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顶伊川帽,徒扣紫阳关。不见宫墙数仞,何处把身安。
漫顶伊川帽,徒扣紫阳关。不见宫墙数仞,何处把身安。
着眼岐路差错,举步草茅梗塞,古道竟难还。原无钻孔铁,空慕点颜丹。
着眼岐路差错,举步草茅梗塞,古道竟难还。原无钻孔铁,空慕点颜丹。
大音微,玄酒浊,太羹残。只为多添注脚,翻使六经闲。
大音微,玄酒浊,太羹残。只为多添注脚,翻使六经闲。
信口谈何容易,下手便成颠倒,都不疗饥寒。蹄涔诧沧海,蚁垤笑丘山。
信口谈何容易,下手便成颠倒,都不疗饥寒。蹄涔诧沧海,蚁垤笑丘山。

shuǐdiàotóushíhuòwèilùnxué--xiàyán

màndǐngchuānmàokòuyángguānjiàngōngqiángshùrènchùshēnān

zheyǎnchàcuòcǎomáogěngsāidàojìngnánháiyuánzuānkǒngtiěkōngdiǎnyándān

yīnwēixuánjiǔzhuótàigēngcánzhǐwèiduōtiānzhùjiǎofān使shǐliùjīngxián

xìnkǒutánróngxiàshǒu便biànchéngdiāndàodōuliáoháncénchàcānghǎidiéxiàoqiūshān

夏言

夏言

夏言(1482—1548),字公谨,汉族,江西贵溪人。明正德进士。初任兵科给事中,以正直敢言自负。世宗继位,疏陈武宗朝弊政,受帝赏识。裁汰亲军及京师卫队冗员三千二百人,出按皇族庄田,悉夺还民产。豪迈强直,纵横辩博,受宠升至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入参机务,不久又擢为首辅。嘉靖二十七年议收复河套事,被至弃市死。其诗文宏整,又以词曲擅名。有《桂洲集》。 ▶ 346篇诗文

猜您喜欢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kān)破三春景不长,缁(zī)¹顿改昔年妆。
译文:惜春看到其他三春的结局也知道自己好景不长;她改去当年小姐的妆容穿上了佛衣。
注释:¹缁衣:这里是指僧尼的服装。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译文:可惜一个出身名门的闺秀,只能孤独的在佛像、青灯旁边度过自己的一生。

  判词首句“勘破三春景不长”中“三春景不长”是双关语。字面上指暮春,即春末,所以说景不长。实际上指惜春的三个姐姐即元春、迎春、探春这“三春”的遭际悲苦,所以说“景不长”。

  第二句“缁衣顿改昔年妆”,缁衣指的是尼姑穿的黑色服装。

  这两句是说惜春从她三个姐姐的遭遇中,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好景不长,决心摆脱世俗,遁入空门。

  第三、四句“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具体指出贾府小姐惜春最后出家为尼,再也不是公府千金而是过着"食缁衣乞"的生活。当然,这里的“乞食”并不一定就指像乞丐一样讨饭,但生活艰难,颠沛流离的命运是难以逃脱的。

  这首判词写惜春由三个姐姐的不幸遭遇预感到,自己将来也不会有好结果,决定出家为尼。但这条逃避现实的道路凄凉孤独,仍然是行不通的。诗里流露的同情与惋惜,明显地反映了作者的矛盾心情。

