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小山重叠好,阴阴松竹翠排檐。
老人嘉我幽寻意,深炷炉香为卷帘。
窗外小山重叠好,阴阴松竹翠排檐。
老人嘉我幽寻意,深炷炉香为卷帘。
郑刚中

郑刚中

郑刚中(1088年—1154年),字亨仲,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南宋抗金名臣。生于宋哲宗元祐三年,卒于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年六十七岁。登绍兴进士甲科。累官四川宣抚副使,治蜀颇有方略,威震境内。初刚中尝为秦桧所荐;后桧怒其在蜀专擅,罢责桂阳军居住。再责濠州团练副使,复州安置;再徙封州卒。桧死,追谥忠愍。刚中著有北山集(一名腹笑编)三十卷,《四库总目》又有周易窥余、经史专音等,并传于世。 ▶ 531篇诗文

猜您喜欢
左氏《国语》,其文深闳杰异,固世之所耽嗜而不已也。而其说多诬淫,不概于圣。余惧世之学者溺其文采而沦于是非,是不得由中庸以入尧、舜之道。本诸理,作《非国语》。
左氏《国语》,其文深闳(hóng)¹杰异,固世之所耽嗜²而不已也。而其说多诬淫³,不概于圣。余惧世之学者溺(nì)其文采而沦于是非,是不得由中庸以入尧、舜之道。本诸理,作《非国语》。
译文:左丘明的《国语》,它里面的文章深刻宏阔接触特异。本来就是世人所沉溺爱好欲罢不能的。并且它的观点很多都是欺骗人、惑乱人的,不能很好的概括完美。。我害怕当世求学的人沉溺于它的文采却模糊了是非。这就不能够从中庸之道来进入尧、舜的学说、主张。依照这些理由,我写了《非国语》这本书。
注释:¹深闳:深远宏大。²耽嗜:深切爱好。³诬淫:荒诞虚浮。
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伯阳父曰:“周将亡矣!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 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今三川实震,是阳失其所而镇阴也。阳失而在阴,川源必塞。源塞,国必亡。人乏财用,不亡何待?若国亡,不过十年。十年, 数之纪也。夫天之所弃,不过其纪。”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幽王乃灭,周乃东迁。
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伯阳父¹曰:“周将亡矣!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 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今三川实震,是阳失其所而镇阴也。阳失而在阴,川源必塞(sè)。源塞,国必亡。人乏财用,不亡何待?若国亡,不过十年。十年, 数之纪也。夫天之所弃,不过其纪。”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幽王乃灭,周乃东迁。
译文:(《国语》记载)周幽王二年,西周的泾水、渭水、洛水一带发生了大地震。大夫伯阳父说:“周朝快要亡了!天地间的阴阳二气,不能错乱了位置。如果错乱了,那是被人搅乱的。阳气隐伏在下面不能冒出来,被阴气压迫得不能上升,于是就会发生地震。现今泾水、渭水、洛水一带发生地震,就是阳气失去了它原来的位置而被阴气镇住了。阳气不在自己的位置,跑到了阴气的位置上,水源就必然会被堵塞。水源堵塞了,国家一定要灭亡。如果国家灭亡,不会超过十年。因为十是数的终极。天既然要抛弃这个国家,是不会让它超过这个终极的。”正是这一年,泾水、渭水、洛水枯竭,岐山也崩塌了,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了。周平王不得不把都城从长安迁到洛阳。
