迂疏那可作治中,閒事归来却不慵。晓炷佛香聊作观,晚投社饮亦称侬。
迂疏那可作治中,閒事归来却不慵。晓炷佛香聊作观,晚投社饮亦称侬。
荷衣制就身宜著,菰米收成手自舂。最是今春多伟绩,万丛兰四百株松。
荷衣制就身宜著,菰米收成手自舂。最是今春多伟绩,万丛兰四百株松。
张镃

张镃

张镃(1153—1221?)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南宋文学家,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 499篇诗文

猜您喜欢
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
半朽(xiǔ)临风¹树,多情立马²人。
译文:风中一棵枝干半枯的大树,马上一个多情看树的老人。
注释:¹临风:迎风;当风。《楚辞·九歌·少司命》:“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恍兮浩歌。”²立马:唐朱庆余《过旧宅》诗:“荣华事歇皆如此,立马踟蹰到日斜。”
开元一株柳,长庆二年春。
开元¹一株柳,长庆二年²春。
译文:开元年间栽种的一个弱柳,如今已是长庆二年的早春。
注释:¹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年至741年。²长庆二年:公元822年。

  勤政楼西的一株柳树,是唐玄宗开元年间(注:开元年间为713年-741年)所种,至822年(唐穆宗长庆二年)已在百龄上下,当时白居易已五十一岁。以垂暮之年对半朽之树,诗人自然会怆然动怀。东晋桓温北征途中,看到他昔日手种的柳树都已经有十围那么粗了,曾感慨地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对树伤情,自古以来就是这样。难怪诗人要良久立马,凝望出神了。树“半朽”,人也“半朽”;人“多情”,而树在诗人眼中,也是物情同人情。宋代辛弃疾就曾写过“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贺新郎·甚矣吾衰矣》)这样情趣盎然的词句。白居易看到这株临风老柳就好像是出于同病相怜,为了牵挽他这位萍水相逢的老人,才摆弄它那多情的长条。

  诗的开始两句,把读者带到了一个物我交融、物我合一的妙境。树就是诗人,诗人就是树,既可以说多情之人是半朽的,也可以说半朽之树是多情的。“半朽”和“多情”,归根到底都是诗人的自画像,“树”和“人”都是诗人自指。这两句情景交融,彼此补充,相互渗透。寥寥十字,韵味悠长。

  如果说,前两句用优美的画笔,那么,后两句则是用纯粹的史笔,作为前两句的补笔,不仅补叙了柳树的年龄和诗人自己的岁数,更重要的是,把百年历史变迁、自然变化和人世沧桑隐含在内,这是诗人的大手笔。它像画上的题款出现在画卷的一端那样,使这样一幅充满感情而又具有纪念意义的生活小照,显得格外新颖别致。

qínzhènglóu西lǎoliǔ--bái

bànxiǔlínfēngshùduōqíngrén

kāiyuánzhūliǔzhǎngqìngèrniánchūn

杨花糁径樱桃落。绿阴下、晴波燕掠,好景成担阁。秋千背倚,风态宛如昨。
杨花糁(sǎn)¹樱桃落。绿阴下、晴波²燕掠,好景成担阁。秋千背倚,风态³宛如昨。
译文:杨花洒落在小路上,樱桃也纷纷坠落,绿树荫下飞燕轻快地掠过潋滟水波。好景如斯,然而没有她的相伴,却也只能是辜负了这春光。想起她昔日背靠着秋千,那绰约风姿神态,仿佛还是昨天。
注释:¹糁径:洒落在小路上。糁,煮熟的米粒,这里是散落的意思。²晴波:阳光下的水波。³风态:犹风姿。⁴宛如:好像,仿佛。
可惜春来总萧索。人瘦损、纸鸢风恶。多少芳笺约,青鸾去也,谁与劝孤酌?
可惜春来总萧索。人瘦损¹、纸鸢²风恶。多少芳笺³约,青鸾(luán)去也,谁与劝孤酌(zhuó)
译文:如今春来尽是萧瑟意境,也是可惜了。人也渐渐消瘦了,看着讨厌的东风吹损了天上的风筝,想起昔日咱们也曾有过多少写在风筝上的约定与美好记忆,如今却是徒惹心酸。连青鸟也飞走了,不再回头,只剩我一个人在此独饮消愁了。
注释:¹瘦损:消瘦。²纸鸢:风筝。³芳笺:带有芳香的信笺。⁴青鸾:即青鸟或指女子。

