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农锄水子收禾,老妇攀机女掷梭。
苗绢已成空对喜,纳官还主外无多。
老农锄水子收禾,老妇攀机女掷梭。
苗绢已成空对喜,纳官还主外无多。
华岳

华岳

华岳,南宋诗人。生卒年不详,字子西,贵池(今属安徽)人。因读书于贵池齐山翠微亭,自号翠微,武学生。开禧元年(1205)因上书请诛韩侂胄、苏师旦,下建宁(今福建建瓯)狱。韩侂胄诛,放还。嘉定十年(1217),登武科第一,为殿前司官属。密谋除去丞相史弥远,下临安狱,杖死东市。其诗豪纵,有《翠微北征录》。 ▶ 293篇诗文

猜您喜欢
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
结伴儿童裤褶(zhě)红,手提线索骂天公¹
译文:一群红裤小儿结伴一起放风筝,可是由于没有风,风筝飞不起来。于是手里提着风筝线大骂老天。
注释:¹天公:指天。
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
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
译文:人人都夸奖你(老天)春天来得早,可是你却欠我放风筝的大风。
旅人乏愉乐,薄暮增思深。
旅人乏愉乐,薄暮¹增思深。
译文:飘泊他乡的游子本就很少觉得愉快的,今又值黄昏,感物伤怀更添愁思。
注释:荀丞:指荀昶之子荀万秋,字元宝,有才学,大明三年,任尚书左丞,故称荀丞。鲍照在江北流浪之时,他正在江南的帝京(即建康)过着奢华的生活。¹薄暮:傍晚。
日落岭云归,延颈望江阴。
日落岭云归,延颈(jǐng)¹望江阴²
译文:日落西山,云彩也急急地回归山岭,游子不由得伸长头颈眺望江南故乡。
注释:¹延颈:伸长头颈,常形容急切盼望的样子。延:伸长。²江阴:江南。
乱流灇大壑,长雾匝高林。
乱流¹(cóng)²大壑(hè)³,长雾(zā)高林。
译文:纷乱的水流向巨大的长江汇合聚拢,弥漫的浓雾笼罩着两岸高大的林木。
注释:¹乱流:纷乱的水流。²灇:水汇合,小水流人大水。³大壑:指长江。⁴长雾:浓雾。⁵匝:绕。
林际无穷极,云边不可寻。
林际无穷极¹,云边不可寻。
译文:辽阔的森林无边无际,向天边延伸最后无迹可寻。
注释:¹穷极:边。
惟见独飞鸟,千里一扬音。
惟见独飞鸟,千里一扬音。
译文:只见空中一只孤鸟飞过,鸟鸣声传向远方。
推其感物情,则知游子心。
¹其感物情²,则知游子心。
译文:此情此景,不禁让人想象到游子此刻的心情。
注释:¹推:推测。²感物情:对于周围景物及自身处境的感受。
君居帝京内,高会日挥金。
君居帝京内,高会¹日挥金²
译文:你居住在京城,每日为了盛大宴会大把花钱。
注释:¹高会:盛大宴会。²挥金:大把花钱。
岂念慕群客,咨嗟恋景沉。
岂念慕群客,咨(zī)(jiē)¹恋景沉²
译文:怎么能想到客居他乡的我,面对夕阳正在长吁短叹呢。
注释:¹咨嗟:叹息。²景沉:太阳西下。景:指太阳。

  这首诗的前四句是说,诗人在江北孤身流浪,了无乐趣。日落薄暮时分,愁思倍增。引领南望,思念起生活在京城中的友人。“乱流”以下八句,写诗人遥望江南时的所见所感。最后四句是诗人的一番想象:我在孤寂中所思念的友人,眼下正在城中与众人挥金作乐,早巳把我忘了。诗以激昂风韵,描绘了日落望江所见之乱流注壑、雾绕高林,孤鸟远翔等薄暮景象,表露了对旧友“方当得意不念旧交”的怨怼。全诗辞藻细致繁复,色彩鲜明艳丽,笔法健峭,句式多变。

