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晨鸡第一声,陇头残月伴人行。未知局促盐车下,老骥萧萧又几鸣。
林下晨鸡第一声,陇头残月伴人行。未知局促盐车下,老骥萧萧又几鸣。

zhōuyǒngèrbǎnxiǎoxíng--duànchéng

línxiàchénshēnglǒngtóucányuèbànrénxíngwèizhīyánchēxiàlǎoxiāoxiāoyòumíng

段成己

段成己

段成己,字诚之,号菊轩。段克己弟。稷山人(今属山西)。与兄克己以文章擅名,赵秉文成为“二妙”。金正大年间中进士。金亡后与兄避地龙门山中。元世祖召其为平阳府儒学提举,坚不赴任,闭门读书。与兄段克己所作诗合刊为《二妙集》,词有《菊轩乐府》一卷。 ▶ 255篇诗文

猜您喜欢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
(rěn)(rǎn)¹冬春谢²,寒暑忽流易³
译文:渐渐地冬天和春天一起流逝,刹那间寒暑更替。
注释:¹荏苒:逐渐。²谢:去。³流易:消逝、变换。冬春寒暑节序变易,说明时间已过去一年。古代礼制,妻子死了,丈夫服丧一年。这首诗应作于其妻死后一周年。
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
之子¹归穷泉²,重壤³幽隔
译文:我的妻子你呀去了无尽的黄泉,层层土壤将身在彼岸的我们永远阻隔。
注释:¹之子:那个人,指妻子。²穷泉:深泉,指地下。³重壤:层层土壤。⁴永:长。⁵幽隔:被幽冥之道阻隔。这两句是说妻子死了,埋在地下,永久和生人隔绝了。
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
私怀¹谁克从²,淹留³亦何益
译文:思念你的哀情我能和谁诉说?久滞家中不去赴任又没有什么好处。
注释:¹私怀:私心,指悼念亡妻的心情。²谁克从:即克从谁,能跟谁说?克:能。从:随。³淹留:久留,指滞留在家不赴任。⁴亦何益:又有什么好处。
僶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
(mǐn)(miǎn)¹恭朝命²,回心³反初役
译文:我还是勉励自己恭奉朝廷的命令吧,放下这份哀思回到原来的职位。
注释:¹僶俛:勉力。²朝命:朝廷的命令。³回心:转念。⁴初役:原任官职。这两句是说勉力恭从朝廷的命令,扭转心意返回原来任所。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望庐¹思其人²,入室³想所历
译文:但我望见居住过的房屋就开始思念你,进入室内就回想我们共同经历的生活。
注释:¹庐:房屋。²其人:那个人,指亡妻。³室:里屋。⁴所历:指亡妻过去的生活。历:经过。
帏屏无髣髴,翰墨有馀迹。
(wéi)¹无髣(fǎng)(fú)²,翰墨³有馀迹。
译文:帷帐和屏风之间已经找不到你约略的形迹,只有你生前遗留的墨迹还尚存。
注释:¹帏屏:帐帏和屏风。²无髣髴:帏屏之间连亡妻的仿佛形影也见不到。髣髴:相似的形影。³翰墨:笔墨。这句是说只有生前的墨迹尚存。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
译文:你残余的芳香还未消散,你留下的衣物还挂在墙壁。
怅恍如或存,回惶忡惊惕。(回惶 一作:周惶)
怅恍(huǎng)¹如或存²,回惶(huáng)³忡惊惕。(回惶 一作:周惶)
译文:恍惚间我觉得你还在人世,一时间惶恐、忧伤、惊讶、惧怕四种情绪全都萦绕在我怀念你的内心。
注释:¹怅恍:恍忽。²如或存:好象还活着。³回惶:惶恐。⁴惕:惧。这一句五个字,表现他怀念亡妻的四种情绪。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
如彼翰林¹鸟,双栖(qī)一朝只。
译文:我和你就像那振翅于林间的双栖鸟,朝夕之间变得形单影只;
注释:¹翰林:鸟栖之林,与下句“游川”相对。
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如彼游川鱼,比目¹中路析²
译文:就像那徜徉于江河的比目鱼,无可奈何被从中分离。
注释:¹比目:鱼名,成双即行,单只不行。²析,一本作拆,分开。
春风缘隙来,晨霤承檐滴。
春风缘¹²来,晨霤(liù)³承檐滴
译文:我对你的思念如透过门缝而来的绵绵春风,如檐上落入水槽的滴滴晨露。
注释:¹缘:循。²隙:门窗的缝。³霤:屋上流下来的水。⁴承檐滴:顺着屋檐流。
寝息何时忘,沉忧日盈积。
寝息¹何时忘,沉忧日盈积²
译文:睡觉休息时我都不曾忘记你,沉在心底的忧思之情日益积累充盈。
注释:¹寝息:睡觉休息。这句是说睡眠也不能忘怀。²盈积:众多的样子。这句是说忧伤越积越多。
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
(shù)¹有时衰²,庄³(fǒu)犹可击。
译文:唉,但愿我对你的怀念能够减退吧,这样我尚且还能效仿庄子为早已不在人世的你击缶而歌。
注释:¹庶几:但愿。表示希望。²衰:减。³庄:指庄周。⁴缶:瓦盆,古时一种打击乐器。

