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回辕宿武夷,巾车晨出赴襟期。平安已验从龟吉,进退谁言履虎危。
闻道回辕宿武夷,巾车晨出赴襟期。平安已验从龟吉,进退谁言履虎危。
水驿梅花题壁处,山营柳色候门时。清谈不肯留今夕,目送南云有所思。
水驿梅花题壁处,山营柳色候门时。清谈不肯留今夕,目送南云有所思。
蓝仁

蓝仁

蓝仁(1315-?)字静之,自号蓝山拙者,与弟蓝智同均为元末明初诗人,崇安将村里(今福建武夷山市星村镇)人。二蓝早年跟随福州名儒林泉生学《春秋》,又跟武夷山隐士杜本学《诗经》,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风格,后人评价他们的诗风类似盛唐,兼有中晚唐诗人优点,既学唐人,又不失自己的个性。蓝仁不事科举,一意为诗,“杖履遍武夷”,傲啸山林,过着闲适的田园生活。后辟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明初内附,例徙濠梁,数月放归,自此隐于闾里。 ▶ 465篇诗文

猜您喜欢
江汉浮浮,武夫滔滔。匪安匪游,淮夷来求。既出我车,既设我旟。匪安匪舒,淮夷来铺。
江汉¹浮浮²,武夫³(tāo)。匪安匪游,淮(huái)(yí)。既出我车,既设我旟(yú)。匪安匪舒,淮夷来铺¹⁰
译文:长江汉水波涛滚滚,出征将士意气风发。不为安逸不为游乐,要对淮夷进行讨伐。前路已经出动兵车,树起彩旗迎风如画。不为安逸不为舒适,镇抚淮夷到此驻扎。
注释:¹江汉:长江与汉水。²浮浮:水流盛长貌。³武夫:指出征淮夷的将士。⁴滔滔:顺流而下貌。⁵匪:同“非”。⁶来:语助词,含有“是”的意义。⁷求:通“纠”,诛求,讨伐。⁸旟:画有鸟隼的旗。⁹舒:徐,缓行。¹⁰铺:止,驻扎。
江汉汤汤,武夫洸洸。经营四方,告成于王。四方既平,王国庶定。时靡有争,王心载宁。
江汉汤(shāng)¹,武夫洸(guāng)²。经营四方,告成于王。四方既平,王国庶(shù)³定。时靡(mǐ)有争,王心载宁。
译文:长江汉水浩浩荡荡,出征将士威武雄壮。将士奔波平定四方,战事成功上告我王。四方叛国均已平定,但愿周朝安定盛昌。从此没有纷争战斗,我王之心宁静安详。
注释:¹汤汤:水势大的样子。²洸洸:威武的样子。³庶:庶几。⁴载:则。
江汉之浒,王命召虎:式辟四方,彻我疆土。匪疚匪棘,王国来极。于疆于理,至于南海。
江汉之浒(hǔ)¹,王命召虎:式²³四方,彻我疆土。匪疚(jiù)匪棘(jí),王国来极。于疆于理,至于南海。
译文:长江汉水二水之滨,王向召虎颁布命令:“开辟新的四方国土,料理划定疆土地境。不是扰民不是过急,要以王朝政教为准。经营边疆料理天下,领土直至南海之滨。”
注释:¹浒:水边。²式:发语词。³辟:开辟。⁴彻:治。⁵疚:病,害。⁶棘:“急”的假借。⁷极:准则。⁸于:意义虚泛的助词,其词义取决于后面所带之词。
王命召虎:来旬来宣。文武受命,召公维翰。无曰予小子,召公是似。肇敏戎公,用锡尔祉。
王命召虎:来旬¹来宣。文武受命,召(shào)²³(hàn)。无曰予小子,召公是似。肇(zhào),用¹⁰(xī)¹¹尔祉(zhǐ)¹²
译文:我王册命下臣召虎,巡视南方政令宣诵:“文王武王受命天下,你祖召公实为梁栋。莫说为了我的缘故,你要继承召公传统。全力尽心建立大功,因此赐你福禄无穷。
注释:¹旬:“巡”的假借。²召公:文王之子,封于召。为召伯虎的太祖,谥康公。³维:是。⁴翰:桢斡。⁵予小子:宣王自称。⁶似:“嗣”的假借。⁷肇敏:图谋。⁸戎:大。⁹公:通“功”,事。¹⁰用:以。¹¹锡:赐。¹²祉:福禄。
釐尔圭瓒,秬鬯一卣。告于文人,锡山土田。于周受命,自召祖命,虎拜稽首:天子万年!
(lài)¹尔圭瓒(zàn)²,秬(jù)³(chàng)一卣(yǒu)。告于文人,锡山土田。于周受命,自召祖命,虎拜稽(qǐ)首:天子万年!
译文:赐你圭瓒以玉为柄,黑黍香酒再赐一卣。秉告文德昭著先祖,还要赐你山川田畴。去到岐周进行册封,援例康公仪式如旧。下臣召虎叩头伏地:“大周天子万年长寿!”
注释:¹釐:“赉”的假借,赏赐。²圭瓒:用玉作柄的酒勺。³秬:黑黍。⁴鬯:一种香草,即郁金,姜科,多年生。⁵卣:带柄的酒壶。⁶文人:有文德的人。⁷周:岐周,周人发祥地。⁸自:用。⁹召祖:召氏之祖,指召康公。
虎拜稽首,对扬王休。作召公考:天子万寿!明明天子,令闻不已,矢其文德,洽此四国。
虎拜稽(qǐ)¹,对²³王休。作召公考:天子万寿!明明天子,令闻不已,矢(shǐ)其文德,洽此四国。
译文:下臣召虎叩头伏地,报答颂扬天子美意。作成纪念康公铜簋,“敬颂天子万寿无期!”勤勤勉勉大周天子,美名流播永无止息。施行文治广被德政,和洽当今四周之地。
注释:¹稽首:古时礼节,跪下拱手磕头,手、头都触地。²对:报答。³扬:颂扬。⁴休:美,此处指美好的赏赐册命。⁵考:“簋(guǐ)”的假借。簋,一种古铜制食器。⁶明明:勉勉。⁷令闻:美好的声誉。⁸矢:“施”的假借。

