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家翁仲卧荒坟,闻是先朝旧相君。三百年中来往客,几人下马看碑文。
谁家翁仲卧荒坟,闻是先朝旧相君。三百年中来往客,几人下马看碑文。
徐熥

徐熥

福建闽县人,字惟和。徐𤊹兄。万历四十六年举人。负才淹蹇,肆力诗歌。与弟徐𤊹并有才名,然𤊹以博学称,熥则以词采著。有《幔亭集》。 ▶ 1232篇诗文

猜您喜欢
苏家小女名简简,芙蓉花腮柳叶眼。
苏家小女名简简,芙蓉花腮(sāi)柳叶眼¹
译文:苏家有个小女孩名字叫简简,脸蛋像芙蓉眉眼如柳叶。
注释:¹柳叶眼:眼型较之杏眼是型上细一点扁一点,形如柳叶。
十一把镜学点妆,十二抽针能绣裳。
十一把镜学点妆,十二抽针能绣裳。
译文:十一岁时已经学会对着镜子自己化妆,十二岁时已经能够用针织绣衣裳。
十三行坐事调品,不肯迷头白地藏。
十三行坐¹事调品²,不肯迷头³白地藏。
译文:十三岁就学会了各种丝竹管弦乐器,不愿意稀里糊涂白白的埋没掉自己的人生。
注释:¹行坐:行走或坐定。²调品:调丝品竹。³迷头:指头脑糊涂而分辨不清是非。
玲珑云髻生花样,飘飖风袖蔷薇香。
玲珑云髻(jì)生花样,飘飖(yáo)风袖蔷薇香。
译文:她把自己的头发编出各种花样,她走起路来,袖子里飘出蔷薇的香气。
注释:飘飖:形容举止轻盈、洒脱。
殊姿异态不可状,忽忽转动如有光。
殊姿异态不可状,忽忽转动如有光。
译文:她的姿态不同常人,浑身上下像是发着光一样(一说是眼睛时时转动,闪烁着迷人的光彩)。
二月繁霜杀桃李,明年欲嫁今年死。
二月繁霜杀桃李,明年欲嫁今年死。
译文:这个精灵一样的小姑娘夭折了,在她即将出嫁的前一年,突然就死掉了。
丈人阿母勿悲啼,此女不是凡夫妻。
丈人阿母勿悲啼,此女不是凡夫妻。
译文:老丈和阿母不要悲伤啼哭啊,她应该本来就不是世间平凡男子的妻子。
恐是天仙谪人世,只合人间十三岁。
恐是天仙谪人世,只合人间十三岁。
译文:她恐怕是天仙暂时贬谪人世,在人间只能待到十三岁。
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译文:世间万物,凡是美好的大都不够坚固牢靠,美丽的彩霞容易吹散,珍贵的琉璃容易碎裂。