  一至四句,“旅人乏愉乐,薄暮增思深”,以平稳的交待总起全诗。

  去亲为客,飘泊他乡的游子本少愉悦,今又值黄昏,感物伤怀,则更增其愁。这种情感,在鲍照以前诗人的诗文中已屡有所见,王粲《登楼赋》说:“兽狂顾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原野阒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息。心凄怆以感发兮,意忉怛而惨恻。”曹植《赠白马王彪》说:“原野何萧条,白日忽西匿。归鸟赴乔林,翩翩厉羽翼。孤兽走索群,衔草不遑食。感物伤我怀,抚心长叹息。”皆属此类。此诗这里暗用其意,重在点明由眼前日暮而引起的思乡和怀人的忧愁,行文极其自然。

  以下二句则正面写望乡,照应题目,“日落岭云归”,承接上文的“薄暮”,进一步补充说明忧思增深。白日西匿,在诗人眼中,不但有生命的鸟兽在归巢索群,甚至连无生命的云彩都在急急地回归山岭,感情又进了一层,更深切地引起了他飘泊孤独、无所归依的苦痛忧思。思乡怀人之情,至此乃跃然纸上。“延颈望江阴”,切题之“望”。“江阴”,既交待了荀丞所在之地为江南,又暗示了自己辗转飘泊于江北。延颈而望,表现了对家乡和旧友的急切思念,是上文感情发展的必然结果。

  五至十二句,正面写望江所见和感受。

  “乱流灇大壑,长雾匝高林。林际无穷极,云边不可寻”,是望江所见的晚景:无数条水流正杂乱地向巨大的长江汇合聚拢,随着暮色的渐深,夜雾弥漫开来,环绕着两岸无边无际的高大林木,向天边绵延伸展,与落日余霞相接,浑然一体。数句写长江日暮景色,气象雄浑,同时又透出几分黯淡的色彩,和诗人当时的忧愁凄凉心境颇相融合,情在景中,耐人咀嚼。此后诗人继续写望江所见,由无生命的林木、云雾转到有生命的禽鸟,“惟见独飞鸟,千里一扬音”,日落云归,暮色苍茫,鸟兽皆已回归巢穴,可此时却仍有孤鸟独飞,怆然长鸣。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连翩浮想。曹植《杂诗》之一说:“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首慕远人,愿欲托遗音。”此诗二句暗用其意,孤鸟哀鸣,犹云游子的悲鸣,都是在“求其友声”(《诗·小雅·伐木》语)。这就自然过渡到下二句。“推其感物情,则知游子心。”诗人由孤鸟独飞,进而推想到和它命运类似的自己,从而表现出了对故乡的怀念和对旧友的无限思慕。

  十三至十六句,切题之“赠荀丞”。“君居帝京内”,转入赠友正题,交待荀丞及其所居地点乃京都建康。“高会日挥金”,写荀丞的优越处境:日日置酒高会,挥金如土。元嘉末,荀万秋在京任尚书左丞,是当时执政的徐湛之一派中的重要人物,《宋书·徐湛之传》载湛之豪奢,“伎乐之妙,冠绝一时”,“以肴膳、器服、车马相尚”,荀赤松的生活,恐怕亦复如此。

  结尾二句则承此而说,谓荀丞只顾自己享受,却不知道失群离居的故友,面对着江心即将沉没的一轮夕阳,正在长吁短叹呢。这二句感叹荀丞不能援手于自己,有希望得到朋友帮助之意。而态度则不卑不亢,显示了诗人人格的自尊。

  此诗由日暮而引起的恋土怀乡发端,进而转到望江,又由望江的所见引至的怀乡慕友,过渡自然,层次清楚。结句“景沉”,又照应开头的“薄暮”,首尾呼应,形成整体和谐的美。暗用前人诗句而不露痕迹,含义深刻而不隐晦难读。采用比物象征手法,以独飞鸟拟孤独飘泊的游子,表现也很有形象感。此外,此诗遣词造句精炼警策,如“日落岭云归”,“乱流灇大壑,长雾匝高林”都是典型的例子,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

