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闲言语,何须要许多。
林下闲言语,何须要许多。
几乎三百首,足以备吟哦。
几乎三百首,足以备吟哦。

{{shàngxiàrǎn}}xiùcáiqiúshīyín--shàoyōng

línxiàxiányányàoduō

sānbǎishǒubèiyínó

邵雍

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今河南辉县市百泉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1299篇诗文

猜您喜欢
绣幄鸳鸯柱,红情密、腻云低护秦树。芳根兼倚,花梢钿合,锦屏人妒。东风睡足交枝,正梦枕瑶钗燕股。障滟蜡、满照欢丛,嫠蟾冷落羞度。
绣幄鸳鸯柱¹,红情密、腻云低护秦树²。芳根兼倚,花梢(shāo)(diàn)³,护屏人妒。东风睡足交枝,正梦枕瑶钗燕股。障滟(yàn)蜡、满照欢丛,嫠(lí)冷落羞度。
译文:一棵棵连在一起的海棠树干,好象是一对对相依的鸳鸯,花团锦簇。红花开得茂盛,绿叶低垂,像似在护卫着连理的海棠。美丽的树根在地下相互交错依靠,柔嫩的花梢如精美的盒扇般相互依傍,惹得深闺女子嫉妒感伤。和煦的春风中,海棠花像美人熟睡,倚卧在相交的花枝上,如同情人进入甜蜜的梦乡,形似燕尾的玉钗遗落枕旁。多情的人举起红蜡烛,照遍美丽的海棠,尽情游玩观赏,月宫中孤居的嫦娥见此情景,更感幽怨哀伤。
注释:¹绣幄鸳鸯柱:海棠全株花盛开时如绣幄,连理枝则如鸳鸯柱。²秦树:秦中(今陕西省一带)有双株海棠。³钿合:盛珠宝首饰之盒,有上下两扇。⁴护屏人:富贵家女子。⁵交枝:枝柯相交。⁶燕股:玉钗两股如燕尾。⁷满照欢丛:夜晚用烛照花丛。⁸嫠蟾:嫦娥在月宫无夫,故称嫠蟾。嫠:寡妇。
人间万感幽单,华清惯浴,春盎风露。连鬟并暖,同心共结,向承恩处。凭谁为歌长恨?暗殿锁、秋灯夜语。叙旧期、不负春盟,红朝翠暮。
人间万感幽单,华清惯浴,春盎¹风露。连鬟(huán)²并暖,同心共结,向承恩处。凭谁为歌长恨³?暗殿锁、秋灯夜语。叙旧期、不负春盟,红朝翠暮(mù)
译文:人世间的许多人都感到孤单凄凉,有几人能像杨贵妃那样赐浴华清池,尽情地享受皇帝的雨露风光。他们在温暖的芙蓉帐中,同心共结,相依相傍,誓愿世世代代永不分离。可为什么生死两茫茫,谁创作长恨歌,把绵绵此恨永久传唱?幽暗的宫门紧锁着,长夜孤独凄凉很漫长,只能独自对着一盏青灯诉说,盼望着佳人早日归来,实现旧日爱情的盟誓,能双双化作这连理的海棠,海誓山盟,永不分离。华清:指贵妃曾浴于华清池。
注释:¹春盎:春水盈满。²连鬟:女子所梳双髻,名同心结。³歌长恨:指白居易《长恨歌》。

  “绣幄鸳鸯柱。红情密,腻云低护秦树”三句点明海棠花及所处的环境。“绣幄”,彩绣的大帐,富贵人家用来护花。“鸳鸯柱”指成双成对的立柱,用来支撑大帐。花为连理,柱亦成双。“红情密”言海棠花花团锦簇,十分繁茂。以“情密”写花,拟人称物。“腻云”常用来描摹女子云鬓,这里以云鬓衬香腮来比喻翠叶护红花。“秦树”指连理海棠。《阅耕录》中记载秦中有双株海棠,高数十丈。此三句虽写花,但处处照应人事,柱为“鸳鸯”,花为“红情”、“腻云”,花色之中如谋人面。“秦树”景谢此事发生于长安一带,于是李杨故事刚一开篇就隐约可见了。“芳根兼倚,花梢钿合,锦屏人妒”,三句正面描写连理海棠。

