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风传夕磬,溪雾拥春灯。
松风传夕磬,溪雾拥春灯。

liùshísān--shìhuìchóng

sōngfēngchuánqìngyōngchūndēng

释惠崇

释惠崇

释惠崇,(?~一○一七),淮南(今江苏扬州)人(《清波杂志》卷一一),一作建阳(今属福建)人(《图绘宝鉴》卷三)。九僧之一,善诗,工画(《清波杂志》卷一一)。真宗天禧元年卒。今录诗十四首。 ▶ 25篇诗文

猜您喜欢
百尺朱楼临大道。楼外轻雷,不间昏和晓。独倚阑干人窈窕。闲中数尽行人小。
百尺朱楼¹临大道。楼外轻雷²,不间³昏和晓。独倚阑(lán)干人窈(yǎo)(tiǎo)。闲中数尽行人小。
译文:高大华丽的红色阁楼挨着宽阔的大道。不论黄昏还是清晨,楼外总是传来轻雷似的车声。美好的女子独自凭倚着楼畔的栏杆,无聊得把路上的行人一个个细数。
注释:¹朱楼:华丽的红色楼房。²轻雷:喻车声。³不间:不间断的。⁴窈窕:形容女子的美好。
一霎车尘生树杪。陌上楼头,都向尘中老。薄晚西风吹雨到。明朝又是伤流潦。
一霎(shà)¹车尘生树杪²。陌上³楼头,都向尘中老。薄晚西风吹雨到。明朝又是伤流潦(lǎo)
译文:道路上车来车往都没有在楼前停下,无情的向前驰去卷起飞尘,扑向树梢。路上的行人和楼间的女子啊,都在这红尘间不知不觉地老去了。傍晚西风吹过,下起了雨,那个楼上的女子明天又要伤心了,因为路上积水,她等待的那个人又不会来了。
注释:¹一霎:一阵。²树杪:树梢。³陌上:指游子。⁴楼头:指思妇。⁵薄晚:临近傍晚。⁶流潦:指雨后路上流水或沟中积水。

  这是王国维最有名的一首词,其隐喻多义的文学意象、自然流露的哲理思致和悲天悯人的意识形态,在《人间词》中最具代表性。

  判断一首词有无言外之意,要看作者的身世经历和思想状态,还要看他所处的时代大环境,更要看作品本身的口吻和姿态。为什么说这首词不是一首传统性质的思妇之作,而是包含了哲理与意识形态之隐喻的作品?因为,当我们读到“陌上楼头,都向尘中老”这一句的时候,会强烈感觉到: 那“陌上楼头”之辽阔广泛,那“尘中”的痛苦,“老”的悲哀,都已超越了思妇的狭窄范围;那种悲天悯人的感情和对世界透彻的了解,已不属于作品中的思妇而属于作者本人了。当有了这种感受,再品味整首词就会发现,这首词几乎每一句都包含隐喻之义。

  “百尺朱楼临大道。楼外轻雷,不间昏和晓”,这是写思妇居住的环境。古人常以居处之高来象征楼内人的高洁与脱俗,所以这是在烘托人物形象。“临大道”,是为引出下一句“楼外轻雷,不间昏和晓”。“轻雷”是指大道上的车马声。杜甫《乐游园歌》云 “白日雷霆夹城仗”,李商隐《无题》诗云 “车走雷声语未通”,都以雷声形容大道上的车马声。“独倚阑干人窈窕,闲中数尽行人小”的是思妇,那是一个孤独寂寞的美丽女子,站在高楼上盼望爱人归来,颇有温庭筠《望江南》“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的意味。如果我们单从这个角度看,则这上半阕完全是传统意义上的思妇词。

  下半阙“一霎车尘生树杪”的意思是说:楼上的思妇注意着远方驰来的每一辆车子,希望有一辆是她爱人乘坐的。但那些车子都没有在楼前停下,而向前驰去,只留下令人失望的车尘。所谓“尘”,其实是一种污染。那京洛的尘土是用来比喻世俗污染的。楼外的行人固然避不过,楼上的观察者也避不过。

  “陌上楼头,都向尘中老”之辽阔广泛,那“尘中”的痛苦,“老”的悲哀,都已超越了思妇的狭窄范围;那种悲天悯人的感情和对世界透彻的了解,已不属于作品中的思妇而属于作者本人了。“老”字,有零落凋伤的意思。你可以是清高的也可以是理性的,但是只要你没有割断与这个世界的联系,只要这个世界上还有你所爱和所关怀的人和事,你就无法摆脱同他们一起零落的命运。所以,此句是出自苦难众生的叹息,是自古至今所有善于观察人生却无力把握命运的智者的共同悲哀。此句颇似辛弃疾的《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词中“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

