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出福字堂,东赴丰乐堤。马首立突兀,阴到龟峰西。
南出福字堂,东赴丰乐堤。马首立突兀,阴到龟峰西。
初若入地窟,将次盘天梯。仰高眼酸黑,忍冻南雾迷。
初若入地窟,将次盘天梯。仰高眼酸黑,忍冻南雾迷。
蜗螺渐逼窄,顶踵相攀跻。浩然诸天宽,始见千峰低。
蜗螺渐逼窄,顶踵相攀跻。浩然诸天宽,始见千峰低。
牂牁五千里,蠕蠕悬白霓。苍梧一点烟,昆仑但丸泥。
牂牁五千里,蠕蠕悬白霓。苍梧一点烟,昆仑但丸泥。
西风中原外,秋色来萋萋。寒峡束百粤,其下巢蛟鲵。
西风中原外,秋色来萋萋。寒峡束百粤,其下巢蛟鲵。
何年倚天剑,一划分沟蹊。遂令万古流,忿怒争排挤。
何年倚天剑,一划分沟蹊。遂令万古流,忿怒争排挤。
大地莽牢落,半空留笑啼。迢遥后人心,境在感亦齐。
大地莽牢落,半空留笑啼。迢遥后人心,境在感亦齐。
黎简

黎简

黎简(1747年6月30日~1799年12月3日),字简民,一字未裁。号二樵,又号石鼎道人、百花村夫子,广东顺德县弼教村人,清代乾嘉年间岭南著名诗人、书画家。乾隆五十四年拔贡。诗画书称三绝,诗学李贺、黄庭坚,刻求新颖,书得晋人意。性喜山水,与张如芝、谢兰生、罗天池并称为粤东四大家。有《五百四峰草堂诗文钞》、《药烟阁词钞》等。 ▶ 17篇诗文

猜您喜欢
姜太公贱卖了磻溪岸,韩元帅命博得拜将坛。羡傅说守定岩前版,叹灵辄吃了桑间饭,劝豫让吐出喉中炭。如今凌烟阁一层一个鬼门关,长安道一步一个连云栈。
姜太公¹贱卖了磻(pán)²岸,韩元帅³命博得拜将坛。羡傅说守定岩前版,叹灵辄(zhé)吃了桑间饭,劝豫让吐出喉中炭。如今凌烟阁⁸一层一个鬼门关,长安道一步一个连云栈¹⁰
译文:姜太公轻易地就离开了垂钓的磻溪岸,韩信拼着性命才登上了拜将坛,傅说若能固守岩前筑墙才值得羡慕,灵辄用性命回报桑间一饭之恩委实可叹,谁能劝豫让不要报恩索性吐出喉中炭就好了。如今的凌烟阁一层一个鬼门关,仕途上一步一个连云栈。
注释:仙吕:宫调名。仙吕宫是元曲常用宫调之一。寄生草:曲牌名。北曲属仙吕宫,亦入商调。全曲七句五韵。¹姜太公:即吕尚。²磻溪:一名璜河,在陕西宝鸡县东南。相传溪上有兹泉,为姜太公垂钓遇文王处。³韩元帅:即韩信。汉高祖拜为大将,后被吕后杀害。⁴命博得:用生命换取得。⁵傅说:殷商名相。他隐居傅岩(今山西平陆)时,曾为人版筑(用框架筑土墙)。殷高宗“夜梦得圣人,名曰说”(《史记·殷本纪》)。⁶灵辄:春秋时晋人。据《左传·宣公二年》载:晋灵公的大夫赵宣子曾于首阳山打猎,在桑阴中休息,看到饿人灵辄,便拿饭给他吃,并给了他母亲饭和肉。后晋灵公想刺杀宣子,派灵辄作伏兵,他却倒戈相救,以报一饭之恩。⁷豫让:战国晋人。据《史记·刺客列传》载:豫让为晋国大夫智伯家臣,备受尊宠。后智伯为赵襄子所灭,他便“漆身为癞,吞炭为哑”,企图行刺赵襄子,为智伯报仇。后事败为襄子所杀。⁸凌烟阁:唐太宗图画功臣的殿阁。此借指高官显位。⁹长安道:指仕途。¹⁰连云栈:陕西褒谷与斜谷间的栈道。在今陕西褒城一带,是由陕入蜀要道。此喻危险的仕途。

