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城春水与天连,黄帽操舟百丈牵。一片征帆如鸟疾,归心更比鸟争先。
吕城春水与天连,黄帽操舟百丈牵。一片征帆如鸟疾,归心更比鸟争先。

jiǎnxiānshēngxíngzhīshénèrshíshǒushíbēnniú--kuí

chéngchūnshuǐtiānliánhuángmàocāozhōubǎizhàngqiānpiànzhēngfānniǎoguīxīngèngniǎozhēngxiān

胡奎

胡奎

元明间浙江海宁人,字虚白,号斗南老人。明初以儒征,官宁王府教授。有《斗南老人集》。 ▶ 1529篇诗文

猜您喜欢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栖于¹(yì)²,不知其期³。曷(hé)哉?鸡栖于埘(shí),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栖于役,如之何勿思
译文:丈夫服役去远方,服役长短难估量,什么时候才回到家呢?鸡已经进了窝,太阳也向西边落,牛羊成群下山坡。丈夫服役在远方,教我怎不把他想?
注释:¹于:往。²役:服劳役。于役,到外面服役。³期:指服役的期限。⁴曷:何时。⁵至:归家。⁶埘:鸡舍。墙壁上挖洞做成。⁷如之何勿思:如何不思。如之:犹说“对此”。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君栖于役,不日不月¹。曷其有(yòu)(huó)²?鸡栖于桀(jié)³,日之夕矣,羊牛下括(kuò)。君栖于役,苟无饥渴!
译文:丈夫服役去远方,每日每月恨日长,什么时候才能又相会?鸡纷纷上了架,太阳渐渐也西下,牛羊下坡回到家。丈夫服役在远方,但愿不会饿肚肠!
注释:¹不日不月:没法用日月来计算时间。²有佸:相会,来到。³桀:鸡栖木。一说指用木头搭成的鸡窝。⁴括:相会,会集,此指牛羊放牧回来关在一起。⁵苟:诚,犹如实。

  这是一首很朴素的诗。两章相重,只有很少的变化。每章开头,是女主人公用简单的语言说出的内心独白。稍可注意的是“不知其期”这一句(第二章的“不日不月”也是同样意思,有不少人将它解释为时间漫长,是不确切的)。等待亲人归来,最令人心烦的就是这种归期不定的情形,好像每天都有希望,结果每天都是失望。如果只是外出时间长但归期是确定的,反而不是这样烦人。正是在这样的心理中,女主人公带着叹息地问出了“曷至哉”: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

  这下面的一节有一种天然的妙趣。诗中不再正面写妻子思念丈夫的哀愁乃至愤怨,而是淡淡地描绘出一幅乡村晚景的画面:在夕阳余晖下,鸡儿归了窠,牛羊从村落外的山坡上缓缓地走下来。这里的笔触好像完全是不用力的,甚至连一个形容词都没有,不像后代的文人辞章总是想刻画得深入、警醒,恐怕读者不注意。然而这画面却很感动人,因为它是有情绪的。读者好像能看到那凝视着鸡儿、牛儿、羊儿,凝视着村落外蜿蜒沿伸、通向远方的道路的妇人,是她在感动读者。这之后再接上“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读者分明地感受到女主人公的愁思浓重了许多。倘试把中间“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三句抽掉,将最后两句直接接继在“曷至哉”之后,感觉会完全不同。这里有抒情表达的节奏问题——节奏太快,没有起伏,抒情效果出不来;同时,这画面本身有其特别的情味。

  熟悉农村生活的人经常看到这样的晚景。农作的日子是辛劳的,但到了黄昏来临之际,一切即归于平和、安谧和恬美。牛羊家禽回到圈栏,炊烟袅袅地升起,灯火温暖地跳动起来,农人和他的妻儿们聊着闲散的话题。黄昏,在大地上出现白天未有的温顺,农人以生命珍爱着的东西向他们身边归聚,这便是古老的农耕社会中最平常也是最富于生活情趣的时刻。可是在这诗里,那位妻子的丈夫却犹在远方,她的生活的缺损在这一刻也就显得最为强烈了,所以她如此怅惘地期待着。