  “薄晚西风吹雨到,明朝又是伤流潦”,傍晚时下起雨来,明天大街上将到处是污水与泥泞,路人将如何行走?纵观整个人类的历史,不也一样贯穿着许许多多无常的变化吗?此句极着力,极曲折。用意难明,焉能谓之“不隔”?虽然“隔”,亦不失为佳作。

  在这个世界上有两类人:一类是老庄之徒,他们总是站在高高的云端,讽刺嘲笑这个世界的庸常和忙碌;另一类是儒家之徒,他们从感情上与这个世界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从理智上又不接受这个世界的肮脏,他们致力于改变世界,却又常常遭受到沉重的甚至致命的打击。王国维属于后一类。他在词中登高望远,但他的视线永远关注着人间而不是天上。

  从高楼俯视大道,会产生这么多联想,大概也只有王国维这种兼有诗人和哲学家气质的人才能做到。其实他还写过一首咏蚕诗,诗中说,蚕辛辛苦苦操劳,繁殖子孙,然后再“辗转周复始”,它这一生到底为什么呢?这实际上提出了一个“人活着到底为什么”的问题。人之不同于其他生物,是因为人有理想而且有实现理想的智慧。但人的短暂一生往往不但实现不了自己的理想,还要忍受许多苦难。这当然是一种悲观的人生观,也许是应该被批判的。但须看到,王国维的这种悲观正是由于他对人生的极度执著造成的。楼中那个窈窕女子,尽管楼外有“轻雷”的噪音,有“树杪”的车尘,有“薄晚”的风雨,有“明朝”的流潦,但她所关怀、所期待、所爱的,仍然都在楼外的大地而不在飘渺的虚空,她与大地上的那个世界始终休戚相关。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先生

diéliànhuā ·bǎichǐzhūlóulíndào

wángguówéi jìnxiàndài 

bǎichǐzhūlóulíndào lóuwàiqīngléi jiānhūnxiǎo lángānrényǎotiǎo xiánzhōngshǔjìnxíngrénxiǎo 
shàchēchénshēngshùmiǎo shànglóutóu dōuxiàngchénzhōnglǎo wǎn西fēngchuīdào míngzhāoyòushìshāngliúliáo 
画堂晨起,来报雪花坠。高卷帘栊看佳瑞,皓色远迷庭砌。
画堂¹晨起,来报雪花坠。高卷帘栊(lóng)²看佳瑞³,皓(hào)远迷庭砌(qì)
译文:清晨刚刚起床来到堂舍,家丁来报外面已是雪花飘坠。高卷窗帘看瑞雪飘飞,白雪渐渐弥漫了庭阶。
注释:清平乐:唐教坊曲名。¹画堂:华丽的堂舍。²帘栊:窗帘或门帘。栊:窗棂。³佳瑞:瑞雪。⁴皓色:洁白的颜色。⁵庭砌:庭阶。
盛气光引炉烟,素草寒生玉佩。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盛气¹光引炉烟²,素草寒生玉佩³。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译文:雪花狂舞的气势如炉烟蒸腾,白色花草寒栊闪闪挂一身玉琨。应该是天上的神仙狂醉,胡乱把洁白的云彩揉碎。
注释:¹盛气:雪花狂舞的气势。²光引炉烟:那景象好象引发的炉烟。³素草寒生玉佩:白色花草寒光闪闪挂一身玉琨。玉佩:玉石制的佩饰。

  这是一首豪迈、瑰丽、新奇的咏雪词,富有生活情趣。

  上阕写观看雪景,第一、二句简洁交待了时间、地点、事件;接下来两句便写诗人观看雪景喜悦、激动的心情。时间、地点、情由,一路写来,由“晨起”而“来报”,因“来报”而“卷帘”看“佳瑞”,曲折有致。“高卷”见兴致之高,“远迷”是远近迷漫、迷蒙,到处上下,一片苍茫迷离的皓色,显喜悦、痴迷之情。

  下阕前两句从空中,底下写所见迷人雪景,气势豪迈,瑰丽生姿。“盛气栊引炉烟”是写空中雪花纷扬的气势像引发的炉烟蒸腾,“素草寒生玉瑕”,是写地上花草,晶莹剔透,闪着寒栊,象挂满玉碾,真是美丽极了,而且地上、空中,上下辉映,雄迈不失瑰美,俊丽而有豪气。然而更能表现诗仙特色的尚不仅此,而是奇思逸想,为一般人想不出、也道不出来的东西。象“危楼高百尺,伸手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一样,“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大胆新奇,新颖独特,惊人骇俗而又极舍情理,这正是体现李白风格的浪漫主义。天仙一旦豪饮了银河的美酒酩酊大醉后,竟然也顾不得自身的天生丽质,使出如此粗鲁的手段来把白云乱揉得碎末纷飞,化作漫天大雪,遍地银涛。正是这个“狂”字抖擞出宇宙的荚气,开放出仙苑的奇葩,令人神往,这正是诗人以狂墨赋醉诗的一个典型例子。