  这首曲揭露了仕途的艰难和官场的险恶,劝诫人不必为虚名卖命,连举五个古人,皆一一予以否定;结尾处直指元代仕途,尤足以惊世骇俗。全曲层层递进,以古鉴今,感情愤激。排比对仗的运用,使愤懑之情表达得淋漓恣肆,使用衬字,一唱三叹的节奏,加强了艺术效果。

  此篇用了五则历史人物的典故,五句中作者又以饱含感情色彩的精练语言,表示了自己“感叹”的导向。

  第一句与第二句对仗,用了两位历史人物的典故。姜太公见纣王荒淫无道,晚年隐居渭水南岸磻溪垂钓,被周文王访贤而得,后辅佐武王伐纣,建立周国。本是老年得志,风光荣耀,但作者用“贱卖”二字,对此持以嘲讽态度。可见作者认为姜太公放弃了悠闲安乐的垂钓生活而选择卷入一场生死权势的争夺中是不明智的。韩信虽获得了封侯拜将的荣耀,但这身外之名是在战场厮杀中挣得的,“命博”二字可见这功名背后蛰伏着的可怕的性命危机。作者翻空出奇,认为天下文臣武将引以为万世楷模的人费其一生所争的不过蝇头虚利。

  第三句、第四句与第五句为鼎足对,例举了傅说、灵辄、豫让三人的典故。对这三人作者分别用了“羡”“叹”“劝”。“羡”傅说,表面是羡慕傅说在傅岩筑城隐逸安稳一生,而实则是正话反说,傅说并未“守定岩命版”而是被武丁访贤所得,举以为相,栖身庙堂,劳碌终生。“叹”灵辄,可见作者对于灵辄为报赵宣子桑间赠饭之恩而临阵倒戈,拼死相救甚至失去生命感到十分惋惜,一顿饭与人的生命相比孰轻孰重,自不待言。“劝”豫让,豫让为报智伯知遇之恩,漆身为癞,吞炭为哑去行刺赵襄子,事败被杀,作者视豫让损伤身体赔上性命的愚忠为不当之举。逝者已矣,生者当珍惜生命而不是作无谓的牺牲。

  第六、七句推开一步,由历史回到现实,直指元朝仕途。求取功名的“凌烟阁”与“长安道”的必经之路却是威胁生命的险恶地带“鬼门关”“连云栈”,可见当下的仕途艰难官场险恶,读之触目惊心。这是对热衷功名利禄之人的当头棒喝,劝解世人不必为虚名卖命。

  此曲的难得之处在于,作者从传统道德价值评判中脱身而出,他洞察古今名人义士头上的道德光环,感慨受人标榜的功臣名将和民间义士的遭遇,回到生命本质。李调元《雨村曲话》称赞其曲为“他人不能道”,可见一斑。全曲嬉笑怒骂,实则锋利深刻,一往情深,充满人文关怀,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曹雪芹《红楼梦》)也。

参考资料:
1、 陈鹏 闫丽红.元曲三百首鉴赏辞典[M].武汉:崇文书局,2020:285-286
2、 李修生.元曲大辞典(修订版)[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3:331
月到东南秋正半。双阙中间,浩荡流银汉。谁起水精帘下看。风前隐隐闻箫管。
月到东南秋正半。双阙(què)¹中间,浩荡流银汉²。谁起水精帘³下看。风前隐隐闻箫管
译文:秋天正半,月亮转到东南方的天中。在宫殿的双阙中间,银河在浩荡奔流。是谁起来在水精帘下窥看?在风中隐隐听到呜咽的箫管之声。
注释:蝶恋花:词牌名,本名“鹊踏枝”,又名“黄金缕”“卷珠帘”“凤栖梧”“明月生南浦”“细雨吹池沼”“一箩金”“鱼水同欢”“转调蝶恋花”等。本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双阙:古代宫殿、祠庙、陵墓前两边高台上的楼观。因两者中间有空缺,故名双阙。²银汉:天河,银河。³水精帘:用水晶制成的帘子,泛指晶莹华贵的帘子。水精,同“水晶”。唐李白《玉阶怨》:“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⁴箫管:排箫和大管。泛指管乐器。此句暗指皇上正和宠爱的人一起宴饮欢娱。
凉露湿衣风拂面。坐爱清光,分照恩和怨。苑柳宫槐浑一片。长门西去昭阳殿。
凉露湿衣风拂面。坐¹爱清光²,分照恩和怨。苑(yuàn)柳宫槐(huái)³浑一片。长门西去昭阳殿
译文:寒露沾湿衣服,微风吹拂着面庞。一个人欣赏明月的清光,这月光同时照着承恩和幽怨的人。宫苑中的柳树和槐树浑然一体。长门宫西边就是昭阳殿啊。
注释:¹坐:因为。²清光:月光。³苑柳宫槐:宫苑中的树木。比喻沐浴雨露天恩。⁴长门:汉宫名。汉武帝陈皇后失宠,被罢退居长门宫,求司马相如为作《长门赋》。后因以长门借指失宠女子居住的寂寥凄清的宫院。⁵昭阳殿:宫殿名。汉武帝时后宫八区中有昭阳殿,成帝时赵飞燕居之。后世小说戏剧多以昭阳指皇后之宫。

