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安得有青衫¹,今岁和²(róng)³百万缣(jiān)
译文:诗人从哪里觅绸缎做一领青衫?就因为今年与敌人签订了和约,每年要贡上百万匹绸绢。
注释:戊辰:宋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时宰相韩侂胄当政,为了“立盖世功名以自固”,让自己千古留名,草草出兵北伐,结果招致大败。战后和约,以南宋每年向金人交纳大量钱财为代价。¹青衫:古代读书人或一般人穿的衣服。²和:和议。³戎:北方民族,指金人。⁴缣:黄绢。
从此西湖休插柳,剩¹栽桑树养吴蚕(cán)²
译文:我看来,从此后西湖边不要再种杨柳,全种上桑树,用来饲养吴蚕。
注释:¹剩:全、都的意思。²吴蚕:苏州是当时著名的丝绸出产地,故曰吴蚕。

  以调侃的语气写政治讽刺诗,读来虽感幽默风趣,却令人倍为心酸,这首绝句的特色就在于此。

  诗人没有青衫穿,这样讲当然是到了超越现实的程度,夸张过了头。但是,以不可能存在的现实来反衬极度的愤慨的感情(诗人对朝廷为和戎而用“百万缣”的无比愤怒),这种“超极表至极”的曲达方式在诗词创作中已是屡见不鲜了,比如李觏的《乡思》,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等,用的都是这种手法。

  青衫是读书人的象征,是与一般平民区别的特征之一,代表了士子们的体面。诗一开始就抓住这件象征物,说如今我这个诗人连想穿一袭青衫都没办法了!极其愤疾的一句话,劈头而来,不啻在说如今斯文已经扫地。言外之意,当然扫地的何止是斯文,刘克庄正以此代指整个朝廷国家的体面都丢尽了。何以会连读书人想一件青衫都得不到?诗第二句立即指出,这是因为做青衫的丝绸都孝敬金虏去了。这两句是倒装,因了和戎,诗人才没绸做衣服,诗把因果关系调转顺序,就突出了胸中的愤愤不平。此外,诗人没有青衫,百姓们为了交纳额外的赋税,穷困的程度就用不着多说了。

  三、四句忽生奇想:金虏如此欺负我们,朝廷却一味忍让,这些贡银及绸缎从哪儿来呢?我看西子湖边的杨柳桃花不如全都拔掉,种上桑树养蚕织绢,用以填金人的无尽欲坑吧!这两句写得很冷。当然,诗人并不是真的认为在西湖边种桑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是随机而发,加深前两句所述的愤慨而已。把白堤、苏堤、“柳浪闻莺”,这些西湖著名景点上的柳树都砍光拔尽,种上桑树以养蚕,自然也是荒唐至极的想法,但是,这种作法却有合理性,总得让人有衣穿,不养蚕就没有什么能拿来织缣的。“衣”与“食”事关国计民生,西湖没有柳可以,人民没吃没穿可不行。诗人的话虽说得很率直,而表现出来的心思却很曲折,这种表达方式叫做“直中含曲意”,运用这种手法,以小见大,可使作品显得格外委婉含蓄。

  全诗虽然很短,但紧紧抓住朝廷不顾耻辱向金人贡献大量丝绸这一中心做文章,有激切的鞭斥,有幽默的调侃,讽刺性很强,而诗又不显得直露,读后容易引起人们的深思和共鸣。

参考资料:
1、 宋名家诗导读.戊辰即事

chénshì--liúzhuāng

shīrénānyǒuqīngshānjīnsuìróngbǎiwànjiān

cóng西xiūchāliǔshèngzāisāngshùyǎngcán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诗人从哪里觅绸缎做一领青衫?就因为今年与敌人签订了和约,每年要贡上百万匹绸绢。

我看来,从此后西湖边不要再种杨柳,全种上桑树,用来饲养吴蚕。

注释

戊辰:宋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时宰相韩侂胄当政,为了“立盖世功名以自固”,让自己千古留名,草草出兵北伐,结果招致大败。战后和约,以南宋每年向金人交纳大量钱财为代价。

青衫:古代读书人或一般人穿的衣服。

和:和议。

戎:北方民族,指金人。

缣:黄绢。

剩:全、都的意思。

吴蚕:苏州是当时著名的丝绸出产地,故曰吴蚕。

参考资料:
1、 邓魁英 聂石樵.杜甫选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154-155
2、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127-128
创作背景

