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上横琴鹤在傍,白云衣共白云裳。夜深閒卧南窗月,更有清风共一床。
膝上横琴鹤在傍,白云衣共白云裳。夜深閒卧南窗月,更有清风共一床。

guǎxiān--

shànghéngqínzàibàngbáiyúngòngbáiyúnshangshēnxiánnánchuāngyuègèngyǒuqīngfēnggòngchuáng

徐积

徐积

徐积(1028—1103)北宋聋人教官。字仲车,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因晚年居楚州南门外,故自号南郭翁。生于宋仁宗天圣六年,卒于徽宗崇宁二年,年七十六岁。政和六年(1116),赐谥节孝处士。家乡人为其建 “徐节孝祠”,明清两代均有修缮,毁于解放初期。《宋史》卷四五九有传。 ▶ 548篇诗文

猜您喜欢
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
赤兔¹无人用,当须吕(lǚ)²骑。
译文:骏马赤兔没人用,只有吕布能乘骑。
注释:¹赤兔:骏马名。吕布的坐骑。²吕布:勇将名。字奉先,东汉末期人。
吾闻果下马,羁策任蛮儿。
吾闻果下马¹,羁(jī)²任蛮(mán)³
译文:听说矮小果下马,蛮儿都可任驾驭。
注释:¹果下马:一种非常矮小的马,骑之可行于果树下。²羁策:驾驭,驱使。³蛮儿:古代对少数民族的蔑称。
李贺《马诗》共二十三首,诗人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这是其中的第八首。此诗通过猛将骑良马,庸人骑劣马的对比,表明良才必须英主才能任用的道理。同时也对当时社会不能做到“才尽其用”的现象表示极大的愤慨,对趋炎附势的庸才进行无情的嘲讽。

shīèrshísānshǒu··--

chìrényòngdāng

wénguǒxiàrènmánér

寻致争不致争,既言定先言定。论至诚俺至诚,你薄幸谁薄幸?岂不闻举头三尺有神明,忘义多应当罪名!海神庙见有他为证。似王魁负桂英,碜可可海誓山盟。绣带里难逃命,裙刀上更自刑,活取了个年少书生。
寻致争不致争¹,既言定先言定。论至诚俺至诚,你薄(bó)幸谁薄幸?岂不闻举头三尺有神明,忘义多应当罪名²!海神庙见有他为证。似王魁(kuí)负桂英,碜(chěn)可可海誓山盟。绣带里难逃命,裙刀上更自刑,活取了个年少书生。
译文:该争辩的却不争辩,已经说定的就要言而有信。要论至诚我最至诚,不要你薄幸无情还有谁薄幸无情。难道不知道举头三尺就有神明,忘恩负义的都会担当罪名。海神庙的故事可以凭证。像王魁负桂英。想当初他曾经在神前海誓山盟,后来他负情,终于未能在女人手中逃却生命,自杀身亡的桂英女,最终处死了这个年少书生。
注释:雁儿落过得胜令:双调带过曲。又名《鸿门凯歌》。¹致争:争气。²当罪名:担罪名,承当罪责。

yànérluòguòshènglìng··xúnzhìzhēngzhìzhēng--gāo

xúnzhìzhēngzhìzhēngyándìngxiānyándìnglùnzhìchéngǎnzhìchéngbáoxìngshuíbáoxìngwéntóusānchǐyǒushénmíngwàngduōyīngdāngzuìmínghǎishénmiàojiànyǒuwèizhèngshìwángkuíguìyīngchěnhǎishìshānméngxiùdàinántáomìngqúndāoshànggèngxínghuóleniánshǎoshūshēng