  下面两根相倚,上面花梢交合,“锦屏人”指幽居深闺女子。海棠上下都连在一起,亲密无间,使得闺中绣女羡妒不已。“东风睡足交枝,正梦枕瑶钗燕股”,二句描写海棠花的妖态,她在交合的枝头沉沉睡去,而这交枝在她的梦中变成了燕股玉钗。苏轼咏海棠有句云:“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词中这三句正是化用东坡诗意,写人们连夜秉烛赏花的情景。“滟蜡”形容蜡泪多。“满照”的“满”字形容烛光明亮,“欢丛”指海棠交合的枝叶。“嫠蟾”的“嫠”则突显出嫦娥的孤单冷落,因自哀自怜而羞见连枝海棠。词的上片重在描摹连枝海棠的形态,同时句句关联美人神态。作者体物工细,运笔浑化,成功地做到了人情物态的水乳交融。

  过片宕开一笔,从咏花转而叙人事。“人间万感幽单,华清惯浴,春盎风露”。作者感叹世间千万不成连理的夫妇,他们过着孤独寂寞的生活。此句与“嫠蟾”句相呼应。“华清”二句描写贵妃占尽风情雨露。“连鬟并暖,同心共结,向承恩处”。古代女子出嫁后,将双鬟合为一髻,示有所归属,夫妻恩爱,还要绾结罗带以表同心。杨妃承恩得宠,与明皇形影相随。“连”、“同”又扣合题面“连理”,并照应上片的“兼倚”、“钿合”二句,写人亦不离咏花。“凭谁为歌长恨,暗殿锁、秋灯夜雨”。李杨情事建筑在“人间万感幽单”的基础上,自然好景不长。后来他们仓惶西逃,杨妃终于死在马嵬事变中。词写到李杨最欢乐处,笔锋突然转到香消玉殒的悲剧,援用《长恨歌》诗意,内容更深厚,联想更丰富。《长恨歌》中写长恨处很多,而词只把“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涵括到词中,仅仅七个字:“暗殿锁、秋灯夜雨”,却写出了玄宗回京后作太上皇,受到肃宗软禁;杨妃已殒命它乡,孤独寂寞的情景。“锁”字形容高大深邃的宫殿为夜气笼罩,兼有被软禁之意,夜雨灯昏,更为凄凉。和上片的“障滟蜡,满照欢丛”形成鲜明对照。“叙旧期,不负春盟,红朝翠暮”三句花人合写。“旧期”就是七月七日,“春盟”就是生生世世为夫妇的盟誓。“红朝翠暮”就是朝朝暮暮、永不分离。意思是希望赏花之人能连理海棠一样,永远相随。

  词人在描写连理海棠时,抓住特征进行铺陈,且情景交融,含蓄感人。连理海棠是双本相连的海棠。唐玄宗李隆基宠爱杨贵妃,把杨贵妃比作海棠。玄宗和杨妃又有世世代代为夫妇的誓言。这篇吟咏连理海棠的词就以李杨情事为线索展开。

  这首词描写连枝海棠时,扣住描写对象的特征,写得细密贴切。如“芳根兼倚,花梢钿合”、“交枝”、“瑶钗燕股”,或描摹,或比喻,从正面扣合“连枝”特点。“锦屏人妒”、“嫠蟾冷落”,又是以对比反衬的手法来写“连枝”。两相对照,形象更显丰满。另外,这首词咏物而不拘泥于物,物态人情,难分彼此,花中有人,人不离花。如结尾几句,若确指李杨,则盟誓在七月七,不在春日;若坐实指海棠,花不能言,难以践约。但若细细品味,又是句句咏花,句句写人。

  这首词写得精致含蓄,意境深远。结构十分严谨,词之上下片、起句结尾互相呼应拍合,极为精当有秩。此篇用丽字极多,如绣、鸳鸯、红、芳、花、钿等等,运用这些丽字时词人注意到这些丽字和表现题材的切合,不使其游离于内容之外,它们都是扣紧连理海棠和李杨事的主题,是为表现其内涵服务的。并且词人善于用动词调动这些丽字,使词能达到声情并茂的感人效果。

参考资料:
1、 王学太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1992-1994

yànqīng ·liánhǎitáng

wényīng sòngdài 

xiùyuānyāngzhù hóngqíng yúnqínshù fānggēnjiān huāshāodiàn jǐnpíngrén dōngfēngshuìjiāozhī zhèngmèngzhěnyáochāiyàn zhàngyàn mǎnzhàohuāncóng chánlěngluòxiū 
rénjiānwàngǎnyōudān huáqīngguàn chūnàngfēng liánhuánbìngnuǎn tóngxīngòngjié xiàngchéngēnchù píngshuíwèichánghèn àndiàn殿suǒ qiūdēng jiù chūnméng hóngzhāocuì 
鬓棱初翦玉纤弱。早春入、屏山四角。少年买困成欢谑。人在浓香绣幄。
鬓棱初翦玉纤弱。早春入、屏山四角。少年买困成欢谑。人在浓香绣幄。
霜丝换、梅残梦觉。夜寒重、长安紫陌。东风入户先情薄。吹老灯花半萼。
霜丝换、梅残梦觉。夜寒重、长安紫陌。东风入户先情薄。吹老灯花半萼。

