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子才多命且奇,乱中抛掷少年时。深藏七泽衣如雪,
念子才多命且奇,乱中抛掷少年时。深藏七泽衣如雪,
却见中朝鬓似丝。旧德在人终远大,扁舟为吏莫推辞。
却见中朝鬓似丝。旧德在人终远大,扁舟为吏莫推辞。
孤芳自爱凌霜处,咏取文公白菊诗。
孤芳自爱凌霜处,咏取文公白菊诗。

zèngtàizhōuyuànlìngwéngōngcéngsūn--xuàn

niànzicáiduōmìngqiěluànzhōngpāozhìshǎoniánshíshēncángxuě

quèjiànzhōngcháobìnshìjiùzàirénzhōngyuǎnbiǎnzhōuwèituī

fāngàilíngshuāngchùyǒngwéngōngbáishī

徐铉

徐铉

徐铉(916年—991年)南唐,北宋初年文学家、书法家。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历官五代吴校书郎、南唐知制诰、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世称徐骑省。淳化初因事贬静难军行军司马。曾受诏与句中正等校定《说文解字》。工于书,好李斯小篆。与弟徐锴有文名,号称“二徐”;又与韩熙载齐名,江东谓之“韩徐”。 ▶ 431篇诗文

猜您喜欢
祇树夕阳亭,共倾三昧酒。
(qí)¹夕阳亭²,共倾三昧³酒。
译文:夕阳斜照着幽静的法华寺的西亭,我们抛开心头的杂念而开怀畅饮。
注释:¹祇树:即祇树给孤独园,释迦往舍卫国说法时暂居之处。此处指法华寺。²夕阳亭:即永州法华寺西亭。³三昧:佛教语,即心神平静,杂念止息之意,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之一。
雾暗水连阶,月明花覆牖。
雾暗水连阶¹,月明花覆牖(yǒu)²
译文:朦胧的雾色里池水漫上西亭的台阶;皎洁的月光在窗上投下了美丽的花影。
注释:¹水连阶:本意指池水漫涨,连接西亭的台阶。实意是坐在西亭中,一眼望去,潇水绕城而过,远接天际。²牖:窗户。
莫厌樽前醉,相看未白首。
¹²(zūn)³前醉,相看未白首。
译文:何须担心害怕今夜樽前沉醉,看头上的青丝就不必为悲苦所幽禁。
注释:¹莫:不要。²厌:厌恶、害怕、担心。³樽:古代盛酒的器具。

  据柳宗元的《永州法华寺新作西亭记》、《构法华寺西亭》、以及《法华寺西亭夜饮赋诗序》等文 章,可以看出该文应写于元和四年。《法华寺西亭夜饮赋诗序》曰:“间岁,元克己由柱下史亦谪焉而来。无几何,以文从余者多萃焉。是夜,会兹亭者凡八人。既醉,克己欲志是会以贻于后,咸命为诗,而授余序。”元克己于元和四年谪永,柳宗元于元和五年五月移居愚溪侧旁。因此,该诗与《序》作于元和四年无疑。

  柳宗元何以能逃逸出昔日的苦闷心境,进而步入一种少有的旷达境界呢?我想大概有几个方面的原因:其一,至元和四年前后,柳宗元对江南的梅雨湿热气候有所适应,身体有所好转,不再是“百病所集,痞结伏积,不食自饱,或时寒热,水火互至,内消肌骨”的那种初来永州的感觉。其二,相继被贬谪来永的官员与慕名求教的学子的不断增多,使柳宗元的心里也渐渐淡化了初来永州时的那种被抛弃、被荒废、被折磨、被摧残的孤愤心态。其三,母、妻病亡的惨痛,王叔文之死的阴影也随时间的流逝而渐趋平缓,压抑、苦闷的心理有所缓解。从而,眼界骤然开阔起来:昔日的南蛮之地,奄忽间在那郁闷的胸中生出些许美来,并不断激发其观游的欲望与创作的快感。如在《永州法华寺新作西亭记》中欣然写道:“丛莽下颓,万类皆出,旷焉茫焉,天为之益高,地为之加辟,丘陵山谷之峻,江湖池泽之大,咸若有增广之者。夫其地之奇,必以遗乎后,不可旷也。”