自予初识贞甫,时贞甫年甚少,读书马鞍山浮屠之偏。及予娶王氏,与贞甫之妻为兄弟,时时过内家相从也。予尝入邓尉山中,贞甫来共居,日游虎山、西崦,上下诸山,观太湖七十二峰之胜。嘉靖二十年,予卜居安亭。安亭在吴淞江上,界昆山、嘉定之壤,沈氏世居于此。贞甫是以益亲善,以文字往来无虚日。以予之穷于世,贞甫独相信,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而卒以予之言为然。
自予初识贞甫,时贞甫年甚少,读书马鞍山¹浮屠²之偏。及予娶读氏³,与贞甫之妻为兄弟,时时过内家相从也。予尝入邓尉山中,贞甫来共居,日游虎山、西崦(yān),上下诸山,观太湖七十二峰之胜。嘉靖二十年,予卜居安亭。安亭在吴淞江上,界昆山¹⁰、嘉定之壤,沈氏世居于此。贞甫是以益亲善,以文字往来无虚日。以予之穷于世,贞甫独相信,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而卒以予之言为然。
译文:我初次认识沈贞甫时,他还很年轻,在马鞍山一座寺庙旁读书。等我娶了王氏,(王氏)和贞甫的妻子是姊妹,经常在岳丈家相见。我曾经到邓尉山中小住,贞甫也来同住,天天到虎山、西崦周围的山上游玩,观赏太湖七十二峰的美景。嘉靖二十年,我定居安亭。安亭在吴淞江边,界于昆山、嘉定之间,沈家世代在此居住。贞甫因此更加亲近善待我,凭借着文字往来,没有一天不这样(每天都和我有书信往来)。因为我仕途坎坷,但唯独沈贞甫相信我,即使是一个字的疑惑,也一定来拜访我,加以考订,并且最终认为我的话正确。
注释:¹马鞍山:在江苏昆山市西北,形似马鞍,故名,又名昆山。²浮屠:佛塔。³读氏:归有光的继室。前妻魏氏早故。⁴兄弟:这里指姊妹。古代女子也可用兄弟相称。⁵内家:妻子家。⁶邓尉山:在今江苏苏州市西南,因汉代邓尉曾隐居于此,故名。山以梅花著称。⁷虎山、西崦:山名。嘉靖二十年:1541年。嘉靖为明世宗年号(1522—1566)。⁸安亭:镇名。在今上海市嘉定县西南。⁹吴淞江:古称松江,也称苏州河。源出太湖瓜泾口,东流到上海市区外白渡桥入黄浦江。¹⁰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与上海市的嘉定县接壤。
盖予屏居江海之滨,二十年间,死丧忧患,颠倒狼狈,世人之所嗤笑。贞甫了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以与之上下。至于一时富贵翕吓,众所观骇,而贞甫不予易也。嗟夫!士当不遇时,得人一言之善,不能忘于心,予何以得此于贞甫耶?此贞甫之没,不能不为之恸也!
盖予屏居江海之滨¹,二十年间,死丧忧患,颠倒狼狈,世人之所嗤(chī)笑。贞甫了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以与之上下。至于一时富贵翕(xī)²,众所观骇(hài),而贞甫不予易也。嗟夫!士当不遇时,得人一言之善,不能忘于心,予何以得此于贞甫耶?此贞甫之没,不能不为之恸(tòng)也!
译文:我隐居在江海边,二十年中,(经历了)许多丧老病死、坎坷磨难,被世人所嗤笑,而贞甫全然不因别人的说法改变自己,而与我共进退。即使我偶尔得到重用,众人看到后都很惊讶,而贞甫不会瞧不起我。唉!士人在潦倒(或不得意)时,听到别人一句好话,也不能忘怀,我凭什么从贞甫那里得到这样的(恩遇)呢?这正是贞甫去世,我不能不为他极度悲伤的(原因)啊。
注释:¹江海之滨:指安亭。²翕吓:显赫。
贞甫为人伉厉?喜自修饰。介介自持,非其人,未尝假以词色。遇事,激昂僵仆无所避。尤好观古书,必之名山及浮图、老子之宫。所至扫地焚香,图书充几。闻人有书,多方求之,手自抄写,至数百卷,今世有科举速化之学,皆以通经学古为迂。贞甫独于书知好之如此,盖方进于古而未已也。不幸而病,病已数年,而为书益勤。予甚畏其志,而忧其力之不继,而竟以病死。悲夫!
贞甫为人伉厉¹?喜自修饰。介介²自持,非其人,未尝假以词色。遇事,激昂僵仆无所避。尤好观古书,必之名山及浮图、老子之宫³。所至扫地焚香,图书充几。闻人有书,多方求之,手自抄写,至数百卷,今世有科举速化之学,皆以通经学古为迂。贞甫独于书知好之如此,盖方进于古而未已也。不幸而病,病已数年,而为书益勤。予甚畏其志,而忧其力之不继,而竟以病死。悲夫!
译文:贞甫为人刚直,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耿介自重,不是同道中人就不曾对他和颜悦色。遇到事情慷慨激昂,即使跌倒(受到挫折)也不回避。特别喜欢读古书,一定要到名山大川、寺庙道观中,每到一处就扫净地面,燃上香,图书放满了书几。听说别人有好书,就想尽办法借来,亲自抄书,多达几百卷。现在有为科举速成为学之道,都认为研习经书、学习古籍是迂腐的,沈贞甫却单单这样喜欢并精研经典古籍,在古籍研究方面大有长进,从未停止。后来不幸得病,一病数年,可是读书著述更加勤奋。我十分敬仰他的志向,同时也担心他的气力难以继续(如此繁重的劳作),他最终因此病逝,真悲伤啊!
注释:¹伉厉:正直严厉。²介介:耿介。³浮屠、老子之宫:指佛寺、道观。⁴科举速化之学:指应会科举考试能迅速登科的学习办法。⁵畏:敬服。
初,予在安亭,无事每过其精庐,啜茗论文,或至竟日。及贞甫没,而予复往,又经兵燹之后,独徘徊无所之,益使人有荒江寂寞之叹矣。