  淮夷在淮北,以徐国为主,故平淮夷也即《大雅·常武》所说之征徐国。因为此次伐淮夷,宣王亲征,驻于江汉之滨,召公的受命、誓师、率师出征俱在此,所以诗的前二章均以“江汉”为喻,借长江、汉水的宽阔水势,喻周天子大军浩浩荡荡的气势。也同样因为天子亲征,故曰“匪安匪游,淮夷来求”,“匪安匪舒,淮夷来铺”。意思是天子到此不是为了游乐,而是为了平定叛国。这几句前人未能明其深意,故或以为作为一个受命出征的大臣这样说有些多余。关于开头二句,王引之、陈奂都以为当作“江汉滔滔,武夫浮浮”,“浮浮”为众强之貌。这样与《风俗通义》引作“江汉陶陶”及《小雅·四月》“滔滔江汉”之语皆相合,其说颇为有理。

  此诗着重颂扬宣王之德,不在纪事,故关于淮夷战事未作具体描述。伐淮夷在尹吉甫和南仲伐玁狁之后,故诗中以“经营四方”一句,概括南征北讨之事而带过。盖因与淮夷作战为召伯之事,召伯不能自己夸耀自己的武功。以下由“告成于王”引起对赏赐仪式特别是宣王册命之词的纪述。由“式辟四方,彻我疆土;匪疚匪棘,王国来极;于疆于理,至于南海”可以看出一个打算有所作为的英明君主的雄才大略。由“文武受命,召公维翰;无曰予小子,召公是似”,又见其对朝廷老臣说话时恰如其分的谦虚和鼓励的语气,通过表彰召康公的业绩来表彰召伯虎,并激励他再建大功。第五、六章写宣王对召伯虎赏赐规格之高和召伯虎的感戴之情。全诗以“矢其文德,洽此四国”作结,表现出中兴君臣的共同愿望。

  诗中有些句子看似语意相似,其实却表现了不同的意思。如第一章“匪安匪游,淮夷来求”等,出于召伯之口,是说:宣王不求安乐,而勤劳于国事。第三章“匪疚匪棘,王国来极”,出于宣王之口,则是说:不是要给百姓造成骚扰,也不是急于事功,四方都必须以王朝政令为准,这是大事。第二章“四方既平,王国庶定;时靡有争,王心载宁”,同样表现了臣子对天子的体贴。而第三章“式辟四方,彻我疆土”,则出之周王之口,体现着“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观念。

