性善”的理论依据。但从全诗考察,似乎诗人并不是倡导什么“性善论”,他只不过是借天赋予人以善性,为下文歌颂仲山甫张本。第一章颂扬仲山甫应天运而生,非一般人物可比,总领全诗。接下去二至六章便不遗余力赞美仲山甫的德才与政绩:首先说他有德,遵从古训,深得天子的信赖;其次说他能继承祖先事业,成为诸侯典范,是天子的忠实代言人;再次说他洞悉国事,明哲忠贞,勤政报效周王;继而说他个性刚直,不畏强暴,不欺弱者;进而回应前几章,说他德高望重,关键靠自己修养,不断积累,因而成了朝廷补衮之臣。诗人对仲山甫推崇备至,极意美化,塑造了一位德才兼备、身负重任、忠于职守、攸关国运的名臣形象。七、八两章才转到正题,写仲山甫奉王命赴东方督修齐城,尹吉甫临别作诗相赠,安慰行者,祝愿其功成早归。全诗基调虽是对仲山甫个人的颂扬与惜别,但透过诗中关于仲山甫行事与心理的叙述,从中大体能体察到处于西周衰世的贵族,对中兴事业艰难的认识与隐忧,以及对力挽狂澜的辅弼大臣的崇敬与呼唤。不难理解,此诗对仲山甫的种种赞美,是真实的、现实的,然而也不排除其中有某些理想化的成分,包含着诗人所代表的这一阶层的期盼。有人斥此篇为“谀词”,似乎过苛。

  此诗主要以赋叙事,开篇以说理领起;中间夹叙夹议,突出仲山甫之德才与政绩;最后偏重描写与抒情,以热烈的送别场面作结,点出赠别的主题。全诗章法整饬,表达灵活,为后世送别诗之祖。在《诗经》中此篇说理成分比较浓厚,在诗歌发展史上留下重要的一笔,后世“以理为诗”当溯源于此。此诗语言也很有特色,尽管多用说理、议论,却不迂腐呆滞,这除了诗人的激情之外,还在于语言运用独具匠心,诗人多以民间俗语入诗,如表现仲山甫扶弱锄强的性格特征、赞美仲山甫重视修身立德,都是反用俗语来衬托,这比直说简洁、形象,又有理趣,说理中注进了诗味,故姚际恒称此为“奇语”(《诗经通论》)。诗中一些形象生动、富有哲理的语言,有的经后人使用或提炼,至今仍活在人们口头,如“小心翼翼”、“明哲保身”、“爱莫能助”、“穆如清风”等。善用虚词与叠字词本是《诗经》的语言特点,此篇独特之处是“之”字的运用,全诗十二个“之”字,用于句尾的有九个,其中第六章连用五个“之”字收句,娓娓道来,委婉有致,起到了特有的抒情效果,姚际恒指出“多用‘之’字,见缠绵之态”(《诗经通论》)。第十、八两章连用“业业”、“捷捷”、“锵锵”、“彭彭”、“骙骙”、“喈喈”等叠字词,铺叙送行场面的壮观和行动的迅捷,绘声绘色,增强了诗的形象性与节奏感。此诗押韵复杂,除五、六两章用一韵外,其余各章皆用两韵,韵脚也变化不定,如第一章则、德为韵,下、甫为韵;而第二章德、则、色、翼、式、力为韵,若、赋为韵;第三章考、保为韵,舌、发为韵;几乎无规则可循,后五章也是如此。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617-621

zhēngmín

míng xiānqín 

tiānshēngzhēngmín yǒuyǒu mínzhībǐng hàoshì tiānjiānyǒuzhōu zhāoxià bǎotiān shēngzhòngshān 

zhòngshānzhī róujiāwéi lìnglìng xiǎoxīn xùnshìshì wēishì tiānshìruò míngmìngshǐ使 

wángmìngzhòngshān shìshìbǎi zuǎnróngkǎo wánggōngshìbǎo chūwángmìng wángzhīhóushé zhèngwài fāngyuán 

wángmìng zhòngshānjiāngzhī bāngguóruò zhòngshānmíngzhī míngqiězhé bǎoshēn fěixiè shìrén 

rényǒuyán róuzhī gāngzhī wéizhòngshān róu gāng guānguǎ wèiqiáng 

rényǒuyán yóumáo mínxiǎnzhī zhī wéizhòngshānzhī àizhùzhī gǔnzhíyǒuquē wéizhòngshānzhī 

zhòngshānchū  zhēngjiéjié měihuái怀 bāngbāng luánqiāngqiāng wángmìngzhòngshān chéngdōngfāng 

kuíkuí luánjiējiē zhòngshān shìchuánguī zuòsòng qīngfēng zhòngshānyǒnghuái怀 wèixīn 

