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蕴藉胸中久,一剑十年磨在手。
六经蕴藉胸中久,一剑十年磨在手。
杏花头上一枝横,免洩天机莫漏口。
杏花头上一枝横,免洩天机莫漏口。
一点累累大如斗,掩却半床无所有。
一点累累大如斗,掩却半床无所有。
完名挂冠直归去,本来面目君知否。
完名挂冠直归去,本来面目君知否。
金庸

金庸

金庸(1924年3月10日—2018年10月30日),本名查良镛,生于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1948年移居香港。当代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香港四大才子”之一。2009年9月,被聘为中国作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副主席;同年荣获2008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2010年,获得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2018年10月30日,金庸在香港逝世,享年94岁。沙田香港文化博物馆“金庸馆”2018年11月12日下午4至6点设置吊唁册,让公众作最后致意。 ▶ 20篇诗文

猜您喜欢
十里崎岖半里平,一峰才送一峰迎。
十里崎岖半里平,一峰才送一峰迎。
译文:山路崎岖不平,山峰延绵不绝。
青山似茧将人裹,不信前头有路行。
青山似茧将人裹,不信前头有路行。
译文:周围的青山就像蝉茧一样把人包围起来,让人难以置信前面还有路可行。

shānxíngyǒng

yuánméi qīngdài 

shíbànpíng fēngcáisòngfēngyíng 
qīngshānjiǎnjiāngrénguǒ xìnqiántóuyǒuxíng 
廓落青云心,结交黄金尽。
廓落青云心,结交黄金尽。
译文:空有青云直上的心愿,干谒交结百两黄金散尽。
富贵翻相忘,令人忽自晒。
富贵翻相忘,令人忽自晒。
译文:有的人富贵的时候早把贫贱朋友忘却,真令人独自哂笑不已。
蹭蹬鬓毛斑,盛时难再还。
蹭蹬鬓毛斑,盛时难再还。
译文:我如今蹭蹬不进,鬓毛翻白,年青强盛的时光难以回还。
巨源咄石生,何事马蹄间?
巨源¹咄石生,何事马蹄间?
译文:山涛曾经对石鉴大叫:知道司马懿称病不朝的意思吗?我们为何还留恋官职不回家呢?
注释:¹巨源:山涛,字巨源,河内怀人也。州辟部河南从事。与石鉴共宿,涛夜起蹴鉴曰:“今为何等时而眠耶?知太傅卧何意?”鉴曰:“宰相三不朝,与尺一令归第,卿何虑也?”涛曰:“咄!石生无事马蹄间耶?”投传而去。未二年,果有曹爽之事。
绿萝长不厌,却欲还东山。
绿萝长不厌,却欲还东山。
译文:东山的绿萝青翠得让人喜欢,我现在正想回归东山。
君为鲁曾子,拜揖高堂里。
君为鲁曾子¹,拜揖高堂里。
译文:你有曾子的风尚,对父母非常孝敬。
注释:¹曾子:曾参,南武城人,孔子以为能通孝道,故授之业,作《孝经》。
叔继赵平原,偏承明主恩。
叔继赵平原¹,偏承明主恩。
译文:你的叔叔赵中丞有赵平原的风范,得到皇上的喜爱。
注释:¹平原:平原君赵胜者,赵之诸公子也。诸子中胜最贤,喜宾客,宾客至者数千人。
风霜推独坐,旌节镇雄藩。
风霜推独坐,旌节镇雄藩。
译文:独坐朝堂而风霜骤起,旌节飘扬,雄镇边藩。
虎士秉金钺,蛾眉开玉樽。
虎士¹秉金钺,蛾眉开玉樽。
译文:朝堂上虎士手执金钺,内室中蛾眉靓装美女频开玉樽劝酒。
注释:¹虎士:有力之士,详见八卷注。《诗·商颂》:“有虔秉钺。”秉,执也。陆云《吴故丞相陆公诔》:“金钺镜日,云旗绛天。”
才高幕下去,义重林中言。
才高幕下去,义重林中言。
译文:你才高学识渊深.现在去你叔叔府幕里效力,就象阮籍与阮咸叔侄一样,义气为重。
水宿五溪月,霜啼三峡猿。
水宿五溪月,霜啼三峡猿。
译文:你此行要在五溪水宿,随便玩赏玩赏水月,秋天里三峡的猿啼如秋霜一样清冷。
东风春草绿,江上候归轩。
东风春草绿,江上候归轩。
译文:等到明年东风将春草染绿的时候,我会在江上等候你的船儿归来。

