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郭清蒿翠欲浮,燕泉山水抱城流。娃宫香径终肥腻,谁道苏州胜汝州。
绕郭清蒿翠欲浮,燕泉山水抱城流。娃宫香径终肥腻,谁道苏州胜汝州。

yánshūshíwèizhōuguān--shèngzhòng

ràoguōqīnghāocuìyànquánshānshuǐbàochéngliúgōngxiāngjìngzhōngféishuídàozhōushèngzhōu

葛胜仲

葛胜仲

葛胜仲 (1072~1144) 宋代词人,字鲁卿,丹阳(今属江苏)人。绍圣四年(1097)进士。元符三年(1100),中宏词科。累迁国子司业,官至文华阁待制。卒谥文康。宣和间曾抵制征索花鸟玩物的弊政,气节甚伟,著名于时。与叶梦得友密,词风亦相近。有《丹阳词》。 ▶ 612篇诗文

猜您喜欢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zhuì)玉联珠¹六十年²,谁教冥路作诗仙。
译文:写作诗文的时间足足有六十年,如今也只能去冥界当诗仙了。
注释:吊:哀悼。¹缀玉联珠:指写作诗文。²六十年:指白居易一生创作的时间。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浮云不系¹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译文:你一生兜兜转转居处不定,却以“居易”为名;崇信造化无为而以“乐天”为字。
注释:¹浮云不系:指白居易生活漂泊不定。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童子解吟长恨曲¹,胡儿能唱琵琶篇²
译文:孩童也能看懂《长恨歌》,胡人也能咏唱《琵琶曲》。
注释:¹长恨曲:即白居易所作《长恨歌》。²琵琶篇:即白居易的《琵琶行》。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译文:你的文章天下闻名,我禁不住思念你而愈加难过了。

  首联写白居易文学创作时间之长、贡献之大,并为之赞叹。“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诗篇一开始就对白居易的诗作推崇极高,对诗坛上这颗巨星的陨落表示了深切的惋惜之意。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中经历了漫长的岁月,献出了毕生的精力,现存白居易诗中最早一首是《赋得古原草送别》,为应考习作,作于贞元三年(787),时年十六岁,到会昌六年(846)逝世,时年七十六。其实,据白居易《与元九书》所说,“及五六岁,便学为诗”,则他的诗歌创作活动尚不止六十年。像他这样很小就从事诗歌创作,一生坚持不懈的诗人,在唐代及唐代以前历史上不多见。诗中说“六十年”,满含赞叹之意。特别是以珍珠、美玉来比喻他的诗,不仅对他几十年的创作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而且表示了由衷的赞美。像这样一位成绩斐然的伟大诗人,忽然辞世,叫人万分痛惜。所以下句言“谁教冥路作诗仙?”上一句平平叙起,这一句即以问句承接,其中充满着痛惜的深情,蕴藏着丰富的含义。一方面,表现出作者对老臣的依依不舍之情,自己刚刚即位不久,正要利用万机之暇,来和这位敬仰已久的老诗人切磋诗艺,谁知道竟然来不及见面,就奄然去世了。“谁教”二字,饱含着对突然逝世的惊愕,和对老臣的无限爱惜。另一方面作者也隐然以白居易的知音自命,表现出对其理解和爱护。

  中间两联,作者从老诗人的思想性格和诗歌成就两方面评价。“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这一联着重赞扬白居易不计名利、随遇而安、乐观豁达的思想性格。上一句使人联想到白居易年轻时谒见成名诗人顾况的情景,同时也使人联想到诗人一生多次遭贬、坎坷终生的情景,他像浮云一样,飘然不定,但又无处不悠然自得,专心从事诗歌创作。下一句接着说,造成这样的原因是因为他认识到“无为”是自然的规律,以“乐天”为字自勉。“无为”“知足”思想,是道家思想的核心,也是李唐王朝极力提倡的思想。

  尾联则进一步直接表达了作者对白居易的器重、难以割舍和对白居易去世的无比悲怆之情。这是在颈联基础上的更进一步,“文章已满行人耳”,白居易的诗如风一般流行,与行人形影不离:你只要出行在外,就能听到吟诵白诗的声音。而作者听到吟诵之声,就会牵动起思念白居易的感情,内心充满无比悲伤与哀痛。

