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诗翁爱幅巾,清江濯尽洛阳尘。若无野客来同巷,合有山僧去作邻。
六十诗翁爱幅巾,清江濯尽洛阳尘。若无野客来同巷,合有山僧去作邻。
醉卧不知云到枕,吟行唯许鹤随身。眼看富贵真如梦,说到穷通定笑人。
醉卧不知云到枕,吟行唯许鹤随身。眼看富贵真如梦,说到穷通定笑人。

zhūzhìèr--

liùshíshīwēngàijīnqīngjiāngzhuójǐnluòyángchénruòláitóngxiàngyǒushānsēngzuòlín

zuìzhīyúndàozhěnyínxíngwéisuíshēnyǎnkànguìzhēnmèngshuōdàoqióngtōngdìngxiàorén

徐积

徐积

徐积(1028—1103)北宋聋人教官。字仲车,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因晚年居楚州南门外,故自号南郭翁。生于宋仁宗天圣六年,卒于徽宗崇宁二年,年七十六岁。政和六年(1116),赐谥节孝处士。家乡人为其建 “徐节孝祠”,明清两代均有修缮,毁于解放初期。《宋史》卷四五九有传。 ▶ 548篇诗文

猜您喜欢
樱桃落尽春将困,秋千架下归时。漏暗斜月迟迟,花在枝(缺十二字)。彻晓纱窗下,待来君不知。
樱桃落尽春将困,秋千架下归时。漏暗斜月迟迟,花在枝(缺十二字)。彻晓纱窗下,待来君不知。

  这是李后主的一首残词,可能是一些草稿。写作的时间是春暮,“樱花落尽春将困”跟另一首的“樱桃落尽春归去”意思几乎一模一样,还有“樱桃落尽阶前月”的意境也是大同小异。一般来说高手填词是不喜欢重复的,相同的意象,相同的意境不应该连续的出现。所以这应该是作者填词的草稿,写不满意的就弃之不用,重新再写。这几首词的意境都差不多,所以应该是同一个时期的,只是凋零的一个是樱花,一个是樱桃。

  樱花樱桃同是蔷薇科樱属,樱花也结果,但是以花出名,樱桃也开花,但是以果实闻名。樱桃,因莺鸟所含食,故名含桃、莺桃,汉代始称“樱桃”。早在周代,就因它是春天最先成熟的果实,作为祭献给祖宗的佳肴,被送到宗庙里供奉。汉惠帝时,叔孙通建议:“礼,春有尝果。方今樱桃熟,可献,愿陛下出,因取樱桃献宗庙。”后献果之例遂兴。冬日乍去不远,春寒料峭之际,能将通红透亮、鲜嫩可口的樱桃摆上供案,满透着吉祥温暖的气息。想那君王眼见着有这样如意的礼物送给祖先,心情定是无比欢快,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正所谓“赤墀樱桃枝,隐映银丝笼,千春荐陵寝,永永垂无穷”(杜甫《往在》)。而在供奉之余,自己采摘几把,端详一番,然后小口小口地品味起来,甜甜酸酸,又是一番快活事。

  既然是每年都要上供宗庙,每年都乐于品尝,君王们在自家园林里栽植一些樱桃树,也就自然而然了。“御苑含桃树”(明吴国伦《樱桃花》),“紫禁朱樱出上阑”(王维《敕赐百官樱桃》)说的都是皇家樱桃了。樱桃树就在帝王的不远处,它的花发结实,都会轻易映入眼帘,梁宣帝、唐太宗都写有赞赏樱桃的作品。因为樱桃年年献于宗庙的传统,它就和江山社稷息息相关,荣衰与共。