  借用宫词的体裁,以寓对“君国”的情思。封建宫廷中,专制君主和宫人的关系,纯粹是主奴关系,宫人们仰承君主的鼻息,盼望能得到恩宠,这与文人们希冀进入朝廷,谋取官位是一致的,所以历来文人宫词中的宫怨,实质上也就是文人失意时的怨愤。作于1908年秋。

  月亮转到东南方的天中,正是秋半时候在宫殿的双阙中间,银河在浩荡奔流。是谁人起来在水精帘下窥看?只听到晚风吹送来隐隐的箫管之声。凉露沾湿了她的衣裳,西风拂面。她自个儿在欣赏明月的清光———分别照着宫中两处的承恩和孤怨。苑中的杨柳和宫里的槐树,望去连成一片,唉,长门宫西去就是昭阳殿了。

  清秋时分的孤寂情思。这阕词用语深沉冷艳,“银汉”、“水精帘”、“凉露”、“清光”尽是冷的意象,表达了词人内心一片冰封的茫茫世界。静安先生常用这样的语句来搭建心中的“理想国”,愿常住于此,隔绝红尘,这是词人对自己人格精神的忠诚恪守,对“般若境界”的孜孜追求,诚如饶宗颐《人间词话平议》评云:“拳拳忠悃”,让人唏嘘不已。

diéliànhuā··yuèdàodōngnánqiūzhèngbàn--wángguówéi

yuèdàodōngnánqiūzhèngbànshuāngquēzhōngjiānhàodàngliúyínhànshuíshuǐjīngliánxiàkànfēngqiányǐnyǐnwénxiāoguǎn

liáng湿shīfēngmiànzuòàiqīngguāngfēnzhàoēnyuànyuànliǔgōnghuáihúnpiànzhǎngmén西zhāoyáng殿diàn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晨光¹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译文:晨光初照,屋室通明,早衙鼓正开始咚咚地敲响。
注释:¹晨光:曙光;阳光。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鼓窗语(yù)¹报天晴。
译文:小狗在台阶上睡觉知道大地已经变得潮湿,小鸟在窗前不停鸣叫仿佛在报告天晴的消息。
注释:¹语:作动词,鸣叫之意。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半销宿酒¹头仍重,新脱冬衣²体乍轻。
译文:醉意还未完全消散,仍感头重脚轻,刚刚脱去了冬衣顿时感觉身体轻松爽快。
注释:¹宿酒:犹宿醉。²冬衣:冬季御寒的衣服。
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睡觉(jué)¹心空²思想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译文:睡醒后只觉得心境空明再无烦恼,大概是夜里没有思乡之梦撩人愁思的缘故吧。
注释:¹睡觉:睡醒。²心空:佛教语。谓心性广大,含容万象,有如虚空之无际。亦指本心澄澈空寂无相。³思想:思忖,考虑,烦恼。⁴乡梦:思乡之梦。

  此诗通过对春天早晨所见所闻所感的抒写,反映了诗人在杭州的第一个春天即将来临时内心的喜悦激动之情。全诗笔致轻灵素淡,节奏流畅欢快,充满着热爱生活的情趣。

  从诗的结构看,前四句写诗人在早晨的所闻所见,后四句则是抒发诗人对早春气象的感受。

  也许是因为诗人对春天特有的敏感,他一大早就醒来了。此时晨光初照,早鼓正响,大概是天气转暖、大地变得潮湿的缘故吧,那在台阶上贪睡的小狗儿也摆摆尾巴,懒洋洋地爬起来;而一向活泼的小鸟更不会放过这可爱的时光,正在窗前叽叽喳喳不停地欢叫着,似乎是在向人们报告着美好天气的到来,催促着人们早早起床。这四句通过晨光、鼓声以及对春天极为敏感的两个动物——犬、鸟的传神刻画,在紧扣“早”字主旨的同时,又隐隐透露出春天的气息。