  此诗为唐宣宗悼念白居易之作。诗中高度概括了白居易的创作历程,尤其用“童子解吟”和“胡儿能唱”,点出了白居易诗歌创作的风格及特点,用“已满行人耳”来形象地表明白居易之作品的影响及被欢迎的程度。此外,诗中还流露出作者对白居易之死的惋惜和伤感,这也是其性格和重视文学家的一种具体表现。同时诗中还反映出作者对白居易文学主张的认同。

参考资料:
1、 肖占鹏.隋唐五代文艺理论汇编评注.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5:1072
2、 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2012:1411

diàobái--chén

zhuìliánzhūliùshíniánshuíjiàomíngzuòshīxiān

yúnmíngzàohuàwèitiān

tóngzijiěyínzhǎnghènérnéngchàngpiān

wénzhāngmǎnxíngréněrqīngchuàngrán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老子》
知人者智¹,自知者明²;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³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老子》
译文:了解别人的人聪明,了解自己的人圣明。能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能战胜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强大。知道满足的人就是富人。确定不移、竭力实行的人有意志。不丧失本分的人能够长久,死而不朽的人才是真正的长寿。
注释:¹智:聪明。²明:圣明。³强行:坚持不懈。⁴死而不亡:肉体死亡,“道”仍然存在。⁵寿:长寿。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tiáo)(dì)¹作佳期。
译文:恐怕是仙人们喜欢别离,所以才叫人们长时间盼望相会的日期。
注释:辛未:唐宣宗大中五年(851)。²迢递:遥远的样子。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由来碧落¹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²
译文:从来上天布满彩霞直垂银河畔,岂必硬作等待那金风四起玉露凝成之时?
注释:¹碧落:道教语谓天界,这里指天空。²金风玉露时:指秋天牛郎织女相会之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
清漏¹渐移相望久,微云²未接过来迟。
译文:清辉随着时间的推移长时相望已久,接织女过河的微云恰恰涌现得迟。
注释:¹清漏:古代以漏壶滴漏计时,夜间清晰之滴漏声曰“清漏”。²微云:天河中的云彩。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岂能无意酬(chóu)¹乌鹊,惟与蜘蛛乞巧²丝。
译文:怎么会忘记不酬谢填河以渡的乌鹊,单给蜘蛛的偏爱向它乞求巧丝。
注释:¹酬:谢。乌鹊:相传农历七月七日,乌鹊搭成鹊桥渡牛郎织女相会。²乞巧:农历七月七日晚,妇女在院中陈设瓜果,向织女星祈祷,请她帮助她们提高刺绣缝纫的技巧。《荆楚岁时记》称“有嬉子网于爪上者则以为得巧”。嬉子是蜘蛛的一种。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是借牛郎织女故事发端,表现人与人遇合的困难。牛郎织女的故事是在中国长期流传的美好传说。传说中的牛郎织女两颗星宿隔着天河相望,每隔一年时间才能在七月初七的夜晚在乌鹊搭成的桥上相会一次。二人的阻隔本是在外来势力的强压下才形成的,但诗人却翻陈出新,说恐怕是神仙们爱好别离,才故意将相会的时期安排得这么远。从这两句诗中,可以隐约地体察到诗人的这种心情:他和令狐绹的隔膜已经很久,此次进京又经过了许多周折,费了许多唇舌。现在才渐渐有了转机,所以他觉得时间太长,但必定算有了希望,这便是“迢递作佳期”的含义,语中微露喜悦之情又暗寓自我调侃的意味。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作金风玉露时。”二句说,佳人的相会作经过耐心的等待,需作在一定的良辰里才能实现。前句表地点,后句指时间。“金风”表明时间为秋季,暗合七月在初秋之义。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描绘双方盼望相会时的焦急心情。“渐移”表现嫌时间过得太慢。这两句诗是说,二人急切地盼望着相会时刻的到来,可是那漏壶中的刻箭却移动得非常缓慢,他们焦灼地相望了很久很久,然而那些连接两岸的云气尚未接通,所以他们迟迟也未能过河相会。这两句诗曲折地表现出作者在获得补太学博士的职务后,希望再有新的提升,还在焦急地渴盼着。张采田解释这两句诗说“属望尚奢”,是有道理的。