注释:¹伯阳父:周朝大夫。
非曰:山川者,特天地之物也。阴与阳者,气而游乎其间者也。自动自休,自峙自流,是恶乎与我谋?自斗自竭,自崩自缺,是恶乎为我设?彼固有所逼引,而认之者不塞则惑。 夫釜鬲而爨者,必涌溢蒸郁以糜百物;畦汲而灌者,必冲荡濆激以败土石。是特老妇老圃者之为也,犹足动乎物,又况天地之无倪,阴阳之无穷,以澒洞轇轕乎其中,或会或离,或吸或吹,如轮如机,其孰能知之?且曰:“源塞,国必亡。人乏财用,不亡何待?”则又吾所不识也。且所谓者天事乎?抑人事乎?若曰天者,则吾既陈于前矣;人也,则乏财用而取亡者,不有他术乎?而曰是川之为尤!又曰:“天之所弃,不过其纪。”愈甚乎哉!吾无取乎尔也。
非曰:山川者,特天地之物也。阴与阳者,气而游乎其间者也。自动自休,自峙自流,是恶乎与我谋?自斗自竭,自崩自缺,是恶乎为我设?彼固有所逼引,而认之者不塞则惑。 夫釜(fǔ)(gé)¹而爨(cuàn)²者,必涌溢³蒸郁以糜(mí)百物;畦汲而灌者,必冲荡濆(pēn)以败土石。是特老妇老圃者之为也,犹足动乎物,又况天地之无倪,阴阳之无穷,以澒(hòng)(tóng)(jiāo)(gé)乎其中,或会或离,或吸或吹,如轮如机,其孰能知之?且曰:“源塞,国必亡。人乏财用,不亡何待?”则又吾所不识也。且所谓者天事乎?抑人事乎?若曰天者,则吾既陈于前矣;人也,则乏财用而取亡者,不有他术乎?而曰是川之为尤!又曰:“天之所弃,不过其纪。”愈甚乎哉!吾无取乎尔也。
译文:柳宗元非议说:高山和大河,不过是天地间的自然物体;阴气和阳气,不过是天地间的元气。它们自己运行,自己休止,自己屹立,自己流动,这哪里是与人商量过的呢?它们自己冲击,自己枯竭,自己崩塌,自己缺损,这哪里是人安排的呢?自然界的事物本来是互相排斥又互相吸引的,而像伯阳父那样认识它的人,不是无知就是糊涂。用锅煮饭,汤水翻滚蒸气升腾必然会煮烂各种食物;引水灌田,水势奔腾波浪激荡必然会破坏田里的土 石。这些老妇老农所做的事,尚且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何况天地之大无边无际,阴阳变化无穷无尽。阴阳二气,充满于茫茫无际的天地之间,有时聚集,有时分散,有时互相吸引,有时互相排斥,好像车轮滚动,好像纺机运转,它们的变化我们怎么能够知道呢?伯阳父说:“水源堵塞了,国家必然灭亡。”“人们缺乏财物,国家还不灭亡吗?”这又是我们不能理解的了。这里所说的究竟是天造成的呢?还是人造成的呢?如果说是天造成的,那么我在前面已经讲过了。如果说是人造成的,那么由于缺乏财物而导致亡国的,难道没有其他原因吗?何以硬要说是那几条河的过失,还说“天既要抛弃一个国家,不会超过十年”,这就越发荒谬了!我不同意他的这些看法。
注释:¹釜鬲:泛指炊器。²爨:烧火煮饭。³涌溢:沸腾。⁴汲:从下往上打水。⁵濆激:喷涌冲击。⁶澒洞轇轕:弥漫无际广阔深远。
晚云收,夕阳挂,一川枫叶,两岸芦花。鸥鹭栖,牛羊下。万顷波光天图画,水晶宫冷浸红霞。凝烟暮景,转晖老树,背影昏鸦。
晚云收,夕阳挂,一川枫叶,两岸芦花。鸥鹭(lù)(qī),牛羊下。万顷波光天图画¹,水晶宫冷浸红霞²。凝烟暮景,转晖(huī)老树,背影³昏鸦。
译文:晚云渐收,夕阳斜挂,秋霜染红了漫山枫叶,两岸是雪白的芦花。鸥鹭在芦花中栖息,牛羊从枫林中走来。万顷波光有如一幅芦然的画图,红霞映入水中给江面增添了绚丽的色彩。淡淡的暮蔼笼罩着山川,夕阳的余晖移动着老树的身影,鸦背驮着夕阳向远方飞去。
注释:中吕:宫调名。元曲常用宫调。普天乐:曲牌名。又名“黄梅雨”。北曲属中吕宫。¹天图画:天然的图画。²“水晶”句:此处是看到晚霞倒映在水中引起的联想。³背影:此处指乌鸦背上带着太阳的余晖。