  该词写离愁别怨。上片写景,前三句实写眼前之景,后二句虚写,写想象之景。

  三四点青苔浮于波上,一两声莺啼鸣于树下。已暮春时节,樱桃散漫,柳絮飘扬,风日晴和不够,须要人意好才算得好景。一句“成担阁”,人意便隐身于旧梦中。此去经年,斯人不在,便是良辰好景虚设。

  同是花开莺啼、草长鹭飞的时节,因着这“担阁”二字,都黯然失了颜色。困酣娇眼的杨花,飘飘摇摇,萦损柔肠;看樱桃空坠,也无人惜。燕双飞,犹得呢喃低语,“为怜流去落红香,衔将归画梁”,竟是黛玉葬花的心境一般。庭院深深处,小园香径下,唯有幽人独往来。

  恍惚间,纳兰似又回初见时刻,他的她,背倚秋千,姣花照水般低头不语,也有伤春的秀眉微蹙,也东风吹乱云鬓。小山犹可闻琵琶弦上相思意,纳兰呢?相思不知说与谁人听。寸心间思绪万千,可容得下这咫尺天涯的天上人间?宛如昨,昨日已弃纳兰而去不可留,今日之日落花独立多烦忧。

  去年昨日此门中,人约黄昏后;今年花依旧,不见去年人。纳兰斜倚秋千,抚着冰凉的秋千索,追忆那些朝朝暮暮。往事淌过心头,斯人何在?他望向春雁回彩云归,望向细雨过桃花落,望向角声寒夜阑珊,只望得一怀愁绪空握。天涯一隅,不知她在那一方可也凭栏忆?泪眼望花,花亦无语,“乱i红飞过秋千去”。

  春如旧,人空瘦。也似当年陆游与唐琬痛作生离,十年邂逅,或晁补之,自号归来子,心向东篱却身陷朝野,怕是早存了归去的心思,也看清楚了这繁华尘世间的过眼云烟。“多情总被无情恼”,纳兰也想放下那些恼人的多情吧?同是花间杯盏,月下独酌,太白笑饮“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纳兰却敛眉低喟“谁与劝孤酌”。