  召伯虎救过太子静(宣王)的命,又扶其继位,辅佐宣王化解宗族矛盾,和合诸侯,平定外患,其功盖世。然而,正因为这样,他更要注重君臣之礼,以身作则地维护周朝统治阶级的宗法制度。这首诗就表现了老功臣的这样一种意识。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626-630

jiānghàn

míng xiānqín 

jiānghàn tāotāo fěiānfěiyóu huáiláijiū chūchē shè fěiānfěishū huáilái 

jiānghànshāngshāng guāngguāng jīngyíngfāng gàochéngwáng fāngpíng wángguóshùdìng shíyǒuzhēng wángxīnzàiníng 

jiānghànzhī wángmìngshào shìfāng chèjiāng fěijiùfěi wángguólái jiāng zhìnánhǎi 

wángmìngshào láixúnláixuān wénshòumìng shàogōngwéigàn yuēxiǎo shàogōngshì zhàomǐnrónggōng yòngěrzhǐ 

làiěrguīzàn chàngyǒu gàowénrén shāntián zhōushòumìng shàomìng bàishǒu tiānwànnián 

bàishǒu duìyángwángxiū zuòshàogōngkǎo tiānwànshòu寿 míngmíngtiān lìngwén shǐwén qiàguó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zǎn)¹万叶。
译文:竹子一节又一节,上千的枝条积攒着无数的绿叶。
注释:¹攒:积聚。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译文:竹子我不会去开花,免得招来野蜂与蝴蝶。

zhú--zhèngxiè

jiéjiéqiānzhīzǎnwàn

kāihuāmiǎnliāofēngdié

圣达有去就,潜光愚其德。
圣达¹有去就²,潜(qián)³愚其德
译文:圣达之人或隐或显,喜欢晦光韬迹,莫辨智愚。
注释:¹圣达:才智高超的人。²就:归、趋、从。³潜光:指避世。⁴愚其德:有德而其貌若愚。
鱼与龙同池,龙去鱼不测。
鱼与龙¹同池,龙去鱼不测。
译文:鱼龙同池,鱼知道何时龙将飞去?
注释:¹鱼与龙:鱼,喻一般人。龙,喻圣达。
当时版筑辈,岂知傅说情。
当时版筑辈,岂知傅(fù)(yuè)¹
译文:当时和傅说一起打工的人,知道他日后会腾达吗?
注释:¹傅说情:傅说操筑于傅岩,殷高宗得之,命为相,致殷中兴。
一朝和殷羹,光气为列星。
一朝和殷羹(gēng)¹,光气为列星。
译文:可是当他遇到殷朝武丁的赏识以后,不是成为了国家的栋梁,气冲斗牛吗?
注释:¹和殷羹:这是殷高宗命傅说作相之词,说他是国家极需要的人。为列星:相传傅说死后,其精神“乘东维,骑箕尾,而比于列星”。
伊尹生空桑,捐庖佐皇极。
伊尹生空桑,捐庖(páo)佐皇极¹
译文:当尹据说是生于桑树间的,来历不明,寄养在厨房师傅那里,长大以后也能辅佐殷朝啊!
注释:¹捐庖佐皇极:《史记·殷本纪》载:伊尹“负鼎俎,以滋味说汤”,汤任以国政,致于王道。
桐宫放太甲,摄政无愧色。
桐宫放太甲,摄政无愧色¹
译文:当太子当皇帝以后道德败坏,当尹照样把他禁闭在铜宫中,自己毫无愧色担当起摄政的责任。
注释:¹桐宫放太甲,摄政无愧色:伊尹将太甲放逐到桐宫,以使其悔过。桐宫,位于商汤墓附近。
三年帝道明,委质终辅翼。
三年帝道明,委质终辅翼¹
译文:三年以后,太子改邪归正,当尹又重新立他为帝,而自己仍旧发誓担负辅翼的角色。
注释:¹三年帝道明,委质终辅翼:《史记》:“太甲居桐宫三年,悔过自责,反善,于是伊尹乃迎太甲,而授之政。”此二句说太甲三年后悔过改善,伊尹将其接回,重新掌管政权,自己继续辅佐。
旷哉至人心,万古可为则。
旷哉至人心,万古可为则¹
译文:这是件多么脍炙人口的事情,留下了万古英名。
注释:¹则:法则、榜样。
时命或大缪,仲尼将奈何。
时命或大缪(miù)¹,仲尼²将奈何。
译文:当时运太背的时候,孔夫子也是没有办法的。
注释:¹时命或大缪:谓命运不济,生不逢时。命,命运。缪,差错。²仲尼:孔子的字。
鸾凤忽覆巢,麒麟不来过。
(luán)凤忽覆巢(cháo),麒麟不来过¹
译文:凤凰的巢穴也会颠覆,麒麟也不到来,喝水都塞牙。
注释:¹鸾凤忽覆巢,麒麟不来过:《孔子家语》:“孔子自卫入晋,至河,闻赵简子杀窦犨鸣犊、舜华,乃临河而叹曰:‘丘闻之,刳胎杀夭,麒麟不至其郊;覆巢破卵,凤皇不翔其邑。何则?君子违伤其类也。’遂还,息于陬。”
龟山蔽鲁国,有斧且无柯。
龟山¹蔽鲁国,有斧且无柯。
译文:小人蒙蔽君王,就像龟山的阴影蒙蔽鲁国一样,有才无权位,能起什么作用呢?
注释:¹龟山:在充州泗水县东北七十里。
归来归去来,宵济越洪波。
归来归去来,宵济¹越洪波。
译文:还不如归来,隐居山林,等待时机。
注释:¹宵济:夜渡。