jiǎnjiǎnyín

bái tángdài 

jiāxiǎomíngjiǎnjiǎn rónghuāsāiliǔyǎn 
shíjìngxuédiǎnzhuāng shíèrchōuzhēnnéngxiùcháng 
shísānxíngzuòshìdiàopǐn kěntóubáicáng 
línglóngyúnshēnghuāyàng piāoyáofēngxiùqiángwēixiāng 
shū姿tàizhuàng zhuàndòngyǒuguāng 
èryuèfánshuāngshātáo míngniánjiàjīnnián 
zhàngrénābēi shìfán 
kǒngshìtiānxiānzhérénshì zhǐrénjiānshísānsuì 
dōuhǎojiānláo cǎiyúnsànliúcuì 
寒鸿高,仙露满。秋入银河清浅。逢好客,且开眉。盛年能几时。
寒鸿¹高,仙露²满。秋入银河清浅。逢好客³,且开眉。盛年能几浅。
译文:鸿雁高飞准备去南方过冬,清冷的露水晶莹,天上银河隐约可见。难得好友相聚,让我们舒展愁眉,珍惜浅光。人的青春年华能有多久呢。
注释:更漏子:词牌名。《尊前集》入“大石调”,又入“商调”。《金奁集》入“林钟商调”。四十六字,前片两仄韵,两平韵,后片三仄韵,两平韵。¹塞鸿:边塞飞来的鸿雁。²仙露:秋天露水的美称。汉武帝曾以铜铸仙人擎盘承接天上降下的甘露,以露和玉屑服之,以为这样可以成仙。故称露水为仙露。³好客:嘉宾。
宝筝调,罗袖软。拍碎画堂檀板。须尽醉,莫推辞。人生多别离。
宝筝调,罗袖软。拍碎画堂檀板¹。须尽醉,莫推辞。人生多别离。
译文:歌女们调弦弹筝,长袖善舞,富于节奏的乐曲声在饰有彩画的厅堂里回响。在这个欢乐的宴会上,让我们尽情畅饮。人生难相聚,易别离啊。
注释:¹檀板:简称板,乐器,因常用檀木制作而有檀板之名。
轻阴池馆水平桥,一番弄雨花梢。微寒著处不胜娇,此际魂销。
轻阴池馆水平桥,一番弄雨花梢(shāo)。微寒著处不胜娇,此际魂销。
译文:清明前后,云淡天阴,池塘和小桥边上,只见那毛毛细雨滋润着盛放的杏花,在微寒的天气下更显娇艳,也更为婀娜多姿。
忆昔青门堤外,粉香零乱朝朝。玉颜寂寞淡红飘,无那今宵
忆昔青门¹(dī)外,粉香零乱朝朝。玉颜²寂寞淡红飘,无那³今宵。
译文:想当年在那京师门外的堤岸上,一阵狂风暴雨过后,几日之间,杏花身殒香灭。花朵已经落尽的杏花,连蜂蝶都不来光顾了,只好守着寂寞过日子,它哪里还有一刻千金的春宵?
注释:¹青门:汉长安东南门,本名霸城门,因其色青,故俗称为青门。²玉颜:指杏花。³无那:无奈。

  首二句“轻阴池馆水平桥,一番弄雨花梢”,勾勒出“池馆”的气象景物:天色微阴,春雨绵绵,池塘水涨,已与桥平,细雨又把杏花浸洗一番。这二句似乎实写南园桥边雨中杏花,却分明是虚写风雨摧残中的柳如是,以实写虚,从而得到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

  紧接着二句“微寒着处不胜娇,此际魂销”,描绘了一幅杏花娇弱,好象承受不住春寒风雨的景象,这让伤名的诗人黯然销魂。

  上片一反诗词中用杏花装点热闹繁荣场面的惯常手法,用重笔描写它在春寒冷雨之中的“不胜娇”。在作者渲染的这种令人黯然神伤的情景中,作为虚影叠印的柳如是,则已绰约其中了。

  下片则借杏花的“零乱’’写柳如是的飘零身世,以抒发一己的“无那”心绪。

  “忆昔青门堤外,粉香零乱朝朝。玉颜寂寞淡红飘。”一个“忆”字,引出城门外长堤边这一派红颜憔悴、玉蕊凋零的残败景象。几句中三次写花,三次写法各不同:一曰“粉香”;二曰“玉颜”;三曰“淡红”。从“味”、“形”、“色”描绘之,美的确美矣。只可惜红颜薄命,生不逢地,只能用“寂寞”打发日子。