  这是徐再思《吴江八景》组曲中的最后一支小令,描绘的是一幅宁静的山水,点缀的是枫叶、芦花、鸥鹭、牛羊、老树、昏鸦。这一切,都因为夕阳晚霞,被罩上了一层浓艳的色彩。万顷波光是冷浸红霞,夕阳的光辉在老树上流转,树上的昏鸦,背带着落日余晖,此时此景,确实是令人陶醉的。在描绘西山夕照的图景时,作者挥洒自如,既有酣畅淋漓的泼墨,又有精巧细致的点缀刻画。整支曲人在画外,处处写景,但由于描摹得生动传神,总能使读者不由自主地走入作者所构建的美丽山水之中。

  这支小令宛如一幅恬淡的风情画,写得空灵平淡,仿佛不带任何主观色彩。曲的前四句一联三字句,一联为四字句,每字一景,从芦上写到地下,层次分明。暮云渐收,残阳斜挂。余晖与枫叶相映,火红中透出碧紫;水边的芦花在晚风中轻摇,似仙鹤起舞。晚霞如火,残阳似血;枫叶与芦花相映,红白分明。这四句,取物之颜色红白相映,对比强烈,用意甚为深远。

  接下来第五、六两句写了白色的鸥鹭与黄色的牛、白色的羊。这两句中一个“栖”字,一个“下”字写出了鸟雀之还巢,牛羊之归牧,芦地间在描绘中逐渐归于平静。夜色将临,万籁渐寂,山村在晚霞中显得格外富于色彩。一幅山村风俗画粗略出现。

  第七、八两句写眼前是一幅芦然的图画,霞光映入水中如浸入龙宫般奇妙仙幻。这两句巧妙对画面做了总体化的色调处理,增强了其迷离扑朔的意境。前面的“两岸芦花”已经写了水边,现在放眼湖面,写色彩变幻的粼粼波光,宛如一幅芦然的画图。“水晶宫”这一意象的引入更添许多朦胧的美感。五光十色,变换飘摇的奇妙霞光,或许会透过水面,洒进龙宫中去。若是那样,水晶宫也会因了霞光而变得更加辉煌,更温暖。想象自然贴切,生动形象。“冷”字犹巧,因传说中的水晶宫是寒冷的;“浸”字更妙,写出了霞光射进水晶宫的动势。

  结尾三句“鼎足对”可以说是完成画作的细部刻画。“凝烟暮景”,画出了淡淡的、飘忽的暮霭,化用王勃《滕王阁序》“烟光凝而暮山紫”句意而更加凝练;“转晖老树”,画出了夕阳的光影在树间移动,使老树逆光处色彩也随着变幻;“背影昏鸦”,点缀出老鸦背着夕阳,强烈的晚霞为它勾勒出明晰的轮廓,甚至在两翅间镀上明亮的金色。总之,这三句是作者用大手笔的细心点缀,淡淡的暮霭,老树的光影,背负夕阳的昏鸦,光与影的结合可以看出作者的匠心独运。

  纵观全曲,既注意大笔写意又侧重细部描绘,力求神貌兼备;色彩运用大胆,强烈,自如,夺人眼目;虽不着感情色彩却使人悟出热烈与向往之情,赋予客观景物以新意。曲中流露出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此处的“老树”“乌鸦”是诗化后的意象,它们与马致远《芦净沙·秋思》中的不同,不是孤寂、迟暮的象征,没有凄凉萧瑟之感,而是让整个画面显得更加温暖、和谐。

参考资料:
1、 赵继怀.徐再思散曲新论.四川师范大学,2015
2、 徐中玉 等.元曲鉴赏辞典珍藏本(中).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1264-1266
屈子当年赋楚骚,手中握有杀人刀。
屈子¹当年赋楚骚²,手中握有杀人刀³
译文:屈原当时写下名篇离骚,手中没有刀却发挥了战斗作用。
注释:¹屈子:指屈原。²楚骚:指的是《楚辞·离骚》,开了我国浪漫主义诗词的先河。赋:赋是以“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为手段,以“颂美”和“讽喻”为目的的一种有韵文体。³手中握有杀人刀:喻指屈原作《离骚》所发挥的战斗作用。
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里涛。
艾萧太盛椒(jiāo)兰少¹,一跃冲向万里涛²
译文:当时楚国奸佞小人多贤德之士太少,只能在悲愤和绝望投入汩罗江。
注释:¹艾萧太盛椒兰少:艾萧,即艾蒿,臭草,出自《离骚》。这里比喻奸佞小人。椒兰,申椒和兰草,皆为芳香植物,出自《离骚》。这里比喻贤德之士。²一跃冲向万里涛:指屈原在悲愤和绝望中投汨罗江而死。