  最后两句内容含量更大,思想感情也比较复杂。诗人在这里又拈出七夕的故事与习俗。这两句诗的表面意思是说,牛郎织女得以相会,怎么能不想作报答乌鹊架桥的功德呢?但是为了心灵手巧,人们还是向蜘蛛乞求,希望它把丝套在瓜果上以带来巧慧。若再加以解析的话,前句是借用乌鹊填河成桥以渡织女的故事来暗喻自己是通过令狐绹的引荐搭桥才谋得官职的,对此事当然有心意作感激报答其恩德。后句一转,意谓尽管如此,但我所得到的仅仅是个微不足道的职位,只有再作别的打算了。联系李商隐后来的行踪,这两句诗的语意就更明白了。补太学博士后不久,李商隐就离开此职,到由河南尹改镇东蜀的柳仲鄄幕府中任节度书记,十月改判上军,不久又升任检校工部郎中。这便可证明李商隐对令狐绹的举荐虽有一定的感激之情,但对其职位并不满意。他可能当时已在另寻出路,开始向“蜘蛛乞巧丝”了。

    此诗的表现方法非常高明。诗人即事即景抒情,将有关节日的传说、习俗与自己的处境、思想感情巧妙地揉合在一起,借彼言此,既是彼又是此,使二者妙合无垠、浑然一体。从表面意义来看,诗人是在写“七夕”节日的情景,从古老的传说故事到一直延续的民间风俗乃至于当时的客观景象都概括了进去。若仔细品味,诗人在这形象的描述中又寄托了很深的寓意,将自己当时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含蓄地倾述出来,缠绵委婉,余味无穷,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另外,诗人利用谐音双关的手法,用“巧丝”来谐“巧思”,也增加了此诗的情趣。

参考资料:
1、 宋绪连.三李诗鉴赏辞典: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1030-1032