  这是一首咏物词,词中所咏的,是春雨微寒中的杏花。但吟味再三,雨中花间,总依稀晃动着一位佳人的倩影:她就是江南名妓柳如是。词人笔下的“雨中杏花”,就是他心中的情人柳如是:当年的卖笑生涯,留下了“青门堤外,粉香零乱朝朝”的记忆;如今,与词人同居,承受种种欢爱,却也遭遇无边的压力,仿佛“奔雨花梢”,“微寒著处不胜娇”。她以“寂寞”抗争,在无声中忍受巨大的精神摧残,任凭“玉颜”“淡红飘”,让青春年华流逝。词人对柳氏的遭际黯然“魂销”,却也无可奈何,只能徒唤“无那”。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元明清词三百首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年08月:第195页
2、 唐圭璋.金元明清词鉴赏辞典: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05月第1版:第714页
3、 贺新辉主编.全清词鉴赏辞典:中国妇女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第14页

huàtángchūn··zhōngxìnghuā--chénzilóng

qīngyīnchíguǎnshuǐpíngqiáofānnònghuāshāowēihánzhechùshèngjiāohúnxiāo

qīngménwàifěnxiānglíngluàncháocháoyándànhóngpiāojīnxiāo

龙嘘气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薄日月,伏光景,感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汩陵谷,云亦灵怪矣哉!
龙嘘¹气成云,云固²弗灵于龙也。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薄日月,伏光景³,感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汩陵谷,云亦灵怪矣哉!
译文:龙吐出的气形成云,云本来并不是由龙赋予其神灵。但是龙乘着这股云气,可以在茫茫的太空中四处遨游,接近日月,遮蔽它的光芒,震撼起雷电,变化神奇莫测,雨水降落在大地,使得山谷沉沦。这云也是很神奇灵异的呢!
注释:龙说:选自《杂说》,为其首篇,题目为编者加。¹嘘:喷吐。龙吹气成云是古代的一种传说。²固:本来、当然。³景:通“影”。⁴神变化:语出《管子·水地篇》“龙生于水,被五色而游,故神。欲小则化为蚕(蠋),欲大则藏于天下,欲上则凌于云气,欲下则入于深泉,变化无日,上下无时,谓之神。”⁵水:名词用作动词,下雨。⁶汩:淹没。
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 !
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然龙弗得云,无以¹神其灵矣。失其所凭依,信²不可欤 !
译文:云,是龙的能力使它有灵异的。至于龙的灵异,却不是云的能力使它这样子的。但是龙没有云,就不能显示出它的灵异。失去它所凭借的云,实在是不行的啊。
注释:¹无以:没有可以用来。²信:确实、的确。
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易》曰:“云从龙。”既曰:龙,云从之矣。
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易》曰:“云从龙¹。”既曰:龙,云从之矣。
译文:多么奇妙啊,龙所凭借依靠的,正是它自己造成的云。《周易》说:“云跟随着龙。”那么既然叫做龙,就应该有云跟随着它啊!
注释:¹云从龙:语出《易·乾·文言》“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从:随,跟随。

  文章以龙喻圣君,以云喻贤臣,借“龙嘘气成云”,然后“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宇宙间)”的传说,阐明贤臣离不开圣君任用,圣君也离不开贤臣辅佐的道理,可以视为《马说》的姊妹篇。韩愈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

  这篇根据典籍和传说写的杂感,用意很明显:作者以龙喻圣君,以云喻贤臣,说明了圣君与贤臣之间的关系,即圣君是要依靠贤臣建功立业,贤臣又要仰仗圣君的识拔才能荷重行远,如此才能相得益彰。

  通篇只就龙与云的关系着笔,从一个“灵”字着眼,所无一句点明本旨,可处处扣题。含蓄而又生动形象的写法,使行文委婉曲折,起伏跌宕,读来意味深远。“龙”与“云”相互依存,形象说明了圣君与贤臣相互依存。贤臣固然不可无圣君,而圣君更加不可无贤臣,说明要使国家长治久安,圣君与贤臣缺一不可。

shuō ·lóngshuō

hán tángdài 

    lóngchéngyún yúnlínglóng ránlóngchéngshì mángyángqióngxuánjiān yuè guāngyǐng gǎnzhèndiàn shénbiànhuà shuǐxià líng yúnlíngguàizāi !