漾漾带山光,澄澄倒林影。
(yàng)¹带山光²,澄澄倒林影。
译文:轻波荡漾的水面映射出四周山色,澄澈的泉水倒映着山间林木扶疏的姿影。
注释:¹漾漾:水波飘荡的样子。²山光:山的景色。
那知石上喧,却忆山中静。
那知石上喧,却忆山中静。
译文:不理会石上的喧闹纷乱,独自回忆着山中的静谧。

  这是一首写泉的小诗,它不是写山中的泉,而是写山下的泉。山中泉是涓涓细流,而山下泉则常常已汇流成小潭。依傍山麓,不免倒映出山光林影。诗就是从描写这水中的倒影开始的。

  “漾漾带山光,澄澄倒林影。”写轻波荡漾的水面,反射著四周景物的色彩,或草木之幽绿,或岩石之沉黑,总之是那山的色调。而在那山的基色上又映出林木扶疏的姿影,因为泉水清冽,诗人用了一个“倒”字来写林影,十分生动,而且涵义丰富,既可以指水中之影如林木倒伏水面,又可以表示水中之影与实物之形的正反颠倒,体物入微,极其简练而富有情趣。

  “那知石上喧”转写声,并进而寄托一时的感兴。泉由山中流到山下,在石上激起喧响,这本是自然之理,也是泉流的最后归宿。然而诗人却设想,这种喧响的嘈杂会让它怀念起在山中时的安静。这里“却忆山中静”的“忆”字有的版本作“益”,如果是“益”那么就是一种以动写静的反衬表现。仔细玩味,我觉得还是“忆”于义为长。诗人生活在大历年代,当时战乱初平,满目疮痍,社会现实令人失望。于是在当时人的心理上都弥漫着一重消极隐退的情绪,常常是身入仕途,心却萦系在江湖之上、山林之间。这首诗实际上就表现了那种典型的心态。诗人起先是渴望立功扬名、一意进取的,可当仕宦生活饱经忧患之后,他转而怀念起未出仕的清闲了。“那知石上喧,却忆山中静”。诗人借助于移情手法,将自己的内心活动投射到外物上去,使客观外物泉成了自己心灵的外化和表现。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在中国古代诗人眼中,山水从来就不是一个纯粹客观的审美对象,它同时是诗人主体的投射和外化。诗人观赏山水,同时也就是在观照自我,他在物我之间寻求一种沟通和交流,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皇甫曾这首小诗篇幅虽短,同样也体现了这种精神。

shānxiàquán

huángzēng tángdài 

yàngyàngdàishānguāng chéngchéngdàolínyǐng 
zhīshíshàngxuān quèshānzhōngjìng 
千株含露态,何处照人红。
千株含露态,何处照人红。
译文:千万株含苞待放的桃花,形态就像露珠一样。什么地方的桃树开花能把赏花人也照映成红色的呢?
风暖仙源里,春和水国中。
风暖仙源里,春和水国中。
译文:整片林子都找不到。暖风吹进这如神仙居住的世外桃源,和暖的春天,让水都变暖了。
流莺应见落,舞蝶未知空。
流莺¹暖见落,舞蝶未知空。
译文:花还没开,连黄莺鸟飞进来的都少,没听见几个相和的声音,而飞舞的蝴蝶却不知桃花还没开放。
注释:¹流莺:指四处飞翔鸣唱的黄莺鸟。
拟欲求图画,枝枝带竹丛。
¹欲求图画,枝枝带竹丛。
译文:本来想要看桃花开了画一幅画,没想到每条树枝都是光秃秃的树干。
注释:¹拟:打算。

táohuā--

qiānzhūhántàichùzhàorénhóngfēngnuǎnxiānyuánchūnshuǐguózhōngliúyīngyīngjiànluòdiéwèizhīkōngqiúhuàzhīzhīdàizhúcóng

