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楼船发古杭,三春■棹汶河傍。未愁绿酒追行乐,却恨班衣远故乡。
正月楼船发古杭,三春■棹汶河傍。未愁绿酒追行乐,却恨班衣远故乡。

qiǎnmènshíshǒu--lín

zhèngyuèlóuchuánhángsānchūnzhàowènbàngwèichóu绿jiǔzhuīxíngquèhènbānyuǎnxiāng

顾璘

顾璘

顾璘(1476~1545)明代官员、文学家。字华玉,号东桥居士,长洲(今江苏省吴县)人,寓居上元(今江苏省南京市),有知人鉴。弘治间进士,授广平知县,累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少有才名,以诗著称于时,与其同里陈沂、王韦号称“金陵三俊”,后宝应朱应登起,时称“四大家”。著有《浮湘集》、《山中集》、《息园诗文稿》等。其曾评注杨士弘《唐音》。 ▶ 1511篇诗文

猜您喜欢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眼前有景道不得¹,崔颢题诗在上头。
译文:眼前有好景却不敢吟诗,因为崔颢已经题诗在墙上,将这景色表述出来了。
注释:¹道不得: 说不得,不可以说。
艳阳天气,烟细风暖,芳郊澄朗闲凝伫。渐妆点亭台,参差佳树。舞腰困力,垂杨绿映,浅桃秾李夭夭,嫩红无数。度绮燕、流莺斗双语。
艳阳¹天气,烟细风暖,芳郊澄朗²闲凝伫³。渐妆点亭台,参(cēn)(cī)佳树。舞腰困力,垂杨绿映,浅桃秾(nóng)夭夭,嫩红¹⁰无数。度绮燕、流莺斗双语¹¹
译文:阳光明媚的春天,烟气淡薄,微风和暖,郊外澄明清朗,我久久伫立凝视。春天渐渐地将亭台打扮一新,树木高高矮矮。杨柳随风舞动,浅色的桃花浓艳的李花开得都很妖娆,还有无数浅红色的花。燕莺飞来飞去不停地叫着,好像在互相说话。
注释:¹艳阳:阳光明媚,指春天。²澄朗:澄清明朗。³凝伫:伫立凝视。⁴妆点:打扮。⁵参差:不齐貌。⁶舞腰:舞动的腰身。这里用来形容迎风摇摆的柳枝。⁷垂杨:即垂柳。古诗文中杨柳常通用。⁸秾李:华美的李花。⁹夭夭:茂盛而艳丽。¹⁰嫩红:浅红。¹¹斗双语:指燕与莺双双相对语。
翠娥南陌簇簇,蹑影红阴,缓移娇步。抬粉面、韶容花光相妒。绛绡袖举。云鬟风颤,半遮檀口含羞,背人偷顾。竞斗草、金钗笑争赌。
翠娥¹南陌²(cù)簇,蹑影红阴³,缓移娇步。抬粉面、韶容花光相妒。绛绡(xiāo)袖举。云鬟(huán)风颤,半遮檀口含羞,背人偷顾。竞斗草、金钗笑争赌。
译文:南边路上美丽的女子成群结队,身影在花阴中飘动,缓慢的移动脚步。抬起漂亮的脸,姣好的容颜让艳丽的花相都嫉妒。红袖举起,云鬟随着风吹轻轻颤动,女子害羞得半遮住红唇,又背着人群偷偷地看。斗草之戏竞争激烈,笑着以金钗作为赌注。
注释:¹翠娥:女子美丽的眉毛,泛指美女。²南陌:南面的道路。³蹑影红阴:指女子之身影在花阴中飘动。蹑,追随。红,指女子的红妆。⁴韶容:美丽的容貌。⁵绛绡:红色绡绢。绡,生丝织成的薄纱、细绢。⁶云鬟:高耸的环形发髻。⁷檀口:红艳的嘴唇。盖因檀木色红而香,故多用于形容女性嘴唇之美。⁸偷顾:偷看。⁹斗草:古代民间习俗,农历五月初五有斗草之戏,唐宋时称为“斗百草”。
对此嘉景,顿觉消凝,惹成愁绪。念解佩、轻盈在何处。忍良时、孤负少年等闲度。空望极、回首斜阳暮。叹浪萍风梗知何去。
对此嘉景,顿觉消凝¹,惹成愁绪。念解佩²、轻盈³在何处。忍良时、孤负少年等闲度。空望极、回首斜阳暮。叹浪萍风梗知何去。
译文:面对如此美景,我竟伤感到出神,生出许多愁绪。想念起所爱之人,不知她现在又在何处呢?怎忍辜负良辰美景,像少年时期一般平常度过。白白得望尽天边,回首却发现夕阳已经快下山了。感叹自己像浪中的浮萍,风中的断梗一样,今不知要去往何处。
注释:¹消凝:消魂,凝神。意谓因感伤而出神。²解佩:代指所爱的女子。³轻盈:形容女子姿态纤柔,行动轻快。⁴忍:怎忍。⁵孤负:即辜负。违背;对不住。⁶等闲:寻常。⁷浪萍风梗:浪中之浮萍,风中之断梗,形容漂泊无定的行迹。

