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律峥嵘又欲还,鸣条风急作清寒。菊英媚日犹呈秀,梅蕊包香未吐檀。
岁律峥嵘又欲还,鸣条风急作清寒。菊英媚日犹呈秀,梅蕊包香未吐檀。
江水过门兼汐到,乡山当面带云看。是身已觉都无事,只有空飧不自安。
江水过门兼汐到,乡山当面带云看。是身已觉都无事,只有空飧不自安。

yǒuqīngjiànèrshǒu--shèngzhòng

suìzhēngróngyòuháimíngtiáofēngzuòqīnghányīngmèiyóuchéngxiùméiruǐbāoxiāngwèitán

jiāngshuǐguòménjiāndàoxiāngshāndāngmiàndàiyúnkànshìshēnjuédōushìzhǐyǒukōngsūnān

葛胜仲

葛胜仲

葛胜仲 (1072~1144) 宋代词人,字鲁卿,丹阳(今属江苏)人。绍圣四年(1097)进士。元符三年(1100),中宏词科。累迁国子司业,官至文华阁待制。卒谥文康。宣和间曾抵制征索花鸟玩物的弊政,气节甚伟,著名于时。与叶梦得友密,词风亦相近。有《丹阳词》。 ▶ 612篇诗文

猜您喜欢
渭水东流去,何时到雍州?
(wèi)¹东流去,何时到雍(yōng)²
译文:长长的渭水东流不休,什么时候能流到雍州?
注释:¹渭水:源出渭州鸟鼠山,东流至陕西境入黄河。秦川:今陕西中部地区,此处指长安。²雍州:唐初改隋之京兆郡为雍州,治所在长安。唐代开元元年,复改雍州为京兆府。此处借指长安。
凭添两行泪,寄向故园流。
¹添两行泪,寄向故园²流。
译文:请带上我的两行热泪,向着遥远的故乡奔流!
注释:¹凭:请求。²故园:指诗人在长安的高冠别业。

  这首诗中的感情是“思秦川”,即思乡,而触发这种感情的缘由则是“见渭水”。全诗通过写渭水来寄托自己的情思。

  诗的一开始就以“渭水东流去”点出题目“见渭水”;而“东流”又暗含诗人“西行”之意。因渭水东流,经过自己的家乡秦川一带,对于远离家乡的诗人来说,自然要触动对家乡的思念,故有第二句“思秦川”——“何时到雍州”。这句不直写自己思乡,而是通过流水来写,不直说自己何时归故乡,而说渭水“何时到雍州”,语意极委婉。而且,这里不用直陈语气,却用反问语气,与白居易《亿江南》词中“何时更重游”,与韦庄《浣溪沙》词中“几时携手入长安”等等诗句一样,都表现出一种痴情的期待和盼望,从而把思乡之情表达得更为深沉。通过这种委婉深沉的含蓄的语气把“思秦川”的“思”传达出来。“凭添两行泪,寄向故园流”两句承接上文,以自己的所为写“思”。诗人本不能返回故乡,却将两行热泪洒向河水,让河水带回故乡。寄去的是热泪,寄托的却是深情。如果说“渭水东流去”的“流”,仅仅是水流,是诗人之所见,是触起乡思的一个外界因素,那么,“寄向故园流”的“流”就不只是水流,它所流去的已不只是河从而是诗人的一片深情,因而就已不只是所“见”,而是所“思”了。诗人急切地询问“何时到雍州”的原因在这里也就找到了答案,即诗人要让河水带去自己对故乡的怀念。

  全诗写西行途中因“见”而“思”的一个片断,看来很偶然,但出于诗人内心情思十分深厚,任何事物部可以触发它;而每经触发,它都会十分强烈地奔泻出来,因而又是必然的。诗中就是通过这一刹那所思表现了对故因的一片深情。这首诗的语言朴素自然,不假修饰,是从诗人心中流出,显得极为真挚深沉。

参考资料:
1、 刘开扬.岑参诗选: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40
2、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175-177