谁作轻鸢壮远观,似嫌飞鸟未多端。
谁作轻鸢¹壮远观,似嫌飞鸟未多端。
译文:谁制作了纸鸢来使远方景色更加壮观,好像是嫌弃飞鸟的花样不够多端。
注释:¹轻鸢:一种风筝。
才乘一线凭风去,便有愚儿仰面看。
才乘一线凭风去,便有愚儿仰面看。
译文:(纸鸢)才凭借着一条线乘风飞去,就有愚人仰头观看。
未必碧霄因可到,偶能终日遂为安。
未必碧霄因可到,偶能终日遂(suì)¹为安。
译文:碧霄应该不太可能到达,偶然能断掉绳子的时候(乘势高飞)就感觉安逸。
注释:¹遂:就。
扶摇不起沧溟远,笑杀鹏抟似尔难。
扶摇不起沧溟(míng)远,笑杀鹏抟似尔难。
译文:旋风没有卷起,苍茫的溟海遥远,(纸鸢)很是嘲笑大鹏起飞像那般艰难。
注释:沧溟:苍天、大海。

zhǐyuān--wánglìng

shuízuòqīngyuānzhuàngyuǎnguānshìxiánfēiniǎowèiduōduān

cáichéng线xiànpíngfēng便biànyǒuéryǎngmiànkàn

wèixiāoyīndàoǒunéngzhōngsuìwèiān

yáocāngmíngyuǎnxiàoshāpéngtuánshìěrnán

寒鸡号荒林,山壁月倒挂。
寒鸡号荒林,山壁(bì)月倒挂¹
译文:清凉的早晨,山鸡在荒林中啼叫。山峰壁立,落月象倒挂在山腰。
注释:水谷:水谷口,在今河北完县西北。子美:苏舜钦字,开封人。圣俞:梅尧臣字,宣州宣城人。¹月倒挂:山高,月落时反倒比山还低。
披衣起视夜,揽辔念行迈。
披衣起视夜,揽辔(pèi)¹念行迈²
译文:披起农裳,凝视将退的夜色,揽起马缰,便觉得路途艰遥。
注释:¹揽辔:揽住马笼头,指乘马。²迈:远。
我来夏云初,素节今已届。
我来夏云¹初,素节²今已届³
译文:当我来时,正值夏初,如今归去,已到秋季。
注释:¹云:语气助词,无实义。²素节:秋天。古代五行说,以金配秋,其色白,故称素。³届:到。
高河泻长空,势落九州外。
高河¹泻长空,势落九州外。
译文:银河在长空奔泻,好象要飞出中国大地。
注释:¹高河:指银河,因在高空,故称。
微风动凉襟,晓气清余睡。
微风动凉襟(jīn),晓气清余睡。
译文:凉风轻轻吹拂衣襟,清晨的寒气消除了睡意。
缅怀京师友,文酒邈高会。
( miǎn)怀京师友,文酒¹(miǎo)²高会³
译文:遥念昔日京都的师友,高朋满座,诗酒相邀。
注释:¹文酒:饮酒赋诗。²邈:遥远。³高会:盛会。
其间苏与梅,二子可畏爱。
其间苏与梅,二子可畏爱¹
译文:其中有苏、梅二人,是我最畏敬爱慕的同道。
注释:¹可畏爱:令人敬畏、亲近。
篇章富纵横,声价相磨盖。
篇章富纵横,声价相磨盖¹
译文:诗文富有纵横的气势,文才互相掩映,名气一般高。
注释:¹磨盖:相磨相盖,即不相上下之意。
子美气尤雄,万窍号一噫。
子美气尤雄,万窍号一噫。
译文:子美的文气更加雄豪,仿佛是大地嘘气,万窍怒号。
有时肆颠狂,醉墨洒滂沛。
有时肆(sì)(diān)狂,醉墨洒滂(pāng)(pèi)
译文:有时听凭酒后的狂放,振臂挥洒,波澜壮阔,笔势奇妙。
譬如千里马,已发不可杀。
譬如千里马,已发不可杀¹
译文:好象奔驰的千里马。放开四蹄,止不住奔跑。
注释:¹杀:停顿。
盈前尽珠玑,一一难柬汰。
盈前尽珠玑,一一难柬(jiǎn)(tài)¹
译文:字字珠玑,摆满你的面前。无法选择,一个也不忍丢掉。
注释:¹柬汰:挑选、淘汰。
梅翁事清切,石齿漱寒濑。
梅翁事清切,石齿¹(shù)寒濑(lài)²
译文:梅翁的诗文追求清新准确,就象寒泉冲激锐石,清冷峻峭。
注释:¹石齿:尖峭的石滩。²濑:湍急的水。
作诗三十年,视我犹后辈。
作诗三十年,视我犹后辈。
译文:他已经写诗三十年,我写诗比他晚了不少。
文词愈清新,心意虽老大。
文词愈清新,心意虽老大。
译文:他的心境虽已苍凉老大,文词却更加清新美妙。
譬如妖韶女,老自有余态。
譬如妖韶(sháo)¹女,老自有余态。
译文:譬如那妖娆的美女,风韵犹存,即使已经半老。
注释:¹妖韶:同“妖娆”,娇艳妩媚。
近诗尤古硬,咀嚼苦难嘬。
近诗尤古硬,咀(jǔ)(jué)苦难嘬(chuài)¹
译文:他的近作尤其古朴瘦硬,很难一下理解,需要反复咀嚼。
注释:¹嘬:吃,咬。
初如食橄榄,真味久愈在。
初如食橄榄,真味久愈在。
译文:像食橄榄,开始有些苦涩,味道越来越好。
苏豪以气轹,举世徒惊骇。
苏豪以气轹(lì)¹,举世徒惊骇(hài)
译文:苏诗豪迈,以气势凌驾今古,所有的人只知惊叹称道。
注释:¹轹:超越,胜。
梅穷独我知,古货今难卖。
梅穷独我知,古货¹今难卖。
译文:梅诗却被冷落,只有我能理解,正象稀世古物,今天难以卖掉。
注释:¹古货:以珍贵的古代文物喻梅诗。
二子双凤凰,百鸟之嘉瑞。
二子双凤凰,百鸟之嘉瑞。
译文:苏、梅二人有如一对凤凰,都是百鸟回翔的征兆。
云烟一翱翔,羽翮一摧铩。
云烟一翱翔,羽翮(hé)¹一摧铩²
译文:他们正在云间翱翔,羽毛摧折,一生穷愁潦倒。
注释:¹羽翮:羽毛。²铩:摧残、伤害。
安得相从游,终日鸣哕哕。
安得相从游,终日鸣哕(huì)¹
译文:怎么才能追随他们比翼长空,终日腾飞,声震九霄?
注释:¹哕哕:凤鸣声。这里指歌诗唱和。
问胡苦思之,对酒把新蟹。
问胡¹苦思之,对酒把新蟹。
译文:为什么苦苦想这些问题,只因新蟹上市,对饮的往事在萦绕。
注释:¹胡:为什么。