  李煜隐居不成,被迫当上国君的时候,南唐已经遭后周侵袭多年,屡战屡败,国势日衰。赵匡胤建立宋朝,陆续吞并一些小国后,加紧了对南唐的威胁。在这样的情形下,李煜满目苍凉,再也不会有唐太宗的心境,写不出“朱颜含远日”、“低枝映美人”那样描写樱桃的欢快作品了。然而他毕竟是一国之主,晓得“含桃荐实”,他必定年年要去奉献樱桃给已故的祖父李昪、父亲李璟。“含桃最说出东吴,香色鲜浓气味殊。”(白居易《吴樱桃》)辖有吴地的南唐的樱桃本是大江南北最茂盛、最有光彩的,然而看着如此晶莹剔透的樱桃,想到风雨飘摇的江山,李煜毫无“永永垂无穷”的信心。他在《破阵子》中说:“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唱别离歌。”在城破受降次日,李煜没有忘记去辞别宗庙,此时此刻,挥泪不尽,最是伤心。再过十天半月,樱桃花就要开了;再过一个多月,樱桃就将累累低垂,他就可以到禁苑中,采摘上新鲜的几十串,送到宗庙里来供养了。然而辞别之日,永无归期。“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和他李煜,都似那飘落的花朵,纷纷霏霏,如雨,如泪,落下尘埃。李煜失魂落魄地沉浸在飘零的樱桃花雨中,这更符合他的心事。故而在他的词里,不见樱桃,但见樱桃花:“樱桃落尽春归去”、“樱花落尽春将困”。

  这些作品就算原来是不残缺的,也应该算作是半成品。作者反复斟酌,心里面都感觉不满意,以至于几易其稿,于是就成了今天看到的样子。

xièxīnēn··yīngtáoluòjǐnchūnjiāngkùn--

yīngtáoluòjǐnchūnjiāngkùnqiūqiānjiàxiàguīshílòuànxiéyuèchíchíhuāzàizhīquēshíèrchèxiǎoshāchuāngxiàdàiláijūnzhī

子贡问曰:“君子见大水必观焉,何也?”孔子曰:“夫水者,启子比德焉。遍予而无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其流卑下,句倨皆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其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绵弱而微达,似察;受恶不让,似包;蒙不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化;至量必平,似正;盈不求概,似度;其万折必东,似意。是以君子见大水必观焉尔也。”
子贡¹问曰:“君子见大水必观焉,何也?”孔子曰:“夫水者,启子比²德焉。遍予³而无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其流卑下,句倨皆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其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绵弱而微达,似察;受恶不让,似包;蒙不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化;至量必平,似正;盈不求概,似度;其万折必东¹⁰,似意。是以君子见大水必观焉尔也。”
译文:焉贡问道:“君焉见到大水一定要仔细观看,是什么缘故呢? ”孔焉说:“水,能够启发君焉(接近自然之德)用来比喻自己的德行修养啊。它遍布天下,给予万物,并无偏私,有如君焉的道德;所到之处,万物生长,有如君焉的仁爱;水性向下,随物赋形,有如君焉的高义;浅处流动不息,深处渊然不测,有如君焉的智慧;奔赴万丈深渊,毫不迟疑,有如君焉的临事果决和勇毅;渗入曲细,无微不达,有如君焉的明察秋毫;蒙受恶名,默不申辩,有如君焉包容一切的豁达胸怀;泥沙俱下,最后仍然是一泓清水,有如君焉的善于改造事物;装入量器,一定保持水平,有如君焉的立身正直;遇满则止,并不贪多务得,有如君焉的讲究分寸,处事有度;无论怎样的百折千回,一定要东流入海,有如君焉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和意志。所以君焉见到大水一定要仔细观察。 ”
注释:据《孔子集语》引《说苑·杂言》,题目是编者所加。¹子贡:孔子的学生,复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国人。²比:接近 ,靠近。³予:给予。⁴卑下:低下。此指水性向下。⁵句倨皆循其理:指水的曲直方圆等随物赋形的特性。⁶绵弱微达:曲细柔弱无微不达。⁷让:辞目,引申为申辩。⁸善化:善于教化改造。⁹概:古代量米时用来刮平斗斛的木板。这里用作动词,引申为刮平、削平。¹⁰必东:一定东流入海。
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颍咽。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霜余已失长淮¹阔。空听潺(chán)潺清颍(yǐng)²(yè)。佳人³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译文:秋霜降后,长淮失去了往日壮阔的气势。只听见颍水潺潺,像是在代我哭泣伤逝。河上传来歌声悠扬,佳人还唱着醉翁的曲词。四十三年匆匆流去,如同飞电一闪即驰。
注释:¹长淮:淮河。刘长卿《送沈少府之任淮南》:“一鸟飞长淮,百花满云梦。”²清颍:指颍河,颍水,为淮河重要支流。³佳人:颍州地区的歌女。⁴醉翁词:指欧阳修在颖州做太守时,所写的歌咏颖州西湖的一些词。⁵四十三年:欧阳修皇祐元年(1049)知颍州时作《木兰花令》词,到苏东坡次韵作此篇时正好四十三年。⁶电抹:如一抹闪电,形容时光流逝之快.吴潜《满江红》:“便使积官居鼎鼐,假饶累官堆金玉,似浮埃,抹电转头空,休迷局。”
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¹盈盈²还二八³。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译文:生命像草上秋露晶莹圆润,遗落消失却不过一瞬。十五的月轮多么皓洁完满,第二天就会渐渐缺损。和我一样同醉翁相识,如今还剩有几人?唯有西湖波底的明月,曾经把所有的人照临。
注释:¹三五:十五日。李益《溪中月下寄扬子尉封亮》:“团团山中月,三五离夕同。”²盈盈:美好的样子。³二八:十六日。鲍照《玩月城西门廨中》:“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上片写自己泛舟颍河时触景生情,下片写月出波心而生的感慨和思念之情。全词委婉深沉,清丽凄恻,情深意长,表达了对恩师的怀念之情。