西guòwèizhōujiànwèishuǐqínchuān

cénshēn tángdài 

wèishuǐdōngliú shídàoyōngzhōu 
píngtiānliǎnghánglèi xiàngyuánliú 
暮雨萧萧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
(mù)¹雨萧(xiāo)²江上村³,绿林豪客夜知闻
译文:这个小村子傍晚的时候风雨潇潇,遇到的绿林好汉竟然也知道我的名字。
注释:井栏砂:村庄名,在皖口(在今安庆市,皖水入长江的渡口)。¹暮:一作“春”。²萧萧:象声词,形容雨声。³江上村:即井栏砂。⁴绿林豪客:指旧社会无法生活,聚集在一起劫富济贫的人。⁵知闻:即“久闻诗名”。一作“敲门”。
他时不用逃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
他时不用逃名姓¹,世上如今半是君。
译文:他年根本就不需要隐遁荒野,如今的世上多半是你们这样的绿林好汉啊。
注释:¹逃名姓:即“逃名”,避声名而不居之意。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四七七。下面是唐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李商隐研究会会长刘学锴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唐诗纪事》所载的关于这首诗的本事趣闻不但生动地反映出唐代诗人在社会上的广泛影响和所受到的普遍尊重,而且可以看出唐诗在社会生活中运用的广泛──甚至可以用来酬应“绿林豪客”。不过,这首诗的流传,倒不单纯由于“本事”之奇,而是由于它在即兴式的诙谐幽默中寓有颇为严肃的社会内容和现实感慨。

  前两句用轻松抒情的笔调叙事。风高放火,月黑杀人,这似乎是“遇盗”的典型环境;此处却不经意地点染出在潇潇暮雨笼罩下一片静谧的江村。环境气氛既富诗意,人物面貌也不狰狞可怖,这从称对方为“绿林豪客”自可看出。看来诗人是带着安然的诗意感受来吟咏这场饶有兴味的奇遇的。“夜知闻”,既流露出对自己诗名闻于绿林的自喜,也蕴含着对爱好风雅、尊重诗人的“绿林豪客”的欣赏。环境气氛与“绿林豪客”的不协调,他们的“职业”与“爱好”的不统一,本身就构成一种耐人寻味的幽默。它直接来自眼前的生活,所以信口道出,自含清新的诗味。

  三、四两句即事抒感。诗人早年与弟李渤隐居庐山,后来又曾失意归隐,诗中颇多“转知名宦是悠悠”、“一自无名身事闲”、“一从身世两相遗,往往关门到午时”一类句子,其中不免寓有与世相违的牢骚。但这里所谓“不用逃名姓”云云,则是对上文“夜知闻”的一种反拨,是诙谐幽默之词,意思是说,我本打算将来隐居避世,逃名于天地间,看来也不必了,因为连你们这些绿林豪客都知道我的姓名,更何况“世上如今半是君”呢?

  表面上看,这里不过用诙谐的口吻对绿林豪客的久闻其诗名这件事表露了由衷的欣喜与赞赏(你们弄得我连逃名姓也逃不成了),但脱口而出的“世上如今半是君”这句诗,却无意中表达了他对现实的感受与认识。诗人生活的时代,农民起义尚在酝酿之中,乱象并不显著,所谓“世上如今半是君”,显然别有所指。它所指的应该是那些不蒙“盗贼”之名而所作所为却比“盗贼”更甚的人们。

  这首诗的写作,颇有些“无心插柳柳成阴”的味道。诗人未必有意讽刺现实、表达严肃的主题,只是在特定情景的触发下,向读者开放了思想感情库藏中珍贵的一角。因此它寓庄于谐,别具一种天然的风趣和耐人寻味的幽默。据说豪客们听了他的即兴吟成之作,饷以牛酒,看来其中是有知音者在的。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937-938

jǐnglánshā宿

shè tángdài 

xiāoxiāojiāngshàngcūn 绿línháozhīwén 
shíyòngtáomíngxìng shìshàngjīnbànshìjūn 
十五年前花月底,相从曾赋赏花诗。
十五年前花月底¹,相从²曾赋(fù)³赏花诗。
译文:十五年前的花前月下,我们相伴游园,并作赏花的诗。
注释:¹花月底:花前月下。²相从:相伴随。³赋:作。
今看花月浑相似,安得情怀似往时。
今看花月浑(hún)¹相似,安得²情怀³似往时
译文:如今的花还是与往年的一样,怎么我的心情却与往年不一样了?
注释:¹浑:尽,简直,完全。²安得:怎得。³情怀:心情。⁴往时:过去。