sòngzhàopànguānqiánzhōngchéngshū--bái

kuòluòqīngyúnxīnjiéjiāohuángjīnjǐn

guìfānxiāngwànglìngrénshài

cèngdēngbìnmáobānshèngshínánzàihái

yuánduōshíshēngshìjiān

绿luózhǎngyànquèháidōngshān

jūnwèicéngzibàigāotáng

shūzhàopíngyuánpiānchéngmíngzhǔēn

fēngshuāngtuīzuòjīngjiézhènxióngfān

shìbǐngjīnyuèéméikāizūn

cáigāoxiàzhònglínzhōngyán

shuǐ宿yuèshuāngsānxiáyuán

dōngfēngchūncǎo绿jiāngshànghòuguīxuān

簦笠相随走路岐,一春不换旧征衣。
(dēng)(lì)¹相随走路岐,一春不换旧征衣。
译文:只有斗笠跟着我彷徨在歧路上,一个春季了竟还穿着过冬的衣服。
注释:¹簦笠:古代的一种有柄的笠。
雨行山崦黄泥坂,夜扣田家白板扉。
雨行山崦(yān)¹黄泥坂,夜旧田家白板扉。
译文:细雨中艰难地行走在山坳的黄泥坡道上,天黑了才去敲农家的白木板门。
注释:¹山崦:山坳;山曲。
身在乱蛙声里睡,心从化蝶梦中归。
身在乱蛙声里睡,心从化蝶梦¹中归。
译文:夜里尽管蛙声呱噪,还是入梦化为蝴蝶回到了思念中的故乡。
注释:¹化蝶梦:《庄子·齐物论》中庄子曾梦化蝴蝶。李商隐《锦瑟》有“庄生晓梦迷蝴蝶”。
乡书十寄九不达,天北天南雁自飞。
乡书十寄九不达,天北天南雁自飞。
译文:可叹写了那么多家信十寄九不达,天上的大雁不给传书而南北竟自飞。

  “簦笠相随走路歧,一春不换旧征衣。”诗的首联总写漂泊江湖之苦。“簦笠”(雨伞和草鞋)、“征衣”这些意象本身就与羁旅生活有密切关系,积淀了与离情羁思有关的感情内容,因而诗人选取这两种意象,就给了读者以离情羁思的暗示。

  一人东西漂泊,只有“簦笠”是随身伴侣,其孤独落寞之情态可以想见。“走路歧”三字既写明所走之路岔道很多,又写明作者是无目的、无方向的漫游。刘安《淮南子·说林训》记载:“杨子见逵路而哭之,为其可以南,可以北。”“逵路”即歧路。杨子见歧路而不知何去何从,因而伤心痛哭,诗人“走路歧”时的愁苦心态也就不难想见了。“一春”点明时间,说明作者一个春天都是这样不停地奔波。“旧征衣”写明作者现在身上穿的是以前流落江湖所穿的衣服,这说明在“一春”之前也是客居在外,不停奔走。游子的羁旅之愁苦通过时间的延续曲曲绘出。仅此开头两句,就把羁旅之苦写尽,天涯游子四处奔波、百无聊赖的心态亦在不言之中。

  “雨行山崦黄泥坂,夜扣田家白板扉。”颔联人题,具体写日行夜宿的羁旅生活的情状。出句写雨中跋涉,写路途之艰辛。大雨滂沱中在“山崦”上攀登,已不堪其苦,再加上行走于“黄泥坂”上,其困顿艰辛更可想见。对句写夜宿田家,写住宿之简陋。“自板扉”可以想到田家之贫,而住宿其家的游子之苦也就不言而喻了。