  这首《夜平乐》写春日离情。上中下三叠,上叠写大自然绚丽的美好春光,意象错杂叠呈,色彩斑斓;中叠写春光中嬉戏的美丽少女,生命活力和自然景色相契如一;末叠情感陡然直下,直抒漂泊生涯中孤寂的情怀。

  首韵三句中,展开广阔的视野,先以“艳阳天气”概写时序,又以“烟细风暖”渲染弥漫于空间的和煦春意,再以“芳郊澄朗”给广袤原野涂上春色,“闲凝伫”三字既写词人自身在春日郊野中的情态,又点明此叠所绘春景都是“凝伫”中之所见,从而增加了所绘景色与人的亲和力。次韵以“渐”字领起两个四字写景短句,描述春日的“亭台”、“佳树”。亭台本是没有生机之物,它不会随着节序的变化而变化,词人缀以“妆点”二字,让大自然的变化为亭台铺设美好的环境,装扮了亭台,使亭台随之也面貌焕然一新了。佳树是有生机之物,它随着节序的变化而变化,此刻,它柔枝渐伸,嫩叶舒展,词人以“参差”二字修饰,再恰当不过了。领字“渐”使春日的亭台、佳树处于正在变化而益发悦目的状态下, 使词人笔下的春景更为鲜活生动。这个“渐”字与《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里的“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之“渐”字,正有异曲同工之妙。第三韵四句承前韵之“佳树”,细写其中的“垂杨”、“浅桃”、“桃李”。以“垂”状写杨柳袅娜之形,以“绿映”状写杨柳清嫩欲滴之色;以“夭夭”状写桃李娇美的情态;以“嫩红无数”涂染桃李以娇艳的颜色,又与垂杨之绿相衬相映。在这一韵中,词人绘制了一幅色彩鲜明耀眼的绿树繁花图。末韵八字仍承“佳树”,以前韵三句描绘的画面为背景,再以工笔细绘佳树间的“绮燕”与“流莺”。“绮”本是花纹倾斜的丝织物,词中借用来状燕子展翅斜飞的体态,新颖别致又十分传神。以“流”字修饰莺,则是表现黄莺轻盈流动的舞姿和谐婉流啭的鸣声。“绮燕流莺”四字前的“度”字绘出了莺燕穿飞于垂杨桃李间的情状,而之后的“斗双语”三字,更以拟人手法赋莺燕以灵性,让它们双双地相对召唤。而且它们的双双斗语,又为后叠词人自身愁情的引发埋设了伏笔。