  诗歌的后半部分表现了诗人在这样春天气息越来越浓郁的环境下,产生的轻松愉快之感。

  “半销宿酒头仍重”说明昨日饮酒甚多。春宵佐以美酒,自是人生一大乐事,以致诗人忘了自身的酒量,开怀畅饮,一醉方休,到次日早晨起来尚有头重脚轻之感。“新脱冬衣”表明正是早春气候,脱去冬衣会令人焕然一新,轻松爽快,所以说“体乍轻”。“体乍轻”而“头仍重 ”,值此酒意未竟消之际,当有头重脚轻、飘飘无定之感。这既是实写酒意未消时身体真实的感觉,同时也是美好的春色令诗人陶醉。正所谓酒不醉人人自醉。在这样的境界中,他忘记了一切忧愁和烦恼,以致于“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这两句照应诗题,写夜间因为没有乡梦撩人愁思,睡醒后心境空明。暗示出诗人的身心已完全被春天的气息所感染,他又迎来了一个明媚的春天。

  全篇无论是写自然景物还是写自己的生活与心态,都笔致轻灵素淡,充满着情趣。节奏也是流畅、欢快的,字里行间,融注着诗人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

zǎoxìng

bái tángdài 

chénguāngchūzhàoliángmíng chūkāiménshēng 
quǎnshàngjiēmiánzhīshī湿 niǎolínchuāngbàotiānqíng 
bànxiāo宿jiǔtóuréngzhòng xīntuōdōngzhàqīng 
shuìjuéxīnkōngxiǎngjìn jìnláixiāngmèngduōchéng 
安西幕府多材雄,喧喧惟道三数公。
安西¹幕府多材雄,喧(xuān)喧惟道三数公。
译文:安西幕府才俊豪雄众多,鼎鼎有名的就数你们三位。
注释:侍郎、判官:唐代官职名。¹安西:唐代安西都护府,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
绣衣貂裘明积雪,飞书走檄如飘风。
绣衣¹貂裘明积雪,飞书走檄(xí)如飘风。
译文:监察官的绣衣貂裘明如白雪,飞书走檄的笔法快如飘风。
注释:¹绣衣:御史所服,此用《汉书》绣衣直指事。
朝辞明主出紫宫,银鞍送别金城空。
朝辞明主出紫宫¹,银鞍(xí)送别金城空。
译文:今朝辞别明主出了皇宫,你们骑的银鞍马一去,金城顿时显得空寂。
注释:¹紫宫:指皇宫。
天外飞霜下葱海,火旗云马生光彩。
天外飞霜下葱海¹,火旗云马生光彩。
译文:天外飞来的霜雪正落在安西的葱岭翰海,你们一去,火红的旗帜,云飞似的骏顿添光彩。
注释:¹葱海:指葱岭一带。
胡塞清尘几日归,汉家草绿遥相待。
胡塞(sài)清尘¹几日归,汉家草绿遥相待。
译文:边境安定的时候就要到了,等再次青草碧绿时,我在长安等待你们凯旋。
注释:¹清尘:原指佛除尘垢,此指边境安定。