  “身在乱蛙声里睡,心从化蝶梦中归。”颈联承颔联,写诗人夜宿田家的情景。“乱蛙声”三字写出了乡村之夜所特有的音响。本来,夜幕降临后,一切都归于沉寂,只有和煦的清风送来远处的蛙鸣。躺在床上,听听这青蛙的合唱,本来应有几分惬意,然而在雨中跋涉了一天的诗人,哪里还有这种雅兴,“蛙声”而日“乱”,则是诗人移情于物,辞因情发。而在“乱蛙声”中竞能慢慢入睡,这又从另一个侧面写出了奔波一天之劳累。由于饱尝羁旅之苦,自然想家,因而下句则写梦中回乡。连做梦都想着回家,其乡情之浓可以想见。然而,人只有在梦中才能“归”,其心情之痛苦又可想而知。《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这里化用庄周化蝶的典故,抒写了自身的迷茫怅惘之感。“身”与“心”相对,有身在江湖,心存家园之意,由此可以体会到诗人长年客居在外自有不得已的原因。诗人由于功名上不得意,只得流转江湖,靠献诗卖艺来维持生活,有家难归,只是在这里不愿写明罢了。

  尾联在前几联所叙写的基础上推进一层,抒写乡愁。诗人四处漂泊,既是思归不得,退而求其次,就盼望着得到一纸家书,可惜,就连这一点聊胜于无的安慰也得不到。由于流落江湖,行踪不定,结果是“乡书十寄九不达”。这一不愿接受而又不得不接受的事实,对这位长年客居在外、思家心切的诗人来说,内心的痛苦是难以用语言形容的。鸿雁在古代是书信的象征,远离家乡自然想到托雁传书,因而目睹空中飞雁,乡情自然也就更浓。“天南天北雁自飞”一句,是景语,也是情语。思乡之情是无形的、抽象的,雁则是有形的实物,把抽象感情与具体形象结合起来,这就使无形的乡情仿佛可触可见了,从而收到生动的艺术效果。作者身当此境,目睹征鸿,心已随之远去,但恨身无双翼,依然羁留他乡,则有人不如雁之感。雁天北天南自由翱翔,带来了无边愁思,却偏偏无情,不能带来乡书,只是徒增一番愁苦。辛弃疾《祝英台近》云:“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构思已相当新奇。冯去非《所思》“西风不寄小银钩”的想象却更深了一层,盼望西风在“带愁来”的同时,也能为他“寄小银钩”,但又终于未能变成现实。戴复古的尾联与冯去非诗句意境相似。着一“自”字,使客观景物带上了浓厚的主观色彩,充分体现了作者的怅惘之意,无可奈何之情。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刘乃昌主编.中国文学名篇鉴赏·诗卷: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年

宿tiánjiā

dài sòngdài 

dēngxiāngsuízǒu chūnhuànjiùzhēng 
xíngshānyānhuángbǎn kòutiánjiābáibǎnfěi 
shēnzàiluànshēngshuì xīncónghuàdiémèngzhōngguī 
xiāngshūshíjiǔ tiānběitiānnányànfēi 
芍药打团红,萱草成窝绿。帘卷疏风燕子归,依旧卢仝屋。
(sháo)¹打团红,萱(xuān)²成窝绿。帘卷疏风燕子归,依旧卢仝(tóng)³屋。
译文:红色的芍药聚成团,绿色的萱草长成一窝一窝的。帘子卷着细风,燕子也从外面归来,我住的还是卢仝那样的破屋子。
注释:¹芍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花大而美,根可入药。²萱草:俗称金针菜或黄花菜,多年生宿根草本,古人以为此草有忘忧的功效,也称“忘忧草”。³卢仝:唐代诗人,号玉川子,代表作《月蚀》。相传家境贫困,仅破屋数间。
贫放麹生疏,闲到青奴熟。扫地焚香伴老仙,人胜连环玉。
贫放麹(qū)¹生疏²,闲到青奴³熟。扫地焚香伴老仙,人胜连环玉
译文:因为贫困,麴都放得荒疏了,因为无事可做,只能躺在床上,床上的青奴好像都热熟了。可每日扫地焚香伴着老仙,在这样的生活里,人比连环玉活地还精致些。
注释:¹麹:把麦子或白米蒸过,使之发酵后再晒干,称为“麴”。²生疏:荒疏,不顺当。³青奴:古时一种夏天的取凉寝具,又叫竹夫人。⁴连环玉:连接成串的玉环。