  从总体上看,《法华寺西亭夜饮》在柳宗元诗歌中可以算得上是一首堪与《江雪》《渔翁》相并提的脍炙人口的佳作。在这首诗中赋与比、象与兴应用得如同羚羊挂角,天衣无缝。在其平淡而简朴的文字里,隐藏的却是他那翻滚的思绪和那难以平静的激情。正如钟嵘于《诗品》中所云:“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诗先从“法华寺西亭”写起,用“释迦往舍卫国说法时暂居之处,即祗树给孤独园”来喻法华寺,其意有二,一是指出了西亭在夕阳下的幽静;二是道出了他们这些贬谪之士南来永州,如同释迦讲法于舍卫国一般,属于生命的一种过程。于是,相互勉励道:人生于世,得抛开一切烦恼,举杯把盏,开怀畅饮。因此,“共倾三昧酒”短短5字,可谓是畅快洒脱,仿若将贬谪之痛、前途之忧置之九霄云外,淡忘得个干净,全然一股李白式的“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的豪迈。

  人常言:酒逢知己饮,话向故人说。柳宗元与元克己这样一群落难异乡而不得志的文人墨客,有缘相聚在这幽静的西亭,酒成了他们唯一排遣郁闷麻醉神经的最佳言语。其实,在人类文化史上,无论中外,酒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营造氛围的物品。因此,古往今来,借酒浇愁的文学作品,可谓是船装车载,难以尽数。最耐人寻味的有曹操的《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有刘伶的《酒德颂》:“兀然而醉,怳尔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见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观万物,扰扰焉若江海之载浮萍”。

  柳宗元与元克己等人对酒当歌,不觉天色渐暗,月上梢头,醉态朦胧中从西亭望去,只见那暮色中的池水漫上西亭的台阶;皎洁的月光在窗上投下美丽的花影。于是,柳宗元笔锋一转,像电影画面一样地由室内的叙谈与把盏切换到了对窗外景色的描摹:“雾暗水连阶,月明花覆牖。”通过两组特写镜头将朦胧的暮色与漫涨的池水、皎洁的明月与窗外的花影这些远近大小不同的景物联系在一起,构筑成了一幅鲜活生动、幽静典雅、清丽柔美的画卷。置身于这样仙境般的画卷中,还有何愁可言?何有不快之念?此时,作者已从逃逸规避的心态上升到了与自然融合的境界。

  距离上由远而近,时间上由昼而夜,最后在阑珊的灯火下,相互对视,发现依然青丝满头、风华正茂,于是,不期然地得出该诗中的最蕴深意的旷达之句:“莫厌樽前醉,相看未白首”。

  “莫厌樽前醉”中的“莫厌”二字,用得厚重而富有张力,它不仅与首联的“共倾三昧酒”遥相呼应,抒发了一种内心深处的豪气,也为结句“相看未白首”作了恰如十分的铺垫,使全诗浑然一体,豪气云霄。此外,“相看未白首”之句,隐约地指出了前途的光明与希望的存在,说明了柳宗元并没有沉湮在悲愤哀怨的泥潭之中,而是在以旷达之情正视着当下的处境。

  于此,有的学者认为该诗的尾联写得甚为凄婉。因为在“未白首”的年龄,本正是为国为民贡献青春与作为的大好时机,而在这样的时机却沉迷于樽中之酒而致使光阴虚度,对大智的柳宗元而言,显然是一种无奈的悲愤,是一种痛苦的挣扎,是一种无声的哭泣。诚然,作为一说,这种理解也无可厚非。

  但是,阅读这首诗时,还有一点值得一提,就是在柳宗元所处的中唐时代,五言、七言的律诗绝句都已相当成熟,而柳宗元在此为何没有遵守律诗绝句的规则?贸然以六句成诗,较之绝句多了两句,较之律诗则少了一联,像这样的非绝非律类诗,在柳宗元诗集中共有4篇,即《独觉》、《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渔翁》、《法华寺西亭夜饮》(《杨白花》虽然只有5句,但它已表现出了词曲的风味)。原因为何?许多人为之莫解。其实,这是柳宗元文风中一以贯之的一种对当下主流文化的反叛与背离,对古体诗歌文体的一种光大。因为在柳宗元的4首六句诗中,皆以仄声字入韵,明显地带有古体诗的风味,而在古体诗中是没有句式句数的限制与约束的。从这里,我们也看到了柳宗元对古文运动的执著与文学样式的创新。