栾盈出奔楚。宣子杀羊舌虎,囚叔向。人谓叔向曰:“子离于罪,其为不知乎?”叔向曰:“与其死亡若何?诗曰:‘优哉游哉,聊以卒岁。’知也。”
(luán)¹出奔楚。宣子²杀羊舌虎³,囚叔向。人谓叔向曰:“子离囚罪,其为不知乎?”叔向曰:“与其死亡若何?诗曰:‘优哉游哉,聊以卒岁。’知也。”
译文:栾盈逃奔楚国,范宣子杀了(他的同党)羊舌虎,软禁了(羊舌虎的哥哥)叔向。有人对叔向说:“你受这样的罪,未免不够明智吧?”叔向说:“那些死了的和逃跑的,又怎么样呢?《诗经》说:‘难得清闲和逸脱啊,就这样了此一生吧!’这才是明智。”
注释:¹栾盈:晋大夫,因与晋国的加一大夫范鞅不和,谋害范鞅。事败被驱逐,故出奔楚。²宣子:即范鞅之父。³羊舌虎:栾盈的同党。⁴叔向:羊舌虎的哥哥。叫羊舌肸(xī)。⁵离:通‘罹’,遭遇。⁶知:通‘智’。⁷优游:闲暇而快乐自得的样子。
乐王鲋见叔向曰:“吾为子请。”叔向弗应,出不拜。其人皆咎叔向。叔向曰:“必祁大夫。”室老闻之曰:“乐王鲋言于君无不行,求赦吾子,吾子不许;祁大夫所不能也,而曰必由之。何也?”叔向曰:“乐王鲋从君者也,何能行?祁大夫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其独遗我乎?诗曰:‘有觉德行,四国顺之。’夫子,觉者也。”
乐王鲋(fù)¹见叔向曰:“吾为子请。”叔向弗应,出不拜。其人皆咎叔向。叔向曰:“必祁(qí)大夫²。”室老³闻之曰:“乐王鲋言囚君无不行,求赦(shè)吾子,吾子不许;祁大夫所不能也,而曰必由之。何也?”叔向曰:“乐王鲋从君者也,何能行?祁大夫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其独遗我乎?诗曰:‘有觉德行,四国顺之。’夫子,觉者也。”
译文:乐王鲋见到叔向说:“我去为您求情。”叔向没有理会,乐王鲋离开时,不拜谢。旁人(有史籍载此人就是羊舌赤)都埋怨叔向,叔向说:“只有祁大夫(才能救我)。”管家听到这话就说:“乐王鲋在君主面前说的话,没有不采纳的。请求赦免您,您不理会。(我认为)祁大夫无法办到的事,您却说必须由他。为什么呢?”叔向说:“乐王鲋是顺从君主的人,怎么能行?祁大夫举荐外人不遗弃有仇的人,举荐熟人不遗漏亲人,他难道会遗漏我吗?《诗》说:“有正直的德行,天下人都会顺从’。祁大夫(正是这样)正直的人啊!”
注释:¹乐王鲋:即东桓子,晋大夫。鲋:读音fǔ。²祁大夫:即祁奚。³室老:古时卿大夫家中有家臣,室老是家臣之长。⁴不弃仇:祁奚曾经向晋君推荐过他的仇人解狐。⁵不失亲:祁奚曾经向晋君推荐过的他的儿子祁许。⁶夫子:那个人,指祁奚。⁷觉者:有正直德行的人。
晋侯问叔向之罪于乐王鲋。对曰:“不弃其亲,其有焉。”
晋侯问叔向之罪囚乐王鲋。对曰:“不弃其亲,其有焉。”
译文:晋侯向乐王鲋问起叔向的罪责,乐王鲋说:“不背弃他的亲人,他有些牵涉吧!”
于是祁奚老矣,闻之,乘驲而见宣子,曰:“《诗》曰:‘惠我无疆,子孙保之。’《书》曰:‘圣有谟勋,明征定保。’夫谋而鲜过,惠训不倦者,叔向有焉,社稷之固也。犹将十世宥之,以劝能者。今壹不免其身,以弃社稷,不亦惑乎?鲧殛而禹兴;伊尹放大甲而相之,卒无怨色;管蔡为戮,周公右王。若之何其以虎也弃社稷?子为善,谁敢不勉,多杀何为?”宣子说,与之乘,以言诸公而免之。不见叔向而归,叔向亦不告免焉而朝。
囚是祁奚老矣,闻之,乘驲(rì)¹而见宣子,曰:“《诗》曰:‘惠我无疆,子孙保²之。’《书》曰:‘圣有谟(mó)³(xūn),明征定保。’夫谋而鲜过,惠训不倦者,叔向有焉,社稷(jì)之固也。犹将十世之,以劝能者。今壹(yī)不免其身,以弃社稷(jì),不亦惑乎?鲧殛(jí)而禹兴;伊尹放大甲而相之,卒无怨色;管蔡为戮(lù),周公右王。若之何其以虎也弃社稷?子为善,谁敢不勉,多杀何为?”宣子说,与之乘,以言诸公而免之。不见叔向而归,叔向亦不告免焉而朝。
译文:当时祁奚已经告老还乡了,听到这事(叔向被囚禁的事),赶紧坐上驿站的马车来见范宣子。说:“《诗》说:‘给予我恩惠无边(的人),子孙后代永远保存’,《尚书》说:‘圣贤有谋略和功勋,应当明证他的功劳和加以保护。’谋划而少有过失,给人许多教益而不知疲倦,叔向就有这样的能力。(叔向是)国家的柱石,即使他十代的子孙犯了罪也应该宽宥,以此勉励那些有能力的人。如今因为他的弟弟(羊舌虎)犯罪一事而使他不得免罪,,这从而丢弃国家栋梁,这不是糊涂吗?(从前)鲧被诛杀(他的儿子)禹却兴起(被拥立为夏代第一个君主);伊尹起初曾放逐太甲(后来)又为相辅佐太甲,太甲始终没有怨恨伊尹的表示;管叔、蔡叔(因为造反)被杀,周公却辅佐(他们的侄子)成王。您为什么因为羊舌虎的缘故抛弃国家的柱石呢? 您与人为善,谁还敢不竭力为国!多杀人又何必呢?”范宣子听了很高兴,便同他一起坐车(去见晋平公)赦免了叔向。祁奚不见叔向就回家。叔向也未向祁奚致谢,径直上朝。
注释:¹驲:读音rì,古代驿站的马车。²保:依赖。³谟:读音mó,谋略。⁴十世:指远代子孙。⁵宥:赦宥。⁶壹:指因羊舌虎这一件事。
叔向受弟弟的牵连,突然被捕,但他临危不惧,且有知人之明。祁奚为国家爱惜人才,事成则“不见而归”,根本不希望别人报答。叔向获救,也“不告免而朝”,因为他深知祁奚的品德。相形之下,乐王鲋的虚伪和卑鄙,真是不堪入目。
舞裙香暖金泥凤,画梁语燕惊残梦。门外柳花飞,玉郎犹未归。
舞裙(qún)香暖金泥凤¹,画梁语燕惊残梦。门外柳花飞,玉郎²犹惊归。
译文:舞裙上弥漫着浓浓的暖香,金泥印成欲飞的凤凰,梁上春燕呢喃的碎语,又惊醒了春梦一场。门外只有柳絮在飞舞,玉郎仍未归故乡。
注释:¹金泥凤:用金粉涂印的凤凰图案。金泥,即泥金,以金粉饰物。²玉郎:古代女子对丈夫的爱称。
愁匀红粉泪,眉剪春山翠。何处是辽阳?锦屏春昼长。
愁匀红粉泪,眉剪春山翠。何处是辽阳¹?锦屏春昼(zhòu)长。
译文:含愁重匀红粉妆,却愁怎抹去珠泪千行;紧锁的双眉凝着深深的翠绿,好似远处春山一样。那辽阳到底远在何处,画屏里的春天为何这样长?
注释:¹辽阳:地名,在今辽宁省辽阳市老城区。这里代指玉郎征戍之地。