    yún lóngzhīsuǒnéngshǐ使wéilíng ruòlóngzhīlíng fēiyúnzhīsuǒnéngshǐ使wéilíng ránlóngyún shénlíng shīsuǒpíng xìn 

    zāi suǒpíng nǎisuǒwéi   yuē  yúncónglóng  yuē lóng yúncóngzhī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梁惠王¹曰:“寡人²之于³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sù)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¹⁰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¹¹,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译文: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总算尽了心啦。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转移到河内;河东遇到饥荒也是这样做。了解一下邻国的政治,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邻国的百姓不见减少,我的百姓不见增多,这是为什么呢?”
注释:¹梁惠王: 战国时期魏国的国君,姓魏,名罃。魏国都城在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西北,所以魏惠王又称梁惠王。²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³于:介词,对。⁴焉耳矣:焉、耳、矣都是句末助词,重叠使用,加重语气。⁵河内: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古人以中原地区为中心,所以黄河以北称河内,黄河以南称河外。⁶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⁷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山西西南部。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而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⁸粟:谷子,脱壳后称为小米,也泛指谷类。⁹亦然:也是这样。¹⁰无如:没有像……。¹¹加少:更少。下文“加多”,更多。加,副词,更、再。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孟子对曰:“王好战¹,请以战喻²。填³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yè)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¹⁰百步,则何如?”
译文: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让我用战争做比喻吧。咚咚地敲响战鼓,两军开始交战,战败的扔掉盔甲拖着武器逃跑。有人逃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逃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
注释:¹好战:喜欢打仗。战国时期各国诸侯热衷于互相攻打和兼并。²请以战喻:让我用打仗来做比喻。请,有“请允许我”的意思。³填:拟声词,模拟鼓声。⁴鼓之:敲起鼓来,发动进攻。古人击鼓进攻,鸣锣退兵。鼓,动词。之,没有实在意义的衬字。⁵兵刃既接:两军的兵器已经接触,指战斗已开始。兵,兵器、武器。既,已经。接,接触,交锋。⁶弃甲曳兵:抛弃铠甲,拖着兵器。曳,拖着。⁷走:跑,这里指逃跑。⁸或:有的人。⁹以:凭着,借口。¹⁰笑:耻笑,讥笑。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不可,直¹不百步耳,是²亦走³也。”
译文:梁惠王说:“不行,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
注释:¹直:只是、不过。²是:代词,这,指代上文“五十步而后止”。³走:跑,这里指逃跑。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¹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译文: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注释:¹无:通“毋”,不要。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不违农时¹,谷²不可胜(shèng,旧时读shēng)³也;数(cù)(gǔ)不入洿(wū),鱼鳖(biē)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¹⁰,王道¹¹之始也。
译文: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密网不下到池塘里,鱼鳖之类的水产就会吃不完。按一定的季节入山伐木,木材就会用不完。粮食和水产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就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了。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这是王道的开端。”
注释:¹不违农时:指农忙时不要征调百姓服役。违,违背、违反,这里指耽误。²谷:粮食的统称。³不可胜食:吃不完。胜,尽。⁴数罟不入洿池:这是为了防止破坏鱼的生长和繁殖。数,密。罟,网。洿池:池塘,水塘。⁵鳖:甲鱼或团鱼。⁶斤:与斧相似,比斧小而刃横。⁷时:时令季节。砍伐树木宜于在草木凋落,生长季节过后的秋冬时节进行。⁸养生:供养活着的人。⁹丧死:为死了的人办丧事。¹⁰憾:遗憾。¹¹王道:以仁义治天下,这是儒家的政治主张。与当时诸侯奉行的以武力统一天下的“霸道”相对。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五亩¹之宅,树²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yì)³矣。鸡豚(tún)狗彘(zhì)之畜(xù),无(wú)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¹⁰(xiánɡ)¹¹之教¹²,申¹³之以孝悌(tì)¹⁴之义¹⁵,颁白¹⁶者不负戴¹⁷于道路矣。七十者衣(yì)帛食肉,黎民¹⁸不饥不寒,然而不王¹⁹者,未之有²⁰也。
译文:五亩大的住宅场地,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织品了。鸡、猪、狗的畜养,不要耽误它们的繁殖时机,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肉食了。百亩大的田地,不要耽误它的耕作时节,数口之家就可以不受饥饿了。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须发花白的老人不在道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七十岁的人能够穿上丝织品、吃上肉食,百姓没有挨饿受冻的,做到了这些而不能统一天下称王的还从未有过。”
注释:¹五亩:先秦时五亩约合21世纪一亩二分多。²树:种植。³衣帛:穿上丝织品的衣服。衣,用作动词,穿。⁴豚:小猪。⁵彘:猪。⁶畜:畜养,饲养。⁷无:通“毋”,不要。⁸百亩之田:古代实行井田制,一个男劳动力可分得耕田一百亩。⁹夺:失,违背。¹⁰谨:谨慎,这里指认真从事。¹¹庠序:古代的乡学。《礼记·学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家”,这里指“闾”,二十五户人共住一巷称为闾。塾,闾中的学校。党,五百户为党。庠,设在党中的学校。术,同“遂”,一万二千五百家为遂。序,设在遂中的学校。国,京城。学,大学。庠,xiánɡ。¹²教:教化。¹³申:反复陈述。¹⁴孝悌:敬爱父母和兄长。¹⁵义:道理。¹⁶颁白:头发花白。颁,通“斑”。¹⁷负戴:负,背负着东西。戴,头顶着东西。¹⁸黎民:百姓。¹⁹王:这里用作动词,为王,称王,也就是使天下百姓归顺。²⁰未之有:未有之。之,指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狗彘食人食¹而不知检²,涂³有饿莩(piǎo)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译文: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不知道开仓赈济。百姓死了,就说:‘这不是我的过错,是因为年岁不好。’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大王不要归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
注释:¹食人食:前一个“食”,动词,吃;后一个“食”,名词,指食物。²检:检点,制止、约束。³涂:通“途”,道路。⁴饿莩:饿死的人。莩,piǎo,同“殍”,饿死的人。⁵发:指打开粮仓,赈济百姓。⁶岁:年岁、年成。⁷罪:归咎,归罪。⁸斯:则、那么。

