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卺杯传夜未央,洞房银烛照红妆。佳人才子鸳鸯匹,好似梁鸿配孟光。
合卺杯传夜未央,洞房银烛照红妆。佳人才子鸳鸯匹,好似梁鸿配孟光。

yòngyùnzàizànhuángwénshìhūnpèizhīshàng--yīng

jǐnbēichuánwèiyāngdòngfángyínzhúzhàohóngzhuāngjiāréncáiziyuānyānghǎoshìliáng鸿hóngpèimèngguāng

李英

李英

李英,字心华,号苕生,聊城人。诸生。有《齐竽》。 ▶ 370篇诗文

猜您喜欢
莫苦求,休强揽。莫教邂逅遭坑陷。恐哉笞杖徒流绞,慎矣公侯伯子男。争夸炫,千钟美禄,一品高衔?
莫苦求,休强揽。莫教邂逅¹遭坑陷。恐哉笞(chī)杖徒流绞²,慎(shèn)矣公侯伯子男³。争夸炫,千钟美禄,一品高衔?
译文:万事莫要强行追求,也莫要硬性包揽。别让自己在不经意间陷入危机四伏的陷阱,蒙遭灾难。笞、杖、徒、流、绞,哪一样不令人心惊胆战?就是做到了公、侯、伯、子、男,也还是应当谨慎小心。又何必得意非凡,夸耀什么千钟厚禄、一品高官!
注释:长春宫:在大都(今北京市),为全真教教主丘处机所设立的道观。¹邂逅:不期而遇。²笞杖徒流绞:古代官方制定的五种肉刑。³公侯伯子男:古代的五等爵位。⁴争:岂,怎。

  这是从《哨遍·赠长春宫雪庵学士》套数十二支曲中抽出的一支摘调。全套虽是酬赠之作,却几乎句句是劝道的箴言,足见作者对世态人心的惊惧与感慨。

  这首散曲虽是作者酬赠给好友的曲作,但文中句句是劝道好友“万事莫强求”的箴言,体现了二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同时也流露出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轻蔑之意。

  这支曲的教旨是“莫苦求,休强揽”,即所谓不忮不求,也含有“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全因强出头”的明哲保身意味。它的语重心长,在于指出了“苦求”、“强揽”的恶果——“邂逅遭坑陷”。“邂逅”是不期而遇的意思,说明一个人即使在无心之中,也会遇上风波,蒙遭灾难,更不用说非分的“求”和“揽”了。

  接着小令进一步说明了“坑陷”的可怕,那就是“恐哉笞杖徒流绞”,五刑中的任何一刑都不是闹着玩的。这是对偶的上句,下句更为匪夷所思:“慎矣公侯伯子男。”将五侯之尊一一点名列出,正说明他们是“苦求”、“强揽”的主要行事者,也即是作者箴规的重点对象。以五刑对五侯,反差彰显,正是这首小令的警策之处。

  作品的妙味尚不止此,末三句用了一组愤激的反问,矛头直指“一品高衔”的达官,言下有无限的轻蔑之意。这才使读者明白作者苦口是宾,诛心才是主,借说教的机会,诉喉中之骨鲠,大有“还将冷眼观螃蟹,看尔横行到几时”的峻严之意。

  元散曲多“警世”的习惯,其中的棒喝固然也常常发人深省,但更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是字里行间所洋溢着的那种不遗余力的批判精神。

春云深宿虚坛,磬初残,步绕松阴双引出朱阑。
春云深宿虚坛,磬(qìng)初残,步绕松阴双引出朱阑。
译文:如云的香烟仍缭绕空空戒坛,钟磬声声已然消歇,携手绕过松荫走出朱栏。
注释:乌夜啼:词牌名,此词牌即“相见欢”,与又名“圣无忧”、“锦堂春”之“乌夜啼”非一调。此调原为唐代教坊曲,又名“秋夜月”、“上西楼”。李煜用这一格律写的词中,即有将词牌名标为“乌夜啼”的作品。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瞻园:张仲炘号,仲炘,字慕京,湖北江夏人。1877年(光绪三年)进士,官至通政司参议,著有《瞻园词》。戒坛:寺名,在北京西郊门头沟马鞍山。
吹不断,黄一线,是桑乾,又是夕阳无语下苍山。
风吹不断,眼底黄黄的一线,那是奔腾的桑干河水,默默夕阳又沉睡在苍翠山峦。
译文:风吹不断,眼底黄黄的一线,那是奔腾的桑干河水,默默夕阳又沉睡在苍翠山峦。
注释:桑乾:河名。源出山西马邑县桑乾山,流经河北西北部及京郊,下注永定河。此河又名浑河。