  谁劝孤酌?无解。杨花处处,飞燕双双,融融春意中泛起心头的,是吹不去化不开的悲凉。

西湖载客恣游从,湖上参差半佛宫。
西湖载客恣(zì)¹从,湖上参差半佛宫。
译文:我与客人在西湖上纵情游览,湖边的建筑参差错落,有一大半都是佛宫。
注释:¹恣游:纵情游览;纵情游荡。
回顾隙驹曾不息,沉思樽酒可教空。
回顾隙(xì)(jū)¹曾不息,沉思樽(zūn)酒可教空。
译文:回想过往,一刻也不曾停息地忙碌;静下来想喝一杯酒,都让我觉得是虚度光阴。
注释:¹隙驹:比喻易逝的光阴。
层台累榭皆清旷,万户千门尽郁葱。
层台累榭(xiè)皆清旷,万户千门尽郁葱。
译文:层层高台上建造的敞屋是那么明朗开阔,杭州城许多人家的门前都郁郁葱葱,一派生机。
向此行春无限乐,却惭何道继文翁。
向此行春无限乐,却惭何道继文翁。
译文:面对一派繁荣景象,泛舟西湖欣赏春光只觉快乐无限;可自己依然感到惭愧,不敢说继承了文翁的卓越政绩。
稼轩何必长贫,放泉檐外琼珠泻。乐天知命,古来谁会,行藏用舍。人不堪忧,一瓢自乐,贤哉回也。料当年曾问,饭蔬饮水,何为是、栖栖者。
稼轩何必长贫,放泉檐外琼珠泻。乐天知命¹,古来谁会,行藏(cáng)用舍²?人不堪忧,一瓢(piáo)自乐,贤哉回³也。料当年曾问:“饭蔬饮水,何为是,栖(qī)者。”
译文:稼轩何谓贫穷,任凭檐外泉水如玉珠倾泻。顺应天意的安排,安于自己的处境。自古谁真正理解“用我则行,舍我则隐”? 贤者颜回住陋巷,一竹篮饭,一木瓢水,别人也许受不了这种穷困,他却守清贫而自乐。料想当年,会问孔丘:既以粗茶淡饭为乐,又何必整日忙碌不停?
注释:瓢泉:《铅山县志》:“瓢泉在县东二十五里,泉为辛弃疾所得,因而名之。其一规圆如臼,其一规直若瓢。周围皆石径,广四尺许,水从半山喷下,流入臼中,而后入瓢,其水澄可鉴。”¹乐天知命:《易·系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²行藏用舍:指出世入世之道。³回:颜回,字子渊,孔子的得意弟子,现在山东曲阜有颜庙。⁴饭蔬饮水:吃粗粮,喝冷水,即粗茶淡饭之意。语出《论语·述而》:“子日:‘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栖栖: 忙碌状。
且对浮云山上,莫匆匆、去流山下。苍颜照影,故应流落,轻裘肥马。绕齿冰霜,满怀芳乳,先生饮罢。笑挂瓢风树,一鸣渠碎,问何如哑。
且对浮云山上,莫匆匆去流山下。苍颜照影,故应零落,轻裘(qiú)肥马¹。绕齿冰霜,满怀芳乳,先生饮罢。笑挂瓢²风树,一鸣渠碎,问何如哑。
译文:泉水呀,姑且与浮云青山相伴,不要匆忙地流下山去。对泉照影,自觉苍老,被当权者冷落,乃意中事。饮罢泉水,但觉口齿清凉,满怀清香。笑挂瓢树上,风吹有声面摔碎。问:何不作哑以保全自己?
注释:¹轻袭肥马: 《论语·雍也》:“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后即指富豪之人。²笑挂瓢:《逸士传》:“许由手捧水饮,人遗一瓢,饮讫,挂木上,风吹有声,由以为烦,去之。”

  这首词吟咏瓢泉,主旨就在一个“乐’字上。

  上片起句即以“稼轩何必长贫,放泉檐外琼珠泻”来表明自己的乐观情绪,他并不担心必隐以后的清贫生活,甚至将瓢泉溅起的朵朵浪花比作琼玉珍珠,将其视为自己的财富,可见词人之高雅。“乐天知命,古来谁会,行藏用舍”,作者为自己能够以达观的心态看待人生而表示得意,因为他已经做到了“行藏用舍”,因而也就毫无遗憾。接下来词人又以安贫乐道的颜回自许,“一瓢自乐”意为其所居之地有如琼玉一般的瓢泉,生活虽然清苦,但是没有烦恼,也不用再为仕途的得失而忙碌奔波,且悠闲自在。

  下片是作者面对瓢泉产生的独特想法,“且对浮云山上,莫匆匆、去流山下”一句希望泉水能够居于山中保持自己清冽的本色,而不要流下山去变得浑浊,寄托了自已绝不与污浊的官场同流合污的理想。“苍颜”三句,是作者以瓢泉为镜,看见自己衰老的容颜之后的感受,功名富贵如过眼云烟,人最终还是会变老,万事都成一梦。结句双关,“挂瓢风树”的瓢,既指饮水之瓢,又暗指瓢泉之瓢,点明了远离喧器的尘世以保持自己高洁品行的主旨。

