欃枪狂驱万猰貐,横嚼九州无完土。丘成血骨𥁃成池,所过坚城孰抗拒。
欃枪狂驱万猰貐,横嚼九州无完土。丘成血骨𥁃成池,所过坚城孰抗拒。
宁武一城如弹丸,谁与守者周将军。将军票鹞健绝伦,生驹搅阵刀截云。
宁武一城如弹丸,谁与守者周将军。将军票鹞健绝伦,生驹搅阵刀截云。
见贼如猥身逾轻,手挈髑髅茜袍腥。力竭骂贼血啮龈,旗竿矢集怒益震。
见贼如猥身逾轻,手挈髑髅茜袍腥。力竭骂贼血啮龈,旗竿矢集怒益震。
闺中红颜能杀贼,十发十殪无虚镝。昆山火焰红玉爇,天壤寥寥两全节。
闺中红颜能杀贼,十发十殪无虚镝。昆山火焰红玉爇,天壤寥寥两全节。
大同宣府真奴侪,两镇降书同日来。长驱京阙疾于矢,贼谈宁武犹咋指。
大同宣府真奴侪,两镇降书同日来。长驱京阙疾于矢,贼谈宁武犹咋指。
列镇尽如周将军,我辈那能飞至此?
列镇尽如周将军,我辈那能飞至此?
邵长蘅

邵长蘅

邵长蘅,一名衡,字子湘,别号青门山人,武进人。诸生,被黜,复入太学,考授州同不就。有《青门集》。 ▶ 28篇诗文

猜您喜欢
圬之为技贱且劳者也。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听其言,约而尽。问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为京兆长安农夫。天宝之乱,发人为兵。持弓矢十叁年,有官勋,弃之来归。丧其土田,手镘衣食,馀叁十年。舍于市之主人,而归其屋食之当焉。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有馀,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
¹之为技²贱且劳者也。有业之³,其色若自得者。听其言,约而尽。问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为京兆长安农夫。天宝之乱,发人为兵。持弓矢十叁年,有官勋,弃之来归。丧其土田,手镘衣食,馀叁十年。舍于市¹⁰之主人,而归其屋食¹¹之当¹²焉。视时¹³屋食之贵贱,而上下¹⁴其圬之佣¹⁵以偿之;有馀,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
译文:粉刷墙壁作为一种手艺,是卑贱而且辛苦的。有个人以这作为职业,样子却好像自在满意。听他讲的话,言词简明。意思却很透彻。问他,他说姓王,承福是他的名。祖祖辈辈是长安的农民。天宝年间发生安史之乱,抽调百姓当兵,他也被征入伍,手持弓箭战斗了十三年,有官家授给他的勋级,但他却放弃官勋回到家乡来。由于丧失了田地,就靠拿着馒子维持生活过了三十多年。他寄居在街上的屋主家里,并付给相当的房租、伙食费。根据当时房租、伙食费的高低,来增减他粉刷墙壁的工价,归还给主人。有钱剩,就拿去给流落在道路上的残废、贫病、饥饿的人。
注释:¹圬:(wū)粉刷墙壁。²技:手艺,技能。³业之:以此为职业。⁴约:简约,简明扼要。⁵尽:详尽,这里可引申为透辟。⁶京兆长安:京兆,原意是地方大而人口多的地方,指京城及其郊区。京,大;兆,众多。唐时长安属京兆府,故称京兆长安。⁷天宝之乱:天宝,唐玄宗(李隆基)年号。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边将安禄山、史思明起兵叛唐,史称“安史之乱”。玄宗曾命荣王(李琬)为元帅,在京师招募士兵十一万讨伐安禄山。⁸官勋:官家授给的勋级。唐制,有功劳者授以没有实职的官号,叫勋官。勋官有十二级。⁹镘:镘子,粉刷墙壁的工具。¹⁰市:街市。¹¹屋食:房租和伙食费。¹²当:相当的价值。¹³视时:根据当时。¹⁴上下:增加或减少。¹⁵佣:受雇为人劳动。这里作“工价”讲。
又曰:“粟,稼而生者也;若布与帛。必蚕绩而后成者也;其他所以养生之具,皆待人力而后完也;吾皆赖之。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故君者,理我所以生者也;而百官者,承君之化者也。任有大小,惟其所能,若器皿焉。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日舍镘以嬉。夫镘易能,可力焉,又诚有功;取其直虽劳无愧,吾心安焉。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亦其宜也。吾特择其易为无愧者取焉。
又曰:“粟,稼¹而生者也;若布与帛。必蚕绩而后成者也;其他所以养生之具,皆待人力而后完也;吾皆赖之。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²其能以相生也。故君者,理³我所以生者也;而百官者,承君之化者也。任有大小,惟其所能,若器皿焉。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日舍镘以嬉。夫镘易能,可力焉,又诚有功;取其直虽劳无愧,吾心安焉。夫力易强(qiǎng)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亦其宜也。吾特择其易为无愧者取焉。
译文:他又说:“粮食,是人们种植才长出来的。至于布匹丝绸,一定要靠养蚕、纺织才能制成。其他用来维持生活的物品,都是人们劳动之后才完备的,我都离不开它们。但是人们不可能样样都亲手去制造,最合适的做法是各人尽他的能力,相互协作来求得生存。所以,国君的责任是治理我们,使我们能够生存,而各种官吏的责任则是秉承国君的旨意来教化百姓。责任有大有小,只有各尽自己的能力去做,好像器皿的大小虽然不一,但是各有各的用途。如果光吃饭不做事,一定会有天降的灾祸。所以我一天也不敢丢下我泥馒子去游戏嬉戏。粉刷墙壁是比较容易掌握的技能,可以努力做好,又确实有成效,还能取得应有的报酬,虽然辛苦,却问心无愧,因此我心里十分坦然。力气容易用劲使出来,并且取得成效,脑子却难以勉强使它获得聪明。这样,干体力活的人被人役使,用脑力的人役使人,也是应该的。我只是选择那种容易做而又问心无愧的活来取得报酬哩!
注释:¹稼:种植。²致:尽。³理:治。因唐高宗名治,唐人避讳,用“理”代“治”。⁴化:教化。⁵易能:容易掌握的技能。⁶直:同“值”,价值,这里指报酬。⁷力:指干体力活。⁸强:勉力、努力。⁹心:指脑力劳动。
“嘻!吾操镘以入富贵之家有年矣。有一至者焉,又往过之,则为墟矣;有再至、叁至者焉,而往过之,则为墟矣。问之其邻,或曰:“噫!刑戮也。”或曰:“身既死,而其子孙不能有也。”或曰:“死而归之官也。”吾以是观之,非所谓食焉怠其事,而得天殃者邪?非强心以智而不足,不择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邪?非多行可愧,知其不可而强为之者邪?将富贵难守,薄功而厚飨之者邪?抑丰悴有时,一去一来而不可常者邪?吾之心悯焉,是故择其力之可能者行焉。乐富贵而悲贫贱,我岂异于人哉?”
“嘻!吾操镘以入富贵之家有年矣。有一至者焉,又往过之,则为墟矣;有再至、叁至者焉,而往过之,则为墟矣。问之其邻,或曰:“噫!刑戮也。”或曰:“身既死,而其子孙不能有也。”或曰:“死而归之官也。”吾以是观之,非所谓食焉怠其事,而得天殃者邪?非强心以智而不足,不择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邪?非多行可愧,知其不可而强为之者邪?将富贵难守,薄功而厚飨之者邪?抑丰悴有时,一去一来而不可常者邪?吾之心悯焉,是故择其力之可能者行焉。乐富贵而悲贫贱,我岂异于人哉?”
译文:“唉!我拿着镘子到富贵人家干活有许多年了。有的人家我只去过一次,再从那里经过,当年的房屋已经成为废墟了。有的我曾去过两次,三次,后来经过那里,也成为废墟了。向他们邻居打听,有的说:‘唉!他们家主人被判刑杀掉了。’有的说:‘原主人已经死了,他们的子孙不能守住遗产。’也有的说:‘人死了,财产都充公了。’我从这些情况来看,不正是光吃饭不做事遭到了天降的灾祸吗?不正是勉强自己去干才智达不到的事,不选择与他的才能相称的事却要去充数据高位的结果吗?不正是多做了亏心事,明知不行,却勉强去做的结果吗?也可能是富贵难以保住,少贡献却多享受造成的结果吧!也许是富贵贫贱都有一定的时运,一来一去,不能经常保有吧?我的心怜悯这些人,所以选择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干。喜爱富贵,悲伤贫贱,我难道与一般人不同吗?”
又曰:“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妻与子,皆养于我者也;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也。又吾所谓劳力者,若立吾家而力不足,则心又劳也。”一身而二任焉,虽圣者石可为也。
又曰:“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妻与子,皆养于我者也;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也。又吾所谓劳力者,若立吾家而力不足,则心又劳也。”一身而二任焉,虽圣者石可为也。
译文:他还说:“贡献大的人,他用来供养自己的东西多,妻室儿女都能由自己养活。我能力小,贡献少,没有妻室儿女是可以的。再则我是个干体力活的人,如果成家而能力不足以养活妻室儿女,那么也够操心的了。一个人既要劳力,又要劳心,即使是圣人也不能做到啊!”
愈始闻而惑之,又从而思之,盖所谓“独善其身”者也。然吾有讥焉;谓其自为也过多,其为人也过少。其学杨朱之道者邪?杨之道,不肯拔我一毛而利天下。而夫人以有家为劳心,不肯一动其心以蓄其妻子,其肯劳其心以为人乎哉?虽然,其贤于世者之患不得之,而患失之者,以济其生之欲,贪邪而亡道以丧其身者,其亦远矣!又其言,有可以警余者,故余为之传而自鉴焉。
愈始闻而惑之,又从而思之,盖所谓“独善其身”者也。然吾有讥焉;谓其自为也过多,其为人也过少。其学杨朱之道者邪?杨之道,不肯拔我一毛而利天下。而夫人以有家为劳心,不肯一动其心以蓄其妻子,其肯劳其心以为人乎哉?虽然,其贤于世者之患不得之,而患失之者,以济其生之欲,贪邪而亡道以丧其身者,其亦远矣!又其言,有可以警余者,故余为之传而自鉴焉。
译文:我听了他的话,起初还很疑惑不解,再进一步思考,觉得他这个人大概是个贤人,是那种所谓独善其身的人吧。但是我对他还是有些批评,觉得他为自己打算得太多,为别人打算太少,这难道是学了杨朱的学说吗?杨朱之学,是不肯拔自己一根毫毛去有利於天下,而王承福把有家当作劳心费力的事,不肯操点心来养活妻子儿女,难道会肯操劳心智为其他的人吗!但尽管如此,王承福比起世上那些一心唯恐得不到富贵,得到後又害怕失去的人,比那些为了满足生活上的欲望,以致贪婪奸邪无道以致丧命的人,又好上太多了。而且他的话对我多有警醒之处,所以我替他立传,用来作为自己的借鉴。