  这诗的两章几乎完全是重复的,这是歌谣最常用的手段——以重叠的章句来推进抒情的感动。但第二章的末句也是全诗的末句,却是完全变化了的。它把妻子的盼待转变为对丈夫的牵挂和祝愿:不归来也就罢了,但愿他在外不要忍饥受渴吧。这也是最平常的话,但其中包含的感情却又是那样善良和深挚。

  这是古老的歌谣,它以不加修饰的语言直接地触动了人心中最易感的地方。它的天然之妙,在后世已是难以重复的了。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134-136

jūn

míng xiānqín 

jūn zhī zhìzāi shí zhī yángniúxiàlái jūn zhī 
jūn yuè yòuhuó jié zhī yángniúxiàkuó jūn gǒu 
沧州一带滨海煮盐之地,谓之灶泡。袤延数百里,并斥卤不可耕种,荒草粘天,略如塞外,故狼多窟穴于其中。捕之者掘地为井,深数尺,广三四尺,以板覆其上,中凿圆孔如盂大,略如枷状。人蹲井中,携犬子或豚子,击使嗥叫。狼闻声而至,必以足探孔中攫之。人即握其足立起,肩以归。狼隔一板,爪牙无所施其利也。然或遇其群行,则亦能搏噬。故见人则以喙据地嗥,众狼毕集,若号令然,亦颇为行客道途患。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昼寝厅室,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寝,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惇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沧州一带滨海煮盐之地,谓之灶泡。袤(mào)¹数百里,并斥卤²不可灶种,荒草粘天,略如塞(sài)外,故狼多窟穴于其中。捕之者掘地为井,深数尺,广三四尺,以板覆其上,中凿圆孔如盂大,略如枷状。人蹲井中,携犬子或豚(tún)子,击使嗥叫。狼闻声而至,必以足探孔中攫(jué)之。人即握其足立起,肩以归。狼隔一板,爪牙无所施其利也。然或遇其群行,则亦能搏噬。故见人则以喙据地嗥(háo),众狼毕集,若号令然,亦颇为行客道途患。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³,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昼寝厅室,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寝,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sì)。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惇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¹⁰!然野心不过遁逸¹¹耳。阳¹²为亲昵,而阴¹³怀不测¹⁴,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¹⁵患耶?