  上片“鬓棱”五句,忆年青时情景。言室中伊人刚剪成了一种有棱有角的鬓发新式样,其形体纤弱,更显得婀娜多姿。春天的气息早已从屏风四周向房中渗透进来。在春暖花香之时,有位少年男子在这香气弥漫的绣屋中偷懒假寐,引起了屋中伊人善意的取笑。

  下片“霜丝换”四句,叙老年情景。言如今这位少年已是人老体衰,发如秋霜,处境犹如凋零的梅花,也似黄粱梦醒。虽然身处繁华似锦的临安都城,但老人的感觉恰如夜深寒重一般压抑;春风虽象从前一样吹拂着室中的灯光,然而老人也只感到它只是为了要吹灭灯光,吹残梅花,而没有了以前年青时代感受到的春的温情。

  全词直叙今昔对春的感受,愈发显出了词人对老境凄凉的深有体会。此词与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词:“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两相对照参阅,则可见吴词之直,辛词之曲也。

xìnghuātiān··bìnléngchūjiǎnxiānruò--wényīng

bìnléngchūjiǎnxiānruòzǎochūnpíngshānjiǎoshǎoniánmǎikùnchénghuānxuèrénzàinóngxiāngxiù

shuānghuànméicánmèngjuéhánzhòngzhǎngāndōngfēngxiānqíngbáochuīlǎodēnghuābànè

昔献长杨赋,天开云雨欢。
昔献长杨赋,天开云雨欢。
译文:以前我曾经在长安和扬雄一样献《长杨赋》,那真是天开日耀云雨欢。
当时待诏承明里,皆道扬雄才可观。
当时待诏承明里,皆道扬雄才可观。
译文:当时作为翰林待诏在承明殿里,朝廷中人都称赞我有扬雄之才,文章可观。
敕赐飞龙二天马,黄金络头白玉鞍。
敕赐飞龙二天马,黄金络头白玉鞍。
译文:皇上还敕赐我两匹飞龙天马,黄金打的络头,白玉做的鞍,威风极了。
浮云蔽日去不返,总为秋风摧紫兰。
扬云蔽日去不返,总为秋风摧紫兰。
译文:可是好日子不长,浮云蔽日,小人献谗,我一去不返;佞臣陷害,总像那萧瑟的秋风力摧紫色兰花。
角巾东出商山道,采秀行歌咏芝草。
角巾东出商山道,采秀行歌咏芝草。
译文:我头戴道士的角巾,向东出商山道去了洛阳;边采秀花,边行路,边歌咏芝草。
路逢园绮笑向人,两君解来一何好。
路逢园绮笑向人,两君解来一何好。
译文:路上人都笑说我是商山四皓。两君分手以来,情况还好吗?
闻道金陵龙虎盘,还同谢朓望长安。
闻道金陵龙虎盘,还同谢朓望长安。
译文:听说金陵是个虎踞龙盘之地,还可以与谢脁将军一同北望长安。
千峰夹水向秋浦,五松名山当夏寒。
