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前湖水抱烟村,湖外山光隐若存。
泛宅浮家聊自托,荫松藉草欲谁论。
物情鱼沫真堪笑,世事槐安不在言。
回首故园煨烬里,归欤犹胜傍人门。
山前湖水抱烟村,湖外山光隐若存。
泛宅浮家聊自托,荫松藉草欲谁论。
物情鱼沫真堪笑,世事槐安不在言。
回首故园煨烬里,归欤犹胜傍人门。
王之道

王之道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 1106篇诗文

猜您喜欢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六出¹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qióng)²
译文:雪花飘舞着飞入了窗户时,我正坐在窗前,看着青青的竹枝因雪覆盖而似白玉一般。
注释:¹六出:雪花呈六角形,故以“六出”称雪花。²琼枝:竹枝因雪覆盖而似白玉一般。
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岐。
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岐(qí)¹
译文:此时正好登上高楼去远望,那人世间一切险恶的岔路都被大雪覆盖了。
注释:¹恶路岐:险恶的岔路。

  这是一首借景抒怀之作,写得别具一格。

  诗人坐在窗前,欣赏着雪花飘入庭户,雪花把窗外的竿竿青竹变成了洁白的琼枝,整个世界都变得明亮了。于是诗人想到此时如果登上高楼观赏野景,那野外一切崎岖(qíqū)难走的道路都将被大雪覆盖,展现在眼前的将是坦荡无边的洁白世界。

  高楼四望,一片洁白,诗人希望白雪能掩盖住世上一切丑恶,让世界变得与雪一样洁白美好。结尾一句,道出了作者胸中的感慨与不平。

duìxuě

gāopián tángdài 

liùchūfēihuāshí zuòkànqīngzhúbiànqióngzhī 
jīnhàoshànggāolóuwàng gàijìnrénjiànè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南朝(cháo)¹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²。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译文:历经千古的北宋已成为伤心的地方,还唱着那《后庭花》曲。昔日的辉煌与显赫早已不复存在.过去的燕子停留在王导、谢安等豪华宅第人家,而如今却已不知道飞到了哪户人家中。
注释:¹南朝:东晋以后,宋、齐、梁、陈四朝并都于建业(今江苏省南京市),史称其为“南朝”,词中代指已为金所灭亡的北宋。²后庭花:曲名,即南朝陈后主所作之艳曲《玉树后庭花》。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huǎng)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jì)¹堆鸦²。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译文:于异国重见故国宫姬,世事如梦呀,肌肤胜过白雪,见其昔日豪贵,发式如旧。江州司马泪水湿透青衫衣襟,我们俩同是天涯沦落的可悲人啊!
注释:千髻:女性的一种发型,将头发挽在头顶。²堆鸦:即指其发型。

  吴激的这首词,通篇借用唐人诗句借景抒情,笔姿盘旋空灵、唱叹有情。当然也必须有一两句实写,才不致使人感到扑朔迷离。因此,过片几句推出前面对暗示的”商女“形象:“仙肌胜雪,宫髻堆鸦。”这两句描写不只是单纯写这位歌姬之美貌,而是从她的容颜梳妆,勾起了词人对北宋故国旧事的回忆和怀念。所以词人抚今追昔,而有“恍然一梦”之感。

  昔日皇家女子,今朝却是市井歌妓,这个反差太强烈了,不禁又触发了词人故国之身悲,身世之同感。吴激想自己如今羁身北国,“十年风雪老穷边”(刘迎《题吴激诗集后》),自己和这位歌女不也“同是天涯沦落人”么?这自然使他想起当年白居易于浔阳江头夜遇琵琶女的情景,想起白居易的悲叹:“同是天涯论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吴激在《人月圆》的结尾三句融合白居易的诗意境,借意抒怀,把自己和这位歌姬,比作白居易之于琵琶女了。

