翦胜迎春后,和风入律频催。前回下叶飞霜处,红绽一枝梅。
正遇时调玉烛,须添酒满金杯。寻芳伴侣休闲过,排日有花开。
翦胜迎春后,和风入律频催。前回下叶飞霜处,红绽一枝梅。
正遇时调玉烛,须添酒满金杯。寻芳伴侣休闲过,排日有花开。
朱敦儒

朱敦儒

朱敦儒 (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绍兴二十九年(1159)卒。有词三卷,名《樵歌》。朱敦儒获得“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 (楼钥《跋朱岩壑鹤赋及送闾丘使君诗》) ▶ 267篇诗文

猜您喜欢
霭霭春空,画楼森耸凌云渚。紫薇登览最关情,绝妙夸能赋。惆怅相思迟暮。记当日、朱阑共语。塞鸿难问,岸柳何穷,别愁纷絮。
(ǎi)¹春空,画楼森耸凌云渚(zhǔ)。紫薇²登览最关情,绝妙夸能赋。惆怅相思迟暮。记当日、朱阑共语。塞鸿难问,岸柳何穷,别愁纷絮(xù)
译文:薄雾茫茫,画楼高耸入云。昔年的紫薇郎曾将此楼登临。面对眼前的景物,他大发感慨,写下动人的诗篇。日暮时分,景象令人相思惆薇,记得那时我和她一起私语,多少幸福?不想她一去便没有消息,望断天涯也难有消息。只有岸边的柳树成林,使我的离愁仿佛飞絮,飞舞一片。
注释:¹霭霭:唐代中书省曾称紫薇省,故在中书省任官者可称薇郎。此处指杜牧,杜牧曾任中书舍人,故称。²紫微:星名,位于北斗东北,古人认为是天帝之座。
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断肠何必更残阳,极目伤平楚。晚霁波声带雨。悄无人、舟横野渡。数峰江上,芳草天涯,参差烟树。
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断肠何必更残阳,极目伤平楚¹。晚霁(jì)波声带雨²。悄无人、舟横野渡。数峰江上,芳草天涯,参差烟树。
译文:节气催绕着年光流转,往日楼下的河水,如今不知流向哪里才停?并非日暮斜阳时才令人伤魂,看见宽阔的原野无边无际,同样让人极为伤心。晚来天气初晴,水波声中似乎还带着雨声。江上静悄无声息,只有一条小舟,在野外的渡口处静静地停放着。江边远处有几座墨色的山峰。天边烟雾茫茫,几棵高矮不齐的树木立着。
注释:¹平楚:登高望远,大树林处树梢齐平,称平楚。也可代指平坦的原野。²带雨:韦应物《滁州西涧》:“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首词上片写景,即描写浮云楼的欢乐气势。其中的“朱阑共语”,“别愁纷絮”、“塞鸿”、“岸柳”等,皆隐括杜牧诗句。但情词熨贴、了无痕迹,见出融裁之妙。《蕙风词话卷二》:“廖世美《烛影摇红》过拍云:‘塞鸿难问,岸柳何穷,别愁纷絮。’神来之笔,即已用矣!”

  下片换头:“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一句度入同前,由写景而抒情,便令人有不胜古今与迟暮之叹了。“断肠何必更残阳,极目伤平楚。晚霁波声带雨,悄无人,舟横野渡。”进一层用笔益觉凄怆入神。真是“语淡而情深,令子野、太虚而为之,容或未必能到。”(《蕙风词话》)

  唐代诗人杜牧,曾有一首写安陆浮云楼的诗作,在唐、宋时期曾传颂一时,原诗是《题安州浮云寺楼寄湖州郎中》:

  去夏疏雨余,同倚朱阑语。当时楼下水,今日到何处。

  恨如春草多,事与孤鸿去。楚岸柳何穷,别愁纷如絮。

  (见《全唐诗》八卷五九三七页)