  文章通过一个有官司勋却弃官司业圬、自食其力的泥瓦匠王承福的口述,提出在封建制度下“各致其能以相生”的主张,和对“独善其身”这种处世态度的评断。本文反映了韩愈的社会主张和人生哲学。他维护封建制度主张“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这是不足取的。但能人“各致其能以相生”的认识出发,肯定真正无愧的是凭双手劳动自食其力的人,以对照“多行可愧”、“食焉之怠其事”的剥削者,鞭挞不合理的社会现象,是难能可贵的。

  文表面上是传记体,实际上是借传记展开议论的杂文。王承福这个体力劳动者的形象,是作者根据士大夫“独善其身”的人生哲学塑造的。前段略述王承福身世;后段略就王承福言论加以评断;中间大部分是借人物的口替自己说话。论说有理有据,波澜起伏。最后以自鉴作结,实际上是规劝世人,意极含蓄。

  在士大夫韩愈眼里,抹墙是种低贱之劳苦的手艺。却有人自得其乐,且谈吐不凡。问之,姓王名承福,世代为农。安史之乱从军一十三年,有官勋,却弃之归农。土地已失,抹墙为生三十年。租住市中,以抹墙所得交付房租食费。根据每年食宿贵贱调整工价。若有剩余,尽予路旁残废、饥饿之人。 曰,任有大小,惟其所能。曰,特择其易为之无愧者取焉。又曰,妻与子,皆养于我者也;吾能薄之功小,不有之可也。 韩愈视其贤者,所谓“独善其身”也,又说他过多考虑自己,不肯为他人着想,责他认为家庭太过费心之不肯供养妻子儿女。愚不以为然。此人“有余,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岂谓之“不肯拔我一毛之利天下”?之“妻与子”,人皆欲之。此人自知能薄,不足养之“不有”,恰是为人着想。嫁入他门得饱,随我则饿。生于他家则富足,生为我子则穷苦。如此,不若“不有”。 韩愈遇之之警,愚读之亦省。愚力不及圬者,智或有过之。当习之能,学圬者“不敢一日舍镘以嬉”,学圬者“劳无愧,吾心安焉”,学圬者“有余,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 吾能几何?吾当何任?吾家能养否?吾当鉴之,记之,不可忘也。

zhěwángchéngzhuàn

hán tángdài 

    zhīwéijiànqiěláozhě yǒuzhī ruòzhě tīngyán yuēérjìn wènzhī wángxìng chéngmíng shìwéijīngzhàochángānnóng tiānbǎozhīluàn rénwéibīng chígōngshǐshísānnián yǒuguānxūn zhīláiguī sàngtián shǒumànshí sānshínián shèshìzhīzhǔrén érguīshízhīdàngyān shìshíshízhīguìjiàn érshàngxiàzhīyōngchángzhī yǒu dàozhīfèiè饿zhěyān 

    yòuyuē   jiàérshēngzhě ruò cánérhòuchéngzhě suǒyǎngshēngzhī jiēdàirénérhòuwán jiēlàizhī ránrénbiànwéi zhìnéngxiāngshēng jūnzhě suǒshēngzhě érbǎiguānzhě chéngjūnzhīhuàzhě rènyǒuxiǎo wéisuǒnéng ruòmǐnyān shíyānérdàishì yǒutiānyāng gǎnshèmàn mànnéng yān yòuchéngyǒugōng zhísuīláokuì xīnānyān qiǎngéryǒugōng xīnnánqiǎngéryǒuzhì yòngzhěshǐ使rén yòngxīnzhěshǐ使rén  wéikuìzhěyān 

      cāomànguìzhījiāyǒunián yǒuzhìzhěyān yòuwǎngguòzhī wéi yǒuzàizhì sānzhìzhěyān érwǎngguòzhī wéi wènzhīlín huòyuē   xíng  huòyuē  shēn érsūnnéngyǒu  huòyuē  érguīzhīguān  shìguānzhī fēisuǒwèishíyāndàishì értiānyāngzhě fēiqiǎngxīnzhìér cáizhīchèngfǒuérmàozhīzhě fēiduōxíngkuì zhīérqiǎngwéizhīzhě jiāngguìnánshǒu gōngérhòuxiǎngzhīzhě fēngcuìyǒushí láiérchángzhě zhīxīnmǐnyān shìzhīnéngzhěxíngyān guìérbēipínjiàn rénzāi  

    yòuyuē  gōngzhě suǒfèng  jiēyǎngzhě néngérgōngxiǎo yǒuzhī yòusuǒwèiláozhě ruòjiāér xīnyòuláo  shēnérèrrènyān suīshèngzhěshíwéi 

    shǐwénérhuòzhī yòucóngérzhī gàisuǒwèi shànshēn zhě rányǒuyān wèiwéiguòduō wéirénguòshǎo xuéyángzhūzhīdàozhě yángzhīdào kěnmáoértiānxià érrényǒujiāwéiláoxīn kěndòngxīn kěnláoxīnwéirénzāi suīrán xiánshìzhězhīhuànzhī érhuànshīzhīzhě shēngzhī tānérdàosàngshēnzhě yuǎn yòuyán yǒujǐngzhě wéizhīzhuànérjiànyān 