  其实,人是有多面性的。生活之苦尽管无法规避,但也并不意味着一个人永远在痛苦之中。婉约中有旷达,旷达中有哀婉,这才能构成一个完整而真实地个体。因此,我们在欣赏某个人的作品时,不能一股脑儿地将其归之为某一个派别,譬如手执铜板铁琶高唱“大江东去”的苏东坡可谓是一个彻底的豪放派诗人,但其“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之句则写得让人读而泪落,吟而声咽,其婉约之调并不在易安柳永之下。于此,柳宗元的心态也是一样,痛苦之余不乏旷达,悲婉之后不失豪放,晦涩之中亦有明达。

huá西tíngyǐn--liǔzōngyuán

shùyángtínggòngqīngsānmèijiǔ

ànshuǐliánjiēyuèmínghuāyǒu

yànzūnqiánzuìxiāngkànwèibáishǒu

火焰山遥八百程,火光大地有声名。
火焰山遥¹八百程,火光大地有声名。
译文:到火焰山的路途有八百里远,那里的土地终年燃烧烈火早已有了声名。
注释:¹遥:远。
火煎五漏丹难熟,火燎三关道不清。
火煎五漏丹难熟,火燎三声道不清。
译文:齐天大圣进炼丹炉后,被火煎也没变成丹药,被大火阻挡,只能三借芭蕉扇来清除障碍。
时借芭蕉施雨露,幸蒙天将助神功。
时借芭蕉施雨露,幸蒙天将助神功。
译文:借来芭蕉扇,是为了扇灭大火,天降雨露,多亏有神佛助阵才能才能成功。
牵牛归佛休颠劣,水火相联性自平。
牵牛归佛休颠(diān)¹,水火相联性自平。
译文:牛魔王被佛祖驯服不再作恶,从此火焰山水火和谐得到安定。
注释:¹劣:坏。

huǒyànshān--chéngēn

huǒyànshānyáobǎichénghuǒguāngyǒushēngmínghuǒjiānlòudānnánshúhuǒliáosānguāndàoqīng

shíjièjiāoshīxìngméngtiānjiāngzhùshéngōngqiānniúguīxiūdiānlièshuǐhuǒxiāngliánxìngpíng

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
蜀国多仙山,峨眉邈(miǎo)¹难匹。
译文:蜀国有很多仙山,但都难以与绵邈的峨眉相匹敌。
注释:¹邈:渺茫绵远。
周流试登览,绝怪安可悉?
周流¹试登览,绝怪²安可悉?
译文:试登此峨眉山周游观览,其绝特奇异的风光景致哪里能全部领略。
注释:¹周流:周游。²绝怪:绝特怪异。
青冥倚天开,彩错疑画出。
青冥(míng)¹倚天开,彩错疑画出。
译文:青苍的山峰展列于天际,色彩斑斓如同出自画中。
注释:¹青冥:青而暗昧的样子。
泠然紫霞赏,果得锦囊术。
(líng)¹紫霞赏,果得锦囊(náng)²
译文:飘然登上峰顶赏玩紫霞,恰如真得到了修道成仙之术。
注释:¹泠然:轻举貌。²锦囊术:成仙之术。
云间吟琼箫,石上弄宝瑟。
云间吟琼(qióng)¹,石上弄宝瑟。
译文:我在云间吹奏玉箫,在山石上弹起宝瑟。
注释:¹琼箫:即玉箫,箫的美称。
平生有微尚,欢笑自此毕。
平生有微尚¹,欢笑自此毕。
译文:我平生素有修道学仙的愿望,自此以后将结束世俗之乐。
注释:¹微尚:指学道求仙之愿。
烟容如在颜,尘累忽相失。
烟容¹如在颜,尘累(léi)²忽相失。
译文:我的脸上似已充满烟霞之气,尘世之牵累忽然间已消失。
注释:¹烟容:古时以仙人托身云烟,因而称仙人为烟容。此处烟容即指脸上的烟霞之气。²尘累:尘世之烦扰。
倘逢骑羊子,携手凌白日。
(tǎng)逢骑羊子¹,携手凌白日。
译文:倘若遇上仙人骑羊子,就与他相互携手凌跨白日。
注释:¹骑羊子:即葛由。