  “霜馀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颖咽”,上阕起首两句描写了作者泛游颍河所见到的景致。颍州有颍河汝水,最终汇于淮河之中。“霜馀”两字交代作者到颍州时正值深秋,秋高天旱、草木枯萎,颍河也失去了春夏时期波澜壮阔的气势,温婉细流涓涓而下。水声潺潺,在作者听来,如怨如慕,恰恰吻合他此时思念恩师的心情。将河水拟人化的写法,更显得情真意切。

  “佳人尤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通过写颍州人对于欧阳修的怀念,表达了词人自己深切的思念。其中有人生如梭的慨叹,时间如同闪电一样快速逝去,只有像欧阳修那样为人、为政、为文,才能够长久得被人们铭记。欧阳修在颍州期间,颇有政声,建树多多,深得当地父老的敬重与爱戴。颍州父老为了纪念这位文坛巨匠作出的贡献,不但世代传唱他在颍州创作的诗词,还立祠以表怀思。四十三年转瞬飞逝,而恩师也已驾鹤多年,作者不由得慨叹时光无情,对先师的怀念有增无减,令人动容。

  下阕体例与上阕基本一致,均为由景及情,前面两句写颍河的晚景。“草头秋露流珠滑”,深秋的晚上,已经开始降下露水,露珠晶莹剔透且圆润光滑,但却不能长存。“三五盈盈还二八”点明月亮阴晴圆缺的状态。南朝鲍照有诗“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南朝萧统《文选》为其作注释日:“二八,十六日也。”在这首《木兰花令》里,词人以露珠的流逝与月亮的圆缺慨叹时光飞逝、人生无常,也是对前文“四十三年如电抹”的诠释。

  “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作者全词结尾处将主旨进一步明朗化。四十三年过去了,现在能记得醉翁的人还剩下几个。恐怕只有作者与这倒影在西湖水底的明月。作者以拟人化的手法写西湖月能“识翁”,含蓄写出欧阳修在颍州时常常夜游西湖,用西湖见证醉翁在颍州的所有功绩。

  苏轼少年求学京城,得到欧阳修的赏识与提携。后来两人又政见相同,诗文相和,成为忘年之交。在苏轼的人生中,欧阳修对其行文、为政、处事,都产生了很大影响。正因如此,作者的慨叹与思念才显得情意绵绵、动人肺腑。而此词更出彩的一点,在于词人将内心的真情揉碎于水光月色之中,缠绵悱恻,娓娓道来,氤氲进人的内心深处。

参考资料:
1、 刘默,陈思思,黄桂月 .《宋词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2 :136 .

