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留嗟是役,艰险笑吾生。
此去和风顺,朝来虔贼平。
湖山争喜气,雁鹜送欢声。
千里前塘路,应知客念轻。
滞留嗟是役,艰险笑吾生。
此去和风顺,朝来虔贼平。
湖山争喜气,雁鹜送欢声。
千里前塘路,应知客念轻。
王之道

王之道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 1106篇诗文

猜您喜欢
妾有罗衣裳,秦王在时作。
妾有罗衣裳(shang)¹,秦王²在时作。
译文:我有一件轻罗质地的衣裳,还是秦王在世的时候制作。
注释:¹罗衣裳:轻软丝织品制成的衣服。²秦王:唐太宗李世民在唐初封秦王。这里泛指古代君王,非确指。
为舞春风多,秋来不堪著。
为舞春风多,秋来不堪著(zhuó)¹
译文:多少次在春风中翩然起舞,秋季到来天凉不能再穿着。
注释:¹著:穿。

  这首诗很像戏剧的独白。它能使人想象到比诗句本身更多的情景:女主人公大约刚刚翻检过衣箱,发现一件敝旧的罗衣,牵惹起对往事的回忆,不禁黯然神伤,开始了诗中所写的感叹。

  第一句中的“罗衣裳”,既暗示了主人公宫女的身份,又寓有她青春岁月的一段经历。封建宫廷的宫女因歌舞博得君王一晌欢心,常获赐衣物。第二句说衣裳是“秦王在时”所作,这意味着“秦王”已故,又可见衣物非新。唐诗中常以“汉宫”泛指宫廷,这里的“秦王”也是泛指帝王。后两句紧承前两句之意作感慨。第三句说罗衣曾伴随过宫女青春时光,几多歌舞;第四句语意陡然一转,说眼前秋凉,罗衣再不能穿,久被冷落。两句对比鲜明,构成唱叹语调。“不堪”二字,语意沉痛。表面看来是叹“衣不如新”,但对于宫中舞女,一件春衣算不了什么,向来是“汗沾粉污不再著,曳土踏泥无惜心”(白居易《缭绫》)。可见这里有许多潜台词的。刘禹锡的《秋扇词》,可以作这两句诗的注脚:“莫道恩情无重来,人间荣谢递相催。当时初入君怀袖,岂念寒炉有死灰!”可见诗中对罗衣的悼惜,句句是宫女的自伤。“春”、“秋”不止指季候,又分明暗示年华的变换。“为舞春风多”包含着宫女对青春岁月的回忆。“秋来不堪著”,则暗示其后来的凄凉。“为”字下得十分巧妙,意谓:正因为有昨日宠召的频繁,久而生厌,才有今朝的冷遇。初看这二者并无因果关系,细味其中却含有“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李白《妾薄命》)之意,“为”字便写出宫女如此遭遇的必然性。

  这首诗句句惜衣,而旨在惜人,运用的是比兴手法。衣和人之间是“隐喻”关系。这是此诗的艺术特点。罗衣与人,本是不相同的两种事物,此诗的作者却抓住罗衣“秋来不堪著”,与宫女见弃这种好景不长、朝不保夕的遭遇的类似之处,构成确切的比喻。以物喻人,揭示了封建制度下宫女丧失了作人权利这一极不合理的现象,这就触及到问题的本质。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73

yuànèrshǒu··--cuīguó

qièyǒuluóshangqínwángzàishízuò

wèichūnfēngduōqiūláikānzhe

蜀弦秦柱不关情,尽日掩云屏。已惜轻翎退粉,更嫌弱絮为萍。
蜀弦¹秦柱²不关情³,尽日掩云屏。已惜轻翎(líng)退粉,更嫌弱絮(xù)为萍。
译文:动人的琴瑟声也无法牵动我的情怀,我整日里掩上云母屏风独自伤情。已经暗自怜惜蝴蝶褪粉,更不满柔弱的柳絮也飘入水中,化为浮萍。
注释:¹蜀弦:即蜀琴,泛指蜀中所制之琴。²秦柱:犹秦弦。指秦国所制琴瑟之类的乐器。柱:拨弦、架弦之码。³关情:动情。
东风多事,余寒吹散,烘暖微酲。看尽一帘红雨,为谁亲系花铃。
已风多事,余寒吹散,烘暖微酲(chéng)¹。看尽一帘红雨²,为谁亲系花铃³
译文:多事的春风吹散了残留的寒冷,暖意融融令人陶醉。帘外红色的花瓣纷纷落下,还能为谁系上那护花铃呢?
注释:¹烘暖微酲:谓春日已风温煦,暖意融融令人陶醉。微酲:微醉。²红雨:指花瓣纷纷落下。³花铃:即为防鸟雀而置的护花铃档。