  全诗四十八句,按内容分为五节。前十句为一节,写题目中的“水谷夜行”作为全诗的引子。首两句写夜班更深起行的感受。首句鸡声惊起,憨、号、荒这些字给人以荒凉冷落的感觉,“山壁月倒挂”写月将落的景色,生动形象,和首句的荒寒相映成趣。三、四句写早行赶路。五、六句回忆初离京师,时值初夏,而现在已届素秋,强调出行之久。这些都为下文怀念京师作垫。同是写将晓的景色,李商隐的“长河渐落晓星沉”是凄丽,而“高河泻长空,势落九州外”则是气势雄浑,境界开阔。九、十两句写天将拂晓,睡意全消,自然引起下文怀友之念。

  “缅怀”二句,诗人由眼前的侵晓夜行想到当日京师的文酒高会,冷落的行旅和热烈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比。然后文笔从高会的众宾收缩到诗人所畏爱的苏、梅二人。古人称值得敬佩的朋友为“畏友”。“可畏爱”三字引出下面几节对苏、梅的评论,直贯篇末“双凤凰”的比喻。“篇章”两句总写二人创作之富,声名之高,难分上下。这是总评,为下两节分评起个头。这是第二节。

  第三节专论苏舜钦的才气。《庄子·齐物论》说:“大块噫气,其名为风,作则万窍怒号。”“万窍号一噫”就是用《庄子》的语意来表现“气尤雄”的程度,说他作诗的气势,犹如大风陡作,万窍皆鸣。苏舜钦又善写草书。“有时”两句暗用张旭(人称张颠)来夸赞苏舜钦的书法,这也是“气尤雄”的注脚。“譬如”两句写其奔放,这是兼诗和草书说的。“盈前”二句主要写其既多且好,但“难拣汰”三字于赞扬中也略有微词。这一节共八句,表现了一个才气横溢的诗人和草书家的形象,他的酒酣落笔、尽情挥洒的风神令诗人神往。