xīnwèi--shāngyǐn

kǒngshìxiānjiāhǎobiéjiàotiáozuòjiā

yóuláiluòyínpànyàojīnfēngshí

qīnglòujiànxiāngwàngjiǔwēiyúnwèijiēguòláichí

néngchóuquèwéizhīzhūqiǎo

白若白鹭鲜,清如清唳蝉。
白若白鹭鲜¹,清如清唳蝉。
译文:白鹭鲜白如雪,蝉鸣清厉如哭泣。
注释:¹白鹭鲜:白鹭之羽毛。《隋书·食货志》:“是岁翟雉尾一值十缣,白鹭鲜半之。”清唳蝉:古人认为蝉只“饮露而不食”,故曰“清”。
受气有本性,不为外物迁。
受气有本性,不为外物迁。
译文:那就是遗传决定本性,不为外界的影响变迁。
饮水箕山上,食雪首阳颠。
饮水箕山上,食雪首阳颠。
译文:许由在箕山上饮水隐居,夷齐隐居在首阳山颠食雪。
回车避朝歌,掩口去盗泉。
回车避朝歌¹,掩口去盗泉。
译文:墨子回车避开朝歌之地,孔子虽渴,面临盗泉却掩口而去。
注释:¹朝歌:殷封王国都。《汉书·邹阳传》:“邑号朝歌,墨子回车。”《淮南子》:“墨子非乐,不入朝歌。”
岧峣广成子,倜傥鲁仲连。
岧峣广成子,倜傥鲁仲连。
译文:高洁傲岸的广成子,风流倜傥的鲁仲连,各有各的个性。岧峣:山高峻貌。此形容人的品格高远。
卓绝二公外,丹心无间然。
卓绝二公外¹,丹心无间然²
译文:管宁卓绝海内,无人可与比拟,忠心无间。
注释:¹外:犹言“内中”。²间然:《论语·泰伯》:“禹,吾无间然矣。”《正义》:“间谓间厕……言己不复能间厕其间也。”
昔攀六龙飞,今作百炼铅。
昔攀六龙飞,今作百炼铅¹
译文:我往昔也曾经攀六龙而飞,如今却作百炼仙丹。
注释:¹百炼铅:王琦注:“百炼铅言其柔,铅性不能刚,经百炼则益柔矣。”
怀恩欲报主,投佩向北燕。
怀恩欲报主,投佩¹向北燕。
译文:也曾经满怀报主龙恩的愿望,独自投军北燕苦寒之地。
注释:¹投佩:谓去官。佩:指官吏衣带上的饰物。
弯弓绿弦开,满月不惮坚。
弯弓绿弦开,满月¹不惮坚。
译文:开拉弯弓绿弦,圆如满月,不惧弓强。
注释:¹满月:指拉满弓。
闲骑骏马猎,一射两虎穿。
闲骑骏马猎,一射两虎穿。
译文:闲暇骑骏马狩猎,一箭射穿两只老虎。
回旋若流光,转背落双鸢。
回旋若流光,转背落双鸢。
译文:身体回旋快如流光,转背一射,双鹰坠落。
胡虏三叹息,兼知五兵权。
胡虏三叹息,兼知五兵权。
译文:胡人看了也三叹不如,何况我还熟悉五兵尚书的权谋。
枪枪突云将,却掩我之妍。
枪枪¹突云将²,却掩我之妍。
译文:那些将军却妒忌得很,千方百计贬低我。
注释:¹枪枪:一作“鎗鎗”,象声词。²突云将:犹云猛将。
多逢剿绝儿,先著祖生鞭。
多逢剿绝儿¹,先著祖生鞭。
译文:相逢多是剿绝儿,我却闻鸡起舞,快马也早早加鞭。
注释:¹剿绝儿:安旗等注:“剿绝儿,或剿儿,即健儿。《乐府诗集》横吹曲辞《幽州马客吟》:‘快马常苦瘦,剿儿常苦贫。’”
据鞍空矍铄,壮志竟谁宣。
据鞍空矍铄,壮志竟谁宣¹
译文:驰骋鞍马之上,矍铄清俊一老翁,壮志对谁言?
注释:¹宣:倾诉。
蹉跎复来归,忧恨坐相煎。
蹉跎复来归,忧恨坐¹相煎。
译文:岁月蹉跎,又复归来,心中忧恨相煎。
注释:¹坐: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坐,甚辞,犹深也,殊也。……坐相煎,犹云殊相逼也。”
无风难破浪,失计长江边。
无风难破浪¹,失计长江边。
译文:无风难以破浪,后来又曾经在长江边失策入了永王的幕府。
注释:¹破浪:《宋书·宗悫传》:“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危苦惜颓光,金波忽三圆。
危苦惜颓光,金波¹忽三圆。
译文:危苦时刻更珍惜老年时光,来这里已经有三个月了。
注释:¹金波:指月光。
时游敬亭上,闲听松风眠。
时游敬亭上,闲听松风眠。
译文:时时上敬亭山游玩,闲来就听松风而眠。
或弄宛溪月,虚舟信洄沿。
或弄宛溪月,虚舟信洄沿。
译文:或者去宛溪弄月,任小舟随着溪流飘荡。
颜公二十万,尽付酒家钱。
颜公二十万,尽付酒家钱¹
译文:我也常常收人钱财,但是如颜延之送二十万给陶渊明一样,我全部给了酒家。
注释:¹“颜公”二句:《宋书·陶潜传》:“先是,颜延之在寻阳,与陶潜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日日造潜,每往必酣饮至醉。临去,留二万钱与潜。潜悉送酒家,稍就取酒。”
兴发每取之,聊向醉中仙。
兴发每取之,聊向醉中仙¹
译文:高兴了就到酒店取它几罐,醉了,就是神仙。
注释:¹仙:全诗校:“一作眠。”
过此无一事,静谈秋水篇。
过此无一事,静谈秋水篇¹
译文:除此别无一事,有时也静静谈论《秋水篇》。
注释:¹秋水篇:《庄子》篇名。
君从九卿来,水国有丰年。
君从九卿来,水国有丰年。
译文:你从中央机关来,刚好这水国今年是丰收年。
鱼盐满市井,布帛如云烟。
鱼盐满市井,布帛如云烟。
译文:鱼盐充盈市场,布帛多如云烟。
下马不作威,冰壶照清川。
下马¹不作威,冰壶²照清川。
译文:你下马不作威福,宛如冰壶照耀清川。