  词至此,词人已展现了春回大地,生机无限的“艳阳天气”。继而中叠以上叠之艳阳美景为背景,描绘这个背景中活动着的一群游春少女。

  “翠娥”二字为此叠开端。以局部代整体是人们习惯用的修辞手法,柳永单单择取翠墨色的长眉写少女的美貌,给人以清纯秀丽之感。“翠娥南陌簇簇”,“簇簇”二字既写其人数之众多,更写其气氛之热烈,“南陌”二字尽管是写地点,但夹在 “翠娥”与“簇簇”之间,就画出了少女们的行动路线,以及少女们远远而来愈走愈近的效果,使整个画面有了动感,立即活了起来。接下来,“蹑影红阴”二句写少女们在“嫩红无数”的桃李树下轻松徐缓地移动着脚步,那份自在已在其中,但“娇步”二字稍觉俗腻。她们越走越近了,词人不仅已经看清了她们的“韶容”和“抬粉面”的动态,还体味到这“韶容”竟引得“花光相妒”。此处词人再用拟人手法,以桃李之妒写少女之美。这些少女们自然也看到了观赏春色的游人,所以不免有些娇羞之态:“绛绡袖举。云鬟风颤,半遮檀口含羞,背人偷顾。”词人以四个参差交错的句子来描绘她们的表情与动作,“绛绡袖举”是“半遮檀口”的动作,“云鬟风颤”是“背人”又“偷顾”的结果,这四句语序别致,动作表情中又含心理描写,但写的有些矫情作态,不及“翠娥南陌”的清纯、“蹑影红阴”的绚烂,与后句斗草嬉戏埘的天真本色也有些失谐。此叠未句写少女们“斗草”之戏,前缀以一个“竞”字,写出了游戏激烈竞争的场面,后缀以动作描写,把少女们拔下金钗为争胜赌注的热闹场面表现了出来。这里不可忽略了“笑争赌”的这一个“笑”字,虽只一字,然力重千钧。“笑争赌”既是场景描写,更是性格化的描绘,完全再现了女孩子们的天真无邪、无忧无虑、活泼欢快;如无这一个“笑”字,就成了一群莽汉斗草,完全失却了女孩子可爱的本色,更有什么美感可言。

  至此,词人以一叠文字绘制了一幅富有情趣与生机的少女游春图。

  词至未叠,首句“对此嘉景”四字,结上启下,以“嘉景”二字总括以上两叠的内容,以“对此”二字点明如上“嘉景”既是自己所亲临目见,更是引发自身情愫的触媒。二、三两句“顿觉消凝“与“着成愁绪”之间有一个情感转换变化的过程。词人陶醉于嘉景之中,霎时间形消神凝,竟忘掉了自身的存在;但陶醉毕竟是短暂的,他旋即回到了现实,“嘉景”中的艳阳春色、双双莺燕、娇美女娃反惹出自己满怀的愁绪。

  以下连用四个领字句。以“念”、“忍”、“空”、“叹”四个强化感情的领字,引领出四个层次,层层铺衍自己的愁绪。词人由眼前嘉景特别是其中的少女,“念”及自己那曾经“解佩”相赠的恋人,她那轻盈的身影如今不在词人身边。“嘉景”、“良时”,双双莺燕度柳穿花,正应双双情侣共度,而今词人却独自一人,自是辜负了良时美景,辜负了心上之人。词人不忍辜负,但又不得不忍心辜负。一个“忍”字领起“良时孤负少年等闲度”,写尽了词人内心的苦痛与失衡。词人不禁极目远望并回首前尘,但看到的却是令人心伤的“斜阳暮”,伊人不见,前尘不再,遥想与回首也是徒然,这就是“空”字的分量。最后词人只得哀叹自己如浪中之萍、风中之梗的身世处境,前途渺茫。一个“叹”字,使词人那深沉的叹息声如在耳边。末叠最后的四个领字句,每句为一韵,一层比一层深地叙写一位多情游子内心无可疗治的伤痛与无奈,显示了柳永擅用领字抒发情感的长处,十分真实地向世人剖露了他内心的一切。