千峰夹水向秋浦¹,五松名山当夏寒。
译文:秋浦山峦重叠,千峰夹一水,更有五松名山四季清凉,可消夏寒。
注释:¹秋浦:水名,在池州,秋浦县依此水立名。
铜井炎炉歊九天,赫如铸鼎荆山前。
铜井炎炉歊九天,赫如铸鼎荆山前。
译文:铜矿井炼铜炉,热腾九天,仿佛当年黄帝在荆山前铸鼎。
陶公矍铄呵赤电,回禄睢盱扬紫烟。
陶公矍铄呵赤电,回禄睢盱扬紫烟。
译文:陶安公精神矍铄,呼唤赤电火神,神态跋扈,飞扬紫烟。
此中岂是久留处,便欲烧丹从列仙。
此中岂是久留处,便欲烧丹从列仙。
译文:这里可不是久留之处,来这里是为了炼烧金丹,飞升列仙。
爱听松风且高卧,飕飕吹尽炎氛过。
爱听松风且高卧,飕飕吹尽炎氛过。
译文:我爱听松风且喜松下高卧,飕飕清风吹尽炎气。
登崖独立望九州,阳春欲奏谁相和?
登崖独立望九州,阳春欲奏谁相和?
译文:登崖独立,放眼望九州,欲奏阳春白雪,有谁相和?
闻君往年游锦城,章仇尚书倒屣迎。
闻君往年游锦城¹,章仇尚书²倒屣迎。
译文:听说你往年游谒锦城成都,章仇兼琼尚书对你佩服得不得了,对你倒屣相迎。
注释:¹锦城:即蜀郡成都府城。²章仇尚书:章仇兼琼。《通鉴》:天宝五载,以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为户部尚书。《宝刻丛编》:章仇兼琼,鲁郡任城人,官至户部尚书、殿中监,谥曰忠。《三国志》:蔡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王粲在门,倒展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
飞笺络绎奏明主,天书降问回恩荣。
飞笺络绎奏明主,天书降问回恩荣。
译文:并飞书奏章向明主皇上推荐你,天子还下诏天书降下恩荣。
肮脏不能就珪组,至今空扬高蹈名。
肮脏不能就珪组,至今空扬高蹈名。
译文:可你却傲然不愿去当官,至今到处都传扬你高尚的名字。
夫子工文绝世奇,五松新作天下推。
夫子工文绝世奇,五松新作天下推。
译文:夫子你的文章举世奇绝,你在五松山的新作天下推举。
吾非谢尚邀彦伯,异代风流各一时。
吾非谢尚邀彦伯,异代风流各一时。
译文:吾可不敢说我是谢脁,你是袁宏,但异代风流各一时,各领时代风骚。
一时相逢乐在今,袖拂白云开素琴,弹为三峡流泉音。
一时相逢乐在今,袖拂白云开素琴,弹为三峡流泉音。
译文:和你相逢,其乐无穷,卷卷袖口,咱们拂着白云弹琴,先弹奏一曲《三峡流泉》的音乐。
从兹一别武陵去,去后桃花春水深。
从兹一别武陵去,去后桃花春水深。
译文:从此一别,我要去武陵山了。去那里以后,桃花春水深,恐怕难以再见了!