  这首诗毛泽东写于1962年。屈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也是浪漫主义诗词的开山鼻祖。屈原的爱国精神千百年来鼓舞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爱国仁人志士。毛泽东在此诗中高度赞扬屈原的爱国精神,把屈原的才华、当时的世情、以及屈原在悲愤、绝望中的心境精炼和巧妙地作了艺术再现。全诗语言精练简洁,笔锋犀利,比喻浅显明白,诗意深邃。

  诗人生前特别爱读《离骚》,曾多次让身边的工作人员收集各种版本的《楚辞》和屈原著作。诗人运用诗句的艺术魅力,同情屈原的遭遇,诉说屈原能赋骚是因为手中有一支战斗之笔,用来捍卫自己和国家,同时歌颂了屈原强国抱负,忧国忧民的高尚人格,不屈服于恶势力而以身殉志的英勇无畏的形象。

  屈原在《离骚》一诗中不仅讥刺群小,还把矛头指向了最高统治者:“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责难楚王听信谗言,不察忠良,不体恤民心。又责怪楚王言而无信,半途而废:“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这种大胆的指责充满了批判的力度和反传统的揭露作用,也遭到后代保守的儒家学者的微词,如班固就批评屈原“露才扬己,竞于群小之中,怨恨怀王,讥刺椒、兰,苟欲求进,强非其人,不见容纳,忿恚自沉”(王逸《楚辞章句序》),认为屈原对楚王的批评是出于怨恨,讥刺群小是出于露才扬己,朱熹也评价屈原的《离骚》是变风变雅,“故醇儒庄士或羞称之”(朱熹《楚辞集注序》),但在今天看来,屈原的伟大正在于这种“批判君恶”的无畏与高洁。而毛泽东曾经说过的这句话便是对这句诗的最好注解:“骚体是有民主色彩的,属于浪漫主义流派,对腐败的统治者投以批判的匕首。屈原高居上游,宋玉、景差、贾谊、枚乘稍逊一筹……”

  此诗的第三句“艾萧太盛椒兰少”是借用《离骚》中的词语。《离骚》在艺术手法上最大的特征便是用比兴寄托、香草美人来抒情议论,用香花香草比喻贤德之人,用恶花臭草比喻奸佞小人。如王逸所说:“《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谕,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其词温而雅,其义皎而朗。”(王逸《离骚经章句序》)在这里,艾萧是艾蒿,一种臭草,而椒兰是申椒和兰草,是芳香植物,因此,这句诗是用比兴感叹当时的楚国小人很多,朋比为奸,邪恶势力根深蒂固,而像屈原一样的贤臣却少而微弱,不能与黑暗势力抗衡,如屈原所写“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正是这种正邪力量对比的悬殊,使得楚国最终走向灭亡,也使得屈原最终无所希望,而走向自沉,即此诗的最后一句:“一跃冲向万里涛。”

  末句中最特别的字是两个动词:跃和冲。跃,写出了屈原的果决勇敢,义无反顾,“冲”写出了屈原以死向黑暗势力抗争的气概和视死如归的精神。万里涛,则是一幅深远壮阔的画面:江水滔滔,无情有情,水流不已,斯人永存。屈原的死是令人哀伤的,可在毛泽东大气度的笔下,则变哀伤为悲壮,气势宏大,气象开阔,发前人所未发,一改历史上的屈原形象。

  在毛泽东笔下,屈原已经不是令人悲悯的绝望诗人,而是一个坚强勇猛的战士,是一个坚守正道忠贞,不屈服于恶势力而以身殉志的英勇无畏的形象,从而从政治的高度对屈原的性格进行了深层的挖掘。既暗含了对屈原的赞美之意,又暗含了对屈原的凭吊之情。