  李白这首长诗,主要以三位古代圣贤的事迹构作而成。诗人借古抒怀、以典述志,明晰地表达出诗人仕途“穷达”观,含蓄地透露出诗人晚年的悲愁幽恨。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一般尤为仕人遵奉的信条,李白亦不例外。这首诗中以傅说和当尹两典来写“达”。要“达”,一要仕人必须是一个人才,是池中之“龙”,要发圣贤之光,怀圣贤之德,具“佐皇极”之才能;要“达”,二要君主必须慧眼识贤才。殷高宗思贤若渴,梦得圣人,遍访天下,终于在从事筑墙劳动的努力中找到了贤相傅说;当尹不过是商汤妻有莘氏的奴隶,又当过厨子,商汤却不嫌其地位低贱,委以相位。这样,“达”者就能“兼济天下”,一展宏图。殷商时期不被人理解的傅说曾运筹帷幄,大兴殷室,死后亦化为天上星宿,他确是古来圣贤璀璨星群中的佼佼者。当尹的治绩更为辉煌,他助汤攻击夏桀,又历佐卜丙、仲壬两王,当太甲无道时,他果断地将其放逐于桐宫,自己摄政,直至三年后太甲悔过修道,才复其帝位,忠心辅助。这种政绩,不由得使诗人无限虔诚地吟出了“旷哉至人心,万古可为则”的赞美。由此可见,“达”既是有才、适才、用才、成才的过程,又是君臣相悦、共治国政的过程。因此,“达”成了有为仕人、贤才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第三个孔子的典故是写“穷”。时世乘谬,运命不济,圣贤仲尼也无可奈何。孔子一生奔走于卫、陈、齐、楚等列国间,四处碰壁。他自卫入晋,闻赵简子杀二贤臣,曾感慨贤才求仕五路。他也曾登鲁国龟山,作《孔子龟山操》,视季桓子若龟山之蔽鲁,深感自己手无权柄,仕途窘穷,无法实现三代仁政,不得已而归来牑下,厄而著《春秋》。诗中三个典故均举名相大贤的事例,分析仕途甘苦,发穷达之论。

  诗中大部分篇幅写古时贤达者的丰功伟绩,表现了诗人对他们的艳羡、赞美和自身“怀才不遇”的感慨;而在孔子的典故中既对圣贤大德的儒家鼻祖一生窘穷寄于同情,还为自己与之类似的“穷”途末路悲愤不已。诗人所以举孔子为仕“穷”的例子,还因为孔子明知理想难以实现,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积极追求从政理想的精神与自己产生了共鸣。综上所述,李白的仕途“穷达”观以“达”——入世济民为核心的,他的忧喜备份由此而来,他的进步、伟大也由此而来。

参考资料:
1、 汪嘉兴,浦引仲.铜都历代诗粹(铜陵文史资料第4辑).铜陵:铜陵市政协文史委员会,1991:30-32
江畔枫叶初带霜,渚边菊花亦已黄。
江畔枫叶初带霜,渚(zhǔ)¹边菊花亦已黄。
译文:江边的枫叶刚刚经历过风霜火红似火,小岛边上的菊花也已经逐渐变得枯黄。
注释:¹渚:水中陆地,即小岛。
轻舟落日兴不尽,三湘五湖意何长。
轻舟落日兴不尽,三湘¹五湖²意何长。
译文:乘着小舟泛湖,直到太阳下山还没有尽兴,在这湘江、洞庭湖上我们忘却忧愁饮酒作诗,更显得情意悠长。
注释:¹三湘:指沅湘、潇湘、资湘,泛指湘江流域及洞庭湖地区。²五湖:此处指洞庭湖。