  这是一首描绘暮春之景和抒发伤春怨春之情的小词。

  首句即说春日寂寂,百无聊赖,纵是有动听的乐曲也不能引起愉悦之情。 “蜀弦秦柱不关情”,既然琴瑟逸韵都难以使她动情,那么就只有整日地掩上云母屏风,独自忧伤了。“尽日掩云屏”,而掩上屏风,又是因为窗外春景,不忍再睹。那外面又是什么样的景致, “已惜轻翎退粉,更嫌弱絮为萍”,蝴蝶已经褪粉,柳絮也飘落水中,这预示着春事已消歇。 “已惜”说明他的惋惜怜爱之情,而“更嫌”分明是一种懊恼的情怀了。此二句景语,已蓄伤春之意。

  下阕转写薄情的东风,“东风多事,余寒吹散,烘暖微醒”。表面的意思是,东风真是多事,吹散了春日余寒,送来融融的暖意,给作者陶醉的感觉。说“东风多事”,可是后两句“余寒吹散,烘暖微酲”。哪里是作怨语,分明是对春风褒奖有嘉嘛,这不是自相矛盾。

  且看后面一句, “看尽一帘红雨”,李贺《将进酒》诗“桃花乱落红如雨”,史肃《杂诗》“一帘红雨枕书眠”,似为此句所本:那为何会花瓣散落如雨,满地落花狼藉?此一追问,便知当然是“东风多事”了。结合前三句,方知原来作者是怨东风带走了明媚的春光,尽管它吹散了余寒.送来了温暖,但它又摧残花落,令作者心伤。

  花是春天的象征,落花飘零满地,意味这万紫干红的春天也将匆匆而去。遂有了结尾句的叹问: “为谁亲系花铃?” 此处,作者反用“金铃”之典,意思是说东风刮得如此之甚,花瓣落成红雨。飘零殆尽,纵使惜花,在花枝上缀满金铃,可这又是为谁而系呢?“为谁亲系花铃”,结处此语,充满着愁绪无着,愁怀难遣的寂寞感和失落感。

  整首词在写法上亦景亦情,情景相融,自然浑融,空灵蕴藉,启人远神,令人回味无穷。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梦远主编.纳兰词全解 超值彩图白金版: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11 :第188页