太尉始为泾州刺史时,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王子晞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邠人偷嗜暴恶者,率以货窜名军伍中,则肆志,吏不得问。日群行丐取于市,不嗛,辄奋击折人手足,椎釜鬲瓮盎盈道上,袒臂徐去,至撞杀孕妇人。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
太尉¹始为泾(jīng)州刺史时,汾(fén)阳王²以副元帅居蒲(pú)³。王子晞(xī)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邠人偷嗜(shì)暴恶者,率以货¹⁰窜名军伍中,则肆(sì)志,吏不得问。日群行丐取于市,不嗛(qiè)¹¹,辄(zhé)奋击折人手足,椎(chuí)(fǔ)¹²(lì)¹³(wèng)¹⁴(àng)¹⁵盈道上,袒(tǎn)臂徐去,至撞杀孕妇人。邠宁节度使白孝德¹⁶以王故,戚不敢言。
译文:太尉刚任泾州刺史时,汾阳王郭子仪以副元帅的身份驻扎在蒲州。汾阳王的儿子郭晞担任尚书的职务,代理郭子仪军营的统领,驻军邠州,放纵其士卒横行不法。邠州人中那些懒惰、贪婪、凶残、邪恶的人,大都用财物行贿,把自己的名字混进军队里,就可以胡作非为。官吏不能干涉。他们每天成群结队在市场上勒索,不能满足,就奋力打断人家的手足,砸碎锅、鼎、坛子、瓦盆,把它丢满路上,袒露着臂膀扬长而去,甚至撞死孕妇。邠宁节度使白孝德因为汾阳王郭子仪的缘故,忧虑不敢说。
注释:¹太尉:指段太尉(—),名秀实,字成公。唐汧阳(今陕西省千阳县)人。官至泾州刺史兼泾原郑颍节度使。年(唐德宗建中四年),泾原士兵在京哗变,德宗仓皇出奔,叛军遂拥戴原卢龙节度使朱泚为帝。当时段太尉在朝中,以狂贼斥之,并以朝笏廷出朱泚面额,被害,追赠太尉(见两唐书本传)。状是旧时详记死者世系、名字、爵里、行治、寿年的一种文体。逸事状专录人物逸事,是状的一种变体。年(唐代宗广德二年),因邠宁节度使白孝德的推荐,段秀实任泾州(治所在今甘肃省泾川县北)刺史。这里以段秀实死后追赠的官名称呼他,以示尊敬。²汾阳王:即郭子仪。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有功,于年(唐肃宗宝应元年)进封汾阳王。年(唐代宗广德二年)正月,郭子仪兼任关内、河东副元帅,河中节度、观察使,出镇河中。³蒲:州名,唐为河中府(治所在今山西省永济县)。⁴王子晞句:郭晞,汾阳王郭子仪第三子,随父征伐,屡建战功。年,吐蕃侵边,郭晞奉命率朔方军支援邠州,时任御史中丞、转御史大夫,后于大历中追赠兵部尚书。《资治通鉴》胡三省注:“据《实录》,时晞官为左常侍,宗元云尚书,误也。”⁵领:兼任。⁶节度使:主要掌军事。唐代开元年间(年——年)设置,原意在增加都察权力。安史乱后,愈设愈滥。⁷寓军:在辖区之外驻军。⁸邠州:指所在今陕西省邠县。⁹无赖:这里指横暴的意思。¹⁰货:财物,这里指贿赂。¹¹嗛:通“慊”,满足,快意。¹²釜:锅。¹³鬲:一种像鼎一样的烹饪器。¹⁴瓮:盛酒的陶器。¹⁵盎:腹大口小的容器。¹⁶白孝德:安西(治所在今新疆库车县)人,李广弼部将,年(广德二年)任邠宁节度使。
太尉自州以状白府,愿计事。至则曰:“天子以生人付公理,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且大乱,若何?”孝德曰:“愿奉教。”太尉曰:“某为泾州,甚适,少事;今不忍人无寇暴死,以乱天子边事。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能为公已乱,使公之人不得害。”孝德曰:“幸甚!”如太尉请。
太尉自州以状¹²府,愿计事。至则曰:“天子以生人³付公理,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且大乱,若何?”孝德曰:“愿奉教。”太尉曰:“某为泾州,甚适,少事;今不忍人无寇(kòu)暴死,以乱天子边事。公诚以都虞(yú)命某者,能为公已乱,使公之人不得害。”孝德曰:“幸甚!”如太尉请。
译文:太尉从泾州把有关情况用公文禀告邠宁节度使衙门,希望能商议此事.到了节度使衙门就对白孝德说:“皇上把老百姓交给您治理,您看见老百姓受到残暴的伤害,依然安闲自在,即将引起大乱,怎么办?”白孝德说:“愿听从您的指教。”太尉说:“我任泾州刺史之职,很清闲,事不多。(我)现在不忍心老百姓没有敌人侵扰反而遭杀害,来扰乱天子的边防。您若任命我担任都虞候,我能替您制止骚乱,使您的百姓不受侵害。”白孝德说:“很好。”就按太尉的请求任命他为都虞候。
注释:¹状:一种陈述事实的文书。²白:秉告。³生人:生民,百姓。⁴理:治。唐代为避李世民、李治讳而改。⁵都虞候:军队中的执法官。
既署一月,晞军士十七人入市取酒,又以刃刺酒翁,坏酿器,酒流沟中。太尉列卒取十七人,皆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晞一营大噪,尽甲。孝德震恐,召太尉曰:“将奈何?”太尉曰:“无伤也!请辞于军。”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去。解佩刀,选老躄者一人持马,至晞门下。甲者出,太尉笑且入曰:“杀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吾头来矣!”甲者愕。因谕曰:“尚书固负若属耶?副元帅固负若属耶?奈何欲以乱败郭氏?为白尚书,出听我言。”晞出见太尉。太尉曰:“副元帅勋塞天地,当务始终。今尚书恣卒为暴,暴且乱,乱天子边,欲谁归罪?罪且及副元帅。今邠人恶子弟以货窜名军籍中,杀害人,如是不止,几日不大乱?大乱由尚书出,人皆曰尚书倚副元帅,不戢士。然则郭氏功名,其与存者几何?”
既署(shǔ)一月,晞(xī)军士十七人入市取酒,又以刃刺酒翁,坏酿(niàng)器,酒流沟中。太尉列卒取十七人,皆断头注槊(shuò)上,植市门外。晞一营大噪(zào),尽甲。孝德震恐,召太尉曰:“将奈何?”太尉曰:“无伤也!请辞于军。”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去。解佩刀,选老躄(bì)¹一人持马,至晞门下。甲者出,太尉笑且入曰:“杀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吾头来矣!”甲者愕(è)。因谕曰:“尚书固负若属耶?副元帅固负若属耶?奈何欲以乱败郭氏?为白尚书,出听我言。”晞出见太尉。太尉曰:“副元帅勋塞天地,当务始终。今尚书恣卒为暴,暴且乱,乱天子边,欲谁归罪?罪且及副元帅。今邠人恶子弟以货窜名军籍中,杀害人,如是不止,几日不大乱?大乱由尚书出,人皆曰尚书倚副元帅,不戢士²。然则郭氏功名,其与存者几何?”
译文:太尉暂任都虞候一个月,郭晞手下的士兵十七人入城拿酒,又用刀刺伤了酿酒的技工,打坏了酿酒的器皿,酒流入沟中。太尉布置士兵逮捕了这十七人,把他们的头都砍下来挂在长矛上,竖立在城门外。郭晞全营士兵大肆喧哗,全部披上铠甲。白孝德大为震惊恐慌,召见太尉说:“你打算怎么办?”太尉回答说:“不要紧,请让我到军营中去劝说。”白孝德派了几十个人跟随太尉,太尉把他们全部辞退了。解下佩刀,挑了一个年老而跛脚的牵马,来到郭晞军门下,营内全副武装的士兵冲了出来,太尉笑着走了进去,说:“杀一个老兵,何必全副武装?我顶着我的脑袋来了。”全副武装的士兵惊愕了。太尉于是开导他们说:“郭尚书难道亏待你们了吗?副元帅难道亏待你们了吗?为什么要以变乱来败坏郭家的名声?替我禀告郭尚书,请他出来听我说话。”郭晞出来见太尉,太尉说:“副元帅功勋充满天地之间,应当力求全始全终。现在您放纵士兵干凶暴不法之事,凶暴将导致变乱。在天子身边制造变乱,要归罪于谁?罪将连累到副元帅。现在邠地邪恶之人用财物行贿,把自己的名字混进军籍中,杀害人,像这样不加以制止,还能有几天不会引起大乱?大乱从您军中产生,人们都会说您倚仗副元帅,不管束士兵,这样一来,那么郭家的功名还能保存多少呢?”
注释:¹躄者:腿脚不灵便之人。躄:跛脚。²不戢士:不管束的士兵。戢:管束。
言未毕,晞再拜曰:“公幸教晞以道,恩甚大,愿奉军以从。”顾叱左右曰:“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敢哗者死!”太尉曰:“吾未晡食,请假设草具。”既食,曰:“吾疾作,愿留宿门下。”命持马者去,旦日来。遂卧军中。晞不解衣,戒候卒击柝卫太尉。旦,俱至孝德所,谢不能,请改过。邠州由是无祸。