  这是《花间集》中所收牛峤七首《菩萨蛮》中的一首。所咏虽不出男女之情事,但词中女主人公所念之人身处辽阳(古来为征戍之地),则此词在思想内容方面就非《花间集》中那些纯咏妇女生活及男女情事的作品所可追配的了。

  此词语言俊丽,形象鲜明,曲折传情。落花满径,柳絮随风,呢喃双燕,惊扰残梦。这恼人的春色,撩人愁思。这首词描景写人,细腻柔和,宛转多姿,表现了晚唐五代的词风。

  上片首句写女主人公服饰之精美。所著既为舞裙,则其为舞妓身份自明。“香”与“暖”写舞裙之精,“金泥凤”写舞裙之美,极生动活脱之趣。服饰之精美如此,则其人之美可见。第二句写梦中惊醒。梦而谓之“残”,说明梦惊做完。至于其所梦的内容,综观全词自可知晓。好梦惊竟而被语燕惊醒,则其恼与怨亦可以想见。此句暗中化用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诗意,但比金诗更加委婉含蓄,实为《花间》本色。画梁之燕呢喃私语又暗形女主人公之孤单寂寞。梦后的一切依然如故:门外柳絮纷飞,而玉郎仍不见归。柳花飞既点明节令为春天(而春季是女子念远之心情最为急切的时候),又暗状女主人公残梦初醒时的迷离恍惚的精神状态。“犹”宇暗逗出一点怨意。