  北宋中叶以后,填词渐趋工巧,隐括前人诗句填词蔚为风气。贺铸、周邦彦、陆游、吴文英等人都擅长此道。而其中吴激这首词将古人诗句融为一体,浑然天成,如自其口出,能以人巧与天工相吻合,不愧是一首成功的“隐括体”。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381页,高原

rényuèyuán··yànběirénzhāngshìjiāyǒugǎn--

náncháoqiānshāngxīnshìyóuchànghòutínghuājiùshíwángxiètángqiányànzifēixiàngshuíjiā

huǎngránmèngxiānshèngxuěgōngduījiāngzhōuqīngshānlèi湿shītóngshìtiān

挈瓶者谁子,姣服当青春。
(qiè)¹瓶者谁子,姣服²当青春³
译文:那个提起壶打水的人是谁?明媚春光里身着华服。
注释:¹挈:举起;提起。²姣服:华服。姣,一作“妖”。³青春:指春天。
三五明月满,盈盈不自珍。
三五明月满,盈盈不自珍¹
译文:好像十五夜晚圆满的明月,美好而不知珍惜自保。
注释:¹自珍:自爱,珍惜己体。
高堂委金玉,微缕悬千钧。
高堂委金玉,微缕悬(xuán)千钧。
译文:高堂上堆积黄金美玉,像细线吊挂千钧重物。
如何负公鼎,被夺笑时人。
如何负公鼎¹,被夺笑时人。
译文:为什么那治国的宰相,削职时要被世人耻笑羞辱?
注释:¹负公鼎:比喻担任宰相,负责治国。
饮酒莫辞醉,醉多适不愁。
饮酒莫辞醉,醉多适不愁。孰知非远别,终念对穷¹秋。
注释:¹穷:《英华》作“新”。
孰知非远别,终念对穷秋。
滑台门外见,淇水眼前流¹。君去应回首,风波满渡头。
注释:¹滑台二句:唐代黄河流经滑州,淇水流入黄河。《元和郡县志》谓滑州白马县“黄河去外城二十步。”
滑台门外见,淇水眼前流。
滑台门外见,淇水眼前流。
君去应回首,风波满渡头。
君去应回首,风波满渡头。
高适曾于开元二十九年隐居淇上一年。其间曾送韦司仓顺淇水去滑台(今滑县西南临黄河)。首两句为饯行时劝酒之词。三四句写秋天远别,满怀愁绪。“淇水眼前流”说明作者的隐居地就在淇河之畔。末两句是对韦司仓前途的惦念,也说明淇河当时是可以行舟航运的。

shàngsòngwéicāngwǎnghuátái--gāoshì

yǐnjiǔzuìzuìduōshìchóushúzhīfēiyuǎnbiézhōngniànduìqióngqiū

huátáiménwàijiànshuǐyǎnqiánliújūnyīnghuíshǒufēngmǎntóu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别梦¹依稀²³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译文:离别后多少梦境在诅咒岁月的流逝,已经与故乡阔别了三十二年。
注释:¹别梦:指离别之后,不能忘怀,家乡与故人常出现在梦中。²依稀:仿佛、隐约,不很分明。³咒:诅咒、痛恨,这里只是恨的意思。⁴逝川:流去的水,比喻流逝的光阴。⁵故园:故乡,指韶山。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红旗¹卷起农奴²³,黑手高悬霸主鞭
译文:红旗漫卷吹动农民的武装,而敌人却高高举起霸主的铁鞭。
注释:¹红旗:革命的旗帜,象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²农奴:本指封建时代隶属于农奴主、没有人身自由的农业劳动者,此处借指旧中国受奴役的贫苦农民。³戟:古代的一种刺杀武器。⁴黑手:指封建地主阶级、买办资产阶级及其代表国民党右派等黑暗势力的魔掌,喻反动派。⁵高悬:高高举起。⁶霸主鞭:指反革命武装,即蒋介石反动武装。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为有¹牺牲多²壮志,敢教³日月换新天
译文:因为有这么多敢为自己伟大理想而去牺牲的人,敢去改变旧的日月换新的天地。
注释:¹为有:因为有。²多:增强激励。³敢教:能令、能使。⁴日月换新天:谓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变为社会主义的新中国。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喜看¹稻菽²千重浪³,遍地英雄下夕烟
译文:再喜看大片庄稼如浪涛滚滚,尽是农民英雄们在暮色中收工归来。
注释:¹喜看:高兴地看到。²菽:豆类的总称。³千重浪:一层层波浪,喻指随风起伏的大片庄稼。⁴英雄:此指新中国的农民。⁵下夕烟:从黄昏时的炊烟和暮霭中归来。