参考资料:
1、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774-775页

luòwàngjiāngzèngxúnchéngshī

bàozhào nánběicháo 

rén zēngshēn 
luòlǐngyúnguī yánjǐngwàngjiāngyīn 
luànliúcóng chánggāolín 
línqióng yúnbiānxún 
wéijiànfēiniǎo qiānyángyīn 
tuīgǎnqíng zhīyóuxīn 
jūnjīngnèi gāohuìhuījīn 
niànqún jiēliànjǐngchén 
川上常极目,世情今已闲。
川上¹常极目,世情今已闲。
注释:¹川上:指黄河。《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去帆带落日,征路随长山。
去帆带落日,征路随长山。
亲友若云霄,可望不可攀。
亲友若云霄,可望不可攀。
于兹任所惬,浩荡风波间。
于兹任所惬,浩荡风波间。
清晨泛中流,羽族满汀渚。
清晨泛中流,羽族满汀渚¹
注释:¹汀渚:水边陆地和水中小岛。
黄鹄何处来,昂藏寡俦侣。
黄鹄何处来,昂藏¹寡俦侣。
注释:¹昂藏:轩昂,高峻。
飞鸣无人见,饮啄岂得所。
飞鸣无人见,饮啄岂得所。
云汉尔固知,胡为不轻举。
云汉尔固知,胡为不轻举。
野人头尽白,与我忽相访。
野人¹头尽白,与我忽相访。
注释:¹野人:田野中的人,平民;诗中所写的老年钓者,实际上是个隐士。
手持青竹竿,日暮淇水上。
手持青竹竿,日暮淇水上。
虽老美容色,虽贫亦闲放。
虽老美容色,虽贫亦闲放¹
注释:¹闲放:闲散疏放。
钓鱼三十年,中心无所向。
钓鱼三十年,中心无所向。
南登滑台上,却望河淇间。
南登滑台¹上,却望河淇间。
注释:¹滑台:在现河南滑县东北。《元和郡县志》:河南道滑州“其城在古滑台,甚险固”。
竹树夹流水,孤城对远山。
¹树夹流水,孤城²对远山。
注释:¹竹:《英华》、活字本、四库本均作“行”。²城:《英华》作“村”。
念兹川路阔,羡尔沙鸥闲。
念兹川路阔,羡尔沙鸥闲。
长想别离处,犹无音信还。
长想¹别离处,犹²无音信还。
注释:¹长想:《英华》作“遥忆”。²犹:《英华》作“独”;四库本注:“一作独”。
东入黄河水,茫茫泛纡直。
东入黄河水,茫茫泛纡¹直。
注释:¹纡(yū):弯曲。
北望太行山,峨峨半天色。
北望太行山,峨峨¹半天色。
注释:¹峨峨:山高。
山河相映带,深浅未可测。
山河相映带,深浅未可测。
自昔有贤才,相逢不相识。
自昔有贤才,相逢不相识。
秋日登滑台,台高秋已暮。
秋日登滑台,台高秋已暮。
独行既未惬,怀土怅无趣。
独行既未惬,怀土怅无趣。
晋宋何萧条,羌胡散驰鹜。
晋宋何萧条,羌胡散驰鹜。
当时无战略,此地即边戍。
当时无战略,此地即边戍¹
注释:¹此地即边戍:东晋、南北朝刘宋时,经常于黄河南岸滑台一带交战。如398年(东晋安帝隆安年二年),慕容德自邺南徙滑台,号南燕。410年(义熙六年),南燕为刘裕的北伐军所灭。431年(宋文帝元嘉八年),檀道济北伐失利,滑台陷于北魏。