  过片首句是承上片末句而来。“匀”字一则表明其非痛哭流涕而是泪水暗滴,将痛苦强忍强咽,苦而必须咽、必须忍,则更见其苦;二则表明其力护容貌之美,故第二句接写其眉:“眉剪春山翠”,意谓双眉被剪画成春山之状,这句是暗用《西京杂记》所说卓文君“眉山如望远山”的典故。第三句“何处是辽阳”,点明“玉郎”所在之地。此问句于无限向往之中渗透着无限哀怨与无可奈何的情绪。此实可问而不可答,故结以“锦屏春昼长”。“长”字固是春昼的实写,也是心理状态的虚写。以景语作结,极迷离动荡之致,给人以无限想象的余地。

  这首词在艺术上的特色是欲扬先抑,声情顿挫。词的意旨,原在于刻画女主人公思念征人的情怀。开篇却用高华曼丽的笔墨,先构成一个美妙的梦境,把主人公放在特定的梦境欢会当中,使她在好梦惊醒以后,益增离别之苦,词意亦陡转沉郁。“惊残梦”以下转入正文,又用低徊咏叹的方式,先写门外是春光骀荡,而人“犹惊归”,于极度失望中,再展望归之情,词笔亦再作顿挫。换头处又以整妆期待的笔墨,使主人公凄清的内心世界,于纸上徘徊重现,不言其怀人而自见幽怨。词境由委婉转向深沉。结尾更从主人公的内心深处,迸发出“何处是辽阳?”的感慨,征人不归,他们的闺中少妇,却是在痴心等待。此妇所忆之人遭遇如何,不得而知。但一边是霜戈壁立、铁骑腾踏的边塞,一边是春意浓郁、锦屏寂寞的深闺,纵使重逢有望,也不知道在何年何月。因此“锦屏春昼长”一句,更深沉地揭示了主人公的怨思。咏叹至此,对主题发抒已达言有尽而意不尽的境界,在情节上也作出第三次的顿挫。不尽主人公在深思,也有“此恨绵绵”之感。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98-199
2、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圭璋 :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88-89

mán··qúnxiāngnuǎnjīnfèng--niújiào

qúnxiāngnuǎnjīnfènghuàliángyànjīngcánmèngménwàiliǔhuāfēilángyóuwèiguī

chóuyúnhóngfěnlèiméijiǎnchūnshāncuìchùshìliáoyángjǐnpíngchūnzhòuzhǎng

春豫灵池会,沧波帐殿开。
春豫灵池会,沧波¹帐殿开。
译文:春天参加了灵池上的宴会,池边设置了帐殿。
注释:¹灵池、沧波:指昆明池。
舟凌石鲸度,槎拂斗牛回。
舟凌石鲸度,槎(chá)¹拂斗牛回。
译文:船划过了石鲸,好像从北斗星和牵牛星之间回来。
注释:¹槎:船。
节晦蓂全落,春迟柳暗催。
节晦¹(míng)全落,春迟柳暗催。
译文:这个节日是正月三十日,春气还没有到来,只是暗暗地催杨柳发芽。
注释:¹晦:农历每月的末一天。
象溟看浴景,烧劫辨沉灰。
象溟¹看浴景,烧劫辨沉灰。
译文:像北海那样茫茫无涯的水中,正好看落日的景色;看到池底的黑泥,便想到这是劫火烧馀的残灰。
注释:¹溟:海。
镐饮周文乐,汾歌汉武才。
(hào)¹饮周文乐,汾歌汉武才。
译文:周武王在镐京与群臣宴饮,乘船泛游于汾水之上,写下《秋风辞》。
注释:¹镐:镐京,西周都城。
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
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
译文:不怕三十夜没有月亮,自然会有报恩的夜光珠进来的。

