寮寀招邀胜引多,旷怀真语当弦歌。
联翩逸驾知难及,乞我扁舟著钓蓑。
寮寀招邀胜引多,旷怀真语当弦歌。
联翩逸驾知难及,乞我扁舟著钓蓑。
张镃

张镃

张镃(1153—1221?)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南宋文学家,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 499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
世间无物抵¹春愁²,合³向苍冥(míng)一哭休
译文:世间没有什么事物能抵得过对于春天消逝的忧愁,应当面对苍天痛哭一场才罢休。
注释:¹抵:抵得过。²春愁:对于春天消逝的忧愁。这里指对于国事飘摇、国势衰微的忧愁。³合:应该。⁴苍冥:苍天。一哭休:痛哭一场才罢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四万万人¹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²
译文:四万万人民啊一起痛哭吧,辽阔的远方哪里还有中国的疆土!
注释:¹四万万人:当时中国人口有四万万。四万万,四亿。²神州:战国时驺衍称中国为“赤县神州”。后世用它作为中国的代称。

  这首诗写面对国土被侵、主权旁落的深重民族危机,诗人满怀悲痛和无助,虽身处阳光和煦的春日,仍无法慰藉内心深处的愁绪,诗人忧国忧民,感怀于国家的懦弱与苦难,困惑国家的出路到底在何方,不禁与同胞们一起潸然泪下。全诗风格悲怆苍凉,情感浓烈真挚,闪烁着爱国精神之光。

  《有感一章》这首诗是一首写大忧和大痛的七言绝句。首句“世间无物抵春愁”直抒胸臆,世间没有什么能够抵得了自己的“春愁”,极言自己愁之大、愁之重。“抵”这个动词使后面春愁一词一下子具体化形象化了,并给人无尽的想象。春天本来是充满生机和希望的,但是在一年前的春天,清政府因甲午战争失败而与日本签定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从此,为春天留下了民族耻辱的阴影。当春天再次来临时,这种亡国之恨当然是撕心裂肺、刻骨铭心的。

  第二句“合向苍冥一哭休”,紧承首句,进一步写悲。只有面对苍天,放声痛哭一场才能罢休,然而这“哭”字又不仅仅写悲,因为是向着苍天去哭而不是向隅而泣,那悲必然是悲中有愤。第三句“四万万人齐下泪”,由个人悲转向亿万广大同胞悲,表现的是更大的悲痛。同时也表明了诗人的思想情绪与亿万广大人民是一致的。

  末句“天涯何处是神州”,点明了以上三句所写忧愁和悲痛的原因。在苍茫的大地上,昔日的神州不知到底在何处。被帝国主义瓜分了,这必然使诗人和全国亿万人民痛哭。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国土沦陷、国家危亡的无限忧虑和悲痛,表达了对清王朝腐败无能、卖国求荣的愤慨,但这首诗写忧写痛并不使人沉溺于忧愁和悲痛,而给人一种催人警醒、奋争的潜在力量。直抒胸襟,感情激越,视野广阔,笔力沉重,以反诘收束,更增添了悲痛感慨的力量,这是此诗写作上的特色。

参考资料:
1、 陈长喜.中国历代名诗赏读: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828-829
2、 路则省.爱国主义教育辞典:大连出版社,1991:516-517

