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枫摇落市烟青,石壁方严水面平。
若问滩流何太咽,定随行客学吞声。
江枫摇落市烟青,石壁方严水面平。
若问滩流何太咽,定随行客学吞声。
李新

李新

宋仙井人,字元应。哲宗元祐五年进士。刘泾尝荐于苏轼。累官承议郎、南郑丞。元符末上书夺官,谪遂州。徽宗大观三年赦还。有《跨鳌集》。 ▶ 484篇诗文

猜您喜欢
华阳巾鹤氅蹁跹,铁笛吹云,竹杖撑天。伴柳怪花妖,麟祥凤瑞,酒圣诗禅。不应举江湖状元,不思凡风月神仙。断简残编,翰墨云烟,香满山川。
华阳巾¹鹤氅(chǎng)²(piān)(xiān),铁笛吹云³,竹杖撑天。伴柳怪花妖,麟祥凤瑞,酒圣诗禅。不应举江湖状元,不思凡风月神仙。断简残编,翰(hàn)云烟,香满山川。
译文:头戴华阳巾,身穿鸟羽裘,飘然而行。吹着响遏行云的铁笛,手握竹杖走遍天下。柳树鲜花作伴,善于饮杖、精于作诗的。不参加科举考试、做放浪江湖的高士,断绝尘思,做风月场中的神仙。残缺不全的书籍,挥墨成文,香满山川。
注释:¹华阳巾:道士冠。²鹤氅:用鸟羽做的长衣。³铁笛吹云:铁笛的声音吹入云霄。铁笛:古时的一种笛,常为隐士所用。⁴柳怪花妖:即柳树鲜花。⁵酒圣诗禅:善于饮酒和精于作诗的人。诗禅:本指诗与道相合,一般泛指善于作诗的人。⁶江湖状元:指不愿进取功名放浪江湖的隐士。⁷断简残编:残缺不全的书籍。⁸翰墨:即笔墨,这里指文章。

zhéguìlìng··shù--yuán

huáyángjīnchǎngpiánxiāntiěchuīyúnzhúzhàngchēngtiānbànliǔguàihuāyāolínxiángfèngruìjiǔshèngshīchányīngjiāngzhuàngyuánfánfēngyuèshénxiānduànjiǎncánbiānhànyúnyānxiāngmǎnshānchuān

松菊荒三径,图书共五车。
松菊荒三径,图书共五车。
译文:我隐居的地方虽然荒凉,但是长满了松树和菊花,家里藏书很多。
注释:严少尹:即严武。这首诗作于乾元元年(758)春末。
烹葵邀上客,看竹到贫家。
烹葵(kuí)¹邀上客,看竹到贫家。
译文:我烹制葵菜邀请尊贵的宾客,来到我贫穷简陋的家里欣赏青竹。
注释:¹葵:草木植物,有莵葵、凫葵、楚葵等,其嫩叶皆可食。
鹊乳先春草,莺啼过落花。
(què)乳葵春草,莺啼过落花。
译文:这时候春草还刚刚生长,鸟雀已经开始哺乳,鸟雀啼叫着飞过已经开败的落花。
自怜黄发暮,一倍惜年华。
自怜黄发¹暮,一倍惜年华。
译文:自怜自叹自己年纪很老了,一定要加倍珍惜年华,享受这美好闲适的时光。
注释:¹黄发:年老之征。

wǎnchūnyánshǎoyǐnzhūgōngjiànguò--wángwéi

sōnghuāngsānjìngshūgòngchēpēngkuíyāoshàngkànzhúdàopínjiā

quèxiānchūncǎoyīngguòluòhuāliánhuángbèiniánhuá

重围如燕尾,宝剑似鱼肠。
重围¹如燕尾²,宝剑似鱼肠³
译文:勇士双重围绕的腰带犹如燕尾,风度翩翩威武雄壮,腰间佩着鱼肠名剑。
注释:¹重围:指双重围绕的腰带。²燕尾:指拖垂的带头之末端犹如燕尾的分叉。³鱼肠:宝剑名。一谓极小之匕首,可藏置于鱼腹中者;一谓剑之文理屈曲若鱼肠者。观李贺诗意,当指后一种。
欲求千里脚,先采眼中光。
欲求千里脚¹,先采眼中光²
译文:想要寻求千里马帮助建立功业,先要把马眼中的光彩识辨识辨。
注释:¹千里脚:指日行千里之骏马。犹言“千里足”。²眼中光:据《伯乐相马经》和《齐民要术》载,能在马的目瞳中映出人的头和足的,闪着紫艳光的是千里马。
悠悠清江水,水落沙屿出。
悠悠清江水,水落沙屿(yǔ)¹出。
译文:江上碧波荡漾清水悠悠,江水退去露出小岛沙洲。
注释:¹沙屿:沙滩和小岛,泛指小沙岛。
回潭石下深,绿筱岸傍密。
回潭石下深,绿筱(xiǎo)¹岸傍²密。
译文:岩石下潭水漩流不见底,绿油油细竹傍岸长得稠。
注释:¹筱:细竹子。²傍:一作“边”。
鲛人潜不见,渔父歌自逸。
(jiāo)¹潜不见,渔父(fǔ)²歌自逸。
译文:鲛人潜在潭底不见踪影,渔翁唱起棹歌自在优游。
注释:¹鲛人:又作“蛟人”,神话传说中居于海底的怪人。²渔父:渔翁。父,老人的通称。歌自逸:一作“自歌逸”。
忆与君别时,泛舟如昨日。
忆与君别时,泛舟如昨日。
译文:回想起与您分手的时候,泛舟的情景就像在昨日。
夕阳开返照,中坐兴非一。
夕阳开返照¹,中坐兴非一。
译文:夕阳斜照着傍晚的景物,我们坐在孤屿之上兴致无穷。
注释:¹开返照:一作“门返照”,又作“开晚照”。
南望鹿门山,归来恨如失。
南望鹿门山¹,归来恨如²失。
译文:向南方遥望家乡鹿门山,归来满腹都是别绪离愁。
注释:¹鹿门山:在襄阳城南三十里。²如:一作“相”。