兵革徒自勤,山河孰云固。
兵革徒自勤,山河孰云固。
乘闲喜临眺,感物伤游寓。
乘闲喜临眺,感物伤游寓¹
注释:¹游寓:漂泊无定的寄旅生涯。
惆怅落日前,飘飖远帆处。
惆怅落日前,飘飖远帆处。
北风吹万里,南雁不知数。
北风吹万里,南雁不知数。
归意方浩然,云沙更回互。
归意方浩然,云沙更回互¹
注释:¹回互:天地互相连接。下句从天上的云、河滩的沙着笔,与上句浩然归意构成强烈对比。
乱流自兹远,倚楫时一望。
乱流自兹远,倚楫时一望。
注释:倚楫:扶着船桨。
遥见楚汉城,崔嵬高山上。
遥见楚汉城¹,崔嵬²高山上。
注释:¹楚汉城:指广武二城,在荥阳敖仓西三皇山上,两城相距二百多步,中间隔着深涧,刘邦与项羽曾在此对阵相语。²崔嵬:高峻的样子。
天道昔未测,人心无所向。
天道昔未测,人心无所向¹
注释:¹天道二句:意为天道难测,民心无所归顺。
屠钓称侯王,龙蛇争霸王。
屠钓称侯王¹,龙蛇²争霸王。
注释:¹屠钓称侯王:樊哙以屠狗为业,后赐爵列侯;韩信钓于淮阴城下,后被封为齐王。²龙蛇:喻刘邦与项羽。
缅怀多杀戮,顾此生惨怆。
缅怀多杀戮,顾此生¹惨怆。
注释:¹生:活字本、四库本均作“增”。
圣代休甲兵,吾其得闲放。
圣代¹休甲兵,吾其得闲放。
注释:¹圣代:指唐朝。
兹川方悠邈,云沙无前后。
兹川¹方悠邈²,云沙无前后。
注释:¹兹(zī)川:兹,这,此;川,河。²邈:《英华》作“悠”。邈(miǎo),遥远。
古堰对河壖,长林出淇口。
古堰¹对河壖,长林出淇口²
注释:¹堰:《英华》作“塔”;壖:即堧(ruán),河边空地。²淇口:淇河入黄河处。
独行非吾意,东向日已久。
独行非吾意,东向¹日已久。
注释:¹向:《英华》注:“集作南。”
忧来谁得知,且酌尊中酒。
忧来谁得知,且酌尊¹中酒。
注释:¹尊:同“樽”。
朝从北岸来,泊船南河浒。
朝从北岸来,泊船南河浒¹
注释:¹南河浒:浒,水边地。“南河”,《英华》作“河南”。
试共野人言,深觉农夫苦。
试共野人言,深觉农夫苦。
去秋虽薄熟,今夏犹未雨。
去秋虽薄熟,今夏犹未雨。
耕耘日勤劳,租税兼舄卤。
耕耘日勤¹劳,租税兼舄卤²
注释:¹日勤:《英华》作“自劬”。²舄卤(xièlǔ):盐碱地 。
园蔬空寥落,产业不足数。
园蔬空寥落¹,产业²不足数。
注释:¹空寥落:“空”,《英华》作“定”,注:“《诗选》作空。”²产业:土地。
尚有献芹心,无因见明主。
尚有献芹¹心,无因²见明主。
注释:¹献芹:向皇帝进献嘉言,典出《列子·杨朱篇》。²无因:没有办法。
茫茫浊河注,怀古临河滨。
茫茫浊河¹注,怀古临河滨。
注释:¹浊河:即黄河。
禹功本豁达,汉迹方因循。
禹功本豁达¹,汉迹方因循²
注释:¹豁达:豁然开大的样子。²汉迹方因循:汉朝循禹之道治水。因循,依旧法而不改。
坎德昔滂沱,冯夷胡不仁。
坎德¹昔滂沱,冯夷²胡不仁。
注释:¹坎德:《易经》有坎卦,坎为水,为沟渎;滂沱,大雨不断。²冯夷:河伯名。河伯,黄河水神,也叫河神。汉武帝塞瓠子决河,作歌说:“为我谓河伯兮胡不仁?”
激潏陵堤防,东郡多悲辛。
激潏陵堤防¹,东郡²多悲辛。