cháozhōngcuò ·shǔxiánqínzhùguānqíng

lánxìng qīngdài 

shǔxiánqínzhùguānqíng jìnyǎnyúnpíng qīnglíngtuì退fěn gèngxiánruòwéipíng 
dōngfēngduōshì hánchuīsàn hōngnuǎnwēichéng kànjìnliánhóng wéishuíqīnhuālíng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无纵诡随,以谨无良。式遏寇虐,憯不畏明。柔远能迩,以定我王。
民亦劳止¹,汔(qì)²可小康³。惠此中国,以绥(suí)四方。无纵诡随,以谨无良。式¹⁰遏寇(kòu)¹¹,憯(cǎn)¹²不畏明。柔¹³远能¹⁴(ěr),以定我王。
译文:人民实在太劳苦,但求可以稍安康。爱护京城老百姓,安抚诸侯定四方。诡诈欺骗莫纵任,谨防小人行不良。掠夺暴行应制止,不怕坏人手段强。远近人民都爱护,安我国家保我王。
注释:¹止:语气词。²汔:庶几。³康:安康,安居。⁴惠:爱。⁵中国:周王朝直接统治的地区,也就是“王畿”,相对于四方诸侯国而言。⁶绥:安。⁷纵:放纵。⁸诡随:诡诈欺骗。⁹谨:指谨慎提防。¹⁰式:发语词。¹¹寇虐:残害掠夺。¹²憯:曾,乃。¹³柔:爱抚。¹⁴能:亲善。
民亦劳止,汔可小休。惠此中国,以为民逑。无纵诡随,以谨惛怓。式遏寇虐,无俾民忧。无弃尔劳,以为王休。
民亦劳止,汔可小休。惠此中国,以为民逑(qiú)¹。无纵诡随,以谨惛(hūn)(náo)²。式遏寇虐,无俾(bǐ)³民忧。无弃尔,以为王休
译文:人民实在太劳苦,但求可以稍休息。爱护京城老百姓,可使人民聚一起。诡诈欺骗莫纵任,谨防歹人起奸计。掠夺暴行应制止,莫使人民添忧戚。不弃前功更努力,为使君王得福气。
注释:¹逑:聚合。²惛怓:喧嚷争吵。³俾:使。⁴尔:指在位者。⁵劳:劳绩,功劳。⁶休:美,此指利益。
民亦劳止,汔可小息。惠此京师,以绥四国。无纵诡随,以谨罔极。式遏寇虐,无俾作慝。敬慎威仪,以近有德。
民亦劳止,汔可小息。惠此京师,以绥四国。无纵诡随,以谨罔(wǎng)¹。式遏寇虐,无俾作慝(tè)²。敬慎威仪,以近有德。
译文:人民实在太劳苦,但求可以喘口气。爱护京师老百姓,安抚天下四方地。诡诈欺骗莫纵容,反覆小人须警惕。掠夺暴行应制止,莫让邪恶得兴起。仪容举止要谨慎,亲近贤德正自己。
注释:¹罔极:没有准则,没有法纪。²慝:恶。
民亦劳止,汔可小愒。惠此中国,俾民忧泄。无纵诡随,以谨丑厉。式遏寇虐,无俾正败。戎虽小子,而式弘大。
民亦劳止,汔可小愒(qì)¹。惠此中国,俾民忧泄。无纵诡随,以谨丑厉²。式遏寇虐,无俾正³败。戎虽小子,而式弘大。
译文:人民实在太劳苦,但求可以歇一歇。爱护京师老百姓,人民忧愁得发泄。诡诈欺骗莫纵任,警惕丑恶防奸邪。掠夺暴行应制止,莫使国政变恶劣。您虽年轻经历浅,作用巨大很特别。
注释:¹愒:休息。²丑厉:恶人。³正:通“政”。⁴戎:你,指在位者。⁵小子:年轻人。⁶式:作用。
民亦劳止,汔可小安。惠此中国,国无有残。无纵诡随,以谨缱绻。式遏寇虐,无俾正反。王欲玉女,是用大谏。
民亦劳止,汔可小安。惠此中国,国无有残。无纵诡随,以谨缱(qiǎn)(quǎn)¹。式遏寇虐,无俾正反²。王欲玉女(rǔ)³,是用大谏。
译文:人民实在太劳苦,但求可以稍舒服。爱护京师老百姓,国家安定无残酷。诡诈欺骗莫纵任,小人巴结别疏忽。掠夺暴行应制止,莫使政权遭颠覆。衷心爱戴您君王,大力劝谏为帮助。
注释:¹缱绻:固结不解,指统治者内部纠纷。²正反:政治颠倒。³玉女:爱汝。玉,此作动词,像爱玉那样地宝爱;女,汝。⁴是用:是以,因此。

  《大雅·民劳》一诗,朱熹《诗集传》以为“乃同列相戒之词耳,未必专为刺王而发”。严粲《诗缉》也说:“旧说以此诗‘戎虽小子’及《板》诗‘小子’皆指王。小子,非君臣之辞,今不从。二诗皆戒责同僚,故称小子耳。”朱熹等宋代经学家每不从汉儒之说,自立新义,时有创见,但涉及君臣关系问题,却反而比汉儒保守。其实,正如范处义《诗补传》所说:“古者君臣相尔女(汝),本示亲爱。小子,则年少之通称。故周之《颂》《诗》《诰》《命》,皆屡称‘小子’,不以为嫌。是诗及《板》《抑》以厉王为‘小子’,意其及位不久,年尚少,已昏乱如此。故《抑》又谓‘未知臧否’,则其年少可知矣。穆公谓王虽小子,而用事甚广,不可忽也。”朱、严之说实不足为训。