  《偶成》前两句“十五年前花月底,相从曾赋赏花诗。”其中“十五年前”是指夫妇俩在青州屏居的时候,还是赵明诚死之前,夫妻二人在江宁的时候,这恐无人能考证出来。“花月底”指花前月下,也是古代谈情说爱的场景,正是甜蜜的过去反衬出现在的心酸。“相从”,这时指夫妻二人相伴相随。“曾”字点出了那过去的好时光,夫妻二人情趣相投。这是充满了李清照、赵明诚夫妇二人夫唱妇随,花前、月下、赏花、赋诗的甜蜜日子的回忆。

  后两句“今看花月浑相似,安得情怀似旧时。”引用了唐代诗人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中的诗境。与其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写作手法相似。两个“似”字,前一个“似”是花和月似旧时,承接第一句的“花月底”。“安得”一词,是这两个“似”的转折。后一个“似”是心情再也不似旧时,让人感叹世间早已经是物是人非。

  这是一首睹物思人的抒情诗,道出了李清照丧夫后孤苦落寂的心怀。

ǒuchéng

qīngzhào sòngdài 

shíniánqiánhuāyuè xiāngcóngcéngshǎnghuāshī 
jīnkànhuāyuèhúnxiāng ānqínghuái怀wǎngshí 
骄阳愆岁事,良牧念菑畲。
骄阳¹(qiān)²岁事³,良牧(zī)(yú)
译文:秋日炎炎久旱不雨耽误了农事,贤良的韦使君惦念着受灾的农田。
注释:¹骄阳:烈日、赤日。²愆:过错、差错,这里指造成了灾害。³岁事:即农事。⁴良牧:“牧”为汉代州郡长官名;“良牧”就是贤良的州郡长官,这里实指韦中丞。⁵念:即记念、惦念。⁶菑畲:耕地。古代指初耕的田地。
列骑低残月,鸣茄度碧虚。
列骑¹低残月²,鸣茄(jiā)³碧虚
译文:率领骑马的官员们连夜赶往黄溪,一路上吹奏着茄管,乐声响彻长天。
注释:¹列骑:指韦彪和诗作者等一行骑马前往黄溪祈雨的人员。²残月:指农历月末形状像钩的月亮或拂晓快落山的月亮。³茄:是汉唐时期的一种管乐器。⁴度:意为传送、响彻。⁵碧虚:即碧空。
稍穷樵客路,遥驻野人居。
稍穷¹(qiáo)²路,遥驻³野人居。
译文:沿着打柴人行走的山路走到了尽头,停脚遥望山民们的茅屋相距甚远。
注释:¹穷:走完。²樵客:即打柴的人。³驻:车马停止。⁴野人:指山民。
谷口寒流净,丛祠古木疏。
谷口寒流净,丛祠(cí)¹古木疏。
译文:山谷出口处的溪流清凉洁净,丛林中黄神祠旁的古树枝叶稀疏。
注释:¹丛祠:丛林之中的神祠。
焚香秋雾湿,奠玉晓光初。
焚香秋雾湿,奠(diàn)¹晓光²初。
译文:在秋日的湿雾里点燃香火,祭坛上刚摆好玉器已经曙光初露。
注释:¹奠玉:祭奠神所使用的玉器。²晓光:即曙光。
肸蠁巫言报,精诚礼物余。
(xī)¹(xiāng)²³言报,精诚礼物余
译文:巫师祝祷的声音像响虫一样鸣叫,神态虔诚祭品丰盛而有余。
注释:¹肸:声音振动。²蠁:即响虫,俗称地蛹。³巫:泛指以代人祈神为职业的人。⁴报:告知。⁵精诚:指祈雨的心意十分虔诚。⁶礼物余:用来祭祀黄神的祭品丰富有余。
惠风仍偃草,灵雨会随车。
惠风¹仍偃草²,灵雨³会随车。
译文:祈雨结束暖风仍然吹翻了野草,太守的车马一走,相信黄神定会赐雨。
注释:¹惠风:和风。²偃草:风把草吹倒了。偃:倒伏。³灵雨:佳雨,及时的好雨。
俟罪非真吏,翻惭奉简书。
(sì)¹非真吏²,翻³惭奉简书
译文:我是等待加罚没有实职的官吏,接到随行的简书,反而惭愧阿附。
注释:¹俟罪:指等待受罚。²非真吏:诗人贬为永州司马,为员外官,即在编制之外的官。且既无公务,又无官舍,所以说不是“真吏”。³翻:副词,反而之意。⁴奉简书:指遵从韦中丞所发简牍的命令随行祈雨。