xiùcáisōngjiànzèng--bái

xiànzhǎngyángtiānkāiyúnhuān

dāngshídàizhàochéngmíngjiēdàoyángxióngcáiguān

chìfēilóngèrtiānhuángjīnluòtóubáiān

yúnfǎnzǒngwèiqiūfēngcuīlán

jiǎojīndōngchūshāngshāndàocǎixiùxíngyǒngzhīcǎo

féngyuánxiàoxiàngrénliǎngjūnjiěláihǎo

wéndàojīnlínglóngpánháitóngxiètiǎowàngzhǎngān

qiānfēngjiāshuǐxiàngqiūsōngmíngshāndāngxiàhán

tóngjǐngyánxiāojiǔtiānzhùdǐngjīngshānqián

táogōngjuéshuòāchìdiànhuísuīyángyān

zhōngshìjiǔliúchù便biànshāodāncónglièxiān

àitīngsōngfēngqiěgāosōusōuchuījǐnyánfēnguò

dēngwàngjiǔzhōuyángchūnzòushuíxiāng

wénjūnwǎngniányóujǐnchéngzhāngchóushàngshūdàoyíng

fēijiānluòzòumíngzhǔtiānshūjiàngwènhuíēnróng

āngzàngnéngjiùguīzhìjīnkōngyánggāodǎomíng

zigōngwénjuéshìsōngxīnzuòtiānxiàtuī

fēixièshàngyāoyàndàifēngliúshí

shíxiāngféngzàijīnxiùbáiyúnkāiqíndànwèisānxiáliúquányīn

cóngbiélínghòutáohuāchūnshuǐshēn

无田甫田,维莠骄骄。无思远人,劳心忉忉。
无田(diàn)甫田(tián)¹,维莠(yǒu)²骄骄³。无思远人,劳心忉(dāo)
译文:大田宽广不可耕,野草高高长势旺。切莫挂念远方人,惆怅不安心惶惶。
注释:¹无田甫田:不要耕种大田。田,治理。甫田,大田。²莠:杂草;狗尾草。³骄骄:犹“乔乔”,高大貌。⁴忉忉:心有所失的样子,一说忧劳貌。
无田甫田,维莠桀桀。无思远人,劳心怛怛。
无田甫田,维莠桀(jié)¹。无思远人,劳心怛(dá)²
译文:大田宽广不可耕,野草深深长势强。切莫挂念远方人,惆怅不安心怏怏。
注释:¹桀桀:借作“揭揭”,高大貌。²怛怛:悲伤。
婉兮娈兮。总角丱兮。未几见兮,突而弁兮!
婉兮娈¹兮。总角²(ɡuàn)³兮。未几见兮,突而弁(biàn)兮!
译文:漂亮孩子逗人怜,扎着小小羊角辫。才只几天没见面,忽戴冠帽已成年。
注释:¹婉、娈:毛传:“婉娈,少好貌。”²总角:古代男孩将头发梳成两个髻。³丱:形容总角翘起之状。⁴弁:成人的帽子。古代男子二十而冠。

  对这首诗主旨的看法分岐很大,比较流行的旧说有:刺齐襄公(《毛序》:“大夫刺襄公也,劳礼义而求大功,不修德而求诸侯,志大心劳,所以求者非其道也。”)、刺齐景公(丰坊《诗说》:“齐景公急于图霸,大夫讽之。”)、刺鲁庄公(何楷《诗经世本古义》:“庄公生而蒙非种之讥,及已即位,而有不能防闲其母之诮,且与其母更道入于齐国,……诗人代为之愧……”)、刺奇童劳成(牟庭《诗切》:“诗人有所识童子美质者,已而离远不相见,常思念之,……及长而复见之,则庸人矣,故悔思之也。”)、戒厌小务大(朱熹《诗集传》:“田甫田而力不给,则草盛矣;思远人而人不至,则心劳矣。以戒时人厌小而务大;忽近而图远,将徒劳而劳功也。”)、戒学者及时进修(刘沅《诗经恒解》:“盖当时有少年,志大躐等求功,不知循序渐进者,故诗人戒之。”),今人新说则有:初耕种时的祷神歌、劝慰离人不须徒劳多思的诗、妇人思念征夫之词、少女恋慕少男的诗,等等。各家之说都有其理由,不过比较各家之说,相对而言,写妻子对远方丈夫的思念之说,较为符合诗篇的文本意义。

  这首诗头两章是写实,采用重叠形式,只换了四个字,表达的意思完全相同:首两句直赋其事,意在引出下两句。因丈夫去了远方,家中没有劳力,耕作粗放,本来长着绿油油庄稼的大田,如今全长着深深的野草,见不着一棵小苗,诗人面对如此荒芜的大田,忧心忡忡,感慨万千,不觉脱口说出“劳田甫田,维莠骄骄(桀桀)”。目有所见,心有所感,自伤自怜,自怨自艾,引出一腔怨气,不禁讲出了气话:“劳思远人,劳心忉忉(怛怛)!”实际这不过是思极的反语、伤心语,说“劳思”,恰是刻骨相思。正因为她劳法摆脱相思的痛苦,第三章出现了幻觉,由实转虚,诗人似乎觉得丈夫突然归来,想像他见到离家时还是扎着丫角的小儿子,忽然间已经长大成人了,他惊喜不已:“婉兮娈兮,总角丱兮。未几见兮,突而弁兮。”这一自我构造的虚幻境界,既是对丈夫早日平安归来的渴望,又是对孩子快快长大的期盼。此诗的含蓄美尽在这一虚境之中。清陈震《读诗识小录》评末章前两句云:“换笔顿挫,与上二章形不接而神接”,评后两句云:“奇文妙义,与上四‘劳’字神回气合。”

  此诗第一、第二章是隔句交错押韵,即田、人属上古真部韵,骄、忉属上古宵部韵,桀、怛属上古月部韵。第三章四句连韵,属上古元部韵,并皆有“兮”字收尾。译文尽量保留原诗韵式及叠词的运用。