言未毕,晞再拜曰:“公幸教晞以道,恩甚大,愿奉军以从。”顾叱左右曰:“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敢哗(huá)者死!”太尉曰:“吾未晡(bū)¹,请假设²草具³。”既食,曰:“吾疾作,愿留宿门下。”命持马者去,旦日来。遂卧军中。晞不解衣,戒候卒击柝(tuò)卫太尉。旦,俱至孝德所,谢不能,请改过。邠州由是无祸。
译文:话没说完,郭晞一再拜谢说:“有幸蒙您用大道理来教导我,恩惠很大,我愿意带领全军听从您的命令。”回头呵斥手下的士兵:“都解下铠甲解散回到队伍中去,胆敢再喧哗的处死!”太尉说:“我还没吃晚餐,请代为备办些粗劣的食物。”吃完饭后,太尉说:“我的老病又犯了,想请您留我在军门下住一晚。”叫赶马的回去,明天再来。于是就睡在军营中。郭晞不脱衣,告诫负责警卫的卫兵打更以保护太尉。第二天一大早,同至白孝德住所,道歉说自己无能,请允许改正错误。从这以后邠州没有发生祸乱。
注释:¹晡食:晚餐。晡,申时,下午三至五时。²假设:借备。³草具:粗劣的食物。⁴柝:古代巡夜打更用的梆子。
先是,太尉在泾州为营田官。泾大将焦令谌取人田,自占数十顷,给与农,曰:“且熟,归我半。”是岁大旱,野无草,农以告谌。谌曰:“我知入数而已,不知旱也。”督责益急,农且饥死,无以偿,即告太尉。太尉判状辞甚巽,使人求谕谌。谌盛怒,召农者曰:“我畏段某耶?何敢言我!”取判铺背上,以大杖击二十,垂死,舆来庭中。太尉大泣曰:“乃我困汝!”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疮,手注善药,旦夕自哺农者,然后食。取骑马卖,市谷代偿,使勿知。
先是,太尉在泾州为营田官。泾大将焦令谌取人田,自占数十顷,给与农,曰:“且熟,归我半。”是岁大旱,野无草,农以告谌(shèn)。谌曰:“我知入数而已,不知旱也。”督责益急,农且饥死,无以偿,即告太尉。太尉判状辞甚巽(xùn)¹,使人求谕谌。谌盛怒,召农者曰:“我畏段某耶?何敢言我!”取判铺背上,以大杖击二十,垂死,舆来庭中。太尉大泣曰:“乃我困汝(rǔ)!”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疮(chuāng),手注善药,旦夕自哺农者,然后食。取骑马卖,市谷代偿,使勿知。
译文:在此以前,太尉在泾州,担任营田官。泾州大将焦令谌夺取民田,占为己有,多达几十顷,租给农夫耕种,说:“谷子将成熟时,一半归我。”这一年大旱,田野草都不长。农民将旱情告诉焦令谌。焦令谌却说:“我只知道收入谷子的数目罢了,不知道旱灾。”催逼得更厉害。农民都将要饿死了,无法偿还,就告到太尉那里。太尉写了判决书,语言很是谦和,派人劝告焦令谌,替农夫求情.焦令谌大怒,将农夫叫了去说:“我难道怕段某吗?为什么竟敢议论我!”拿判决书铺在农夫背上,用大杖打了他二十杖,农夫快死了,将他抬至太尉衙门的庭院,太尉大哭,说:“是我害苦了你。”立即亲自取水洗去农夫身上的污血,撕破自己的衣裳【或撕破农夫的衣裳】,包扎农夫的伤口,亲手敷上良药,早晚亲自先给农夫喂食物,然后自己才吃。将自己的坐骑卖掉,买谷子代农夫偿还地租,不让那农夫知道。
注释:¹巽:通“逊”,委婉,谦恭。
淮西寓军帅尹少荣,刚直士也。入见谌,大骂曰:“汝诚人耶?泾州野如赭,人且饥死;而必得谷,又用大杖击无罪者。段公,仁信大人也,而汝不知敬。今段公唯一马,贱卖市谷入汝,汝又取不耻。凡为人傲天灾、犯大人、击无罪者,又取仁者谷,使主人出无马,汝将何以视天地,尚不愧奴隶耶!”谌虽暴抗,然闻言则大愧流汗,不能食,曰:“吾终不可以见段公!”一夕,自恨死。
淮西¹寓军帅尹少荣,刚直士也。入见谌,大骂曰:“汝诚人耶?泾州野如赭(zhě)²,人且饥死;而必得谷,又用大杖击无罪者。段公,仁信大人也,而汝不知敬。今段公唯一马,贱卖市谷入汝,汝又取不耻。凡为人傲天灾、犯大人、击无罪者,又取仁者谷,使主人出无马,汝将何以视天地,尚不愧奴隶耶!”谌虽暴抗,然闻言则大愧流汗,不能食,曰:“吾终不可以见段公!”一夕,自恨死。
译文:寄寓在泾州的淮西镇的军帅尹少荣,是个刚强正直之士。来到焦令谌的住处,见到焦令谌大骂说:“你真的算得上是人吗?泾州田野如同赤土,人都快饿死了。而你却一定要得到租谷,又用大杖打无罪的人。段公是仁慈而有信义道德的人,而你却不知道敬重。现在段公仅有的一匹马,低价卖了买谷子送进你家,你又不知羞耻地收下了。总之你的为人,是不顾天灾、冒犯长者、打击无罪者之辈,还取仁义之人的谷子,使段先生进出无马骑,你将凭什么面对天地,人格下贱连奴隶都不如!”虽然为人焦令谌凶暴傲慢,但是在听了尹少荣的话却也深感惭愧,汗流浃背,吃不下东西,说:“我终究不能再见段公了!”一天傍晚,恼恨而死。
注释:¹淮西:今河南省许昌、信阳一带。²野如赭:形容土地赤裸,寸草不生。赭:赤褐色。
及太尉自泾州以司农征,戒其族:“过岐,朱泚幸致货币,慎勿纳。”及过,泚固致大绫三百匹。太尉婿韦晤坚拒,不得命。至都,太尉怒曰:“果不用吾言!”晤谢曰:“处贱无以拒也。”太尉曰:“然终不以在吾第。”以如司农治事堂,栖之梁木上。泚反,太尉终,吏以告泚,泚取视,其故封识具存。
及太尉自泾州以司农征¹,戒其族:“过岐²,朱泚(cǐ)³幸致货币,慎(shèn)勿纳。”及过,泚固致大绫(líng)三百匹。太尉婿韦晤(wù)坚拒,不得命。至都,太尉怒曰:“果不用吾言!”晤谢曰:“处贱无以拒也。”太尉曰:“然终不以在吾第。”以如司农治事堂,栖(qī)之梁木上。泚反,太尉终,吏以告泚,泚取视,其故封识(zhì)具存。
译文:等到太尉自泾原节度使被征召为司农卿之时,(段太尉)告诫他的家属说:“经过岐州时,朱泚倘若赠送财物,切不要接受。”等到过岐州之时,朱泚执意赠送大绫三百匹。太尉女婿韦晤坚决拒绝,推辞不掉。到了京都,太尉大发脾气说:“你们果真没有听我的话。”韦晤谢罪说:“居于卑下的地位,没有办法拒绝。”太尉说:“但是,无论如何,最终不可以把大绫放在我的住宅里。”把大绫送往司农寺的办公厅,置放在梁木上面。朱泚谋反以后,太尉被杀,官吏将“栖木梁上”之事告诉了朱泚,朱泚叫人将大绫取下来看一看,看见原来封条上的标志都还保存着。
注释:¹及太尉句:年(唐德宗建中元年)二月,段秀实自泾原节度使被召为司农卿。司农卿,为司农寺长官,掌国家储粮用粮之事。²岐:州名,治所在今陕西省凤翔县南。³朱泚:昌平(今北京市昌平县)人。时为凤翔府尹。⁴货币:物品和钱币。⁵识:标记。
太尉逸事如右。元和九年月日,永州司马员外置同正员柳宗元谨上史馆。
太尉逸事如右¹。元和九年²月日,永州司马员外置同正员柳宗元谨上史馆³
译文:以上就是太尉的逸事。元和九年的一天,永州司马员外置同正员柳宗元恭恭敬敬地将此文呈上史馆。
注释:¹“太尉”句:这是表示正文结束的话。²元和九年:公元年。元和是唐宪宗李纯年号(年——年)。³永州句:当时柳宗元任永州(治所在今湖南零陵县)司马,这里是他官职地位的全称。史馆:国家修史机构。
今之称太尉大节者出入,以为武人一时奋不虑死,以取名天下,不知太尉之所立如是。宗元尝出入岐周邠斄间,过真定,北上马岭,历亭障堡戍,窃好问老校退卒,能言其事。太尉为人姁姁,常低首拱手行步,言气卑弱,未尝以色待物;人视之,儒者也。遇不可,必达其志,决非偶然者。会州刺史崔公来,言信行直,备得太尉遗事,覆校无疑,或恐尚逸坠,未集太史氏,敢以状私于执事。谨状。
今之称太尉大节者出入¹,以为武人一时奋不虑死,以取名天下,不知太尉之所立如是。宗元尝出入岐(qí)周邠斄(tái)²,过真定³,北上马岭,历亭障堡戍(shù),窃好问老校退卒,能言其事。太尉为人姁(xǔ),常低首拱手行步,言气卑弱,未尝以色待物;人视之,儒者也。遇不可,必达其志,决非偶然者。会州刺史崔公来,言信行直,备得太尉遗事,覆校无疑,或恐尚逸坠,未集太史氏,敢以状私于执事。谨状。
译文:现今称赞太尉大节的,不外乎是认为武夫一时奋不顾身,没考虑到死,以此来扬名天下,不了解太尉的为人并不是这样。我曾往来于歧、周、邠、斄之间,经过真定,北上马岭,经历亭岗堡垒哨所等,私下里喜欢询问年老的军校和退役的士卒,他们都能说一些当时的事情。太尉为人和颜悦色,经常低头拱手走路,说话的口气谦恭温和,未曾以不好的脸色待人。人们见到他,倒像个读书人。遇到不能赞同之事,一定要实现自己的主张,决不是偶尔这样做。适逢永州刺史崔公来,说话信实,行事正直,详备地获得了太尉的遗事,再次核对没有什么疑问。有的事实恐怕还有散失遗漏,未集中到史官手里,斗胆将这篇行状私下送交给您。郑重地写下这篇逸事状。
注释:¹出入:大抵,不外乎。²“宗元”句:柳宗元于年(贞元十年)曾游历邠州一带。周:在岐山下,今陕西省郿县一带。斄:同“邰”,在今陕西省武功县西。³真定:不可考,或是“真宁”之误。真宁即今甘肃省正宁县。⁴马岭:山名,在今甘肃省庆阳县西北。⁵校:中下级军官。⁶姁姁:和善的样子。⁷色:脸色。⁸物:此指人。⁹执事:即使从左右的人,这里指史官韩愈。