dàowángshīsānshǒu ·

pānyuè wèijìn 

rěnrǎndōngchūnxiè hánshǔliú 
zhīguīqióngquán chóngrǎngyǒngyōu 
huái怀shuícóng yānliú 
mǐnmiǎngōngcháomìng huíxīnfǎnchū 
wàngrén shìxiǎngsuǒ 
wéipíngfǎng hànyǒu 
liúfāngwèixiē guàyóuzài 
chànghuǎnghuòcún huíhuángchōngjīng  (huíhuángzuò zhōuhuáng )
hànlínniǎo shuāngcháozhī 
yóuchuān zhōng 
chūnfēngyuánlái chénliùchéngyán 
qǐnshíwàng chényōuyíng 
shùyǒushíshuāi zhuāngfǒuyóu 
人已归来,杜鹃欲劝谁归?绿树如云,等闲借与莺飞。兔葵燕麦,问刘郎、几度沾衣?翠屏幽梦,觉来水绕山围。
人已归来,杜鹃¹欲劝谁归?绿树如云,等闲²借与莺(yīng)³。兔葵(kuí)燕麦,问刘郎、几度沾衣?翠屏幽梦,觉来水绕山围。
译文:我人已归来,枝上杜鹃这一声声的“不如归去”又是在劝何人早归?烟花三月,树荫浓如绿云,轻易的借与莺儿自由自在穿行其间。但见道旁兔葵燕麦随风飞扬,沾上我的衣襟,禁不住想问刘郎一句,这些杂草又曾几度沾上了他的长衫?一路行来,有如翠屏下幽梦一场,醒来只觉往昔种种好似都在那水绕山围之间,几度沉浮。
注释:和赵德庄韵:时稼轩在临安司农寺任上。赵德庄见前水调歌头“千里渥洼种”。按赵德庄先有两首新荷叶见介庵词,稼轩依韵和作两首。此其一。¹杜鹃:鸟名。因其啼声凄切,易动人归思,所以亦称“思归”鸟、“催归”鸟。陈亮《水龙吟·春恨》:“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赏,都付与,莺和燕。”²等闲:轻易地、白白地。³莺飞:南朝丘迟《与陈伯之书》:“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⁴兔葵:燕麦野草和野麦。⁵刘郎:刘禹锡,此借指赵德庄。唐孟棨《本事诗》:“刘尚书禹锡,自屯田员外左迁朗州司马,凡十年始征还。方春,作《赠看花诸君子》诗曰:‘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其诗一出,传于都下,有素嫉其名者,白于执政,又诬其有怨愤。他日见时宰,与座,慰问甚厚,既辞,即曰:‘近有新诗,未免为累,奈何?’不数日,出为连州刺史。其自叙云:‘贞元二十一年春,余为屯田员外,时此观未有花。是岁出牧连州,至荆南,又贬朗州司马。居十年,诏至京师,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满观,盛如红霞,遂有前篇以记一时之事。旋又出牧,于今十四年,始为主客郎中,重游玄都,荡然无复一树,唯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再游。时大和二年三月也。’诗曰:‘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按:稼轩于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淳熙元年重归建康充帅属,故词中有“人已归来”和“刘郎几度沾衣”句。⁶翠屏:卧室内绿色的屏风。
有酒重携,小园随意芳菲。往日繁华,而今物是人非。春风半面,记当年、初识崔徽。南云雁少,锦书无个因依。
有酒重携,小园随意¹芳菲²。往日繁华,而今物是人非。春风半面³,记当年、初识崔徽(huī)。南云雁少,锦书无个因依
译文:携一杯酒,重游旧地,看到那满园芳菲依然开得这般随意,不由的让人忆起了往日那些繁华,只是而今早已物是人非,故人不知何处去了。尽管多年未归,我却还记得当年,与君初识,心中满是喜悦,面上却只半露春风。魂牵梦萦之余,遥遥望去,云中却少有南来的大雁,我欲寄锦书与她,也无以为凭。
注释:¹随意:任意。庾信荡子赋“游尘满床不用拂,细草横阶随意生。”²芳菲:指花草。³半面:白居易《与元九书》:“初应进士时,中朝无缌麻之亲,达官无半面之旧。”⁴崔徽:苏轼《章质夫寄惠崔徽真》,宋援注:“崔徽,河中倡妇也,裴敬中以兴元幕使河中,与徽相从者数月。敬中使罢,还,徽不能从,情怀怨抑。后数月,东川幕白知退将自河中归,徽乃托人写真,因捧书谓知退曰:‘为妾谓敬中:崔徽一旦不及卷中人,徽且为卿死矣。唐元稹为作《崔徽歌》。⁵南云:古有鸿雁传书的说法。⁶因依:托付。