参考资料:
1、 辛弃疾. 经典传家 图解辛弃疾词[M]. 合肥:黄山书社, 2016.03.第149页
幽沉谢世事,俯默窥唐虞。
幽沉¹谢世事²,俯默³唐虞(yú)
译文:幽居在这偏远地方丝毫不问世事,每天只低头把唐尧、虞舜钻研。
注释:¹幽沉:幽谷沉论。指诗人被贬在穷乡僻壤。²谢世事:不问世事。谢,谢绝。³俯默:低头不语。⁴窥:窥探,研究。⁵唐虞:唐尧、虞舜,古代传说中的圣君。
上下观古今,起伏千万途。
上下观古今,起伏千万途¹
译文:从上下千年细察古今世事,其间历史长河波澜起伏,千变万化。
注释:¹起伏千万途:指历史长河波澜起伏,千变万化。
遇欣或自笑,感戚亦以吁。
遇欣¹或自笑,感戚²亦以吁(xū)³
译文:遇到高兴的事便暗自窃笑,感到悲哀时只好无奈叹息。
注释:¹欣:高兴。²戚:悲伤。³吁:叹气。
缥帙各舒散,前后互相逾。
(piǎo)(zhì)¹各舒散,前后互相逾²
译文:看的次数太多,裹书的帙套都已解散,书卷的前后紧紧相连。
注释:¹缥帙:用青白色帛做的书套。这里指书卷。²逾:越过,超越。
瘴痾扰灵府,日与往昔殊。
瘴痾(kē)¹扰灵府²,日与往昔殊。
译文:因瘴气所引起的疾病扰乱了心境,身体也是一天不如一天。
注释:¹瘴疴:泛指南方湿热蒸郁引发的各种疾病。瘴,瘴气;疴,病。²灵府:心灵。
临文乍了了,彻卷兀若无。
临文¹²了了³,彻卷(wù)若无。
译文:打开书本刚读时觉得清清楚楚,丢开书本又像是一无所知。
注释:¹临文:打开书本阅读。²乍:刚刚,初。³了了:佛教语,清楚明了。⁴彻卷:丢开书本。彻:通“撤”,撤除。兀:犹兀然。依然还是。
竟夕谁与言,但与竹素俱。
竟夕¹谁与言,但与竹素²³
译文:一天到晚可以和谁去说话?只能与书籍日夜相伴。
注释:¹竟夕:一天到晚。²竹素:指书籍。古代在使用纸张之前,文字都刻在竹简或书写在绢子上。³俱:在一起。
倦极更倒卧,熟寐乃一苏。
倦极更¹倒卧,熟寐²乃一苏³
译文:疲倦了便倒头而睡,睡够了精神又渐渐恢复。
注释:¹更:一作“便”。²熟寐:熟睡,睡足。³苏:苏醒,引申为精神恢复。
欠伸展肢体,吟咏心自愉。
欠伸¹展肢体,吟咏²心自愉³
译文:伸伸懒腰舒展肢体,声调抑扬地吟诗读书心中自觉愉快。
注释:¹欠伸:伸伸懒腰。²吟咏 :声调抑扬地吟诗读书。³心自愉:心里自觉愉快。
得意适其适,非愿为世儒。
得意适其适,非愿为世儒¹
译文:读书得意是因为与书中之意契合,并不是想成为世间的大儒。
注释:¹世儒:只会传授经学的儒生、庸俗的儒生。
道尽即闭口,萧散捐囚拘。
道尽¹即闭口,萧散捐²囚拘³
译文:把书中的道理阐述清楚就闭口,心情闲散抛弃了拘囚的束缚。
注释:¹道尽:把书中的道理阐述清楚。²捐:除去,抛弃。³囚拘:拘囚,束缚。
巧者为我拙,智者为我愚。
巧者¹²我拙,智者³为我愚。
译文:那些心机巧妙的人会认为我拙笨,那些聪明的人会认为我愚蠢。
注释:¹巧者:乖巧的人。²为:谓,说。³智者:聪明,智慧的人。这里反其意而用之,讽刺那些逢迎投机,争名夺利的世儒。
书史足自悦,安用勤与劬。
书史足自悦,安用勤与劬(qú)¹
译文:阅读史书足以使自己快乐,何必为追求名利而劳碌?
注释:¹勤与劬:指为争名逐利而奔走钻营,费尽心力。劬,劳苦。
贵尔六尺躯,勿为名所驱。
¹²六尺躯³,勿为名所驱
译文:要珍惜你那大丈夫六尺之躯,不要为名利所驱使!
注释:¹贵:珍惜。²尔:你。³六尺躯,疑为七尺之误。躯:身躯。⁴名:名利。⁵驱:驱使。

  诗反映了诗人读书的情形和感受,展示了一个憨态十足的书痴形象。前六句为第一层,谈读书的起因及收获;中间十六句为第二层,叙述了读书的困扰与乐趣;后六句为第三层,反映了不为名利所驱、不为世俗指责的心态。全诗语言简洁传神,风格古澹平和,与陶渊明诗风很相近。