  全文通过段秀实勇服郭唏、仁愧焦令谌和节显治事堂三件逸事,多侧面地塑造了这位正直官吏的形象,表现出一个关心人民、不畏强暴,并能知机于事先,临财不苟取的旧时代的优秀人物形象。全文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
  即第一个事件:勇服郭晞。作者依次写段秀实悍卒肆志,自荐平乱,诣营陈辞,请留宿营,突出了段秀实外柔内刚的性格。事情的起因是郭晞纵士卒残害百姓,为所欲为。作者先详细地叙述了士卒肆志之状:天天成群结队地在街市上强索财物,不能满意,就奋击折人手足,将各种瓦器都砸碎,狼籍满地,裸露着臂膀扬长而去,至撞杀孕妇人。写暴行之惨烈,如在眼前。接着作者指出了士卒之所以敢为所欲为的症结所在,因为汾阳王郭子仪的缘故,白孝德只是心中忧伤却不敢说明。紧接着作者又写段秀实自荐担任都虞候前去平乱,显示了他的刚勇无畏。不久,在郭晞士卒十七人再度横行时,段秀实果断地派士兵捕捉了他们,并一一斩首,把头插在长矛上,竖立在街市示众。这里“注”和“植”两个动词,非常有力地突出了段秀实的“勇”。这是一写其勇。段秀实为民除了害,大快人心,然而郭晞士卒并不肯罢休,立时都披上盔甲,事件进入高潮。此时白孝德震恐,而段秀实从容镇定,临危不惧,决定诣营陈辞。作者极写郭晞士卒剑拔弩张,如临大敌的紧张气氛,反衬了段秀实的大智大勇。段秀实不带卫士,不带佩刀,坦然出现在郭营,使郭晞士卒愕然。段秀实知道要治服郭晞,不可能凭借武力,只能晓之以理,因此,辞卫士,解佩刀,选年老腿跛的人持马,这是从心理上消除对方的戒备。作者这样叙写的寓意是:段秀实是不怕死的。他外柔内刚,平易而又刚强的个性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至此,段秀实已渐居主动地位,他向郭晞慷慨陈词,指明利害关系后,终于折服了对方。这是二写其勇。至此,事件似已告终,但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写了段秀实要求留宿军营一节。之所以要写这一情节,是因为段秀实用大义和利害晓喻郭晞,使郭晞心悦诚服,再拜谢罪,顾叱士卒说:“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敢哗者死!”郭晞到底有无约束部下的决心,段秀实要探明白。留宿军营,既显示了段秀实的坦荡胸怀,又可考察郭晞改过的诚意和决心。这是三写其勇。