注释:¹下马:指初到任。²冰壶:《文选》鲍照《白头吟》“清如玉壶冰”李周翰注:“玉壶冰,取其洁净也。”此处形容宇文太守为政清明。
霜眉邑中叟,皆美太守贤。
霜眉邑中叟,皆美太守贤。
译文:辖区内的白眉老翁,都赞美你这个太守贤明。
时时慰风俗,往往出东田。
时时慰风俗,往往出东田¹
译文:你时时出衙门慰问风俗,常常去看看农田。
注释:¹东田:谢朓为宣城太守,有《游东田》诗。
竹马数小儿,拜迎白鹿前。
竹马¹数小儿,拜迎白鹿²前。
译文:几个骑竹马的小儿,拜迎在你骑的白鹿之前。
注释:¹竹马:用郭伋事。²白鹿:《太平御览》卷九0六引谢承《后汉书》:“郑弘为临淮太守,行春,有两白鹿随车夹毂而行。弘怪问主簿黄国:‘鹿为吉凶?’国拜贺曰:‘闻三公车幡画作鹿,明府当为宰相。’后弘果为太尉。”
含笑问使君,日晚可回旋?
含笑问使君,日晚可回旋?
译文:我含笑问使君你,这么晚了,还回家吗?
遂归池上酌,掩抑清风弦。
遂归池上酌,掩抑清风弦。
译文:要不咱们就去池塘边喝它几盅,琴声就低调一点,不干扰邻居百姓。
曾标横浮云,下抚谢脁肩。
曾标¹横浮云,下抚谢脁肩。
译文:你高洁如浮云, 可与谢脁比肩。
注释:¹曾标:萧士赘注:“曾标,言其标致之高也。”谢朓《郡内高斋闲望答吕法曹诗》:“已有池上酌,复此风中琴。”
楼高碧海出,树古青萝悬。
楼高碧海出,树古青萝悬。
译文:楼阁高出碧海,古树悬挂青萝藤。
光禄紫霞杯,伊昔忝相传。
光禄¹紫霞杯,伊昔忝相传。
译文:你以前赠送给我的光禄紫霞杯,一直认为收下它很惭愧。
注释:¹光禄:瞿蜕园、朱金城注:“颜延年官终金紫光禄大夫,后人称为颜光禄。李白以陶潜自比,而以宇文比颜,故云‘伊昔吞相传。’”
良图扫沙漠,别梦绕旌旃。
良图扫沙漠,别梦绕旌旃。
译文:也曾经有良图扫清沙漠,归来别梦绕旌旗。
富贵日成疏,愿言杳无缘。
富贵日成疏,愿言杳无缘。
译文:富贵的愿望已经淡薄,曾经发过的誓愿看来不容易实现。
登龙有直道,倚玉阻芳筵。
登龙有直道,倚玉阻芳筵。
译文:登龙庭有直道,青云也可直上,但是总有宵小做对。
敢献绕朝策,思同郭泰船。
敢献绕朝策,思同郭泰船。
译文:曾经敢于献兴国良策,也有过李膺同郭泰一起乘船的风光。
何言一水浅?似隔九重天。
何言一水浅?似隔九重天。
译文:有时候一水之浅却似隔了九重天。
崔生何傲岸,纵酒复谈玄。
崔生何傲岸,纵酒复谈玄。
译文:崔君平生傲岸不羁,喜欢纵酒,喜欢谈玄。
身为名公子,英才苦迍邅。
身为名公子¹,英才苦迍邅²
译文:身为名门贵公子,英才勃发却命运苦艰。
注释:¹名公子:指诗题中之崔侍御,即崔成甫,盖为礼部尚书崔沔之子,故称。²迍邅:遭遇坎坷。
鸣凤托高梧,凌风何翩翩。
鸣凤托高梧,凌风何翩翩。
译文:凤凰寄托与高高的梧桐,凌风翱翔翩翩。
安知慕群客,弹剑拂秋莲。
安知慕群客¹,弹剑拂秋莲。
译文:谁知道慕群之客,弹剑抚摩秋莲。
注释:¹慕群客:瞿蜕园、朱金城注:“慕群客,李白自谓,有攀援之意也。”鲍照《日落望江赠荀丞》:“岂念慕群客,咨磋恋景沉。”
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
手种黄柑(gān)¹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yú)²
译文:我亲自种植黄柑二百株,春天到来时枝叶青翠,城西北隅一派碧绿。
注释:¹黄柑:柑的一种。汉司马相如《上林赋》郭璞注:“黄甘,橘属而味精。”²城隅:城角。多指城根偏僻空旷处。《诗经·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方同楚客怜皇树,不学荆州利木奴。
方同楚客¹怜皇树²,不学荆(jīng)州利木奴³
译文:我像屈原一样喜爱这天生的美树,不学李衡那样把柑树当作木奴来谋利。
注释:¹楚客:指战国时楚国大诗人屈原。屈原爱橘,曾作《橘颂》,对桔树的美质作了热情的赞颂。²皇树:即橘树。³木奴:指柑橘的果实。唐元稹《酬乐天东南行》诗:“绿粽新菱实,金丸小木奴。”“不学”句:说的是李衡种柑谋利的事。据《水经注·沅水》载,三国时荆州人李衡为吴丹阳太守,曾遣人于武陵(今湖南常德县)龙阳洲种柑千株,临死时对他的儿子说:我在州里有千头木奴,可以足用。他把柑树当作奴仆一样,可以谋利,所以称为“木奴”。这句话是从反面说。
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
几岁开花闻喷雪¹,何人摘实见垂珠²
译文:多少年才能闻到那像喷雪般白色的花香?又是谁来摘下那像垂珠般的果实呢?
注释:¹喷雪:形容白花怒绽。²垂珠:悬挂的珠串。这里比喻柑果。
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
若教坐待¹成林日,滋味²还堪养老夫。
译文:如果让我等到柑树成林的那一天,它的美味还能够让我这个老叟滋养受益。
注释:¹坐待:渐渐地等待。宋苏轼《滕县时同年西园》诗:“人皆种榆柳,坐待十亩阴。”²滋味:美味。《吕氏春秋·适音》:“口之情欲滋味。”