  宋宁宗开禧二年(公元1206年),宋兵伐金大败,不得已向金乞和。次年十一月,和约成,宋朝对金人提出的停战条件完全接受,答应每年向金增纳白银三十万两,细绢三十万匹,这就是令宋人深感耻辱的嘉定和议。翌年,也就是刘克庄写这首诗的戊辰年,条约正式实行。

参考资料:
1、 宋名家诗导读.戊辰即事
赏析

  以调侃的语气写政治讽刺诗,读来虽感幽默风趣,却令人倍为心酸,这首绝句的特色就在于此。

  诗人没有青衫穿,这样讲当然是到了超越现实的程度,夸张过了头。但是,以不可能存在的现实来反衬极度的愤慨的感情(诗人对朝廷为和戎而用“百万缣”的无比愤怒),这种“超极表至极”的曲达方式在诗词创作中已是屡见不鲜了,比如李觏的《乡思》,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等,用的都是这种手法。

  青衫是读书人的象征,是与一般平民区别的特征之一,代表了士子们的体面。诗一开始就抓住这件象征物,说如今我这个诗人连想穿一袭青衫都没办法了!极其愤疾的一句话,劈头而来,不啻在说如今斯文已经扫地。言外之意,当然扫地的何止是斯文,刘克庄正以此代指整个朝廷国家的体面都丢尽了。何以会连读书人想一件青衫都得不到?诗第二句立即指出,这是因为做青衫的丝绸都孝敬金虏去了。这两句是倒装,因了和戎,诗人才没绸做衣服,诗把因果关系调转顺序,就突出了胸中的愤愤不平。此外,诗人没有青衫,百姓们为了交纳额外的赋税,穷困的程度就用不着多说了。

  三、四句忽生奇想:金虏如此欺负我们,朝廷却一味忍让,这些贡银及绸缎从哪儿来呢?我看西子湖边的杨柳桃花不如全都拔掉,种上桑树养蚕织绢,用以填金人的无尽欲坑吧!这两句写得很冷。当然,诗人并不是真的认为在西湖边种桑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是随机而发,加深前两句所述的愤慨而已。把白堤、苏堤、“柳浪闻莺”,这些西湖著名景点上的柳树都砍光拔尽,种上桑树以养蚕,自然也是荒唐至极的想法,但是,这种作法却有合理性,总得让人有衣穿,不养蚕就没有什么能拿来织缣的。“衣”与“食”事关国计民生,西湖没有柳可以,人民没吃没穿可不行。诗人的话虽说得很率直,而表现出来的心思却很曲折,这种表达方式叫做“直中含曲意”,运用这种手法,以小见大,可使作品显得格外委婉含蓄。

  全诗虽然很短,但紧紧抓住朝廷不顾耻辱向金人贡献大量丝绸这一中心做文章,有激切的鞭斥,有幽默的调侃,讽刺性很强,而诗又不显得直露,读后容易引起人们的深思和共鸣。

参考资料:
1、 宋名家诗导读.戊辰即事
刘克庄

刘克庄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 4826篇诗文

猜您喜欢
鹦鹉洲头浪飐沙,青楼春望日将斜。
鹦鹉洲¹头浪飐(zhǎn)沙,青楼²春望日将斜。
译文:鹦鹉洲头波浪卷着泥沙,青楼上少妇凝望春光,直到夕阳西下。
注释:¹鹦鹉洲:原在武昌一带长江中。唐诗人崔颢《黄鹤楼》诗有"芳草萋萋鹦鹉洲"之句。²青楼:旧称歌女、妓女所居之处为青楼。
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
(xián)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¹不忆家。
译文:衔泥的燕子都争着回巢,只有那冤家就一点也不想家。
注释:¹狂夫:不合时俗、放浪形骸之人。