  在唐代人的观念里,从二韵到一百二十韵的五言或七言诗,只要平仄粘缀,词性、句法都成对仗,就都是律诗,一概称为五律或七律。二韵四句的称为绝句。绝句也是律诗,故又称“小律诗”。六韵以上的称为大律诗。宋元以后,绝句不属于律诗。“五律”、“七律”这两个名词仅指四韵八句的诗。于是,有必要绐六韵以上的律诗另外定一个名目,“排律”这个名词是在这样的需要下产生的。它有方便处,也未必“有害于诗”。

  唐中宗李显,在一个正月三十日到昆明池去游玩,高兴地做了一首诗,命令随从的官员们大家和他一首。当时有一百多人做了诗。宋之问这首诗是被评为最好的作品。题目“奉和”,这个“奉”字,如果按照它的本义来讲,就是“捧”字。意思是双手捧了皇帝的原作,照样也做一首,但现在,它已成为恭敬的礼貌词,如“奉答”、“奉命”、“奉询”等等。

  许多人用同一题目做诗,第一个人做的第一首诗,称为“首唱”;大家跟着做,称为“和”。这整个赛诗的行动,称为“唱和”。和诗也有几种不同的情况。用同样的题目,同样的诗体,但不用同样的韵脚,这是“和诗”。题目、诗体、韵脚,全都与原唱一样,这是“和韵”。在唐代,“和”与“和韵”,意义不同。宋元以后,凡是和诗都必须用原韵,于是“和”与“和韵”就没有区别了。

  晦日是每月最后一日。大月是三十日,小月是二十九日。前面不标明月份,就是正月晦日。唐代的礼俗,以正月晦日、上巳和重阳定为三大节日。在这三天,公私休假,官吏和人民都郊游宴乐。到了宋代,这种风俗已不行了,所以宋代以后的诗中,见不到晦日游宴的题目。

  “幸”是一个封建政治动词。皇帝到了什么地方,就说是“幸某处”,因为这是某处的荣幸。皇帝在某一位妃子的屋里歇宿,就说是“幸某妃”,因为这是某妃的荣幸。

  昆明池在汉长安城西南,原是汉武帝所开,以训练水军的。在唐代,成为一个名胜的游览区。

  “应制”也是一个封建政治语词。皇帝的命令,称为“制”或“诏”。其书面文件称为“制书”或“诏书”。唐初几位皇帝都能作诗,他常常在令节宴会的时候作诗首唱,命诸大臣和作,因此,初唐诗人集中有不少“应制”或“应诏”的诗。题目用“奉和”或“奉和圣制”的,表示皇帝自己先作了一首,有“和”当然必须先有“唱”。题目有“应制”而没有“奉和”的,表示奉皇帝之命而作,但皇帝自己并没有作。例如宋之问有一首《幸少林寺应制》,是他随从武后游幸少林寺,奉命而作。因为武后没有作诗,故只有“应制”而不是“和”。应制诗也有限制定韵脚的,例如宋之问有《九月晦上阳宫侍宴应制得林字》一诗,是九月晦日武后在上阳宫设宴,命大臣各作一诗,每人分配到一个韵脚,宋之问得到“林”字,他的诗就必须用“林”字韵。

  “应诏”和“应制”本来没有区别,但武则天规定用“制”字,不用“诏”字,故武后以后都用“应制”而不用“应诏”。奉皇后,太子的命令,称为“应令”,例如李百药有一首《奉和初春出游应令》,这是随从皇太子初春出游,太子作了一首诗,命大家和作。还有用“应教”的,那是奉诸王之命而作。例如虞世南有一首《奉和咏风应魏王教》。太宗的第四子李泰,封为魏王,他作了一首咏风的诗,请陪同的大臣也作一首,所以题作“应魏王教”。还有一首诗题为《初晴应教》,就不知道是应那一位王子的教了。

  “应制”、“应令”、“应教”诗,总称为“应制诗”。这种诗大多是五言四韵的五律,或六韵至十二韵的长律,偶尔也有绝句。由于这是君臣之间的文字酬答,措辞立意,必须顾到许多方面。要选择美丽吉祥的辞藻,要有颂扬、祝贺、箴规的意义,要声调响亮,要对仗精工,要有富贵气象,切忌寒酸相。这样,它就成为一种典型的宫廷文学。唐代诗人官位高的,差不多人人有这种诗。后世皇帝爱好文学者少,自己能作诗的更少,这种君臣唱和的风气就衰歇了。