初,予在安亭,无事每过其精庐¹,啜(chuò)²论文,或至竟日。及贞甫没,而予复往,又经兵燹(xiǎn)之后,独徘徊无所之,益使人有荒江寂寞之叹矣。
译文:当初我在安亭时,闲来无事,每次到他的学舍去拜访他,边喝茶边讨论文章,有时达一整天。等到贞甫病逝了我再到那里去,又经过战乱,独自徘徊无处可去,更使人产生荒凉寂寞的感慨。
注释:¹精庐:书斋。²啜茗:品茶。
贞甫讳果,字贞甫。娶王氏,无子,养女一人。有弟曰善继、善述。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年四十有二。即以是年某月日,葬于某原之先茔。可悲也已!铭曰:
贞甫讳果,字贞甫。娶读氏,无子,养女一人。有弟曰善继、善述。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¹七月日,年四十有二。即以是年某月日,葬于某原²之先茔(yíng)³。可悲也已!铭曰:
译文:娶王氏为妻,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有两个弟弟叫善继、善述。他在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某日病逝,时年四十二岁。真令人悲伤啊!
注释:¹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²原:高地。³先茔:祖先的坟地。
天乎命乎不可知,其志之勤而止于斯!
天乎命乎不可知,其志之勤而止于斯!
译文:铭文:天意命运不可预料,他的勤谨忠恳在这里停止了(英年早逝)!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¹。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²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chù)(tì)³(cè)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yāo)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¹⁰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¹¹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¹²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¹³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¹⁴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¹⁵,泉之始达¹⁶。苟能充之,足以保¹⁷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译文: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古代圣王由于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是因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必然会产生惊惧同情的心理;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同情心理的。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简直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简直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简直不是人。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是自暴自弃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暴弃君主的人。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都知道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淌。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
注释:¹不忍人之心:怜悯心,同情心。²乍:突然、忽然。³怵惕:惊惧。⁴恻隐:哀痛,同情。⁵内交,内交即结交,内同 “纳”。⁶要誉:博取名誉。⁷乡党:同乡。⁸非恶其声而然:并非因为厌恶孩子的哭声才这样。⁹羞恶:对自身的不善感到羞耻,对他人的不善感到憎恶。¹⁰辞让:谦逊推让。¹¹端:开端,起源,源头。¹²四体:四肢。¹³贼:伤害。¹⁴我:同“己”。¹⁵然,同“燃”。¹⁶达:流通,指泉水涌出。¹⁷保:定,安定。