  此篇共五章,每章十句,均为标准的四言句,句式整齐,结构谨严。各章互相比较一下,可以发现,第一句皆同,第二句仅末字互相不同,第三句除第三章外余四章皆同,第四句皆不同,第五句皆同,第六句后两字不同,第七句皆同,第八句、第九句皆不同,第十句除第四章、第五章外余三章第一字均为“以”。这样的句式结构,具有明显的重章叠句趋势,本是《国风》中常见的一种基本格式,但在《大雅》中居然也有板有眼地出现,确实令人有些奇怪。不过说怪也没什么好怪,《大雅》虽以赋为主,但它与《国风)在艺术手法上还是有一定联系的,《大雅·凫鹥》《大雅·泂酌》两篇也是复沓式结构。只是《大雅·民劳》一诗篇幅要长得多,五章反覆申说,意味尤为深长,令人咀嚼不尽。

  诗一开头,就说人民已经很劳苦了,庶几可以稍稍休息了。接着“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是说要以京畿为重,抚爱国中百姓,使四境得以安定;“无纵诡随,以谨无良”,是说不要受那些奸狡诡诈之徒的欺骗,听信他们的坏话。第二、三、四、五章的“以为民逑”“以绥四国”“俾民忧泄”“国无有残”与“以谨惛怓”“以谨罔极”“以谨丑厉”“以谨缱绻”,也是围绕恤民、保京、防奸、止乱几个方面不惜重言之。至于为什么每章都有“无纵诡随”一句放在“式遏寇虐”一句前面,严粲、钟惺都做过解释。其实,抨击小人蒙蔽君主而作恶,无非是刺国王不明无能的一个障眼法。不便直斥君主,便拿君主周围的小人开刀,自古皆然。确实,有了昏君小人才能作大恶,“极小人之情状”是给周厉王一个镜子让他照照自己。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579-582

mínláo

shījīng··shēngmínzhīshí xiānqín 

mínláozhǐ xiǎokāng huìzhōngguó suífāng zòngguǐsuí jǐnliáng shìèkòuè cǎnwèimíng róuyuǎnnéngěr dìngwáng 

mínláozhǐ xiǎoxiū huìzhōngguó wéimínqiú zòngguǐsuí jǐnhūnnáo shìèkòuè mínyōu ěrláo wéiwángxiū 

mínláozhǐ xiǎo huìjīngshī suíguó zòngguǐsuí jǐnwǎng shìèkòuè zuò jìngshènwēi jìnyǒu 

mínláozhǐ xiǎo huìzhōngguó mínyōuxiè zòngguǐsuí jǐnchǒu shìèkòuè zhèngbài róngsuīxiǎo érshìhóng 

mínláozhǐ xiǎoān huìzhōngguó guóyǒucán zòngguǐsuí jǐnqiǎnquǎn shìèkòuè zhèngfǎn wáng shìyòngjiàn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定定¹住天涯²,依依向物华³
译文:久久滞留在远离家乡的地方,依依不舍地向往着春天的景物。
注释:¹定定:唐时俗语,类今之“牢牢”。²天涯:此指远离家乡的地方,即梓州。³物华:万物升华,指春天的景物。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寒梅¹最堪恨²,常作去年花³
译文:寒梅最让人遗恨的是早占春意却又早早凋谢,常常被称为“去年花”。
注释:¹寒梅:早梅,多于严冬开放。²恨:怅恨,遗憾。³去年花:指早梅。

  这是李商隐作幕梓州后期之作,为咏梅而寓意之诗。写在百花争艳的春天,寒梅早已开过,所以题为“忆梅”。

  一开始诗人的思绪并不在梅花上面,则是为留滞异乡而苦。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台)离长安一千八百余里,以唐代疆域之辽阔而竟称“天涯”,与其说是地理上的,不如说是心理上的。李商隐是在仕途抑塞、妻子去世的情况下应柳仲郢之辟,来到梓州的。独居异乡,寄迹幕府,已自感到孤孑苦闷,想不到竟一住数年,意绪之无聊郁闷更可想而知。“定定住天涯”,就是这个痛苦灵魂的心声。定定,犹“死死地”、“牢牢地”,诗人感到自己竟象是永远地被钉死在这异乡的土地上了。这里,有强烈的苦闷,有难以名状的厌烦,也有无可奈何的悲哀。屈复说:“‘定定’字俚语入诗却雅。”这个“雅”,似乎可以理解为富于艺术表现力。