  全词三叠,纵向看,依序写来,由客观之景而及景中之人,由景中之人而及景外之己,环环相扣,逐叠深化,纹丝不乱,富有层次感;横向看,三叠分别写景、绘人、抒己,又形成三足对峙的形势,均衡完整,相依相辅,缺一不可。由此词可见柳永长调慢词结构布局之精妙。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 等.柳永词新释辑评.北京市:中华书局,2005年1月第1版:570-574

bàn··yànyángtiān--liǔyǒng

yànyángtiānyānfēngnuǎnfāngjiāochénglǎngxiánníngzhùjiànzhuāngdiǎntíngtáicānchàjiāshùyāokùnchuíyáng绿yìngqiǎntáonóngyāoyāonènhóngshùyànliúyīngdòushuāng

cuìénánnièyǐnghóngyīnhuǎnjiāotáifěnmiànsháorónghuāguāngxiāngjiàngxiāoxiùyúnhuánfēngchànbànzhētánkǒuhánxiūbèiréntōujìngdòucǎojīnchāixiàozhēng

duìjiājǐngdùnjuéxiāoníngchéngchóuniànjiěpèiqīngyíngzàichùrěnliángshíshǎoniánděngxiánkōngwànghuíshǒuxiéyángtànlàngpíngfēnggěngzhī

飞来双白鹄,乃从西北来。
飞来双白鹄(hú),乃从西北来。十十五五,罗列成行。妻卒(zú)被病¹,行不能相随。五里一返顾,六里一徘徊。“吾欲衔(xián)汝去,口噤(jìn)²不能开;吾欲负汝去,毛羽何摧颓(tuí)³。乐哉新相知,忧来生别离。躇(chú)(chú)群侣,泪下不自知。”“念与君别离,气结不能言。各各重自爱,道远归还难。妾当守空房,闭门下重关。若生当相见,亡者会黄泉。”今日乐相乐,延年万岁期。
译文:双双白鹄由西北向东南方飞去,罗列成行,比翼齐飞。突然一只雌鹄因疲病不五再相随。雄鹄不舍分离,频频回顾,徘徊不已,“我想衔你同行,无奈嘴小张不开;我想背你同去,无奈羽毛不够丰满,无力负重。相识的日子我们那么快乐,今日离别,真是无限忧伤,望着身边双双对对的同伴,我们却要憾恨相别,悲戚之泪不自禁地淌了下来。”雌鹄答道:“想到要与你分离,心情抑郁得说不出话来,各自珍重吧,归途茫茫,恐难再相聚了。我会独守空巢,一生忠于你。活着我们终当相会,死后也必在黄泉下相逢。”
注释:¹妻卒被病:雌鹄突然染病。妻,雌鹄,此为雄鹄口吻。卒,同“猝”,突然,仓促。²噤:闭口,嘴张不开。³摧颓:衰败,毁废,即受到损伤而不丰满。⁴躇蹰:犹豫不决、恋恋不舍的样子。⁵顾:回头看。⁶气结:抑郁而说不出话的样子。⁷关:此处指门闩。
十十五五,罗列成行。
十十五五,罗列成行。
妻卒被病,行不能相随。
妻卒被病,行不能相随。
五里一反顾,六里一徘徊。
五里一反顾,六里一徘徊。
吾欲衔汝去,口噤不能开;
吾欲衔汝去,口噤不能开;
吾欲负汝去,毛羽何摧颓。
吾欲负汝去,毛羽何摧颓。
乐哉新相知,忧来生别离。
乐哉新相知,忧来生别离。
躇踌顾群侣,泪下不自知。
躇踌顾群侣,泪下不自知。
念与君离别,气结不能言。
念与君离别,气结不能言。
各各重自爱,远道归还难。
各各重自爱,远道归还难。
妾当守空房,闭门下重关。
妾当守空房,闭门下重关。
若生当相见,亡者会黄泉。
若生当相见,亡者会黄泉。
今日乐相乐,延年万岁期。
今日乐相乐,延年万岁期。