  此诗为五言古体,全篇十六句可分四段,每段四句。用入声质韵,一韵到底。四段的首句,皆用平声字作结,在音调上有振音激响的作用。虽是一首五言古诗,但在结构层次上是非常严整的。

  首段“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周流试登览,绝怪安可悉?”四句突出峨眉山在蜀中尤为名胜,无与伦比,为登览游山,伏下线索。接着写初到名山、亲历奇景。“周流”说登览游赏当遍及峨眉古迹名区。“试登览”即初次登临。“绝怪”指峨眉山岩壑幽深,群峰险怪,阴晴变化,景象万千。“安可悉”极言峨眉山深邃,林泉胜迹,难以尽觅。

  第二段首二句“青冥倚天开,彩错疑画出”具体写峨眉山之高峻磅礴,秀丽无俦,奇光异彩,分列杂陈。让人感到一登峨眉山,顿入清境,仿佛置身于图画之中。后二句“泠然紫霞赏,果得锦囊术”进一步写登山以后的感受。言登临峨眉山,沉浸于丹霞翠霭之间,心与天和,似能参天地之奥秘,赏宇宙之奇观,得到了仙家的锦囊之术。

  第三段“云间吟琼箫,石上弄宝瑟”接着描述诗人在这样的山光掩映,云霞飘拂的景象下面,欢快无极。弄琼箫于云霄,响彻群峰;弹宝瑟于石上,声动林泉。怡情于物外,乃得偿平生之夙愿。“平生有微尚,欢笑自此毕”说明诗人早已绝情荣利,不慕纷华,在漫游峨眉,饱览山光之际,快慰平生,欢情已偿。

  末段前二句“烟容如在颜,尘累忽相失”:云烟万态,晴光霞影,呈于眉睫之前,大略指峨眉山顶的“佛光奇景”。在晴光的折射之下,人影呈现于云影光环之间,不禁有羽化登仙之感,尘世百虑因而涤尽。末二句“倘逢骑羊子,携手凌白日”。“骑羊子”,指峨眉山传说中的仙人葛由,传说他骑着自己刻的木羊入山成仙。诗人说:假如得遇骑羊子葛由,亦当与之携手仙去,上凌白日,辞谢人间。

  陆文华《诗酒李太白》中说,此诗极写峨眉之雄奇无匹,真令人有人间仙境之感,这就难怪诗人会飘飘然有出世之思了。他甚至幻想能遇到仙人葛由,跟着他登上绝顶,得到成仙。当然,当时的李白实际上并不想出世,他有着远大的抱负,正想干一番经国济世的大业,峨眉奇景只是暂时淡化了他的现实功利心。不过,由此也不难看出,名山之游对李白超功利审美情趣的形成有着不容低估的影响。

  此诗写寻仙访道,虽然是受时代环境的影响,更多的则是李白追求纯真善美,反对虚伪丑恶的表现。

参考资料:
1、 裴 斐 .李白诗歌赏析集 .成都 :巴蜀书社 ,1988 :6-10 .
嘉陵江水此东流,望喜楼中忆阆州。
嘉陵江水此东流,望喜楼中忆¹(làng)²
译文:嘉陵江的河水自此从东流去,自己站在望喜楼中回忆阆州。
注释:望喜驿:旧址在今四川广元县南。商隐由秦入蜀,自大散关以南,一直沿嘉陵江水行进,至望喜驿,续往西南行,而嘉陵江水则往东南流,故曰“别”。¹忆:思。²阆忆:今四川阆中县。
若到阆中还赴海,阆州应更有高楼。
若到阆中还赴海,阆忆应更有高楼¹
译文:如果江水到了阆州还要入海,那么自己更应该站在高楼上回忆。
注释:¹应更有高楼:指自己当更登高楼望之。
千里嘉陵江水色,含烟带月碧于蓝。
千里嘉陵江水色,含烟带月碧于蓝¹
译文:嘉陵江的景色,含烟带月,千里风光,河水比靛青都要蓝。
注释:¹蓝:靛青,一种染料。
今朝相送东流后,犹自驱车更向南。
今朝相送东流后,犹自驱车更向南。
译文:现在在江水向东流去之际与你送别,只能独自驱赶着马车向南离去。