  这是一首叙事诗,在写作手法上相当朴实,记事、写景,较少抒情,语言工整,用词精确恰当。从文义的表面上看,赞美韦彪关心民间疾苦而祈神求雨,但本意是对韦中丞等州府官员愚昧迷信、劳民伤财行为的批评,对自己蒙屈而沦为下僚的悲叹。

  柳宗元是一位唯物主义无神论者,他曾针对韩愈天有意志、能赏罚的观点,提出:“彼上而玄者,世谓之天;下而黄者,世谓之地;浑然而中处者,世谓之元气;寒而暑者,世谓之阴阳。”他认为天地只是自然物,既无意志,也不能赏罚,“功者自功,祸者自祸”(《天说》),希望天地能赏罚、有哀仁都是迷信(《天说》)。他还认为,“生植与灾荒,皆天也;法制与祸乱,皆人也……其事各行不相预,而凶丰理乱出焉”(《答刘禹锡天论书》),天事与人事各不相干。另外,在《非国语》中,他还指 出:“山川者,特天地之物也。阴与阳者,气而游乎其间者也。自动自休,自峙自流,是恶乎与我谋?自斗自竭,自崩自歇,是恶乎为我设?”认为天地、元气、山川等自然物的运动变化是自然而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根据这些认识,柳宗元对韦中丞黄溪祈雨的荒诞行为,必然是持批评态度的。

  当时的永州刺史韦彪,跟柳宗元并没有什么深厚的交情。柳宗元到永州一年多后,唐宪宗改元大赦天下,韦彪便北移了。这人毫无才干,连北移的贺表也是请柳宗元写的。但由于他身为永州的行政首长,柳宗元的顶头上司,柳宗元又是待罪之人,并且希望得到朝庭的赦免和重新起用,因此柳宗元当然不便直接批评韦彪,只能用赞赏的表面形式来记述这件事。但诗题中标明“口号”,而“口号”是古人随口吟成的诗体,这便给诗添了几许诙谐。诗人写这场荒诞的祈神求雨戏时,字里行间充满了辛辣的讽刺,传神地刻画出了韦彪其人:兴师动众,不仅劳民伤财,而且是沽名钓誉的行径;神祠荒凉清冷,象征他的愚蠢糊涂;场面宏大,巫师装神弄鬼,讥讽他的迷信与无知;并且通过“惠风仍偃草”的写实,“灵雨会随车”的用典,以对比的手法来揭示韦彪祈雨的无功与荒谬。据诗人的《游黄溪记》记载,黄溪在城东七十里,“黄神”乃是王莽的后代,是避祸来的。韦彪导演的这场闹剧,吹吹打打弄了整整一夜,直到天亮才收场,使周围的百姓都受到了惊扰,根本不是在为老百姓祈福,而是在“造祸”,并且灾祸波及到了“骑客路”与“野人居”。

  诗的最后两句,才是诗人真实意图的流露:自己是“俟罪非真吏”,却奉命随行,做太守的清客、帮闲,成为献媚取悦长官的低级僚属,这对胸怀大志的柳宗元来说,是非常羞愧的。如果他是有实职实权的地方官,定会珍惜手中的权力,尽情施展自己“以利安元元为务”的抱负,干一番兴利除弊的事业。