译文:沧州一带海边煮盐的地方,叫做“灶泡”。伸展延续几百里,都是盐碱地无法耕种,荒草连天,有点儿像塞外,所以很多狼在那里挖洞筑巢。捕狼人挖开地面做成陷阱,深约几尺,宽三四尺,把木板盖在上面,木板中间凿一个圆孔,有盆子大小,有点儿像枷锁的样子。人蹲在陷阱里,带着小狗或小猪,打它们,让它们叫唤。狼听到喊声就跑过来,一定会用脚伸到木板洞里探查。人马上抓紧狼脚站起来,背在肩上跑回家去。狼隔着一层板,爪子牙齿无法抓咬到人。但是遇到狼群,人也会被咬死的。所以,狼一见有人,就把嘴靠近地面嗥叫,狼群就集中过来,好像听到呼号命令一样,这也成为赶路的过客在旅途上的祸患。有一个有钱人家,偶然得到两只小狼,将它们和家狗混在一起喂养,狼和狗也相安无事。时间长了,狼长大了,也很驯良,富室主人竟然忘了它们是狼。一天中午,主人躺在客厅里睡觉,听到狗群发出愤怒的“呜呜”声,惊醒起来,四周查看却没有一个人。当他再次靠着枕头准备睡觉时,狗又像先前那样吼叫,他便假睡来等待情况。原来那两只狼趁他没有发觉,想要咬他的喉咙,狗阻止狼不让它向前。主人就把狼杀死了,剥了它们的皮。这件事是从堂侄虞惇那听说的,狼子野心,确实不虚妄啊!那凶恶的本性,只不过是被深深地隐藏着罢了。它们表面上假装亲昵,而背地里却心怀不轨,更是不只有野心罢了。野兽本性不值一提,为什么这个人还要来饲养它们,而给自己留下祸患呢?
注释:¹袤延:延袤,伸展延续。²斥卤:盐碱地。³杂畜:混在一起喂养。畜:饲养。⁴稍长:时间长了。⁵厅室:大厅,大堂。⁶就:接近,靠近。⁷俟:等待。⁸伺:看,偷看。⁹未觉:没有醒。¹⁰信不诬哉:的确实没有诬蔑它们。¹¹遁逸:逃跑。这里翻译成掩盖。遁:隐,消失。逸:逃走。¹²阳:表面上。¹³阴:暗地里。¹⁴不测:险恶难测的居心。¹⁵贻:留下。
丁卯七月既望,余偕同志放舟邀凉于三汇之交,远修太白采石、坡仙赤壁数百年故事,游兴甚逸。余尝赋诗三百言以纪清适。坐客和篇交属,意殊快也。越明年秋,复寻前盟于白荷凉月间。风露浩然,毛发森爽,遂命苍头奴横小笛于舵尾,作悠扬杳渺之声,使人真有乘杳飞举想也。举白尽醉,继以浩歌。
清溪¹数点芙蓉雨,苹飙(biāo)²泛凉吟艗(yì)³。洗玉空明,浮珠沆(hàng)(xiè),人静籁沉波息。仙潢(huáng)(zhǐ)尺。想翠宇琼楼,有人相忆。天上人间,未知今夕是何夕。
译文:清澈的溪水多次淋湿了溪里的芙蓉,吹过水草的秋风泛过了词人所坐的小船。水中倒影空灵明净,水汽凝成了露珠,词人静静地随着溪水沉思。仿佛银河近在咫尺。遥想琼楼玉宇,天上人间,不知道今夕是何夕。
注释:¹清溪:清澈的溪水。²苹飙:吹过水草的秋风。苹:生长在浅水中的一种水草。³艗:词人乘坐的小舟。旧时于船首画鹚.故称船为艗。⁴洗玉空明:形容月光倒影入水中,如水洗的玉石般空灵明净。⁵沆瀣:夜间的水气。⁶仙潢:潢:潢污(积水的低洼地),潢洋(水流深广、宽阔的样子),潢井(沼泽低洼地带)。仙潢:喻指银河。
清溪数点芙蓉雨,苹飙泛凉吟艗。洗玉空明,浮珠沆瀣,人静籁沉波息。仙潢咫尺。想翠宇琼楼,有人相忆。天上人间,未知今夕是何夕。
此生此夜此景¹,自仙翁去后,清致谁识?散发吟商²,簪(zān)花弄水³,谁伴凉宵横笛?流年暗惜。怕一夕西风,井梧吹碧。底事闲愁,醉歌浮大白
译文:苏东坡走后,有谁能识得此夜此景,有谁能识得这清秀景色。披散头发吟唱商曲,自己的发簪也好像沾上了露水,有谁能陪伴词人在这良辰夜景下吹笛,只有默默的回忆逝去的时光。害怕一晚的秋风吹散了眼前的景色。闲来无事,只能饮一大碗酒,独自唱歌。
注释:¹此生此夜此景:“此生此夜此景”。²吟商:商:中国古代五声音阶之一,相当于简谱中的“2” 。吟商:吟诗放歌。³簪花弄水:插花,游泳。⁴浮大白:饮酒。大白:大酒杯。
此生此夜此景,自仙翁去后,清致谁识?散发吟商,簪花弄水,谁伴凉宵横笛?流年暗惜。怕一夕西风,井梧吹碧。底事闲愁,醉歌浮大白。
此生此夜此景,自仙翁去后,清致谁识?散发吟商,簪花弄水,谁伴凉宵横笛?流年暗惜。怕一夕西风,井梧吹碧。底事闲愁,醉歌浮大白。