  此诗可分三部分。前六句为一部分,描写诗人汉江泛舟和登江中孤屿的情景。先写潮水退后,清悠悠的汉水中,小岛显得更加突兀。这两句诗扣题面而不直接写登孤屿,而只以“水落沙屿出”暗示。紧接着重写汉江:大石下的回水潭,深不可测。岸边的翠竹,密密匝匝。传说中的鲛人,潜伏在水中。江上的渔父唱着歌儿,怡然自得。张华《博物志》载:“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其眼能泣珠。”诗人将汉江、汉江两岸的景色、传说中的鲛人、江上的渔父交织在一起,多角度地表现汉江的神奇美丽。既写游汉江,同时也为后文回忆与王迥泛舟作铺垫。

  第二部分共四句,回忆与王迥游江和登江中孤屿。诗兴非一,兴致无穷,不一而足,由于有第一部分作铺垫,这里只以“夕阳”一句景语,“中坐”一句情语,就将两人一起游览的情景,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最后两句为第三部分,抒写诗人对王迥的思念。因为思念王迥,遥望王迥住的鹿门山;回到家中,仍然怅然若失。诗以美丽的汉江为背景,以游汉江为情节,把相思的感情通过具体的生活抒写出来,真挚而又绵长。结构上以游汉江开始,以归家作结,中间插入一次游汉江的回忆。全诗浑然一体,一气呵成,如同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84-85
万里风烟异,一鸟忽相惊。
万里风烟异¹,一鸟忽相惊。
译文:离乡万里风土景物都不相同,忽然它一叫感到心惊。
注释:百舌鸟:又叫反舌鸟,《易纬通卦》上说,这种鸟“能反复其口,随百鸟之音”,可见它可以学多种鸟的叫声。百舌于立春之后,即鸣啭不已,诗人多以之入诗。¹风烟异:风土景物不同。
那能对远客,还作故乡声。
那能对远客,还作故乡声?
译文:怎么能对着远方的来客,叫着这让人心碎的乡音?

  韦鼎此诗写百舌而能遗貌取神,借百舌之鸣,抒发其客居异地,思念乡国之情。

  第一句“万里风烟异”奇突,意境浑远。“万里风烟”四字,概括出了北方雄阔苍茫的景致特点。这正是一个南方人乍到北方所首先感受到的。“异”宇不仅点出北方与江南的风景差异,也寄托着诗人客居异地产生的故国之思。江南富于山水之美,处处山明水秀,长期生活于南方的诗人乍来北方,自然不习惯北方的荒凉空旷,对江南风景更加怀念,同时,风烟之“异”又引出了下文由百舌之鸣而产生的感触。

  第二句一个“惊”字,紧承上句“异”字,形象地刻画出诗人思念江南风光时的凝神状态。诗人此时正在泛忆不同于万里风烟的江南景色,而百舌的叫声不禁使诗人突然意识到已经是又一个春天来临,此时的江南风光自然会更加秀丽,也更令人怀念。同时也使诗人感到在此异乡滞留的时间已久。久客思归,不得不使诗人闻百舌声而骤感惊心。百舌声是诗人在家乡时听惯了的,如今在异乡又突然听到这熟悉的声音,自然更增强了诗人对江南家乡故国的怀念之情。

  诗人的乡国之情当然是由于久客异乡而引起的,但诗人偏不承认,反而埋怨百舌的呜叫声,似乎思恋乡国之情纯粹是由于百舌的鸣叫而勾起的。“那能对远客,还作故乡声?”这种对于百舌的指责显然是无理的,但恰恰是这种无理的指责,使我们更加感到诗人思念江南乡国的感情是异常的强烈,以致不能再承受百舌声的搅扰了,因为百舌的叫声只能加强,而不会减轻这种乡国之思所引起的痛苦。

  这首诗绝似唐人绝句,可以看作唐人绝句的先声。由于绝句形式短小,写法上不宜直说,而以含吐不露为贵。“绝句取经贵深曲,盖意不可尽,以不尽尽之。正面不写写反面,本面不写写对面、旁面,须如睹影知竽乃妙。”(刘熙载《艺概》)此诗正是采用这种反跌法,不将故国之思从正面道出,却借百舌的叫声从反面跌出,让人们从对百舌的指责中去领会诗人那种乡恋之情,故国之思。诗人的这种手法很成功,人们不仅能从中深刻体会到诗人的强烈感情,而且感到诗人的写法翻新,趣味无穷,可以看出诗人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这种诗体的写法。

参考资料:
1、 吕晴飞等编著.汉魏六朝诗歌鉴赏辞典:中国和平出版社,1999.10:855

zhǎngāntīngbǎishé--wéidǐng

wànfēngyānniǎoxiāngjīng

néngduìyuǎnháizuòxiāngshē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