  这是一首歌颂坚贞爱情的民歌。写夫妻远别,借描写一对白鹄顾恋不舍的别离情景,抒发了患难夫妻被迫分离缠绵哀伤的情态。诗中的夫妻感情甚笃,丈夫不忍别妻远行而又不得不离别,当是为生活所迫或外出服役。全诗分“正曲”和“趋”两段,运用比兴手法,以哀怨缠绵的笔调,状雄鸟之情深义重,感人肺腑。

  诗的前段以雄鹄的口吻,是魏晋大曲歌辞的主曲,也称正曲。后段以雌鹄口吻,是魏晋大曲中的趋。最后是大曲的乱。魏晋大曲的结构形式是一个四段式,即“艳—曲—趋—乱”的组合式。“艳”指的是楚歌,当时人有“荆艳楚舞”之说;“曲”指的是清商三调曲,它的音乐素材来自流行于中原的汉代相和歌;“趋”指的是吴歌,当时吴地歌曲便称为“吴趋”;“乱”也是楚歌,《楚辞》中已常用“乱”来作为卒章之节。在这个四段式中,曲辞是主体部份。或者说,魏晋大曲是以流传于中原的相和歌为核心,以之结合来自南方的艳、趋、乱而形成的。曲前应有艳,是一支楚地风格的器乐曲,无歌辞。

  这首诗的主要特征可以归纳为表演性、音乐性和民间性,其艺术风格其实就是这些特征的体现。例如:这篇诗歌的前四解用一种比兴手法,很生动地刻划了一个被迫弃妻的男子的形象;后一解则用展示内心感情的方式,细腻地描写了一位女子思念亲人、渴望团聚的悲哀。两种表现手法与两种不同的语言风格相配合,收到了相互映衬、相互对比的良好效果。这同诗歌的组合方式——前四首来自中原相和歌,后一首来自吴地歌曲——是分不开的。又如:诗歌中用“十十五五,罗列成行”的形象描写,暗示了并翼齐飞的美好生活,由此反衬出雌雄离散时的凄凉;又用“五里一反顾,六里一徘徊”“吾欲衔汝去……吾欲负汝去”的排比手法,很有力地渲染了雌雄离别时的依依不舍。这些表现方法,则是由于歌辞同民歌的亲缘关系而产生的。总之,尽管全诗杂采了多种民歌作品,里面有拼凑的痕迹,但由于它服从于一个完整的音乐主题,并由于它按表演需要造成了由聚而分、由男而女这样的情节变换,读者仍然可以从诗篇中得到一个整体的审美感受。这种感受,在一些非音乐的作品中反而是难以得到的。

参考资料:
1、 赵光勇.汉魏六朝乐府观止[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116-118
2、 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117-120
嘉游未斁,誓将离分。
嘉游¹未斁(yì)²,誓³将离分。
译文:同游甚乐未尽兴,君行匆匆又离去。
注释:¹嘉游:美好的、令人愉快的游赏。²斁:满足,厌烦。³誓:同“逝”,发语词。
送尔于路,衔觞无欣。
送尔¹于路,衔觞(shāng)²无欣。
译文:送你来到大路上,举杯欲饮无欢意。
注释:¹尔:你。²衔觞:指饮酒。衔:含。
依依旧楚,邈邈西云。
依依¹旧楚²,邈(miǎo)³西云
译文:江陵故地心依恋,遥望西云深情寄。
注释:¹依依:依恋的样子。²旧楚:指江陵。江陵是古代楚国的国都郢,所以称江陵为“旧楚”。³邈邈:遥远的样子。⁴西云:西去的云。
之子之远,良话曷闻。
之子¹之远²,良话曷(hé)³闻。
译文:斯人离我去远方,知心话语难再叙。
注释:¹之子:此人,指庞参军。²之远:走向远方。³曷:同“何”,怎么。
画舸停桡,槿花篱外竹横桥。水上游人沙上女,回顾,笑指芭蕉林里住。
画舸¹停桡(ráo)²,槿(jǐn)³(lí)外竹横桥。水上游人沙上女,回顾,笑指芭蕉(jiāo)林里住。
译文:彩饰的小船停下船桨,槿花篱笆外,横着一座小竹桥。水上的游人问沙岸上的姑娘家住何处,(姑娘)回过头来,笑着指向芭蕉林深处。
注释:¹画舸:彩饰的小船。²桡:船桨。³槿花:木槿花落叶灌木,有红、白、紫等色花。南方民间经常在院子四周种植,长大一些后即可作为篱笆,称为篱槿。⁴沙上女:沙滩上的女孩子。