  这篇文章写孟子同梁惠王的谈话。当时各国为了要增产粮食和扩充兵员,都苦于劳动力不足,所以梁惠王要同邻国争夺百姓,采取了自以为“尽心”的措施,可是目的并没有达到。孟子抓住了这个矛盾,指出梁惠王的“尽心”并不能使百姓归顺,同时提出自己的主张,只有“行王道,施仁政”,才是治国的根本办法。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战国时代,各诸侯国的统治者,对外争城夺地,相互攻伐,“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对内残酷剥削,劳役繁重,破坏生产力。这就造成了兵员缺乏、劳力不足。争夺人力,成为各诸侯国统治者的当务之急。梁惠王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之前,自诩“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然后以赈灾救民为例,申说自己治国胜于“邻国之政”,“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从两方面描述救灾的具体措施。“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进一步突出梁惠王的自矜,为下文的“五十步笑百步”作铺垫。“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梁惠王希望更多的民归附自己,孟子正是利用梁惠王的这种心理来宣传“仁政”思想并想引导他实行王道政治的。

  第二部分(第2-4段),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孟子不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问题,而是用梁惠王熟悉的事例设喻,启发对方,使对方容易接受。“王好战,请以战喻。”总提一句,然后举出两个逃兵“弃甲曳兵而走”的两种情况。根据败逃距离的远近,提出“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的反问,进一步启发,诱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中说出否定自己论点的话:“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最后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这两句忽然转入正题,既回答了“民不加多”的原因,又揭示了五十步笑百步的寓意:梁惠王的“移民移粟”跟邻国统治者的治国不尽心,实质上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形式上数量上不同而已。这里暗示着梁惠王搞小恩小惠并不能使民加多,要使民加多,必须施仁政、行王道。于是文章就自然而然地由第二部分过渡到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第5-7段),阐述了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