第二段
  即第二个事件:仁愧焦令谌。段秀实除了以刚勇取胜对方外,还具有仁信爱民之心。这则逸事叙述他同情、救助、安抚一个无力交租而惨遭毒打的农民。作者通过段秀实一系列行动,展现了他对农者的怜悯之情。写这则事件的结局,作者让第三者淮西寓军帅尹少荣出场,由他怒斥焦令谌的不敬、不耻、不愧,从侧面烘托了段秀实仁厚慈惠的爱民之心。

第三段
  即第三个事件:节显治事堂。段秀实不仅具有不畏强暴,疾恶如仇、爱民如子的高贵品质,而且还有清正廉洁的节操。作者写段秀实洞察朱泚之心,拒不收礼,将礼物栖之梁木的逸事,颂扬了他的高风亮节。这则逸事作为段秀实拿笏击朱泚行为的补充,说明他的气节,不仅表现在大处,而且见于小处,人物形象更显得光彩。
  上述三则逸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虽名异,彼此间也无联系,但其精神是相通的。从作者客观的叙述中,使人感受到了深沉的赞颂之情。

第四段
  交代写作该文的时间、原因及材料的来源,以说明逸事状内容之不谬。

duàntàiwèishìzhuàng

liǔzōngyuán tángdài 

    tàiwèishǐwéijīngzhōushǐshí fényángwángyuánshuài wángwéishàngshū lǐngxíngyíngjiéshǐ使 jūnbīnzhōu zòngshìlài bīnréntōushìbàoèzhě shuàihuòcuànmíngjūnzhōng zhì wèn qúnxínggàishì qiè zhéfènzhérénshǒu chuíwèngàngyíngdàoshàng tǎn zhìzhuàngshāyùnrén bīnníngjiéshǐ使báixiàowáng gǎnyán 

    tàiwèizhōuzhuàngbái yuànshì zhìyuē  tiānshēngréngōng gōngjiànrénbèibàohài yīntiánrán qiěluàn ruò  xiàoyuē  yuànfèngjiào  tàiwèiyuē  mǒuwéijīngzhōu shènshì shǎoshì jīnrěnrénkòubào luàntiānbiānshì gōngchénghòumìngmǒuzhě néngwéigōngluàn shǐ使gōngzhīrénhài  xiàoyuē  xìngshèn  tàiwèiqǐng 

    shǔyuè jūnshìshírénshìjiǔ yòurènjiǔwēng huàiniàng jiǔliúgōuzhōng tàiwèilièshírén jiēduàntóuzhùshuòshàng zhíshìménwài yíngzào jìnjiǎ xiàozhènkǒng zhàotàiwèiyuē  jiāngnài  tàiwèiyuē  shāng qǐngjūn  xiàoshǐ使shùshíréncóngtàiwèi tàiwèijìn jiěpèidāo xuǎnlǎozhěrénchí zhìménxià jiǎzhěchū tàiwèixiàoqiěyuē  shālǎo jiǎ dàitóulái  jiǎzhěè yīnyuē  shàngshūruòshǔ yuánshuàiruòshǔ nàiluànbàiguōshì wéibáishàngshū chūtīngyán  chūjiàntàiwèi tàiwèiyuē  yuánshuàixūntiān dāngshǐzhōng jīnshàngshūwéibào bàoqiěluàn luàntiānbiān shuíguīzuì zuìqiěyuánshuài jīnbīnrénèhuòcuànmíngjūnzhōng shāhàirén shìzhǐ luàn luànyóushàngshūchū rénjiēyuēshàngshūyuánshuài shì ránguōshìgōngmíng cúnzhě  

    yánwèi zàibàiyuē  gōngxìngjiàodào ēnshèn yuànfèngjūncóng  chìzuǒyòuyuē  jiējiějiǎsànhuánhuǒzhōng gǎnhuázhě  tàiwèiyuē  wèishí qǐngjiǎshècǎo  shí yuē  zuò yuànliú宿ménxià  mìngchízhě dànlái suìjūnzhōng jiě jièhòutuòwèitàiwèi dàn zhìxiàosuǒ xiènéng qǐnggǎiguò bīnzhōuyóushìhuò 

    xiānshì tàiwèizàijīngzhōuwéiyíngtiánguān jīngjiāngjiāolìngchénréntián zhànshùshíqǐng nóng yuē  qiěshú guībàn  shìsuìhàn cǎo nónggàochén chényuē  zhīshùér zhīhàn   nóngqiě cháng gàotàiwèi tàiwèipànzhuàngshènxùn shǐ使rénqiúchén chénshèng zhàonóngzhěyuē  wèiduànmǒu gǎnyán  pànbèishàng zhàngèrshí chuí láitíngzhōng tàiwèiyuē  nǎikùn  shuǐxuè lièchángchuāng shǒuzhùshànyào dànnóngzhě ránhòushí mài shìdàicháng shǐ使zhī 

    huái西jūnshuàiyǐnshǎoróng gāngzhíshì jiànchén yuē  chéngrén jīngzhōuzhě rénqiě ér yòuyòngzhàngzuìzhě duàngōng rénxìnrén érzhījìng jīnduàngōngwéi jiànmàishì yòuchǐ fánwéirénàotiānzāi fànrén zuìzhě yòurénzhě shǐ使zhǔrénchū jiāngshìtiān shàngkuì  chénsuībàokàng ránwényánkuìliúhàn néngshí yuē  zhōngjiànduàngōng   hèn 

    tàiwèijīngzhōunóngzhēng jiè  guò zhūxìngzhìhuò shèn  guò zhìlíngsānbǎi tàiwèi婿wéijiān mìng zhì tàiwèiyuē  guǒyòngyán  xièyuē  chǔjiàn  tàiwèiyuē  ránzhōngzài  nóngzhìshìtáng zhīliángshàng fǎn tàiwèizhōng gào shì fēngzhìcún 

    tàiwèishìyòu yuánjiǔniányuè yǒngzhōuyuánwàizhìtóngzhèngyuánliǔzōngyuánjǐnshàngshǐguǎn 

    jīnzhīchēngtàiwèijiézhěchū wéirénshífèn míngtiānxià zhītàiwèizhīsuǒshì zōngyuánchángchūzhōubīntáijiān guòzhēndìng běishànglǐng tíngzhàngbǎoshù qièhàowènlǎoxiàotuì退 néngyánshì tàiwèiwéirén chángshǒugǒngshǒuxíng yánbēiruò wèichángdài rénshìzhī zhě  zhì juéfēiǒuránzhě huìzhōushǐcuīgōnglái yánxìnxíngzhí bèitàiwèishì xiào huòkǒngshàngzhuì wèitàishǐshì gǎnzhuàngzhíshì jǐnzhuàng 

天宝十一载,有诏伐西南夷,右相杨公兼节制之寄,乃奏前云南太守李宓涉海自交趾击之。道路险艰,往复数万里,盖百王所未通也。十二载四月,至于长安,君子是以知庙堂使能,李公效节。适忝斯人之旧,因赋是诗。
天宝十一载,有诏伐西南夷,右相杨公兼节制之寄,乃奏前云南太守李宓涉海自交趾¹击之。道路险艰,往复数万里,盖百王²所未通也。十二载四月,至于长安,君子是以知庙堂³使能,李公效节。适忝斯人之旧,因赋是诗。
注释:杨公:即杨国忠。¹交趾:古县名,在今越南河内西北。²百王:历代帝王。³庙堂:朝廷。⁴忝:有愧于。
圣人赫斯怒,诏伐西南戎。
圣人赫斯怒¹,诏伐西南戎。
注释:¹赫斯怒:勃然大怒。
肃穆庙堂上,深沉节制雄。
肃穆庙堂上,深沉节制雄。
注释:¹¹节制:节度使的简称,即杨国忠。
遂令感激士,得建非常功。
遂令感激士,得建非常功。
料死不料敌,顾恩宁顾终。
料死不料敌,顾恩宁顾终。
鼓行天海外,转战蛮夷中。
鼓行天海¹外,转战蛮夷中。
注释:¹天海:洱海,在今云南大理、洱源两县市间。
梯巘近高鸟,穿林经毒虫。
梯巘¹近高鸟,穿林经毒虫。
注释:¹梯巘:险峻的山。
鬼门无归客,北户多南风。
鬼门无归客,北户¹多南风。
注释:¹北户:房门北向,古代交趾一带习俗,指南越之地。
蜂虿隔万里,云雷随九攻。
蜂虿¹隔万里,云雷随九攻。
注释:¹蜂趸:代指南蛮军队。
长驱大浪破,急击群山空。
长驱大浪破,急击群山空。
饷道忽已远,悬军垂欲穷。
饷道忽已远,悬军垂欲穷。
精诚动白日,愤薄连苍穹。
精诚动白日¹,愤薄连苍穹。
注释:¹动白日:典出《史记·邹阳列传》。
野食掘田鼠,晡餐兼僰僮。
野食掘田鼠,晡¹餐兼僰僮。
注释:¹晡:申时。僰僮:被掠卖为童仆的僰人。
收兵列亭堠,拓地弥西东。
收兵列亭堠¹,拓地弥西东。
注释:¹亭堠:瞭望的岗楼建筑。
临事耻苟免,履危能饬躬。
临事耻苟免,履危能饬躬¹
注释:¹饬躬:整饬其身,端正其心。
将星独照耀,边色何溟濛。
将星独照耀,边色何溟濛。
泸水夜可涉,交州今始通。
泸水夜可涉,交州¹今始通。
注释:¹交州:交趾郡。
归来长安道,召见甘泉宫。
归来长安道,召见甘泉宫¹
注释:¹甘泉宫:在今陕西淳化西北甘泉山。
廉蔺若未死,孙吴知暗同。
廉蔺若未死,孙吴¹知暗同。
注释:¹孙吴:著名军事家孙武和吴起。
相逢论意气,慷慨谢深衷。
相逢论意气,慷慨谢¹深衷²
注释:¹谢:惭愧。²深衷:内心,衷情。