参考资料:
1、 浅谈毛泽东《七绝·屈原》 陈湘源 《吉安师专学报》 1997年05期
2、 毛润之.《毛泽东选集》.邯郸创建的晋察冀日报社印刷 :人民出版社,1944
湘江曾闻有浯溪,片帆今挂湘东西。
湘江曾闻有浯溪,片帆今挂湘东西。
上摩石崖与天齐,江头落日云凄凄。
上摩石崖与天齐,江头落日云凄凄。
山昏雨暗哀猿啸,步入烟萝转深峭。
山昏雨暗哀猿啸,步入烟萝¹转深峭。
注释:¹烟萝:被烟雾笼罩的藤萝。
元颜千古迹不朽,星斗蛟龙两奇妙。
元颜千古迹不朽,星斗蛟龙两奇妙。
中兴当时颂大唐,大唐家国天为昌。
中兴当时颂大唐,大唐家国天为昌。
妖环忽见诚非祥,土花失色急寿王。
妖环¹忽见诚非祥,土花²失色急寿王。
注释:¹妖环:指责杨玉环为女妖。²土花:指花色如土,不中看。这里是说:唐玄宗的一名妃子叫武惠妃,她因病去世后,唐玄宗对宫中其他的嫔妃都没有看中,却对儿子寿王的妃子杨玉环一见钟情,想方设法霸为己有。先把杨玉环弄到宫中来做女官,赐号为太真;再为寿王娶了左卫郎将韦昭训的女为妾,然后将杨玉环偷偷摸摸地弄进宫来。
明皇父子紊大纲,从此晏朝耽色荒。
明皇父子紊大纲,从此晏朝耽色荒。
天下黎庶暗罹殃,击损梧桐按霓裳。
天下黎庶¹暗罹²殃,击损梧桐按霓裳³
注释:¹黎庶:黎民百姓。²罹(lí):遭受。³霓裳:指《霓裳羽衣曲》。
谁知鼙鼓动渔阳?肃宗灵武何仓皇?
谁知鼙鼓动渔阳¹?肃宗灵武何仓皇?
注释:¹鼙鼓动渔阳:指安禄山反叛,战鼓震动渔阳一带。
回来张后年初芳,前杨后李真匪良。
回来张后年初芳,前杨后李¹真匪良。
注释:¹前杨后李:前面的杨国忠,后面的李辅国。
养以天下理所常,胡为南内成凄凉。
养以天下理所常,胡为南内成凄凉。
三千宫女为谁妆?空遗两鬓愁秋霜。
三千宫女为谁妆?空遗两鬓愁秋霜。
千载父子堪悲伤,修身齐家肇明皇。
千载父子堪悲伤,修身齐家肇明皇。
后来历历事愈彰,源流有自咎谁当。
后来历历事愈彰,源流有自咎谁当。
岂惟当时留锦囊,至今人说马嵬坡下尘土香。
岂惟当时留锦囊,至今人说马嵬坡下尘土香。
此诗述写游览浯溪的所见所闻与所思所感,首先是写他在游览浯溪的凄凉环境中,发现元颜颂碑的文与字都很奇妙,认为当时是老天要昌盛大唐。接着慨叹明皇父子耽爱女色,荒废朝政,使老百姓遭殃;肃宗虽然在战火中登位,后来仍让后妃、宦官弄权,落得明皇在南内愁苦度日。进而指出在修身齐家上没有带好头,罪责该由明皇担当,不能只是指责杨贵妃的淫乱。全诗用语沉痛,有力地控诉了唐代的封建统治者,阅后发人深思,令人产生无限感慨。
天子思茂宰,天枝得英才。
天子思茂宰,天枝得英才。
译文:天子需要精明能干的县官,朝廷果然得到了你这样的干吏。
朗然清秋月,独出映吴台。
朗然清秋月,独出映吴台。
译文:你如朗然清秋之月,皎然独出照映吴台。
落笔生绮绣,操刀振风雷。
落笔生绮绣,操刀振风雷。
译文:你落笔即出绮绣文章,办理公务,雷厉风行。
蠖屈虽百里,鹏鶱望三台。
蠖屈虽百里,鹏鶱望三台。
译文:现如今虽然只是蠖屈百里之县官,将来可是鹏程无限,可望三台公相之位。
退食无外事,琴堂向山开。
退食无外事,琴堂向山开。
译文:公事完毕无他事,面对青山琴堂开。
绿水寂以闲,白云有时来。
绿水寂以闲,白云有时来。
译文:闲暇弄绿水,兴来约白云作客。
河阳富奇藻,彭泽纵名杯。
河阳富奇藻,彭泽纵名杯。
译文:你如河阳潘岳问才奇藻富丽,又如彭泽陶潜乐纵名杯,清明治理县务。
所恨不见之,犹如仰昭回。
所恨不见之,犹如仰昭回。
译文:长恨不能与他们为伍,就如时光循环而转,各在相对的地方。
元恶昔滔天,疲人散幽草。
元恶昔滔天,疲人散幽草。
译文:乱群之马罪滔天,疲困之民散布幽草之间。
惊川无活鳞,举邑罕遗老。
惊川无活鳞,举邑罕遗老。
译文:江川震荡没有活的鱼,整个县里连老人都罕见。
誓雪会稽耻,将奔宛陵道。
誓雪会稽耻,将奔宛陵道。
译文:誓言要雪会稽之耻,我将踏上去宣城之道。
亚相素所重,投刃应桑林。
亚相素所重,投刃应桑林。
译文:你素为御史大夫所重视,处理公务游刃有余,并有美妙的节奏如奏桑林之曲。
独坐伤激扬,神融一开襟。
独坐伤激扬,神融一开襟。
译文:独坐常思激浊扬清,有时与神明相融,胸襟为之一开。
弦歌欣再理,和乐醉人心。
弦歌欣再理,和乐醉人心。
译文:欣然再理弦歌,和乐陶醉人心。
蠹政除害马,倾巢有归禽。
蠹政除害马,倾巢有归禽。
译文:清除害马,铲除害民的政令,归禽回巢,人民返回故乡。
壶浆候君来,聚舞共讴吟。
壶浆候君来,聚舞共讴吟。
译文:人民壶浆箪食等候你的到来,讴吟聚舞,与君共乐。
农人弃蓑笠,蚕女堕缨簪。
农人弃蓑笠,蚕女堕缨簪。
译文:农人乐得丢弃了头上蓑笠,蚕女乐得堕落了头上缨簪。
欢笑相拜贺,则知惠爱深。
欢笑相拜贺,则知惠爱深。
译文:人民欢笑互相拜贺,都感觉到你的惠政遗爱深深。
历职吾所闻,称贤尔为最。
历职吾所闻,称贤尔为最。
译文:我所见闻过的县宰,你是最贤能的。
化洽一邦上,名驰三江外。
化洽一邦上,名驰三江外。
译文:你善于教化普沾一邦之内,名声传播到了三江之外。
峻节贯云霄,通方堪远大。
峻节贯云霄,通方堪远大。
译文:高尚的节操气贯云霄,通晓为政之道的深远。
能文变风俗,好客留轩盖。
能文变风俗,好客留轩盖。
译文:文章能变一地之风俗,款待客人之礼仪周全。
他日一来游,因之严光濑。
他日一来游,因之严光濑。
译文:他日我再来一游,因为这里也有严光的严子濑。