  为思乡之情、留滞之悲所苦的诗人,精神上不能不寻找慰藉,于是转出第二句:“依依向物华。”物华,指眼前美好的春天景物。依依,形容面对美好春色时亲切留连的意绪。诗人在百花争艳的春色面前似乎暂时得到了安慰,从内心深处升起一种对美好事物无限依恋的柔情。一、二两句,感情似乎截然相反,实际上“依依向物华”之情即因“定定住天涯”而生,两种相反的感情却是相通的。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三、四两句,诗境又出现更大的转折。面对姹紫嫣红的“物华”,诗人不禁想到了梅花。它先春而开,到百花盛开时,却早花凋香尽,诗人遗憾之余,便不免对它怨恨起来了。由“向物华”而忆梅,这是一层曲折;由忆梅而恨梅,这又是一层曲折。“恨”正是“忆”的发展与深化,正像深切期待的失望会转化为怨恨一样。

  但这只是一般人的心理。对于李商隐来说,却有更内在的原因。“寒梅”先春而开、望春而凋的特点,使诗人很自然地联想到自己:少年早慧,文名早著,科第早登;然而紧接着便是一系列不幸和打击,到入川以后,已经是“克意事佛,方愿打钟扫地,为清凉山行者”(《樊南乙集序》),意绪颇为颓唐了。这早秀先凋,不能与百花共享春天温暖的“寒梅”,正是诗人自己的写照。诗人在《十一月中旬扶风界风梅花》诗中,也曾发出同样的感叹:“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非时而早秀,“不待作年芳”的早梅,和“长作去年花”的“寒梅”,都是诗人不幸身世的象征。正因为看到或想到它,就会触动早秀先凋的身世之悲,诗人自然不免要发出“寒梅最堪恨”的怨嗟了。诗写到这里,黯然而收,透出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调。

  五言绝句,贵天然浑成,一意贯串,忌刻意雕镂,枝蔓曲折。这首《忆梅》,“意极曲折”(纪昀评语),却并不给人以散漫破碎、雕琢伤真之感,关键在于层层转折都离不开诗人沉沦羁泊的身世。这样,才能潜气内转,在曲折中见浑成,在繁多中见统一,达到有神无迹的境界。

méi

shāngyǐn tángdài 

dìngdìngzhùtiān xiànghuá 
hánméizuìkānhèn chángzuòniánhuā 
长安白日照春空,绿杨结烟垂袅风。
长安白日照春空,绿杨结烟垂袅(niǎo)¹
译文:阳春三月,暖暖的太阳照耀着长安城,碧空下,杨树的枝条已经抽出嫩芽,在和煦的春风吹拂下,远看轻烟曼舞。
注释:¹袅风:微风,轻风。
披香殿前花始红,流芳发色绣户中。
披香殿(diàn)¹前花始红,流芳²发色绣户中。
译文:披香殿前的花儿正含苞待放,已经显露出红色,在绣房间散发着芬芳。
注释:¹披香殿:汉代长安的宫殿名。在未央宫中。²流芳:散发着香气。发色:显露颜色。
绣户中,相经过。
绣户中,相经过。
译文:从绣房间经过。
飞燕皇后轻身舞,紫宫夫人绝世歌。
飞燕皇后¹轻身舞,紫宫夫人²绝世歌³
译文:不禁联想到皇后赵飞燕妙曼的身段舞姿,还有紫宫夫人的绝世嗓音。
注释:¹飞燕皇后:即赵飞燕。赵飞燕本是长安宫中的侍女,后为阳阿公主的舞女。汉成帝见而喜欢,召她入宫,初为婕妤,终为皇后。²紫宫夫人:指汉武帝最宠爱的李夫人。³绝世歌:指李延年的《北方有佳人》之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圣君三万六千日,岁岁年年奈乐何。
圣君三万六千日,岁岁年年奈乐何。
译文:但春日里皇宫内园中这些美好的景色,都在历代帝王之家被消磨了,世人无法欣赏,实在可惜。

  南朝吴迈远有《阳春歌》,梁沈约有《阳春曲》,此诗为李白拟前人之作。此诗写帝王宫中的享乐生活,隐含对帝王荒废政务的讽刺。前六句写景,后六句叙事。写景为叙事烘托环境。“飞燕”、“紫宫夫人”非专指。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