  安州即安陆,同小杜的诗相比,廖世美的词则别有韵味。

  这首词,声容娇好,情致蕴藉,自是名家手笔。正如况周颐所说:“一再吟诵,辄沁人心脾,毕生不能忘。《花菴绝妙词选》中,真能不愧‘绝妙’二字,如世美之作,殊不多见。”

zhúyǐngyáohóng ·ānyúnlóu

liàoshìměi sòngdài 

ǎiǎichūnkōng huàlóusēnsǒnglíngyúnzhǔ wēidēnglǎnzuìguānqíng juémiàokuānéng chóuchàngxiāngchí dāng zhūlángòng sàihóng鸿nánwèn ànliǔqióng biéchóufēn 
cuīniánguāng jiùláiliúshuǐzhīchù duànchánggèngcányáng shāngpíngchǔ wǎnshēngdài qiǎorén zhōuhéng shùfēngjiāngshàng fāngcǎotiān cēnyānshù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ái)¹如山上雪,皎(jiǎo)若云间月。
译文:爱情应该像山上的雪一般纯洁,像云间月亮一样皎洁。
注释:¹皑、皎:都是白。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闻君有两意¹,故来相决²绝。
译文:听说你怀有二心,所以来与你决裂。
注释:¹两意:就是二心(和下文“一心”相对),指情变。²决:别。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今日斗¹酒会,明旦沟水头。
译文:今天置酒作最后的聚会,明日一早便在沟头分手。
注释:¹斗:盛酒的器具。这两句是说今天置酒作最后的聚会,明早沟边分手。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xiè)(dié)¹御沟²上,沟水东西流³
译文:我缓缓的移动脚步沿沟走去,过去的生活宛如沟水向东流去。
注释:¹躞蹀:小步行走的样子。²御沟:流经御苑或环绕宫墙的沟。³东西流:即东流。“东西”是偏义复词。这里偏用东字的意义。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译文:当初我毅然离家随君远去,就不像一般女孩凄凄啼哭。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译文:满以为嫁了一个情意专心的称心郎,可以相爱到老永远幸福。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袅袅 一作:嫋嫋)
竹竿¹何袅(niǎo)²,鱼尾何簁(shāi)³
译文:男女情投意合就像钓竿那样轻细柔长,鱼儿那样活泼可爱。
注释:¹竹竿:指钓竿。²袅袅:一作“嫋嫋”,动摇貌。³簁簁:形容鱼尾象濡湿的羽毛。这里用隐语表示男女相爱的幸福。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男儿重意气¹,何用钱刀²为!
译文:男子应当重情重义,失去了真诚的爱情是任何钱财珍宝都无法补偿的。
注释:¹意气:这里指感情、恩义。²钱刀:古时的钱有铸成马刀形的,叫做刀钱。所以钱又称为钱刀。

  晋人葛洪《西京杂记》载:“司马相如将聘茂陵人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但《宋书·乐志》言《白头吟》等“并汉世街陌谣讴”,即民歌。《玉台新咏》载此诗,题作《皑如山上雪》,则连题目亦与卓氏无关了。《西京杂记》乃小说家言,且相如、文君关系亦未尝至此,故云文君作,显系附会。此诗当属民歌,以女子口吻写其因见弃于用情不专的丈夫而表示出的决绝之辞。

  首二句是一篇起兴,言男女爱情应该是纯洁无瑕的,犹如高山的白雪那样一尘不染;应该是光明永恒的,好似云间的月亮皎皎长在。这不仅是一般人情物理的美好象征,也当是女主人公与其丈夫当初信誓旦旦的见证吧。诚如清人王尧衢云:“如雪之洁,如月之明,喻昔日信誓之明也。”但也有解为“以‘山上雪’,‘云间月’之易消易蔽,比起有两意人。”意亦可通。细玩诗意,解为反面起兴,欲抑先扬,似更觉有味。

  故“闻君”二句突转:既然你对我的爱情已掺上杂质,既然你已心怀二心而不专一持恒,所以我特来同你告别分手,永远断绝我们的关系。“有两意”,既与首二句“雪”“月”相乖,构成转折,又与下文“一心人”相反,形成对比,前后照应自然,而谴责之意亦彰,揭示出全诗的决绝之旨。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意谓这是咱们最后一次相聚饮酒,散席后大家就各自分手,如流水东西永不汇合。“今日”、“明旦”是为了追求诗歌表述生动才选用的措辞,如果把“明旦”句理解为“明天就可在沟边分手”,不免过于拘泥字句的意思,反而失去了诗人的真意。此句承上正面写决绝之辞:今天喝杯诀别酒,是我们最后一次聚会,明晨就将在御沟分手,就像御沟中的流水一样分道扬镳了。“东西流”以渠水分岔而流喻各奔东西;或解作偏义复词,形容爱情如沟水东流,一去不复返了,义亦可通。

