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行秋,支筇背锦,顿怀清友。殊乡聚首。爱吟犹自诗瘦。山人不解思猿鹤,笑问我、韦娘在否。记长堤画舫,花柔春闹,几番携手。
别后都依旧。但靖节门前,近来无柳。盟鸥尚有。可怜西塞渔叟。断肠不恨江南老,恨落叶、飘零最久。倦游处,减羁愁,犹未消磨是酒。
千里行秋,支筇背锦,顿怀清友。殊乡聚首。爱吟犹自诗瘦。山人不解思猿鹤,笑问我、韦娘在否。记长堤画舫,花柔春闹,几番携手。
别后都依旧。但靖节门前,近来无柳。盟鸥尚有。可怜西塞渔叟。断肠不恨江南老,恨落叶、飘零最久。倦游处,减羁愁,犹未消磨是酒。
张炎

张炎

张炎(1248年-1320年),字叔夏,号玉田,晚年号乐笑翁。祖籍陕西凤翔。六世祖张俊,宋朝著名将领。父张枢,“西湖吟社”重要成员,妙解音律,与著名词人周密相交。张炎是勋贵之后,前半生居于临安,生活优裕,而宋亡以后则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张炎另一重要的贡献在于创作了中国最早的词论专著《词源》,总结整理了宋末雅词一派的主要艺术思想与成就,其中以“清空”,“骚雅”为主要主张。 ▶ 337篇诗文

猜您喜欢
关山梦里,归来还又、岁华催晚。马影鸡声,谙尽倦邮荒馆。绿笺密记多情事,一看一回肠断。待殷勤寄与,旧游莺燕,水流云散。
关山梦里,归来还又、岁华催晚。马影鸡声,谙¹尽倦邮荒馆。绿笺(jiān)²密记多情事,一看一回肠断。待殷(yīn)勤寄与,旧游莺燕³,水流云散。
注释:¹谙:熟悉。²绿笺:即绿头笺,是一种笺首饰绿色的纸。³莺燕:借指歌妓。
满罗衫是酒,香痕凝处,唾碧啼红相半。只恐梅花,瘦倚夜寒谁暖?不成便没相逢日,重整钗鸾筝雁。但何郎,纵有春风词笔,病怀浑懒。
满罗衫是酒,香痕凝处,唾碧啼红相半。只恐梅花,瘦(yǐ)夜寒谁暖?不成便没相逢日¹,重整钗鸾(luán)筝雁²。但何郎³,纵有春风词笔,病怀浑懒。
注释:¹“不成”句:不信没有重逢的日子。²钗鸾筝雁:指梳妆与弹筝。钗鸾:即鸾钗,钗之珍贵者。筝雁:乐器。³何郎:指何逊。
这是一首怀旧词。上片写岁暮归来之所思。先写岁暮归来,次写追思旅况。再写过去笔记,“一看一回断肠”,不忍重看。末写旧游星散,无从联系。下片写所眷恋之人。先写当年酒绿灯红,歌舞腾欢,次写独怜梅花寒瘦。再写盼能重见,末言恨未寄诗。词中绮靡香艳,色彩鲜明。辞语工丽,抒情委婉。

shànghuā··yǒu怀huái--zhāngzhù

guānshānmèngguīláiháiyòusuìhuácuīwǎnyǐngshēngānjǐnjuànyóuhuāngguǎn绿jiānduōqíngshìkànhuíchángduàndàiyīnqínjiùyóuyīngyànshuǐliúyúnsàn

mǎnluóshānshìjiǔxiānghénníngchùtuòhóngxiāngbànzhǐkǒngméihuāshòuhánshuínuǎnchéng便biànméixiāngféngzhòngzhěngchāiluánzhēngyàndànlángzòngyǒuchūnfēngbìng怀huáihúnlǎn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sǎn)¹杨花铺白毡(zhān),点溪荷叶叠青钱²
译文:飘落在小路上的杨花碎片,就像铺开的白毡子,点缀在溪上的嫩荷,像青铜钱似的一个叠着一个。
注释:¹糁径:散乱地落满细碎杨花的小路。糁,原意为饭粒,这里引申为散落、散布。²青钱:古代的一种青铜钱,这里比喻出生的荷叶点缀在小溪上,像重叠的青钱。
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笋根雉(zhì)¹无人见,沙上凫(fú)(chú)²傍母眠。
译文:一只只幼小的山鸡隐伏在竹笋根旁,没有人能看见;河岸的沙滩上,刚出生的小野鸭依偎在母亲身旁安然入睡。
注释:¹雉子:小野鸡;一作“稚子”,指嫩笋芽。²凫雏:小野鸭。