  这首词想象奇特瑰丽,不落窠臼,且用语可见其浪漫主义的风格,在毫不羁绊的想象之中雄奇硕健的体格也可以窥得。从所譬喻之喻体来看,都极具或高雅,或冰洁,或传奇雄放之特点,可以推测词人当时心境定当极其开阔,疏放。

参考资料:
1、 高文炳编著.唐宋词选译赏析365首:天马图书,2001:25-26
2、 赵仁珪 朱玉麒 杜媛萍 李建英编著.唐五代词三百首译析: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52
3、 周裕锴编.第六届宋代文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巴蜀书社,2011:540
4、 薛梦得主编.人情百态鉴赏: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0年:104-105

qīngpíngyuè ·huàtángchén

bái(shuōyuántáo) tángdài 

huàtángchén láibàoxuěhuāzhuì gāojuǎnliánlóngkànjiāruì hàoyuǎntíng 
shèngguāngyǐnyān cǎohánshēngpèi yīngshìtiānxiānkuángzuì luànbáiyúnróusuì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qiè)¹在深宫那得知?
译文:后蜀的君王城楼上竟然竖起了白旗,我被封锁在了这冷清清的行宫里哪里知道?
注释:¹妾:花蕊夫人自称。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十四万人齐解(jiě)¹,更无²一个是男儿!
译文:十四万军士一起放下武器投降,这些人中没有一个是真正守家卫国的男子!
注释:¹解甲:解除武装,指投降。²更无:一作“宁无”。

  这首诗第一句是叙述蜀国降宋的事实,第二句使诗意更为深入,同时也展示出了这位宫妃的内心活动和对蜀国灭亡的看法。第三句具体讲述蜀国投降的惨状,第四句用了反问句式并运用反语斥责了蜀主的无能,又嘲笑了文武群臣甘当俘虏的丑态,从而表明了这位宫妃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

  此诗破题就直述国亡之事:“君王城上竖降旗”。史载后蜀君臣极为奢侈,荒淫误国,宋军压境时,孟昶一筹莫展,屈辱投降。诗句只说“竖降旗”,遣词含蓄。下语只三分而命意十分,耐人玩味。

  “妾在深宫那得知”纯用口语,而意蕴微妙。大致有两重含义:首先,历代追咎国亡的诗文多持“女祸亡国”论,如把商亡归咎于妲己,把吴亡归咎于西施等等。而这句诗则象是针对“女祸亡国”而作的自我申辩。语似轻声叹息,然措词微婉,而大有深意。其次,即使退一步说,“妾”及时得知投降的事也照样于事无补,一个弱女子不可能有回天之力。不过,“那得知”云云毕竟还表示了一种廉耻之心,比起甘心作阶下囚的“男儿”们终究不可同日而语。这就为下面的怒斥预留了地步。

  第三句照应首句“竖降旗”,描绘出蜀军“十四万人齐解甲”的投降场面。史载当时破蜀宋军仅数万人,而后蜀则有“十四万人”之众。以数倍于敌的兵力,背城借一,即使面临强敌,当无亡国之理。可是一向耽于享乐的孟蜀君臣毫无斗志,闻风丧胆,终于演出众降于寡的丑剧。“十四万人”没有一个死国的志士,没有一星半点丈夫气概,当然是语带夸张,却有力写出了一个女子的羞愤:可耻在于不战而亡。

  至此,作者的羞愤痛切之情已酝酿充分,于是爆发出一句热骂:“更无一个是男儿!”“更无一个”与“十四万人”对比,“男儿”与前面“妾”对照,可谓痛快淋漓。“诗可以怨”,其实岂但可怨而已,这里已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了。

  此诗写得很有激情,表现出亡国的沉痛和对误国者的痛切之情;更写得有个性,活现出一个活泼泼有性格的女性形象。诗人以女子身份骂人枉为男儿,就比一般有力,个性色彩鲜明。就全诗看,有前三句委婉含蓄作铺垫,虽泼辣而不失委婉,非一味发露、缺乏情韵之作可比。