  “凄凄”四句忽一笔宕开,言一般女子出嫁,总是悲伤而又悲伤地啼哭,其实这是大可不必的;只要嫁得一个情意专一的男子,白头偕老,永不分离,就算很幸福了。言外之意,自己今日遭到遗弃才最堪凄惨悲伤,这是初嫁女子无法体会到的滋味。作者泛言他人而暗含自己,辞意婉约而又见顿挫;已临决绝而犹望男方转变,感情沉痛而不失温厚。诚如清人张玉谷所评:“凄凄四句,脱节暗转,盖终冀其变两意为一心而白头相守也。妙在从人家嫁娶时凄凄啼哭,凭空指点一妇人同有之愿,不着已身说,而己身在里许。用笔能于占身分中,留得勾留之意,最为灵警。”堪称深得诗旨。

  结尾四句,复用两喻,说明爱情应以双方意气相投为基础,若靠金钱关系,则终难持久,点破前文忽有“两意”的原故。“竹竿”,指钓鱼竿;“嫋嫋”,形容柔长而轻轻摆动的样子;“簁簁”即“漇漇”的假借字,形容鱼尾像沾湿的羽毛。“钱刀”,即古代刀形钱币,此处泛指金钱。以鱼竿的柔长轻盈摆动和鱼尾的滋润鲜活,比喻男女求偶,两情欢洽。《诗经》这类比兴较多,如《卫风·竹竿》:“籊籊竹竿,以钓于淇;岂不尔思,远莫致之。”《毛传》:“钓以得鱼,如妇人待礼以成为室家。”但此处联下文之意,似又隐含爱情若不以意气相知,仅以香饵诱鱼上钩,恰似只靠金钱引诱,那爱情是靠不住的。故清人朱嘉微评曰:“何以得鱼?须芳其饵。若一心人意气自合,何须芳饵为!”结句点破男子“有两意”是因为金钱关系。但究竟是他利用金钱为诱饵去另图新欢呢?还是那位“新欢”家资颇富,致使这位男子贪图富贵而厌弃糟糠呢?这只有留给读者去猜想了。

  这首诗塑造了一位个性鲜明的弃妇形象,不仅反映了封建社会妇女的婚姻悲剧,而且着力歌颂了女主人公对于爱情的高尚态度和她的美好情操。她重视情义,鄙夷金钱;要求专一,反对“两意”。当她了解到丈夫感情不专之后,既没有丝毫的委曲求全,也没有疯狂的诅咒和软弱的悲哀,表现出了妇女自身的人格尊严。她是把痛苦埋在心底,冷静而温和地和负心丈夫置酒告别,气度何等闲静,胸襟何等开阔!虽然她对旧情不无留念和幻想,但更多的却是深沉的人生反思。因此,她较之古诗中一般的弃妇形象又迥然不同,显示出“这一个”的个性。

  全诗多用比兴和对偶,雪、月、沟水、竹竿、鱼尾等喻象鲜明生动而又耐人寻味。一、二、五、六、十三、十四等句皆工对而又自然。此外四句一解,每解换韵,而诗意亦随之顿挫,声情与辞情达到完美的统一。

参考资料:
1、 黄岳洲 茅宗祥.中国古代文学名篇鉴赏辞典:先秦秦汉文学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2:206
2、 楚仁.处世箴言录.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6:56