  这首七律,记述了毛泽东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时的真实感受。通过对韶山人民革命历史的回顾,以及对人民公社社员通过热情劳动而喜获丰收的描绘,赞扬了革命人民艰苦卓绝的战斗精神,歌颂了中国人民战天斗地的风貌,鲜明地体现了毛泽东高远的思想境界。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逝川,是化用孔子的话,是说过去的日月。《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是说自从离开韶山,在那可诅咒的旧社会,为革命东奔西忙,韶山的乡亲们却遭受了无穷的灾难,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笼罩在韶山的上空,韶山的大地上洒下了无数的革命先烈的鲜血,但是韶山的人民并没有屈服,他们与反动派进行了坚决的毫不妥协的斗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迎来了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回到韶山,看到的景象与以前大不相同了。韶山也像中国各地一样,在党的领导下,正在进行着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面对当前的大好形势,不禁回想起过去,在那如火如荼的革命时期,韶山的人民真是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韶山人民高举着革命的红旗,武装起来与反动派进行斗争,八年抗日战争,三年解放战争,韶山的人民从来没有畏惧。一方面是韶山的人民高举起红旗为自己的解放而斗争;一方面是反动派高举起霸主的铁鞭,对革命的人民进行血腥的镇压。韶山人民与反动派的斗争是一种你死我活的斗争,是根本没有调和的余地的。

  三十二年前的星星之火,终于发展成燎原之势,原因在于革命人民拥有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这就是:“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奋起反抗,坚持到底,因为有“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理想。“多壮志”指充满凌云之志,所以义无反顾,前仆后继。32年间,一个小小的六百来户的韶山冲,就有148位革命烈士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其中有毛泽东的六位亲人:杨开慧、毛泽民、毛泽覃、毛泽建、毛楚雄、毛岸英,有毛泽东亲自创建的韶山党支部的五位同志:毛福轩、钟志申、庞叔侃、李耿侯、毛新梅。烈士的鲜血结出了丰硕的革命成果,天地更新,日月重光,新中国诞生了,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前进。由此可以理解毛泽东韶山之行的所作所为,理解诗中的一个“咒”字。。

  结末“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写韶山冲稻浪滚滚,丰收在望,人人奋发,安居乐业,这是革命先烈“换新天”理想的实现,也是对长眠地下的先烈的最好告慰。发展生产,建设祖国,人人争先,是先烈革命精神的发扬光大。这一联的思想内容承上延伸,大有拓展。从意境上看,前面激烈斗争,腥风血雨,这里炊烟袅袅,风景如画,完全不同的景象,体现换了新天;从诗人的感情言,则由激愤而舒缓,由沉重转喜悦。

  这首诗虽然写的是韶山,但实际上概括了中国,事实上中国各地的情况都和韶山一样,中国的人民都经历过血和火的考验,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

参考资料:
1、 王玉孝 等.《毛泽东诗词》: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2-1
2、 吴廷贯.《毛泽东诗词助读》:延边大学出版社,1998-11

 ·dàosháoshān

máodōng jìnxiàndài 

biémèngzhòushìchuān yuánsānshíèrniánqián 
hóngjuǎnnóng hēishǒugāoxuánzhǔbiān 
wèiyǒushēngduōzhuàngzhì gǎnjiàoyuèhuànxīntiān 
kàndàoshūqiānchónglàng biànyīngxióngxiàyā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