làngtáoshā ·

liú tángdài 

yīngzhōutóulàngzhǎnshā qīnglóuchūnwàngjiāngxié 
xiányànzhēngguīshè kuángjiā 
天风海涛,昔人曾此,酒圣诗豪。我到此闲登眺,日远天高。山接水茫茫渺渺,水连天隐隐迢迢。供吟笑。功名事了,不待老僧招。
天风海涛,昔人曾此¹,酒圣²诗豪³。我到此闲登眺(tiào),日远天高。山接水茫茫渺(miǎo),水连天隐隐迢(tiáo)。供吟笑。功名事了,不待老僧招。
译文:漫天风起,卷起海浪般的波涛,昔人曾在这里饮酒赋诗志壮情豪。我到这里悠闲地登临眺望,眼前是长空寥廓,日远天高。山接着水,苍茫浩渺,水连着天,遥远朦胧。这些山水胜景只能供我赋诗吟啸,功名利禄的事情已了,快去归隐,何待老僧来招。
注释:¹昔人曾此:昔人曾在这里。²酒圣:酒中的圣贤。此指刘伶之属,伶字伯伦,“竹林七贤”之一。性嗜酒,曾作《酒德颂》,对封建礼教采取蔑视的态度。³诗豪:诗中的英豪。《唐书·刘禹锡传》:“(刘禹锡)素善诗,晚节尤精。与白居易酬复颇多,居易以诗名者,尝推为诗豪。”辛弃疾《念奴娇·双陆和陈和仁韵》:“少年横槊,酒圣诗豪余事。”⁴日远天高:双关语,既是写登临所见,又是写仕途难通。⁵茫茫渺渺:形容山水相连,辽阔无边的样子。⁶隐隐迢迢:形容水天相接,看不清晰、望不到边的样子。

mǎntíngfāng··tiānfēnghǎitāo--yáosuì

tiānfēnghǎitāoréncéngjiǔshèngshīháodàoxiándēngtiàoyuǎntiāngāoshānjiēshuǐmángmángmiǎomiǎoshuǐliántiānyǐnyǐntiáotiáogōngyínxiàogōngmíngshìledàilǎosēngzhāo