注释:¹激潏陵堤防:潏(yù),大水涌流。陵,侵越。“激”,活字本、四库本均作“渤”。²东郡:汉时河决瓠子,地在东郡,今河南滑县。
天子忽惊悼,从官皆负薪。
天子忽惊悼,从官皆负薪¹
注释:¹从官皆负薪:武帝令将军以下砍淇园竹为楗,中塞以草,用土石填决口。
畚筑岂无谋,祈祷如有神。
¹筑岂无谋,祈祷如有神。
注释:¹畚:运土工具。
宣房今安在,高岸空嶙峋。
宣房¹今安在,高岸空嶙峋²
注释:¹宣房:武帝塞黄河之口后筑宫其上,名为宣房宫。²“高岸”句注:《英华》、四库本此句下尚有下一首开头四句,即“我行倦风湍,辍棹将问津。空传歌瓠子,感慨独愁人”。
我行倦风湍,辍棹将问津。
我行倦风湍¹,辍棹将问津。
注释:¹“我行”句注:《英华》、四库本均以“孟夏”句为此首开头。辍棹将问津:意谓诗人要黄河泛舟时间既久有此疲倦,于是停下船来找渡口歇息。
空传歌瓠子,感慨独愁人。
空传歌瓠子¹,感慨独愁人。
注释:¹歌瓠子:汉武帝在滑台成塞河大功时曾作《瓠子之歌》。
孟夏桑叶肥,秾阴夹长津。
孟夏¹桑叶肥,秾阴²夹长津。
注释:¹孟夏:夏季的第一个月,农历四月。²秾阴:《英华》作“蒙蒙”。秾(nóng),花木繁盛。
蚕农有时节,田野无闲人。
蚕农有时节,田野无闲人。
临水狎渔樵,望山怀隐沦。
临水狎渔樵¹,望山怀隐沦。
注释:¹樵:《英华》作“商”。
谁能去京洛,憔悴对风尘。
谁能去京洛,憔悴对风尘。
朝景入平川,川长复垂柳。
朝景入平川,川长复垂柳。
遥看魏公墓,突兀前山后。
遥看魏公墓¹,突兀前山后。
注释:¹魏公墓:隋末李密起义,众推为王,号魏公。其墓在黎阳山南。地在今河南浚县东南。
忆昔大业时,群雄角奔走。
忆昔大业¹时,群雄角奔走。
注释:¹大业:隋炀帝年号,605—618年。
伊人何电迈,独立风尘首。
伊人何电迈¹,独立风尘首。
注释:¹伊人何电迈:伊人指李密;电迈,言其迅疾。《宋书·孔凯传》:“铁骑连群,风驱电迈。”
传檄举敖仓,拥兵屯洛口。
传檄举敖仓¹,拥兵屯洛口。
注释:¹传檄举敖仓:李密命祖君彦移檄郡县,指斥炀帝十罪;敖仓,秦朝粮仓,这里指隋朝的回洛仓,在河南孟津县东。
连营一百万,六合如可有。
连营一百万,六合如可有。
方项终比肩,乱隋将假手。
方项终比肩,乱隋将假手。
力争固难恃,骄战曷能久。
力争固难恃,骄战曷能久。
若使学萧曹,功名当不朽。
若使学萧曹,功名当不朽。
皤皤河滨叟,相遇似有耻。
皤皤¹河滨叟,相遇似有耻。
注释:¹皤皤(pópó):老人须发变白。有耻:《论语·子路》:“行 己有耻。”先哲圣贤立身做人一个重要标准和境界。孟子:“人不可以无耻”、“耻之于人大矣”。康有为:“风俗之美,在养民知耻。”“人之有所不为,皆赖有耻心。”
辍榜聊问之,答言尽终始。
辍榜¹聊问之,答言尽终始。
注释:¹辍榜:即停船。榜:通舫。
一生虽贫贱,九十年未死。
一生虽贫贱,九十年未死。
且喜对儿孙,弥惭远城市。
且喜对儿孙,弥惭远城市。
结庐黄河曲,垂钓长河里。
结庐黄河曲,垂钓长河里。
漫漫望云沙,萧条听风水。
漫漫望云沙,萧条听风水。
所思强饭食,永愿在乡里。
所思强饭食,永愿在乡里。
万事吾不知,其心只如此。
万事吾不知,其心只如此。