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餴饎。岂弟君子,民之父母。
(jiǒng)¹(zhuó)²彼行(háng)(lǎo)³,挹(yì)彼注兹,可以餴(fēn)(chì)。岂(kǎi)(tì)君子,民之父母。
译文:远舀路边积水潭,把这水缸都装满,可以蒸菜也蒸饭。君子品德真高尚,好比百姓父母般。
注释:¹泂:远。²酌:古通“爵”,中国古代的一种酒器。³行潦:路边的积水。⁴挹:舀出。⁵注:灌入。⁶餴:蒸。⁷饎:旧训酒食,非。⁸岂弟:即“恺悌”,本义为和乐平易,恺者,大也;悌者,长也。君子之德长且大者,则为民父母”数语,则在此特训为恩德深长广大。
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濯罍。岂弟君子,民之攸归。
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濯罍(léi)¹。岂弟君子,民之攸²³
译文:远舀路边积水坑,舀来倒进我水缸,可把酒壶洗清爽。君子品德真高尚,百姓归附心向往。
注释:¹罍:古酒器,似壶而大。²攸:所。³归:归附。
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濯溉。岂弟君子,民之攸塈。
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濯¹溉。岂弟君子,民之攸塈(xì)²
译文:远舀路边积水洼,舀进水瓮抱回家,可以洗涤和抹擦。君子品德真高尚,百姓归附爱戴他。
注释:¹溉:洗。或谓通“概”,一种盛酒漆器。概,漆尊也。”²塈:毛传:“塈,息也。”

  对这首诗主旨的解说,各家之见颇有差异。《毛诗序》云:“《泂酌》,召康公戒成王也。言皇天亲有德,飨有道也。”扬雄《博士箴》(《艺文类聚·职官部》引)云:“公刘挹行潦而浊乱斯清,官操其业,士执其经。”陈乔枞《鲁诗遗说考》以之为鲁诗之说。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云:“三家以诗为公刘作,盖以戎狄浊乱之区而公刘居之,譬如行潦可谓浊矣,公刘挹而注之,则浊者不浊,清者自清。由公刘居豳之后,别田而养,立学以教,法度简易,人民相安,故亲之如父母。……其详则不得而闻矣。”其详既不得闻,三家诗之说的正误也就难以稽考了。而《毛诗序》之说,似乎更觉缥缈,此诗的文本自然有劝勉之意,但却很难讲有什么告戒之意。至于陈子展《诗经直解》所说“当是奴隶被迫自远地汲水者所作,此非奴才诗人之歌颂,而似奴隶歌手之讽刺”,似更迂远。相比较而言,高亨《诗经今注》所说“这是一首为周王或诸侯颂德的诗,集中歌颂他能爱人民,得到人民的拥护”,还是比较圆通的。

  诗分三章,均从远处流潦之水起兴。流潦之水本来浑浊,且又处于远方,本来很容易被人弃之不用,但如能“挹彼注兹”,舀过来倒进自己的水缸,就可以用来蒸煮食物,洗濯酒器,成为有用之物。这正如远土之民,只要君王施以仁义,便自然可以使他们感恩戴德,心悦诚服地前来归附。这里的关键是君王要有高尚敦厚的品德,真正成为“民之父母”。对此,方玉润有如下发挥:“此等诗总是欲在上之人当以父母斯民为心,盖必在上者有慈祥岂弟之念,而后在下者有亲附来归之诚。曰‘攸归’者,为民所归往也;日‘攸塈’者,为民所安息也。使君子不以‘父母’自居,外视其赤子,则小民又岂如赤子相依,乐从夫‘父母’?故词若褒美而意实劝戒。”(《诗经原始》)他说的“劝”意是可以感受到的,但他说的“戒”意是否真的存在于诗的文本中,令人怀疑,但从接受美学角度说,他的这种创造性“误读”还是很有意思的。

  此诗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起兴,且重章叠句,反覆歌咏。由此也可以看出《国风》对《大雅》艺术上的影响。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574-575

jiǒngzhuó

shījīng··shēngmínzhīshí xiānqín 

jiǒngzhuóxínglǎo zhù fēnchì kǎijūn mínzhī 

jiǒngzhuóxínglǎo zhù zhuóléi kǎijūn mínzhīyōuguī 

jiǒngzhuóxínglǎo zhù zhuógài kǎijūn mínzhīyōu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