  “嘉陵江水此东流,望喜楼中亿阆州。”起笔扣题,突出“别”字。诗人站在望喜楼上,注目嘉陵江水滔滔东流,不禁油然升起依依不舍的心情。诗人极目望去,又忆起那远在中游的阆州,思绪为之一顿。

  “若到阆州还赴海,阆州应更有高楼。”嘉陵江经阆州后继续向东南流去,到重庆汇入长江,最终流入东海,故曰“赴海”。“应更”是肯定句,前行匆匆,无暇游赏,而此行又不经此,当然不可能再到阆州的“高楼”眺望嘉陵江水了。“阆州”也是写实,而不是未曾涉足的想象,从而更增强了“别”的韵味。

  第一首重在远眺嘉陵江,从宏观着笔,第二首重在写嘉陵江水之澄碧,于细微处见精神。

  “千里嘉陵江水色,含烟带月碧于蓝。”诗人把视线收回,注目脚下的江水;江天一色,千里嘉陵,烟波浩渺,它象皓月那样洁白,又比纯蓝还碧。诗人尽情描摹江水之美,以增加不忍“别”之情。

  “今朝相送东流后,犹自驱车更向南。”这里把江水人格化了,也就是把自然人格化。江水变成了有生命力的东西了,这样也遂使诗的意境得到了升华。“犹”,有不忍之意,“更向南”意谓前途渺茫。诗人尽管受柳仲郢之邀,但此行如何,还未可预料,故尔发出“犹自驱车更向南”,以收束全篇。

  这两首绝句通过赞美嘉陵江水,抒发了自己对大自然的依恋,从而也反衬了人世间的倾轧、污浊。诗曾有自注:“此情别寄。”当指另有所寄,这或许就是人情冷暖,世风日下,李商隐虽有才华和政治抱负,但时时受到猜忌、排挤。王氏卒后,他更觉无所依托,人生飘泊,内心矛盾也偶尔流露。他渴望得到知音,但现实社会知音难觅,只好钟情于嘉陵江水,聊以片刻的自慰。

  这两首绝句是联章体,紧紧围绕嘉陵江来抒发情感。前者重虚写,以想象嘉陵江壮阔景象,但虚中含实;后者重写实,以细腻的笔触,抒发自己的无尽山水之情,但实中寓虚。这组诗以江水为核心,从不同侧面加以描摹。从其过程上看,写其上游、中游、下游,淡淡勾渤几笔,写出江水的博大;从其特色上看,写其“江水色”、“含烟”、“带月”、“碧于蓝芝,极富画意;从其人格化上看,有“相送”,人送江,江送人,生动活泼。

参考资料:
1、 宋绪连 初旭编.三李诗鉴赏辞典: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年05月第1版:第1077页