  第一首:此诗作为组诗首篇,有“小序”作用。大意是:诗人要从淇水上游的隐居地南渡黄河到梁宋一带去,虽然在黄河边放眼远望的时候很多,但此次一路跋涉,面对长河落日,感慨于背井离乡,与亲友天隔一方,心里别有一番滋味。他决心继续漂泊天下。

  第二首:作者渡黄河见汀渚满眼小鸟中,一只高洁轩昂的黄鹄,它的惊人之飞鸣尚不为人所认识,但它不屑于与众鸟一起争食,并不急于展示一飞冲天的资质和才能。托物言志,黄鹄就是尚未发达的诗人自己。

  第三首:作者接待一位老年隐士的来访,这位隐士三十年来在淇河以垂钓谋生,生活清贫但心绪坦然。头发全白但容颜美好。

  第四首:前四句写黄河、尤其是淇河两岸的秀美景色。满眼是翠竹大树,水流汩汩,孤城远山。后四句写诗人对路途遥远和与亲友久别的憾恨之情。

  第五首:作者渡黄河时眺望彼岸山川大势。首二句写泛舟黄河。中四句写黄河北岸太行山耸入云天,与黄河相映成趣;山之高峻与水之深险形成对比。末二句抒发渴望见到江湖贤才。

  第六首:旅途登滑台,既抒发离忧,又触景怀古,对东晋、刘宋国势不振,北方异族入侵表示感慨,实际上寄寓著作者对当时唐代边防的关切。

  第七首: 此诗写逆黄河水流而上在荥阳一带观看楚汉相争旧迹的感受,表现了诗人厌恶战乱、向往和平的思想感情。

  第八首:唐代黄河流经滑州,淇水流入黄河。《元和郡县志》谓滑州白马县“黄河去外城二十步”。此诗写作者泛舟黄河眺望北岸淇水入河口所见,特写在平旷的淇滨土地上长满了高大的树木。

  第九首:此诗分三部分:前四句是作者的自述,写行程路线及最突出感受,自北而南,满目情形大体相似,可见“农夫苦”已成普遍现象;中六句是农民诉苦,具体描述农夫之苦况,除日日劬劳之外,再加天旱、租税之双重灾难,无所收获也就是必然的了;末二句自抒怀抱,虽有良策拯民,却无由上达,于无奈中显出强烈的民胞精神与失志之愤,表达了作者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自己欲救无门的愤懑心情。高适能于盛世背后发现严重的社会问题,这样的题材,在盛唐诗人中大约以此篇为最早。此诗在艺术上全用白描。叙事、写景、抒情融于一体,语言自然朴素,不加藻饰;真情真景,如在眼前。其次,感情极为深沉凝重。既有“深觉农夫苦”的猛烈迸发,又有叙事中的深沉悲痛,还有报国无门的愤懑不平。总之,诗人忧国忧民之情无不一以贯之。

  第十首:作者泛舟黄河经瓠子决口(在今滑县)时凭吊汉帝治河功绩所作,高适以大禹比武帝,讴歌武帝在黄水决口瓠子时,督率军民斩竹塞口,功成滑台,千古留名。

  第十一首:此诗写初夏时节诗人在滑台泊舟时所见淇水入河口一带景色:淇水两岸桑树成行,蚕农们都在忙着采摘桑叶。诗人在水边与打鱼、砍柴的聊天,怀念先前的隐居生活。

  第十二首:此诗写诗人弃船登岸,在黎阳山一带徜徉,怀念隋末农民起义领袖李密生前业绩。对李密首举义旗、动摇隋朝根基的功勋给予充分肯定,对他缺乏智谋、未成王侯之业表示惋惜。