lánhuālìng ·ōugōng西yùn

shì sòngdài 

shuāngshīchánghuáikuò kōngtīngchánchánqīngyǐng jiārényóuchàngzuìwēng shísānniándiàn 
cǎotóuqiūliúzhūhuá sānyíngyíngháièr tóngshìshíwēngrén wéiyǒu西yuè 
忽闻天上将,关塞重横行。
忽闻天上将¹,关塞(sài)重横行²
译文:忽听得天上降下将军,在边塞再次纵横驰骋。
注释:¹天上将:形容将领用兵神奇。²横行:比喻所向无敌。
始返楼兰国,还向朔方城。
始返楼兰国¹,还(xuán)²向朔(shuò)³城。
译文:刚刚从楼兰之国归来,马上又奔向朔方边城。
注释:¹楼兰国:汉代西域的一个国家,故址在今新疆罗布泊西若羌县一带,后改名鄯善。²还:迅速。³朔方:汉武帝时置郡,故址在今内蒙古杭锦旗西北。
黄金装战马,白羽集神兵。
黄金装战马,白羽¹集神兵。
译文:战马披挂上黄金铠甲,白羽旗下召集了神兵。
注释:¹白羽:指白旄,一作用白旄牛尾装饰竿顶的旗。
星月开天阵,山川列地营。
星月开天阵,山川列地营¹
译文:按星月分布摆开天阵,据山川形势排列地营。
注释:¹“星月”二句:赞美这位将军精通兵法,能够根据天象以及地形布置阵营。
晚风吹画角,春色耀飞旌。
晚风吹画角¹,春色耀飞旌(jīng)²
译文:晚风吹来军中的号角,春光耀眼军旗在飞动。
注释:¹画角:古代军中号角。²飞旌:即飘扬的军旗。
宁知班定远,犹是一书生。
宁知班定远¹,犹是一书生。
译文:哪里知道定远侯班超,他原来还是一介书生。
注释:¹班定远:东汉班超,本是书生,明帝时投笔从戎,出使西域,留滞三十一年,使西域五十多国归属汉朝,以功封定远侯。《后汉书》有传。

  由诗题可知,这是一首唱和之作。有位将军再度出塞,姓陆的县令写诗赠别,诗人遵循该诗原韵,运用描写、想象、夸张等多种艺术手段,热烈颂扬了将军的爱国精神。

  诗人一落笔就以“忽闻”两字表达了意想不到的惊叹,同时,又用“天上将”盛赞了将军的神武智勇。为下文写他再次驰骋疆场的壮举作了铺垫。三、四句,紧承第二句,以“始返”与“还向”相呼应,简洁流畅地表现了将军的西征北战,奔驰不息。他刚从遥远的“楼兰国”返回,现在又要奔赴数千里之外的“朔方城”。但是为了安邦御敌,这个以赫赫战功赢得天将之称的将军急国家之所急,不贪图安逸享乐,品德非常高尚。

  “黄金装战马”以下六句,是设想将军再度出塞后的战斗生活,诗中没有表现军旅的艰辛,也没有渲染战斗的激烈悲壮,而是突出表现了将军的指挥才能,刻划了一个威仪堂堂、谙熟六韬,足智多谋、善于用兵的统帅形象。他骑着黄金装饰的战马,挥动系有白旄牛尾的令旗,调集威武神勇的士兵,排列成像星空一样壮观神秘的军阵,又借山川之便巧妙地安置了营寨。接着,诗人又以“晚风吹画角,春色耀飞旌”暗示征战的必胜。嘹亮的号角声和军旗上闪耀的春色透露,全军士气十分高昂,大捷在望。将军的神武,也借这两句氛围描写得到了渲染烘托。在这六句中,诗人分别使用了“装”、“集”、“开”、“列”、“吹”、“耀”六个动词,把战马、令旗、神兵、星月、山川、画角、军旗、晚风、春色交织在一起,生动地再现了英勇雄壮、声势震天的军阵场景,大大增强了全诗的形象性和艺术感染力。

  末二句:“宁知班定远,犹是一书生”,借东汉班超投笔从戎,平寇立功,封定远侯的事例,肯定书生出身的将军定会建立名垂青史的功业。诗人先用反诘词“宁知”领起,于后又以“犹是释疑”,避免了平铺直叙,表达了对将军的殷切期望。