báitóuyín--zhuōwénjūn

áishānshàngxuějiǎoruòyúnjiānyuè

wénjūnyǒuliǎngláixiāngjuéjué

jīndòujiǔhuìmíngdàngōushuǐtóu

xièdiégōushànggōushuǐdōng西liú

jià

yuànxīnrénbáitóuxiāng

zhú竿gānniǎoniǎowěishāishāi

nánérzhòngyòngqiándāowèi

黄菊开时伤聚散。曾记花前,共说深深愿。重见金英人未见。相思一夜天涯远。
黄菊¹开时伤聚散²。曾记花前,共说深深愿。重见金英³人未见。相思一夜天涯远。
译文:黄菊开时,是你我分别之时,也是相约重逢之时;还记得在美丽的黄菊花前,彼此许下心愿立下山盟海誓。等待了一年,菊花依旧,心上人却没有如约出现,一下子,觉得心上人已经远离了自己。
注释:¹黄菊,菊花亦称黄花。²聚散:此处是偏义词,“聚”是客字,只起陪衬作用,“散”是主宇,是本义之所在。³金英:金色的花朵,即黄花,黄菊。
罗带同心闲结遍。带易成双,人恨成双晚。欲写彩笺书别怨。泪痕早已先书满。
罗带同心闲结遍¹。带易成双,人恨成双晚。欲写彩笺(jiān)²书别怨。泪痕早已先书满。
译文:我带着难以承受的痛苦昼夜不停地织着同心结,内心深处坚信还会和你相聚,然而,日复一日,同心结已是成双成对,心上人却音讯全无。想把浓浓的思念之情寄于书信,于是拿出纸笔,还未下笔已泪流满面,伤心委屈绝望的滚滚泪珠湿透信笺。
注释:¹“罗带”句:闲来无事,就用罗带编打同心结子,把整条带子都打满了。同心结,“中国结”的一种花样,两个心形相连,以表示心同意合永不分离的意思。²彩笺:笺,写信或题词用的纸;彩笺,染有色彩、印有花纹的名贵的笺纸。
这是一首感秋怀人的离别相思之词。黄菊开时,是双方离别之时,也是相约重逢之时,故而黄菊成为了他们离合聚散的标志,每共黄菊,格外动情。前三句描写一年之前的离别情景,那是“黄菊开时”,彼此都为离别而悲伤,并且“共说深深愿”,许下心愿,立下誓言,其内容当包括下文所说的“重共金英”时节必定回来团聚。可是,等待了一年,菊花又开了,人却没回来,于是,“相思一夜天涯远”。这一句,非常真实,非常细致,也非常深刻。“相思”二字显然是点题之笔,但在此前,女主人并没有把这个两个字放在心上,因为她虽然身处相思之境地,而她的心却只是等候在企盼之中。屈指记日,待到菊花重开,离人便可团聚,因为这是约定好的,发过愿、立过誓的,故而她对团聚重逢深信不疑,这之前,只不过是等待罢了。然而,期限到了,意外的情况出现了,以前的期待竟然化作了泡影。于是,女主人一下子陷入了相思的痛苦之中,一夜之间才感觉到了离人是在遥远的天涯。相共有期一下子变成了相共无期,希望一下子变成了失望,这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女主人能承受得住,已经很不简单了。知道自己已经陷入了真正的相思之苦和离别之怨,词的下片写的就是此苦此怨无法排除的情况了。“罗带同心闲结遍”,“闲”字,只能是故作轻松的口头话,而女主人的心何曾闲过?说这里面还寄托着她内心深处的一线希望和竭诚祝愿,倒是符合实情的。最后两句,“别怨”二字又是点题,泪洒彩笺而写不成书信,也是相思和别怨无法排除的一种表示。

diéliànhuā··huángkāishíshāngsàn--yàndào

huángkāishíshāngsàncénghuāqiángòngshuōshēnshēnyuànzhòngjiànjīnyīngrénwèijiànxiāngtiānyuǎn

luódàitóngxīnxiánjiébiàndàichéngshuāngrénhènchéngshuāngwǎnxiěcǎijiānshūbiéyuànlèihénzǎoxiānshūmǎn