  苏东坡曾说柳宗元的诗歌“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东坡题跋》卷二),能做到“寄至味于淡泊”(《书黄子思诗集后》)。此诗正是这样一首好诗。

  诗题点明写作时间是在贬官柳州时期。诗的内容是抒发种柑树的感想。开头用叙事语泛泛写来:“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首句特别点明“手种”和株数,可见诗人对柑树的喜爱和重视。次句用“新”字来形容柑叶的嫩绿,用“遍”字来形容柑叶的繁盛,不仅状物候时态,融和骀荡,如在目前,而且把诗人逐树观赏、遍览城隅的兴致暗暗点出。

  关于自己对柑橘树怀有如此深情的原因,诗人这样说:“方同楚客怜皇树,不学荆州利木奴。”原来他爱柑橘是因为读“楚客”屈原的《橘颂》引起了雅兴,而不是像三国时丹阳太守李衡那样,想通过种橘来发家致富,给子孙留点财产。(事见《太平御览》果部三引《襄阳记》)心交古贤,寄情橘树,悠然自得,不慕荣利,诗人的心地是很淡泊的。然而透过外表的淡泊,正可以窥见诗人内心的波澜。屈原当年爱橘、怜橘,认为橘树具有“闭心自慎,终不过失”和“秉德无私”的品质,曾作颂以自勉。今天自己秉德无私,却远谪炎荒,此情此心,无人可表。只有这些不会说话的柑橘树,才是自己的知音。这一联的对偶用反对而不用正对,把自己复杂的思想感情分别灌注到两个含意相反的典故中去,既做到形式上的对称,又做到内容上的婉转曲达,并能引起内在的对比联想,读来令人感到深文蕴蔚,余味曲包。

  接着,诗人从幼小的柑树,远想到它的开花结实:“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几岁”、“何人”都上承“怜”字来。“怜”之深,所以望之切。由于柑树已经成了诗人身边唯一的知音,所以愈写他对于柑树的怜深望切,就愈能表现出他的高情逸致,表现出他在尽力忘怀世情。这一联用“喷雪”形容柑树开花,下一个“闻”字,把“喷雪”奇观与柑橘花飘香一笔写出,渲染出一种热闹的气氛;用“垂珠”形容累累硕果,展现了一个充满希望的前景。但这毕竟出于想象。从想象回到现实,热闹的气氛恰恰反衬出眼前的孤寂。他不禁向自己的心灵发问道:这幼小的柑橘树究竟要过多久才能开花?将来由谁来摘它的果实?言外之意是:难道自己真的要在这里呆到柑橘开花结果的一天吗?

  尾联本可以顺势直道胸臆,抒发感慨,然而诗人仍以平缓的语调故作达观语:“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字面的意思是说:如果让我等到柑树成林的时候,它的果实滋味还能够供养我这个老人的。但这是托词,实际上的意思是感伤自己迁谪时日已久,唯恐延续到黄柑成林,自己还能亲尝。清人姚鼐说:“结句自伤迁谪之久,恐见甘之成林也。而托词反平缓,故佳。”(《唐宋诗举要》卷五引)

  这首诗的整个语调都是平缓的,而在平缓的语调后面,却隐藏着诗人一颗不平静的心。这是形成“外枯中膏,似淡而实美”的艺术风格的重要原因。其妙处,借用欧阳修的话来说,叫做:“初如食橄榄,真味久愈在。”(《欧阳文忠公集》卷二)全诗言淡意远,韵味深厚。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版,第925-926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