公问于晏子曰:“治国何患?”
¹问于晏子²曰:“治国何患?”
译文:齐景公(姜姓,名杵臼)问晏子:“治理国家怕的是什么?”
注释:¹公:齐景公,齐国国君,名杵臼,公元前517—490年在位。²晏子:即晏婴,齐国大夫。
晏子对曰:“患夫社鼠。”
晏子对曰:“患夫社¹鼠。”
译文:晏子回答说,“怕的是社庙中的老鼠。”
注释:¹社:土地庙。
公曰:“何谓也?”
公曰:“何谓也?”
译文:景公问:“说的是什么意思?”
对曰:“夫社,束木而涂之,鼠因往讬焉,熏之则恐烧其木,灌之则恐败其涂,此鼠所以不可得杀者,以社故也。夫国亦有焉,人主左右是也。内则蔽善恶于君上,外则卖权重于百姓,不诛之则乱,诛之则为人主所案据,腹而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人有酤酒者,为器甚洁清,置表甚长,而酒酸不售,问之里人其故,里人云:‘公狗之猛,人挈器而入,且酤公酒,狗迎而噬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夫国亦有猛狗,用事者是也。有道术之士,欲干万乘之主,而用事者迎而龁之,此亦国之猛狗也。左右为社鼠,用事者为猛狗,主安得无壅,国安得无患乎?”
对曰:“夫社,束木¹而涂²鼠,鼠因往讬(tuō)³焉,熏鼠则恐烧其木,灌鼠则恐败其涂,此鼠所以不可得杀者,以社故也。夫国亦有焉,人主左右是也。内则蔽善恶于君上,外则卖¹⁰权重¹¹于百姓,不诛鼠则乱,诛鼠则为人主所案据¹²,腹¹³而有¹⁴¹⁵,此亦国鼠社鼠也。人有酤(gū)¹⁶酒者,为器甚洁清¹⁷,置表甚长,而酒酸不售,问鼠里人其故,里人云:‘公狗鼠猛,人挈(qiè)¹⁸器而入,且酤(gū)公酒,狗迎而噬(shì)¹⁹鼠,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夫国亦有猛狗,用事者是也。有道术鼠士,欲干万乘鼠主,而用事者迎而龁(hé)鼠,此亦国鼠猛狗也。左右为社鼠,用事者为猛狗,主安得无壅(yōng),国安得无患乎?”
译文:晏子答道:“社庙,是把木头一根根排立在一起,并给它们涂上泥,老鼠于是前往栖居于此。用烟火熏则怕烧毁木头,用水灌又怕毁坏涂泥。这种老鼠鼠所以不能被除杀,是由于社庙的缘故啊。国家也有啊,国君身边亲近的小人就是社鼠啊。在朝廷内对国君蒙蔽善恶,在朝廷外向百姓卖弄权势。不铲除他们国家就混乱;要杀掉他们却往往被君王包庇下来,反而成为亲信。这类人就是国家的社鼠。宋国有个卖酒的人,使用的器具很洁净,悬挂的酒幌也很长,但酒酸了都卖不出去,于是向邻居询问是什么原因,邻居说:‘您的狗太凶猛了,有人提着酒器进去,要买您的酒,您的狗却迎面扑上去咬他,这是您的酒变酸而卖不出去的原因。’国家也有这样凶猛的狗,那些掌权管事的人就是。有才能的士人,想要进言献策以求重用于大国鼠君,然而那些掌权管事鼠人迎面扑上去咬他,这些也是国家凶猛的狗。左右近臣是社鼠,掌权管事者是猛狗,国君怎能不被蒙蔽?国家怎能没有忧患?
注释:¹束木:把木条编排结扎。束:聚,这里指并排而立。²涂:作动词用,抹泥。 这里指墙壁的结构。³讬:寄托。⁴败:毁坏。⁵涂:涂抹上的泥,作名词用。⁶以:因为。⁷故:原因。⁸人主:国君。下文的“君上”也指国君。人主左右,指国君亲近的小人。⁹蔽 :蒙蔽、隐瞒。¹⁰卖:卖弄。¹¹重:权。卖权重,即卖弄权势。¹²案据:把持,保护。¹³腹:厚。¹⁴有:通“友”,亲爱的意思。“腹”和“有”都作动词用。¹⁵鼠:代词,指 上文的“左右”。¹⁶酤:卖。¹⁷洁清:清洁。¹⁸挈:提着,提起。¹⁹噬:咬。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
齐有倜(tì)(tǎng)¹生,鲁连²特高妙³
译文:齐国有个倜傥洒脱的士人名叫鲁仲连,他的才气十分高明美妙。
注释:¹倜傥:气宇轩昂,不受拘束的样子。²鲁连:战国时期齐人鲁仲连。³高妙:杰出,出众。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明月¹出海底,一朝开光曜(yào)²
译文:他就像一颗夜明珠从海底升起,散发的光芒一下子照亮了天地。
注释:¹明月:指夜明珠。《淮南子·说山训》高诱注:“珠有夜光、明月,生于蚌中。”²光曜:光辉。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却秦振英声¹,后世仰末照²
译文:他用雄辩游说赵、魏联合拒秦,逼退秦军建立莫大功勋。他的英名传遍天下,他的光辉照耀后世,让后人无限景仰。
注释:¹却秦振英声:指鲁仲连义不帝秦,却秦救赵一事。²末照:犹余光也。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¹
译文:他看轻那些功名富贵,回头笑着拒绝了平原君的千金馈赠。
注释:¹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典故,可见于《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鲁仲连,战国齐人,好奇伟倜傥之画策,而不肯仕宦任职,好持高尚气节。游赵之时,恰遇秦军围赵都邯郸(今河北邯郸),赵国求援于魏国,魏安釐王使客将军辛垣衍令赵尊秦为帝。鲁仲连往见赵相平原君,陈以利害,义不帝秦,坚定赵王抗秦之决心。鲁仲连帮助赵国坚定信念击退秦军后,平原君赵胜以千金相赠,鲁仲连笑道:“所谓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即有取者,是商贾之事也,而连不忍为也。”于是辞别平原君而去,终生不复见。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吾亦澹(dàn)¹人,拂衣²可同调³
译文:我也是和他一样的放达之人啊,事了拂衣去、功成便身退是我们共同的志趣。
注释:¹澹荡:淡薄,不慕名利。²拂衣:超然高举的意思,表示语气坚决。³同调:谓志趣相合。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诗一开始就化用《史记》中的话。“高妙”二字,同时表现其卓异的谋略和清高的节操两个方面;一个“特”字,表达了一腔倾慕之情。“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诗人在此将鲁仲连的出仕视为明月出海,这种极度的推崇,可见诗人对鲁仲连的景仰不同一般。鲁仲连一生大节,史传只举了反对帝秦和助收聊城二事。《古风》的这首则专书前一事。当初辛垣衍劝赵帝秦以图缓颊,平原君已为之犹豫,若无鲁仲连雄辩坚拒,难免因一念之差铸成大错。在此关键时刻,鲁仲连起的作用无异挽澜于既倒。“却秦振英声”五字就是对这事的肯定和推崇。

  而“后世仰末照”一句,又承“明月出海底”的比喻而来,形容其光芒能穿过若干世纪的时空而照耀后人,使之景仰。这是其功业即画策的高妙所致。但鲁仲连的为人钦敬不仅如此,还在于他高尚的人品。当平原君欲以官爵千金相酬时,他却笑道:“所谓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而无取也。即有取者,是商贾之事也,而连不忍为也。”说罢辞去,终身没有再见平原君。“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直书其事,而赞赏之意溢于言表。