  此词上片前五句起笔写人间的清凉世界。吴兴自古以来号称“水晶宫”,多溪流湖泊,每到夏秋时节,十里荷花,满塘莲子,一派“水佩风裳无数”的景色。旧时船首画鹢以骇水神,故船也称为鹢。秋雨潇潇,洒在荷花丛中,清风习习,从白苹洲上吹来,词人的画舫在湖中荡漾,渐渐远去。转瞬间雨停风息,溪上寂静异常,四无人声。皎洁明月倒映于清澈明亮的小溪里,荷面浮动着夜露凝成的水珠。一个“点尘飞不到”的清绝境界!绝无俗世的喧器,也无世间悲欢喜怒种种情绪的困扰,心境可谓清澈。“逸兴横生,痛饮狂吟”的发泄此时变为一种宁静的怅想。于是天人合一,落想天外,引出上片的后五句:银河低垂横跨过夜空,遥想天上的牛郎织女,此刻正两地相思,盼望着七夕重逢,在天上世界里今夕何夕呢?

  下片抒写高人情怀。是说自从苏东坡去世之后,再也无人能领略这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语气自负而又矜持,大有与古人以心会心的意味。词人们蓬乱着头发,吟咏秋歌,簪花弄水,在船尾吹起悠扬的笛曲,岁月流逝,如同落叶一般。既然如此,因此不必为区区尘事而烦恼,于是斟满大酒杯,唱一曲醉歌吧。

  作者在词序中已经提及,这两次秋游是摹仿李白泛舟采石矶、苏轼泛舟赤壁,这一点值得注意。周密在记述这两次雅游活动时曾这样说:“坡翁谓自太白去后,世间二百年无此乐。赤壁之游,实取诸此。坡去今复二百年矣,斯游也,庶几追前贤之清风,为异日之佳话云。”(《草窗韵语》卷二)正因为追慕苏东坡,所以作者的词中可见多处化用苏轼诗文的地方。在词中有许多的前人成句,而作者却能做到的同已出,不露一丝痕迹,不显一丝造作,自然贴切,这的确是一件易事,从中亦可见作者艺术造诣之深。

  这首词的语言平易浅显,流畅明快,没有晦涩难懂的地方。但在可以对仗之处,作者还是雕琢字名,尽量“字字敲打得响”。如“散发吟商,簪花弄水”、“洗玉空明,浮珠沆瀣”等,清人的词话还把它们奉为“工于造句”的典范。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8月版:第2154-2155页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群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初,范阳祖逖(tì)¹,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²,同寝³,中夜闻鸡鸣,蹴(cù)琨觉,曰:“此非恶(è)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zī)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xiāo)¹⁰,言于睿曰:“晋室¹¹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¹²也,由宗室¹³争权,自相鱼肉¹⁴,遂使戎狄¹⁵乘隙,毒流中土¹⁶,今遗民既遭残贼¹⁷,人思自奋¹⁸,大王诚能命将出师¹⁹,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²⁰,群国²¹豪杰,必有望风响应²²者矣。”睿素²³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²⁴,给千人廪(lǐn)²⁵,布三千匹,不给铠(kǎi)²⁶,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²⁷百余家渡江,中流²⁸击楫(jí)²⁹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³⁰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³¹,起冶铸兵³²,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³³
译文: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奋发杀敌,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注释:¹祖逖:(266—321)东晋名将。字士雅,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人。²与刘琨俱为主簿:和刘琨一起做司州主簿。刘琨(271—318),东晋将领,诗人。字越石,中山魏县(今河北无极)人。司州,地名,今河南洛阳。主簿,主管文书簿籍的官。³寝:睡。⁴中夜:半夜。⁵蹴琨觉:踢醒刘琨。蹴,踢,蹬。⁶恶:不好。恶声,传说半夜鸡叫是不吉之兆。⁷因起舞:于是起床舞剑。因,于是。舞,指舞剑。⁸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左丞相司马睿派他做军谘祭酒。睿,即司马睿(276—323),东晋元帝,当时为琅琊王,任做丞相。以为,即“以之为”,派他做。军谘祭酒,军事顾问一类的官。⁹京口:地名,今江苏镇江。¹⁰纠合骁健:集合勇猛健壮的人。纠合,集合。骁健,指勇猛健壮的人。¹¹晋室:晋王朝。¹²怨叛:怨恨反叛。¹³宗室:皇帝的宗族。¹⁴鱼肉:比喻残杀、残害。¹⁵戎狄:我国古代称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¹⁶中土:指中原地区。¹⁷遗民既遭残贼:沦陷区的人民已遭到残害。遗民,指沦陷区的人民。残贼,残害,伤害。¹⁸自奋:自己奋起(反抗)。¹⁹大王诚能命将出师:您如果能任命将领,派出军队。大王,指司马睿。诚,假如。命将出师,任命将领,派出军队。²⁰统之以复中原:统率他们来收复中原。复,收复。中原,当时指黄河中下游地区。²¹群国:指全国各地。²²望风响应:听见消息就起来响应。望风,这里是听到消息的意思。²³素:平素,向来。²⁴豫州刺史:豫州长官。豫州,地名,在今河南东部及安徽西部一带。刺史,州的长官。²⁵廪:官府发的粮米,这里指军粮。²⁶铠仗:铠甲武器。铠,铠甲。仗,刀戟等兵器的总称。²⁷将其部曲:统率他的部下。部曲,当时世家大族的私人军队。²⁸中流:江心。²⁹击楫:敲打船桨。³⁰济:渡。³¹屯淮阴:驻扎在淮阴。屯,军队驻扎。淮阴,地名,今江苏淮阴。³²起冶铸兵:起炉炼铁,铸造兵器。³³进:进发。