yǒugǎn

tántóng qīngdài 

shìjiānchūnchóu xiàngcāngmíngxiū 
wànwànrénxiàlèi tiānchùshìshénzhōu 
白发苍颜,正是维摩境界。空方丈、散花何碍。朱唇箸点,更髻鬟生彩。这些个,千生万生只在。
白发苍颜,正是维摩境界¹。空方丈、散花何碍。朱唇箸(zhù)²,更髻(jì)(huán)生彩³。这些个,千生万生只在。
译文:年老容衰,恰好进入维摩清净无欲无垢的状态。天女在维摩室中散花,室小无任何妨碍。红色口唇似用筷子点画,改变年少时的发髻形态显得更美。这些事,千辈子万辈子的情爱仍在。
注释:¹维摩境界:佛家清净无欲的境界。维摩,维摩诘的略称,佛教菩萨名,对佛法义理修养很深。²箸点:用筷子点上一个圆点。箸,筷子。³髻鬟生彩:形容头发式样美丽。⁴千生万生:千辈子,万辈子;永远。
好事心肠,著人情态。闲窗下、敛云凝黛。明朝端午,待学纫兰为佩。寻一首好诗,要书裙带。
好事心肠,著人情态¹。闲窗下、敛云凝黛²。明朝端午³,待学纫(rèn)兰为佩。寻一首好诗,要书裙带。
译文:热心事业及其胸怀,表现于情感和仪态上。在关闭的窗下,收拢头发,凝聚眉头。明天就是端午,将要编织兰草来佩带。探寻一首好词,要书写在裙带上。
注释:¹著人情态:能打动人的情态。²敛云凝黛:收拢云鬓,凝聚眉头;形容严肃端庄的姿态。³端午:民间节日,在旧历五月初五。⁴纫兰为佩:编织兰草来佩带。屈原《离骚》:“纫秋兰以为佩。”

  上片,词人描写了自己与朝云二人的自然体态与清净的心境。“白发苍颜,正是维摩境界。”词人贬到惠州,已年老容衰;然而他的心地进到了人生的最高境界——维摩清净无欲的境界。值得词人晚年自我欣慰。而朝云呢“空方丈、散花何碍。”她随词人南迁,仍年青貌美,陪伴词人度着贬谪生活。在“方丈”的小天地里学佛,且如同天女散花,与词人一同切磋佛教教义,终有助于词人成为维摩式的心地澄明的佛家人。此等描叙,不是词人的创作虚构,而是他“清净独居一年有半”的真实写照。朝云在他心中是位可爱的女性人物。所以朝云那“朱唇筋点,更髻鬟生彩”的美丽动人的形象仍在他笔下闪光。东坡表明他爱朝云胜于教徒爱教,够虔诚的了,只好又拿出佛教的轮回思想,“千生万生只在”,永远海誓山盟,铭刻于心,付诸诗文。

  下片,回忆美好往昔,祝愿朝云来日健康。“好事心肠,著人情态;闲窗下,敛云凝黛。”“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曾记得,你那乐于助人,成全先生的事业,你那“一生辛勤,万里随从”的宽阔胸怀,就表现在你的高洁的情感与媚人的仪态上。曾记得,“闲窗下”,挑灯伴读,学习佛经,又是那样的“敛云凝黛”,严肃之至,好不欢快。很快,词人从回忆的镜头中化出,回到面对面的梳妆台前。看“明朝端午”,万人欢庆传统佳节。在众多的活动中,词人认为最有意义的是学古人而“佩兰”。屈原在《离骚》中就赞赏“纫秋兰以为佩”的节日服饰。它既能健身芳心,又能给人以审美情趣,所以词人嘱咐朝云“待学纫为佩”,以此让朝云表现出高洁的形象。朝云只觉东坡对自己太好了。不过许多的诗文是言有尽而意无穷,长久的心愿便是要求东坡“寻一首好诗,要书裙带”,作为终身的记念。

  全词写词人对朝云的深情,深化到如佛教徒对待释迦牟尼那样虔诚的程度。涛涛夜话道家常,情思绵绵无尽期,诚可谓“略去洞房之气味,翻为道人之家风。”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编著,苏轼词新释辑评 (下册),中国书店,,第1203-1206页

rénjiāo··huòyúnzèngcháoyún--shì

báicāngyánzhèngshìwéijìngjièkōngfāngzhàngsànhuāàizhūchúnzhùdiǎngènghuánshēngcǎizhèxiēqiānshēngwànshēngzhǐzài

hǎoshìxīnchángzherénqíngtàixiánchuāngxiàliǎnyúnníngdàimíngcháoduāndàixuérènlánwèipèixúnshǒuhǎoshīyàoshūqúndài