  热爱自由和渴望建功立业,本来是两种不同的理想追求,然而一些杰出的盛唐文士却力图将二者统一,并以此与政界庸俗作风相对抗,似曾成为一种思潮。

  功成身退是李白的政治理想和自我设计的重要部分,在这个方面,他引为楷模的历史人物,便是张良、鲁仲连。李白的功成身退主要是为了抬高自己的从政身份,目的在以谋臣策士出仕。这样,自然而然地落实到吟咏者——“吾”身上的,即是对鲁连人格精神的高度推崇,“我”慕其风而愿与之同调了。一“倜傥”,一“澹荡”,既是鲁连的人格写照,也是诗人的精神追求;既是诗人的自许,也是诗人的自期。他是要把对鲁仲连心中由衷的仰慕转化为现实生活中自觉的人格追求,完成他的人生理想与政治理想。

  这首诗直书其事,直抒胸臆,可说是最为质朴的写法。寥寥数句,给读者刻画了一个高蹈而又仗义的历史人物形象,其中又寄寓了诗人自己的理想。全诗虽然有为个人作政治“广告”的意图,却也能反映诗人一贯鄙弃庸俗的精神。“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妾薄命》),这两句诗正好可用来形容李白自己的诗品,即随意挥洒,独具标格。

参考资料:
1、 杨旭辉主编;苏州大学《唐诗鉴赏大辞典》编写组编.唐诗鉴赏大辞典:彩色版.北京:中华书局,2011:299-300
移家避寇逐行舟,厌见南徐江水流。
移家避寇¹逐行舟,厌见南徐²江水流。
注释:¹避寇:760~761年(上元年间)、766~779年(大历年间)中,李嘉佑先后曾任台州、袁州刺史。袁晁陷台州并攻下浙东诸州,历时8月,至公元 763年(广德年间)四月始平,所谓移家“避寇”当指此。²南徐:公元307~312年(永嘉年间)乱后,西晋灭亡,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刘宋特于京口设南徐州安置移民。辖境相当今安徽风阳以东、江苏淮河以 南、长江以北地区。其后,辖境南移,相当今江苏长江以南,南京东北部及丹阳、宜兴以东,无锡以北地区。
吴越征徭非旧日,秣陵凋弊不宜秋。
吴越¹征徭非旧日,秣陵²凋弊不宜秋。
注释:¹吴越:古吴国都吴(今江苏苏州市)、古越国都会稽(今浙江绍兴市),吴越泛指今江苏、浙江及江西、安徽部分地区。²秣陵:古县名,秦始皇改金陵邑置,治今江苏南京市江宁县南。
千家闭户无砧杵,七夕何人望斗牛。
千家闭户无砧杵¹,七夕²何人望斗牛³
注释:¹玷杵:持衣石与棒槌。比喻浣洗。²七夕:阴历七月初七的夜晚。³斗牛:本指二十八宿的斗宿和牛宿。这是复词偏义,主要指牛宿,即牵牛星,一名河鼓,俗称牛郎星。隔银河与织女星相对。古时神话,以牵牛织女为夫妇,每年七月七日夜有鹊乌群集衔接为桥以便织女渡过银;河与牛郎相会。诗句“七夕何人望斗牛”,意思是战乱中,丈夫被征发,生死不知,谁还能指望有夫妻相会之时。
只有同时骢马客,偏宜尺牍问穷愁。
只有同时骢马客¹,偏宜尺牍问穷愁。
注释:¹马客:指章侍御。骢马,青白色的马。东汉桓舆为侍御史,“是时宦官秉权,典执政无所回避。常乘骢马,京师畏惮,为之语日:“行行且止,避骢马御史。””(《后汉书》卷三十七《桓荣传》附桓典)
该诗为公元762~763年、763~764年(广德年间)李为避战乱、居家旅泊京口而作。时北方战火尚未熄灭,南方动乱又起,今江苏、浙江一带大多男子被征发;丁壮不存,田野荒芜,无物可收。身为一州之长的李嘉佑都在为生活困顿而愁苦,一般的平民百姓当然更难以为生了。

zǎoqiūjīngkǒuzhāngshìshūxiāngwènyīnzèngzhīshí--jiāyòu

jiākòuzhúxíngzhōuyànjiànnánjiāngshuǐliú

yuèzhēngyáofēijiùlíngdiāoqiū

qiānjiāzhēnchǔrénwàngdòuniú

zhǐyǒutóngshícōngpiānchǐwènqióngchóu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