  这首词通篇借描写友人归来所见所感,抒发“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物是人非之伤感。全诗语言清新平淡,是以豪放雄浑著称的辛弃疾的偶有的婉约之作。

  词的上片抒写友人归来之感。“人已归来,杜鹃欲劝谁归?”友人已然归来,长作“不如归去”的杜鹃鸟却依然啼叫不止,不知是为谁而啼?这句实质上是为友人归来感到高兴,责备杜鹃鸟不应该胡乱啼叫,破坏了友人归来作者的高兴心情。“绿树如云,等闲借与莺飞。”化用丘迟《与陈伯之书》中的名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责备友人归来太迟,不能共赏春光,自己只能和黄莺作伴。接下来,作者又用唐代诗人刘禹锡两次游玄都观的故事,借用典故来抒发人事代谢无常的感慨。“春风”两句回忆当年初识伊人情景。春风半面春风中袖遮半面,写少女羞涩之态。“翠屏幽梦,觉来水飞山围。”将友人的种种经历归于翠屏一梦,酒醒后抛却烦恼悠闲的在山水间游玩。

  词的下片紧承上片乐游山水之意,“有酒重携,小园随意芳菲。往日繁华,而今物是人非。”作者带着美酒重游故园,芳草依旧萋萋,美景依旧,一切似乎并没有改变,小园还是那个小园,芳草环飞,可是人事变化太大,原来的人却都已不在,让人不禁生出物是人,世事无常的感慨。“春风半面,记当年、初识崔徽。”还记得当年仲春时节,认识那位美人的情景,仿佛依旧在眼前。只是可惜“南云雁少,锦书无个因依。”南飞的大雁太少,没有人可以代传音信。佳人的娇羞之态好像仍在眼前,而今却是天涯相别,不同音信。

  这首词通篇写的清新哀婉,是稼轩早期婉约词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

参考资料:
1、 李肇翔.辛弃疾词:万卷出版公司,2009年:第19页
水陆四千里,何时归到秦?
水陆四千里,何时归到秦?
舟辞三峡雨,马入九衢尘。
舟辞三峡雨,马入九衢(qú)¹尘。
注释:¹九衢: 纵横交叉的大道;繁华的街市。
有酒留行客,无书寄贵人。
有酒辞行客,无书寄贵人。
唯凭远传语,好在曲江春。
唯凭远传语,好在曲江¹春。
注释:¹曲江:唐长安城曲江池,为京都人中和、上巳等盛节游赏胜地,每逢科考放榜,皇帝常于此召集上榜举子举行宴会,饮酒赋诗。
首联叙写朋友归京,千里迢迢,不知何时才能回到长安;作者对朋友行路的担忧与二人深厚情谊跃然纸上。颔联以轻快笔调,想象朋友在烟雨朦胧的三峡渡口登舟而去,抵达京城时,快马扬鞭,意气风发穿行于繁华街市的情形,无比欣羡。颈联对仗工整,运用对比反衬手法,叙写想到自己依旧羁旅在外,虽有美酒为朋友饯行,却没有书信寄给君王,不禁又黯然神伤起来。尾联对朋友寄予厚望,希望朋友归京后替他向君王传话,请君王回忆当年科考放榜时君臣一起在曲江池宴饮欢谈的美好情景。

sòngguījīng--bái

shuǐqiānshíguīdàoqín

zhōusānxiájiǔchén

yǒujiǔliúxíngshūguìrén

wéipíngyuǎnchuánhǎozàijiāngchūn

和雪翻营一夜行,神旗冻定马无声。
(huò)¹翻营²一夜行,神旗冻定³马无声。
译文:部队冒着风雪严寒全营出动,夜袭蔡州,军旗已经被冰雪冻得僵硬,不能飘扬,军纪严明,人马无声。
注释:¹和雪:大雪纷飞,人与雪混在一起。²翻营:倾营出动。³冻定:指战旗冻得发硬,不能招展飘动。
遥看火号连营赤,知是先锋已上城。
遥看火号¹连营赤,知是先锋已上城。
译文:身在远处就看到预先约好的火号到处亮起,知道先锋部队已经攻下了蔡州城。
注释:¹火号:举火为信号。