  据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花蕊夫人作此诗则有所本。“前蜀王衍降后唐,王承旨作诗云:‘蜀朝昏主出降时,衔璧牵羊倒系旗。二十万人齐拱手,更无一个是男儿。’”对照二诗,徐氏对王诗几处改动都很好。原诗前二句太刻意吃力,不如改作之含蓄有味,特别是改用第一人称“妾”的口气来写,比原作多一重意味,顿添神采。这样的改作实有再造之功。就诗人陈诗一事而论,不但表现了廉耻之心,而且有几分胆气。这行为本身就足为孟蜀“男儿”羞。所以,此诗得到一代雄主赵匡胤的赏识,不是偶然的。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1378-1379页

shùguówángshī

huāruǐrén dài 

jūnwángchéngshàngshùxiáng qièzàishēngōngzhī 
shíwànrénjiějiǎ gèngshìnánér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轻汗微微透碧纨(wán)¹,明朝端午浴芳兰²。流香涨腻(nì)³满晴川。
译文: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薄绸,明日端午节一定要浴兰汤。参与者人山人海,梳洗后剩下的香粉胭脂随水流入河中,布满河面。
注释:端午:民间节日,在旧历五月初五。¹碧纨:绿色薄绸。²芳兰:芳香的兰花。端午节有浴兰汤的风俗。³流香涨腻:指女子梳洗时,用剩下的香粉胭脂随水流入河中。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¹斜挂绿云鬟(huán)²。佳人相见一千年。
译文:你将那五彩花浴轻轻地缠在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斜挂在发髻上。只祈愿能与相爱的人天长地久,白头偕老。
注释:¹小符:指妇女们在发髻上挂着祛邪驱鬼、保佑平安的符录。²云鬟:女子的发髻。

  这首词主要描写妇女欢度端午佳节的情景。上片描述她们节日前进行的各种准备,下片刻画她们按照民间风俗,彩线缠玉臂,小符挂云鬟,互致节日的祝贺。全词采用对偶句式,从中能依稀看到一直尽职尽忠地陪伴在词人左右的侍妾朝云的影子。

  上片,预示端午节日,将开展浴兰活动,气氛十分浓郁。端午,处于初夏季节。穿着自然华丽,以衬托参与者的身份。于朝云来说,最好是绿色细绢——“碧纨”,正好与她的雅静性格相符。天气稍热,易出“轻汗”,“微透”着“碧纨”。“透”字用得贴切,将半明半暗的肤体朦胧美衬托出来了。“明朝端午浴芳兰”,显得有愉悦的审美性。它不仅体现了朝云由芳体而及兰心的纯洁高贵的情操美,而且反映了浴兰令节俗的淳朴纯真美。朝云浴处,余香犹存。沐芳浴兰,遍及社会。参与者人山人海,气氛热烈,正如词人词中所写:“流香涨腻满晴川”。这正是古老节日文化发扬光大的表现。

  下片,写词人偕朝云参与具体的端午节俗活动。词人着重写了两项端午节俗健身活动。其一,“彩线轻缠红玉臂”,“以五彩丝系臂”。它辟邪驱鬼,使朝云“玉臂”“红”而长命。与用五色花线缠粽子投江以吊屈原之魂有同等意义。其二,“小符斜挂绿云鬟”,以“赤灵符著心前”。它能通神明,使朝云“云鬟”“绿”而身健。与小孩穿老虎腰肚,门上挂蒲剑以辟邪护身有同等意义。词人着重描写缠线、挂符活动,且用对偶句式,为的是“佳人相见一千年”,愿灵验得到应证。真是一语中的,画龙点睛。

  全词是篇民俗诗,充满了浓郁的古老民俗气息,是研究端午民俗最形象而珍贵的资料。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编著,苏轼词新释辑评 (下册),中国书店,,第1207-1209页

huànshā ·duān

shì sòngdài 

qīnghànwēiwēitòuwán míngzhāoduānfānglán liúxiāngzhǎngmǎnqíngchuān 
cǎixiàn线qīngchánhóng xiǎoxiéguà绿yúnhuán jiārénxiāngjiànqiānnián 
书曰:“绅之束之。”宋人有治者,因重带自绅束也。人曰:“是何也?”对曰:“书言之,固然。”
书曰:“绅之束之。”宋人有治¹者,因重带自绅束也。人曰:“是何也?”对曰:“书言之,固然²。”
译文:古书上说:“反复约束自己。”宋国有个研究这部书的人,就用重迭的带子把自己束缚起来。别人问:“这是为什么?”他回答说:“书上是这样说的,当然要这样做。”
注释:¹治:从事研究。²固然:当然,理应如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