  第十三首:此诗写高适在黄河边结识的一位高龄渔者,赞扬了他自食其力、与世无争的高尚情操。

夏律昨留灰,秋箭今移晷。
夏律昨留灰,秋箭今移晷。峨嵋¹岫初出,洞庭波渐²起。
注释:¹嵋:《英华》作“眉”。²渐:活字本作“惭”,误。
峨嵋岫初出,洞庭波渐起。
桂白发幽岩,菊黄开灞涘。运流方可叹,含毫属微理。
桂白发幽岩,菊黄开灞涘。
桂白发幽岩,菊黄开灞涘。
运流方可叹,含毫属微理。
运流方可叹,含毫属微理。

qiū--shìmín

xiàzuóliúhuīqiūjiànjīnguǐéméixiùchūchūdòngtíngjiàn

guìbáiyōuyánhuángkāiyùnliúfāngtànhánháoshǔwēi

董毅夫名钺,自梓漕得罪,罢官东川,归鄱阳,过东坡于齐安。怪其丰暇自得,余问之。曰:“吾再娶柳氏,三日而去官。吾固不戚戚,而优柳氏不能忘怀于进退也。已而欣然,同忧共若处富贵,吾是以益安焉。”命其侍儿歌其所作《满江红》。嗟叹之不足,乃次其韵。
董毅夫¹名钺,自梓(zǐ)²得罪,罢官东川³,归鄱(pó),过东坡于齐安。怪其丰暇(xiá)自得,余问之。曰:“吾再娶柳氏,三日而去官。吾固不戚(qī),而优柳氏不能忘怀于进退也。已而欣然,同忧共若处富贵,吾是以益安焉。”命其侍儿歌其所作《满江红》。嗟(jiē)叹之不足,乃次其韵。
注释:¹董毅夫:名钺(yuè),又名毅夫。德兴(江西省乐安县)人。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进士。²梓漕:梓州(今四川中江县东南)转运副使。漕:本是管水路运输的官,这里代指地方转运使职。³东川:今四川东部,宋时梓州所在地。⁴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⁵齐安:黄州。南朝的齐朝设齐安郡,隋开皇五年(585)改为黄州。⁶怪其丰暇自得:惊怪董心情宽阔闲暇。⁷戚戚:忧愁,悲伤,急促的样子。⁸进退:代指升官和降职。
忧喜相寻,风雨过、一江春绿。巫峡梦、至今空有,乱山屏簇。何似伯鸾携德耀,箪瓢未足清欢足。渐粲然、光彩照阶庭,生兰玉。
忧喜相寻¹,风雨过、一江春绿。巫峡梦、至今空有,乱山²屏簇(cù)。何似伯鸾(luán)携德耀,箪(dān)(piáo)³未足清欢足。渐粲(càn)然、光彩照阶庭,生兰玉
译文:忧喜相互延续着,如同风雨一过,满江春色。像楚王巫山之梦醒来,一切都消失了,唯有乱山如屏障般矗立。何东相似,东汉的梁鸿携东妻孟光隐居山中,基本生活资料不足,尚能清欢。天慢慢地明亮起来,东光彩照着阶级、庭院,生出如兰似玉的孩子。
注释:¹忧喜相寻:忧与喜相互转化。²乱山:代指巫山十二峰。³箪瓢,简陋的食具。⁴“渐粲然”二句:祝愿董钺将生优秀儿子。粲然,明亮貌。兰玉,芝兰玉树,喻佳子弟。
幽梦里,传心曲。肠断处,凭他续。文君婿知否,笑君卑辱。君不见周南歌汉广,天教夫子休乔木。便相将、左手抱琴书,云间宿。
幽梦里,传心曲¹。肠断处,凭他续。文君婿²知否,笑君卑辱³。君不见周南歌汉广,天教夫子休乔木。便相将、左手抱琴书,云间宿。
译文:深梦里,吐出内心的声音;极度的难过伤心,任凭它继续下去。卓文君的丈夫司马相如你知道吗?我们耻笑你的品德卑下。你还听不到《周南》中歌咏《汉广》篇的守礼男子,不强求于贤女,天使得《汉广》中的男子休于乔木。于是你们相伴,左手抱琴书,到如云飘一般远离尘世的地方去隐居。
注释:¹心曲:指内心深处或心事。²文君婿:指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文君,西汉前期临邛富人卓王孙之女。³卑辱:卑微屈辱。⁴休乔木:休憩于乔木之上。