  为皇帝晦日游昆明池而作诗,题材中主要部分当然是皇帝、晦日、昆明池三项。宋之问这首诗就使用了与此三者有关的典故。第一联是先叙述这件事:春天参与了灵池上的宴会,池边设置了帐殿。灵池、沧波,都是指昆明池。第二联描写乘船在昆明池中游览:船划过了石鲸,好象从北斗星和牵牛星之间回来。昆明池有石刻鲸鱼,又有牵牛织女的石像立于池之东西,使池水仿佛象银河。槎,就是船。第三联就得照顾晦日:这个节日是正月三十日,春气还没有到来,只是暗暗地催杨柳发芽。据说,唐尧的时候,阶下生了一株草,每月一日开始长出一片荚来,到月半共长了十五荚。以后每日落去一荚,月大则荚都落尽,月小则留一荚,焦而不落。这一荚称为蓂。后世诗文家就用“蓂”字代替荚。此诗说“蓂全落”,可知是三十日。于是,这一联诗,就扣住了正月晦日。第四联要扣住昆明池。他说象北海那样茫茫无涯的水中,正好看落日的景色;看到池底的黑泥,便想到这是劫火烧馀的残灰。这两句用的都是昆明池的典故。当年汉武帝开凿此池,取象北海(溟,即北海)。在池底掘得黑灰,以问东方朔。东方朔说:天地大劫将尽,就会发生大火,把一切东西都烧光,叫做劫火。这是劫火后遗留下来的残灰。第五联就转到皇帝。周武王建设了镐京(今陕西长安),与群臣宴饮。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君臣宴会的故事。汉武帝曾和他的大臣们乘船泛游于汾水之上,自己作了《秋风辞》这首著名的歌。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君臣游乐唱和的故事。宋之问就很适当地用这两个典故组织了两句诗,顺便歌颂了李显为汉武、周王。镐饮是周武王的事,但这一联诗中不能以“周武”对“汉武”,于是只好硬派作周文王的事了。最后一联是结束,应当使皇帝、晦日、昆明池三者都有交代。宋之问又用了一个汉武帝的故事。据说汉武帝曾救过一条大鱼,后来在昆明池旁得到一双夜光珠,是大鱼报恩献给他的。于是这一联诗就说:不怕三十夜没有月亮,自然会有报恩的夜光珠进来的。

参考资料:
1、 施蛰存.《唐诗百话》.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9月版

fènghuìxìngkūnmíngchíyīngzhì--sòngzhīwèn

chūnlíngchíhuìcāngzhàng殿diànkāizhōulíngshíjīngchádòuniúhuí

jiéhuìmíngquánluòchūnchíliǔàncuīxiàngmíngkànjǐngshāojiébiànchénhuī

gǎoyǐnzhōuwénfénhàncáichóumíngyuèjǐnyǒuzhūlái

紫燕寻旧垒,翠鸳栖暖沙。一处处绿杨堪系马。他,问前村沽酒家。秋千下,粉墙边红杏花。
紫燕寻旧垒(lěi)¹,翠鸳栖(qī)暖沙。一处处²绿杨堪系马。他,问前村沽(gū)酒家³。秋千下,粉墙边红杏花
译文:紫燕在寻觅着它的旧巢,翠绿的鸳鸯在温暖的沙滩上栖息,一处处绿杨都可以拴住马。他系好马,便询问前村是否有卖酒的人家。有人回答说,前面就是有名的酒家。一群少女在荡秋千,墙边开满粉色杏花。
注释:南吕:宫调名。南吕宫是元曲常用宫调之一。阅金经:曲牌名,又名“金字经”。全曲三十一字,七句五平韵、一叶韵。¹旧垒:旧巢。²“一处处”句:化用王维《少年行》“系马高楼垂杨边”诗意。³“问前村”句:化用杜牧《清明》“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诗意。⁴“粉墙边”句:化用叶绍翁《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诗意。杏花,一语双关,既暗指杏花村,又借喻荡秋千的少女。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