  从人性的前提推导政治,具体说,从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的仁心推导仁政。由于这种“不忍人之心”是人本身所固有的,所以,仁政也应该是天经地义的。这就是孟子的思路。

  孟子的推导仍然是为了推行他那毕生的追求,即“仁政”理想。但他的推导本身似乎没有产生很大影响,倒是他那推导的前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在此基础上所提出的“仁义礼智”都发端于这种“不忍人之心”的看法,更是成了中国古代哲学中“性善论”的理论基础和支柱。

  孔子曾经说过:“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意思是说,人性本来是相近的,只因为教养的不同,便相差很远了。 但孔子既没有说相近的人性是什么,是善还是恶,也没有展开论述。而且,从我们的理解来看,孔子还主要强调的是后天教养的 一方面。

  孟子就不同了,他不仅展开了论述,指出了那相近的人性就是发端仁义礼智的“不忍人之心”,而且还举出了生动的例证论证这种“不忍人之心”是人所固有的。没有它,简直就不是人。从这个角度来说,孟子的人性理论的确是“先验论”的,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因为他把“仁义礼智”这些社会性质的道德观念说成是人的天性里所固有的,与生俱来的,甚至带有生理性的色彩。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孟子也不是完全否认后天培养的作用。因为他认为“不忍人之心”包含四个方面,即“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简称即为“四心”。而这“四心”只是“仁义礼智” 这四种道德范畴的发端,或者说“四端”。这“四端”就像刚刚燃烧的火或刚刚流出的泉水一样,还需要“扩而充之”才能够发扬光大。不然的话,就会熄灭或枯竭。“扩而充之”也就是后天的培养,也就是“习相远”。

  所以,从理论基础来说,孟子的确是从天赋性善论(“四心”)推导出天赋道德论(“四端”),再推导出“不忍人之政”(仁政)。但从实践来说,他还是重视后天努力(“扩而充之”)的作用的。而且,撇开关于先天还是后天、唯心还是唯物的抽象讨 论,联系到孟子所处的战国时代社会状况来历史地看问题,主张人性本善,强调天赋道德,推行仁爱政治,这些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rénjiēyǒurěnrénzhīxīn

mèng xiānqín 

    mèngyuē  rénjiēyǒurěnrénzhīxīn xiānwángyǒurěnrénzhīxīn yǒurěnrénzhīzhèng rěnrénzhīxīn xíngrěnrénzhīzhèng zhìtiānxiàyùnzhīzhǎngshàng suǒwèirénjiēyǒurěnrénzhīxīnzhě jīnrénzhàjiànjiāngjǐng jiēyǒuchùyǐnzhīxīn fēisuǒjiāozhī fēisuǒyāoxiāngdǎngpéngyǒu fēishēngérrán yóushìguānzhī yǐnzhīxīn fēirén xiūzhīxīn fēirén ràngzhīxīn fēirén shìfēizhīxīn fēirén yǐnzhīxīn rénzhīduān xiūzhīxīn zhīduān ràngzhīxīn zhīduān shìfēizhīxīn zhìzhīduān rénzhīyǒushìduān yóuyǒu yǒushìduānérwèinéngzhě zéizhě wèijūnnéngzhě zéijūnzhě fányǒuduānzhě zhījiēkuòérchōngzhī ruòhuǒzhīshǐrán quánzhīshǐ gǒunéngchōngzhī bǎohǎi gǒuchōngzhī shì  
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樱桃¹落尽²春归去,蝶翻³金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双幕,惆怅暮烟垂。
译文:樱桃落尽,春天已经离去,只有那蝴蝶还翻飞着银灰色的翅膀双双飞舞。子规在小楼西面夜夜泣血鸣啼,倚着楼窗的玉钩双幕了望,惆怅地看着幕烟低垂。
注释:¹樱桃:初夏时结果实,古代有帝王以樱桃献宗庙的传统。²落尽:凋谢之意。³翻:翻飞。⁴金粉:妇女装饰用的铅粉,这里借指蝴蝶的翅膀。全句意谓蝴蝶翻飞着银灰色的翅膀双双飞舞。⁵子规:鸟名,即杜鹃鸟的别名。古代传说失国的蜀帝杜宇,被其臣相所逼,逊位后隐居山中,其魂化为杜鹃。又经常于夜间呜叫,令人生悲,故古人有“杜鹃啼血”之说。⁶啼月:指子规在夜里啼叫。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别巷寂寥(liáo)¹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²。炉香闲袅(niǎo)³凤凰儿,空持双带,回首恨依依
译文:人群渐渐散去,小巷一片冷冷清清,只见袅袅残烟草色不清。炉里的香烟随风轻轻摆动,闲绕着香炉上的凤凰绘饰。但见她愁容满面拿着双带,回首往事只觉仇恨绵绵。
注释:¹寂寥:冷冷清清。²低迷:模糊不清。³闲袅:形容细长柔软的东西随风轻轻摆动,这里指香烟缭绕悠闲而缓慢上升的样子。⁴凤凰儿:指绣有凤凰花饰的丝织品。这里指饰有凤凰图形的或制成风凰形状的香炉。⁵持:拿着。⁶双带:丝带。⁷恨依依:形容愁恨绵绵不断的样子。