wàng驿biéjiālíngjiāngshuǐèrjué--shāngyǐn

jiālíngjiāngshuǐdōngliúwànglóuzhōnglángzhōu

ruòdàolángzhōngháihǎilángzhōuyīnggèngyǒugāolóu

qiānjiālíngjiāngshuǐhányāndàiyuèlán

jīncháoxiāngsòngdōngliúhòuyóuchēgèngxiàngnán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¹轻飏(yáng)²直上重霄九³。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译文:我失去了深爱的妻子杨开慧你失去了你的丈夫柳直荀, 杨柳二人的英魂轻轻飘扬直上九重霄。询问吴刚天上有些什么?吴刚捧出了月宫特有的桂花酒。
注释:蝶恋花:词牌的名称,分上下两阕,共六十个字,一般用来填写多愁善感和缠绵悱恻的内容。李淑一:1901年出生于书香门第,上中学时与杨开慧(毛泽东夫人)结为好友,1997年病逝。¹杨柳:杨开慧和李的丈夫柳直荀。²飏:飘扬。³重霄九:九重霄,天的最高处。古代神话认为天有九重。⁴吴刚:神话中月亮里的一个仙人。⁵桂花酒:传说是仙人的饮料。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寂寞嫦娥¹舒广袖²,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³,泪飞顿作倾盆雨。
译文:寂寞的嫦娥也喜笑颜开,舒展起宽大的衣袖,在万里青天为烈士的忠魂翩翩起舞。忽然传来“人间”打垮了国民党反动派,全国得到解放的消息,两位烈士的忠魂顿然高兴得泪流如雨。
注释:¹嫦娥:神话中月亮上的仙女。²舒广袖:伸展宽大的袖子。³伏虎:指革命胜利。舞、虎、雨:这三个韵脚字跟上文的“柳、九、有、酒、袖”不同韵,作者自注:“上下两韵,不可改,只得仍之。

  这首词,上片写杨开慧、柳直荀两位烈士忠魂到月宫去,受到仙人吴刚的殷勤款待。下片写仙人嫦娥为两位烈士忠魂表演歌舞来表示欢迎。两位烈士忠魂听到革命胜利的消息,欢喜得掉下泪来。这首词,表达重作者对两位烈士无限崇敬的心情,也写重了两位烈士的革命精神。

  上片:“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骄杨”,指杨开慧烈士,她忠于革命、勇于牺牲是值得骄傲的。作者写两位烈士的忠魂轻轻飘扬笔直升上九重天去。重霄九,古代神话认为天有九重,指天的极高处。作者想象只有圣洁的月宫才适合于接待两位烈士的忠魂,这是对烈士崇敬的表现。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重桂花酒。”“问讯”兼有问好和讯问的意思,是一种有礼貌的讯问,(据萧涤非先生说,见前《水调歌头·游泳》的“应”字注。如杜甫《重过何氏》:“问讯东桥竹,将军有报书。”)吴刚,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称他是汉朝西河人,跟仙人学修仙,犯了错误,被罚在月宫里砍桂树。桂树高五百丈,砍下去的斧头刚举起,桂树被砍伤的地方立即长好,因此,他一直在砍。由于吴刚跟桂树的关系,所以说他用桂花酒来待客,也想象吴刚已经从罚砍桂树的劳役中释放重来,成为月宫的接待贵宾的人员。曹植《仙人篇》:“玉樽盈桂酒。”也以桂酒为仙人饮料。

  下片,起始二句,诗人从仙人把酒相迎,自然过渡到寂寞的嫦娥舒展起宽大的衣袖为英烈起舞,以表敬意。

  最后二句,诗人大笔急转,嫦娥仙女正在为忠魂舞蹈之时,却忽然有人来报告人间已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大好消息,两个忠魂闻之“泪飞顿作倾盆雨”,这一艺术夸张,形象而满怀激情地表现了英烈的激动之情,使英烈终于感到心灵得到了美好的告慰。“泪飞顿作倾盆雨”高亢遒劲,雄浑磅礴,荡气回肠!同时这二句也传达重诗人自己内心对革命终于成功的不胜感慨的情怀。

  这是混合着无限悲伤与欢喜的热泪!是超凡脱俗的热泪!一字一句领略雄浑苍茫的景象,感染乐天达观、笑看风云的大无畏和乐观主义精神。进入心驰神往而优美的意境!

参考资料:
1、 李建仓.中外神话传说以及对后世文化的影响.河南安阳大学:河南社会科学,2003年7月:123-124

diéliànhuā ·shū

máodōng jìnxiàndài 

shījiāoyángjūnshīliǔ yángliǔqīngyángzhíshàngchóngxiāojiǔ wènxùngāngsuǒyǒu gāngpěngchūguìhuājiǔ 
chángéshūguǎng广xiù wànchángkōngqiěwèizhōnghún bàorénjiāncéng lèifēidùnzuòqīngpé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