bosuànzi··sháoyàotuánhóng--hóngkuí

sháoyàotuánhóngxuāncǎochéng绿liánjuǎnshūfēngyànziguījiùtóng

pínfàngshēngshūxiándàoqīngshúsǎofénxiāngbànlǎoxiānrénshèngliánhuán

残灯风灭炉烟冷,相伴唯孤影。判教狼藉醉清樽,为问世间醒眼是何人。
残灯风灭炉烟¹冷,相伴唯孤影。判²教狼藉(jí)醉清樽(zūn)³,为问世间醒眼是何人。
译文:冷风吹灭了香炉中的残烟,燃尽的烛灰早已不再温热,陪伴自己的只有自己孤单的影子。我情愿喝得酩酊大醉,借着醇酒来麻醉自己,大声质问苍天谁是这世间清醒不醉之人。
注释:¹炉烟:熏炉或香炉之烟。²判:情愿、甘愿、不惜之意。³清樽:酒器,借指清醇之酒。⁴醒眼:清醒之眼光。
难逢易散花间酒,饮罢空搔首。闲愁总付醉来眠,只恐醒时依旧到樽前。
难逢易散花间酒¹,饮罢空搔(sāo)²。闲愁总付醉来眠,只恐醒时依旧到樽前³
译文:为何能与知己畅饮的盛宴总是相逢难,离别易,而人去宴散后,只能对着满桌的空杯搔首长叹。闲愁萦怀,难以派遣,我还是用美酒和梦乡来逃避它吧。但只怕醒来之后,满腔的愁思就会让我又一次来到酒杯的面前。
注释:¹花间酒:谓美景良辰时之酒宴。²搔首:以手搔头。焦急或有所思貌。³樽前:酒樽之前。

  词首第一句以冷风、残烟、烛灰、孤影交织而成一幅孤寂凄凉的室内独居图景。“残灯风灭炉烟冷,相伴惟孤影”,冷风吹灭了香炉中的残烟,燃尽的烛灰早已不再温热;陪伴他的,只有孤单的影子。他既是自感忧愁如此,漫漫长夜该如何打发。

  词的第二句写词人无法派遣忧愁,只能通过借酒来消愁。“判教狼藉醉清樽”,即是说我情愿喝得酩酊大醉,借着醇酒来麻醉自己。“判教”、“狼藉”,都是决绝之语,感情色彩极为强烈,说明词人愁痛深入骨髓。否则他也不会大声质问苍天,问谁是这世间清醒不醉之人。“为问世间醒眼是何人”出自《楚辞-渔夫》:“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这句质问,似也点明了词人满腔郁闷忧愁的原因。

  词的第三句写借酒消愁、时光短暂。“难逢易散花间酒,饮罢空搔首”,为何能与知己畅饮的盛宴总是相逢难、离别易,而人去宴散后,只能对着满桌的空杯搔首长叹。“空搔首”写出了词人对人生的感慨、对离别的无可奈何。

  词的尾句写出了虽然借酒消愁,但担心醒时又会继续喝酒的心理。“闲愁总付醉来眠,只恐醒时依旧到樽前“,既然闲愁萦怀,难以派遣,词人只能用美酒和梦乡来逃避它。但词人又害怕醒来之后,满腔的愁思就会让他又一次来到酒杯的面前。“总”字写出了词人的怀疑,“恐”字写出了词人的害怕和担心。

  全词迂回曲折,写出了词人从孤独到借酒销愁,再到对酒产生怀疑,心中担忧酒醒后又会继续喝酒逃避的心理活动,和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类似。

参考资料:
1、 梦远.《纳兰词全解 超值彩图白金版 》: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年:262页

měirén ·cándēngfēngmièyānlěng

lánxìng qīngdài 

cándēngfēngmièyānlěng xiāngbànwéiyǐng pànjiàolángzuìqīngzūn wéiwènshìjiánxǐngyǎnshìrén 
nánféngsànhuājiānjiǔ yǐnkōngsāoshǒu xiánchóuzǒngzuìláimián zhǐkǒngxǐngshíjiùdàozūnqiá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