běi

guāng sòngdài 

    chū fànyáng shàoyǒuzhì liúkūnwéizhōuzhǔ簿 tóngqǐn zhōngwénmíng kūnjiào yuē  fēièshēng  yīn jiāng zuǒchéngxiàngruìwéijūnjiǔ jīngkǒu jiūxiāojiàn yánruìyuē  jìnshìzhīluàn fēishàngdàoérxiàyuànpàn yóuzōngshìzhēngquán xiàngròu suìshǐ使róngchéng liúzhōng jīnmínzāocánzéi rénfèn wángchéngnéngmìngjiàngchūshī shǐ使zhětǒngzhīzhōngyuán qúnguóháojié yǒuwàngfēngxiǎngyìngzhě  ruìběizhīzhì wéifènwēijiàngjūn zhōushǐ qiānrénlǐn sānqiān kǎizhàng shǐ使zhào jiàngbǎijiājiāng zhōngliúérshìyuē  néngqīngzhōngyuánérzhě yǒujiāng  suìtúnhuáiyīn zhùbīng èrqiānrénērhòujìn 
“敢问夫子恶乎长?”
“敢问夫子恶乎长?”
译文:公孙丑说:“请问老师您长于哪一方面呢?”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¹之气。”
译文:孟子说:“我能理解别人言辞中表现出来的情志趋向,我善于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
注释:¹浩然:盛大而流动的样子。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译文:公孙丑说:“请问什么叫做浩然之气呢?”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sāi)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něi)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qiè)¹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²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³,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mǐn)其苗之不长而揠(y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译文:孟子说:“这很难用一两句话说清楚。这种气,极端浩大,极端有力量,用正直去培养它而不加以伤害,就会充满天地之间。不过,这种气必须与仁义道德相配,否则就会缺乏力量。而且,必须要有经常性的仁义道德蓄养才能生成,而不是靠偶尔的正义行为就能获取的。一旦你的行为问心有愧,这种气就会缺乏力量了。 所以我说,告子不懂得义,因为他:把义看成心外的东西。我们一定要不断地培养义,心中不要忘记,但也不要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它生长。不要像宋人一样:宋国有个人嫌他种的禾苗老是长不高, 于是到地里去用手把它们一株一株地拔高,累得气喘吁吁地回家, 对他家里人说:‘今天可真把我累坏啦!不过,我总算让禾苗一下子就长高了!’他的儿子跑到地里去一看,禾苗已全部枯死了。天下人不犯这种拔苗助长错误的是很少的。认为养护庄稼没有用处而不去管它们的,是只种庄稼不除草的懒汉;一厢情愿地去帮助禾苗生长的人,就是拔禾苗的人,这不但是没有用的,而且是又加害损伤了禾苗。”
注释:¹慊:快,痛快。²告子:名不详, 可能曾受教于墨子。³正:止。“而勿正”即”“而勿止”。⁴闵 :担心,忧愁。⁵揠:拔。⁶芒芒然:疲倦的样子。⁷其人:指他家里的人。⁸病:疲倦,劳累。⁹耘:除草。
“何谓知言?”
“何谓知言?”
译文:公孙丑问:“怎样才算理解别人言辞中表现出来的情志趋向呢?”
曰:“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
曰:“诐(bì)¹知其所蔽,淫辞²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³知其所穷。——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
译文:孟子回答说:“偏颇的言论,知道它不全面的地方;过激的言论,知道它陷入错误的地方;邪曲的言论,知道它背离正道的地方;躲闪的言论,知道它理屈辞穷的地方。从心里产生,必然会对政治造成危害,用于政治,必然会对国家大事造成危害。如果圣人再世,也一定会同意我的话。”
注释:¹诐辞:偏颇的言辞。²淫辞:夸张、过分的言辞。³遁辞: 躲闪的言辞。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