  这首诗以平蔡战役为题材,抓住天气的极端恶劣与部队纪律的高度严明这两个特点,着力刻画,写得生动形象,不落俗套。

  “和雪翻营一夜行”,“和雪”,与雪搅和在一起,说明是在大雪中行动;“翻营”,倾营出动,足见规模之大;“一夜行”点明是夜晚奇袭。这句诗七个字,分为三层,一层一转,不但读来铿锵有力,而且以诗句强劲的节奏再现了部队顶风冒雪夜间急行军的情景。

  “神旗冻定马无声”,紧承上句,军旗都已经被冰雪冻得僵硬,不能飘扬。在如此奇寒之中,读者会想到人该会怎么样。但接下去却没有写人,而出人意外地写了马,他是以“马无声”来引导读者去想象人的无声。试想九千人的部队在一夜之间要行军一百三十里已属不易,竟能做到人马无声,不但表现了军纪的严明,也反映了将士的斗志。

  “遥看火号连营赤,知是先锋已上城”。这两句没有具体写战斗的如何英勇激烈,只撷取了一个“遥看”的镜头:先头部队已举火攻下了蔡州城,预先约好的火号到处燃起,照亮了州城的夜空。这一笔给读者充分的想象余地,展开了一幅壮阔的画面。诗人不写攻城的先头部队怎样战斗,而写后续部队遥望城内的变化,不写胜利后的喜庆,而写标志着胜利的烛天火号,这是经过精心构思,精心选材的。如果写城上的战斗厮杀,则不免失于露,且寥寥数字不易概括传神;如果写胜利后的喜庆,则不免使人有曲终意尽之感,不能给读者留下足够的回味余地。现在这样写,可谓恰到好处,说明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最富于表现力的细节,而且妙于结构安排,使全诗生动真实而又韵味悠长。写后续部队是从“遥望”中看到连营大火获得全胜消息的,说明他们尚未投身战斗,这就愈加使人感到战斗进行的顺利和迅速,从而反衬出准备的充分和筹划的精到。这一切,对策划、指挥这场战斗的李愬来说,就是最好、最具体的赞颂了。

  这首诗在结构上张弛有度。前两句写急行军,节奏急促,情节变化快捷;后两句写胜利的火号,虚中见实,把战斗发展的高潮隐含在画面中,别具匠心。

参考资料:
1、 绛云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772-773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缺月¹昏昏漏²未央³,一灯明灭照秋床。
译文:一钩残月挂在天空,月色昏昏,漏声滴答,黑夜正长;油灯忽明忽暗,寂寂地照着我的床。
注释:¹缺月:不圆的月亮。²漏:漏壶,古代计时器。³未央:未尽。⁴明灭:忽明忽暗。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译文:体弱多病总是最早感觉到风霜的寒意,梦中回到了家乡,不觉远隔千山万水,道路漫漫。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坐感岁时¹歌慷(kāng)(kǎi),起²看天地色凄凉。
译文:披衣而坐,心中感慨情不自禁地慷慨悲歌;起身下床,俯仰窗外天地,只觉一片孤寂凄凉。
注释:¹岁时:时光。²起:起来。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鸣蝉更乱行人¹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译文:那凄切的鸣蝉声传入耳中,让人心烦意乱;它紧抱着萧疏的梧桐树,树上的叶子已经半黄。
注释:¹行人:诗人自指。