  第5段阐述“王道之始”的道理。孟子认为,合理地发展生产,使老百姓“养生丧死而无憾”是实行仁政的开端,也是使民加多的初步措施。“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三组排句,提出了发展生产的三种措施,以及采取这些措施后所产生的效果。连用“不可胜……也”的句式,给人以吃不完、用不尽的感觉,大大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接着又用“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来小结前三组排句,又以这个结论为前提推出新的结论:“王道之始也。”作者在这里把三层意思、三方面的内容紧紧联系在一起,并把“使民加多”的问题跟行王道紧密联系起来。

  第6段,阐述王道之成的道理。这一段,孟子进一步提出教养百姓,使民心归顺的仁政主张,也是“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这三组排句又提出了发展生产的三种措施,以及采取这些措施后所产生的效果。这三种措施与上文的三种措施相比,显然前进了一步,具有更强的主观能动性。孟子不仅主张养民,还主张教民:“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作者在这里连用四组排句,把自己的主张层层铺叙,渲染得有声有色,为梁惠王展现出一幅美好的前景。然后用“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两句承上启下,顺理成章地得出“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的结论,与前文“王道之始也”相呼应。

  第7段,阐述使民加多应有的态度。孟子批评统治者的虐政,从反面证明自己主张的正确。前两段已经把行王道的道理讲得十分透彻,这一段照应文章的开头。梁惠王口口声声说“于国尽心”,可是“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哪里谈得上“尽心”呢?“狗彘食人食”和“涂有饿莩”形成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接着作者针对统治者归罪于岁的推诿,运用比喻进行驳斥:“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如同“刺人而杀之”归罪于武器一样荒唐,害民的不是荒年而是统治者的虐政。最后两句,“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言简意赅。不归罪于年岁,而是要反省自己,革除虐政,施仁政,行王道,使百姓住有房,耕有田,吃饱穿暖用足,接受教育,懂得礼义,才能使他们归服。“斯天下之民至焉”回答了开篇梁惠王提出的“民不加多”的疑问。

guǎrénzhīguó

mèng xiānqín 

    liánghuìwángyuē  guǎrénzhīguó jìnxīnyāněr nèixiōng míndōng nèi dōngxiōngrán chálínguózhīzhèng guǎrénzhīyòngxīnzhě línguózhīmínjiāshǎo guǎrénzhīmínjiāduō   

    mèngduìyuē  wánghàozhàn qǐngzhàn tiánránzhī bīngrènjiē jiǎbīngérzǒu huòbǎiérhòuzhǐ huòshíérhòuzhǐ shíxiàobǎi   

    yuē   zhíbǎiěr shìzǒu  

    yuē  wángzhī wàngmínzhīduōlínguó 

    wéinóngshí shēngshí 洿chí biēshēngshí jīnshíshānlín cáishēngyòng biēshēngshí cáishēngyòng shìshǐ使mínyǎngshēngsānghàn yǎngshēngsānghàn wángdàozhīshǐ 

    zhīzhái shùzhīsāng shízhě túngǒuzhìzhī shīshí shízhěshíròu bǎizhītián duóshí shùkǒuzhījiā jǐnxiángzhījiào shēnzhīxiàozhī bānbáizhědàidào shízhěshíròu mínhán ránérwángzhě wèizhīyǒu 

    gǒuzhìshírénshíérzhījiǎn yǒuè饿piǎoérzhī rén yuē  fēi suì  shìrénérshāzhī yuē fēi bīng  wángzuìsuì tiānxiàzhīmínzhìyā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