  这首诗写诗人继续歌咏洞庭湖,写诗友们饶有兴趣地在秋风落叶中怀古论今。前两句“江畔枫叶初带霜,渚边菊花亦已黄”,俊逸清畅的情调中又充满忧伤和苍凉。

  后两句“轻舟落日兴不尽,三湘五湖意何长”,说他们游兴正浓,虽然都觉得抑郁,但生活还是要继续。诗中表明,感受秋风之凉爽和秋叶之静美,忘却无尽烦恼和满怀忧愁,在湖光山色之间与旧友畅游,这才是珍惜现在、享受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

  诗人歌咏洞庭湖,即景抒情,吊古伤怀,寄托深而寓意长。全诗形象明朗,色彩鲜亮,章韵高亢,声调昂扬,和谐完美地表现了苍凉的情绪,可谓声情并茂。前人谓贾至“特工诗,俊逸之气,不减鲍照、庾信,调亦清畅,且多素辞,盖厌于漂流沦落者也”,这一评论相当中肯。这组诗的艺术特色正是充满俊逸之气和清畅之调。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371
2、 何国治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643
苍颜华发,故山归计何时决!旧交新贵音书绝,惟有佳人,犹作殷勤别。
苍颜华发,故山归计何时决!旧交新贵音书绝,惟有佳人¹,犹作殷(yīn)勤别。
译文:容颜苍老,白发满头,回家的计划不知何时能实现。老友新朋都已断了联系,只有你殷勤为我设宴践行。
注释:醉落魄:词牌名。即《一斛珠》。苏州阊门:春秋末期,伍子胥始筑吴都,阊门是这座城池“气通阊阖”的首门。¹佳人:指秦楼楚馆里的商女,这里指的是歌女。
离亭欲去歌声咽,潇潇细雨凉吹颊。泪珠不用罗巾浥,弹在罗衫,图得见时说。
离亭欲去歌声咽,潇潇细雨凉吹颊(jiá)。泪珠不用罗巾浥,弹在罗衫,图得见时说。
译文:就要告别而去,开口未歌先凄咽,细雨和凉风吹打着面颊。不要用手帕擦眼泪,就任由它洒满衣衫吧,再次相会时,便把这作为相知、想念的凭证。

  词的上片先是直抒思乡之情,谓虽已“甚颜华发”,却是“故山归计”仍未决。以问句出之,见感慨更深。

  词人此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导致了“旧交新贵音书绝”。而且眼前,“惟有佳人,犹作殷勤别。”只有这位歌妓情意恳切,输肝沥胆,是可贵的知己。这首阊门留别词中,可以看到词人不仅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侍宴的歌妓,对她以及她们寄予深刻的同情,而且进一步把佳人当作可以推心置腹的知音,把自己的宦游漂泊与歌妓不幸的命运联系起来。同是天涯沦落人,同样有不幸的命运,临别之际,作者自然会触动真情。

  下片写与佳人依依惜别的深情。由“殷勤别”到“离亭欲去”,意脉相连,过片自然。不同的是上片由己及人,下片由人到己,充分体现出双方意绪契合,情感交流。歌妓擅唱,以歌赠别属情理之中。但与自己最爱重的知音作别,就必然是未歌先凄咽,以至于泣不成声。然而此时无声胜有声,一个“咽”字说尽了佳人的海样情深。十月初冬,寒风袭人,但双方只觉得离愁如满天细雨,纷纷扬扬,无穷无尽,一时意忘了冷风吹泪脸。

  结句用武则天《如意娘》诗之诗意:“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词人用意则更进一层,劝佳人不用罗巾揾泪,任它洒满罗衫,等待再次相会时,以此作为相知贵心的见证。这既是劝慰佳人,也是自我宽解,此时洒泪相别,但愿后会有期。

  纵观苏轼的一生,一直处于“欲仕不能,欲隐不忍”的矛盾中。自因反对新法而离京后,他郁郁不得志,思归故里之情更为迫切。此词即流露出上述思想。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周汝昌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04:720-721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