  此诗气势激昂雄健,体现出一种蒸蒸日上的初唐气象。诗中多处用典,或暗或明,羚羊挂角,纵横开阖,语出自然,浑然一体,实为大家手笔。宋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中称陈子昂“实是首起八代之衰者”,由此诗观之,此言并不为过。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6-27
2、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67-68

míngzèngjiāngjūnzhòngchūsāi--chénziáng

wéntiānshàngjiāngguānsāizhònghéngxíng

shǐfǎnlóulánguóháixiàngshuòfāngchéng

huángjīnzhuāngzhànbáishénbīng

xīngyuèkāitiānzhènshānchuānlièyíng

wǎnfēngchuīhuàjiǎochūn耀yàofēijīng

níngzhībāndìngyuǎnyóushìshūshēng

北岳在浑源州之南,纷缀典籍,《书》著其为舜北巡狩之所,为恒山。《水经》著其高三千九百丈,为元岳。《福地记》著其周围一百三十里,为总元之天。
北岳在浑源州之南,纷¹(zhuì)²典籍,《书》著其为舜北巡狩之所,为恒山³。《水经》著其高三千九百丈,为元岳。《福地记》著其周围一百三十里,为总元之天
译文:北岳恒山在浑圆州的南面,关于北岳恒山,典籍中多有记载:《尚书·舜典》记载,虞舜“巡狩至于北岳。”这里指的就是恒山。《水经》记载,“其高三千九百丈”是玄岳。《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旧署五代·蜀·杜光庭“著其周围一百三十里,为总元之天。”
注释:恒山:在山西东北部浑源县南,为五岳中的北岳。恒山为东北朝西南走向,绵延300余里,主峰玄武峰,海拔2017米。明代以前所称北岳恒山为今河北曲阳北之大茂山,清顺治年间,据星象分野,北岳移祀今恒山。顾炎武《北岳辨》(载《亭林文集》)考证甚详。¹纷:多。²缀:连缀,不断记载。这句是说,关于北岳恒山,典籍中多有记载(按下文所引《尚书》等所记,多指今大茂山)。³“《书》著”句:《尚书舜典》载,虞舜“巡狩至于北岳”。⁴《水经》:我国第一部记述河道水系的专著,旧传为汉代桑钦撰。⁵元岳:即玄岳。《水经》称,“顺山谓之元岳。”⁶《福地记》:指《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旧署五代蜀杜光庭撰,为记述神仙灵境的道教书籍。⁷总元之天:意谓总管北方的天界。“元”即“玄”,古以为北方天帝是黑帝,故恒山称“玄岳”,天界为“玄天”。
予家太行白岩之旁,距岳五百余里,心窃慕之,未及登览,怀想者二十余年。至正德间改元,奉天子命,分告于西蕃园陵镇渎,经浑源。去北岳仅十里许,遂南行至麓,其势冯冯煴煴,恣生于天,纵盘于地。其胸荡高云,其巅经赤日。
予家太行白岩之旁¹,距岳²五百余里,心窃慕之,未及登览,怀想者二十余年。至正德³间改元,奉天子命,分告于西蕃园陵镇渎(dú),经浑源。去北岳仅十里许,遂南行至麓(lù),其势冯(píng)(yūn),恣¹⁰生于天¹¹,纵¹²¹³于地。其胸¹⁴荡高云¹⁵,其巅(diān)经赤日¹⁶