空山梵呗静,水月影俱沉。悠然一境人外,都不许尘侵。岁晚忆曾游处,犹记半竿斜照,一抹界疏林。绝顶茅庵里,老衲正孤吟。
空山梵(fàn)¹静,水月影俱沉。悠然一境人外,都不许尘侵。岁晚忆一游处,犹记半竿斜照,一抹界疏林²。绝顶茅庵(ān)里,老衲(nà)正孤吟。
译文:空山梵呗,水月洞天,这世外幽静的山林,不惹一丝世俗的尘埃。还记得那夕阳西下时,疏林上一抹微云的情景。在悬崖绝顶之上的茅草屋中,一位老和尚正在沉吟。
注释:¹梵呗:指寺庙中诵经之声。²犹记二句:谓还记得那夕阳西下时,疏林上一抹微云的情景。界疏林,连接着稀疏的树林。
云中锡,溪头钓,涧边琴。此生著几两屐,谁识卧游心?准拟乘风归去,错向槐安回首,何日得投簪。布袜青鞋约,但向画图寻。
云中锡¹,溪头钓,涧(jiàn)边琴。此生著几两屐(jī)²,谁识卧游³心?准拟乘风归去,错向槐安回首,何日得投簪(zān)。布袜青鞋约,但向画图寻。
译文:行走在云山之中,垂钓于溪头之上,弹琴于涧水边,真是快活无比。隐居山中,四处云游,一生又能穿破几双鞋子,而我赏画神游、的心情又有谁能理解?往日误入仕途,贪图富贵,如今悔恨,想要归隐山林,但是这一愿望要到何日才能实现呢?只希冀从这画中找寻。
注释:¹锡:即锡飞,僧人行走。²几两屐:几双鞋子(指木屐,木底有齿的鞋子,古人游山多用之)。³卧游:观赏山水画以代游览。⁴准拟:打算、希望。⁵槐安:即槐安梦、南柯梦故事。事见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⁶投簪:丢下固冠用的簪子,比喻弃官。⁷布袜青鞋:本指平民百姓之装束,此处借指弃官隐居,语出唐杜甫《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青鞋布袜从此始。”
题画之作有类咏物,既要有物又要有人,人物交融,不即不离,方为佳构。本篇即可谓有如此特色的一首。此中之物是作画者所画之图,人是赏画之作者。清人将所题之画于词中作了传神的描绘,又于画景之中表达了感受和心情。上片侧重画图之景与境的描写,下片侧重观画之感受与心情的刻画。由此篇所表达的情趣来看,纳兰厌于荣华富贵的贵公子、侍从官的生涯,向往清心寡欲。远离尘嚣,像图画中的老僧一样去生活,同对也表达了所愿难以求得的矛盾与无奈的心情。

shuǐdiàotóu··西shānqiūshuǎng--lánxìng

kōngshānfànbeijìngshuǐyuèyǐngchényōuránjìngrénwàidōuchénqīnsuìwǎncéngyóuchùyóubàn竿gānxiézhàojièshūlínjuédǐngmáoānlǎozhèngyín

yúnzhōngtóudiàojiànbiānqínshēngzheliǎngshuíshíyóuxīnzhǔnchéngfēngguīcuòxiànghuáiānhuíshǒutóuzānqīngxiéyuēdànxiànghuàxún

高阁逼诸天,登临近日边。
高阁逼诸(zhū)¹,登临近日边。
译文:总持阁高峻直逼云天,登上楼阁好像靠近日边。
注释:¹诸天:天空。
晴开万井树,愁看五陵烟。
晴开万井树¹,愁看五陵烟。
译文:晴天俯视,万井之树尽收眼底,五陵烟雾迷茫动人愁思。
注释:¹井树:井边之树。
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
(jiàn)外低秦岭,窗中小渭(wèi)¹
译文:凭靠栏杆,看那秦岭开矮;站在窗边,看那渭水细小。
注释:¹渭川:渭水。
早知清净理,常愿奉金仙。
早知清净理,常愿奉金仙¹
译文:早知佛教教清净之理,希望经常侍奉佛像。
注释:¹金仙:用金色涂抹的佛像。
写这座高阁的高,诗人用了眺望的视角来写,主要用到了夸张的修辞方法,还加入比喻,对比这样常见的修辞来增加效果。“逼诸天”、“近日边”,这是夸张和比喻,“晴开万井树,愁看五陵烟”,也是夸张,但是在意义上有一种递进,使高阁的形象更具体。“低秦岭”、“小渭川”有夸张地成分但也有对比,拿这样的秦岭渭河来突出总持阁之高。其实在最后的结尾诗人的态度里也有夸张的意思,他当然不会真的为了一座高阁而出家,这里只不过是为了进一步说明这座佛寺古阁的环境清雅视野开阔罢了。全诗其实很有李白式的浪漫,李白的诗句里就常用到夸张的修辞。也就是因为岑参在诗里这样淋漓尽致得专写总持阁之高,所以使作品在整体上有了一种很突出的气势,这样的处理方法在他的诗作里是常见的,这就是前人所说的岑参诗“语奇体峻,意亦造奇”的特色。

dēngzǒngchí

cénshēn tángdài 

gāozhūtiān dēnglínjìnbiān 
qíngkāiwànjǐngshù chóukànlíngyān 
jiànwàiqínlǐng chuāngzhōngxiǎowèichuān 
zǎozhīqīngjìng chángyuànfèngjīnxiā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