  词序点明董“梓漕得罪归鄱阳,过东坡于齐安”的原因,惊讶董视罪罢无事而“丰暇自得”的淡然心情,记录了董续柳氏忧患与共的深情。

  全词主要围绕董柳忧患与共的情缘展开构思,赞颂董不为五斗米折腰及柳氏不因董“梓漕得罪归鄱阳”,“忘怀于进退”的高尚情操。

  上片,由写董的“得罪削籍”一身轻,进入到写致仕后的美好家庭生活。开头六句,就写了两个“忧喜相寻”:一是“三日而去官”的董毅夫“固不成戚”;一是柳氏“忘怀”董毅夫之“进退”而“同忧患”。他们经过了一番“风雨”的打击之后,心情如“一江春绿”,清澈明亮;留下了楚襄王“巫峡梦”醒,身心皆空,过着巫山神女般的仙境生活。接着五句,以东汉伯鸾与德耀同甘共苦、坚贞不渝的情爱和颜回箪食瓢饮不改志的史事,进一层赞颂董毅夫与柳氏过着“清欢”、“粲然”、“光彩”而带着“兰玉”般孩子的恬淡家庭生活。这种生活感情,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而东坡却能体验人微,并能调动各种艺术手段,把它写得富有感染力。

  下片,进一层写董毅夫与柳氏淡然面对人间烦恼,“欣然”、“益安”同“忧患”的人生态度。开头四句,三三排比,锵锵有声。“幽梦里”,吐真言。东坡过着贬居生活,非常寂寞,只有靠虚幻的梦境来求得片时的慰藉。“肠断处”,不理睬,一切听自然。到了“肠断”的境地,真挚之情自不待言。可见他们是志同道合的贤妻良夫。第五、六句又用一典,反衬出董毅夫有情有义,不是“文君婿”司马相如忍受不住贫困而受卓王孙的赐予那样“卑辱”的软骨头。显然,东坡是站在封建传统的观念上来看待司马相如的,不足为训。第七、八、九句引用《诗经·周南·汉广》,“夫子休乔木”意,是说贤女可求,以喻董毅夫有幸地得到孟光般的贤女为妻。东坡反其义而用之,可谓妙笔。最后三句发出衷心祝愿:愿董柳远离尘世,清闲无忧,左右相伴,白头偕老。

  全词,序言和正文互补,如道家常;想象与现实融会,情调浪漫。喻义精当,寓意深刻。五处用典引诗,不落俗套。以典代言,既精炼文字,又准确表意,实为东坡词的一大特色。东坡与家僮建立起一种感情上一拍即合的“朋友”关系,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自己与董毅夫的宦场失意的落泊感。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苏轼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7:693-696
2、 谭新红.苏轼词全集:湖北辞书出版社,2011:148-151

mǎnjiānghóng··yōuxiāngxún--shì

dǒngmíngyuècáozuìguāndōngchuānguīyángguòdōngānguàifēngxiáwènzhīyuēzàiliǔshìsānérguānéryōuliǔshìnéngwàng怀huáijìn退tuìérxīnrántóngyōugòngruòchùguìshìānyānmìngshìérsuǒzuòmǎnjiānghóngjiētànzhīnǎiyùn

yōuxiāngxúnfēngguòjiāngchūn绿xiámèngzhìjīnkōngyǒuluànshānpíngshìluánxié耀yàodānpiáowèiqīnghuānjiàncànránguāngcǎizhàojiētíngshēnglán

yōumèngchuánxīnchángduànchùpíngwénjūn婿zhīfǒuxiàojūnbēijūnjiànzhōunánhàn广guǎngtiānjiàozixiūqiáo便biànxiāngjiāngzuǒshǒubàoqínshūyúnjiān宿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