  诗是一幅“驿站秋夜难眠图”,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情更加推进一层。尾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首联一落笔就从情上布景。“缺月昏昏”是诗人仰视窗外之所见。行役之人每于独眠客舍之夜间最易萌生思乡之情,当此之时,人地两疏,四顾寂寥;唯有天上的明月聊可与家人千里相共,故抬头望月,实为自古以来行人寄托乡思之一法。这首诗写月亦寓此意,而天公偏不作美,今夜悬挂于天庭的,竟是半轮缺月”,且月色“昏昏”,犹如一团惨白的愁雾。“漏未央”是诗人侧耳枕上之所闻。诗人于扫兴之余,便希望早入梦乡。怎奈原先并不十分在意的漏壶,此刻也仿佛故意作难,滴水声似乎越来越响。这在不眠之人听来,又增添了烦乱,心绪愈益无法宁贴,“未央”两字,不仅暗示入夜巳深,且摹写诗人对漏声的敏感与厌烦心情如见,更兼一灯如豆,忽明忽暗,使孤寂的旅况更加使人难以为怀,而独卧秋床的诗人目不交睫、转辗反侧的苦颜,也就可想而知了。

  颔联直接叙写羁旅的困顿和抒发乡思之愁。出句写旅夜的悲苦境遇有三重不堪。病中行役,体弱衣单,值此秋风萧瑟、玉露凋伤的凉夜,不仅肉体上有切肤透骨的寒意,而且连心灵也仿佛浸透在凄寒之中。刘禹锡《秋风引》云:“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所谓“最觉风露早”,亦即刘诗“最先闻”之意。诗人以其超越常人的深情敏感去体察、品尝人间的苦果,自有一种超越常人的深悲极痛,三不堪。对句以恍惚的梦境写自己难以排遣的乡愁。大凡思家心切,总希望借梦境与家人团聚,但梦醒之后,往往更增怅惘空漠之感。此句虽未明言梦醒后的难堪,但“最觉风露早”五字已透露梦醒的原因,“不知山水长”五字正是梦醒后的感叹,而将无限惆怅之意,则留给读者自己去想象了。

  颈联“坐感岁时歌慷慨”,是说诗人一想到时势的艰难,连那无穷的乡愁和病身的凄寒都在所不顾,毅然坐起,情不自禁地慷慨悲歌。王安石是个爱国主义者。他自涉足仕途以后,对人民的贫困,国力的虚耗,政治上的种种积弊步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希望通过改革来解决社会危机。在此之前,他曾写了《省兵》、《读诏书》等关心政治与民瘼的诗篇,诗中慷慨陈词:“贱术纵工难自献,心忧天下独君王。”(《读诏书》)“歌慷慨”三字正是他“心忧天下”的具体写照。对句“起看天地色凄凉”,写诗人于壮怀激烈、郁愤难伸的情况下起身下床,徘徊窗下。小小的斗室装不下诗人的愁思,只好望着窗外的天地出神,但映入诗人眼帘的,也仅是一片凄凉的景色而已。此句将浓郁的乡思、天涯倦怀、病中凄苦及深切的国事之忧融为一体,复借景色凄凉的天地包举团裹,勿使吐露,似达而郁,似直而曲,故有含蓄不尽之妙,综观中间两联,一写乡思,一写忧国之思,名虽为二,实可融贯为一,统称之为家国之思庐这正合上文所谓“融贯变化,兼之斯善”的要求。

  尾联中的“行人”实即诗人自指。诗人握到天明,重登征途,顾视四野,仍无可供娱心悦目之事,唯有一片鸣蝉之声聒噪耳际。“乱”字形容蝉声的嘈杂烦乱,正所以衬托诗人心绪的百无聊赖。“乱”字之前着一“更”字,足见诗人夜来的种种新愁旧梦及凄苦慷慨之意仍萦绕心头,驱之不去,而耳际的蝉声重增其莫可名状的感慨,结句写秋蝉无知,以“叶半黄”的疏桐为乐国,自鸣得意,盲目乐观,诗人以此作为象喻,寄托他对于麻木浑噩的世人的悲悯,并借以反衬出诗人内心的悲慨。

  诗人选择缺月、孤灯、风露、鸣蝉、疏桐等衰残的景象构成凄凉的秋景和孤寂的旅况,衬托出抱病的行人,从而表现羁旅独苦的处境和心情。全诗以作者的深情敏感为契机,抒写了强烈的忧国忧家的感情,这种感情随着时间的推移顿挫盘纡而出,并显示其转折变化的深度与广度,因此能极尽曲折往复之致。

参考资料:
1、 缪钺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12月第一版:第201-203页

驿--wángānshí

quēyuèhūnhūnlòuwèiyāngdēngmíngmièzhàoqiūchuáng

bìngshēnzuìjuéfēngzǎoguīmèngzhīshānshuǐzhǎng

zuògǎnsuìshíkāngkǎikàntiānliáng

míngchángèngluànxíngréněrzhèngbàoshūtóngbànhuá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