译文:我家住在太行山西侧白岩山旁边,距离北岳恒山五百多里路。心中很是向往,但从没有登上去游览过。我怀着这个想法20多年。到了正德改元年之际,奉皇上之命向西北少数民族和看守园陵的官员、镇守山川的将领通告旧皇帝去世,新皇帝即位及改用新年号的事,中途经过浑源。去北岳恒山仅仅十里路多点,从南(我家)向北岳恒山来,山势有高有低,有起有伏。恒山像人挺胸屹立,空中的云萦绕恒山飘动,为红日所经过,极言其高我一路上,又惊又喜。
注释:¹“予家”句:作者乔宇家乡为乐平(今山西左权县),在太行山西侧。白岩山位于左权东北的山西、河北之间。²岳:指恒山。³正德:明武帝朱厚照的年号,共十六年(1506—1521)。⁴改元:改换年号,这里指1521年4月明武帝去世,明世宗朱厚熜即位,改年号为嘉靖。按制,新帝即位之次年方起用新年号,1521年仍用正德年号,所以说“正德间改元”。⁵西蕃:指当时甘肃、青海一带的各少数民族。⁶园陵:帝王的墓地。⁷镇渎:大山大川。这句是说,向西北少数民族和看守园陵的官员、镇守山川的将领通告旧皇帝去世,新皇帝即位及改用新年号的事。⁸冯冯:盛壮。⁹煴煴:微弱。这句是说,山势有高有低,有起有伏。¹⁰恣:无拘束地。¹¹生于天:从天上生下来。¹²纵:放纵,自由自在。¹³盘:环绕,盘屈。¹⁴其胸:比喻恒山像人挺胸屹立。¹⁵荡高云:形容空中的云萦绕恒山飘动。¹⁶经赤日:为红日所经过,极言其高。
余载喜载愕,敛色循坡东,迤岭北而上,最多珍花灵草,枝态不类;桃芬李葩,映带左右。山半稍憩,俯深窥高,如缘虚历空。上七里,是为虎风口,其间多横松强柏,壮如飞龙怒虬,叶皆四衍蒙蒙然,怪其太茂。从者云,是岳神所宝护,人樵尺寸必有殃。故环山之斧斤不敢至。其上路益险,登顿三里,始至岳顶。颓楹古像,余肃颜再拜。庙之上有飞石窟,两岸壁立,豁然中虚。相传飞于曲阳县,今尚有石突峙,故历代凡升登者,就祠于曲阳,以为亦岳灵所寓也。然岁之春,走千里之民,来焚香于庙下,有祷辄应,赫昭于四方。如此,岂但护松柏然哉!余遂题名于悬崖,笔诗于碑及新庙之厅上。
余载喜载愕¹,敛(liǎn)²循坡东,迤(yǐ)³岭北而上,最多珍花灵草,枝态不类;桃芬李葩(pā),映带左右。山半稍憩(qì),俯深高,如缘虚历空。上七里,是为虎风口,其间多横松¹⁰强柏,壮如飞龙怒虬(qiú)¹¹,叶皆四衍(yǎn)¹²蒙蒙然¹³,怪其太茂。从者¹⁴云,是岳神¹⁵所宝护¹⁶,人樵尺寸必有殃(yāng)¹⁷。故环山¹⁸之斧斤¹⁹不敢至。其上路益险,登顿²⁰三里,始至岳顶。颓楹(yíng)²¹古像²²,余肃颜²³再拜。庙之上有飞石窟(kū),两岸壁立,豁(huō)²⁴中虚²⁵。相传飞于曲阳县²⁶,今尚有石突峙²⁷,故历代凡升登者,就祠²⁸于曲阳,以为亦岳灵²⁹所寓³⁰也。然岁之春,走千里之民³¹,来焚香于庙下³²,有祷辄(zhé)³³,赫³⁴³⁵于四方。如此,岂但护松柏然哉!余遂题名于悬崖,笔诗³⁶于碑及新庙之厅上。
译文:我收起惊喜的表情,向东面继续走去。顺着山岭向山上爬。山上多是奇花异草。样子以不一样。杨树和李相互映衬彼此关连。我在半山停下来休息,向下看深处非常之高。像是在虚无的空间攀援经历天空。向上走了七里左右,前面是虎风口,这里的多是一些粗壮的松柏像是巨龙一样,叶子四处展延密茂茂密的奇怪。随从的人说是这里的山神在保护谁要是砍松树一尺一寸,必定遭殃。山上的路十分的险,走走停停走了三里,到了山顶。废庙中有一座神像我恭敬的朝拜。庙之上有个叫飞石窟的地方,两岸石壁林立,中间缺了一大块。相传是肥皂了曲阳县。现如今还耸立在那,所以历代上山之人都会前往祭祀。这座祠就在曲阳县。以为山神就住在那里。每年的春天有些村民走上千里也来到这里烧香有求必应。显耀的名声传遍了四面八方。所以就保护了这里的树木。我题字在这石壁之上把诗写在了新庙之上。