  这一首《漫兴》是写初夏的景色。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景中状物,而景物相间相融,各得其妙。

  诗中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初夏风景图:漫天飞舞的杨花撒落在小径上,好像铺上了一层白毡;而溪水中片片青绿的荷叶点染其间,又好像层叠在水面上的圆圆青钱。诗人掉转目光,忽然发现:那一只只幼雉隐伏在竹丛笋根旁边,真不易为人所见。那岸边沙滩上,小凫雏们亲昵地偎依在母凫身边安然入睡。首句中的“糁径”,是形容杨花纷散落于路面,词语精炼而富有形象感。第二句中的“点”、“叠”二词,把荷叶在溪水中的状态写得十分生动传神,使全句活了起来。后两句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说它“微寓萧寂怜儿之感”,我们从全诗看,“微寓萧寂”或许有之,“怜儿”之感,则未免过于深求。

  这四句诗,一句一景,字面看似乎是各自独立的,一句诗一幅画面;而联系在一起,就构成了初夏郊野的自然景观。细致的观察描绘,透露出作者漫步林溪间时对初夏美妙自然景物的留连欣赏的心情,闲静之中,微寓客居异地的萧寂之感。这四句如截取七律中间二联,双双皆对,又能针脚细密,前后照应。起两句明写杨花、青荷,已寓林间溪边之意,后两句则摹写雉子、凫雏,但也俱在林中沙上。前后关照,互相映衬,于散漫中浑成一体。这首诗刻画细腻逼真,语言通俗生动,意境清新隽永,而又充满深挚淳厚的生活情趣。