  统观欧阳词,如一人而有二面。其艳情词艳得近于淫靡,轻佻俳狎,几乎难以卒读。然如《南乡子》八首,却换了一副笔墨,一洗绮罗香泽,转为写景纪俗之词,全写广南百越少数民族地区风物。读其词,如夏日清风、久雨新晴,心神为之一爽。

  这是八首之二,写景如画,写情传神,将广南少女的真率、羞涩,质朴的情状活脱脱显于纸上。词的开头两句,宛如一幅南国水乡图,而且是静物素描,不加渲染,不事润色。炎炎长夏,船儿不动,桨儿不摇,近处是以木槿花为篱(木槿为广南常见之物,夏秋间开花,红白相间,当地人常以为篱)的茅舍,远处是依稀可见的横江竹桥,静极了,也天然极了。而“画舸”与“槿花”两相辉映,又使恬静素淡之中平添了几分艳雅,也为痴男情女的出场作了引信。

  下片写男女初聚之情。“水上游人”指远方来客,即“画舸”中的男子;“沙上女”与“水上游人”相对为文,即以槿花为篱的茅舍的主人,立于沙头的一位少女。至此,词人又为读者在南国水乡图上叠印了一幅仕女图,尽管这幅仕女图似乎也是静的,不过已经呼之欲出,跃跃欲动了。男子,总是主动的,勇敢的,他伫立良久,便上前问话了,问女子姓甚名谁,年庚几许,家在何处。不过,这些作者都没有写,是画外之音,是省文,但却不是凭空结想。且看,这位情窦初开的少女,欲答,又羞于答,她转身走了。走了,又不甘心,却又回头顾盼,“笑指芭蕉林里住”。这“芭蕉林”,或者就是“槿花篱”的旁景,或者竟是这女子撒了一个谎:“家可远哩,在芭蕉深处。”结句的答话,将全词的静景一下子点活了。原来“画舸”之所以要“停桡”,是因为男子被女子所吸引;槿篱竹桥,也几等于北方的“桑间濮上”;水上沙上,跃动着初恋者的倩影。

  李白有《陌上赠美人》诗云:“骏马骄行踏落花,垂鞭直拂五云车。美人一笑褰珠箔,遥指红楼是妾家。”正与此词相近。然一指红楼,一指蕉林,各是自家身分。李清照《点绛唇》有句曰:“和羞走,依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与此词的写“回顾”同一笔意。盖“回顾”这一动作最能传女子的娇羞之态,故诗人每每写及。然彼一回顾而依门嗅梅,此一回顾而笑答客问,北国千金与水乡村姑的腔范就判然分明了。

参考资料:
1、 杨晓影.当时年少春衫薄 邂逅最美的花间词:石油工业出版社,2014:171

nánxiāng ·huàtíngráo

ōuyángjiǒng dài 

huàtíngráo jǐn槿huāwàizhúhéngqiáo shuǐshàngyóurénshāshàng huí xiàozhǐjiāolínzhù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