sòngchéngliúèrshìlángjiānpànguānān西--bái

ān西duōcáixióngxuānxuānwéidàosānshùgōngxiùdiāoqiúmíngxuě

fēishūzǒupiāofēngcháomíngzhǔchūgōngyínānsòngbiéjīnchéngkōng

tiānwàifēishuāngxiàcōnghǎihuǒyúnshēngguāngcǎisāiqīngchénguī

hànjiācǎo绿yáoxiāngdài

剑阁横云峻,銮舆出狩回。
剑阁横云峻,銮(luán)(yú)¹出狩²回。
译文:剑门山高耸入云,险峻无比;我避乱到蜀,今日得以回京。
注释:幸蜀西至剑门:幸蜀:驾临四川。剑门,古县名,今四川省剑阁东北,因剑门山而得名。此诗是唐玄宗李隆基在安史之乱时长安收复后从四川回京时,行至剑门时所写。¹銮舆:皇帝的车驾,此处是李隆基自指。²出狩:皇帝到外地巡视称出狩。
翠屏千仞合,丹嶂五丁开。
翠屏千仞合,丹嶂(zhàng)五丁开¹
译文:只见那如翠色屏风的山峰,高有千仞,那如红色屏障的石壁,全凭五位大力士开出路径。
注释:¹五丁开:传说中蜀道是由五个大力士(五丁)开通的。
灌木萦旗转,仙云拂马来。
灌木萦(yíng)旗转,仙云拂马来。
译文:灌木丛生,好似缠绕旌旗,时隐时现;白云有如飞仙,迎面拂拭着马来。
乘时方在德,嗟尔勒铭才。
乘时¹方在德,嗟(jiē)尔勒铭才²
译文:治理国家应该顺应时势,施行仁德之政,各位大臣,你们平定叛乱,建功立业,是国家的栋梁之才。
注释:¹乘时:顺应时势。²勒铭才:建功立业的才能。西晋时张载作《剑阁铭》,晋世祖司马炎派人刻于石上。铭中有“兴时在德,险亦难恃”之语。

  “剑阁横云峻,銮舆出狩回”二句,开篇扣题,力度千钧。剑阁天险,銮舆人主,铢两悉称。“峻”是剑门山主要的特征,其它如道路险曲等,都由“峻”字生出。诗中不去写山,只抓住山腰“横云”这一特定景观来写:在平原高不可及的层云,此刻只是层层低徊于剑门腰际,足见山高岭峻路险。“横”字,描绘出层云叠起,横截青峰,与峻伟山势,共同构成一种浩然雄劲的气势。经过首句先声夺人的渲染,出句交待皇舆返京,经行剑阁情事。《春秋》为尊者讳,天子逃窜,每称“出狩”,用来不免难堪。但“出狩”下紧缀一个“回”字,又很能显出玄宗心境的爽朗和愉悦。两句一景一事,领起下文。

  颔联二句:“翠屏千仞合,丹嶂五丁开”,互文见意。“屏”,“嶂”均指山峰,“翠”、“丹”渲染山色之美,玄宗回京经过剑阁,虽已是十月初冬时分,但南国天气,正是枫叶流丹、青松积翠的好季节。山路萦绕,只见座座山峦,红绿纷呈,丹翠辉映。“千仞合”写道路险阻。皇舆经行,抬头看去,剑门七十二峰拥挤堆叠,壁立千仞,仿佛扇扇闭合的大门。山势最险处,“峭壁中断,两岩相嵌,形似剑门”,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关隘所在,山也因此得名,“五丁开”形象道路之险,其中流传一个神奇的传说:

  秦惠王伐蜀不识道路,于是造五只石牛,置金牛尾下,扬言牛能屙金。蜀王负力信以为真,派五壮士拉牛回国,为秦开出通蜀的道路。

  “灌木萦旗转,仙云拂马来”,落笔于事,事中见景。“灌木”句写道路之曲。太白诗“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足见弯道众多。仪仗左转右转,旌旗摇动,乘舆前行,反觉是路边的树木山石在转移倒退。“仙云”呼应首联“横云”,山中之云;远看阴浓层叠,等到拂马而来,却丝丝缕缕,轻灵洁白,使人看了,顿觉澄洁清爽,加上地势之高,如入仙境。

  尾联“乘时方在德,嗟尔勒铭才”,是就剑阁石壁所勒张载铭文发议论,张氏在《剑阁铭》中明确提出,“兴实在德,险亦难恃”,并在文尾声明撰铭宗旨:“勒铭山阿,敢告梁益”,警告汉中和四川的不臣者,天命所钟,在德不在险。玄宗读罢铭文,深有同感。“乘时方在德”,“乘时”,是说眼前出现平叛的大好形势。他相信李唐王朝德在人间,也相信其子肃宗的仁智,祸患很快就会消除。当然,面对铭文,玄宗也不会忘记,他追求享受、滥用佞人,与这次动乱的发生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不免感叹自己昔日之非,不无悔恨。因此对张载的识见才华十分称赏:“嗟尔勒铭才”,“嗟”是赞叹之词。

  此诗格调庄严,笔力扛鼎。虽作于乱中,不失盛唐气象。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6月版,第75-77页

xìngshǔ西zhìjiànmén

lóng tángdài 

jiànhéngyúnjùn luánchūshòuhuí 
cuìpíngqiānrèn dānzhàngdīngkāi 
guànyíngzhuàn xiānyúnlái 
chéngshífāngzài jiēěrmíngcá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