  首句写初夏的典型景物以寓危亡之痛。《礼记·月令》:仲夏之月,天子以含桃(樱桃)先荐寝庙。《汉书》:惠帝尝出游离宫,取樱桃献宗庙。李煜此时,宗庙莫保,樱桃难献,而樱桃又随“春归去”而“落尽”,伤逝之感良深。这里的“春”,应包含“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的和平豪华的帝王生活,“春”既“归去”,悔恨何及?紧接着“碟翻轻粉双飞”,与上句的情景极不调和,以粉蝶无知,回翔取乐,反衬并加深悔恨心情。

  “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双幕,惆怅暮烟垂。”杜宇转化的子规在小楼西面夜夜泣血鸣啼,倚着楼窗的玉钩双幕瞭望,惆怅的看着暮烟低垂。

  “子规啼月小楼西”,子规,相传为失国的蜀帝杜宇之魂所化,这就加深亡国的预感。这句与“蝶翻”句,从相反方面刻画了矛盾的心境。这里“西”字,不是简单的表示方位,而是宋兵自西而来,故于“小楼西”特别关注。“玉钩双幕”,点明词人以上见闻所及,是从小楼窗口获得的。倚窗销愁。愁偏侵袭,望暮烟之低垂,对长空而惆怅。这里“惆怅”,是明点此时此地的复杂心境:宋兵压境,朝不保夕,为国势失望而自伤。“暮烟垂”,形象的表现这种沉重的“惆怅”。

  上片写外景,视线由内向外,时间自日之暮;下片写内景,视线由外转内,时间自暮入夜。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这两句是说入夜后小巷里一片沉寂,人们都已纷纷散去,凄然欲绝面对着烟草低迷。

  写小巷人散初夜寂寥的境况,是顺着上片的时序,着重突出“寂寥”,以渲染环境气氛。“烟草低迷”,是“暮烟垂”的扩展与加深,冠以“望残”二字,刻画出凄然欲绝的寂寥人怅对寂寥天的形象。此处是一转折,窗外已无可望,亦不忍望,只得转向室内。

  “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双带,回首恨依依。”末三句是说,炉里的香烟闲绕着绘饰凤凰的衾枕,但见她愁容满面空持双带,怎能不令人回首恨依依。

  “炉香闲袅”,本是宫廷中的寻常事,而在此一瞬间却产生特异的敏感作用:危急的心情,乍遇炉香闲袅,似乎得到一晌的平静,然一念及“一旦归为臣虏”,则愈觉惶惑难安。况且炉香是闲袅着“凤凰儿”的,更是凄惋万分。“凤凰儿”应是衾褥上的纹饰,同时也暗喻小周后(下句的“双带”,《古今词话》、《历代诗余》均作“裙带”,似以喻小周后为宜)。小周后的形象在这里隐约一现,是符合逻辑的,能完整地显现出词人的内心世界。在词人的眼底,往日经常出现“绣床斜凭娇无那”的媚态,而今却见她“空持双带”的愁容。江山如此危殆,美人如此憔悴,怎能不“回首恨依依”!结处明点一“恨”,倒贯全词。

  这首词,巧于用典,颇具特色。此词用樱桃事,浑化无迹:若不加深思,但知其以眼前景物寄内心伤感;其实他是化用《礼记》、《汉书》天子取樱桃献宗庙的典故。用此一典,则眼前景物,不仅结合围城局势,且外现主观情愫,更显出帝王的身份。表明一个饱学的亡国之君,自被围直至被俘的过程中所不能忘怀于宗庙的必然心态。用典如此,自无诟病,堪称典范。

参考资料:
1、 (南唐)李煜.《李煜词选注》:吉林文史出版社,2001:62页

línjiāngxiān ·yīngtáoluòjìnchūnguī

 dài 

yīngtáoluòjìnchūnguī diéfānjīnfěnshuāngfēi guīyuèxiǎolóu西 gōuluó chóuchàngyānchuí 
biéxiàngliáorénsànhòu wàngcányāncǎo xiāngxiánniǎofènghuángér kōngchíluódài huíshǒuhè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