juémànxìngjiǔshǒu ·

 tángdài 

sǎnjìngyánghuābáizhān diǎndiéqīngqián 
sǔngēnzhìrénjiàn shāshàngchúbàngmián 
余尝论画,以为人禽宫室器用皆有常形。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常形之失,人皆知之。常理之不当,虽晓画者有不知。故凡可以欺世而取名者,必托于无常形者也。虽然,常形之失,止于所失,而不能病其全,若常理之不当,则举废之矣。以其形之无常,是以其理不可不谨也。世之工人,或能曲尽其形,而至于其理,非高人逸才不能辨。
余尝论画,以为¹人禽宫室器用皆有常形。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常形之失,人皆知之。常理之不当,虽晓画者有不知。故凡可以欺世而取名者,必托于无常形者也。虽然,常形之失,止于所失,而不能病其全,若常理之不当,则举废之矣。以其形之无常,是以其理不可不谨也。世之工人,或能曲尽其形,而至于其理,非高人逸才不能辨。
译文:我尝试着讨论画的原理,认为人物、禽鸟、宫室、器物都有其常有的、固定的形态。至于山石竹林,水波烟云,虽然没有固定的形态,但有其固定的、内在的一些规律,也就是常理。在画面上,物象的常有形状表现不准确的地方,人们都能够观察到并有所体会,但是物象的内在规律表达是否准确合理,则是连专业画家也不见得就能通晓的了。所以,凡是可以欺世盗名的画家,必然会选择表现一些没有固定形态的物象。然而物象的固定形态表达不够准确的话,我们尚不能全盘给予诟病;但是物象的内在规律表现不准确的作品,就没有什么可取之处了。物象的造型没有常态的,其内在规律的表现就不可以不严谨地对待。当世的画家里,能曲尽其形,又通晓而准确表达物象内在规律的,恐怕只有高人逸才,造诣高深的人,才能分辨出来。
注释:¹以为:认为。
与可之于竹石枯木,真可谓得其理者矣。如是而生,如是而死,如是而挛拳瘠蹙,如是而条达遂茂,根茎节叶,牙角脉缕,千变万化,未始相袭,而各当其处。合于天造,厌于人意。盖达士之所寓也欤。
与可之于竹石枯木,真可谓得其理者矣。如是而生,如是而死,如是而挛(luán)(quán)¹(jí)(cù)²,如是而条达遂茂,根茎节叶,牙角脉缕,千变万化,未始相袭,而各当其处。合于天造,厌于人意。盖达士之所寓也欤(yú)³
译文:与可所画的青竹、岩石、荒败的树木,真可以说是掌握了事物的本质。有的这么的生动,有的却这么的充满死意,有的这么的弯曲、紧缩,有的这么的畅达、通畅。枝根、细茎、枝节、叶片,其中的纹路、凸起,千变万化,从来不遵循规律,却都在他应该在的位置上。像是上天所制造的,又可以满足人的意愿。大概是明智达理之士所喜爱的吧!
注释:¹挛拳:蜷曲。²瘠蹙: 瘦弱、收缩。³欤:指表感叹、反诘、疑问语气。
昔岁尝画两丛竹于净因之方丈,其后出守陵阳而西也,余与之偕别长老道臻师,又画两竹梢一枯木于其东斋。臻方治四壁于法堂,而请于与可,与可既许之矣,故余并为记之。必有明于理而深观之者,然后知余言之不妄。
昔岁尝画两丛竹于净因之方丈,其后出守陵阳而西也,余与之偕别长老道臻(zhēn)¹师,又画两竹梢一枯木于其东斋。臻方治四壁于法堂,而请于与可,与可既许之矣,故余并为记之。必有明于理而深观之者,然后知余言之不妄。
译文:我曾经白描两从竹子送给方丈,方丈后来将要从陵阳出去向西走,我同方丈一起告别长老说真正懂得画的人,又画了两个竹子的尖梢和一个枯败的树木在他的东斋房。等到方丈在整理说佛法的屋子,就请了文与可来,与可既然已经答应了,所以我就并为他记下了。必须要是明知其本质而深刻观察的人,才知道我说的话不是妄言。
注释:¹臻:达到。
细草绿汀洲,王孙耐薄游。
细草绿汀(tīng)¹,王孙²耐薄游³
译文:水中的小洲上长满了小草,王牧要出去游玩了。
注释:吉州:今江西吉安县。使君:古对州郡长官的尊称。¹汀洲:水中小洲。²王孙:本指王家子孙,这里指王牧。³薄游:漫游,随意游览。
年华初冠带,文体旧弓裘。
年华初冠带¹,文体²旧弓裘(qiú)³
译文:年纪刚刚到了及冠之年,文章的体裁风格与父亲的相同。
注释:¹冠带:本指帽子和腰带。这里指及冠之年。古代男子二十岁称冠年。²文体:文章的体裁风格。³弓裘:《礼·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后以弓裘比喻子承父业。
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
野渡华争发,春塘水乱流。
译文:一场春雨过后山花竞放,争奇斗妍,春水潺流,喷珠溅玉。
使君怜小阮,应念倚门愁。
使君怜小阮¹,应念倚门愁²
译文:王牧的叔父见到他后舍不得他离开,你母亲还在倚门而望,日日盼着你归来呢。
注释:¹小阮:阮籍的侄子阮咸,叔侄二人都在“竹林七贤”之列。这里用以喻王牧叔侄。²倚门愁:谓让父母挂念、担忧。

  唐人的送行诗很多。但送行有种种情况,诗的情味也就大不一样。这里是送一个年轻人去探望他的叔父,而他的叔父,又是那里的州官。恰逢时节在初春,正是游历的大好时光。对一个刚成年的人来说,游历可以开阔眼界,增长见闻。因此无论从哪方面说,这都是一件好事。尽管离别免不了引起依惜别之情,但也被替对方高兴的心情掩盖了。这就决定了这首诗的明快基调。