  征南诏这场战争是杨国忠把持朝政,为博名邀功而随意派遣边鄙一太守盲目攻击周边弱小民族的冒失行为。事先没有经过仔细调查,事中又不能随机应变,导致了这场战争大败的灭顶之灾。然而这些内幕则不是高适所能深知,或者虽知而不敢言,但诗中所描述的山穷水尽的情形,所歌颂战士们无所畏惧的气概,的确荡气回肠,足以警戒世人,发人深省。

  在这首诗中,诗人目的不在分析这场战争的前因后果和成败得失,而在称赞战士们为国赴难,不顾自身安危的慷慨激昂的感人举动。但诗人选取这么一个材料,却只是为了表达如此片面的见解,不免有挂一漏万之嫌,十分书呆子气,给人一种本末倒置之感,这自然是诗人见识为时代和自身经历局限所致。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111-113页

yúnnánzhēngmánshī--gāoshì

tiānbǎoshízàiyǒuzhào西nányòuxiāngyánggōngjiānjiézhìzhīnǎizòuqiányúnnántàishǒushèhǎijiāozhǐzhīdàoxiǎnjiānwǎngshùwàngàibǎiwángsuǒwèitōngshíèrzàiyuèzhìzhǎngānjūnzishìzhīmiàotáng使shǐnénggōngxiàojiéshìtiǎnrénzhījiùyīnshìshī

shèngrénzhào西nánróng

miàotángshàngshēnchénjiézhìxióng

suìlìnggǎnshìjiànfēichánggōng

liàoliàoēnníngzhōng

xíngtiānhǎiwàizhuǎnzhànmánzhōng

yǎnjìngāoniǎo穿chuānlínjīngchóng

guǐménguīběiduōnánfēng

fēngchàiwànyúnléisuíjiǔgōng

zhǎnglàngqúnshānkōng

xiǎngdàoyuǎnxuánjūnchuíqióng

jīngchéngdòngbáifènbáoliáncāngqióng

shíjuétiánshǔcānjiāntóng

shōubīngliètínghòu西dōng

línshìchǐgǒumiǎnwēinéngchìgōng

jiāngxīngzhào耀yàobiānmíngméng

shuǐshèjiāozhōujīnshǐtōng

guīláizhǎngāndàozhàojiàngānquángōng

liánlìnruòwèisūnzhīàntóng

xiāngfénglùnkāngkǎixièshēnzhōng

五岳祭秩皆三公,四方环镇嵩当中。
五岳祭秩(zhì)¹²三公³,四方环镇嵩(sōng)当中
译文:祭五岳典礼如同祭祀三公,五岳中四山环绕嵩山居中。
注释:¹祭秩:祭祀仪礼的等级次序。²皆:一作“比”。³三公:周朝的太师、太傅、太保称三公,以示尊崇,后来用作朝廷最高官位的通称。⁴“四方”句:是说东、西、南、北四岳各镇中国一方,环绕着中央的中岳嵩山。
火维地荒足妖怪,天假神柄专其雄。
火维¹地荒足妖怪,天假²神柄³专其雄。
译文:衡山地处荒远多妖魔鬼怪,上天授权南岳神赫赫称雄。
注释:¹火维:古代五行学说以木、火、水、金、土分属五方,南方属火,故火维属南方。维:隅落。²假:授予。³柄:权力。
喷云泄雾藏半腹,虽有绝顶谁能穷?
喷云泄雾藏半腹,虽有绝顶谁能穷¹
译文:半山腰喷泄云雾迷迷茫茫,虽然有绝顶谁能登上顶峰。
注释:¹穷:穷尽,这里用作动词。
我来正逢秋雨节,阴气晦昧无清风。
我来正逢秋雨节¹,阴气晦昧²无清³风。
译文:我来这里正逢秋雨绵绵时,天气阴暗没有半点儿清风。
注释:¹秋雨节:韩愈登衡山,正是南方秋雨季节。²晦昧:阴暗无光。³清:一作“晴”。
潜心默祷若有应,岂非正直能感通!
潜心默祷若有应¹,岂非正直能感通!
译文:心里默默祈祷仿佛有应验,岂非为人正直能感应灵通?
注释:¹“潜心”句:暗自在心里默默祈祷天气转晴,居然有所应验。
须臾静扫众峰出,仰见突兀撑青空。
须臾(yú)静扫¹众峰²出,仰见突兀³撑青空。
译文:片刻云雾扫去显出众峰峦,抬头仰望山峰突兀插云空。
注释:¹静扫:形容清风吹来,驱散阴云。²众峰:衡山有七十二峰。³突兀:高峰耸立的样子。⁴青:一作“晴”。
紫盖连延接天柱,石廪腾掷堆祝融。
紫盖连延接天柱,石廪(lǐn)腾掷(zhì)堆祝融¹
译文:紫盖峰绵延连接着天柱峰,石廪山起伏不平连着祝融。
注释:¹“紫盖”两句:衡山有五大高峰,即紫盖峰、天柱峰、石廪峰、祝融峰、芙蓉峰,这里举其四峰,写衡山高峰的雄伟。腾掷:形容山势起伏。
森然魄动下马拜,松柏一径趋灵宫。
森然¹魄动²下马拜³,松柏一径灵宫
译文:严森险峻惊心动魄下马拜,沿着松柏小径直奔神灵宫。
注释:¹森然:敬畏的样子。²魄动:心惊的意思。³拜:拜谢神灵应验。⁴松柏一径:一路两旁,都是松柏。⁵趋:朝向。⁶灵宫:指衡岳庙。
粉墙丹柱动光彩,鬼物图画填青红。
粉墙丹柱¹动光彩²,鬼物图画填青红³
译文:粉色墙映衬红柱光彩夺目,壁柱上鬼怪图画或青或红。
注释:¹丹柱:红色的柱子。²动光彩:光彩闪耀。³“鬼物”句:墙上和柱子上画满了彩色的鬼怪图形。
升阶伛偻荐脯酒,欲以菲薄明其衷。
升阶伛(yǔ)(lǚ)¹(fǔ)²,欲以菲薄³明其衷
译文:登上台阶弯腰奉献上酒肉,想借菲薄祭品表示心虔衷。
注释:¹荐:进献。²脯酒:祭神的供品。脯:肉干。³菲薄:微薄的祭品。⁴明其衷:出自内心的诚意。
庙令老人识神意,睢盱侦伺能鞠躬。
庙令¹老人识神意²,睢(suī)(xū)³侦伺能鞠躬。
译文:主管神庙老人能领会神意,凝视窥察连连地为我鞠躬。
注释:¹庙令:官职名。唐代五岳诸庙各设庙令一人,掌握祭神及祠庙事务。²识神意:懂得神的意旨。³睢盱:抬起头来,睁大眼睛看。⁴侦伺:形容注意察言观色。
手持杯珓导我掷,云此最吉余难同。
手持杯珓(jiào)¹导我掷,云此最吉余难同²
译文:手持杯蛟教导我掷占方法,说此卜兆最吉他人难相同。
注释:¹杯珓:古时的一种卜具。²余难同:其他的卦象都不能相比。
窜逐蛮荒幸不死,衣食才足甘长终。
窜逐蛮荒¹幸不死,衣食才足甘长终²
译文:我被放逐蛮荒能侥幸不死,衣食足甘愿在此至死而终。
注释:¹窜逐蛮荒:流放到南方边荒地区。²甘长终:甘愿如此度过余生。
侯王将相望久绝,神纵欲福难为功。
侯王将相望久绝,神纵¹欲福难为功²
译文:做侯王将相的欲望早断绝,神纵使赐福于我也难成功。
注释:¹纵:即使。²难为功:很难做成功。
夜投佛寺上高阁,星月掩映云曈昽。
夜投佛寺上高阁¹,星月掩映云曈(tóng)(lóng)²
译文:此夜投宿佛寺住在高阁上,星月交辉掩映山间雾朦胧。
注释:¹高阁:即诗题中的“门楼”。²曈昽:月光隐约的样子。
猿鸣钟动不知曙,杲杲寒日生于东。
猿鸣钟动¹不知曙(shǔ),杲(ɡǎo)²寒日生于东。
译文:猿猴啼时钟响不觉到天亮,东方一轮寒日冉冉升高空。
注释:¹钟动:古代寺庙打钟报时,以便作息。²杲杲:形容日光明亮。