  第四节十二句专写梅尧臣诗风的古淡,和苏舜钦的雄放恰成对照。梅尧臣比欧阳修大五岁,“梅翁”的称呼既亲切又有尊敬的意味。“事清切”的“事”是动词,表示梅尧臣刻意追求“清切”的境界。次句用流水穿过乱石的形象来比喻“清切”,但不是直说,而说成是“石齿漱寒濑”,就更显生动。这里暗用孙楚“漱石枕流”的典故,而不易使人察觉。“作诗”两句写梅尧臣诗的功力之深(相传梅尧臣日写一诗),又表示了诗人对梅尧臣诗的尊崇之意。“文词”四句写作诗之久,老而不衰。一般人年龄一大,才思往往不如年轻时的敏锐,因而诗的功力虽深,清新之感却逊于当年。而梅尧臣却不然,年龄心意虽然老大(其实这时才四十三岁),但文词反而更加清新。这句的“虽”字,有的版本作“难”,那么可以解释为全心全意作诗,不知老之将至(诗人青春长在)。单从这两句看,“难”字意味还长些,但和下面“譬如”两句接不起来,所以把四句合起来,仍以“虽”字为佳,两句因韵脚而倒装。“譬如”两句从“徐娘半老,丰韵犹存”的典故化出。用“妖娆女”作比喻,带有亲切幽默的味道。“近诗”四句写梅尧臣的诗风从清切到古硬,功力愈深,而一般浅人愈难欣赏。用“食橄榄”为喻,非常贴切,写出梅诗耐人细细琢磨才能欣赏的硬工夫,这是下节“古货今难卖”的伏笔。食橄榄这个比喻被后人沿用来说明一种生涩的诗风,如评黄山谷诗等。把这一节十二句和上节八句对比,看出作者用笔的变化。苏舜钦诗的特点是雄放,作者八句也如同一气喷出。梅尧臣诗“古硬”,别人不易理解,所以作者用十二句分三层来写梅诗的特点,先写作诗之久,叙作者为衬,再用比喻说愈老愈清新,最后特别提到“近诗尤古硬”,表明工夫老到,但“真味”必须细嚼得之,不能失此“古货”(古人不管自己怎么创新,总标榜越古越好)。作者的苦心尤在宣扬梅尧臣诗的高超。这两节是该诗的主要部分,又为最后一节的总结准备了条件。

  最后一节十二句,分三层,“苏豪”四句为第一层,总结前两节的描写。苏舜钦诗虽容易为人欣赏,但用“徒惊骇”三字,也含有对当时舆论的不满。“二子”六句为第二层,对两人表示深切的同情和赞扬,将他们比作“双凤凰”,推崇备至,但“云烟”二句也表现出对他们的遭遇深感不平。“凤凰”既是祥瑞之物,理应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爱护,但刚一施展才能,立即受到摧抑排摈,两句“一”字紧相呼应,以表现当时世人的妒贤嫉能。在此诗写后不久的九月份,苏舜钦就因向朝廷进奏院祠神祭祀费酒而被小人告讦,贬谪而死。欧阳修在《苏氏文集序》一文里感慨尤深。“安得”二句一方面就“凤凰”的比喻生发,哕哕,本指凤凰的鸣声,这儿即指作诗唱和;另一方面回应篇首“二子可畏爱”的语意。最后两句为第三层,表示相思之情不能已,所以作诗寄问,交代题目中的“寄”字。因为诗人独行无友,风尘仆仆,想到当时京师文酒高会的盛况,想到苏舜钦、梅尧臣的诗才,诗人觉得,这时他们可能把酒吟兴正浓,不知道他的相思之苦,所以得寄诗相问。这样和题目中的夜行及第一节正好呼应。这两句总结全诗,略嫌草率,未能达到神完意足的境界,有点美中不足。

  欧阳修在唐代诗人中极为推重韩愈,认为作诗当以韩愈为法。这首五古就是受到了韩愈诗的影响。在诗中写朋友的不同风格,韩愈《醉赠张秘书》说:“君诗多态度,蔼蔼春空云。东野动惊俗,天葩吐奇芬。张籍学古淡,轩鹤避鸡群。”欧阳修此诗就韩愈这种写法开拓得更广阔,把苏舜钦、梅尧臣诗风的特征予以尽情描绘,对社会上对他们的排斥极表不平。诗前的叙事写景简劲利落而语句凝炼,中间的评论形象生动又极富感情。全诗条理脉络清楚紧凑,是欧阳修五古中的一首佳作。

参考资料:
1、 缪钺.宋诗鉴赏辞典: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119-121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