注释:¹载喜载愕:又喜又惊。²敛色:收起惊喜的表情,表示敬肃。³迤:曲折地沿着。⁴不类:不一样,不相似。⁵映带:景物互相映衬,彼此关连。⁶俯深:向下看深处。⁷窥:从深处、隐蔽处看。⁸缘虚:在虚无的空间攀援。⁹历空:经历天空。以上二句极写惊险。¹⁰横松:松树枝干多横向生长,故云。¹¹虬: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龙。¹²衍:向四处展延。¹³蒙蒙然:盛多。¹⁴从者:随从人员。¹⁵岳神:山岳之神。¹⁶宝护:以为灵宝,加以保护。¹⁷“人樵”句:谁要是砍松树一尺一寸,必定遭殃。“樵”,打柴,这里指砍松树。¹⁸环山:山的周围,指整个山。¹⁹斧斤:砍木的工具。²⁰登顿:爬爬停停。²¹楹:厅堂前面的柱子。²²古像:指古庙中的神像。²³肃颜:端正神色,以示恭敬。²⁴豁然:像是裂开的样子。²⁵中虚:中间是空的,缺了一块。²⁶“相传”句:相传那缺少的山石飞到曲阳县去了。“曲阳县”,即指大茂山所在的曲阳,今属河北,参看本篇注①。²⁷突峙:耸立。²⁸就祠:前往祭祀。²⁹岳灵:指北岳之神灵。³⁰寓:居住。³¹走千里之民:谓千里以外的百姓走了很久。³²庙下:此指深源的恒岳庙。³³有祷辄应:有求必应。³⁴赫:显耀。³⁵昭:光辉。³⁶笔诗:提笔写诗。笔,用作动词。
又数十步许,为聚仙台。台上有石坪,于是振衣绝顶而放览焉。东则渔阳、上谷,西则大同以南奔峰来趋,北尽浑源、云中之景,南目五台隐隐在三百里外,而翠屏、五峰、画锦、封龙诸山皆俯首伏脊于其下,因想有虞君臣会朝之事,不觉怆然。又忆在京都时,尝梦登高山眺远,今灼灼与梦无异,故知兹游非偶然者。
又数十步许,为聚仙台。台上有石坪,于是振衣绝顶而放览焉¹。东则渔阳²、上谷³,西则大同以南奔峰来趋,北尽浑源、云中之景,南目五台隐隐在三百里外,而翠屏、五峰、画锦¹⁰、封龙¹¹诸山皆俯首伏脊¹²于其下,因想有虞¹³君臣会朝之事¹⁴,不觉怆然¹⁵。又忆在京都¹⁶时,尝梦登高山眺(tiào)远,今灼(zhuó)¹⁷灼与梦无异,故知兹¹⁸游非偶然者。
译文:又走了几十步,是聚仙台。台上有石坪,于是(我)在恒山最高峰上抖擞衣裳而放眼四望:东面是渔阳山上谷,西面是大同以南山峰奔驰而来,归附,北面尽收浑源、云中之景,南面极目五台山隐在三百里外,而翠屏、五峰、昼锦、封龙众山,都俯首伏脊在它的下面。于是,我想起有虞君臣会朝的事,不觉心中忧伤;又回忆起在京都的时候,常常梦到登上高山眺望远处,如今清清楚楚与梦境没有什么不同,所以知道这次游北岳绝非偶然呀。
注释:¹“于是”句:谓于是在恒山最高峰上抖擞衣裳而放眼四望。²渔阳:古郡名,地当今北京以东、天津以北一带。³上谷:古郡、名,地当今河北张家口至北京昌平一带。⁴奔峰来趋:山峰奔驰而来归附。“趋”,归附。⁵云中:古郡名,地当今内蒙古自治区大青山以南地区。⁶五台:山名,在山西东北部,距恒山约一百多里。⁷隐隐:隐约,不分明。⁸翠屏:山名,在浑源南。⁹五峰:山名,在浑源东。¹⁰画锦:山名,在浑源西北。¹¹封龙:山名,又名龙山,在浑源东北。¹²俯首伏脊:低头弯腰。这句以周围各山衬托恒山之高。¹³有虞:有虞氏,即虞舜。¹⁴会朝之事:即指虞舜巡狩北岳,接受北方诸侯的朝见。¹⁵怆然:伤悲的样子。¹⁶京都:明代京都在今北京市。¹⁷灼:鲜明,清清楚楚。¹⁸兹:这次。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