  作为文学体裁之一的诗歌,是客观的现实生活在诗人头脑中反映的产物。由于客观现实和诗人境遇的不同,诗歌的艺术风格也有变化。《衡岳》和《山石》虽是出自同一手笔,且是同类题材的作品,但两者风格明显有别。《山石》写得清丽飘逸,而此诗则写得凝炼典重。

  诗人通过仰望衡岳诸峰、谒祭衡岳庙神、占卜仕途吉凶和投宿庙寺高阁等情况的叙写,抒发个人的深沉感慨,一方面为自己投身蛮荒之地终于活着北归而庆幸,一方面对仕途坎坷表示愤懑不平,实际上也是对最高统治者的一种抗议。

  开篇六句写望岳。起笔超拔,用语不凡,突出南岳在当时众山中的崇高地位,引出远道来访的原因。“我来”以下八句写登山。来到山里,秋雨连绵,阴晦迷蒙;等到上山时,突然云开雨霁,群峰毕现。整段以秋空阴晴多变为背景,衬托出远近诸峰突兀环立,雄奇壮观,景象阔大,气势雄伟。“潜心默祷若有应”句,借衡岳有灵,引起下段祭神问天的心愿。“森然”以下十四句写谒庙,乃全诗的核心。韩愈游南岳,虽不离赏玩名山景色,但更主要的还是想通过祭神问天,申诉无人理解、无处倾吐的悒郁情怀。在叙写所见、所感时,肃穆之中含诙谐之语,涉笔成趣。最后四句写夜宿佛寺。身遭贬谪,却一觉酣睡到天明,以旷达写郁闷,笔力遒劲。末句“寒日”,呼应“秋雨”、“阴气”。全篇章法井然。

  这首诗的思想价值虽不高,艺术表现上却有特色。全篇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境界开阔,色彩浓重,语言古朴苍劲,叙述自由灵活。篇幅不短,而能一韵到底,一气呵成。双句末尾多用三平调,少数收尾用“平仄平”,音节铿锵有力,重而不浮,颇具声势。

héngyuèmiàosuì宿yuèménlóu

hán tángdài 

yuèzhìjiēsāngōng fānghuánzhènsōngdāngzhōng 
huǒwéihuāngyāoguài tiānjiǎshénbǐngzhuānxióng 
pēnyúnxiècángbàn suīyǒujuédǐngshuínéngqióng 
láizhèngféngqiūjié yīnhuìmèiqīngfēng 
qiánxīndǎoruòyǒuyìng fēizhèngzhínénggǎntōng 
jìngsǎozhòngfēngchū yǎngjiànchēngqīngkōng 
gàiliányánjiētiānzhù shílǐnténgzhìduīzhùróng 
sēnrándòngxiàbài sōngbǎijìnglínggōng 
fěnqiángdānzhùdòngguāngcǎi guǐhuàtiánqīnghóng 
shēngjiējiànjiǔ fěimíngzhōng 
miàolìnglǎorénshíshén suīzhēnnénggōng 
shǒuchíbēijiàodǎozhì yúnzuìnántóng 
cuànzhúmánhuāngxìng shícáigānchángzhōng 
hóuwángjiàngxiàngwàngjiǔjué shénzòngnánwéigōng 
tóushànggāo xīngyuèyǎnyìngyúntónglóng 
yuánmíngzhōngdòngzhīshǔ gǎogǎohánshēngdōng 
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
露堤(dī)平,烟墅(shù)¹(yǎo)²。乱碧萋萋³,雨后江天晓。独有庾(yǔ)郎年最少。窣(sū)地春袍,嫩色宜相照
译文:堤坝上的绿草含水带露,远处的房屋在如烟春色的掩映下若隐若现。雨后天色变晴,江水开阔,到处都是萋萋的芳草。离乡宦游的才子年少成名,他穿上拂地的青色章服,衣服颜色与嫩绿的草色互相映衬,十分相宜。
注释:¹墅:田庐、圃墅。²杳:幽暗,深远,看不到踪影。³萋萋:形容草生长茂盛。⁴庾郎年最少:庾郎本指庾信。这里借指一般离乡宦游的才子。窣地:拂地,拖地。窣:拂,甩动。⁵窣地春袍:指踏上仕途,穿起拂地的青色章服。用这里主要是形容宦游少年的英俊风貌。⁶嫩色宜相照:指嫩绿的草色与袍色互相辉映,显得十分相宜。
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接长亭¹,迷远道。堪怨王孙²,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译文:芳草把路边一个又一个的长亭连接起来,使得远道凄迷。那萋萋的芳草,仿佛是在埋怨宦游的王孙公子已经忘记了归期。眼看梨花落尽,春天马上又要过去了。日光渐暗,暮霭沉沉,那翠绿的春草也似乎变得苍老了。
注释:¹长亭:古路旁亭舍,常用作饯别处。²王孙:贵族公子。

  宋沈义父云:“咏物词,最忌说出题字。”(《乐府指迷》)这首咏草词虽不着一“草”字,却用环境、形象、神态的描绘,将春草写得形神俱备。词中,上片以绮丽之笔,突出雨后青草之美;下片以凄迷之调,突出青草有情,却反落入苍凉之境。

  上片起首两句写长堤上绿草平整、露光闪烁;远处的别墅如烟绿草掩映下若隐若现。接下来一句总写芳草萋萋。“雨后江天晓”,是用特定的最佳环境来点染春草的精神,通过雨后万物澄澈、江天开阔的明媚物象,活画出浓郁的春意和蓬勃的生机,为下文“少年”的出场作铺垫。“独有庾郎年最少”三句,由物及人,由景入意。“庾郎”本指庾信。庾信是南朝梁代文士,使魏被留,被迫仕于北朝。庾信留魏时已经四十二岁,当然不能算“年最少”,但他得名甚早,“年十五,侍梁东宫讲读”(《庾开府集序》)。这里借指一般离乡宦游的才子。“窣地春袍”,指踏上仕途,穿起拂地的青色章服。宋代六、七品服绿,八、九品服青。刚释褐入仕的年轻官员,一般都是穿青袍。春袍、青袍,实为一物,用这里主要是形容宦游少年的英俊风貌。“嫩色宜相照”,指嫩绿的草色与袍色互相辉映,显得十分相宜。以上,作者描摹出春草的芊绵可爱,用遍地春草映衬出宦游少年的春风得意。

  词的下片转而抒写宦游少年春尽思归的情怀。过片二句化用李白《菩萨蛮》词末二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之意。接下来两句,词人流露出对宦海浮沉的厌倦,用自怨自艾的语调表达了强烈的归思。“落尽梨花春又了”,化用李贺《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三月》诗句:“曲水飘香去不归,梨花落尽成秋苑。”以自然界春色的匆匆归去,暗示自己仕途上的春天正消逝。结拍两句渲染了残春的迟暮景象。

  “老”字与上片“嫩”字遥相呼应。于春草的由“嫩”变“老”之中,暗寓伤春之意,而这也正好是词人嗟老、倦游心情的深刻写照。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七云:“梅圣俞欧阳公座,有以林逋词‘金谷年年,乱生春色淮为主’为美者,圣俞因别为《苏幕遮》一阕云云。欧公击节赏之。”

参考资料:
1、 吴汝煜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453-454 .

zhē ·cǎo

méiyáochén sòngdài 

píng yānshùyǎo luàn hòujiāngtiānxiǎo yǒulángniánzuìshào chūnpáo nènxiāngzhào 
jiēchángtíng yuǎndào kānyuànwángsūn guīzǎo luòjìnhuāchūnyòuliǎo mǎncányáng cuìyānlǎo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