圣人去已久,公道缅良难。
圣人去已久,公道缅(miǎn)¹良难。
译文:圣人离开我们已经很久,公道距今遥远确实困难。
注释:¹缅:遥远。
蚩蚩夸毗子,尧禹以为谩。
(chī)¹夸毗(pí)子,尧禹以为谩²
译文:那些浮夸小人纷纷扰扰,连唐尧夏禹都视为欺骗。
注释:¹蚩蚩:纷扰的样子。²谩:欺骗。
骄荣贵工巧,势利迭相干。
骄荣¹贵工巧,势利迭²相干³
译文:骄宠荣耀全凭善于取巧,为了争权夺利交相干犯。
注释:¹骄荣:使骄傲自满。²迭:交互。一作“递”。³干:犯。
燕王尊乐毅,分国愿同欢。
燕王尊乐毅,分国愿同欢。
译文:燕昭王尊奉乐毅为上将,分封昌国情愿同乐共欢。
鲁连让齐爵,遗组去邯郸。
鲁连¹让齐爵,遗组²去邯郸。
译文:鲁仲连辞让掉齐国爵禄,遗弃官印就离开了邯郸。
注释:¹鲁连:鲁仲连,战国时齐人,喜为人排难解纷。鲁,一作“仲”。²遗组:遗弃官印。谓不就官职。
伊人信往矣,感激为谁叹。
伊人信往矣,感激为谁叹。
译文:他们确实已经成为过去,心中感动激发为谁生叹?
爱好由来下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
爱好由来¹下笔难,一诗千改始²心安。
译文:由于爱美求好下笔总是很困难,一首诗总是要反复修改才会心安。
注释:¹由来:自始以来。²始:才。
阿婆还似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
阿婆还似初笄(jī)¹女,头未梳成不许看。
译文:好比年迈的阿婆还如刚刚及笄的女孩,头发未梳好就不许看。
注释:¹初笄:古代女子十五岁,始加笄。
袁枚主张:凡优秀之作,往往是作者千锤百炼,去瑕留璧、一诗千改的劳动成果。

qiǎnxìng

yuánméi qīngdài 

àihàoyóuláixiànán shīqiàngǎishǐxīnān 
āháichū tóuwèishūchéngkàn 

太宗朝,有王著者学右军(王羲之)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帝听政之余,留心笔墨,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遂刻意临学。又以问著,对如初。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矣。”其后,帝笔法精绝,逾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太宗朝¹,有王著者²学右军(王羲之)书,深得其法³,侍书翰(hàn)林。帝听政之余,留心笔墨,数(qiǎn)内侍持书示¹⁰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遂(suì)刻意¹¹¹²学。又以问著,对如初。或¹³询其意,著曰:“书固¹⁴佳矣,若遽(jù)¹⁵称善¹⁶,恐¹⁷帝不复用意矣。”其后,帝笔法¹⁸精绝¹⁹,逾²⁰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²¹²²也。
译文:宋太宗当政的时候有一个叫王著的人学王羲之的书法,理解透了窍门,在翰林院当侍书。皇帝处理政事之余,还注重练书法,多次派遣太监拿自己写的字给王著看,王著书次都认为(宋太宗)还没有学好,太宗就更加专心临摹书法。(宋太宗)又拿了写好的字问王著,王著的回答依然像当初的一样。有人问他的意图,王著说:“虽然(皇上)本来写得很好,但是如果那么快就说(皇上写得)好,恐怕皇上就不会再(对书法)用心。”从那以后,皇帝的书法精妙绝伦,超越前人,世人都认为这是王著对皇上勉励的成果。
注释:¹太宗朝:指宋太宗赵光义(即位后改名赵炅)执政时期。朝,临朝,统治。²者:……的人 。³法:方法,窍门 。⁴听政:处理政务。⁵余:闲暇,多余的时间 。⁶留心:注意,注重 。⁷数:数次、许多次。⁸遣:派遣。⁹内侍:宦官,现称太监。¹⁰示:显示给……看。¹¹刻意:专心。¹²临:临摹。¹³或:有人。¹⁴固:本来。¹⁵遽:马上,立刻。¹⁶善:好。¹⁷恐:担心。¹⁸笔法:此处指书法。¹⁹绝:绝伦。²⁰逾:超过。²¹规:勉励。²²益:更加。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