  “春云深宿虚坛,磬初残,步绕松阴双引出朱阑”。这几句,将人们带进了一座高山寺院之中。“春云深宿” 是言戒坛寺之高,高得入了云层之间。“磬初残”则是写声音,听到磬“当当”响过之后,词人便与张仲忻二人携手同行,绕过松阴,走出红色的栏杆。 整个上片,可以说是为下片所作的铺垫,在上片中,展示出了时间——春,地点——坛,位置——云深宿,环境——松阴,朱阑和磬声等。此时站在此地,在这样的环境里,词人放眼望去,此景尽收眼底。

  下片方引出此词主题“吹不断,黄一线,是桑乾。”寥寥二句。写出了一条河。 桑乾河,并非一般的小河,它源出于山西,流经河北,跨越两省。可偏说它只是一条线。如果说桑乾河为“一条线”已奇的话,那么在“黄一线”之前加上了“吹不断”二字,则句子更奇了。这样写,是与戒坛寺千佛阁地势之高不可分的。上片所言“春之深宿虚坛”是言千佛阁之高,而此处的“吹不断,黄一线。”同样是说它的地势之高。不同的是,上片是直描,而下片则是曲写。作者与他的游伴,登临远望,只见那桑乾河从群山万壑之中流淌出来,奔腾在莽莽苍苍的河北原野之上,在夕阳映照之下,发出黄色的闪光。这样一幅北方特有的图案,不站在一定高处之上,是难以见到的。作者正是居高临下,指点江山,似乎是轻而易举地扬笔把它容纳在了六个字中,真乃大家之手笔。 最后一句,“又是夕阳无语下苍山”仍是从视觉写,从千佛阁上远远望去,已是红日西沉,下了苍山。也只有此时,才能使那“一线”成为黄色的,有道是“夕阳无限好。”这夕阳有如一位巧妙的化妆师,默默无声地给桑乾河涂抹了一幅美好的姿容。

  纵观全词。这首小令可谓有三大特点:一是气魄大。若论气魄,古来大家名句不少。如李白的“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苏轼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等。而今读这“吹不断,黄一线”,六字,其气魄与之相比,也是丝毫不让的。二是句子奇。奇就奇在将一条滔滔大河想象为一条线,而且是吹不断的一条线。其实哪里是吹不断,明明是望不断。可作者偏偏用了“吹”字,是何等奇妙之想象。三是以少胜多。且看“春云深宿虚坛”,一句,即是言时间,又是言地点,又是言位置。可谓是言简而意赅,并容易引发人的丰富想象。

珠彩耀前川,归来一扣舷。
珠彩¹耀前川,归来一扣舷(xián)²
译文:灿烂的光彩照亮前面的河流山川,在归来的船上,一直用手拍敲着船边。
注释:¹珠彩:指灿烂的光彩。²扣舷:手击船边。
微风不起浪,明月自随船。
微风不起浪,明月自随船。
译文:微微河风掀不起太大的浪花,而明朗的月亮也一直跟随着船只。