tián

míng xiānqín 

tiántián wéiyǒujiāojiāo yuǎnrén láoxīndāodāo 
tiántián wéiyǒujiéjié yuǎnrén láoxīn 
wǎnluán zǒngjiǎoguàn wèijiàn érbiàn 
东风柳陌长,闭月花房小。应念画眉人,拂镜啼新晓。
东风柳陌(mò)¹长,闭月²花房³小。应念画眉人,拂(fú)镜啼新晓。
译文:天近拂晓,东风微拂,向远处延伸的道路两旁的柳枝摇荡。月落云遮,原野弥漫在晨雾的朦胧中,不像天清月朗时那样开阔了。在这样的环境中,我怎么不思念她呢?她一定也像我一样因思念而早起,拂拭着镜子顾影自怜而悲啼。
注释:¹柳陌:柳林小路。²闭月:行云遮月。³花房:花瓣的总称。⁴念:想念。⁵画眉人:所念之人。以表相亲相爱之深。
伤心南浦波,回首青门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伤心南浦(pǔ)¹波,回首青门道²。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³
译文:和她在念浦分别时两人泣不成声、依依惜别的情景历历在目。离开京城后,她的身姿容貌无时不在眼前浮现,特别是那绿色罗裙的样子。即使走到天涯海角,一见到绿茵芳草,便觉得是她穿着绿罗裙飘然而降,无限深情的眷恋也因此稍有依托。
注释:¹南浦:江淹《别赋》:“送君南浦,伤如之何?”送别之处常称南浦。²青门道:指京城门。青门:为汉长安东南门,此处指京城门。词人曾经在京城春明门东住过。³“记得”二句。绿罗裙、芳草皆指所念之人。

  这是一首别后怀念恋人之作。首两句描绘眼前之景。东风,点明节令乃微风吹拂的春季。东风日吹,气候日暖,柳枝日长,枝叶婆娑茂密起来,渐渐地将阡陌隐蔽起来,再加是在月光朦胧的夜间,往日一览无余的道路,在柳枝的掩映下,似乎变得神秘起来,悠长起来,有如一条无穷无尽的绿带,盘绕于田野,这是白天所见;一片轻云掩映下,月光暗淡多了,在暗月的辉映下,白日盛开的花儿似隐似现,显得不那么饱满了,这是夜晚所见。两句细腻地刻画了春光灿烂时节的美好景象,为下文的伤怀、回首起了铺垫。

  “应念画眉人,拂镜啼新晓”,在这月色朦胧的夜景,满怀羁旅愁情的词人心里不能平静。尤其是当此春风轻拂,柳枝飘摇之时,词人敏感的心灵一阵颤动,不由得想起了远在京城的恋人:此时此刻的她,一定也正陷入对自己的深深怀念中,分别愈久,悲愁愈增,昔日风采当因别后彻夜未眠的相思而黯然失色,以致清晨拂镜自照时,常会因亲睹自己消瘦的面容而悲声啼哭。这两句全从对方设想,写得隐微含蓄,前句写其思,后句写其清晨理妆时的啼,包含无限潜台词和暗场戏,曲曲传达出女主人公幽微隐约的心理。

  “伤心南浦波,回首青门道”。这两句回忆别时情态,兼点恋人所在。前句重写留者,后句重写去者,既写对方,也写自己,层层推衍出上片思念之因。按相思相守多日,故当时分别,深感再逢杳杳无期,留者固情意缠绵,黯然伤神,去者亦恋恋不舍,一步一回首。但去者又不得不去,留者又不能不放,当此之际,那种凄哀悱恻的别离神态于作者的刺激真是太强烈了,以致在头脑中留下了一种永不磨灭的印记,至今尚记忆犹新。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分离已久,可思而不可近,可念而不可即,唯分别时身穿绿罗裙的倩影,最为醒目,最为亲切。羁旅生涯中,每逢随处可见的芳草绿荫,总会产生一种特殊的亲切感,仿佛那荫荫碧草,就是她那身着绿罗裙的可爱身影,飘飘荡荡,幻化而成。春天的芳草,时时都有,处处可见,所以,这种对恋人深刻的眷恋感,似乎时时处处,都能得倾注,获得满足。这两句,实际源于五代牛希济《生查子·春山烟欲收》原句,但牛词中的两句,是作为女主人公与男友分别时的叮嘱语出现的,贺铸原封不动拈用牛词原句,主要是抒发与情人长久分别后男主人公的一种心理活动。他采用巧妙的移情手法,借助于绿色这一特殊的色彩,将现实中的人与自然中的景紧密结合起来,使遥远的空间与悠久的时间借助于想像的翅膀相连结,作者对恋人的思念,亦似乎借助于随处可见的芳草绿荫,得到了一种充分的心理满足。然想像归想像,现实归现实,两者毕竟不是一回事。作者相思的苦痛透过这种貌似轻松的洒脱语而愈显强烈,这也正是这首词的艺术魅力的体现。

参考资料:
1、 贺新辉主编 .全宋词鉴赏辞典 第四卷 :中国妇女出版社 ,2004 :117-119 .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