  第一层,谈读书的起因及收获。“幽沉谢世事,俯默窥唐虞”。起笔不凡,身遭贬谪,幽谷沉论,远离朝庭,似乎不问世事,然而默默地读着圣贤书。“上下观古今,起伏千万途。遇欣下自笑,感戚亦以吁。”诗人博览群书,从中知道古今的兴替和社会变化的道理,思考历史长河的波澜起伏,千变万化。一会高兴,一会悲伤,一会叹气,与书中人物命运同悲欢。说明作者的感情并没有麻木,追溯历史是为了面对现实。

  第二层叙述了读书的困扰与乐趣。因为经常翻阅,所以“缥帙各舒散,前后互相逾。”书看的次数多了,裹书的账套都已松散,书卷的前后相连在一起,说明读书的勤奋。中国柳宗元研究会会长吴文治认为这二句的意思是“把几种书都摊开,前后翻阅,互相比较。”这样理解,反映了柳子的探讨、钻研精神。“瘴疴扰灵府,日与往昔殊。”因瘴气所引起的疾病扰乱了心境,诗人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30多岁就已早衰,疾病缠身,最显著的症状是遗忘,“临文乍了了,彻卷兀若无。”打开书本刚读时似乎都清楚明了,丢开书本又像是一无所知。他在《寄许京兆孟容书》中说“往时读书,自以不至抵滞,今皆顽然无复省录。每读古人一传,数纸已后,则再三伸卷,复观姓氏,旋又废失。”这与诗意互相印证。“竟夕谁与言?但与竹素俱。”一天到晚只有与书相伴。“倦极更倒卧,熟寐乃一苏。”读书疲倦了就倒卧在床上,熟睡后精神遂又恢复,继续攻读。“欠伸展肢体,吟咏心自愉。”休息时伸伸懒腰舒展一下四肢身体,声调抑扬地吟诗读书心中自觉愉快。读书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得意适其适,非愿为世儒。”王充《论衡·书解》:“著作者为文儒,说经为世儒。”作为崇向尧舜之道的柳子,其思想体系主要是儒学,但对那些只会传授经学的儒生、庸俗的儒生是不屑一顾的。读书得意是因为与书中的意义相契合,而并不是想成为世间的大儒。“道尽即闭口,萧散捐囚拘。”读书的收获,不仅在于获得知识,更在于精神获得自由,抛弃了拘囚的束缚。

  第三层反映了不为名利所驱、不为世俗指责的心态,体现了诗人“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高尚情操。“巧者为我拙,智者为我愚。”柳宗元的“智愚说”受佛学的影响,也与他的生活遭遇密切相关,内涵深刻、丰富。在诗中,他不为世俗偏见、流言蜚语所左右,公开讽刺那些逢迎投机、争名夺利的世儒。最后四句立意更深:“书史足自悦,安用勤与劬?贵尔六尺躯,勿为名所驱。”阅读各种书籍,了解圣贤、历史,已足以使自己快乐,又何必要为追求名利而劳碌奔波!要珍惜你那大丈夫六尺之躯,不要为名利所驱使。

  此诗展示了一个憨态十足的书痴形象:时而自笑,时而悲戚;倦极了便倒头睡下,醒来后伸展一下肢体,吟诵几句诗文,其境若此,如何不乐?所以诗人不由地感慨说:“书史足自悦,安用勤与劬。贵尔六尺躯,勿为名所驱。”由读书之悦悟到虚名之无益,并以旷达之语作结。通观全诗,可见柳宗元在谪居生涯中不乏足于其心、自得其乐的一面,由此形成平和古澹的诗风,与陶渊明诗风甚为相近。有专家认为该诗写的是子厚“夜读”,实质上是其读书生活的高度概括,是其人生理想的真实写照。全篇主要是叙述、议论,但写得“萧散简逸,秾纤合度”,“诗亦无穷起伏”,是了解柳宗元,研究柳宗元的一首重要作品。

参考资料:
1、 尚永亮 洪迎华.柳宗元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8-20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