  诗的首联点明了送人春日出游的意思。诗人化用了前人的诗句。谢灵运《悲哉行》说:“萋萋春草生,王孙游有情。”王孙是对年轻人的尊称。《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漂母对韩信说过这样的话:“ 吾哀王孙而食之,岂望报乎!”王牧恰好姓王,所以用在这里更显恰当。汀洲,说明送别的地点在水边。细草绿,时值早春,小草刚刚发芽。古人常常把春草和离情联系在一起。《古诗十九首》说:“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江淹《别赋》说:“春草碧色,春水绿浓,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所以一说“细草绿”,惜别之意也就蕴含其中了。

  第二联是对被送者的介绍和赞许。古代男子二十而冠,束发戴帽,表示已经成年了。这正是人生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时候。不仅如此,王牧承继了家学,擅长诗赋,是个才华横溢的人。“四弓裘”,用的是《礼记·学记》的典:“ 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后来便用“弓冶”、“弓裘”比喻父子世袭的事业。这里既是对王牧的赞许,又是对他所要拜见的叔父的称誉。当然,应酬之作中这类词句难免也有溢美之处。

  第三联设想王牧旅途中的见闻。“野渡华争发,春塘水乱流。”这两句描写山野春天雨后的景色。一场春雨过后,山华竞放,争奇斗妍;春水潺流,喷珠溅玉。这才是真正的春天,是身居市朝的人们领略不到的春天的真正的美。这两句诗不仅形象地概括了春日山野的美,而且写得生机勃勃,清新流丽。前人评论道:“ 李袁州(嘉祐)中兴高流,与钱(起)、郎(士元)别为一体,往往涉于齐梁。绮靡婉丽,盖吴均、何逊之敌。如“野渡华争发,春塘水乱流”、“朝霞晴作雨,湿气晚生寒”,文章之冠冕也。”(《唐音癸签》卷七引刘辰翁语)

  第四联设想王牧的叔父见到他后,一定十分怜爱,舍不得他离开。所以嘱咐说:你母亲还在倚门而望,日日盼着你归来呢。小阮,阮籍的侄子阮咸,叔侄二人都在“竹林七贤”之列。这里用以喻王牧叔侄。

  全诗清丽流畅,气韵生动,是应酬诗中难得的佳作。沈德潜评论此诗云:“天然名秀,当时称其齐梁风格,不虚也。”(《唐诗别裁》卷十一)

sòngwángwǎngzhōuwáng使shǐjūnshū--jiāyòu

cǎo绿tīngzhōuwángsūnnàibáoyóu

niánhuáchūguāndàiwénjiùgōngqiú

huāzhēngchūntángshuǐluànliú

使shǐjūnliánxiǎoruǎnyīngniànménchóu

泪眼凌寒冻不流,每经高处即回头。
泪眼凌¹寒冻不流,每经高处即回头。
译文:思念的泪水流下,在严赛的空气中瞬间冻结为冰。奔波途中,每次经过地势稍微高一点的地方就忍不住回头眺望,好像能够看到远在符离痴随等着我的你。
注释:湘灵:是指作者青梅竹马的至爱恋人,安徽符离(今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人。“湘灵”本是一个有着美好寓意的名字,原意是湘水之神,早在屈原的《远游》中就出现过这样的句子:“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湘灵鼓瑟”由此成为一个美好的意象,白居易用这个美丽的名字来代指他心目中难忘的初恋爱人,而特意隐去恋人的真名也是有可能的。¹凌:冒着,忍受。
遥知别后西楼上,应凭栏干独自愁。
遥知¹别后西楼上,应凭²栏干³独自愁。
译文:不论与你相距多遥远,我都知道家乡西楼上,有你孤独的身影,倚在栏杆上忧愁远眺。
注释:¹遥知:意谓在远处知晓情况。²凭:靠着。³栏干:竹木制成的遮拦物。

xiānglíng

bái tángdài 

lèiyǎnlínghándòngliú měijīnggāochùhuítóu 
yáozhībiēhòu西lóushàng yīngpínglángānchóu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