zhōuzhōng--fànzhòngyān

zhūcǎi耀yàoqiánchuānguīláikòuxián

wēifēnglàngmíngyuèsuíchuán

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
万里¹(qú)²月,春来³六上弦
译文:运行万里而来的瞿塘峡的月亮,今春以来已经是第六次出现上弦月了。
注释:¹万里:言月运行万里而来,又暗喻漂泊万里的诗人。²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³春来:今春以来。⁴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
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
时时¹²暗室,故故满³青天
译文:月光常常照亮我幽暗的居室搜索,洒满无垠的蓝天。
注释:¹时时:常常。与“故故”变文同义。²开:指照亮。³满:指月光洒满。⁴青天:蓝天。
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
¹²风襟(jīn)³静,高当泪脸悬
译文:月光静静洒下,凉爽透过衣襟,格外宜人;月亮高高地悬挂天空,空自对着我挂满泪痕的脸,竟无动于衷。
注释:¹爽:清爽,凉爽。²合:环绕,充满。³风襟:衣襟。⁴当:对着。⁵悬:悬挂天空。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南飞有乌鹊¹,夜久²落江边。
译文:有一只南飞的乌鹊,在月下盘旋良久,无枝可依,只好落在江边。
注释:¹乌鹊:乌鸦。²夜久:夜深。

  “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万里”,作者先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个大的背景,然后现一轮孤月。使人感到,天地之中,作为个体的诗人孤独寂寞之情。“六上弦”从时间的角度写时间之久,与“夜久”相呼应,表明长期在外漂泊的厌倦。

  “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主体仍然是月,有情开室,但满眼望去仍然是漫天的清辉。独处陋室,浴漫天清辉,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凄清孤独啊!叠词的运用还构成了节奏的美。

  “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爽”该是“清朗”之意,“合”当是“匹配”之意;清朗的月色加细风,可以很美妙,可以很凄凉;“高”句语序该是“(月)高悬对泪脸”化被动为主动,既是题目的需求,也是诗歌新奇的需要。也有人说“风襟”是“外衣”的意思,本人认为有点太实,好像词典也没有这一词语(或许太过孤陋)。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这一句写南飞的鸟急于回归,疲倦的落在江边栖息。可以看做诗人的自况。

  杜甫一生颠沛流离,漂泊不定,经常远离故乡远离亲人。对于自己的家乡、亲人,他是思念情切,刻骨铭心。全诗以明月兴思情,同一轮明月寄寓着两地彼此的思念,思情的悠远绵长与月夜的孤独寂寞,相织相融,形成一种清丽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围,使读者不觉之间与之同悲共泣。

参考资料:
1、 百度百科.万里瞿塘月

wàntángyuè

 tángdài 

wàntángyuè chūnláiliùshàngxián 
shíshíkāiànshì mǎnqīngtiān 
shuǎngfēngjīnjìng gàodānglèiliǎnxuán 
nánfēiyǒuquè jiǔluòjiāngbiān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世之愚,莫之及也。
鲁有执长竿入¹城门者²,初³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曰:“吾¹⁰非圣人¹¹,但¹²见事多矣¹³!何¹⁴不以¹⁵锯中截¹⁶而入?”遂¹⁷依而¹⁸截之¹⁹
译文:鲁国有个拿着长竿子进入城门的人,开始时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去;又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去。他实在是想不出什么办法来了。不久,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不是最有学识的人,只是见过的事情很多!你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于是那个鲁国人依从了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世上愚蠢的人没有比得上他们的了。
注释:¹入:进去;进入。²者:代词。可以译为“的人”。³初:开始时,文中表示第一次。⁴执:握,持,拿。⁵亦:也,仍然。⁶计:计谋,办法。⁷俄:一会儿,不久。⁸老父(fǔ):古时对年长的男人的尊称。⁹至:来到这里。¹⁰吾:我。¹¹圣人:最完善、最有学识的人。¹²但:只,仅,只是。¹³矣:了,承接。¹⁴何:疑问代词,怎么,为什么。¹⁵以:用。¹⁶中截:从中间截断。“中”在这里作“截”的状语,裁断。¹⁷遂:于是,就。¹⁸而:连词,表承接,然后。¹⁹之:代词。此处代长竿。
“执长竿入城门者”鲁人,做事不会思考,死板的循规蹈矩,不知变通 。自作聪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决不能做自作聪明、好为人师的人。另外,虚心求教的人同样也应积极动脑筋,绝不能盲目地顺从别人的意见。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