zèngcóngsūnxìngzǎimíng--bái

tiānzimàozǎitiānzhīyīngcái

lǎngránqīngqiūyuèchūyìngtái

luòshēngxiùcāodāozhènfēngléi

huòsuībǎipéngxiānwàngsāntái

退tuìshíwàishìqíntángxiàngshānkāi

绿shuǐxiánbáiyúnyǒushílái

yángzǎopéngzòngmíngbēi

suǒhènjiànzhīyóuyǎngzhāohuí

yuánètāotiānrénsànyōucǎo

jīngchuānhuólínhǎnlǎo

shìxuěhuìchǐjiāngbēnwǎnlíngdào

xiāngsuǒzhòngtóurènyīngsānglín

zuòshāngyángshénróngkāijīn

xiánxīnzàizuìrénxīn

zhèngchúhàiqīngcháoyǒuguīqín

jiānghòujūnláigòngōuyín

nóngrénsuōcánduòyīngzān

huānxiàoxiāngbàizhīhuìàishēn

zhísuǒwénchēngxiáněrwèizuì

huàqiàbāngshàngmíngchísānjiāngwài

jùnjiéguànyúnxiāotōngfāngkānyuǎn

néngwénbiànfēnghǎoliúxuāngài

láiyóuyīnzhīyánguānglà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